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编写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

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

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乡土教材的内容和目的,培养学生对家乡乡土的认知和情感。

2. 帮助学生理解乡土教材中的政治概念和原则,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乡土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乡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乡土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1. 介绍乡土教材的背景和目的,解释其在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分析乡土教材中的政治概念和原则,如民主、法治、公平等,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解释乡土教材中的乡土问题,如农民工问题、农村发展问题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讨论与互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乡土教材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思考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对乡土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途径。

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本地乡土问题,并撰写调研报告。

2. 组织学生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如义务植树、农村文化展示等,增强学生对乡土问题的实际参与感。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乡土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在其中的作用。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乡土教育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完成调研报告和活动记录,评估他们对乡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教案扩展:1. 探讨乡土教育的国际比较,了解其他国家的乡土教育经验和做法。

2. 组织学生进行乡土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教案资源:1. 乡土教材和相关资料。

2. 图片、视频和实地参观的资源。

3. 小组讨论和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以上是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的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乡土文化读本》课程纲要

《乡土文化读本》课程纲要

《乡土文化读本》课程纲要作者:王玉宝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09期[课程名称]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

[开发目的]通过开发和挖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农业生产、人物风情、宗教文化等,并以此作为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类型]《乡土文化读本》与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互为补充,有机统一。

以统编教材为主,以实验教材为辅,为限选课。

[适用年级]实验教材适用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教学时数]每周安排1课时。

(每章后面设计的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根据学习内容斟情而定,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课程背景]传统的课程实质是高幂次课程,就是越来越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生命的内在需求。

课程的本体应该是符号实践而非符号研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一轮课改针对我国教育的现实,强调和加强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的联系,增设了综合实践课程。

相应地语文课程标准有了重大突破,就是单独列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突出跨领域的综合学习,这样就突破了仅仅在知识学习中的育人局限。

学生素质的发展除了要学习间接经验,掌握一定的知识外,还要经过亲身操作或实践的磨练,形成相应的体验、领悟、经历等直接经验,而且对于一些方面的发展来讲,获得直接经验比掌握间接经验,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更主要更复杂。

一个人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不能仅仅具有作为符号活动主体的素质,还应该具有作为操作活动主体和交往活动主体的素质。

如果我们将这种理念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就会改变课程文化,即由文化的工具性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性存在,由肯定性定位转变为探究性定位,由认同性模式转变为生成性模式,课程文化也会走向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并重建知识伦理,使乡土文化走进课程成为可能。

乡土本色内容提要

乡土本色内容提要

乡土本色1. 什么是乡土本色乡土本色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和文化特点。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土地、家乡的热爱和认同的表达,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乡土本色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民俗、民间艺术、传统建筑、传统美食等。

2. 乡土本色的重要性2.1 保护文化多样性乡土本色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保护乡土本色可以保护文化多样性,防止文化同质化的发生。

乡土本色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类文明。

2.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土本色是一个地区的独特优势和特色,是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通过保护和传承乡土本色,可以开发和推广相关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乡土本色打造成为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3. 乡土本色的保护和传承3.1 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是乡土本色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乡土本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乡文化,培养对乡土本色的热爱和认同。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或者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3.2 保护传统建筑和文物传统建筑和文物是乡土本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保护传统建筑和文物,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和保护工作。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传统建筑和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力度,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价值。

3.3 弘扬民俗和民间艺术民俗和民间艺术是乡土本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寄托。

要保护和传承民俗和民间艺术,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民俗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提高他们的技艺和传统文化意识。

4. 乡土本色的发展与创新4.1 创新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发展乡土本色的重要途径之一。

《乡土教材与客家文化》讲授提纲

《乡土教材与客家文化》讲授提纲

《岭南文化与人文修养》讲授提纲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刘丽川一、岭南地区的四大文化板块(一)珠江三角洲的广府文化1、广府文化是中原汉文化南下后与原有土著文化(越文化)交融而产生的区域文化:《汉书·地理志》:“自交趾至会嵇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这是一个众多群体,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地,其中在岭南的主要有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

