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6]地缘看世界

合集下载

地缘看世界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呢,地缘政治?这听起来就特别高深莫测,感觉像是那些专家学者在会议室里讨论的严肃话题。

但是,这本书可没那么“端着”。

作者就像在跟你聊天一样,把那些复杂的地缘概念、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用特别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讲出来了。

比如说,讲到欧洲的时候,我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欧洲历史剧。

各个国家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他们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他们的“戏份”和“角色性格”。

英国这个岛国,就像是坐在观众席前排的特殊观众,虽然跟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但又时刻关注着大陆上的一举一动,时不时还下场搅和一下,它的这种特殊地缘位置就造就了它独特的外交政策和历史发展轨迹。

而法国呢,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老大哥,既有影响力又有很多的麻烦事儿,周围的国家都跟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说说亚洲,咱们中国那可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广阔的领土、多样的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

西部的高山像是天然的屏障,守护着内陆的安全;东部的海岸线又像是敞开的大门,迎接来自海洋的机遇。

但是这也引来了不少“邻居”的窥探,在历史上,周边的地缘环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地缘因素都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地缘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

以前,海洋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但现在,海洋成了连接各国的交通要道。

飞机的发明更是让距离不再是问题,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可以通过空中航线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开了“天眼”一样。

再看国际新闻的时候,不再是一头雾水,而是能从地缘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这个国家要这么做,那个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势。

这就好比我以前看足球比赛只知道谁进球了,现在却能看出每个球员的站位、战术安排背后的门道。

而且,这本书也让我对世界有了一种新的敬畏感,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它独特的地缘故事,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的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世界地缘政治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活动与其周围国家之间的关系。

地缘政治可以用文字来描述,比如“联盟”或“对抗”。

这些描述可以用来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一直是动态的,历史上曾有几次关键性的变动,包括当年苏联的解体。

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受到它的历史和它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缘政治不仅仅是政治行动,还涉及贸易、宗教和文化交流。

此外,它也会影响各国的军事行动,比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

许多国家都是依靠地缘优势发展其它国家关系,因为地缘优势是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其地缘优势吸引目标国家的利益,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例如,叙利亚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东西方和南北方之间的重要联系点,促进各西方国家的关系。

地缘政治也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关系。

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即使它们位于不同的洲上。

比如,美国采取一些贸易政策受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此外,一些国家依靠地缘优势发展经济,如新加坡、香港等,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

地缘政治也影响社会文化发展。

地缘政治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促进中国与亚洲、欧洲及非洲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同时,地缘分歧也可能阻碍文化交流的发展,例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文化差异等。

总之,地缘政治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但是它是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其理解和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作者: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作者: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作者:温骏轩)墨脱县: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15.04获批设立)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1200米[1] ,最低海拔115米。

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

截至2011年,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含1个民族乡),60个村。

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

[1] 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

墨脱县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

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

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1] 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

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

[1]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1] 毕业照照了,散伙饭吃了,毕业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了,在这个即将分别各奔东西的夏天,拿什么纪念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青春就要在路上,这些适合毕业旅行的地方,都去走一走吧。

115 中文名称墨脱县外文名称Mêdog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辖地区墨脱镇,背崩乡,德兴乡等政府驻地墨脱镇电话区号 0894 邮政区码 860700 地理位置西藏高原东南部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人口 1万人(2003年)[1] 方言藏语气候条件高原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汗密瀑布、老虎嘴瀑布、背崩瀑布机场林芝米林机场车牌代码藏G 行政代码540424 年平均气温16℃[1] 1月均温8.4℃[1] 7月均温22.6℃[1]目录1 历史沿革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4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5 人口民族▪人口▪民族6 政治7 经济状况▪综述▪商业▪农业建设▪城市建设8 交通运输9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光缆工程▪社会保障10 旅游景点▪血池▪仰桑河▪仁钦崩寺▪汗密瀑布▪背崩瀑布▪老虎嘴瀑布▪藤桥与溜索历史沿革编辑墨脱县城墨脱县城(5张)门巴人大约在300多年前,从门隅、主隅开始迁入墨脱,最早到达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

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读后感《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是一本关于地缘政治、历史和现代国际关系的书籍。

作者通过分析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因素,探讨了欧亚腹地政治博弈的根源和演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地理因素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欧亚腹地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地区,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和竞争,而这种竞争又与地缘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书中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丝绸之路的开辟、蒙古帝国的征服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等,这些事件都对欧亚腹地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作者也分析了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如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和地缘战略等,这些问题都与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密切相关。

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如“地理决定论”的局限性、地缘政治的“双刃剑”效应和“地缘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这些观点都让我对地缘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欧亚腹地的历史和现代国际关系,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地理因素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对地缘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国际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温骏轩地缘看世界读后感

温骏轩地缘看世界读后感

温骏轩地缘看世界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地缘政治概述1.概念解释2.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三、温骏轩地缘看世界的观点1.全球化与地缘政治2.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3.地缘政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四、读后感悟1.地缘政治知识的普及2.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3.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国际政治的读者,温骏轩的《地缘看世界》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局势,以及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地缘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

地缘政治是一门研究国家间相互关系、地理位置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的学科。

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地位愈发显著。

一方面,全球化使国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地缘政治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另一方面,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了解和把握地缘政治发展趋势,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缘看世界》一书中,温骏轩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地缘政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利益交融,地缘政治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化进程,逐步提升国际地位。

其次,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地处东亚,与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壮大。

然而,在地缘政治格局中,我国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地缘政治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国家战略,以应对各种挑战。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地缘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掌握地缘政治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局势,为国家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地缘政治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为国家繁荣作出贡献。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球,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知识,而这些文化和知识又都因地域、经济、宗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从“地缘”来看待以及理解世界,就可以更好地看到其中的各种不同。

从地缘来看,世界有不同的大洲,比如欧洲、非洲、亚洲和澳大拉西亚等。

每一个大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到各种不同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影响。

比如在欧洲,它有多种文化的历史,从古希腊的文化、罗马的文化到中世纪的文化;在非洲,有许多族群,有共享相同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也有拥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

在亚洲,像中国、日本和印度这样的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原因,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每个地域,都有各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这些文化受到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比如在欧洲,有许多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的国家;而在发展中的国家,则大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也有各种不同的文化。

在亚洲,由于国家之间的历史、经济和政治上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

从地缘来看,世界也有许多复杂的政治结构,比如民主政体、独裁政体、社会主义政体等。

每种政治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都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由政治体系的地缘特点决定的。

比如在民主政体,公民们有着更多的自由,但也有更多的政治责任;在独裁政体,公民有着更多的压迫,但也有更多的安全感。

每种政治结构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及优劣,因此也有着自己的影响范围。

从地缘来看,世界还有不同的宗教文化。

这些宗教文化以及它们各自的信仰、历史和教义,都受到当地的地理位置、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每一种宗教文化也都有自己的精神。

比如基督教认为人应当尊重生命;伊斯兰教则认为信仰者应当顺从神的命令;佛教则认为人应当寻求解脱。

这些宗教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也影响着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发展。

通过地缘的角度来看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和宗教等各种多元文化的内涵。

地缘看世界--楚汉争霸(有图片)(DOC)

