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第4章 数据分析 训练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第4章  数据分析 训练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分析》训练课教学设计[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对《数据分析》这一章进行了复习,同学们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也发现有的问题解决的不是很熟练、很准确,针对课堂发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进行一下训练。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训练目标。

[生]读:【学习目标】1.通过训练提高计算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能力;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师]: 知识框架[生]:回顾知识展示【复习导航】【师生】:以要点梳理---题型分类---典型例题----巩固题组---总结提升,五环节分四部分进行训练。

【师】:课件演示知识点一例一,加深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认识。

【生】:达标测评.【师】: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先有学生讨论,在找个别同学发言,最后有老师总结。

附:数据分析训练学案班级姓名题型分类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例1、小明家的超市新进了三种糖果,应顾客要求,妈妈打算把糖果混合成杂拌糖出售,具体进价和用量如下表:你能帮小明的妈妈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吗? Array变式:1、如果三种糖果的进价不变,每种糖果的用量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2:6,请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2、如果三种糖果的进价不变,甲糖果的用量为 20%,乙糖果为20% ,丙糖果为60%,请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例 2: (1)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分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 (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2)(杭州中考) 一组数据是4,x ,5,10,11,共有五个数,其平均数为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 训练题组一1. 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0,-3,0,8,10,15。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Excel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Excel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我的健康我做主
——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初中泰山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上Excel第三节《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对Excel的单元格地址及单元格内数据的输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是Excel中利用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以及了解特殊公式-函数法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公式的定义及计算、函数、地址引用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能力,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利用真实数据唤醒学生对健康的关注。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与思想。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模式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以健康为主题,贯穿整节课。

通过真实的数据让学生们在探究自己身体各项指标的过程中,来学会怎样使用公式和函数来进行计算。

采用“项目学习”来完成课堂内容。

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突出了组长在小组中的带头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泰山版(2018)第3册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设计

泰山版(2018)第3册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设计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一、学生分析本节教学面对的是初二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对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填充柄的使用,对Excel电子表的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参数的理解问题,对逻辑表达式额引用很难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三单元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使用函数处理数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构造函数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教学重点:公式的构造教学难点:函数的应用教学方法:分组探索教学过程:1、引入课前小调查: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学们也都有零花钱,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的零花钱一般都用来买什么了?(学生踊跃回答)那同学们能详细的说明每一项花了多少钱吗?(很多同学们都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展示小茗同学一学期零花钱支配账目表。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小茗的零花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师述:学会管理钱是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学会统计、分析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零花钱,而小茗制作的这个“零花钱支配表”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师板书: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老师要制作一个课程表,谁能快速完成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或者是1到7之间的填充。

(复习填充柄)学生演示填充,那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学生不会,老师演示)。

评价:很好这位同学掌握的很扎实,加一分。

这种方法叫做拖动填充柄法。

拖动填充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一系列规则数据的填充。

填充柄的使用将贯穿本节课的始终。

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任务一: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1、同学们如果用数学知识求“小茗零花钱支配表”合计和平均分该怎么求,一个一个加起来求,平均分呢,合计除以5。

初中信息技术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课后反思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束之际,我进行了一次课后反思。

通过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总结了一些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还比较浅薄。

尽管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得很详细,但是我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制作时,我很难掌握一些复杂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于数字和计算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准备在寒假期间购买一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其次,我发现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一个问题。

有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分心,对于老师的讲解没有完全集中注意力。

这导致我在课后复习时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课堂上做好积极参与,主动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

同时,我还会尝试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如番茄钟法等。

另外,我还发现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有时候在遇到一些错误或困扰时,我没有耐心去寻找解决方法,更倾向于放弃或者求助他人。

这样一来,我无法真正理解问题,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学习中,尽量多动手实践,自己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工具。

通过这次反思,我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动手实践,通过完成一些小项目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其次,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工具不断涌现。

为了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保持学习的热情。

我会利用寒假期间的时间,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和应用,例如Python编程、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这将有助于我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机会。

最后,我还意识到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初中信息技术_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标:1、了解电⼦表格是进⾏数据分析的⼯具。

2、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分析⽅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与⽅法⽬标:通过学⽣⾃主探究和教师设计的需求引导,任务驱动,展开学习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能运⽤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法进⾏简单的数据分析。

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分析、判断意识,增强学⽣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难点多个关键字排序,分类汇总的运⽤学习过程:⼀、情景导⼊通过电⼦教室给同学们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出学校刚举⾏的红歌⼤赛,学校组委会希望同学们帮助他们完成颁奖任务,需要评选出“校园最佳歌⼿”,“年级最佳歌⼿”,“优胜年级”三个奖项,由此来导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出⽰学习⽬标。

