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数字与信息

说课稿数字与信息
说课稿数字与信息

说课稿数字与信息

徐群英

一、设计的思路:

1、关于教材

《数字与编码》是新课程第十册数学广角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已经知道的,而数还可以用来编码,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大熟悉的,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实际的调查、分析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信息数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数字符号性的认识,培养对应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重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尝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教学难点:编号时要注意简洁明了和科学性

3、关于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介绍邮政编码,在这里我是想让学生初步感悟一一对应思想。从这一目的出发,我是这样安排的: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又相对比较简单的邮政编码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信片上的两个不同编码,在区分中明白为什么这两个编码会不同,初步理解同一个地方邮政编码就相同,又通过询问同一个地方

会不会有两个编码,暗示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编码与它相对应,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接着让学生比较、观察老师提供的一些邮政编码,在对比中理解各个数字的含义。当学生发现了一些数字相同时,再次询问会不会两个不同的地方而邮政编码是一样的?再次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个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在看到了数字编码在邮政编码中的运用后,能举一反三,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隐含数学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编码情况,使学生真正明白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也从中感悟到信息数字化的快捷、简单和科学性。

第三个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中的一一对应。根据前一环节,我就顺着学生说到的身份证,揭开了探究身份证号码秘密的篇章。在本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先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号码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里面所隐藏着的秘密,并把各自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见;接着以小家庭为单位,发表刚刚探究的成果,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使学生明白各个数字的不同含义,以及15位与18位的不同,理解为什么要升位;再就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编写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给自己也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在编写中进一步体会数字化的简洁、科学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对应重要思想。而最后一句“这些信息既然也可以用语言文字描述,为什么要选择数字表达?”让学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体会信息数字化的简洁性,真正体现“学为所用”。

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拓展运用,是想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感悟编码的科学性。正好结合我们学校还没有学生证这一真实情况,让学生帮助想想,如果我们学校要个每位学生做一张学生证,而在上面又要有一个学生证号,你觉得在这个号码中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比较好。在学生自己编写、一起交流的过程中,科学性就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信息管理学作业

信息的理解 基本概念: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2.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绪论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基本概念: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2.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绪论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 新的解释是信息本质是能量本身概述和能量互换传递的概述,信息本质也是能量的一种,但信息最重要的功能是表现能量的差别。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但至今信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相关资料:图片信息(又称作讯息),又称资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文献是信息的一种,即通常讲到的文献信息。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射集合。 信息是有价值的,就像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也离不开信息。因此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所以说,信息的传播是极具重要与有效的。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它的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信息管理学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A: 信息传播学 B: 管理学 C: 信息科学 D: 信息经济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重要工具是()。 A: CSF B: BPR C: U/C矩阵 D: BSP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可分为文本检索和()检索。 A: 多媒体 B: 超文本 C: 图片 D: 文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需经过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等阶段。 A: 系统设计 B: 系统维护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规划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按信息来源,信息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 A: 企业信息 B: .产业信息 C: 外源性信息 D: 行业信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 人力资源战略 B: 信息资源战略 C: 计算机发展战略 D: 信息系统战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1991年,美国()大学的三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 A: 哈佛 B: 麻省理工 C: 里海 D: 普林斯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信息接收者或信息接收端称作()。 A: 信栈 B: 信源 C: 信宿 D: 信道

(单选题) 9: 逻辑顺序方法的步骤是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与登记、()。 A: 信息整理 B: 信息存储 C: 信息采集 D: 信息分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也称为()。 A: 非文献信息源 B: 静态信息源 C: 网络信息源 D: 文献信息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是法律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电子证书,对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各方进行身份确认。 A: 数字密钥 B: 数字证书 C: 认证中心 D: 支付网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从基本组成上来说,信息系统是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接口层等4个层次组成。 A: 规划层 B: 系统层 C: 设计层 D: 应用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企业领导者的信息查询行为会受到企业组织和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其规律可归纳为:可近性和()。 A: 易用性 B: 准确性 C: 及时性 D: 适用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实现信息的效用与价值。 A: 信息活动 B: 信息流向 C: 信息技术 D: 信息资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 计算机发展战略 B: 信息系统战略 C: 信息资源战略 D: 人力资源战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信息流的主要功能包括联结功能、()和()。 A: 统计功能 B: 调控功能 C: 决策功能 D: 查询功能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1答案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0026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信息管理学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A.信息传播学 B.管理学 C.信息科学 D.信息经济学 正确答案:B 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重要工具是()。 A.CSF B.BPR C.U/C矩阵 D.BSP 正确答案:C 3.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可分为文本检索和()检索。 A.多媒体 B.超文本 C.图片 D.文字 正确答案:A 4.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需经过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等阶段。 A.系统设计 B.系统维护 C.系统调查 D.系统规划 正确答案:A 5.按信息来源,信息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 A.企业信息 B..产业信息 C.外源性信息 D.行业信息 正确答案:C

