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环境保护及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及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凡参与本公司建筑施工经营活动的各分公司、项目部、各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环境保护应遵循与经营管理协调进行,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污染者承担治理和损害补偿责任的原则。
三、环境保护必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
四、产生环境污染的施工现场,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工作计划,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作为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并作为年终考核内容部份。
五、施工项目中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主管部门报批后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六、施工现场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严格控制粉尘排放,加强对动力废气、机动车尾气、化学品恶臭、电焊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管理工作。
七、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环境受到污染,不得超标排放动力废气、粉尘、烟尘、恶臭等。
八、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九、对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噪声源,应当采取消气防振措施,其噪声和振动的排放,必须符合排放标准。
十、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的施工现场,禁止夜间及午间产生超放标准的噪声、振动源,若确需在夜间及午间作业的必须报经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接受群众的监督。
十一、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和无害化集中处理。
对按指定地点倾倒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采取以填埋方式处理,并要有效的防水层及防渗透措施。
职业卫生危害防治责任制度(通用17篇)
职业卫生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卫生危害防治责任制度(通用17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卫生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卫生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篇11、总则1.1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特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规定,做到生产建设与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瑞科化工有限公司的各个车间及部门的防治污染的责任。
2.2、公司负责人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3、职责3.1、设立以总经理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成员: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各主管4、管理要求4.1、安环部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车间部门。
4.2、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生产技术部对本部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车间、部门必须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管理工作中。
4.3、公司员工应自觉遵守厂规及环保管理的各项环境保护规定,稳定生产装置长周期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排放。
4.4、各生产技术部门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积极参加与公司有关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并在业务上接受安环部的指导和监督。
4.5、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
4.5.1、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危险废物。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它包括了以下内容:1. 职业危害辨识和评估: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危害辨识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2.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根据职业危害辨识和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3. 职业危害监测和检测:定期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问题。
4. 培训和教育:对工作者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减轻事故后果。
6. 健康监护:对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护,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危害检测制度是指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环境监测:对作业场所的空气、噪音、振动、光照、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其对工作者健康的影响。
2. 有害物质监测:对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包括毒性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评估其对工作者健康的风险。
3. 个人监测:对工作者进行个人监测,测量其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
4. 检测设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5. 检测记录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和检测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作业场所的特点和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健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所有工作场所。
第三条公司应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第五条危害因素的识别1. 公司应组织人员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包括:(1)识别确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2)评价危害因素与上述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3)判定危害因素及其岗位;(4)对现行活动进行审查;(5)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包括职业病危害事故、卫生监察等的调查;(6)该岗位及所处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
2. 识别时机:(1)以岗位为对象,每年年初;(2)发生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情况时;(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产品涉及的原料、工艺发生变化时。
第六条危害因素的评价与控制1. 公司应根据危害因素的识别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 公司应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查和改进;3. 公司应对职工进行危害因素的告知和教育。
第七条职业健康检查1.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职工的健康状况;2. 公司应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3. 公司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职工,并存放于职工个人档案中。
三、职业危害检测制度第八条检测目的为了规范公司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安全检测规定,明确公司环境监测项目、指标、监测周期,规范监测分析方法,制定本检测制度。
第九条检测范围1. 本检测制度适用于公司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安全检测、噪声及其他危害因素的监测;2. 检测项目包括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等。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5篇)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病预防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二、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安全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对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三、职业病防治工作需的费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费中列支。
