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及预测方法
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高速铁路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线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线路的不断延伸,对线路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进行全面、准确的沉降变形观测,为工程的日常运维和维护提供数据参考。
二、观测目标1.在各关键节点上设置监测点,全面观测沉降变形情况;2.实时监测线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提供沉降变形数据,为工程的运维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设备1.观测方法:(1)采用连续观测和定期点观测相结合的方式;(2)连续观测通过现场安装的多个测点,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3)定期点观测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和频率进行,采用手动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1)连续观测设备包括自动沉降仪、全站仪等;(2)定期点观测设备包括水平仪、测距仪等。
四、观测方案1.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版高速铁路线路下工程的关键位置,比如桥梁、地下通道等地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监测点。
2.连续观测部分:(1)在各监测点上设置自动沉降仪,通过自动沉降仪实时记录土体的变形情况;(2)自动沉降仪读取的数据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上传至中心监控室,实现远程监测;(3)设立监测预警值,一旦数据超出预警值范围,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定期点观测部分:(1)按照计划和频率,对各监测点进行手动测量;(2)利用水平仪、测距仪等设备,记录土体在不同时间点的沉降变形情况;(3)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变形的趋势和规律,并记录至工程监测数据库。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连续观测数据:(1)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上传至中心监控室;(2)中心监控室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生成沉降变形曲线和图表;(3)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2.定期点观测数据:(1)定期点观测数据由监测人员手动记录,并进行整理与存档;(2)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各监测点的变形报告;(3)根据报告的分析结果,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或加固措施。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
➢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变形监 测网。
➢ 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现行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1 高铁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沉降变形测量一般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 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隧道沉降布设形势: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 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 3m处
3 高铁沉降测量点的点位布置要求
3.5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 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 测示意图如图3.6所示:
图3.6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测量方法
高铁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方法
➢1 高铁沉降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 高铁沉降测量监测网技术要求 ➢3 高铁沉降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 高铁沉降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 高铁连续梁的线性监测
高铁沉降变形测量
➢ 1、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隧 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 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根据沉降速率适当增加复测次 数,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
沉降变形点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最新的沉降测量规 范实施
3 高铁沉降测量点的点位布置要求
➢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
1
的稳定位置。
650 2
300
新增水准点标石及标心与CPI、CPII相同。埋石 在现场浇灌,挖坑后底部要夯实,先浇灌底部, 待基本凝固后再用模板浇灌上部,并插入不锈钢 标心,保持标心垂直和半球露出混凝土(约1~2 厘米)。每个水准点埋设后,绘制点之记图。在 水准点标石埋石中应对部分标石的坑位、标石浇 灌进行照相记录。影像文件名与水准点号对应。 标石编号用字模压制,字头朝前进方向,即朝上 海方向,并用红油漆填写字体。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保障其运行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评估铁路基础设施变形变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沉降异常,并为维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铁沉降观测方案,旨在确保高铁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观测点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观测点应该覆盖高铁沿线主要工区和关键部位,包括桥梁、隧道、路基等。
观测点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建筑物类型等因素,并尽量选取代表性的点位。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但一般不少于每个工区两个观测点。
3. 观测方法高铁沉降观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精密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
精密水准测量法适用于观测点间基线小且地势平坦的情况,通过比对高程差值来确定沉降量。
全站仪测量法适用于观测点间距较大及地形复杂的情况,通过对地面标志物的测量来确定沉降量。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观测设备应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仪器,并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检测。
- 观测数据的采集应随时记录并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观测时间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行情况和天气条件,并定期进行观测。
4. 数据分析与处理观测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求得高铁的沉降量。
数据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质量检查: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剔除不合格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预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插补和平滑处理,消除异常点和噪声,使数据更加稳定和连续。
3. 数据分析:根据观测点的位置和地形条件,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沉降变量。