6.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人力资源战略 B.信息资源战略 C.计算机发展战略 D.信息系统战略 正确答案:B 7.1991年,美国()大学的三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 A.哈佛 B.麻省理工 C.里海 D.普林斯顿 正确答案:C 8.信息接收者或信息接收端称作()。 A.信栈 B.信源 C.信宿 D.信道 正确答案:C 9.逻辑顺序方法的步骤是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与登记、()。 A.信息整理 B.信息存储 C.信息采集 D.信息分析 正确答案:D 10.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也称为()。 A.非文献信息源 B.静态信息源 C.网络信息源 D.文献信息源 正确答案:A 11.()是法律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电子证书,对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各方进行身份确认。

信息管理学

第二篇信息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信息管理 一、信息管理概述 (一)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信息管理不只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 (二)信息管理的视角: ①技术角度: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②经济角度: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解决和协调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等,促进社会更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三)信息管理的流程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二、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一)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二)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问题是拼命追求新技术,完全忽视了信息管理中其他因素的作用。 (三)资源管理阶段:概念剔除的两个背景,一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二是信息成为一种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并对它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带来的问题,一是网络信息的无序化扩大,二是信息污染,三是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四是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 (四)知识管理阶段: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其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应用、学习、理解和协商。其实现必须以相应的信息技术为条件。 三、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信息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息管理作业四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四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是指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可获得资源情况,为求得和长期生存和持续的均衡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管理与谋略。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2.()决定并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和计划,确定 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等,主要问题是确定企业的整体企业经营范围,在全企业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3.()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市场中竞争,开发哪些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和服 务提供给哪些市场,如何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4.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的( )工作。 A.企业信息战略制订B.企业信息战略实施 C.企业信息战略匹配D.企业信息战略规划 5.()是系统成功的头等重要因素。 A.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B.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 C.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D.管理者对企业各业务活动的理解 6.()是评价IT项目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个标准,是对IT项目解 决方案的成本有效性的度量。 A.技术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C.运行可行性D.实施可行性7.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由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开发系统。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8.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聘请专业的开发公司为企业建设信息化项目,但 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调研、分析、论证工作。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9.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聘请专业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系统,但在开 发过程中本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也参与其中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10.IT项目建设模式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情况向专业的信息系统公司购买功 能较为强大的信息系统软件来满足信息需求。这种方式()。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11.自主开发方式的优点有() A.开发费用低B.省时省力C.专业性高D.开发周期长 12.自主开发方式的缺点有()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

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

管理学作业答案

管理学 1:[论述题]论述: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高效率. 泰勒认为,提高劳动效率是对工人和雇主都有利的事情,所以应该相互协作。但是提高生产率的根本途径是管理的科学化,而不是增加劳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管理:(1)制定标准定额。(2).挑选一流的工人。(3).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4).实行新的奖励制度。(5).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是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作。 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以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带有发展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管理活动。 2:[论述题]名词解释:战略管理控制职能计划职能决策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非正式组织管理

参考答案:战略管理是指在制定、实施与评价具有全局性、指导性与纲领性的组织目标、方针与计划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策略、技术与手段以实现组织长远目标的过程。 控制就是管理者尊遵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从而确保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 计划就是通过计划的编制,合理地安排组织内部的一切具体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达到决策目标的实现。 .决策就是对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作决定的过程,它包括人士现状、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选择方案、使方案生效等一系列环节。 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所进行的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 人力资源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 管理环境是指环绕一定管理活动并与该管理活动发生一定关系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影响着管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以及其他原因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是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对人力、无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信息管理学考试试卷