今清远的阳禺国、博罗的符(傅)娄国、两广交界地区的苍梧国和西呕国、琼雷地区的儋耳国和雕题国等,后来成为汉越血缘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基地。

2、今肇庆市的封开(广信)在广府文化中的地位:封开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繁衍生息地(1987年在封开县发现“封开人”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比曲江“马坝人”早2万年);封开是南北文化的交流地,因而成为粤语的发源地,于唐代形成,是中原古汉语与当地土著语言不断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现代粤方言有20%的古百越词语,即当今壮侗语族仍在普遍使用的词汇;政治上,封开是岭南最早的“首府”,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岭南设置统辖整个交趾刺史部,其治所就设在“广信”,“广东”“广西”由此得名。

东晋南朝时,政区建制岭南急剧膨胀,在部分广信的区域里建了“开建县”;隋代又对前朝郡县进行较大调整,建“封川县”,1961年复设“封开县”;经济上,封开是海陆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对接点:是湖南的贺江与广西的西江进入广东后在封开的江口镇汇接,再从珠海、番禺入伶仃洋。

3、广府族群(民系)定形于唐宋:秦统一岭南,主要在西江、东江、北江地区建立郡县,同时有组织的移民,除了军人,还有“逋亡人、赘婿、贾人”,以及秦始皇特许1.5万名未婚女子等。

他们是广府族群最早的一批外来先民。

汉承秦制。

汉初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其疆域虽东西万余里,但重心仍在南越人集中的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地区。

(近年广州发掘南越王墓大批文物,在多个文化层面上展示了汉越文化融合的辉煌成就)。

东晋南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中原移民一部分定居西江和北江中下游地区。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一、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方法1、坚持实践性和丰富性。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实践性,充分利用一线研究、社会参观、历史古迹和文献资料,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增强学生对乡土历史、地理的认识和感受。

2、坚持多学科交叉性。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要坚持多学科交叉性,充分利用历史、地理、文化的联系、结合和发挥,表现出乡土历史、地理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总历史文献、调查资料等。

3、坚持生活性和动态性。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生活性和动态性为主,以易于接受的文字和可视化图片表现乡土历史、地理,提供学生生活贴近、内容新颖、有趣并具有实践价值的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之在学习乡土历史、地理中方便真实发挥自己的能力、及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1、注重大环境的引导。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要把握全局结构和重点,注重用课外活动、学生调查、专家讲话等方式把学生引入乡土历史、地理的话题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新课的内容打下基础。

2、强调分阶段教学。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要采取分阶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重复、复习、辅以跨学科活动,解答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感性中获取信息,用理性思维探讨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放大实践性,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研究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乡土历史、地理的认识和感知,唤起学生促进乡土发展的浓厚兴趣,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1.小学阶段
-认识家乡: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家乡的节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活动。
-家乡的名人: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初中阶段
-家乡的历史: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等。
-家乡的地理: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
-家乡的文化:探讨家乡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持续更新:根据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定期更新教材内容。
本乡土教材编写方案旨在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和编写团队提供明确的编写方向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富有特色、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
第2篇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四、编写范围
1.地理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貌特征等。
2.历史文化:挖掘家乡的历史事件、名人典故、文化遗产等。
3.风俗民情:展现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产业发展:介绍家乡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经济发展等。
5.社会进步:展示家乡在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成果。
五、编写内容
3.增强教材的地方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编写原则
1.教育性: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科学性: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逻辑性。
3.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
4.创新性: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5.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修改完善:根据评审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3.审核阶段
-提交地方教育部门审核: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育政策要求。
-修订定稿:根据审核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形成定稿。