4.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沉降曲线图和等值线图,直观反映高铁沉降情况。
5. 结果与讨论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高铁沿线各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
对于沉降异常的观测点,需要进一步探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的探讨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的探讨背景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与使用,路基沉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路基沉降可能会导致轨道几何参数的变化,影响运行安全和行车质量。
因此,对路基沉降进行精确的观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以期为工程师提供参考,提高路基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前期准备在进行路基沉降观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观测的第一步,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观测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观测时间间隔等参数。
方案设计的关键是确定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点应该分布在整个路基范围内,并考虑到路基的不均匀性和变化性。
设备准备观测设备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购买、检查和校正。
观测设备需要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观测的精确性要求。
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水准仪、倾斜仪、全站仪等。
观测点的环境条件也需要进行考虑,需要考虑到天气、地形、地貌等因素。
观测点的环境条件应该尽可能的稳定和平均。
观测流程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后,可以进行路基沉降的观测。
观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检查设备在进行观测之前,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检查和校正。
检查设备需要确保设备的状态良好,并进行校正,以保证观测精度。
建立控制网络在建立控制网络之前,需要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并对控制点进行校正和标记。
建立控制网络是为了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建立观测点在控制网络建立完成后,需要在观测点建立观测桩或铁钉,并确定观测桩或铁钉的位置和高程。
观测点的设置应该考虑到路基的不均匀性和变化性。
完成观测点的建立后,可以进行观测。
观测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观测。
观测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以便分析沉降变化的规律。
数据处理完成观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上传、数据检查、数据验证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路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趋势,以及发现可疑的沉降点。
结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需要进行科学的方案设计和合理的设备准备,同时需要关注观测点的环境条件和整个观测流程的精确性。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预防及处理方案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预防及处理方案
第条沉降观测数据应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运营期间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实际状况,并应做好运营与建设期间沉降观测工作的衔接。
第条根据开通运营前的沉降评估情况,铁路局应与铁路公司协商,确定开通运营后的沉降(特别是软土路基和过渡段等重点地段)观测方案,制定沉降观测管理办法。
铁路公司应与铁路局共同制定沉降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异常沉降及其处理情况应及时上报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
第条铁路局应结合日常线路动静态检查定期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第条突发异常沉降影响行车安全时,铁路局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第条对沿线附近开采地下水的地段应加强沉降观测,发现沿线周边开采地下水,造成线路发生沉降时,铁路局应报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相对应措施。
第条铁路局应组织加强高速铁路沿线周边环境巡查掌握沿线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可能影响基础稳定的施工等情况。
第条在铁路保护区范围以外50m范围内堆载或建造构筑物、建筑物时,铁路局应组织进行沉降评估,对造成线路沉降的应报
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处理措施。
第条对沿线50m范围内开挖地基、填筑路基、地下工程及钻孔桩、管桩等施工,铁路局应组织沉降评估和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批复后方可实施,并做好线路沉降观测。
第条无轨道区段路基,以及有碎轨道区段有可能破坏地基加固效果的路基地段、各种过渡段,禁止框构顶进、管道穿越,其他地段的框构顶进、管道穿越必须采取严格、周密的工程措施和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具体由铁路局审批。
第条铁路局应与地方国土部门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和地质灾害处置联动机制,掌握沿线地层变化情况。
高速铁路中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技术
沿线路方 向按 间距不大于 2 0 0 m、距桥梁中心距离小于 0m 沉降观测采用 Ti l D N0 t e ii mb 3电子水 准仪 。 根据承 台 10 布 设 工作 基点 。观 测 工作 基点 采用 顶 端 圆滑直径 施工、墩台身施工 、等待架梁、架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 2 m 长 3 m 的不锈钢材料, 0 m、 0 m 下部采用普通钢筋 ( 长 轨和铺 轨完成几个不 同的施 工阶段 以及各个施工阶段荷 8 mm) 0 焊接而成 ( 见图 1 。基桩应埋入当地冻结线以 ) 载的变化进行单独施测分析。 并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累积 下不小于 0 m, . 采用混凝土浇注固定。 8 梁体观测标采用 沉降量进行总体的统计分析。 观察其收敛的过程和收敛 时 q2mm 的不锈钢棒 , )0 钢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圆处理 。 间区间。并在架梁完成 三个月后。对所有采集数据整理报 墩身沉降变形观测标采用 1mm不锈钢螺栓( 4 见图2 o
< 通工 程建设 > 0 1 第 1 交 21 年 期
1 5
高速铁路中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技术
邓居 勇
( 中交二航局 第五 工程 分公 司 武汉 邮编 4 0 1) 302
摘 要 :结合 中国第一条 高速 铁路一 沪高铁工程项 目的线下 施工实践 ,在软基础地 区,对线 下承 台 、墩身的沉降变 京 形及梁体徐 变施 测方法和 数据进行分析 、整理 ,并对 其采集 的数据进行沉 降评估 。
评估 单位 评估 。
2 沉 降 观测 的施 测过 程
2 施测内容 . 1 全线 2 . M,7 2 3K 5 1 排墩台,根据施工阶段的不 同。
为 D l6+ 4 . ~D l7+ 4 . ,共两部分 。线路走 设置承台观测标和墩身观测标 。承 台观测标 12 K 0 190 1 5 K 1 73 0 1 5 44个, 向由西 向东。墩台间距 7 m~ 4 不等。 2 2m 墩身观测标 12 4 4个 ,梁体徐变观测标 10个 。每半年 2 本桥段地属长江三角洲平原 区,均为第 四系地层覆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成果表达
绘制沉降变形曲线图、等值线图等 图表,直观展示沉降变形情况。
报告编制
编写沉降变形观测报告,详细记录 观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表 达,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03 现场实施方案与流程