⼆、学习探究1、排序概念:将杂乱⽆章的数据通过⼀定的⽅法按关键字顺序排列的过程叫做排序。

升序:由低到⾼降序:由⾼到低任务⼀:评选校园最佳歌⼿即找出得分最⾼的选⼿,并在总名次栏中填充名次。

(可⾃主完成)做完后由学⽣上台演⽰,边讲边操作做法:⿏标点到“总分”列中任⼀数据单元格,执⾏“数据”“排序和筛选”“排序”(降序)。

2、筛选概念:通过设定条件,将不感兴趣(不满⾜某种条件)的记录暂时隐藏起来,只显⽰感兴趣(满⾜某种条件)的记录,从⽽有助于我们发现某⼀特定范围内的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

任务⼆、评选年级最佳歌⼿即找出每个年级中得分最⾼的选⼿学⽣回答具体做法做法:激活任⼀数据单元格,执⾏“数据和筛选”“筛选”,单击表头名称右侧的⼩三⾓(筛选标记)即可。

讨论:记录隐藏与删除⼀样么?筛选是将满⾜条件的记录显⽰出来,把不满⾜条件的记录隐藏起来。

隐藏⽽不是删除.......。

3、知识拓展任务三:计算各位选⼿的级部名次并填充。

初中信息技术_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几个版本的课标几乎都是这样要求:了解算法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尝试利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的算法;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1.算法与问题解决(1)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初步了解算法。

(2)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知道流程图的基本图例,了解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的区别和联系。

(在上节课初步了解算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初步学习流程图的用法)(3)知道算法的多样性,能有意识地设计与改进算法,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

2.程序结构与设计(1)了解程序的基本知识,知道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本节课达成初步运用层次)和循环结构。

(2)能选择一种容易掌握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掌握其基本的语法规则。

(3)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算法分析,选择程序结构,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本节课达成)。

(4)能读懂简单的程序,知道程序表达的基本意义,会测试与调试程序。

(本节课达成目标)(5)了解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6)了解程序中的批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微项目2《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

本节课是基于Python语言的程序教学的第二节,主要是模拟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同一事件的不同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这是人工智能之所以智能的根源。

同时,作为三大结构之一的选择结构也是学生理解程序选择方法,掌握程序代码写法的重点。

初中信息技术_excel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excel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知识点的衔接】与“Word”中表格的计算相比较【本课教学法提点】1、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模块:数据处理(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3.年级:七年级4.所用教材版本:青岛教育出版社5.时间安排: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5分钟【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表格中的计算和处理技能,是时代对于广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应该认真学习,通过练习切实掌握Excel中数据的计算,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量实践,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适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节是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电脑的计算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学生手中的计算器相比较,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的功能如此巧妙,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便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②理解函数的作用③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①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五个常用函数。

②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②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

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学生对于使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是首次接触,让学生根据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利用上学期“学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与所学习的“WORD”和“EXCEL”相比较,理解他们窗口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学生对于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很好的掌握Excel的特点,能够较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并掌握表格中计算和一些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_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Excel中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需求正确和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会对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情感与价值观:亲身体验到用Excel函数功能解决问题的优势,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认识到自己身边空气质量的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作用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引出课题观看视频,引出课题:环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如健康、出行,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去年我们因为雾霾两次停课。

现在我们通过函数处理数据来直观的了解一下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情况。

板书(用函数处理数据)什么是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是EXCEL内部已经定义的公式,对指定的单元格区域进行计算。

函数组成:函数名(函数参数)函数名指出要完成的运算,参数是传递函数使用的数值和单元格或区域地址。

二、自主学习,学以致用(一)观看学习视频,掌握学习方法,完成任务一:请打开本题工作目录中的Excel文件“气温与环境.xls”,完成下列操作。

1、在“天气变化”工作表中,在E10单元格内用Min( )函数计算“空气湿度”的最小值。

2、在“天气变化”工作表中,在B10单元格内用MAX( )函数计算“最高温度”的最大值。

3、在“城市排名”工作表中,在E15单元格内用SUM( )函数计算出所有城市的“达标区县”的总个数。

4、在“城市排名”工作表中,在B15单元格内用AVERAGE( )函数计算各城市“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要求:各小组根据学案与学习视频,学会使用MIN、MAX、SUM、AVERAGE四个常用函数。

学生演示做法。

任务二:观看学习视频,掌握学习方法,在“气温与环境.xls”工作表中,完成下列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_初识Pyth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初识Pyth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始Python》教学设计【课程分析】一、课程标准学会利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1、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算法来解决。