四、公司各部门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六、对施工现场易产生粉尘、焊接弧光、噪声、苯类等有害因素,加强监测管理,配备齐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需加强对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七、采购设备和材料,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确实需要使用存在有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化学材料的,应该注明其成份、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和使用方法,并应提供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八、在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要将各项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
九、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2)一、制度目的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影响,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条例》5.《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6.《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三、制度的实施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并包括公司所有场所和设施。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引言:职业病是指因为劳动过程中接触、吸入、摄入或者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因素,导致工人患有的以各种类型的损害器官健康为主要特征,经过一定时间滞后性出现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一、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
2.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
- 依法管理,责任明确。
- 公开透明,参与共享。
二、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确定监测和控制的重点。
2. 职业病危害防控管理:- 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包括防护用具、排风设备、通风系统等;- 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加强职业病预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业病危害诊断和职业病的防治:-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 制定职业病的诊断和防治规范,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职业病;- 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控制和阻断职业病的传播和扩散。
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后处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为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由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目标,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重点,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二、安全目标的制定应包含以下内容:1、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杜绝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率为零,实现安全生产。
2、加强“防尘”管理工作,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3、强化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达到“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生产标准。
4、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
5、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科将职业病危害目标按队组进行分解。
四、公司每月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大检查,定期召开职业病危害防治例会,分析本月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部署下个月的职业病危害管理目标。
五、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检查活动,及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等,总结安排本部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具体事宜,检查队组业务分解目标的完成情况。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组对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一系列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和措施,以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
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具体包括工作场所环境的要求、职业病发病率的控制目标、职业健康监测等。
2. 加强管理:通过明确责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包括设立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指定职业病防治负责人,加强培训和宣传等。
3. 风险评估:对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通用6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评估管理: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风部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所属各部门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应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事业部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二章职业危害的定义及范围第四条职业危害的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2.术语和定义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一般规定(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5篇)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加强对粉尘危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与职责安全科、人力资源科、生产科、技术科、通风科、财务科、后勤中心共同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工作,其职责是:(1)通风科负责制定通风规章制度,负责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资料管理,绘制相关图表,鉴定主扇工作情况、矿井通风指标;负责测定、报告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以及其它职业危害情况;。
(2)安全科负责开展粉尘作指导工作业现场督促检查、管理、,有权制止、处理违章作业;负责接尘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3)生产科、技术科负责督促检查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综合防尘措施和个人防护作业。
(4)后勤中心负责劳保用品的计划、发放,负责除尘、降尘等设备、仪器、材料的购置,负责职业危害防治的各种资用开支。
(5)人力资源科与财务科负责职业病检查和体检人员的确定,协调安排职工进行体检,复查及职工健康档案资料收集等工作,负责制定矿山劳动保护措施和方案。
二、职业病范围与治疗规定1、职业病范围:按国家现行规定的职业病范围执行。
2、治疗规定:(1)对已确诊的各期矽肺病例人均应立即调离接尘岗位,实行治疗或疗养。
(2)对于职业病患者,要积极开展治疗工作,脱离原职业危害,适当照顾安排工作,医疗终结确诊为残废或医疗无效死亡时,应按上极有关规定处理。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2)是指企业依法对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管理和防控,并承担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
职业危害包括各种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具体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声、振动等。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卫生责任:企业应根据职业危害情况,制定并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2. 防护设施责任: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合理使用与维护。
3. 岗位评估责任:企业应对各岗位进行评估,确定岗位的职业危害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文件编号:AQK—Z—12—281.目的为了使某些无法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促进作业场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德阳市南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过程。
