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经方故事(三)教学提纲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3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3](https://img.taocdn.com/s3/m/e47cb45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a.png)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这是先天的禀赋太弱的人,脉也是太弱。
那么到这他把总的方面,连脉带证他统统给说一说,底下该讲症治了,开始他讲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失精家",就是频繁失精的人,不是偶尔失精,够不上个家,所谓家就是频繁失精。
真有这个,我遇到的失精有死的,这个人一闭眼睛就失精,这个人岁数不大,小孩子,后来骨瘦如柴,这还是我的亲戚,还是我念书的时候,就死了。
所以也是归虚劳之内的,失精家不是偶尔遗精,偶尔遗精不算病,那是频繁遗精。
在临床上虽然像我说的那么重的没有,但一般的很多啊,这个大家要注意。
凡是这种病"少腹弦急",少腹弦急,跟上面讲的里急,这个弦急比里急还厉害,他腹皮拘急的很,他这个肌肉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虚寒,他那个腹肌不和了,发拘急痉挛样的样子。
下面都虚寒嘛,所以"阴头寒",就是前阴,阴头,人的血液,就是我刚说的精气,不是男女之精的精,是营养成分,它不充足,下面不够,所以不到哪儿,哪儿就寒,不到手足,手足就厥冷,阴头达不到,所以阴头寒。
所以凡是失精都是下面虚寒,上面则不然了,虚阳上亢,"目眩",这个眩是热。
"发落",热使发落,血虚能使发白,老人你看头发白,发落呢?是血热的关系,为什么血热到这个份子上呢?失精都是上下不沟通了,咱们说心肾不交,那么寒往下,虚热往上,气冲,气上冲,是虚证,都气上冲,麻黄汤证不气上冲,桂枝汤证表虚证气上冲。
气上冲这个热也跟着往上犯,所以头眩晕,这是眩是个热,而发落。
脉呢,先是一个泛论,脉极虚芤迟,极虚就是虚劳的脉,无力,芤就是浮大中空的脉,迟就是至数也少,如果见到这种脉"为清谷亡血失精",凡是清谷,清谷者下利清谷,就是中虚的厉害,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胃虚了,吃什么拉什么,不能消化水谷,这是下利清谷。
胡希恕经方辩证提要
![胡希恕经方辩证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da4a26c2a8956bec0875e331.png)
编号方剂1_1桂枝汤1_2桂枝加桂汤方1_3桂枝加芍药汤方1_4桂枝加大黄汤方1_5桂枝加葛根汤方1_6栝蒌桂枝汤方1_7桂枝加黄芪汤方1_8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1_9桂枝加附子汤方1_1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1_1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1_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1_13小建中汤方1_14当归建中汤方1_15黄芪建中汤方1_16黄芪桂枝五物汤方1_17桂枝去芍药汤方1_1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1_19桂枝附子汤方1_20去桂加白术汤方1_21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1_22甘草附子汤方1_23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1_2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方1_25桂枝甘草汤方1_26半夏散及汤方1_27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_28防己茯苓汤方1_29防己黄芪汤方1_30桂枝人参汤方1_31白虎加桂枝汤方1_32苓桂术甘汤方1_33苓桂枣甘汤方1_34茯苓甘草汤方1_35茯苓泽泻汤方1_36苓桂五味甘草汤方1_37苓甘五味姜辛汤方1_38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方1_39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1_40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1_41五苓散方2_1麻黄汤方2_2麻黄加术汤方2_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2_4麻杏甘石汤方2_5越婢汤方2_6越婢加术汤方2_7越婢加半夏汤方2_8甘草麻黄汤方2_9麻黄附子甘草汤方2_10麻黄附子汤方2_11麻黄附子细辛汤方2_12葛根汤方2_13葛根加半夏汤方2_14葛根黄芩黄连汤方2_15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_16桂枝二麻黄一汤2_17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_18大青龙汤方2_19文蛤汤方2_20小青龙汤方2_21小青龙加石膏汤方2_22射干麻黄汤方2_23厚朴麻黄汤方2_24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2_25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2_26续命汤方2_27桂枝芍药知母汤方2_28三黄汤方2_29牡蛎汤方2_30麻黄升麻汤方2_31升麻鳖甲汤万3_1大承气汤方3_2小承气汤方3_3调胃承气汤方3_4桃仁承气汤3_5大黄甘草汤方3_6厚朴三物汤方3_7厚朴七物汤方3_8麻子仁丸方4_1白虎汤方4_2白虎加人参汤方5_1下瘀血汤方5_2桃核承气汤方5_3大黄牡丹皮汤方5_4抵当汤方5_5抵当丸方5_6大黄蟅虫丸方5_7桂枝茯苓丸方5_8土瓜根散方6_1大陷胸汤方6_2大陷胸丸方6_3十枣汤方6_4甘遂半夏汤方6_5大黄甘遂汤方6_6己椒苈黄丸方6_7小陷胸汤7_1泻心汤方7_2大黄黄连泻心汤方7_3附子泻心汤方7_4大黄硝石汤方7_5茵陈蒿汤方7_6栀子大黄汤方7_7大黄汤或丸方8_1瓜蒂散