现场踏勘与选点布网设计
踏勘目的和内容
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沉降严重区段和重点观测断 面;收集相关设计文件和资料,
改进措施建议
技术措施
针对沉降变形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技术改 进措施,如优化观测方案、提高观测精度等。
管理措施
从管理层面出发,提出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改进 措施,以确保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分析结果 的准确性。
05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精度要求
根据不同工程需求和规范 标准,确定相应的沉降变 形观测精度要求。
误差来源
分析观测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控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误差, 如选用高精度仪器、加强 人员培训、优化观测环境 等。
数据处理与成果表达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 析,得到沉降变形量、变形速率
现代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自动化水准测量系统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等 设备进行自动观测和数 的应变和温度等参数,进而推算沉降 变形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利用激光扫描仪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 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测量,获取沉降变 形信息。
精度要求和误差分析
施工期、运营期等。
观测频率
02
在观测周期内,根据沉降变形速率和稳定性要求,确定各观测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的探讨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的探讨一、前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是保证高速铁路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路基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进行探讨。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步骤(一)仪器安装路基沉降观测仪器的安装是沉降观测的关键步骤。
正确的仪器安装可以提高观测精度和准确性。
在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首先要选择比较平整的地面进行安装,同时需要清除地面上的杂物,使其看起来整洁。
2. 将观测仪器放置在地面上,并用调整螺丝进行水平调整,防止安装时出现倾斜现象。
3.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观测仪器,在任何情况下都避免碰撞,防止影响观测结果。
(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采集数据前,需要调整仪器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2. 需要准确测量路基的位置和高程,确保数据能够被准确记录。
3. 数据采集时应选择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最好能够连续进行多次采集,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中的核心步骤。
数据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清除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以判断路基沉降情况。
3.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注意保护数据的机密性,避免将数据泄漏给不相关的人员。
三、总结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是保证高速铁路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观测方法和流程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高速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DK887+ ~DK889+ 段路基工程观测、检测方案一、观测方案1、路基变形监测控制技术措施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应作为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贯穿整个路基施工始终。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
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大于 5mm/d,地面沉降超过 10mm/d 时,停止填土。
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预测总沉降和剩余沉降。
该段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监测测试项目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⑴ 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每 10~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
每个监测断面预埋 1~3 个沉降板(软弱地基时 3 个)。
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 3 个沉降板。
沉降板填筑路堤第一层测量放线沉降板及观测桩埋设满足要求填筑路基不满足要暂沉降板接长求停填观测及分析筑或缓填基床底层填筑路基面中心及路肩设观测桩沉降观测期观测分析沉降分不满足要求析放置沉降或采取加速沉降措施满足要求基床表层图 1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 =20mm 钢管)及保护测杆的ф=49mmPVC 塑料管组成。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应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 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
填土高度小于 2.0m 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 2.0m 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评估
总体工作流程
设计单位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交底 咨询评估单位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施工单位的细则学习与沉降数据管理软件培训 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实施、监理单位全称监督检查 、咨询评估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技术辅助服务 咨询评估单位出具线下工程评估意见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重点工作内容的各方职责
施工方:数据精准、可靠、及时、按频次”,元器件 埋设规范、保护到位, 观测“三固定” 监理方:全程旁站、数据验算检查、平行抽检观测 咨询方:提供观测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撑,评估观测 数据(阶段性和最终结论)
设计方:提供设计上的技术支持(设计原则、设计变 更)
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工作,完善沉降管理工作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李璟
目的与要求
明确沉降观测与评估的职责工作内容 了解基准点、工作基点、不同结构物测 点布设原则
掌握不同结构物测量精度及频次要求
掌握统一数据处理与数据提交方法
内 容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各方职责 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方法与精度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的总体原则
总体原则:重点路基,兼顾桥隧,过程监控,信息 化监测,快速传递数据,成果可控。
观测实施的重点:“数据精确、准确、可靠、及时
、连续、按频次”,规范元器件的埋设和保护,执
行“三固定”原则。