3.工作职责____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本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____公司安委会按照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具体实施对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其中重点实施部门为生产科、设备技术动力科、行政办、安全消防环保科。
4.工作内容4.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组织管理措施:____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应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图、职业危害因素动态监测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况。
4.1.2按照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定期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场所,要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修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4.2.1控制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管理措施4.2.1.1本公司生产区域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场所主要为脱硫转化中低甲装置、氨合成装置、碳化工段、液氨贮罐岗位,主要有毒物质为氨、一氧化碳。
4.2.1.2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4.2.1.3在具有氨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洗眼器装置。
4.2.1.4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5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精选5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3.1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3.2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
4、工作内容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4.4.1评价检测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职业健康危害防治责任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项目经理部主要责任人是本项目经理部职业危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经理部职业健康管理全面负责。
3、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4、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5、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健康培训,督促从业人员遵守相关职业危害规定。
6、新建项目部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
7、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8、项目经理部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9、项目经理部必须经常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10、加强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异常监测,检测结果,及时公布。
11、项目经理部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2、项目经理部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而隐瞒使用的,要追究其责任。
13、项目经理部必须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岗前体检和职业危害体检。
职业健康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是指在企事业单位内建立起来的一套科学、合理的与职业健康危害防治相关的责任机制,旨在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该制度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了职业病的防控、工作环境的改善、职业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制度的制定、履行、评价等方面对职业健康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职业健康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的制定(一)政策导向制定职业健康危害防治责任制度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立法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将职业健康危害防治纳入法律范畴,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
政府还应设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经费资助和技术支持。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五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加油站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该与已进、新进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用人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7、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8、警示标识设置。
配戴防尘口罩、注意防尘、噪声有害、当心弧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等。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3篇)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1、法定代表人或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法定代表人或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具体职责为:1.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1.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设置与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主管,负责具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3、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1.4、对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通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时,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
1.5、亲自参加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以严肃处理。
1.6、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领导责任。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责:2.1、组织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2、根据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2.3、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2.4、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2.5、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
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2.6、经常检查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2.7、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2.8、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3、技术部门的职责:3.1、编制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职业病防治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精选7篇) 随着社会⼀步步向前发展,⼤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
⼀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精选7篇),欢迎⼤家分享。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1 第⼀章总则 第⼀条公司为了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认真负责,规范作业,制⽌违章,防⽌安全、⼯伤、消防事故,保障作业⼈员⽣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经济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条在本公司所属范围内所有部门和员⼯适⽤于本制度。
第三条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各部应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的⽅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产、⼈⼈有责”的原则。