方9_1干姜附子汤9_2四逆汤9_3通脉四逆汤9_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9_5四逆加人参汤9_6茯苓四逆汤9_7白通汤9_8白通加猪胆汁汤10_1甘草干姜汤方10_2理中汤或丸方10_3大建中汤方10_4吴茱萸汤方11_1附子汤11_2真武汤11_3附子粳米汤11_4赤丸11_5大乌头煎11_6大黄附子汤12_1赤石脂禹余粮汤12_2桃花汤13_1小柴胡汤13_2柴胡加芒硝汤13_3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13_4柴胡桂枝干姜汤13_5柴胡桂枝汤13_6大柴胡汤13_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3_8四逆散14_1小半夏汤14_2生姜半夏汤14_3小半夏加茯苓汤14_4半夏干姜散14_5大半夏汤14_6干姜半夏人参丸14_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14_8半夏厚朴汤14_9旋覆代赭汤14_10泽漆汤14_11苦酒汤15_1橘皮汤15_2橘皮枳实生姜汤15_3橘皮竹茹汤15_4外台茯苓饮16_1黄芩汤16_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16_3六物黄芩汤16_4三物黄芩汤16_5黄连汤16_6黄连阿胶汤16_7白头翁汤16_8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16_9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16_10半夏泻心汤16_11甘草泻心汤16_12生姜泻心汤17_1栀子豉汤17_2栀子甘草豉汤17_3栀子生姜豉汤17_4枳实栀子豉汤17_5栀子厚朴汤17_6栀子柏皮汤17_7栀子干姜汤18_1甘草汤18_2桔梗汤18_3芍药甘草汤18_4芍药甘草附予汤18_5甘草小麦大枣汤18_6甘草粉蜜汤18_7生姜甘草汤18_8排脓汤19_1枳术汤19_2枳实芍药散19_3排脓散19_4桂枝生姜枳实汤20_1瓜蒌薤白白酒汤20_2瓜蒌薤白半夏汤20_3枳实薤白桂枝汤20_4瓜蒌瞿麦丸21_1芎归胶艾汤21_2当归芍药散21_3温经汤21_4当归散21_5当归四逆汤21_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_7当归生姜羊肉汤21_8赤小豆当归散21_9黄土汤21_10八味丸(肾气丸)21_11炙甘草汤21_12酸枣仁汤22_1麦冬汤22_2竹叶石膏汤23_1木防己汤23_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23_3防己茯苓汤23_4防己黄芪汤24_1薏苡附子散24_2薏苡附子败酱散24_3苇茎汤25_1猪苓汤25_2猪苓散25_3泽泻汤25_4茯苓杏仁甘草汤25_5茯苓泽泻汤25_6甘姜苓术汤25_7茯苓杏仁甘草汤25_8葵子茯苓散25_9蒲灰散25_10滑石白鱼散25_11茯苓戎盐汤25_12牡蛎泽泻散25_13瓜蒌瞿麦丸26_1乌梅丸26_2柏叶汤26_3蜀漆散26_4百合地黄汤26_5瓜蒌牡蛎散26_6猪膏发煎26_7猪肤汤26_8硝石矾石散26_9矾石丸26_10矾石汤26_11蛇床子散26_12文蛤散26_13蛇床子散方辩证1。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及文字讲稿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及文字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46b06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9.png)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及文字讲稿
倪海厦经方学堂2022-07-10 20:30发表于河南
胡希恕先生带教日本学生
胡希恕(1898年-1984年),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率先提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明确了经方治病是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经方医学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
胡希恕先生作为临床效果卓著的经方大家,被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
胡希恕先生曾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其“六经、八纲、方证”的辨证体系疗效卓著。
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代表的叶橘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胡希恕先生与弟子冯世纶在一起。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提纲》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f212d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a.png)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提纲》(⼀)⼀⼀管炎⼀、有关⼀⼀管炎的辨证⼀⼀1. ⼀青龙汤:⼀黄三钱,芍药三钱,细⼀三钱,⼀姜三钱,炙⼀草三钱,桂枝三钱,五味⼀四钱,半夏五钱辨证:发热恶寒,咳嗽⼀呕⼀脉浮者。
2. ⼀青龙加⼀膏汤:即上⼀加⼀⼀膏⼀两辨证:即上⼀证痰涎稠黏⼀烦躁者。
3. 厚朴加⼀黄汤:厚朴五钱,⼀黄四钱,杏仁五钱,半夏⼀钱,⼀姜⼀钱,细⼀⼀钱,五味⼀六钱,⼀麦⼀两,⼀⼀膏⼀⼀三两辨证:咳⼀脉浮, 呼吸迫促,满闷⼀烦躁者。
4. 越牌加半夏汤:⼀黄六钱,⼀姜三钱.⼀枣四枚,炙⼀草⼀钱,半夏五钱,⼀⼀膏⼀⼀三两辨证:咳⼀上⼀,呼吸困难.⼀如脱状者。
按:咳嗽为本病的主症,以初发病时,均现表证,故解表镇咳为治本病的要法。
以上均属常见的⼀证,亦可说是本病初发时的正治⼀,不过此时以⼀黄为主的配剂,如⼀黄汤、葛根汤、⼀青龙汤等适证选⼀之。
亦可顿挫其势,若咽痛者,以上各⼀均宜酌加桔梗治之。