加强管理、规范管理、多方协调。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14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及预测方法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及预测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也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在200km/h以上,路基、轨道的不平顺对快速行车引起的列车振动也远比相同条件下普通速度的列车严重,旅客感受的舒适度会严重降低,甚至会导致列车脱轨。
因此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载荷的基础,是线路工程的关键所在。
高速铁路沉降防治对控制铁路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沉降观测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u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037-021 前言铁路路基暴露在室外,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复杂:路基边坡和坡脚受坡面雨水冲刷、日晒雨淋将引起土的干湿循环、气温变化将引起土的冻融变化、河水对边坡或坡脚处地基不断的冲刷和淘刷等,使路基常年处于升降动态循环之中,路基附加应力受其很大影响。
路基填料级配不良、排水失效、过渡段碎石级配失效或不养生、路基横向碾压、填料含水率超标等将引起路基沉降。
铁路两旁新修建的建筑物尤其是特大型建筑也会对路基产生影响,所以铁路路基沉降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可避免。
但过大的变形沉降将直接影响旅客舒适度以及行车安全,所以必须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加以防治。
本文着重介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预测技术。
2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控制要求只有做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工作,才能保证沉降控制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高效的完成测设工作,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2.1 设备要求高速铁路沉降观测要求高精度,为了精确测量路基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高速铁路的稳定运行离不开路基的稳定性,而路基的沉降和变形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行观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和变形观测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一、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路基的沉降是指路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铁轨及列车的荷载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路基的高度下降。
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实时监测路基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1.测量设备路基的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测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测量设备有:(1)水准仪:用于测量路基高度的变化,通过在路基上设置水准点,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2)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实时获取路基的位置信息,从而获得沉降量。
(3)测站:在路基上设置测站,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获取路基的实时变形情况。
2.观测方法路基沉降观测可以采用周期观测和连续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1)周期观测:定期使用测量设备进行观测,如每月或每季度观测一次,以了解一段时间内路基的沉降情况。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于路基沉降观测所得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获取路基沉降的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将测量设备所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日期和时间标记。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理、筛选和排序。
(3)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求取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路基的变形是指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情况,包括挠度、扭曲和倾斜等。
路基的变形观测可以及时发现路基的变形情况,为路基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路基的沉降和变形会对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1.检测与监测对于路基的沉降和变形情况,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2.加固与修复对于出现沉降和变形问题的路基,需要进行加固与修复,以恢复其稳定性。
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维护和保障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对于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的监测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手段。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测量仪器对轨道进行实时监测,如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精密测量仪器进行轨道高程的定位和测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高频振动传感器对轨道的振动响应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以便及时掌握轨道的沉降情况。
其次,针对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的预测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对轨道沉降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轨道沉降规律的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轨道沉降趋势和变化情况。
另外,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轨道沉降进行预测。
通过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训练和分析,可以建立预测模型,以便更准确地预测轨道的沉降情况。
在进行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监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准确校准和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验证,排除错误和异常数据的干扰。
其次是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监测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的能力,保证实时获取和处理监测数据。
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的监测数据丢失或不准确。
此外,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的研究还应考虑环境因素对轨道沉降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它们对轨道沉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轨道沉降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准确地预测轨道的沉降变化。
最后,高速铁路轨道沉降监测与预测技术的研究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方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水准测量)