地缘看世界--楚汉争霸(有图片)(DOC)

地缘看世界-楚汉争霸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12-05-17 06:59:32 回复抱歉,昨晚打好更新后,却一直发不出来。

所幸现在可以了。

今天仍会更新,先预告一下。

---------------------------之所以在八个月前,解读楚汉战争之时骤然转入了中东部分,是因为在国内部盘亘了太久,需要换换方向了。

现在地缘结构复杂的中东解读完后,也该回去继续把楚汉部分收尾了。

其实楚汉相争的这段历史,很象是浓缩了的战国史,如果不是项羽的个性太过悲剧,再次出现诸侯割据的“小战国”时代,也未可知。

不过项羽个人的悲剧,却也缩短了战乱时间,对于当时的百姓乃至中国历史进程来说,倒也是件好事。

如果说项羽在政治能力的的缺陷,使得他在与刘邦的博弈中,已经失去了战略层面的机会;那么韩信的横空出世,更是在战术层面上大大加速了汉王朝的建立。

也就是说,虽然从战略上来看,项羽那毫无政治家气质的表现,使得他根本没有机会创立一个“项氏王朝”,但如果刘邦没有韩信相助的话,战争的时间无疑会被大大拉长。

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将领那么简单,有了这个会“将兵”的助手,汉军实际上已经可以履行两线作战的战略任务了。

即刘邦率领汉军主力,在黄河以南的荥阳一线,阻击楚军主力;而韩信则在黄河以北,收三晋之地。

从太行山一线,击溃那些项羽所分封的诸侯。

之所以说韩信所执行的是战略任务,是因为韩信在黄河以北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刘邦的支援,反而他所训练、收降的军队,时不时的要被尽数拿去,补给荥阳前线的汉军。

这种自给自足,独立发展的情况,让韩信已经完全具备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的条件了。

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央之国的政治版图,显然是以刘、项两家来划分阵营的。

经过灭秦战争,刘邦和项羽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政治影响力,来显示他们才是天下的争夺者。

在这种时候贸然出头,自立门户,并不是一个好的想法。

不过,不管韩信有没有过自立门户的想法,现在这种独立发展的情况,已经足以让他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地缘看世界-第一部分-中国崛起之地缘路线图-第一页:印度与中国的地缘情况对比

地缘看世界-第一部分-中国崛起之地缘路线图-第一页:印度与中国的地缘情况对比

第一部分:中国崛起之地缘路线图第一页:印度与中国的地缘情况对比最近几年国观上的印度帖子挺热的,各种分析文章都有,有从军事角度的,有从政治角度的,有从民族角度的。

坦白说印度我没去过,不过地图我是喜欢看的,历史也是喜欢研究的,所以今天不妨从地图的角度来谈谈印度的地缘状况,就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认可的捧个人场,想骂的捧个砖场。

为方便大家理解,特备草图两张,那可是我自己做的呀!说到印度,国内国外都喜欢和中国比,的确可比的东西太多了,都是文明古国,人口都有十几亿,都被外国人欺负过,现在都在复兴阶段。

总之比下来无非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印度前景好,一种是认为中国后劲足。

印度人认为他们前景好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他的地理条件好,两面靠洋(跟美国多像啊!),而中国很难冲出第一岛链。

不过我却不这么看,从海权的角度来看,中国固然很然冲出去,但反过来说却也比较容易守住,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步步为营的传统思想,只要不想取代美国的位置,做个刘备还是可以的。

反过来看印度,说的好听是随时可以打出去,但讲的难听就是人家也是想来就来,孟买那伙恐怖分子怎么进来的,想来大家都知道。

最近各国打着灭索马里海盗的名义,把个印度洋当成自家后院更是把印度气得吐血。

地理条件在历史进程中其实是取着决定性作用的,由此而引出的地缘政治更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首要因素。

纵观印度的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印度的地缘情况和中国的惊人相似,但目前的形势却比中国危险很多。

说到这里我们要先说说中国的情况,坦很客观的说,目前中国的地缘情况是二千多年来最好的时候。

现在就中国历史上到底哪个朝代最大,有很多种说法,但如果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清朝无疑是最大的,但他对西藏的控制是相对较弱的,并无国防军常驻。

当前的中国,大体是继承了清朝的地图结构,(外蒙古除外,一会另讲)。

而且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区大体在长城以南,东北的“满州”(虽然我不喜欢这个词,但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用比较贴切),北方的“蒙古草原”,西北的“西域”,西部“青藏高原”,一直是中央王朝不稳定的直接因素。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南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之南,所涉及到的非洲国家(大陆部分)包括有: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莱索托、斯威士兰等11个国家。这其中需要参考的另一个地理参数是水流的方向,由于高原的北麓是在为刚果盆地供水,北部边缘隶于刚果河流域的高地,地缘上会更容易与刚果盆地融合,并因此被归于“中部非洲”。依照水系原则来解构中、南非地理分割线的话,可以得出一个标准:河流流向偏北(包括西北、东北)的区域属于地理中非;河流流向偏南(包括西南、东南)的区域属于地理南非。
每一片大陆都有它的基本地理特点,如果说欧洲是一片“平原大陆”的话,那么非洲就是一片“高原大陆”。至于亚洲,由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般的存在,使得整个大陆的结构,大体上有如美洲玛雅文明的“阶梯金字塔”般的存在,将之称之为“阶梯大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归纳方法,每片大陆内部依然会有高低差。就好像欧洲大陆总体算是“平原大陆”,却也有如阿尔卑斯山系这样的屋脊存在。非洲这片“高原大陆”也是如此。在其内部,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走势。其中分布于东、南方向,从红海向南一直延伸至厄加勒斯角(非洲最南点)北部的这条高原带,又可从北向南划分为三大块: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以及南非高原。当下所解读的“南部非洲”板块,对应的正是最南端的“南非高原”。
只是这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扰,那就是把地理、地缘上的南非,与政治上的“南非共和国”概念想混淆。为此,接下来地理、地缘上范畴内的“南非”,会用“南部非洲”这个概念以示区别。当然, “南部非洲”的概念有时也会用来,泛指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黑非洲地区。如果南非有能力在整个黑非洲鹤立鸡群的话,以撒哈拉为界将非洲切割为南、北两部分会更有现实意义。现实的问题在于,南非虽然已成通过加入金砖国家俱乐部,勉强跻身于世界地缘政治舞台的中心,但以其过于偏南的位置和硬条件来说,不仅没有可能将影响力延伸至各方面属性完全不同的北非,甚至也没有可能成为黑非洲的唯一代表。为此,需要从地理、种族、文化等基本面研究“南部非洲”的地缘影响力可能延伸至哪里,或者说“南非”可能向外圈定的地缘利益边缘到底在哪。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整理版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整理版

