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80412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8.png)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教材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无机化学(三)》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的人才。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氢有机物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化学原理(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
基本化学原理包括稀溶液的依数性(第二章)、动力学(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四章)、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第五章)酸碱平衡(第六章)、沉淀平衡(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第八章)、原子结构(第九章)、分子结构(第十章)、配合物结构(第十一章)。
课程用现代的化学理论和观点阐述基本化学原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将基本化学原理渗入到元素化学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和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原理,领会元素的主要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索,流利地回答问题和解答习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压;2、熟练掌握动力学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热力学关于反应热的计算、用吉布斯能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3、熟练掌握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和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掌握多电子原子结构,认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5、熟练掌握分子结构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6、熟练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研修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中学化学基础: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子、分子及化合物命名和性质的知识,掌握物质的量、摩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浓度的计算,会进行数学中对数、反对数、开方及指数运算和计算器的使用。
00165劳动就业概论高纲0712
![00165劳动就业概论高纲0712](https://img.taocdn.com/s3/m/397e59e9c1c708a1284a4453.png)
高纲0712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165劳动就业概论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劳动就业概论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对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力的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应考者,掌握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加深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的政策了理解力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有助于社会青年了解和理解我国的现实,与时俱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劳动与就业》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关于劳动、就业等问题的相关政策;学会用本书介绍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能应用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人生作出科学的规划和人生定位,为日后的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作为全书的开始部分,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石。
学习这一章,在理论上要弄懂劳动、劳动方式、劳动行为、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含义;理解劳动、劳动关系等的类型;了解学习与劳动相关的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联系的意义。
学习劳动概述,更要学会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劳动的滞后点。
事实证明,如何达成劳动的高效率性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达成和谐社会的核心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识记:(1)劳动的含义。
(2)劳动的特征。
(3)劳动的分类。
2、领会:(1)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
(4)其它分类标准。
B、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1、识记:(1)劳动方式的含义。
(2)主要的劳动行为。
(3)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
2、领会:(1)不同劳动方式产生不同劳动结果的原因。
《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
![《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dc2a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6.png)
《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农业推广学》课程是面向农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涵义、农业推广的组织与人员管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学应考者面向现代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推广工作能力,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六章。
在掌握农业推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农业创新扩散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及效益、农民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及心理特征、农业推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农业推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农业推广人员与组织管理、农业推广的方式方法与试验示范、农业推广的信息服务与传播、农业推广经营的程序及技巧、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与方法等内容。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农业推广工作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应考者对农业推广学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农业推广学在农村社会、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农业创新采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心理定势,行为激励,农业推广沟通、农业推广方法示范,农业推广信息,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和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等。
3.熟悉农业推广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农民行为改变的规律,农业推广方法的效应、农业推广示范的步骤、农业推广经营的选择和农业推广评价的程序等。
4.运用农业推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三)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农业推广学》,王慧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介绍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的性质内容、研究对象及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005d6b47be1e650e52ea9963.png)
1、 领会:《尚书》《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书的性质及其有关对文学的论述。
2、 掌握:《尚书》中关于早期文学与乐、舞关系的论述;从《诗经》某些篇章看讽刺诗的产生原因;《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论述和“言有三表”的理论主张;《荀子》有关“言”与“乐”的主要观点。
3、熟练掌握:文以气为主;文人相轻;“朝华”“夕秀”;神与物游;“文变染乎世情”;“梗概而多气”;滋味说。
唐宋部分(附:金代部分)
(一) 课程内容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文学理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理论思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文体意识继续加强,对诗、词、文等每一文体都有着全面细致的论述。
3、熟练掌握:汉魏风骨;庾信文章老更成;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发纤穠于简古”(苏轼);“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别是一家”;“琢琱自是文章病”(陆游);“工夫在诗外”;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二、 课程内容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二) 学习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
元明清部分(附:近代部分)
(一)课程内容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继续深化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小说戏曲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新变。这些内容,都是本时期文学理论家关注的热点内容。
生物工程导论
![生物工程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42668c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d.png)