5. 加减桑菊饮⼀:前胡三钱,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连翘三钱,桔梗三钱,薄荷⼀钱半,橘⼀六钱,⼀姜⼀钱,⼀茹⼀钱,炙⼀草⼀钱辨证:咳⼀脉浮.发热头痛或咽痛者。
6. 加减半夏厚朴汤:半夏五钱,厚朴四钱,苏⼀⼀钱,苏叶⼀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姜三钱,橘⼀六钱,⼀蒌五钱,⼀枣四枚辨证:咳⼀上⼀,咽堵胸满,发热甚轻者。
按:以上⼀⼀常可适⼀于本病初发的轻症,但重症宜于以上各⼀求之,⼀此种轻剂⼀能理任。
若⼀咽⼀⼀渴者均宜酌加⼀⼀膏。
7. ⼀柴胡汤:柴胡四钱,半夏三钱,⼀参三钱,黄芩三钱,⼀姜三钱,⼀枣四枚,炙⼀草⼀钱。
⼀参可以党参代之。
辨证:表证已解,⼀⼀犹热,咳不已者。
按:咳多可加橘⼀,热甚可加⼀⼀膏,咽肿痛可加桔梗。
8. ⼀柴胡汤: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黄⼀钱,⼀姜三钱,⼀枣四枚辨证:表已解,咳⼀⼀热,胸满或痛,⼀便⼀者,加减法同⼀柴胡汤。
9. 苓⼀五味姜⼀夏仁汤:茯苓三钱,半夏四钱,⼀姜⼀钱,细⼀⼀钱,五味⼀三钱,杏仁三钱,炙⼀草⼀钱辨证:咳唾⼀痰,⼀寒热。
最新胡希恕论脉提要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胡希恕论脉提要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ee1904195f312b3069a5c0.png)
脉,但结脉间歇甚暂,止即复来;代脉则间歇较久, 止而良久乃复来。代虽亦主心虚血少,但较结脉为重 笃;虽亦主瘀血,但属虚证,而不似结脉常主瘀血之 实证。
基本脉象
来自脉动方面:
动 :动脉为脉动突出于一点的太过脉。机体受有急
剧的刺激,随其所受处所,应于脉之左右、上下相当 的部位(此可参考上书三部应病规律),而显如豆的 跳突,故动脉主惊、主疼痛。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 黄连泻心汤主之。”
浮脉主病的分析
(三) 主虚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 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
厥…(以下略) 。”
个人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 欲知病脉当识平脉 强调脉证合参 对促脉的认识
《伤寒》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枝去芍药汤主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 黄芩黄连汤主之。”
27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 此为欲解也。……”
3. 极虚芤迟的脉
4. 极实滑数的脉
辨脉与证的关系
例如:
1.一个脉浮、头痛、项强、恶寒的患 者。
2.一个发汗后,身疼痛的患者。
3.脉细本属不及的脉,……
浮脉主病的分析
(一)主表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 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 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弱:弱脉为脉管绷直性能的不及脉,与弦为相对脉。
气血不振则脉道驰弱,故弱脉主气血虚,或多汗亡津 液。
基本脉象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之“心系疾病”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之“心系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ce24e4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5.png)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之“心系疾病”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之“心系疾病”胡希恕先生曾撰写《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即胡老常说的常见病常见的方证,针对十九种常见病的常见方证给出辨证用方提纲,极具临床指导价值。
胡希恕先生《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后收录于陈雁黎教授《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一书中,本期节选其中“心系疾病”相关内容,分享与各位同道,以供参考。
心力衰竭1.木防己汤:木防己三钱,桂枝二钱,人参四钱,生石膏二两•辨证:呼吸困难,喘鸣,浮肿,心下病坚而脉沉紧者。
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辨证:服前药愈而复发,复与不愈者,此为实,宜本方主之。
3.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辨证:胸胁苫满.呕而不欲食,或咳或喘或唾血痰而大小便不利者,•笔者按:本病的气喘,以现上方证为最多。
应用麻黄为主的配方,机会甚少,须注意。
4.大柴胡汤己椒苈黄丸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葶苈子三钱,椒目三钱,木防己三钱•辨证:水肿,腹水,胸胁苦满,或呕,或喘,而大小便不利者。
心瓣膜狭窄及闭锁不全1.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柴胡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瓜蒌根四钱,黄芩三钱,生牡蛎二钱,当归一钱半,川芎一钱半,苍术三钱,茯苓二钱,泽泻四钱,芍药八钱,炙甘草二钱•辨证:头晕.心悸烦,胸胁满,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者.2.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合剂:茯苓四钱,桂枝三钱,苍术三钱,当归一钱半,川芎一钱半,芍药八钱,泽泻四钱,炙甘草二钱•辨证:心悸,眩晕,颜面苍白,而脉细弱者。
•笔者按:不快的心悸动及眩晕为本方的主要征候,适证选用以上二方,即可收到疗效,若伴发严重的衄血,可于原方酌加生地黄、阿胶、艾叶之属,若发作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证候者,可于各适当的用方选求之,兹不赘述。