目录1 总则 (1)2 沉降变形测量 (2)3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4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8)5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0)6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21)7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26)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 总则1.1为指导xx铁路xx标管辖内的工程段,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方案。
1.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设计单位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1.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 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6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xx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0)铁道部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与变形是影响铁路线路安全运行和服务寿命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服务寿命,需要对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与变形进行观测和控制。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方法研究,二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控制技术研究。
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方法研究是通过安装观测设备对铁路路基的沉降与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
目前常见的观测设备有灵敏卧砟仪、立体位移传感器、应变计等。
通过这些观测设备可以对路基的沉降分布、变形量和速率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测量。
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方法研究还包括隧道内部和盾构施工等特殊地质情况下的观测方法。
在隧道内部,可以采用挡土墙变形观测、孔隙水压力监测等方法来监测和测量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盾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支撑应力监测和内外压力监测等方法来监测和测量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路基沉降与变形的控制技术研究是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和维护措施,控制和降低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路基的厚度和加固路基的方式来限制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在维护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期巡视和检测、及时补充和维修等方法来控制和降低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对于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服务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路基沉降与变形的准确观测和有效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对于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观测和控制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满足高速铁路线路的发展需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高速铁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运营压力,高速铁路的沉降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沉降观测是评估、监控和预测高速铁路沉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方案,旨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2. 观测设备和方法2.1 观测设备在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来实时监测和记录沉降情况。
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沉降标杆:用于标定铁路沉降的基准点,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标杆固定在地面上。
•基线测量仪:用于测量沉降标杆的高度变化,通过测量仪的精准测量能力,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沉降数据。
•倾斜仪:用于检测铁路的倾斜情况,通过倾斜仪的数据可以判断铁路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防止沉降加剧。
•GNSS 接收器:用于记录高速铁路位置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坐标,用于精确定位沉降点。
2.2 观测方法高速铁路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适当的观测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法: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对沉降标杆进行高精度的测量,通常使用基线测量仪进行,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沉降数据。
•动态观测法:通过实时监测铁路的倾斜情况,并结合定期检查沉降标杆的高度变化,可以掌握铁路的实时沉降情况。
•远程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或无人机进行高空拍摄,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整个铁路线路的沉降情况。
3. 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对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误差较大的数据,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沉降数据的时间变化曲线,分析沉降的趋势和速率,判断沉降的变化趋势,并提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空间分析:将观测到的沉降数据与铁路线路的空间信息结合起来,分析沉降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铁路线路的维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措施
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措施前言高铁建设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建设过程中,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是关键的工作之一。
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全面、精细、科学、规范,是确保高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指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对高铁线路及其周边地面的沉降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全面的监测,以确定线路沉降规律、判断线路沉降趋势和范围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高铁而言,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高铁建设过程中,沉降观测一定要做到全面、精细、科学、规范。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方法包括:经验法、计算法、综合法和现场试验法。
其中,现场试验法是其中最为精确可靠的一种方法。
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监测,在稳态或缓变状态下进行,周期为1个月至6个月。