乡土教材纲要

乡土教材纲要

《乡土教材(垣曲文化)》校本课程纲要一般项目:主讲教师:董凌云教学材料:中心校《乡土教材》读本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垣曲经济发展,垣曲特色产业、垣曲名胜古迹。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弘扬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学,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借助教材将文化遗产传给学生。

4、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5、让课堂知识生活化。

6、让师生真正平等对话。

(二)课程内容:附后第一章垣曲概况序 (5)垣曲简介 (6)名称由来 (6)行政区划 (6)垣曲历史 (6)地理地貌 (7)垣曲气候 (8)工农业 (8)垣曲交通 (8)文化建设 (9)第二章:垣曲物产珍贵的动、植物 (11)名优特产 (11)第三章:垣曲文化垣曲曲剧 (12)垣曲高跷 (13)垣曲舞狮 (13)民间剪纸 (13)奇石根雕 (13)垣曲面塑 (14)博物馆 (14)垣曲镲 (14)第四章:垣曲风景名胜历山 (15)中条山 (16)望仙瀑布 (17)王茅溶洞 (17)三潭瀑布风景区 (17)黄河小浪底库区游览区 (18)第五章:垣曲风俗人情米祺 (19)和菜 (20)窝窝 (21)炒祺 (22)锅盔 (23)米面煎馍 (24)旋子 (25)谷稼 (26)火锅、扣碗 (27)第六章:民间传说五龙泉由来的传说 (28)石牛山的传说 (30)寡妇石的传说 (32)“年”的传说 (34)粮食万的故事 (35)第七章:地名的来历长直 (37)皋落 (37)同善 (38)英言 (38)虎坡 (38)王茅 (39)乐尧 (39)第八章:垣曲古迹垣曲古迹 (40)第九章:长直乡概况位置 (42)交通 (43)农业 (44)工业 (45)新农村建设 (45)社会发展 (46)第十章:垣曲图片垣曲后河水库 (47)垣曲县新建住宅楼 (48)垣曲面塑 (49)历山奇石 (50)历山猿猴 (50)蚕茧 (51)烟叶 (51)历山风景 (52)养殖 (54)国泰 (54)。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育正逐渐受到重视。

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他们对于家乡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的认知,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此编写乡土教材,不仅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保护乡土文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写目的本编写方案的目的是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符合实际的乡土教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乡土的热爱和认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三、编写内容1. 教材的编写原则①突出地方特色与优势针对各地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特色,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材,体现核心竞争力;②与时俱进,注重实效采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③严谨规范,注重规范严谨学术,确保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注重规范和规律。

2. 教材的编写内容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知识,并通过课文、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

具体内容如下:①政治:介绍本地区的政治地位,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引导学生培养珍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②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人物故事、历史名胜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变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③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

④文化:介绍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情况,发掘本土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四、编写方法1.调研阶段调研本地学生、家长、教师的需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乡土教育的兴趣度,收集资料和各种数据,全面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

2.编写阶段根据调研结果,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采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

3.试用阶段在编写完成后,进行试用阶段,在全校或者全市范围内进行试用,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不断完善教材,提高编写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乡土教材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根据教材内容填写,如:《家乡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在我身边》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乡情怀;-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基本知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基本知识;-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家乡的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优势和不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收集资料,分析问题;-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探究成果。

5. 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魅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回顾学习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

乡土中国精读提纲教师版10

乡土中国精读提纲教师版10

乡土中国精读提纲教师版10一、引言《乡土中国精读教师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乡土中国》一书而编写的教学辅助材料。

本提纲以《乡土中国精读教师版》第10版为基础,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提纲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乡土中国》一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学习地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理解乡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4.培养学生对乡土中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6.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提纲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乡土中国》一书的各个章节内容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1. 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乡土中国的概念和定义;•探讨乡土中国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乡土中国的特点和价值。

2. 第二章:乡土中国的历史渊源•深入探究乡土中国的历史渊源;•分析农耕文明对乡土中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学习乡村社会的演变和乡土文化的传承。