生物工程导论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农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生物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物工程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生物工程在现代科技、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生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六章。
在对生物工程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应用方法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生物工程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解生物工程各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生物工程在科技发展尤其是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理解并掌握生物工程各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3、掌握生物工程各领域的基本方法、操作步骤和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生物工程是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学科,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环境工程等工程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化工原理、环境工程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工程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生物工程的学科基础、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
(二)学习要求了解生物工程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从而认识生物工程这门课程的基本概貌。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生物工程的学科基础;2、掌握:生物工程的研究领域和服务领域。
第二章基因工程(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工具酶、载体、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和途径、载体质粒的构建与转化、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等。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eadfc56f1aff00bfd51e13.png)
高纲1422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184国际经济合作南京财经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了解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整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等各种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通常做法,从而为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国际经济合作》是一门专业主干课,全书共有12章,主要研究的是国家间在生产领域进行的各种经济协作活动,如国际投资合作、国际信贷合作、国际金融合作、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国际经济合作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日趋多样化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整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2.理解并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金融合作、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信贷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3.掌握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基本方法、操作步骤和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等学科一样,也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之一,其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为基础,结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等的综合性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具体方式、特点、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理论依据。
(二)学习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特点,认识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发展过程,并重点掌握国际经济合作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05624心理治疗(一)
![05624心理治疗(一)](https://img.taocdn.com/s3/m/9a8b54f1a76e58fafbb00367.png)
05624 心理治疗(一)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684)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心理治疗(一)》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心理咨询的历史、要素,学会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咨询目标,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几种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理论以及各自的咨询过程,熟悉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咨询的会谈方法和技术、技巧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做个案来加深对咨询理论流派及咨询过程和会谈技术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咨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各自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还强调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当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二)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特点及两者关系,掌握咨询与治疗的道德准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过程。
2、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及两者关系。
3、熟练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道德准则。
第二章咨询要素分析(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咨询与治疗中的共同要素,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变项。
(二)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咨询与治疗中导致改变的主要要素及功能,理解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变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不同学者对共同要素的认识。
2、掌握:弗兰克对不同要素的看法。
3、熟练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的主要变项。
第三章咨询目标(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咨询与健全人格,在咨询中确立什么样的咨询目标,怎样确立咨询目标,探讨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
(二)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健全人格的含义,健全人格的标准,知道确立什么样的咨询目标,并能够掌握如何确立咨询目标,认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重要性。
06999-毕业论文
![06999-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7ae36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7.png)
06999 毕业论文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系统化.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试验数据的测试与分析处理的能力;设计、计算、绘图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撰写报告(论文)的能力。
本设计根据科研、生产实际进行命题,重点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的工作量要求对工程设计类题目需完成不少于2张零号结构设计图和不少于7000字的说明书。
说明书需用word版本打印,文中图表用计算机绘制。
设计图包含装配图与零件图,其中至少有1张3号以上的图纸必须手工绘制。
研究、试验类论文需完成不少于10000字的论文,文中图表需用计算机绘制.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中文和英语摘要。
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根据中文摘要进行准正确英文翻译.(三)选题原则(1)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知识。
(2)在基本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面向经济建设,结合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进行,促进产学研结合体制的建立。
(3)题目以中、小型为主,份量和难度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并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