第四百五十九、六十页:井径之战,韩信平赵降燕彭越扰楚第四百六十一页:荥阳之战之楚汉相持第四百六十二页:韩信谋王齐地第四百六十三页:潍水之战,韩信平齐鸿沟——楚河汉界第四百六十四页:垓下之战(上)——固陵之战,垓下之战爆发补:荥阳之战之刘邦南线战略第四百六十五页:垓下之战(下)——四面楚歌与霸王乌江自刎第四百六十六页:汉朝建立第四百六十七页:狡兔死,走狗烹第四百六十九页:匈奴地缘结构图匈奴之起源地——色楞格河流域第四百七十页:匈奴的崛起与蒙古戈壁地缘结构第四百七十二页:东胡部族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草原第四百七十三页:蒙古诸部地缘结构图第四百七十四页:匈奴的建制——单于与左右贤王第四百七十五页:唐奴乌梁海地缘结构第四百七十七页:李陵与匈奴右翼的渊源及大湖盆地地缘结构第四百七十九页:新疆牧场结构示意图第四百八十页:东、西干草原,阿勒泰地区第四百八十一页:畜牧与游牧的对比匈奴在漠南的核心区——河套平原第四百八十二页:匈奴之“河南地”及其对西套平原的渗透第四百八十三页:匈奴对西域的渗透与河西走廊之月氏部族第四百八十四页:河西走廊的地缘价值第四百八十六页:韩王信迁封代地并叛汉第四百八十七页:汉高祖平代乱并与匈奴接触第四百八十八页:白登之围(上)——平城之战,白登之围爆发第四百八十九页:白登之围(下)——陈平秘计及汉匈和亲政策第四百九十页:汉初的分封答疑:赤壁之战曹操走水路之原因第四百九十一页:汉初的集权以及“七国之乱”第四百九十二页:吴氏长沙国之吴氏家族第四百九十三页:吴氏长沙国对稳定南疆的作用答疑:二战日本偷袭美国等问题第四百九十四页:南越国与汉朝的地缘关系第四百九十五页:答疑:曹操成功因素,德国强而波兰弱等问题第四百九十六页:汉征南越国及南越、夜郎归汉第四百九十七页:东越之地内部的博奕第四百九十九、五百页:东越之地归汉白登之围后的汉匈平衡第五百零三页: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与大月氏西迁第五百零四至六页:西汉陇西地区地缘结构及其与周边板块的关系第五百零七页:河湟谷地(一)——“穆天子传说”以及华夏文明与湟水河谷的渊源第五百零八页:河湟谷地(二)——湟水河谷在青藏高原的地位以及古西海、古昆仑第五百零九页:沟通湟水河谷与河西走廊之路——大斗拔谷第五百一十页:丝绸之路之羌中道(青海道)与青海地缘结构图第五百一十一至四页:钓鱼台(岛)时事评论第五百一十四、五页:小月氏南迁,丝绸之路之“陇西——河西”段解读,张骞出使西域第五百一十六页:西汉在陇山两侧的建制,匈奴在河西的布局(浑邪、屠休二王)第五百一十七页:欧盟华沙会议时事评论第五百一十八、九页:西汉取得河西走廊后的建制(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第五百二十页:疏勒河流域之乌孙部族第五百二十一页:天山南北(西域)地缘结构答疑:三国时孙刘如何平分荆州第五百二十二页:西汉东疆地区地缘结构第五百二十三页:吐鲁番盆地在西域的战略地位,“柴窝堡——达坂城谷地”,天山南北之南农北牧第五百二十四页:博格达山地缘圈第五百二十五页:哈密在地缘输给吐鲁番的原因,车师四国与山北诸国第五百二十六、七页:巴伊盆地与蒲类国第五百二十八页:巴里坤草原,“柴窝堡——达坂城谷地”之风第五百二十九页:“匈奴——天山诸国”地缘关系图,三塘湖盆地之区位第五百三十、三十一页:“阿尔泰——北塔山盆地”及中蒙在阿尔泰山一线的边界因素第五百三十二页:漠西蒙古第五百三十三页:伊犁河谷地缘结构第五百三十四页:外伊犁盆地地缘结构第五百三十五页:清、俄在伊犁河谷的博弈及边界划分第五百三十六页:巴音布鲁克草原,大月氏西迁至伊犁河谷第五百三十七页:乌孙击败大月氏占据伊犁河谷第五百三十八页:伊犁河谷与准噶尔盆地的地缘关系,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第五百四十页:清、俄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的博弈及边界划分第五百四十一至三页:匈、乌两国在准噶尔盆地及其西部山地的博弈第五百四十四页:汉、匈、乌三国在博格达山地缘圈的平衡第五百四十五页:特克斯河谷第五百四十六、七页:伊塞克湖盆地及其在清、俄博弈中的地缘因素第五百四十八页:吉、哈两族的人种因素阿克苏上游谷地及其在清、俄博弈中的地缘因素第五百五十页:纳伦河谷、费尔干纳盆地及大宛国,乌、宛两国的平衡第五百五十一页:楚河河谷第五百五十二页:东干人之来历第五百五十三、四页:吉尔吉斯斯坦地缘结构及南北地缘矛盾第五百五十五页:吉尔吉斯斯坦南方民族矛盾第五百五十六页:塔拉斯河谷,康居国第五百五十七页:哈萨克斯坦地缘结构——三玉兹部第五百五十八页:哈萨克斯坦之迁都原因,哈萨克丘陵地区地缘结构第五百五十九页:图尔盖草原,萨雷苏河及其与楚河的地缘关系第五百六十一页:锡尔河下游与萨雷苏河、楚河的地缘关系第五百六十三页:西西伯利亚南部草原,东、西干草原的划分,以及南俄草原第五百六十四、五页:东欧平原地缘结构第五百六十六页:哥萨克人之出身来历第五百六十七页:哥萨克人之族群属性及能量第五百六十八页:大月氏向卡拉套山以南迁徙第五百六十九页:锡尔河流域地缘结构第五百七十页:“大中亚”地区的农业核心区第五百七十一页:“中亚——伊朗高原”地缘结构图第五百七十二、三页:伊朗高原内部地缘结构第五百七十四页:米底王国的率先崛起与波斯帝国的建立第五百七十五页:亚力山大对波斯帝国的征服,亚力山大帝国的分裂,以及安息王国的建立第五百七十六页:安息王国重新统一伊朗高原第五百七十七页:亚历山大帝国在卡拉套山以南的辉煌以及崩溃后的遗产——“巴克特里亚”王国第五百七十八页:大夏之地——阿姆河中上游地区阿姆河中游北岸地区解读(一)之“撒马尔罕、布哈拉”时事分析:朝鲜核问题,印不关系问题等第五百七十九页:阿姆河中游北岸地区解读(二)之“卡尔希草原”答疑:德里之于印度的地缘过人之处第五百八十页:大月氏逃亡进入栗特地区第五百八十一页:栗特地区与昭武九姓花剌子模地区——阿姆河下游三角洲第五百八十二页:塞人败巴克特里亚建立大夏第五百八十三页:大月氏入主大夏之地第五百八十四页:阿姆河上游北岸解读之“铁门关、杜尚别、泰尔梅兹”第五百八十五页:亚历山大帝国地缘结构图第五百八十六页:兴都库什山脉的枢纽位置阿姆河上游南岸解读之“昆都士、巴尔赫(蓝氏城)”第五百八十七页:“中亚——南亚”地缘关系图蓝氏城的地缘优势第五百八十八页:阿姆河中游南岸解读之“捷詹河绿洲、马雷绿洲”以及“卡拉库姆运河”第五百八十九页:土库曼斯坦的地缘解读第五百九十、十一页:波斯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部解读之“赫拉特、锡斯坦”第五百九十二页:塔尔纳克河谷,俾路支斯坦的地缘解读第五百九十三页:坎大哈及波伦山口第五百九十四页:“塔尔纳克——加尼兹河谷”通道与喀布尔第五百九十五页:兴都库什山脉通道之“希巴尔山口、萨朗山口、卡瓦克山口”第五百九十六页:巴米扬河谷与希巴尔山口在古典时期的重要作用第五百九十七页