3. 第三章:乡村社会与乡土文化•探讨乡村社会的特点和乡土文化的内涵;•分析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和联系;•学习乡土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4. 第四章:乡土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乡土文化的主要特征;•学习乡土文化的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的表现形式;•理解乡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

5. 第五章:乡土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引导学生了解乡土中国的文化遗产;•学习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乡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本教学提纲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1.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讲解辅助材料介绍《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和相关概念。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乡土中国的特点和价值、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等主题的讨论和交流。

3.阅读分析:学生独立阅读《乡土中国》一书,并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活动。

乡土教材 教案

乡土教材 教案

乡土教材教案教案主题: 乡土教材教学目标:1. 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家乡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对乡土教材的兴趣与喜爱,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并分析乡土教材的特点和价值。

2. 理解乡土教材所涉及的原生态的地理、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展示乡土教材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乡土教材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如何对乡土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3. 如何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来丰富乡土教材的学习体验。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乡土教材(可以是乡村地图、乡村历史、民间传说、乡土戏曲等)。

2. 准备展示乡土教材的多媒体设备。

3. 计划并准备一些与乡土教材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照片展示,引起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乡土教材的兴趣。

2. 进行简短的导入讨论,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探究:1. 分组给学生分发乡土教材,鼓励他们浏览、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例如:这些乡土教材有哪些特点?它们反映了什么内容或信息?为什么要学习乡土教材?3. 指导学生展开调查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乡土教材的知识,例如:采访长辈、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等。

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乡土教材展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戏剧,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创作乡土故事、绘制乡村地图、演绎乡土戏曲等。

总结:1. 结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乡土教材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对乡土教材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和评价。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研究和传承乡土文化。

教学延伸:1. 探索与乡土教材有关的跨学科资源和活动,例如:地理考察、历史文化庙会参观等。

《乡土中华》第2章《文字下乡》精读提纲(教师版)

《乡土中华》第2章《文字下乡》精读提纲(教师版)

《乡土中华》第2章《文字下乡》精读提
纲(教师版)
本章主要围绕"文字下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讲述乡村教育的变革以及文字普及的重要性,强调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保护。

1. 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 分析当前乡村教育的困境,例如教师资源不足、校舍条件差等。

- 探讨乡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如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的增加。

2. 文字普及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
- 引用文字普及对乡村儿童的正面影响,如提高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 介绍文字普及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3. 文字下乡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 分析文字下乡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以邑为单位进行文字普及的案例。

- 评估文字下乡政策的效果,如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和促进乡村
发展。

4.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 强调乡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如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传承。

- 探讨乡村文化创新的途径,如通过教育和创意产业的融合。

5. 激发社会关注和参与的方式
- 探讨社会各界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文化保护的方式。

- 引用具体案例和经验,如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6. 结语
- 总结本章重点,强调文字下乡对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文化保
护的重要性。

- 鼓励读者关注乡村教育问题,并提出对乡村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注意:本提纲仅作为教师版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案例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已满10年,越来越觉得乡土地理教学不仅是对理论地理教学和区域地理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地理教学经验和《甘肃徽县高中地理》教材的开发过程,谈一谈乡土地理教材提纲的制订原则与内容的编写思路。

地方性、综合性、可读性、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因此,乡土地理教材不仅要图文并茂,内容与课时相协调,包含适量的实践活动,还要体现出乡土最为突出的地理特征,使学生了解乡土的“地”,深知乡土的“理”。

乡土地理教材内容提纲的制订有两种基本方式:“八股式”和“特征注目式”。

笔者在主编《甘肃徽县高中地理》时采用了“特征注目式”。

教材的编写思路有以下六个特点:①突出县域地理的特点;②强调透过地理现象看本质;③尽量采用表格、图像、漫画等形式来反映地理现象,增强可读性;④加强对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探讨,突出综合性;⑤强调乡土地理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⑥突出章节内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材具体编写思路如下:第一单元:扼守西三角咽喉,地理位置优越重要知识点: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徽县的经纬度、交通位置、经济地位;徽县的行政区划。

