中医内科学心衰 课件
合集下载
心衰的ppt免费课件
![心衰的ppt免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2279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d.png)
正性肌力药物
如洋地黄类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缓解心衰症状。
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改善心脏不同步收缩,提高心输出量,缓 解心衰症状。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心衰患者,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严重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清除体内 多余水分和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病变 ,影响心脏供血,引发心衰。
肾功能不全
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 ,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衰。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
长期吸烟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缺血,增加心衰的风险。
过度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心肌病变、 心律失常,进而引发心衰。
不健康饮食
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引发 心衰。
详细描述
心衰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呼吸困难是心 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乏力也是常见的表现之一,液体潴留可导致下肢水肿、腹 腔积液等。
02
心衰的病因
心脏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进而
引发心衰。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 担加重,心肌肥厚、心 脏扩大,最终导致心衰
。
心肌病
心肌本身的病变导致心 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引发心衰。
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 致心脏功能不全,引发
心衰。
其他疾病
01
02
03
04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影 响肺部正常功能的疾病,导致 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衰。
如洋地黄类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缓解心衰症状。
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改善心脏不同步收缩,提高心输出量,缓 解心衰症状。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心衰患者,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严重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清除体内 多余水分和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病变 ,影响心脏供血,引发心衰。
肾功能不全
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 ,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衰。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
长期吸烟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缺血,增加心衰的风险。
过度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心肌病变、 心律失常,进而引发心衰。
不健康饮食
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引发 心衰。
详细描述
心衰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呼吸困难是心 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乏力也是常见的表现之一,液体潴留可导致下肢水肿、腹 腔积液等。
02
心衰的病因
心脏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进而
引发心衰。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 担加重,心肌肥厚、心 脏扩大,最终导致心衰
。
心肌病
心肌本身的病变导致心 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引发心衰。
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 致心脏功能不全,引发
心衰。
其他疾病
01
02
03
04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影 响肺部正常功能的疾病,导致 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衰。
内科学-心力衰竭PPT课件
![内科学-心力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df5d5f0b4c2e3f5627632f.png)
31
慢性心力衰竭
(二)体征
1. 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 右心衰竭的体征 : 颈V充盈或怒张,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肝脏肿大并有压痛,晚期,质硬,压痛和肝一颈静脉回流征
不明显,伴腹水,黄疸。 水肿。 胸水和腹水 胸水可同时见于左、右两侧胸腔,但以右侧较
多,胸水多见于全心衰竭。腹水大多发生于晚期,多由于心 源性肝硬化所引起。 紫绀。 神经系统症状:轻者,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重者可发生精神错乱,此可能由于脑淤血,缺氧或电解质紊 乱等原因引起。 心脏体征:左、右心均可扩大。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吹风样 收缩期杂音。 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因 右心衰竭的出现而减轻。
5
心力衰竭
3. 6分钟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距 离<150米为重度心衰;150-45 米和>450米分别为中度和轻度心 衰
6
心力衰竭
病因
一、基本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
1.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梗塞。
2. 心肌炎,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扩张 型心肌病最常见。
3.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最 常见,继发于甲减、甲亢的心肌病以及心 肌淀粉样变性等。
10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一. 血液动力学异常
18mmHg
11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CO↓ 肺淤血 右室收缩功能障碍 体静脉淤血 肺血正常
舒张功能障碍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左房压↑ 肺淤血 CO正常 右室舒张功能障碍 右房压↑体静脉淤血 CO正常 无肺淤血 舒张功能障碍占30%
1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改变
二.心脏肥大,心肌重塑 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间质的心肌胶原蛋白含量增多 机制 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重塑 RAS激活,AngII及醛固酮→心肌胶原蛋白含量↑
慢性心力衰竭
(二)体征