:卡瓦克山口,多拉山口,开泊尔山口,犍陀罗盆地,波特瓦尔高原第五百九十八页:南亚次大陆(印度)的地缘结构及“季风线”对其的影响时评:《台日渔业协议》分析第五百九十九页:印度河平原地缘结构第六百页:在旁遮普地区的印巴分治第六百零二页:罗布泊洼地与楼兰古国第六百零四、五页:塔里木河水系变化与楼兰绿洲兴衰之谜第六百零六页:楼兰国南迁更名“鄯善”,楼兰绿洲的地缘价值第六百零七页:尉梨、墨山地缘结构第六百零八页:汉西域都护府选址问题与轮台灭国及汉允其遗民复立“乌垒国”第六百零九、一十页:轮台地缘结构与龟兹地缘结构(一)时政:台海问题之“一华两治”之提出第六百一十一页:龟兹地缘结构(二)第六百一十二页:乌孙古道第六百一十三页:姑墨、温宿、尉头地缘结构第六百一十四页:别迭里山口第六百一十六页:阿克苏河流域的枢纽区位,天山南脉的地缘分割作用时政解读:“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分析第六百一十七页:“喀拉铁克——柯坪山盆地区”第六百一十八页:图木舒克的地缘价值第六百一十九页:疏勒地缘结构及吐尔尕特山口第六百二十页:伊尔克什山口,衍敦谷(捐毒国)与鸟飞谷(阿赖谷、、休偱国)第六百二十一页:由阿赖谷经卡拉河至费尔干纳盆地之路,大宛在费尔干纳盆地的论证,与理论上存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发现第六百二十三页:“塔吉克——拍米尔地区”地缘结构第六百二十四页:东帕米尔地区(“塔格敦巴什帕米尔”)地缘结构第六百二十五页:西帕米尔地区的范围及“和什库珠克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小帕米尔”地缘结构第六百二十六页:“萨雷兹帕米尔”地缘结构第六百二十七页:科学院山对西帕米尔高原的地缘分割与“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瓦罕帕米尔”地缘结构第六百二十八页:瓦罕走廊、帕米尔高原的内外交通及十九世纪末英俄在帕米尔高原的博弈第六百三十页:帕米尔与克什米尔的关系第六百三十一页:藏区内部板块的地缘结构第六百三十二页:“卫藏”地区的地缘结构第六百三十三页:“卫藏”地区成为藏区地缘核心之原因第六百三十四、五页:“公珠错”、“拉昂错”以及宗教朝圣之地“玛旁雍错”第六百三十六页:阿里高原地区地缘结构及其历史辉煌第六百三十七页:阿里地区之马泉河谷、孔雀河谷、象泉河谷的地缘结构第六百三十八页:“班公错”及其所在大湖盆地带的地缘结构第六百三十九页:拉达克地区地缘结构及其与阿里地区的关系第六百四十页:拉达克的地缘分割——“列城”与“巴尔蒂斯坦”第六百四十一页:巴尔蒂斯坦内部的六个亚板块第六百四十二页:沟通克什米尔与西域解读(一)之锡亚琴冰川、克勒青河谷、“约翰逊线”第六百四十三页:沟通克什米尔与西域解读(二)之阿克赛钦、扩大版之“约翰逊线”、新藏公路第六百四十四、五页:沟通克什米尔与西域解读(三)之喀喇昆仑山口之战略重要性第六百四十六页:沟通克什米尔与西域解读(四)之“乌秅国”、中巴在克勒青河谷之边境线第六百四十七页:卡基尔走廊地缘结构与“查谟——克什米尔”地缘政治标签的形成第六百四十八页:拉达克属于克什米尔之原因第六百四十九页:卡基尔分立于拉达克(列城)板块及印巴在其中的恩怨第六百五十页: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行政区划及民族分布第六百五十一页:“吉尔吉特”、“罕萨”板块地缘结构第六百五十二页:由罕萨通往西域之路部分克勒青河谷归属巴基斯坦之历史原因第六百五十三页:通过瓦罕走廊沟通南亚与西域之路第六百五十四页:莎车、依耐、蒲犁、西夜、子合地缘结构第六百五十六页:皮山、于阗地缘结构第六百五十七页:于阗南向之路与扜弥国地缘结构第六百五十八页:克里雅河南向之路与精绝国地缘结构第六百五十九页:精绝绿洲消失之谜第六百六十页:且末、鄯善、婼羌地缘结构第六百六十一页:祁连山地区(南山)、“青海道”地缘结构第六百六十二页:阳关对于丝绸之路南线的作用第六百六十三页:汉罗布泊周边地缘结构图第六百六十六页:插评:对于“祖灵崇拜”的见解第六百六十九页:地图:汉西域全图注解版西半部第六百七十一页:从阳关到鄯善之路线(西域部分完)汉朝反击战之预设马邑之围第六百七十二页:马邑之围落空第六百七十三页:农牧斗争之本质问题与匈奴掠边之秋、春攻势第六百七十四页:卫青龙城之战及战果第六百七十五页:龙城之战后匈奴的报复与汉朝的反击“河南地”细解读第六百七十六页:卫青河南之战及战果与战后匈奴的报复第六百七十七页:汉朝优化河套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出云中郡之“云中塞”、“白道”,出定襄郡之“南道”,出五原郡之“石门障”、“稒阳道”第六百七十八页:出朔方郡之“鸡鹿塞”、“高阙塞”卫青漠南之战第六百七十九页:漠南之战第一阶段的战果与戈壁阿尔泰山的结构解读时评:中国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第六百八十页:漠南之战第二阶段与霍去病的出色表现第六百八十一页: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第六百八十二、三页:霍去病第二次河西之战及战后河西匈奴(浑邪、休屠两部)降汉第一次漠北之战爆发第六百八十四、五页:卫青漠北之战第六百八十六页:李广的结局“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对狼居胥山、姑衍山、瀚海的定位第六百八十七页:霍去病漠北之战,第一次漠北之战后的汉匈相持,汉灭南越、闽越及通西南夷第六百八十八页:断匈奴左臂之乌桓,汉灭朝鲜,赵破奴没入匈奴第六百八十九页:汉筑外长城(光禄塞、居延塞)第六百九十页:李广利两征大宛,李广利天山之战,李陵浚稽山之战(一)之步兵出击第六百九十一页:李陵浚稽山之战(二)之初战告捷第六百九十二页:李陵浚稽山之战(三)之且战且退第六百九十三页:李陵浚稽山之战(四)之箭尽降匈,第二次漠北之战(余吾水之战)爆发第六百九十四页:李广利余吾水之战,第三次漠北之战及李广利没入匈奴第六百九十五页:汉武帝之于汉匈战争的功过评论第六百九十六页:后武帝时代(昭帝)的对匈战略,汉乌(孙)合击匈奴及其后匈奴陷入四面楚歌之境第六百九十七页:汉匈争夺车师,日逐王降汉,与汉西域都护府建立第六百九十八页:匈奴“五单于争位”,呼韩邪单于附汉第六百九十九页:郅支单于的想“西匈奴”梦,郅支单于西迁康居并助康居击乌孙第七百页:陈汤康居之战第七百零一页:康居之战后的汉匈恩怨(汉匈部分完)2014/2/19总的来说,康居之战在当时,是一场非常冒险的战役。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世界是一个由各种不同主权国家组成的全球性社会,它们穿插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完整的地球村。