心绞痛及心肌梗死1.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辨证:无论心前区或心后区痛,胸闷塞,或恶心呕吐,或脉结心悸者。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 (三)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 (三)](https://img.taocdn.com/s3/m/581f33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7d.png)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三)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三)-22010-11-20 15:34转载自医鉴密录最终编辑医鉴密录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西,也燥也干,但是由于胃中有水,所以多唾涎沫,这是孙思邈在方后他这样注的,有助我们参考吧,橘枳姜汤药我们是常用的。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这个缓急者就是时缓时急的意思,这个胸痹痛只是痛,有时轻有时重,可是久久不愈。
苡仁这药是个解凝性的,能够祛湿排脓,如果再有些湿饮,薏苡仁配附子治疼更好,就是痹痛偏有湿偏有水,甚至偏于脓液型,但是在这不是排浓,可是这个方子主要是排脓用的,我们后面要讲的薏苡附子败酱,我们讲到疮痈证就有了。
一般治我们所说的岔里疼、肋骨神经痛,古人认为疼遇寒则疼、遇温则解,所以无论是心疼还是肋骨疼,大概都是偏寒的多,光用凉药不行,我们从上边讲到这里,只用凉药的没有,里面都是加上温药,这个附子更是温的,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
但是现代治疗等这结束我们再介绍,这都是指着胸痹说的。
这是胸痹疼痛时缓时急,有用薏苡附子散的机会,这个药很简单,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这是配成面的药,别看分量这么重,每次吃的其实并不多。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寸匕合现在的分量也就是一钱上下,多也多不到哪去,所以量并不多。
我们也常说这药作什么用,如果治疼,苡仁和附子也可以作汤剂,作汤剂附子量不要大,顶大量不要超过 6 克,现在我们用克说了,那么附子可以搁半两到一两,就是 3 克 15 克,这也挺好使,我也用过治过旁的病,用作治皮肤病用的机会挺多的,加上败酱草更好了,等到讲到附子败酱时候再详细讲这个方子。
那么它治痹痛类似附子粥,但它偏于牢固,所以苡仁这个药不象菖蒲,菖蒲是温,它是解凝性的,是一种祛湿祛水的药,就是有时凝结,苡仁一般治关节疼,有时特别顽固就可以用它。
这一篇本来讲的是胸痹心痛,上面都是胸痹,底下就要讲到心痛了。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心中痞,这是指的心脏说的了,心中痞塞,有所痞结,就是不宽快,心脏病胸常感觉憋的慌。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8faf7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f.png)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
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
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
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
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
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
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
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九论内容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九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ac925e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6.png)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九论内容
【实用版】
目录
一、胡希恕先生支气管炎、哮喘辨证用方
1.小青龙加石膏汤
2.厚朴加麻黄汤
3.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
二、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十九论内容
正文
一、胡希恕先生支气管炎、哮喘辨证用方提纲
在胡希恕先生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中,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治疗支气管炎和哮喘的辨证用方。
首先,对于发热恶寒,咳嗽干呕而脉浮的患者,胡希恕先生推荐使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这种汤剂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加入生石膏二两可以增强其清热泻火的功效。
其次,对于上方证痰涎稠黏而烦躁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厚朴加麻黄汤。
这种汤剂的成分包括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等,加入生石膏二至三两可以增强其清热化痰的作用。
最后,对于咳而脉浮,呼吸迫促,满闷而烦躁的患者,胡希恕先生推荐使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