沉降观测的精度和频率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观测数据可以通过建立沉降模型进行分析。
在分析沉降数据时,需要清楚了解每个监测点的地质结构、土壤物性、地下水位等因素,同时要考虑工程施工情况、地面使用状态、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
通过对沉降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高铁线路沉降趋势和范围,从而为评估高铁建设质量提供依据。
评估质量控制措施高铁建设涉及规模较大,并且是一项内容非常繁重的工程项目。
为了达到高质量标准,保障高铁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相应的评估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标准高铁沉降的控制标准是按照国家标准、铁路行业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标准进行制定的,其中包括各种限值标准、质量标准等。
质量控制事件分类高铁沉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异常事件,包括施工质量异常、环境异常、地质异常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异常事件,在高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预案和应急方案。
质量控制预警与监测高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控制监测系统。
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包括高铁沉降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地质监测系统等。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与预测评估技术简介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与预测评估技术简介作者:郭子良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12期摘要:高速铁路路基由土、级配碎石等散粒填料填筑,更易发生沉降,是高速铁路沉降控制与观测的重点。
因此,本文选择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与预测评估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路基沉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沉降预测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呈大发展之势。
高速铁路的高平顺性是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由于,高速铁路多采用无砟轨道结构,轨道变形主要依赖扣件调整,而扣件的调整量又十分有限。
因此,要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必须对线下工程的沉降严格控制,使工后沉降在规定的限值内,可以通过轨道系统调整、克服,减少维护工作量,保证行车安全。
一、路基沉降控制技术标准1.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竖曲线圆顺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超过15mm;沉降比较均匀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满足式Rsh≥0.4v2js时,允许最大工后沉降为30mm;式中:R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0.4vjs—设计最高速度(km/h)。
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
2. 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表1。
3. 水平变形控制标准为保证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安全,软土地基地段必须控制填土速率并加强监测。
其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不大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不大于0.5cm/d,地基条件较差时,应适当调高变形控制要求。
二、路基沉降观测技术1.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路堤及浅挖路基的路基面沉降观测、基底沉降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水平位移观测等。
2. 变形观测基准网(1)垂直位移观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精度控制须充分考虑高速铁路工程的特点,制定适宜的精度标准。
垂直变基准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结点及附和水准线路等形式。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与预测评估技术简介
进行 整平处理 ,确保场地内无积水和杂 须在 12h以内采取补喷措施 ,需要注意的
综上所述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 ,如
物。平面上的桩位要清 晰、准确 ,水泥 是 ,补 喷 的 重叠 长 度 不 得小 于 lm,如 果 果遇到软土地基时 ,应 当选择合 理可行
应堆放在较高的位置处 ,为避免水泥受 无法达 到这一要求 ,必须重新打设 ,新 的 施 工 技 术 对 软基 进行 加 固 处理 ,以此
合格后即可下发开工通告 。
2.4.5在 喷 粉 时 ,应 当对 钻 杆 的提 升 雨措 施 ,避免 发 生漏 电事 故 。
2.4施工 技术 要 点
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以此来保证喷粉 的
2.4.1粉 喷桩 施 工前 ,应 当先 对场 地 均匀性 ,若是 因意外影 响桩身质量 ,必
结 语
工 程 技 术
2016 NO.06 (下 )
New Technology& New Products of China
高速铁路路基沉 降观测 与预 测评估 技术简介
郭 子 良 (沈 阳铁 路建设监理有 限公 司,辽 宁 沈阳 110002)
摘 要 :高速铁 路 路基 由土 、级 配碎石 等散 粒 填料 填 筑 ,更 易发 生 沉 降 ,是 高速 铁 路 沉 降控 制与 观 测 的重 点。 因此 ,本
泥 的 四周 要 设 置 相 应 的排 水 设 施 ,以 此
2.4.6待 桩 体 成 型 后 , 由监 理 单 位 固 处 理 进 行 了 分 析 ,在 本 工 程 中 采用 了
来 确 保 排 水 畅 通 ,防止 雨 天 积 水 ,影 响 以 抽 查 的 方 式 检 验 桩 体 质 量 是 否 达 到 水 泥 粉 喷 桩 ,这是 一种 加 固 软土 地 基 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及预测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也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在200km/h以上,路基、轨道的不平顺对快速行车引起的列车振动也远比相同条件下普通速度的列车严重,旅客感受的舒适度会严重降低,甚至会导致列车脱轨。
因此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载荷的基础,是线路工程的关键所在。
高速铁路沉降防治对控制铁路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沉降观测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u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037-02
1 前言
铁路路基暴露在室外,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复杂:路基边坡和坡脚受坡面雨水冲刷、日晒雨淋将引起土的干湿循环、气温变化将引起土的冻融变化、河水对边坡或坡脚处地基不断的冲刷和淘刷等,使路基常年处于升降动态循环之中,路基附加应力受其很大影响。
路基填料级配不良、排水失效、过渡段碎石级配失效或不养生、路基横向碾压、填料含水率超标等将引起路基沉降。
铁路两旁新修建的建筑物尤其是特大型建筑也会对路基产生影响,所以铁路路基沉降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可避免。
但
过大的变形沉降将直接影响旅客舒适度以及行车安全,所以必须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加以防治。
本文着重介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预测技术。
2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控制要求