(4)坚持每人一题,教师可将大而难的题目进行分解,使学生毕业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毕业论文按课题类型分为以下3类:1.工程设计类课题(1)课题的任务,意义和现状.(2)总体方案的介绍,要有技术上、经济上的分析和比较,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依据,工作原理、结构方案及其比较.(3)零部件的计算数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f9db3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1.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会,特别是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精神,为培养电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而开设的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课程设置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宝贵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使、“、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研究、深刻领会、自觉接受并努力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研究本课程,对青年人自身成长、奉献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任务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准确地向大学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和总布局,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媒体的运用1.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是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该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00853广告学二考试大纲
![00853广告学二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e782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e.png)
00853广告学二考试大纲
以下是00853广告学(二)的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广告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
者的广告学概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如今已成为工商业推销商品、树立形象、开拓市场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社会物质文明乃至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考试内容
1.广告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
2.广告传播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包括广告受众、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效果等。
3.广告创意与表现,包括广告创意的生成、广告文案与视觉表现的设计等。
4.广告策划与实施,包括广告市场调查、广告目标设定、广告预算制定、广告执行与
评估等。
5.广告法规与伦理,包括广告法规的基本原则、广告活动的法律约束、广告伦理规范
等。
三、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评分标准: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20%,
案例分析题占10%。
四、参考书目
《广告学概论》(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XXXX年出版。
以上仅为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内容概述,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具体年份的考试要求和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数学教育学
![数学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b5ba02e0912a2161479294a.png)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数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的课程。
它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等成果于数学教育实践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学科,是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必修的专业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数学课程概述,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一般教学理论、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评价、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设计、数学知识的分类教学设计、备课与说课、数学教学的语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等。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较深广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分析、处理、组织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和运用教法的初步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而学习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直接为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数学师资服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一)课程内容数学的对象和特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作用。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了解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等概念的内涵,理解数学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明确公理化方法、随机思想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数学课程概述(一)课程内容数学课程的有关理论以及影响数学课程发展的因素,数学课程的现代发展和中学数学课程编排体系。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了解大众数学的内涵和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课程的特点,并能阐述对“问题解决”内涵的理解,注重问题解决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一)课程内容20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概况,大规模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以及面向新世纪的各国数学课程改革。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了解20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贝利-克莱因运动、新数学运动、回到基础、问题解决等),领会这些运动对数学课程发展的意义,掌握国外的数学新课程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借鉴作用。
结构化学大纲
![结构化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470907de80d4d8d15a4f19.png)
结构化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结构化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理论和实验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化学各个学科中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近代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结构化学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加强对先行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为后续课程和科学研究以及中学化学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分为八部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对结构化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具体要求如下:1、在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弄清原子、分子和晶体中电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Schrödinger方程得来的线索和用量子力学研究原子、分子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波函数及波函数的各种图形表示,掌握原子光谱项的推求。
2、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化学键的本质,掌握双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掌握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的基本原理。
3、掌握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点群,了解分子对称性在研究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掌握一些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了解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理解分子图及其应用,理解离域p键的形成、类型和共轭效应。
5、了解用量子力学研究配合物结构的基本方法,掌握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6、掌握晶体周期性结构的特点及晶体的各种性质。
了解各类晶体结构的基本形式,理解X-ray衍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结构化学》是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联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大量实验事实讨论原子、分子化学键理论的一门学科。
学习本课程需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介绍了量子力学产生的背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58976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7.png)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工艺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7章,首先是绪论,介绍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第1章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介绍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以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第2章是食品的低温保藏,介绍食品低温保藏原理,食品的冷藏、冻藏、解冻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第3章是食品罐藏,介绍食品罐藏的原理及基本工艺过程。