每一个国家都被它的地缘政治所支配,也就是其位置所决定的地缘政治关系。

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地缘优势资源和能力优势,以及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等因素来确定的,这一关系决定了各国的贸易、外交和军事状况,为它们构成了一种稳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方向也取决于其地缘政治关系。

地缘政治是历史上影响极其重要的因素,通过影响政治、经济和安全联系,它不仅影响了各国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世界的安定与发展。

以中国为例,它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与邻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而中国的地缘政治在近代发展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晚清民初级阶段,以及新中国建立之初,都是中国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国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重要时期。

从全球的视角看世界,各国的地缘政治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各国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问题是由此而来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状况出现动荡,就可能破坏到整个地缘政治秩序,从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发展。

对于各国来说,有效的地缘政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必须建立和维护友好的地缘政治关系,以确保社会稳定,而不是挑战和损害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地缘政治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

各国认识到,只有建立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才能建立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秩序,而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不仅可以促进本国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帮助世界各国达成和平共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地缘政治作为一种复杂的交互体系,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对各个主权国家、它们之间联系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等因素的分析来帮助理解世界的状态。

只有通过熟悉每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实现全球和平、发展和进步的目标。

地缘看世界第一章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第一章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第一章读后感这几天,我在读《地缘看世界》这本书,作者是埃及学者萨缪尔·亨廷顿。

这本书有三章十八节,我先读了第一章,感觉非常启发人思考。

第一章的主题是“地缘意识的复兴”。

在读这一章之前,我一直认为地缘和地理是一回事,但是从这一章中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地缘。

地理主要是描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而地缘则强调对这些空间分布的分析和解释。

作者在这一章中提到,地缘意识是指人们对地理、历史、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意识,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在现代全球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掌握世界的大趋势,需要通过地缘来认识和解读世界。

在书中,作者对地缘的描述非常具体,他提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例如,他提到了文化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文化的影响力不是无穷的,文化需要适应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此外,亨廷顿还提到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优先考虑民族和种族的国家会面临内部冲突和国际孤立,而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则会更具凝聚力,更能稳定地发展。

在我看来,地缘意识对现代社会来说非常重要。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审视世界,而不仅仅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上。

通过地缘,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趋势。

不仅如此,地缘意识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总之,《地缘看世界》第一章让我对地缘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勾起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

虽然全书还有两章,但是我已经感觉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已经非常大了。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下的国际形势。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今天,人类社会出现了巨大变化,从社会发展、治理、经济活动到文化传播,都受到地缘空间因素的重大影响。

如果我们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发展,发展进程中的联系与分歧,以及体现地缘空间的现实问题。

首先,地缘位置是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

地缘位置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各国的经贸往来,而且会使全球政治版图发生变化。

比如,历史上,各国之间的战争就是由于地理空间有争夺,发生矛盾而引发的。

例如,国家之间的诸多冲突源于地缘空间的竞争或不同的文化经济利益明显差异。

另一方面,地缘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比如,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缘位置的变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便捷,以及新兴国家的出现也拓宽了国家的经济的发展空间。

其次,地缘空间的变化不但会造成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也会造成文化的变化。

地缘空间的变化会导致文化交流,由于历史发展不同,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因此,文化的交流会带来各种新的文化知识和思想,使得不同国家在文化上的融合日渐增强。

第三,地缘空间的变化会带来全球变化,这些变化会对全球形成深远的影响。

比如,地缘位置的变化会使各国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使得各国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比如土地质量、水资源、能源或环境保护等等,而这些问题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人们的生活。

最后,地缘空间变化会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经济社会活动更加密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会给人类造成挑战。

各国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不仅要注重各国之间的利益共享,而且要探索一种和平共处的新模式,努力解决地缘空间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分歧、治理、经济发展与安全挑战。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地缘空间的变化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全球安全等各方面。

在今天,我们呼吁各国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缘空间变化带来的变化,共同发掘共同发展机遇以及解决地缘空间变化带来的难题,以期实现更加稳定的世界和更加务实的发展。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前言4——地缘视角和“暗战时代”写了这么久,早就想为这帖子和这个时代的特点做个总结了,只是一直在正常更新,没有动笔。

这次正好借着做目录的机会,对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做个解答。

以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地缘视角,关于时政解读,以及“暗战时代”。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反清復明”和“只为胜利来”两位网友,帮忙所做的目录整理工作!地缘视角很多初看帖子的朋友,会回帖表示这个帖子所表达的是“地理决定论”,或者认为这是一个普及地理知识的帖子。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理也好,环境也罢,都只是“地缘”这个概念中的一个要素罢了。

“人”才是地缘这个概念中,最为重要的要素。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地缘视角去审视一件事情时,不光要去考虑物理环境,更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作用。

而地缘研究的终极目的,也是希望“人”在了解地缘规律的情况下,作出更事半功倍的决策。

与一般的历史、政治研究,习惯着眼的精英人物有所不同,地缘视角下的“人”指的是群体性的人。

当我们把视角放大到用各种属性划分的人类群体身上时,那些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由于生存环境和相互博弈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属性,比如种族的划分,民族的认知;宗教、语言、文字等文化特征,就成为了“地缘”的一部分,并成为地缘研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也会研究、解读这些地缘要素产生的环境背景,但在大多数时候,这些要素会直接运用在地缘研究中去。

要想甑别哪些反映在群体身上的特性,能归入地缘的概念中,有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它有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按照这个标准,根植于绝大部分中国人心目中的,基于农耕文化所产生的,对“家”的眷恋感,就是研究中国地缘时所必须考虑的要素;而那些阶段性流行的所谓“日风韩流”,就不在考虑的范畴中了。

明确了地缘研究所需要考虑的要素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地缘视角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了。

由于这些要素都是相对恒量,所以解读出来的观点,也就不可避免的偏向战略层面了。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政治学与世界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一种涉及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因素的多学科学科。

它深入分析各个世界国家之间存在的实质性联系,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如何影响世界政治秩序,预测地缘格局及其对政治秩序的可能变化。

在今天的世界,不可否认的是,地缘政治的变化给全球政治秩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国家主权的改变,贸易壁垒的拆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武力冲突的不断出现都直接影响到地缘政治的发展。

因此,要想准确把握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就必须了解当前世界政治的地缘政治背景。