1. 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 右心衰竭的体征 : 颈V充盈或怒张,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肝脏肿大并有压痛,晚期,质硬,压痛和肝一颈静脉回流征
不明显,伴腹水,黄疸。 水肿。 胸水和腹水 胸水可同时见于左、右两侧胸腔,但以右侧较
多,胸水多见于全心衰竭。腹水大多发生于晚期,多由于心 源性肝硬化所引起。 紫绀。 神经系统症状:轻者,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重者可发生精神错乱,此可能由于脑淤血,缺氧或电解质紊 乱等原因引起。 心脏体征:左、右心均可扩大。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吹风样 收缩期杂音。 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因 右心衰竭的出现而减轻。
5
心力衰竭
3. 6分钟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距 离<150米为重度心衰;150-45 米和>450米分别为中度和轻度心 衰
6
心力衰竭
病因
一、基本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
1.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梗塞。
2. 心肌炎,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扩张 型心肌病最常见。
3.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最 常见,继发于甲减、甲亢的心肌病以及心 肌淀粉样变性等。
10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一. 血液动力学异常
18mmHg
11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CO↓ 肺淤血 右室收缩功能障碍 体静脉淤血 肺血正常
舒张功能障碍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左房压↑ 肺淤血 CO正常 右室舒张功能障碍 右房压↑体静脉淤血 CO正常 无肺淤血 舒张功能障碍占30%
1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改变
二.心脏肥大,心肌重塑 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间质的心肌胶原蛋白含量增多 机制 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重塑 RAS激活,AngII及醛固酮→心肌胶原蛋白含量↑
心衰病中医护理 ppt课件
![心衰病中医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e435a96137ee06eef9185f.png)
PPT课件
7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 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 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 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PPT课件
13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 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 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 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
PPT课件
14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 静脉。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 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PPT课件
10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 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 扯等动作,预防压疮。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 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温水清洁皮肤, 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 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 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下肢水肿者, 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PPT课件
19
5.中医特色锻炼 (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
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 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PPT课件
20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 “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指导患者 在贴敷后注意: ①局部避免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 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
心力衰竭ppt课件
![心力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ef4c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f.png)
心衰治疗的目标
❖ 改善生活质量
改善症状并防止恶化 避免治疗副作用 阻止和逆转心肌重构 减少疾病主要事件的发生
❖ 延长寿命
心衰的分期
近20年来CHF的治疗 干预血流动力学为主
改善神经内分泌异 常、阻止和逆转重构
提倡 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RAAS阻断剂为主 洋地黄制剂为辅导综合治疗
已列为标准治疗或常规治疗的药物
心衰的分期
——2005ACC/AHA指南
A期:有进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但是心脏没 有结构性 病变,也没有心力衰竭症状。这类患者包括: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冠状动脉疾病、代谢综合征患 者以及有心肌病家族史或使用具心脏毒性药物者。
B期:有心脏结构性病变,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这些患者可能先前有心肌梗死、左室收缩 异常或无症状心脏瓣膜疾病。
心衰的血液动力学
心肌收缩力↓→动脉Ο2↓,静脉郁血 ↙
肺淤血
(左心衰)
↘ 大循环淤血
(右心衰)
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危害
(循环和组织)NE、AngⅡ、Adr、ET、加压素、醛固酮 等 钠水潴留、血管收缩 室壁张力↑,心脏毒性作用,刺激心肌纤维化 促进心室重构,加速心衰进展 不可逆心肌损害的终末期
二、阳气虚衰是病机关键
心的属性为“阳”,以“阳气”为用,其在五行中属性为 “火”,居高位,故《灵枢·阴阳系日月》曰:“心为阳中之 太阳”,心阳有温煦、推动作用,只有心阳的鼓动,气血津 液才得以布散营养周身;只有心阳充足,阳气布散于外,才 会使人外在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慢性心衰是心脏的长期的病变过程,心的阳动的生理功能必 然受损,所以心之阳气虚损是较基本和常见的。
中医对心衰的治疗
慢性心衰的温阳治疗
内科学课件:心力衰竭
![内科学课件: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5592c76533d4b14e852468d4.png)
心力衰竭
21世纪心脏病学的两大挑战: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
前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 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 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 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中国 CHF 的流行病学