第4章是食品的干制保藏,介绍食品干藏的原理及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
第5章是食品的腌制与烟熏,介绍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食品常用的腌制及烟熏方法。
第6章是食品的化学保藏,介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和食品抗氧化剂。
第7章是食品的辐照保藏,介绍食品辐照杀菌的基本原理及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通过修读本课程,要求应考者能熟练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后续的各类食品加工工艺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食品加工原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食品加工基本原理;2、各种食品加工原理的要点。
重点掌握热加工、杀菌、冷藏、冷冻、脱水的保藏加工原理;3、掌握食品保藏加工的主要方法4^基本掌握加工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习了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等课程之后进行教学,学习了本专业课后,可继续学习软饮料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农产品加工、焙烤工艺学等工艺学课程。
设计基础(实践)教材大纲
![设计基础(实践)教材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92a174ecf84b9d528ea7a32.png)
自考考试大纲江苏自学考试设计基础(实践)教材大纲28682 设计基础(实践)南京艺术学院编(高纲号 0649)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设计基础》(实践)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设计基础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设计基础》(实践)要求应考者基本掌握设计的基础形式,强调视觉分析与形式构成的训练,以艺术设计的基本视觉要素设计系列为研究课题,如形态,体积,线条,空间,比例,装饰等;同时还要求应考者能够以多种创意,多种手法,多种材料,多种样式完成实际的设计任务。
二、考核要点与考核目标(一)考试目标1、要求对形式美法则有明确认识。
2、强调作品的视觉分析与形式构成。
3、灵活的运用设计的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着重表现在形态、空间、体积、线条、装饰和比例等方面。
4、以多种创意、多种手法、多种材料和多种样式完成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1、设计基础在构成形式美的要素要求: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2、设计基础在形式上的格式设计与风格表现: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空间与矛盾、肌理。
3、对多种创意在视觉实现中的多样式多手法的表现要求:色彩设计与图形设计在风格表现上的配合肌理形态与材料语言在风格与创意要求下的独特语言表达中西方对设计形态、色彩管理,构图形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三)考核要点要求通过分析,完成利用图形,色彩,文字作为三要素进行信息传达、形态表现、画面空间分割与材料新表现的造型过程,以及如何调动画面的有限元素,完成具体的主题的视觉信息传达。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范围的提纲。
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进行辅导。
自考-28685-设计原理
![自考-28685-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8dd7dbbd64783e08122b24.png)
高纲1052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8685设计原理南京艺术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设计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检验应考者对艺术设计理论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教材既有知识点的理论概述,更重实际技能操作。
设置本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设计原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设计发展史、设计方法、设计形态、设计美学、设计与市场、设计批评等内容,要求考生对其中重要的概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各个关节点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艺术设计创作与相关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考核要点)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本章主要帮助应考者认识“设计”词义,设计的类型,深入理解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学习设计的概念、设计的范畴、设计的分类、设计与文化的关联等相关理论.第二章:设计发展史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设计的发展史,作为一种伴随人类出现而出现的文化现象,设计无疑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整个历史进程,一部人类设计艺术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历史,一部人类特定的文化史。
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了解设计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中国设计发展史(从石器到先秦、秦汉至隋唐时期、五代至明清时期);西方设计发展史(古代西方的手工业设计、早期工业社会的设计、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以及其他地区的设计发展史。
第三章:设计方法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现代设计方法的三种递进层次,以及设计调研,调研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设计调研就是了解特定设计项目的市场前景、社会接受度、相关技术工艺水平等一系列情况;进一步了解设计的正式进展阶段,即设计展开;最后深入了解设计的实现。
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首先掌握设计调研的具体方法,即确立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归纳调查信息,并编写调研报告。
课程专题资料的目的
![课程专题资料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70e9f1c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1.png)
课程专题资料的目的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专题创作(实践)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专科段)的必修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动画专业设计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专题创作要求应考者掌握媒体艺术设计的思想和设计概念,运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法,展示设计的精髓,对相关专题的知识体系介绍和相关专题的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介绍,深入细致的实施设计程序或研究计划,以多种创意、多种手法、多种样式完成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点)(一)考试目标1.了解媒体动画专业发展动态;2.提高专业的市场适应能力;3.强化及完善动画专业设计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1.通过对某个专题的深入了解,初步建立对该专题的专门性知识体系提高对某个专题的研究能力;2.培养深入设计能力;3.对前面相关学科各项知识点的总结,包括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网页设计,互动媒体设计等;4.为毕业设计做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三)考核要点通过分析动画制作需求,利用手绘和相关软件完成作品,并发布。
要求如何调动媒体设计的各种设计技巧表达画面的有限元素,完成具体的主题的视觉信息传达。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范围的提纲。
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进行辅导。
同时,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二)关于自学教材本课程没有具体对应教材,以之前考试的相关课程为基础,具体考试要求在“关于命题设计的要求”中。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1、无论是自学还是社会集中辅导,都应以前面相关课程为基础,以大纲所开列的考试要点为重点,认真全面地掌握专业中对于设计表现技法有全面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纲111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884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农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是江苏省面向农村自学考试试验区企业管理专业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自学应试者系统全面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系统和技术方法,培养应试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共分为十章,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产生和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劳动关系、人力规划、岗位分析、招聘甄选、员工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职业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试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要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关系的内容、人力规划的制定、岗位分析的内容、招聘甄选的程序、培训工作的实施、绩效考评的内容、工作管理等。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具体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覆盖领域非常广泛。
它以管理学为基础,在具体设计中,运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加以充实和完善。