地理因素是地缘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地缘政治发展的本源。

世界上的大陆、洋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造地理环境,如铁路、公路等,都有助于塑造世界政治的现状。

地缘经济也是影响地缘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

它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地缘政治的发展。

另外,地缘政治发展也受历史背景影响。

历史是人们传承并理解过去社会发展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塑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方面,历史对于对地缘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地缘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相互交流,共同塑造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总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地缘政治
是政治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深入研究地缘政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并且为了未来的世界政治秩序指明正确的方向。

《地缘看世界》--日耳曼战国篇 总第四十三回 维京人搅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地缘看世界》--日耳曼战国篇 总第四十三回 维京人搅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地缘看世界》--日耳曼战国篇总第四十三回维京人搅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第一百三十六节挪威人在凯尔特人地区的扩张,与瑞典、丹麦的历史地缘关系附:维京人在中世纪的扩张(公元8世纪——11世纪)公元8世纪末,挪威维京人首先在苏格兰高地沿海地带及外岛(包括西部的内、外赫布里群岛),建立了一系列据点,然后再沿海岸线继续南下,针对不列颠群岛沿海地区,开启的征服之旅。

不列颠群岛的地缘结构,我们在罗马部分就已经解读过了(参见《不列颠地缘结构图》)。

在公元9世纪时,大不列颠岛东南以低地为主的区域,被称之为“英格兰”,为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所据有;西南及北部以高为主的地区,则分布有三个凯尔特人板块,由北向南分别是: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

除此之外,英伦三岛中的另两个岛屿:爱尔兰、马恩岛,也都是凯尔特人的保留地。

另一个仍旧为凯尔特人所据的板块,是英吉利海峡西南岸,法国西北角的“布列塔尼”。

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大规模入侵不列颠后,部分凯尔特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回到了欧洲大陆,聚居于布列塔尼半岛。

挪威维京人的主要侵扰对象,就是上述凯尔特人聚落区。

总的来说,这部分维京人在爱尔兰、马恩岛、苏格兰高地(西北沿海地区)做的最为成功。

在公元8世纪中叶,上述地区成为了挪威维京人的重点殖民区。

土著的凯尔特人部族,也都臣服于这些维京人的霸权。

以这些殖民地为跳板,从布列塔尼亚到葡萄牙的西欧海岸线,以及东部的英格兰地区都成为了挪威海盗的袭扰对象。

挪威人最早被英格兰人记录下来的海盗行为,是他们在公元793年,对英格兰东北角的“霍利岛”(Holy Island。

又称LindisfarneIsland)的一次袭击。

在那次袭击中,最让英格兰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野蛮人居然把修道院作为了袭击对象。

事实上,挪威人早在设得兰群岛时,就已经和来自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打过交道了。

从那时起,他们就应该发现了,那些神圣的宗教场所,也是财富和物资的聚集地。

将修道院、教堂这类宗教场所,甚至僧侣本身作为渔猎的对象,无疑也进一步恶化了这些北欧人的形象。

地缘看世界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读后感

地缘看世界读后感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个侦探,拿着放大镜在世界地图上找线索。

以前看世界地图,就只是看看各个国家的形状,哪个国家大,哪个国家小,但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书里讲到地缘对一个国家的影响,那可真是太有趣了。

比如说,那些处在交通要道上的国家,就像是住在热闹大街上的人家。

来来往往的人多,商机也就多,但同时呢,也容易被卷入各种是非当中。

就像中东地区,那地方石油多,地理位置又重要,就像是一块超级诱人的大蛋糕,全世界的强国都想来插一脚。

结果呢,这个地方就老是不太平,今天打仗,明天谈判的。

还有那些岛国,感觉就像是住在孤岛上的小村落。

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一方面靠着大海可以发展渔业、航海业,但是另一方面,资源可能就比较有限,得看老天爷和周围大国的脸色。

日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在历史上一直想扩张自己的地盘,为啥呢?除了野心大,地缘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它那小岛,地震又多,资源又匮乏,看着旁边大陆上的肥沃土地,能不眼馋嘛。

从地缘的角度看战争也特别有意思。

战争可不只是人多、武器厉害就可以打赢的。

地理环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指挥官,在背后指挥着千军万马呢。

比如说,山脉可以成为天然的屏障,就像古代的长城,沿着山脉修建,把敌人挡在外面。

河流呢,有时候是防线,有时候又能成为运输物资的通道。

那些懂得利用地缘优势打仗的将领,就像是游戏里开了外挂一样。

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自己看国际新闻的时候都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看新闻,就只知道谁和谁打起来了,谁又和谁闹别扭了。

现在呢,我就会不自觉地从地缘的角度去分析。

这个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它背后的地缘利益是什么?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得高大上了,就像个国际问题专家一样,虽然可能只是自己瞎琢磨,但那种感觉还挺爽的。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点小“毛病”。

就是里面的知识太多太杂了,有时候看着看着就有点晕头转向的,感觉像是在走迷宫。

但是这也正好说明了地缘这个东西的复杂性,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每一块都很重要,少了一块都拼不出完整的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世界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构成的多元文化空间,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这种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见到。

然而,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影响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力量,也影响到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首先,地缘位置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正确的地缘位置可以使其在各种国家间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从而避免任何冲突和危机,同时也为其获得更多的政治优势和经济利益。

比如,美国在世界政治上的地位较高,得益于它在拉丁美洲的重要地缘位置,它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该地区国家之间的重要调节者和集中地。

其次,地缘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贡献者,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受到地缘政治的直接影响。

一个国家受益于自身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可以接近其它国家、促进贸易,吸引其他国家的投资,从而发展经济。

例如,新加坡可以凭借其有竞争力的海运服务、良好的贸易协定、实施的国际营商环境,吸引许多外国投资者,使其成为亚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最后,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世界上一些文化受到特定地理空间的影响,而这些文化又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例如,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所影响,如今,这种文化也正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

总之,地缘政治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世界各
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它们在世界格局中的地缘优势,努力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和平的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

《地缘看世界》第七十五节罗马内战(中)——后三巨头时代附:日耳曼长城示意图战胜庞培的凯撒,终于成为了罗马唯一且独裁的统治者了。

不出意外的话,罗马将在凯撒手上正式步入帝国时代。

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公元前44年,伟大的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在元老院被数十名共和派元老刺杀身亡,罗马很快又陷入了内战当中。

与很多类似地位的政治家一样,凯撒之死的也在历史上引发了永远没有正确结论的讨论。

人们无法理解,一个在战场上获得无上荣耀的人,竟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生命。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凯撒当时身患重病,自知无法真正登上帝位,因此故意死在对手手里,为继承者留下一笔政治遗产。

事实上,一个新制度或者时代是好是坏,民众都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

简易点说就是民众要用时间来消除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

因为人们无法准确判断即将出现的时代,是否会制造更多的混乱。

无论你描绘的前景有多么诱人,都会有人觉得现在的问题只是因为没有之前做的好(这种恐惧心理是不分阶层的)。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想要彻底消除这种恐惧感、适应新的时代,需要二至三代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说,曹操、凯撒这类一代政治家,没有正式上位的确会有觉得时机不成熟的考虑。