过去 40 年,心衰引起死亡↑ 6 倍
前心衰阶段:患者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但尚
无器质性改变。
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有心脏器质性改变,但从未有过
心力衰竭的症状。
临床心衰阶段:患者过去曾出现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
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 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分子和细胞机制:
心肌细胞肥大、凋亡 心肌细胞外基质变化 纤维化
临床表现:
心肌重量增加 心室容量增加 心室球状改变
心肌重塑机制示意图
初始的心肌损伤 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 心肌梗死 炎症
疾病进展 心肌结构改变 心肌功能降低 死亡
介导因素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肽类生长因子 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粘附分子
6分钟步行试验
< 150M 重度心力衰竭 150-450M 中度心力衰竭 >450M 轻中度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左心衰Left-sided Cardiac Failure: 1.肺淤血症状 (1)劳累性呼吸困难。早期,休息可
缓解。
(2)端坐呼吸。为了减轻症状。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去甲肾水平增加早期有益:β受体兴奋-心收缩力增加
21世纪心脏病学的两大挑战: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
前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 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 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 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中国 CHF 的流行病学
过去 40 年,心衰引起死亡↑ 6 倍
前心衰阶段:患者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但尚
无器质性改变。
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有心脏器质性改变,但从未有过
心力衰竭的症状。
临床心衰阶段:患者过去曾出现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
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 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分子和细胞机制:
心肌细胞肥大、凋亡 心肌细胞外基质变化 纤维化
临床表现:
心肌重量增加 心室容量增加 心室球状改变
心肌重塑机制示意图
初始的心肌损伤 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 心肌梗死 炎症
疾病进展 心肌结构改变 心肌功能降低 死亡
介导因素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肽类生长因子 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粘附分子
6分钟步行试验
< 150M 重度心力衰竭 150-450M 中度心力衰竭 >450M 轻中度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左心衰Left-sided Cardiac Failure: 1.肺淤血症状 (1)劳累性呼吸困难。早期,休息可
缓解。
(2)端坐呼吸。为了减轻症状。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去甲肾水平增加早期有益:β受体兴奋-心收缩力增加
中医内科学-02-03心衰_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02-03心衰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fdcda8a26925c52dc5bf12.png)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 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瘀阻。病位在心,与肺、脾 、肾、肝密切相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心气 虚可累及肺肾,肺失肃降;肾不纳气,又加重心气虚 衰。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饮内停,既可凌心犯肺 ,又能耗伤心气,使悸喘加重。心行血,肝藏血,心 阳亏虚则心血瘀阻,肝失疏泄则藏血异常,瘀结胁下 ,形成瘕积。
病机析要: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 悸,心烦,失眠;心气虚,则气短,乏力;心阴亏虚 ,津液不足,则口干咽燥,小便短赤;阴虚内热,则 潮热盗汗;肾气亏虚,气化不行,则尿少肢肿。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药:生脉散。
常用人参益气强心,麦冬、五味子滋阴养心安神; 红花、川芎、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偏于心阴亏虚、 虚烦不寐,加酸枣仁、夜交藤、西洋参;面白无华、 唇甲色淡,气血两虚,合用当归补血汤。外感之后, 邪毒侵心,损及气阴,合五味消毒饮,加黄芪;心动 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注射液,四逆加人参汤。
常用人参益气,熟附子回阳救逆固脱,佐炙甘草、干姜 鼓舞心阳。
当先用参附注射液急救。阴竭加山茱萸、麦冬敛阴固脱 ;喘甚,加五味子、蛤蚧纳气平喘;冷汗淋漓,加龙骨、牡 蛎潜阳敛汗;四肢厥冷,脉细微而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 人参、黄芪。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心悸、气喘、水肿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2.早期表现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惊悸喘咳,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
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持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嗽咯痰, 或泡沫状血痰;水肿呈下垂性,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终末期出 现胁痛,或胁下积块,面色苍白或青灰,肢冷,唇舌紫黯,脉虚数或微 弱。常伴乏力、神疲、腹胀、纳呆、便溏。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肺胀、眩晕、消渴等病史 ,或继发于伤寒、温病,也可见于一些危重疾病的终末期。以中老年人 为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五志过极等可能导致心衰发作 或加重。 BNP(B型脑利钠肽)或NT—ProBNP(N一末端原脑利钠肽)、心电图、动 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ECT(核素心肌灌 注显像)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内科学心力衰竭培训课件
![内科学心力衰竭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39da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9.png)
[病因]6内科学心力衰竭
心衰的诱因
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与激动治疗不当原有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心衰的诱因感染7内科学心力衰竭
缩窄犬主动脉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
缩窄犬主动脉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 循环心脏心肌第一阶段(数天)
???