它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致力于通过各种工作的实施改善人力资源的状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对制定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一)课程内容本章是课程的基础知识,介绍了人力资源的概念、形态、价值,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要求、任务,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价值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学习要求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形态,理解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的内涵,了解人力资本的特点和人力资本理论;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并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和任务;了解企业的性质和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及价值,同时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含义和特点,人力资本理论,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2、熟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价值及其管理体系。
第二章劳动关系(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劳动市场的概念、特点、类型,劳动交易的含义、条件,劳动契约的含义、性质、特点、结构,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员工管理制度的特点、内容以及员工管理实践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了解劳动市场的概念、特点、类型,理解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供需平衡的内容,了解劳动交易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劳动契约的概念、性质、结构、特点及相关法规,熟悉劳动合同订立、变更和解除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员工管理制度等的特点、程序,熟悉掌握员工管理制度的内容、员工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劳动市场的概念、特点、类型,劳动契约的概念、性质、结构。
2、熟知劳动合同订立、变更和解除的内容和程序。
3、掌握员工管理制度的内容,员工管理的方式。
第三章人力规划(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内容、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主线、程序、关键,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法和供求平衡法等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结构,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作用,理解人事匹配计划、人员激励计划、人才开发计划,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和关键,熟练掌握并运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法和供求平衡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结构、作用。
2、熟知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关键。
3、掌握德尔菲法、回归法,管理人员接替图法、人员接替模型,马尔科夫矩阵分析方法。
第四章岗位分析(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含义、作用、基础,岗位分析活动的内容、重点、依据以及实际操作,岗位描述、岗位规范、岗位说明书的含义和内容,岗位分析的科学方法,岗位评价的概念、作用、实施步骤和评价的方法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了解岗位分析的含义、作用、基础,熟悉岗位分析的内容、重点、依据以及实际操作中应关注的问题,理解岗位描述、岗位规范、岗位说明书的含义和内容,重点掌握岗位分析的科学方法,理解岗位评价的概念、作用,岗位评价与岗位分析的关系,了解岗位评价的依据、实施步骤和常用的岗位评价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岗位的概念、等级,岗位分析的含义、内容、重点,岗位评价的概念。
2、熟知岗位描述、岗位规范、岗位说明书的含义和内容,岗位评价和岗位分析的关系。
3、掌握岗位分析问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能力描述问卷法,岗位评价的要素评分法。
第五章招聘甄选(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招聘和甄选的含义、意义,招聘甄选的工作程序,招聘甄选的技术。
(二)学习要求了解招聘和甄选的含义、意义,熟悉招聘甄选的具体工作程序,包括招聘需求的确认、招聘范围选择、招聘信息发布、应聘人员甄选和人员录用手续,理解并掌握招聘甄选的技术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甄选的含义,招聘工作的意义。
2、熟知招聘信息的发布渠道,甄选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评价中心的含义、作用。
3、掌握文件筐测试方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演讲等方法。
第六章员工培训(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培训工作的定义、内容,培训需求的确认、培训设计的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的方法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理解培训工作的含义、内容与形式及培训的意义;掌握培训需要分析的内容和常用的技术方法;了解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掌握培训工作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培训工作的含义、基本内容与形式。
2、熟知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和任务分析的步骤,培训效果评估的具体内容,常用的培训方法及他们的优缺点。
3、掌握培训需求分析常用的技术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第七章绩效考评(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绩效的含义、特点,绩效考评的含义、地位、原则,绩效考评的实施过程以及绩效考评中采用的方法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理解绩效的含义和特点,绩效考评的含义和原则;了解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过程;掌握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方法、考评成绩的评定方法,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对具体的职位进行考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绩效的含义、特点,绩效考评出现偏差的原因,行为锚定法的定义和设计步骤。
2、熟知绩效考评的含义、原则,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的联系和区别,考评结果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3、掌握常用的绩效考评指标,考评指标设计的要求和关键绩效指标法。
第八章工资管理(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薪资的含义、内容和主要的构成形式,薪资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工资管理,奖金激励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理解薪资的定义、性质、内容和主要构成形式;了解薪资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掌握工资的含义,工资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工资设计的流程;熟悉奖金的特点、来源和类型,掌握奖金奖励的办法,团队激励的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薪资的定义、内容,报酬的定义,薪资与报酬的区别,奖金的特点、来源和类型。
2、熟知年资工资制、职位工资制和职能工资制的含义及各自的优缺点,工资设计的流程,工资调查的方法,工资预算的方法。
3、掌握奖金的奖励办法,常用的团队激励计划,激励理论对奖金管理的指导意义。
第九章福利保障(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福利的特点、功能、发展、类型,福利包括的主要内容,福利设计的方式以及劳动环境、工作津贴、工伤保护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理解福利的特点、功能和类型;掌握我国法定福利的主要内容和企业自愿福利常用的形式;了解福利设计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原则,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及设计的关键;理解劳动保障的定义,工作津贴的含义和分类,工伤保护。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福利的特点、类型和意义。
2、熟知福利设计的影响因素、关键问题,劳动环境的定义,工伤保护的形式,工资津贴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3、掌握我国法定福利的内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具体规定,工伤保险的定义。
第十章职业发展(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的性质、职业选择、职业活动的类型和路径,职业生涯的含义、阶段,工作阶梯的定义、结构、功能和设计,员工流动的影响、原因、对策,双向选择机制、职业开发、企业机制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了解职业的特点、层次结构、地位;掌握几种职业选择的理论,职业活动的类型和路径;理解职业生涯的含义、各个不同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的定义和方式;理解工作阶梯的定义、功能和类型;员工流动的状况、原因、影响和对策;掌握双向选择机制、职业开发和企业机制的具体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职业的特点、层次结构,职业期望和职业声望的联系和区别,员工流动的影响。
2、熟知工作阶梯的定义、功能和类型,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企业机制的含义和三种主要的类型。
3、掌握帕金斯理论、职业与人的互择理论、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的涵义。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重点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归纳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熟知:要求应考者必须熟悉的有关知识点,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恰当的理论解释、说明或回答。
3.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能根据考核的具体要求,做出正确的解答和说明。
(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力资源管理》,秦志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