尽管很多人热衷于阴谋论,认为历史进程就是由一连串经过设计的“意外”所主导的,但即使是仅从战术层面来看,像刺杀这类阴谋所起的效果也往往是相反的。

比如凯撒之死,并没有就此让罗马回复到之前的政治架构,相反却进一步激化了平民与贵族派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罗马建立帝国体制的催化剂。

罗马城中残余的共和派贵族,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的后果,就是被民众的愤怒逼离了意大利半岛。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后凯撒时代”。

像“后亚历山大时代”一样,在后凯撒时代,巅峰期的骤然离世反倒让凯撒本人披上了神圣的光环。

任何想迅速在罗马拥有政治资本的人,所想的都是如何从凯撒那里继承最大的政治遗产。

从这个角度看,罗马的共和时代已然终结,接下来无非是凯撒一系当中,谁最能够真正接过凯撒的衣钵,为罗马带来新生。

长篇连载 地缘看世界

长篇连载 地缘看世界

长篇连载地缘看世界读完本文大约需要11 分钟潮~~~~~~~~~~~~~~~~~~~~~~~~~~~~~~~~~夕发现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应该比较陌生了。

不过提起美国打的那场'海湾战争'来说,相信熟悉这段'历史'的,就是大多数了。

由于这两场战争,都是在波斯湾地区发生的。

所以'两伊战争',也被称作'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后者自然就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了。

至于这两场战争之间是否有联系,我会一会就会分析到。

关于两伊战争暴发的地缘背景,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从最后的结果上来看,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双输'战争。

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不仅经济倒退,人员伤亡巨大,还各欠了几百亿的外债。

最为讽刺的是,尽量在战争的过程中,双方都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占据了对方的领土),并坚信自己会笑到最后,但八年战争结束后,两国的边界依旧和战前一样。

如果一定要说收获的话,那就是政治层面上的了。

从波斯人的角度来看,他们顶住了这场由'西方代理人'发起的,对其'革命'事业的攻击,保住了宗教革命的成果。

更让伊朗的宗教领袖们感到自豪的是,他们是在政治孤立的状态下,做到这一切的。

我们前面说了,发生在冷战时期的两伊战争,也象那个时期的绝大部分战争一样,有美、苏两国的介入。

不过就这样将之介定为代理人战争,其实不完全正确。

因为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退出西方阵营的伊朗,本来很自然的应该紧靠苏联这棵大树的。

只是由于双方长久以来的地缘矛盾,以及伊朗革命的宗教革命的保守性质,波斯人并不信任俄国人敏感的。

这种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双重考虑的,即不向东,也不向西,保持孤立的态度,相信中国人并不陌生。

正因为如此,俄国人在最初2年支持伊朗,却发现并不能获得预期的地缘利益后(与伊朗结盟,进而从陆路渗透中东),转而放弃表面的中立,重新支持伊拉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看世界6]地缘看世界地缘看世界6:南海的地缘与法律问题出于一种不怎么正确的观点,认为距离争议区域更近的国家具有相应的权属。

这才有中国“有些霸道”是南沙距离太远、中国手伸得过长。

问题的关键在于,就海域而言,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争议海岛恰恰位于两个争议国家的中心位置,即使独岛也不是距离日、韩完全相等。

所谓的距离说根本没有办法解决任务问题。

网上看到中国与菲律宾高层的一次对话,不知真伪,不过内容倒极端精彩,客人到北京时提到“某某岛屿距离我们很近。

”我们邓爷爷笑道:“菲律宾距离中国也很近。

”呵呵!我说的”霸道”是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的,并非说中国没有权利去拿这块地方。

客观的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离得近的国家相对容易控制是很正常的。

不要认为“霸道”是一个贬义词,任何想做大国梦的国家都必须有这种气质。

不过光有“霸道”的勇气是不够的,政治来来就是讲实力的。

越是不具有地缘优势的地方就越要用实力去补,美国控制夏威夷、关岛并不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但他的实力可以弥补这一劣势,所以没人认为这是一种霸道了,反认为这是自然的了。

只是如果有一天美国衰弱到一定时候,他可能还能保有本土,但这些外岛就难说了。

国军当年有勇气把南海划进来,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霸道。

只是现在要用实力去真实控制却是比图上作业要困难许多。

白天只能见缝插针的写点回复,系统的写东西还是要在晚上,希望大家见谅!最近为了跟这个贴晚上已经很少有外出活动了,不过看到有朋友喜欢还是很开心的。

对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也双手欢迎,只要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都是有益的。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也一定会犯错,所以多些讨论氛围不是坏事。

印度的海岸线很怪,它的西海岸,非常光滑,说是海岸,实际上是有海无岸,没有良港,跟非洲海岸一样,非常光滑,不是大山脉插进去,形成大的良港,东海岸稍好一点,有一些良港,它是想朝东发展,因为它朝西发展,正好有巴基斯坦和整个的伊斯兰世界,另外,美国在阿拉伯海有重兵布置,它的第5舰队就布置在那儿,来控制阿拉伯海,老美在这个地方格外敏感,另外,阿拉伯海这边都是珊瑚礁,搞长跑道不合适,而且养起来,安达曼海这边是岩石岛,起码有鱼虾可供养军队的成本比较低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有美国,而且穆斯林的空中力量也很强,它经过了反复权衡后,决定向东发展。

一个利用缅甸制造中国威胁论,在安达曼海和缅甸还有一些争执,刺激军费,另外,安达曼海还有大陆架,有一定的经济利益。

在拉奥总理的时候也搞了一些改革开放,但是改革开放因为它的闭塞和保守,印度的税是全世界最高的关税,而且极为保守到没有一家化妆品能够打进印度市场,包括可口可乐也是万般无奈,怎么也打不进去,而且麦当劳开了铺子,让人家砸了牌子。

海洋战略向东发展,安达曼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岛屿,谈不上一个行政控制,它就成立了一个军区。

但我个人认为,这是虚招,过去,它两岸都有军队,把西海岸的军队调过来了。

它为什么买航空母舰呢?因为它这边珊瑚礁不能建机场,但它和安达曼海之间有一片辽阔的海域没有防空力量,在这个地方做一个接力就比较平衡了,可是,安达曼群岛即惹了缅甸,也惹了泰国。

它的特点是正好扼住了马六甲海峡,对世界的影响表面上看是很大。

印度西海岸怎么会没有良港,孟买可是世界大港口之一。

其实在现代社会海岸线平滑并非不能造出深港,具体可参照上海洋山深水港的经验。

不过印度东海岸的条件肯定比西海岸要更好,安达曼岛的战略地位我也分析过了。

另外也确如宋宜昌所说,东边是印度的重点,做得好可以控制中国的咽喉。

所以我说过在海上战略优势在印度这边。

突破的方法我在“海权突围”那页说过了,就是走印尼那条路。

我在分析南海时还会说到,其实中国跟印尼在南海基本没什么冲突。

把他拉进来一方面是卖个人情给它,另一方面是做潜在的内应。

总之不管中国人再讨厌这个国家,但目前需要他是我们的战略伙伴。

中国要想崛起,控制东南亚是必须的,只是这控制有很多种方法。

鉴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观念深入人心。

认为将所有的土地纳入中国国土范围内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其实大可不必,也不现实。