2、探索并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和用途。

3、学会把握本质规律,利用数据跟踪体验程序并执行过程,培养计算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标分析从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Python要求,既要会分析问题,把握其中的本质规律,又要懂得Python中各函数特点和用途,最终达到利用合适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这些的前提都是需要我们先掌握Python中最基本的数据及函数的使用方法。

Python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设计主题、制作微视频等等,并且为教学过程做相关的知识准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因此,我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设计情境和问题时将这些理念合理运用,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总目标。

本课利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IDLE编辑器的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认识Python中的基本输入输出函数,变量及基本数据类型,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及生活中使用强档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而坚定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六年级第一册册第二单元“探究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微项目一“探究用程序加工数据的过程”中的专题1“编写数据加工的程序”。

这之前学生对Python一无所知。

要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计算机才能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最后把数据输出,让结果呈现。

初中信息技术_用循环结构程序自动化计算——for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用循环结构程序自动化计算——for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循环结构程序自动化计算——for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经过调查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编程很陌生,有的学生甚至是零基础。

而对于Python更是从未接触过,甚至大部分学生从未听说过Python,这些现象加大了教学难度,之前已经学习了python 的几个语句,print(),input(),还有《选择结构程序——if—else》,学生有了一点点基础,因此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讲练结合、任务驱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学习效率,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该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写程序要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我的课堂流程几经修改,最终定为先探究题目,根据自己上机运行结果,学生自行总结知识点,这样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而且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很有成就感,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内容以及注意问题,小测试题测试学生学习效果。

但是与自己曾经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初中信息技术_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过程,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的意识。

2.在探究问题结论和论证结论正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在探究过程中,拓展思路,联系实际问题,合理利用所学技术。

重点: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筛选和排序的作用及具体使用方法,合理的设置筛选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排序方式为数据进行排序。

难点:不断变换筛选条件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运用不同形式的排序,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排序。

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从Excel表格的大量数据中选择出符合条件的数据探究实验:请在“2017邮政报刊订阅目录”中选择出符合条件的报刊杂志。

问题1:如何筛选出全年刊的报刊杂志?问题2:如何筛选出价格在200-300元之间的报刊杂志?问题3:如何筛选出名称中即包含“电脑”又包含“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学生探究利筛选条件中的“与”和“或”的作用。

学生自主完成相关问题,然后在教室机上演示,师在过程中对演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本知识点的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想一想:我们筛选的条件是怎么设定的?总结对数据进行筛选的方法和步骤,为在其他实例中的应用提供范例。

延伸思考:想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用到筛选,我们应该怎么样利用筛选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实例中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广,获得发现知识的经历。

同时初步感知获得新结论的方法,将确定的结论推广类似的问题中;对否定的结论,可以减弱限制条件探究。

探究活动2: 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排序探究实验:请按照“2017邮政报刊订阅目录简化版”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排序。

问题1:如何对数字类型的数据进行排序?问题2:如何对文本类型的数据进行排序?问题3:文本类型的数据有几种排序方法?问题4:在对多列数据进行排序是,如何利用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学生自主完成相关问题,然后在教室机上演示,师在过程中对演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本知识点的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同学展示小组内讨论出来的计算方法。

根据展示情况导入本节课的
学习内容,并且介绍原始数据和新生成的数据的潜在价值关系。

(此处
要预设好学生演示的各种情况,不排除直接用公式法或者函数法计算
的可能。

)
环节二:教授Excel的计算方法—构造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设计意图
1、数学中的公式Excel中的公式
2、编辑公式的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介绍。

预设:
(1)、用数值直接编辑公式,而非单元格。

(2)、不知道公式可以结合填充柄快速填充。

要注意利用数值直接编辑公式的思维向利用单元格名称编辑公
式的方法的思维深入:用数值编辑公式可以正确计算,但是无法
结合填充柄快速计算其他数据。

转而把数值公式进行“升级”,
使其可以配合填充柄快速计算其余数据。

这样恰好使得学生的思
维能够层层递进,容易理解和掌握。

3、公式中+、-、*、/、()的介绍。

要深刻琢磨学生见到
这个问题后的思维,顺
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本
节课的学习。

由浅入
深,学生在得知Excel
中的公式与数学中的
公式原理相同后,可能
会直接利用数据编辑
公式,这是大概率的预
设,也符合面对这个问
题正常的思维。

环节三:教授Excel的计算方法—利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设计意图
1、遇到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公式法不再便捷。

此时结合预设素材引出这一问题,并介绍利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

2、介绍函数法计算数据的具体细节和本节课要掌握的四个函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MAX,最小MIN。