编写思路及要求:了解甘肃省的轮廓与行政区划,徽县在陇南地区以及甘肃省的相对位置;通过材料、图片等形式呈现信息;认识徽县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方式;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交通建设的背景、困难、原因,并寻找历史遗迹;展示区域综合交通网,认识徽县在区域中的交通位置;结合案例分析宝成铁路徽县段建设的相关情况;认识徽县在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在西三角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发展机遇;认识家乡在徽县乡镇中的位置,算距离、读方位,画徽县地图,拍摄标志性景观。

第二单元:陇上江南――我国宜居环境之一重要知识点:陇上小江南;天然氧吧、水吧、生物库。

编写思路及要求:在甘肃省甘南高原、河西走廊、陇南徽县、陇东黄土高原、祁连山地等典型地区,选取典型气候资料,分析徽县气候的优越性,如气温、降水、太阳辐射、热量等;将徽县的气温、降水量及季节分布与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比较,找出优势;突出其他因素,如水源、植被覆盖率、土地类型等。

《乡土祖国》第1章《乡土特性》精读提纲(学生版)

《乡土祖国》第1章《乡土特性》精读提纲(学生版)

《乡土祖国》第1章《乡土特性》精读提
纲(学生版)
概述
- 本章主要介绍了乡土特性的概念及其在乡村地区中的重要性。

- 乡土特性是指每个地区独有的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特征。

内容大纲
1. 乡土特性的定义
- 乡土特性是指每个地区独有的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特征。

- 乡村地区的乡土特性与城市地区的乡土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2. 乡土特性的重要性
- 乡土特性是乡村地区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环
境价值和经济价值。

- 乡土特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维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乡村
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 乡土特性的影响因素
-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影响乡土特性的因素。

- 历史文化:乡土特性与地方历史、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 社会经济:乡土特性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4. 乡土特性的保护与传承
- 加强对乡土特性的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 推动乡土特性的传统教育和民俗活动。

- 提倡乡土特性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总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乡土特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了解
乡土特性的保护与传承是维护地方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

小学乡村生活的提纲

小学乡村生活的提纲

小学乡村生活的提纲
1.写任意一个季节早晨的乡村(如:夏天)为开端;
2.写天渐渐明亮的景;
3.写中午人们的活动;
4.写傍晚时的景;
5.结尾时,从以小见大的角度来写祖国乡村精神风貌的变化。

如果写记实散文的话可以这样列提纲:题目,乡村生活。

开头部分,略写,一个自然段。

可以选取乡村生活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景,也可以简洁描述一下乡村生活。

中间部分即主体部分,可分若干个自然段,必须详写。

最好一个侧面为一段。

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乡村生活典型材料,同时写出四个季节中的生活情趣,人事物要真实感人。

结尾部分略写,语言要简洁,耐人寻味,流露出自已的情感突出主题。

乡土文献采集提纲

乡土文献采集提纲

乡土文献采集提纲
拜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乡土中国》一书,感触颇深。

在对于本书的阅读过程当中,我一度是感到相当困惑的,以至于在第一遍的阅读过程中,我一口气囫囵吞枣般地看完了以后,云里雾里的,对于书中的内容,竟是一点儿感觉和想法也没有。

无法,我去找了一些别人写的有关乡土中国的分析和书评,看完了以后,再去阅读原书,这才有一点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在写自己的这篇读书报告的过程中,我在写到相关章节的内容时,又把原书翻了一翻,发现不同时候,看同一内容,我的理解与思考也是不同的。

所以,这篇读书报告,也许格式上会略显松散,而因为是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一些理解和思考也许会不尽正确,恳请老师指正。

第一部分,本书脉络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