纵难是在汉唐,对于大部分非核心区的统制也是羁縻统制,无他,地缘所造成的统治难度太大。

对于南海中国并非没有可能有一天可以占据所有岛屿,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即使占据所有岛屿也并不能依国际法据有所有南海。

何况现实的亚洲已经不是古典时期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了,物极必反,如果东盟国家感觉跟着中国走所受到的威协远大于所获取的利益时,寻求外部的支援就再所难免了。

而这一点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的利益区在东南亚,在拓展势力时要考虑美国固然让人很不爽,但你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其实现代社会和古典时期不大一样了,国土面积也并非越大越好,要考虑战略意义和所要承担的责任之间的平衡。

否则美国将墨西哥并入的机会要大的多。

对于控制利益区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

可以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大体就明白了。

打个比方,现在你想纠集一伙人做点大事。

在古典时期如果你财雄势大,大可采取收家丁的办法,然后让他们改跟你姓,好象唐伯虎入了华府便要改称“华安”似的。

这样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做起事来自然可一呼百应。

只是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毕竟有限,越有本事的人一般不愿意改姓。

所以除了家兵家将外,一定要有其他方法才能团结更多的人。

何况收家丁的方法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难了。

这个时候成立“社团”就应运而生了。

成立“社团”古已有之,桃园三结义就是一个小社团。

当然在后期社团越搞越大,已经从初期的称兄道弟变成一个小社会了。

“社团”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经济利益了。

但维护经济利益的手段却是暴力。

北约和华约就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两个最大的“暴力社团”,不过比之一、二战时期见面就打的那几个社团已是进步了不少。

不过搞社团跟招家丁不一样,带过小弟的人都知道,恩威并施是很重要的,只是如何掌握这个度就是一门艺术了。

你要的我可以给,但我也要你明白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你不听话,我随时有办法收回来。

社会发展到今时今日,拉帮结伙仍是获取利益的最好方式,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始终是难成林的。

但现在再为社团贴上暴力标签就是不合时务了。

于是大部分社团纷纷洗白企业化,新成立的社团也都会打着全面合作的旗号,在强调经济利益的同时淡化军事意义。

中国目前打着“和平崛起”的旗号也正是想通过企业化的“社团”来建立势力范围。

“北约”仍是一个贴着暴力标签的大社团。

不过在他原来对手“华约”消失后,潜在在对手中国又务实的走“社团企业化”路线的时候。

他的存在显得有些突兀。

把它彻底洗白做“国际警察”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虽然它现在努力为自己塑造这个形象,但其他的国家的自尊心是不可能认可一个地方性组织作为世界的保护者的。

既然企业化是一种潮流,“北约”内部也并非没人这样想。

打着欧洲一体化旗号的“欧盟”的成立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当然欧洲人的想法没那么简单,自己立山头是植根于每一个有实力的人心中的想法,何况还有一个认祖归宗,整个欧洲成为一家人的远景期望。

对于欧洲的小算盘美国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你组织大家的由头是军事合作,那人家自己内部搞点其他的合作你也不便多说。

出于地缘的关系,美国当然不能失去欧洲,所以这个“暴力”社团还得继续存在下去。

而美国的办法就是不时的找些外面的小混混开开刀,顺便警醒一下欧洲,世界还很不安全,一个人走路很危险的以示其存在的合理性。

分析了南海的北部,北部的情况相对比较简单,中国的形势也还不错,但南部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如果说北部是中、越、菲三家的问题,那南部就还要加上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再加上南沙群岛的复杂地理情况,别的不说光看那些岛名字就够头大的。

基本上大家的印象是中国在那里占了几个点,越南占的最多,除了印尼其他几个国家也有份。

但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大部分人还不甚清楚。

要想理出头序就要先从这些所谓的“岛”的性质说起。

整个南海南部地区的所有岛礁,中国统称“南沙群岛”,这个称呼有扩大化的嫌疑,因为如果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些散乱的点其实并不足以形成一个群岛,最起码不符合《联合国海洋公约》中群岛国的概念。

目前“南沙”地区的岛礁数据说有500多个,但实际上具有法律意义的只有34个。

其中可以住人的岛有11个,沙洲12个,明礁11个。

这三种陆地的法律意义大不相同。

可以住人的“岛”可以有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意义最大;沙洲和明礁由于不能住人,只能有领海,不能有专属经济区。

但如果是在群岛的边上,画群岛的“领海基线”时也可以做基点,远了就不行了。

因此要想控制南海,占住真正的“岛”才有用。

不过其他的礁石虽然没有现实意义,能占的话也不能放过。

一则《公约》对有专属经济区的“岛”的定义是“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

本意其实是上面有土、有树、能住人一类的,能形成一个小型陆地生态环境的意思。

但表述有点简单,现在很多国家都想钻空子,硬往那些礁石上盖个高脚屋住个人,这种做法真把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估计也会给挡回去。

但现在还没谁好意思提,所以都厚着脸皮先盖了再说。

另外“岛”的形成除了火山爆发、版块运动一类的地质活动以外,就是靠小珊瑚虫们一点点盖了。

一般先盖成几个小山、或圈子,然后海浪不断的把沙子冲上去,慢慢形成陆地,然后再长树形成陆地生态环境,就成了能住人的“岛了”。

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你只要先占住,到你儿子的儿子的儿子。

的一辈就有可能真的能住人了。

你如果觉得珊瑚虫们做的太慢,也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人工干预,日本人就在“冲之鸟”上养珊瑚,希望那两块石头能快点长成岛,想想就汗,也不知要花几辈子的时间。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人工建筑是不被认定为有法律权力的“岛”。

象马来西亚在占的“弹丸礁”上盖了个酒店就想叫做岛,是没有用的。

总之你叫民工去盖房子是没用的,但叫民工帮忙养珊瑚虫倒也算是一种方法。

有时我在想,如果谁有办法在海底炸个洞弄个火山岛会快很多。

为了利益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

附当珊瑚岛的形成过程图,大家参考一下养珊瑚弄火岛的想法虽然的创意,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美国人迟迟不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海平面最近几年还是只会升不会降,指望水下的那些暗礁露出来的希望是不大了。

所以还是需要立足于现在的岛礁。

这其中的一类地区当然是能住人,铁定有“专属经济区”的岛了。

这一类岛一共有11个,很可惜,目前中国一个也没占住。

这11个岛分别是:北子岛、南子岛、南钥岛、太平岛、景宏岛、费信岛、马欢岛、南威岛、西月岛、中业岛、鸿庥岛。

仔细看可以发现,整个南沙地区以“南华水道”为界其实可以分为南北两块。

南威岛独处南块,而北部的10个岛可以开成一个三角形的群岛地区。

为了大家看的清楚,我这张图把其他的礁石沙洲都隐掉了。

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威岛其实跟另外个岛其实不再一个体系内。

把它包括在“南沙群岛”内,和把水下米的曾母暗沙做为“南沙群岛”的最南界,说穿了和将黄岩岛划入所谓“中沙群岛”的用意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