只有做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工作,才能保证沉降控制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高效的完成测设工作,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2.1 设备要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要求高精度,为了精确测量路基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采用一般仪器,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导致误差过大,所以对观测仪器的精度要求极高。
观测时应优选受环境影响小的仪器,比如精密水准仪。
2.2 观测人员要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要求高精度,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观测人员应该专业、准时、高效的完成测量任务,对观测数据认真负责,坚决杜绝补测或修改数据等恶劣行为。
2.3 实际观测的具体要求
观测前,要对观测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以及气候等情况加以调查,联系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观测方法,既要保证观测
的高效,又要保持正精度的要求。
2.4 观测点的选取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精度高,所以对观测点的选取要求也很高,在保证方便观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观测点,最好是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的稳定位置。
2.5 观测周期及观测时间
施工阶段,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观测次数与时间间隔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路基附近荷载突然增减、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若路基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纹时,应该立即进行逐日甚至一天数次的连续观测。
3 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应用
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进行预测传统的方法有三种:(1)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利用简化固结公式计算固结度,然后推算沉降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2)根据固结理论,结合室内试验获得土的各种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预测最终沉降量以及其发展规律。
(3)基于前期沉降量实测资料来建立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数学模型的预测方法。
3.1 曲线拟合法
曲线拟合,就是通过实验获得有限对测试数据(xi, yi),利用这些数据来求取近似函数y=f(x)。
式中x为输出量,y为被测物理
量。
即通过分析实测资料与时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沉降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进而推测沉降的发展规律。
曲线拟合法是将沉降近似看做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过程,对实际测量的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某种相适应的曲线模型,采取适宜的优化方法,反推出计算公式所需的参数,在运用于后期的沉降预测。
此方法参数较少并且易于确定,所以应用广泛。
工程中常用的曲线拟合法包括:双曲线法、星野法、指数曲线法、三点法、沉降速率法、asaoka法、s形成长曲线模型。
3.2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基于数学理论的系统工程学科。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
3.3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
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
在工程与学术界也常直接简称为神经网络或类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和之间相互联接构成。
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
每
两个节点间的连接都代表一个对于通过该连接信号的加权值,称之为权重,这相当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
网络的输出则依网络的连接方式,权重值和激励函数的不同而不同。
而网络自身通常都是对自然界某种算法或者函数的逼近,也可能是对一种逻辑策略的表达。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预测路基沉降的bp模型和elman 模型,两种模型在预测路基沉降时,不需要建立任何土工模型,只要采集训练网络的样本就可以比较精确的预测路基沉降。
3.4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1975年首先提出,是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
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高速铁路沉降预测与控制至关重要。
适宜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路基沉降的发展趋势,对于工程施工以及线路运营阶段的管理都有指导作用。
通过路基沉降预测模型与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若预测沉降超限,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4 一种新的沉降测量方法: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
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是近年来测量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崭新
技术,它是以现代光学为基础,融合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组成光电一体化的综合测量系统。
视觉测量技术的检测仪器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和多功能化,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在线检测、实时分析与控制、连续工作等特点。
计算机视觉也称为机器视觉,是指利用计算机对采集的图像或者视频进行处理,从而代替人眼的视觉功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三维场景的感知、识别和理解的技术。
计算机视觉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对生物视觉进行模拟。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采集的图像或视频进行处理,以获得相应场景的三维信息。
计算机视觉使用的理论方法主要基于几何、概率、运动学计算和三维重构等视觉计算机理论,其基础包括摄影几何学、刚体运动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人工智能等理论。
运用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铁路沉降的远程自动化观测,方便、快捷、实时性强,即可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又减轻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负担,是一项有待发展的新兴测量技术。
5 结论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对于工程建设、旅客舒适度、运营安全有着致命影响,所以路基沉降观测是必须采取的。
采用正确的观测方法,严格按照基本要求和规范观测,建立正确的陈建预测模型,保证路基沉降在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沉降观测及防治措施必定越来越多,越来越
精确,我国的高速铁路事业也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仝校涛.试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
[2] 李春光.高铁路基沉降分析及控制[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1,(3).
[3] 易思蓉.铁道工程(第二版)[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 王兆祥.铁道工程测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5] 付宏渊.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预测及施工控制[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