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评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方
建设指挥部不能全面掌握情况,管理机制不到位。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是个技术工作,更
是个管理工作。技术上实施容易,管理 上实施困难;
参建各部门内部的管理和建设单位(业
主)的整理统筹管理;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沉降观测的准备工作
450
1
150
2
选点、埋标 施测方法,精度 数据处理
路基段-观测一般要求(精度与方法)
国标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固定
零周期观测值的建立;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 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频次
一般情况
观测阶段 一般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第1个月 1个月以后 第1个月 观测频次 1次/天 1次/每填筑3层 2~3次/天 1次/3天 1次/周 1次/2周 1次/2周
桥涵段-基础沉降观测频次(涵洞)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1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 续3次,以后1次/1周。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徐变观测频次(梁体)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阶段 预应力终张拉 观测周期 张拉前、后各1次 张拉完成后第1天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 设前 张拉完成后第3天 张拉完成后第5天 张拉完成后1~3月,每7天为一 测量周期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1次/周,要求安装前、后必须各 有1次 1次/周 第0~3个月,每1个月为一测量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周期 第4~24个月,每3个月为一测 量周期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隧道段-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备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注
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砟轨 道铺设前
3个月
1次/周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0~1个月
1次/天 1次/周 1次/2周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3个月 1~3个月
A3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 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 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 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 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观 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 堤。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梁体徐变观测路线
固定附合水准路线、一片梁为一个单元、非传 统往返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梁体水准的高程上桥
不量仪器高的二等光电三角高程测量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观测一般要求(精度与方法)
参照国标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固定
零周期观测值的建立;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2~3个月
3个月以后
1次/月
1次/3月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频次
特别情况
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应及时通知 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
,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 《合蚌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的总体原则
总体原则:重点路基,兼顾桥隧,过程监控,信息 化监测,快速传递数据,成果可控。
观测实施的重点:“数据精确、准确、可靠、及时
、连续、按频次”,规范元器件的埋设和保护,执
行“三固定”原则。
加强管理、规范管理、多方协调。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隧道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隧线分界点处,线、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明暗交界处、衬砌类型变化处以及变形缝两侧应至少布设两个 断面;
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当长度不足
20m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的重要性
服务施工建设 铺轨时机的确定 轨道平顺性的保证
高铁安全性、舒适性的必然要求
运营的需要
长期、高效、稳定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不能正常按工期进行铺轨 建设期的轨道底座板开裂 运营期的轨道底座板开裂
舒适性、安全性降低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李璟
目的与要求
明确沉降观测与评估的职责工作内容 了解基准点、工作基点、不同结构物测 点布设原则
掌握不同结构物测量精度及频次要求
掌握统一数据处理与数据提交方法
内 容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各方职责 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方法与精度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的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道部2006年158号文)》关规定:为满足对无碴轨 道线下基础变形评估的需要,确定铺设无碴轨道的
铺设时机,应对客专本线桥梁、路基、隧道等线下
工程进行变形监测。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涉及的规范与规定
监理方
监理单位平行观测未到位;
旁站和测点埋设监督未到位;
评估方
动态评估渠道不畅通 ; 不能及时发现、掌握现场观测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评估流程与职责上的一些突出问题
评估方
评估单位的意见不能及时贯彻;
关键技术环节尚有待解决;
设计方
过程技术服务不到位;
总体工作流程
设计单位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交底 咨询评估单位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施工单位的细则学习与沉降数据管理软件培训 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实施、监理单位全称监督检查 、咨询评估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技术辅助服务 咨询评估单位出具线下工程评估意见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重点工作内容的各方职责
运营期的工程质量事故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的意义
变形观测与分析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
设计措施与计算 施工过程中的实施监测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 运营期间的观测验证与安全
高速铁路必须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 运营期的沉降观测与评估
750
200 400 4 5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员、仪器设备准备 组织机构建立
300
400
250
水准基点控制网建网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细则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点位布设问题 ---探测变形空间分布的情况 测量精度问题 ---探测多大的变形量 测量频率问题 ---探测何种规律变化的变形量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14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矮墩、异型桥墩、水中墩的测点 设置问题
短尺、倒尺 承台标引出地面、墩身标上移 不量仪器高的光电三角高程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基础沉降观测路线
固定附合水准路线、≥2个桥墩、非传统往返
沉降监测点 基准点 路线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 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频次
特别情况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 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
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 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进行沉
三个问题的四点细化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观测水准路线、精度要求与其它方法规定; 观测频次;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断面类型
路基(表)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深层分层沉降观测断面 50m、100m;软土加密;过渡段重点、优先;等分间距
定的适用范围,需要结合线下工程不同结构物和不
同地质条件下的沉降观测情况,总结沉降变形特点 ,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评估方法与流程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资料存在疑问,应进
行必要的检查;
评估沉降无法达到设计标准时,应及时通知建设方 、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由业主组织各方分析 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采用曲线回归法进行线下工程沉降评估,要求相关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重点工作阶段的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情况
数据真实性抽检情况
观测数 据评估
沉降曲线一般特点分析 普遍存在问题 特殊存在问题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评估方法与流程
评估除采用曲线拟合法进行线下工程的单个测点评
估外,同时应进行区段线下工程综合评估;
沉降预测评估方法较多,而每种预测方法均有其一
系数不得小于0.92;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评估方法与流程
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
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
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通过单点的沉降预测分析,最终将合蚌全线不同线 下工程的沉降反应到线路纵断面上,完成区段沉降 评估工作。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隧道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隧道段-观测路线
固定附合水准路线、往返、≥2个断面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隧道段-观测一般要求(精度与方法)
国标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固定
零周期观测值的建立:隧道沉降观测从仰拱施 工结束后立即进行; 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 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 长观测期。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评估流程与职责上的一些突出问题
施工方
观测进度滞后,观测点数完成情况不理想;
观测频次未严格执行; 存在测量误差超限情况; 内业资料整理不规范; 施工单位未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自检,对异常数据进行分 析并补测;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沉降评估流程与职责上的一些突出问题
降观测;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基础沉降
桥墩:逐墩设观测断面(承台标、墩身标) 涵洞:每个涵洞设观测断面(边墙、帽石)
桥台+梁体
梁体徐变
桥台+梁体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120 2 100 20 20
40 10 20 10
40x40x2
施工方:数据精准、可靠、及时、按频次”,元器件 埋设规范、保护到位, 观测“三固定” 监理方:全程旁站、数据验算检查、平行抽检观测 咨询方:提供观测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撑,评估观测 数据(阶段性和最终结论)
设计方:提供设计上的技术支持(设计原则、设计变 更)
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工作,完善沉降管理工作
承台施工完成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随
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 变形观测;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基础沉降观测频次(桥墩)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前后均需要观测, 其后每1次/1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隧道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 降观测点、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原则 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暗洞地段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 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断面间距
测点布置
沉降观测桩、沉降板(数量、位置、埋设方法)、位移边 桩、沉降磁环、沉降剖面管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路基段-观测路线
固定附合水准路线、往返、≥2个路基面断面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