《信息管理学》考试试卷学号:姓名:专业:成绩:一、缩写注解(每题1分,共15分) 要求分别给出每个缩写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 MIS SCM ERP IRP CRM CIO MRP MRPII EC EB EG

VB BPR CIMS WWW 二、名词解析(每题3分,共15分) 要求概括出下列名词定义或解释所包含的要点,不需要展开。 1.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3. 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 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围绕信息的生命周期和信息活动的整个管理过程,通过调查研究,预测未来,根据战略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分解出子目标和阶段任务,并规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各种信息管理计划,从而把已定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指南,指引组织未来的行动。4.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 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指的是信息管理领导者(CIO)对组织内所有成员的信息行为进行指导或引导和施加影响,使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而工作的过程。 5.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

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信息管理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确定的标准,对信息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并调整信息管理工作的部署。 三、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从给定的可能答案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当的答案编号填入下列各题之中。 可能的答案集合: 1. 2.F. W. Horton 3.Norbert Wiener 4.源学科与子学科 5.交叉学科 6.信息系统学派 7.记录管理学派 8.信息管理学派 9.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10.信息资源战略规划 11.信息管理体制战略规划 12.电子设备战略规划 13.信息组织战略规划 14. 30 19. effortful 21.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22.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23.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24.提高信息管理组织的有效性 25.信息收集与整理 26.深度汇谈 27.讨论 28. 沟通 29. 书面报告 30.功能内的BPR 31.部门间的BPR 32.功能间的BPR 33.组织间的BPR 34.供应商 35.制造商 36.分销商 37.零售商 38.客户 39.密文 40.明文 41.公众 42.企业 43.法人 44.金关 45.金桥 46.金卡 47.金税 48.金农 49.初级阶段 50.成熟阶段 51.系统集成阶段 52.电子商务阶段 53.控制阶段 54.金融信息系统 55.会计信息系统 56.知识管理系统 57.政府内网 58.政府专网 59.公众服务网 62.商业信息 63.商品信息 64.金融信息

信息管理学

信息管理学 1. 不被主体(人)所感知的内容是信息吗? 本体论层次信息的定义: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2. 离开主体的信息价值大吗? 认识论层次信息的定义: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3. 主体是有思考能力和目的性的,因此,同样的信息对不同主体所产生的效应是否相同呢? 信息的使用价值相对于该信息持有者的不同而不同 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信息+经验=知识——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4.如何理解信息是一种资源?--------”资源一般指天然财富的来源“ 信息就是资源的口号给人一种误导,信息的资源意义在于信息的使用者。信息的资源意义不在于信息本身,也不在于你是否掌握这一信息,而在于你对信息的思考,即对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的意义在于:变信息资源的可能性为现实性。

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与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一是信息产生后获得的时间越短使用价值越高;二是已经产生的信息在需要时能及时得到) 案例——日本人巧妙搜集信息 日本的信息传递、查询非常迅速。 日本人善于从平淡的信息报道中分离出重要的信息内容。 思考问题:(1)日本人采集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总目标: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发挥作用。 信息管理的任务: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 信息管理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的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以公益服务为主要目标。(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IS建造为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从经济角度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IRM)还涉及人文因素——信息政策和法规(信息混乱、安全防卫)。IRM 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集成管理。 (4)知识管理阶段: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

管理学课程作业

秋季2016 姓名: 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 课程:管理学 指导老师:

作业一对管理者和管理的思考 回想你曾经工作过的一个组织以及你直接向其汇报工作的管理者(或者与 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交谈),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的直接上司属于哪个部门?处于哪个管理层级? 2.你认为该上司的管理方法有何特点?例如,通常他从事最多的管理职能或者 扮演最多的管理角色是什么?他具有哪几种管理技能? 3.你认为你的上司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所扮演的管理角色以及所具有的管理技 能是否适合他的特定工作?该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信息技术怎样影响其工作? 4.你上司的管理方式是如何影响你的态度和行为的?例如,作为下属,你的工 作绩效怎样?你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激励? 5.回想这家组织及其资源。管理者是否有效地利用了组织资源?哪些资源对组 织绩效的贡献最大? 6.描述该组织对待其人力资源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如何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的? 7.如果你能够向上司提一项建议或者变革组织的某项管理实践,它将是什么? 8.在提高效率、质量以及顾客响应度的过程中,组织管理者的协调合作情况如 何?你认为该组织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其主要目标——提供能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答: 1. 直接上司属于零售信贷部。处于公司的中层管理层级。 2. 其管理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科学的应用目标管理方法,调动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完成计划目标。其通过有效的目标管理诱导启发部门员工自觉地去干,激发了部门员工的个人潜能,提高了员工的效率。主要有几个方面:1)强调职工参与。其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重视部门的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部门员工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改变了原来市场部喜好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部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权力责任明确。首先其制定目标都是通过与部门员工进

《信息管理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信息管理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一、缩写注解:分别给出每个缩写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 1.OLAP 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 联机分析处理 2.LP Lean Production 精良生产 3.OPT 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最佳生产技术 4.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约束理论 5.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质量管理 6.AM Agile Manufacturing 敏捷制造 7.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流程重组 8.JIT Just In Time 准时制生产 9.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 10.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 11.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 12.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 13.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14.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15.MRP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 16.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17.EB Electronic Business 广义的电子商务 18.EC Electronic Commerce 狭义的电子商务 19.CIMS Computer / Contempr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20.CE Concurrent Engineering 并行工程 21.IRM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信息资源管理 22.VE Virtual Enterprise 虚拟企业 23.WWW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 24.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决策支持系统 25.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 26.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27.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28.B2G Business to Government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 29.BSP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企业系统规划法 二、选择题 1.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 ) A 香农 B 霍顿 C 钟义信 D 哈特莱 2. 90年代,我国文献情报领域的学者们更多地吸收了欧洲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形成了(A ) A 信息管理学派 B 信息系统学派 C 记录管理学派 D 管理信息学派 3. 信息系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B)、马钱德(D. A. Marchand)等,是三大流派最系统、最

管理学作业二答案(11.12)(1)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A )。 A. 挫折 B. 紧张 C. 防范 D. 焦虑 2.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 )。 A. 决策B. 预测C. 管理D. 领导 3. (D )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A. 迈克尔·海默的《企业再造工程》 B. 孔茨的《管理学》 C. 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D.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与实务》 4.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C )。 A. 经验教学 B. 案例学派 C. 案例教学 D. 经验学派 5. 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A )。 A. 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 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 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 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6. 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B )。 A. 现场控制 B. 前馈控制 C. 反馈控制 D. 局部控制 7. 决策的第一步是(D )。 A. 拟定备选方案 B. 确定决策原则 C. 确定决策目标 D. 识别问题 8. “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D )理论的观点。 A. 需要层次 B. 双因素 C. 公平 D. 成就需要 9. 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 )。 A. 职能制结构 B. 事业部制结构 C. 直线职能制结构 D. 矩阵制结构 10. 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B )。 A. 有计划的提升 B. 职务轮换 C. 委以助手职务 D. 临时提升 11. (C )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A. 德尔菲法 B. 哥顿法 C. 头脑风暴法 D. 莱普勒斯法 12. 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 C )原因造成的。 A. 情绪 B. 信息操控 C. 选择性知觉 D. 非语言提示 13.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 )。 A. 管理的实践性 B. 管理的复杂性 C. 管理的科学性 D. 管理的变动性 14. 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 )。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惩罚 D. 自然消退 15. 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 )。 A. 竞争战略 B. 组织目标 C. 公司层战略 D. 组织内部资源 16. 决策的终点是(B )。 A. 确定备选方案 B. 实施决策方案 C. 确定最优方案 D. 提高管理效率 17.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 A. 泰罗 B. 法约尔 C. 西蒙 D. 韦伯 18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C)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 1-1型 B. 9-1型 C. 1-9型 D. 5-5型 20. 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D )的方案。 A. 简单易行 B. 利润最大 C. 风险最小 D. 最满意 21. 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 ) A. 建立联络小组 B. 强制解决 C. 协调解决 D. 解决问题 22. 常见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有:(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