第四条根据各级员⼯和部门安全⽣产责任制,各部门必须遵守本制度和有关安全制度等,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完善作业现场安全条件,确保作业安全。
第五条公司主要负责⼈对本公司的安全⼯作全⾯负责;各部门主管负责⼈对本部门安全⼯作负责;班组长对本班组的安全⼯作负责;作业现场监护⼈对直接作业和辅助⼈员的⽣命负责;各现场作业⼈员对⾃已的安全⼯作负责;外来⼯程施⼯队主要负责⼈对本队安全⼯作负责。
第六条各部门在危险作业前负责对所有作业⼈员进⾏安全教育,提⾼作业⼈员的安全意识和⾃我保护的能⼒,规范作业,防⽌事故。
教育应做好书⾯记录。
第七条针对在作业中发⽣的安全、⼯伤、消防事故,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和部门的责任,严肃处理与考核。
第⼆章危险作业种类和⾝体条件 第⼋条危险作业种类 1.⾼空作业。
2.进⼊容器、设备内有中毒、窒息、烫伤、坠落危险的作业。
3.进⼊天棚内作业。
4.进⼊下⽔道等闭塞场所的作业。
5.带电作业。
6.禁⽕区动⽕作业。
7.有爆炸爆破危险的作业。
第九条从事危险作业⼈员的⾝体条件 1.作业⼈员应年满18周岁,经体格检查应合格,确保直接作业和辅助作业的员⼯⾝体健康。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对人们身体的伤害,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责任1.企业应设置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危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2.企业应该明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并划分相关的责任部门。
三、职业危害评估1.企业应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定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工艺、作业和工作岗位。
2.职业危害评估应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存在方式和暴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3.职业危害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公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
2.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不得随意拆除或停用。
3.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职业危害个体防护1.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对可能产生暴露的人员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规定必须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场合。
2.个体防护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且正确使用和保养。
六、职业危害监测1.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监测,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
2.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七、职业危害应急管理1.制定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2.职业危害应急演练应定期进行,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整改。
八、职工培训与宣传1.新入职员工应进行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2.定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危害防范能力。
九、职业危害事故处理1.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责任部门。
2.对于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应切实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事故再次发生。
十、督查检查与评估1.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督查检查制度,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十一、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制度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违规者要进行法律追究。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光照强度、气温、湿度、电磁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粉尘、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有害蒸气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动植物有害因素等。
4. 环境因素:包括灰尘、废气、垃圾、压力等。
三、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计划1. 设立专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控制管理计划。
2. 对作业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明确危害因素的来源、性质和程度。
3.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控制管理计划,包括危害因素控制的目标、措施、责任人、实施时间和监管方法等。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措施1. 物理因素控制:(1) 噪声控制:采取声屏障、隔音设施等措施,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影响。
(2) 震动控制:采取减震设施、隔震设备等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震动强度。
(3) 光照控制:提供适宜的照明设备,保证职工的视力健康。
(4) 气温、湿度控制:采取通风设备、空调设备等措施,保持作业场所的适宜温湿度。
(5) 电磁辐射控制:采取屏蔽设施、防护设备等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
2. 化学因素控制:(1) 有害粉尘控制:采取排尘设备、防护设备等措施,降低有害粉尘的浓度。
(2) 有害气体控制:采取通风设备、防护设施等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接触。
(3) 有害液体控制:采取密闭设备、防护措施等措施,避免有害液体的泄漏和接触。
(4) 有害蒸气控制:采取通风装置、防护设备等措施,降低有害蒸气的浓度。
3. 生物因素控制:(1) 病原微生物控制:采取隔离设施、个人防护措施等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 动植物有害因素控制:采取驱除设施、防护措施等措施,减少动植物对职工的危害。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第一条为了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公司各部门和生产单位。
第四条在接受建设项目时,应向建设单位索取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含职业卫生专篇)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五条生产单位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第六条生产单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排毒、除尘、消音、防振、降温、保暖、供氧等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毒口罩、耳塞、防护服(鞋帽、手套、眼镜)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并将其____复印件及发放清单报公司质安监部。
第七条生产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
并将其详细资料报公司质安监督部。
第八条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第九条生产单位应主动联系工程所在地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的项目、频次可根据工程项目首次检测结果确定,检测评价的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专人保管,每年____月底汇总一份报公司质安监督部,内容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施工工序或工艺流程、生产人数、职业病防护设备运转和个人防护用品佩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检测时的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活动中,可能使雇员受到的一种威胁或危险。
职业病、伤害、恶劣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缺乏个人安全保障等都可能对员工的身体或精神造成损害。
职业病是一种因遭受职业因素影响而患上的、持续一定时间的疾病。
它通常具有慢性、迟发性和难诊断性等特点,因此极易被忽视。
而职业伤害则是因为在工作期间受到特定劳动过程、劳动条件或环境所导致的、机体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职业危害控制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工作场所必须实施有效的职业危害控制。
职业危害控制包括: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旨在在源头上对职业危害进行控制。
这些措施包括:•防护设备和装置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装置应该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例如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技术性控制工作场所应该采用最新的科技,例如必要的过滤器、通风装置等。