1 心脏如何从不适应的能量是处于 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饥饿状态)
以结构的异常 以心功能分级(ACC/AHA) (NYHA)
以心肌结构/功能的异常划分
以症状和体力的程度划分
A 处于发展为心衰的高危状态 无明显结构或功能异常 无症状和体征
Ⅰ.体力活动不受限 日常活动不引起心 悸乏力或呼吸困难
B 患有与心衰发生密切相关的器质性心脏病,但无心衰症状或体征
左心衰表现症状: 27内科学心力衰竭
内科学心力衰竭
28内科学心力衰竭
内科学心力衰竭
29内科学心力衰竭
内科学心力衰竭
30内科学心力衰竭
左心室表现
体征: 肺:湿性罗音,干罗音,哮鸣音。 心脏:基础心脏病体征,心率快,奔马律 P2亢进
左心室表现体征:31内科学心力衰竭
右心衰表现
【病理生理】
RAAS代偿利:【病理生理】13内科学心力衰竭
内科学心力衰竭
14内科学心力衰竭
ANP(心房)与BNP(心室)代偿
作用:排钠,利尿,扩血管可作为心衰有无得观察指标。
【病理生理】
ANP(心房)与BNP(心室)代偿作用:排钠,利尿,扩血管【
AVP代偿
抗利尿,缩血管升压由于心衰时心房牵张受体敏感性下降,AVP上升
治疗原则1.节能,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益45内科学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
基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一般治疗 休息、控制钠盐摄入药物治疗其他治疗 如安装起搏器
心衰完整课件PPT课件
![心衰完整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6a22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3.png)
心衰的干细胞治疗研究
1 2
3
干细胞治疗策略
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将干细胞移 植到受损的心肌组织中,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
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干细胞被用于心衰治疗研究 ,如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相关临床试 验正在进行中。
干细胞治疗挑战
干细胞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 证,同时干细胞的获取、分离和扩增也存在一定 难度。
Part
02
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是一个强健的肌肉泵,通过收缩 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循环。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部的富氧血,左心 室将其泵到全身;右心房接收来自身 体其他部位的贫氧血,右心室将其泵 到肺部进行氧合。
它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和右心室。ຫໍສະໝຸດ 心衰发生的原因心肌损伤
心衰的鉴别诊断
STEP 02
STEP 01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引起 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
STEP 03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引起 的心脏杂音、心包积液等 症状。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引起 的心脏扩大、心脏收缩或 舒张功能不全等。
Part
04
心衰的治疗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用于减轻液体潴留,缓解心衰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导致心肌细 胞死亡。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增加心衰的风险 。
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导致心 脏负担加重。
心肌肥厚
长期高血压或容量负荷过重导致 心肌肥厚。
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
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心肌细胞的死亡和肥厚导致心脏 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
中医内科学心衰培训课件
![中医内科学心衰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790427be1e650e52ea99e7.png)
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 ,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
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 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记 载。
1/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6
心衰源流:
《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 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
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疗上提出“ 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 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 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发为心衰。
1/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11
4.劳逸失度体劳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心气,推动无力; 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运瘀滞,心阳受遏,发为心衰。 心脏病人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努力时易诱发本病。
5.年老久病年老体虚,或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 、肺胀、眩晕、消渴等病,使肾之元阴元阳亏耗,阳虚则不 能鼓舞心阳,阴虚则不能上济心火,心血失运,发为心衰。
中医内科学心衰
1/8/2021 5
概述
心衰的概念: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
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 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 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 喘陲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 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 。
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 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记 载。
1/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6
心衰源流:
《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 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
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疗上提出“ 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 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 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发为心衰。
1/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11
4.劳逸失度体劳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心气,推动无力; 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运瘀滞,心阳受遏,发为心衰。 心脏病人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努力时易诱发本病。
5.年老久病年老体虚,或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 、肺胀、眩晕、消渴等病,使肾之元阴元阳亏耗,阳虚则不 能鼓舞心阳,阴虚则不能上济心火,心血失运,发为心衰。