3、任务一的练习与思考什么时候用公式法,什么时候用函数法,学生往往很难自助去判断,而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容易学会的,所以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

环节四:公式法与函数法的搭配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1、任务一的思考,引出任务二:公式法与函数法无高低之分,只有更合理的利用。

2、任务二:实战演练
灵活运用函数和公式,计算出广播操表演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最终得分。

任务一的思考,是希望学生们能了解到两种方法分别有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得根据问题选择具体方法。

任务二讲本节课所学知识推向了灵活运用的高度,学生通过任务二认识到,公式与函
数,很多时候需要结合
使用,才能解决具体的
问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能力提升。

设计意图
登录练习系统,完成系统中的练习题。

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完成后,将根据各位同学的得分,确定优胜小组。

完成练习后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计算各组平均分,平均分最高者为本节课优胜小组。

能力提升环节激发学生互帮互助的动力,某个同学学会学好并不能使得整个小组获胜,需要团结互助才能走向胜利。

每位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计算各自小组的分数,即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学情分析
作为现阶段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方式,相对于几年前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信息素养更强,即便是没学过,也会认为存在那么一种高效的方法,所以他们对于新的技术和未知的方法并不会感到惊讶和十分的好奇,所以我们的课堂设计不能再单纯的利用一个新鲜的事物、一段炫酷的
视频去营造学习分为,课堂设计一定要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和思维的生成。

本节为第二册上第三单元的第3个微项目,按照一般的课程设置,这是学习Excel的第三节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例如单元格的基本操作、表格的美化设置、利用填充柄进行填充操作等。

而Excel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本节课的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还要在讲究整体性的基础上层层深入,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局限于Office 2013版本,也要能在其他的电子表格软件中施展出来。

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如何是教育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注重灵活多变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本节课为新授.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
的生成.将公式法和函数法平滑的介绍给学生,并在探索中完成学习.学生在逐步完成三个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明了Excel计算数据的高效所在。

通过最后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环节,使得学情不尽相同的学生都有事情可做,学的快的学生可以帮助慢的,学的慢的也可以借助微课
视频自主学习。

最后小组算分环节由把本节课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下再次重复、充分的认识了用函数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展示环节时间紧张,虽然每位组员都有效的参与到优胜小组的竞争中来,但是每个小组只有1为代表得到了上台机会,这是遗憾之处,今后要研究更为普遍的展示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来自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挖掘数据中的价值的知识。

数据越多越能体现出电子表格计算功能的强大和快捷,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构造公式的方法计算数据,以及利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并且配合填充柄快速计算。

其中函数主要涉及了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等函数。

整个微项目的设置,让学生认识到公式法与函数法计算数据的快捷与高效,并且学习到如何根据情况灵活的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评测练习
任务一:完成运动会统分表中的所有计算,并思考:
(1)函数法能否计算参与率?
(2)公式法能否计算最大值、最小值?
任务二:灵活运用函数和公式,计算出广播操表演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最终得分。

任务三:完成练习系统中设置的练习题。

最近学校组织了学生体检,体检数据保存在“学生体检数据汇总表.xlsx”中,请按下列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1.删除“体检数据”工作表中“营养不良”一列数据。

2.在“体检数据”工作表中,计算所有同学的“体重指数BMI”,公式为: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身高)。

3.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表中的数据分析,把结果填写在相应的单元格中。

原名原位置保存退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Excel学习的第三节课,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和预设都是建立在目前学情的基础之上。

课堂的设计注重思维的培养而非操作步骤的演习,通过任务一和任务二的设置,层层递进的激起学生的思维的深入,把公式法、函数法计算数据的方法融汇其中,并注重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的锻炼。

任务三则是学以致用以及小组合作的过程,优胜小组的评选方法与以往的课堂一致,但是这一次用到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计算小组平均分,整个过程客观公正且把每位组员都调动起来,非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式优胜小组评选,且给了优生去辅导差生的动力,而评分由软件系统完成,完全公平公正。

本节课有待提升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最后的小组合作部分解读的过于仓促,因为学生平时上课就沿用这样的机制,但是作为优客展示,可能会给观众老师带来不便,略有遗憾。

2、函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MAX,最小MIN,的讲解和函数名的对应关系的讲解有些欠缺,学生可能在函数列表中找到并运用,但是理解的深度较前。

3、小组奖励环节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虽想到了可能出现并列的情况,但是并未对优胜小组的证书做充分的准备。

课标分析
本课教材选自初中信息技术泰山版,初二上册。

淄博市信息技术学业考试说明中指出,对于本部分知识,学生应达到灵活运用构造公式法、函数法进行数据计算的能力。

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和函数法灵活处理常见的计算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解知识的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