•管理控制职业危害控制还应考虑管理控制。
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职业危害控制制度职业危害控制制度是指规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一个文件,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
实施职业危害控制制度的目的是减少潜在的职业危害和职业伤害,并提高生产效率。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针对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状况,由企业、政府、职业卫生专家和工会等组织共同制定和实施。
它是行业安全的总体框架,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安全问题。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职业危害是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危险,随着生产条件和技术的变化,职业危害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以更好地控制危险。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性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需要规定特定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以便有效地减少工人受到的风险。
•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是一种检测员工身体状况的方法,以便发现潜在的职业危害和职业伤害,并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根据职业危害分级,有必要制定定期体检计划,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病发生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采用合理的措施控制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高低温及照明等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2 适合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 矿全体员工。
3 术语与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4 职责
4.1 矿长
421负责汇总《职业危害清单》制定全矿的《职业危害控制计划》,并落实执行。
422负责编制职业危害控制制度,并督促执行。
423组织对职业危害的专项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4.3 生产技术部
4.3.1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对职业危害进行技术控制。
4.3.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4.4 机动能源部对生产设施、通风防尘防毒等安全防护设施做好维
护、检修计划、
确保安全运行
4.5 环保部负责制定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的治理规划,并检查执行情
况。
4.6 人力资源部
负责按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危害控制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职业危害辨识,职业危害后果,自我防护方法的培训。
4.7 供应部
负责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的要求,为员工配备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4.8 工会工作部
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的要求,监督员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实际情况。
4.9 车间(二级单位)
4.9.1负责统计本部门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清单。
4.9.2落实本部门的职业危害控制计划。
4.9.3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4.10 员工熟悉、掌握职业危害辨识,职业危害后果和自我防护方
法的方法。
5 工作程序
5.1 粉尘危害控制
5.1.1需要控制的主要粉尘危害源包括:
a)井下凿岩(钻孔)、运输、铲矿、放矿、爆破、破碎等产生的粉尘危害;
b ) 建筑施工、充填作业时产生的砂料,。
水泥尘危害;
c)砂轮研磨时砂轮机产生的粉尘危害;
d ) 电焊作业时产生的电焊烟尘危害;
e)机械车削铸件时产生的金属粉尘;
f)地面运输公路产生的扬尘。
5.1.2需要控制的粉尘危害岗位包括:
a) 井下采掘作业面及作业人员;
b ) 井下破碎系统、溜破系统作业面及作业人员;
c ) 井下运输放矿作业面及作业人员;
d ) 选矿厂装(卸)矿站。
矿石破碎、电振、螺旋分级、球磨等作业人员;
e) 其他工种:运输司机、装载机工、电焊工、维修(钳工)
等。
5.1.3粉尘控制措施包括:
a)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b)生产场所的粉尘接触限值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粉尘控制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进行。
c)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产尘点采取综合性粉尘措施,即“风、水、密、护、革、管、教、查”八字方针,从控制尘源开始,使作业点的粉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
d ) 生产车间按照《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评价职业危害的风险等级,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e) 采用湿式作业,禁止干式作业。
凿岩机的最低供水量,应根据机型和种类,满足凿岩除尘的要求。
f) 井下在凿岩、铲矿作业前和爆破后,必须作业面进行喷雾洒水,井清洗距工作面10m 以内的岩壁。
g ) 井下主要进风道、人行道、斜坡道、运输巷道的路面应保持潮湿,岩壁每月应喷水一次;主要回风道,每年应清理一次,各种装运设备,每天应清洗一次。
h ) 保证进风井口的风源质量,凡从副井、斜井、斜坡道下放的水泥、河沙、石灰等,及井下拉上地面的木头、废铁、轮胎等产尘物品,必须运离井口30m 开外装卸车。
i ) 地面运输公路晴天时定时开洒水车洒水。
j) 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
场所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如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
k ) 供应部负责为员工配备防尘口罩,加强个体防护,接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l ) 加强对除尘设备管理,车间每天对除尘设备检查,保证除尘设备的有效性。
m ) 组织对粉尘危害作业点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5.2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控制
5.2.1 需要控制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源包括:
a)爆破时产生的炮烟;
b ) 井下封闭已久的巷道缺氧或产生的毒气有害气体;
c)井下铲运机作业时产生的废气;
d)井下机车电瓶充电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e)选矿浮选、药剂配制和给药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f )
在压酸、加酸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酸雾气体;
g)在化验检测操作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h )电焊作业时,在高温下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i) 检修贮酸、压酸输送设备设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j ) 选矿厂净化塔清理、硫给泵池清理、塑料加工、溶
铅时产有毒有害气体;
生的k) 危险化学品储藏仓库散发的有毒有害气体;
l)使用各类危险化学品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5.2.2需要控制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岗位包括:
a) 井下爆破后的工作面及进入爆破工作面的作业人员;
b )井下铲运机采掘出矿(碴)作业人员;
c) 井下电瓶充电操作人员;
d )酸泵、压酸、加酸操作人员;
e) 化验检测操作人员;
f ) 净化塔、硫给泵池清理作业人员;
g )药剂配制和给药室操作人员;
h )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及保管人员;
i) 在坑内、容器内进行电焊的作业人员。
5.2.3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控制措施包括:
a)对主要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点,采取密闭、通风排毒等措施, 并进
行净化使其达到排放卫生标准;
b ) 生产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接触限制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有毒有害气体控制设计必须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进行;
c) 改革工艺,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改善劳动条件,尽量采用安全的新工艺代替旧的危险性较大的工艺,采用无毒。
低毒物品代替有毒、高毒的物品;
d ) 生产车间按照《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评价职业危害的风险等级,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e ) 改善作业环境,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区域安装通风防毒设施和净化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