中医内科学心衰
1/8/2021 5
概述
心衰的概念: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
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 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 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 喘陲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 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外邪侵袭久居潮湿之地,风寒湿邪内侵,损伤经脉而为 痹证,复迁延,内舍于心,则血瘀内阻,阻遏心阳,心气鼓 动乏力,心脉痹阻而发病。或外感风湿热、疫毒之邪,内陷 心包,损及于心,以致心之阴血耗伤,阳气衰竭。
2.饮食不节饮食肥甘厚味,饮食过量,或饥饱无常,Et 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上犯于心,心脉痹 阻,遏阻心阳而发心衰。吸烟、酗酒,损伤肺胃,痰热内蕴 ,痹阻心脉,也可导致心衰。
唐容川在《血证论·怔忡》亦说:“凡思虑过度及失血家去血过多者,乃有 此虚证,否则多挟痰瘀,宜细辨之。
”1997年10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心 系病类》进一步规范了“心衰”的病名,明确指出该病是“因心病日久,阳 气虚衰,运行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 能平2卧/8/,20咳21吐痰涎,水肿中少医尿内为科主学要心表衰现的脱病类疾病”。 7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3
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故心 系病证常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其他脏腑 的病变,也可影响心的功能,临床上常相兼为病,如 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 、心肝血虚证等。
心系疾病实证的治疗,宜损其有余,兼用重镇安神。
心火亢盛者,宜清心安神;心脉痹阻者,宜化瘀通络
西医学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 论治。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8
知识链接; 王叔和《脉经》首先提出心衰病名 王叔和(201一280),西晋著名医学家、当时太医令。他在中
医史上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因战乱脱简的《伤寒论 》,一是著述《脉经》。将古时三部九候诊脉法归纳整理,改 作“独取寸口”诊断法。他首先在《脉经》中提出“心衰”的 病名:“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认为阳气虚 衰水停乃心衰的主要病机,脉沉伏是心衰脉象,并提出调其阴 阳,利其小便的治法。此心衰概念、症状、病机与现代西医学 心力衰竭颇为一致。王叔和学术成就启示我们,学习中医,先 要遵古、博古、习古以继承前学,方能知新、用新、创新理论 以发扬医理。
6.禀赋异常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邪毒,胎儿心脏受损,易 致先天性心脏病,血不循常道,日久可发心衰。先天禀赋不 足,精血虚于里,卫气弱于外,腠理失固,风寒湿热乘虚而 入,反复感邪,诱发心衰。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12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 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瘀阻。病位在心,与肺、脾 、肾、肝密切相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心气 虚可累及肺肾,肺失肃降;肾不纳气,又加重心气虚 衰。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饮内停,既可凌心犯肺 ,又能耗伤心气,使悸喘加重。心行血,肝藏血,心 阳亏虚则心血瘀阻,肝失疏泄则藏血异常,瘀结胁下 ,形成瘕积。
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 ,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
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 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记 载。
第二章 心系病症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心痛 第三节 心衰 第四节 不寐
中医内科学心衰
2/8/2021 1
学习目的
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 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
学习要点 心悸辨证要点,分证论治,惊悸与怔忡鉴别;胸痹心痛概念 ,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护;心衰概念,与哮病鉴别, 辨证要点,分证论治;不寐基本病机,分证论治。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 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发为心衰。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11
4.劳逸失度体劳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心气,推动无力; 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运瘀滞,心阳受遏,发为心衰。 心脏病人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努力时易诱发本病。
5.年老久病年老体虚,或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 、肺胀、眩晕、消渴等病,使肾之元阴元阳亏耗,阳虚则不 能鼓舞心阳,阴虚则不能上济心火,心血失运,发为心衰。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2
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 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经脉属心络小肠。心之 本脏病多因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 养所致,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心脉血液运行障碍和情 志思维活动异常。依据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 ,临床上将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归属为心 系病证。
;痰蒙心神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神者,宜泻火涤
痰。虚性病证,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心气虚
、心阳虚者,宜益心气、温心阳;心血虚、心阴虚者
,宜滋心阴,养心血;心阳暴脱者,回阳救逆。同时
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攻补兼施,脏腑兼顾。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4
第三节 心衰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中医内科学心衰
2/8/2021 5
概述
心衰的概念: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
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 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 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 喘陲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 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 。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6
心衰源流:
《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 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
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疗上提出“ 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 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9
【病因病机】
心衰之病因,与外感风寒湿、风湿热、疫毒之邪,饮 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年老久病,禀赋异常 等有关。由于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 养,心血不运,导致气滞、痰阻、血瘀、水饮遏阻心 之阳气而发生心衰。2/8/2021来自中医内科学心衰10
(一)病因
2.饮食不节饮食肥甘厚味,饮食过量,或饥饱无常,Et 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上犯于心,心脉痹 阻,遏阻心阳而发心衰。吸烟、酗酒,损伤肺胃,痰热内蕴 ,痹阻心脉,也可导致心衰。
唐容川在《血证论·怔忡》亦说:“凡思虑过度及失血家去血过多者,乃有 此虚证,否则多挟痰瘀,宜细辨之。
”1997年10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心 系病类》进一步规范了“心衰”的病名,明确指出该病是“因心病日久,阳 气虚衰,运行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 能平2卧/8/,20咳21吐痰涎,水肿中少医尿内为科主学要心表衰现的脱病类疾病”。 7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3
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故心 系病证常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其他脏腑 的病变,也可影响心的功能,临床上常相兼为病,如 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 、心肝血虚证等。
心系疾病实证的治疗,宜损其有余,兼用重镇安神。
心火亢盛者,宜清心安神;心脉痹阻者,宜化瘀通络
西医学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 论治。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8
知识链接; 王叔和《脉经》首先提出心衰病名 王叔和(201一280),西晋著名医学家、当时太医令。他在中
医史上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因战乱脱简的《伤寒论 》,一是著述《脉经》。将古时三部九候诊脉法归纳整理,改 作“独取寸口”诊断法。他首先在《脉经》中提出“心衰”的 病名:“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认为阳气虚 衰水停乃心衰的主要病机,脉沉伏是心衰脉象,并提出调其阴 阳,利其小便的治法。此心衰概念、症状、病机与现代西医学 心力衰竭颇为一致。王叔和学术成就启示我们,学习中医,先 要遵古、博古、习古以继承前学,方能知新、用新、创新理论 以发扬医理。
6.禀赋异常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邪毒,胎儿心脏受损,易 致先天性心脏病,血不循常道,日久可发心衰。先天禀赋不 足,精血虚于里,卫气弱于外,腠理失固,风寒湿热乘虚而 入,反复感邪,诱发心衰。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12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 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瘀阻。病位在心,与肺、脾 、肾、肝密切相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心气 虚可累及肺肾,肺失肃降;肾不纳气,又加重心气虚 衰。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饮内停,既可凌心犯肺 ,又能耗伤心气,使悸喘加重。心行血,肝藏血,心 阳亏虚则心血瘀阻,肝失疏泄则藏血异常,瘀结胁下 ,形成瘕积。
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 ,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
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 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记 载。
第二章 心系病症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心痛 第三节 心衰 第四节 不寐
中医内科学心衰
2/8/2021 1
学习目的
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 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
学习要点 心悸辨证要点,分证论治,惊悸与怔忡鉴别;胸痹心痛概念 ,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护;心衰概念,与哮病鉴别, 辨证要点,分证论治;不寐基本病机,分证论治。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 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发为心衰。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11
4.劳逸失度体劳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心气,推动无力; 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运瘀滞,心阳受遏,发为心衰。 心脏病人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努力时易诱发本病。
5.年老久病年老体虚,或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 、肺胀、眩晕、消渴等病,使肾之元阴元阳亏耗,阳虚则不 能鼓舞心阳,阴虚则不能上济心火,心血失运,发为心衰。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2
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 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经脉属心络小肠。心之 本脏病多因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 养所致,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心脉血液运行障碍和情 志思维活动异常。依据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 ,临床上将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归属为心 系病证。
;痰蒙心神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神者,宜泻火涤
痰。虚性病证,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心气虚
、心阳虚者,宜益心气、温心阳;心血虚、心阴虚者
,宜滋心阴,养心血;心阳暴脱者,回阳救逆。同时
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攻补兼施,脏腑兼顾。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4
第三节 心衰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中医内科学心衰
2/8/2021 5
概述
心衰的概念: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
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 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 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 喘陲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 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 。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6
心衰源流:
《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 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
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疗上提出“ 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 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
2/8/2021
中医内科学心衰
9
【病因病机】
心衰之病因,与外感风寒湿、风湿热、疫毒之邪,饮 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年老久病,禀赋异常 等有关。由于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 养,心血不运,导致气滞、痰阻、血瘀、水饮遏阻心 之阳气而发生心衰。2/8/2021来自中医内科学心衰10
(一)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