这种汤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桂枝、茯苓、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等,可以有效地治疗咳嗽、胸闷等症状。
二、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九论内容
胡希恕先生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共十九论,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领域的常见病。
在这些论述中,
胡希恕先生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病的病因、症状、辨证方法和对应的方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通过学习胡希恕先生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胡希恕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3)
![胡希恕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3)](https://img.taocdn.com/s3/m/85e1211ded630b1c59eeb53f.png)
胡希恕三代经方病案子于归•水无香辛卯兔年冬月解析思路仅限于内部交流严禁外传版权归原有作者所有目录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 (7)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7)(一)桂枝汤类方 (7)(二)麻黄解表类方 (18)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20)(一)正阳阳明 (20)(二)太阳阳明 (29)(三)少阳阳明 (33)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36)㈠小柴胡汤方 (36)㈡柴胡桂枝汤方 (36)㈢四逆散方 (37)㈣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37)四、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38)㈠四逆汤方 (38)㈡茯苓四逆汤方 (39)㈢甘草干姜汤 (39)㈣理中汤方 (40)㈤附子汤方 (40)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40)㈦吴茱萸汤方 (41)㈧旋复代赭汤方 (42)㈨芍药甘草汤方 (42)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42)㈠麻黄附子细辛汤 (42)㈡桂枝加附子汤方 (43)㈢甘草附子汤方 (44)㈣真武汤方 (44)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 (45)㈠乌梅丸方 (45)㈡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45)㈢半夏泻心汤方 (46)㈣甘草泻心汤方 (47)㈤生姜泻心汤方 (48)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案解析 (48)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49)㈠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 (49)㈡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 (49)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52)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 (52)㈤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 (53)㈥小青龙汤治咳喘案 (55)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56)㈠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 (56)㈡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 (58)㈢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 (60)㈣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 (60)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61)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62)㈠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茯苓丸治胁痛案 (62)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 64 ㈢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 (68)四、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69)㈠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 (69)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70)㈠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 (70)㈡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 (71)㈢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治双下肢后外侧隐痛案 (73)六、厥阴病(半表半里证)医案 (74)㈠乌梅汤治蛔厥案 (74)㈡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 (75)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 (76)再传弟子案 (79)一、石应轩医案 (79)㈠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 (79)㈡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 (80)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 (80)二、赵厚睿医案 (81)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 (81)三、清峰医案 (82)㈠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 (82)四、鲍艳举医案 (83)㈠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 (83)㈡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 (84)㈢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 (86)㈣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 (87)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 88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类方㈠桂枝汤方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
胡希恕:六经辩证提纲精华倪海厦
![胡希恕:六经辩证提纲精华倪海厦](https://img.taocdn.com/s3/m/2f41eed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3.png)
胡希恕:六经辩证提纲精华倪海厦《伤寒论》的学习⼀定要提纲掣领,在六经辨证体系中,如何理解六经呢?以下是胡希恕⽼先⽣对此的理解,都是⼲货哦!⼀、六经提纲第1条(《伤寒论》赵开美本序号,以下同):“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注解: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等⼀系列的证侯为特征的,即是说,⽆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系列的证候者,即可确断为太阳病,便不会错误。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注解:阳明病,即⾥阳证。
胃家实,指病邪充实于胃肠之⾥,按之硬满⽽有抵抗和压痛的意思。
胃家实为阳明病的特征,故凡病胃家实者,即可确断为阳明病。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苦、咽⼲、⽬眩也。
”注解:少阳病,即半表半⾥的阳证,它是以⼝苦、咽⼲、⽬眩等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着,即可确断为少阳病。
按:⼝苦、咽⼲、⽬眩,可是肝胆病的部分症状,但做为半表半⾥阳证,它有⼴泛的概括意义,咽炎、肺炎、胃肠炎等急慢性病常出现此类证候。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吐,⾷不下,⾃利益甚,时腹⾃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注解:太阴病,即⾥阴证。
它是以腹满⽽吐、⾷不下、⾃利益甚、时腹⾃痛等⼀系列的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太阴病。
此腹满为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满有别,若误为实满⽽下之,则必致胸下结硬之变。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注解:少阴病,即表阴证。
这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说,若太阳病⽽脉微细,并其⼈但欲寐者,即可确断为少阴病。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上撞⼼,⼼中痛热,饥⽽不欲⾷,⾷则吐蛔,下之利不⽌。
”注解:厥阴病,即半表半⾥阴证。
它是以消渴、⽓上撞⼼、⼼中疼热、饥⽽不欲⾷、⾷则吐蛔等⼀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厥阴病。
半表半⾥证不可下.尤其是阴证更不可下,若不慎⽽误下之,则必致下利不⽌之祸。
以上注解,只就原⽂略明其⼤意,如参照分论各章仔细研读,⾃可明了。
胡希恕经方故事详解
![胡希恕经方故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d8396a8336c1eb91b375ddf.png)
可以用到10克。我自己闹痢疾也吃这个药,一泻就好,这个
病来时挺厉害,多有发高热。
这是我刚开始给人家开方子,还是给我儿子,那时我才27岁,我的孩子4岁。 桂枝汤速治定时发热汗出 我们到那儿时这个病人正在厕所里,他出来后我问怎么样?他说挺好,现在肚子也不疼了,也不发热了,大便也渐止了……所以这个 方子很好,痢疾用柴胡剂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大柴胡汤。
不是15点钟有烘热、出汗吗?那你13:30左右就吃一次药
,吃完之后,多喝一些热水,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稍坐
一坐,穿的衣服稍稍厚一些,让自己先潮潮地出一点汗,到
了两三点钟看还热得起来热不起来。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秋
天。
桂枝汤速治定时发热汗出
胡希恕先生就开3剂桂枝汤让他试试,这个老先生很高
兴地走了。第4天他来了,特别高兴,他说大夫,这发汗的
石膏。我不放心,我说带我去看看吧。他带着我就去了,这
个病人家离我家不远。我们到那儿时这个病人正在厕所里,
他出来后我问怎么样?他说挺好,现在肚子也不疼了,也不
发热了,大便也渐止了……所以这个方子很好,痢疾用柴胡
剂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大柴胡汤。痢疾这个病,开始时没有
用补法,这个大柴胡汤的泻下作用也不大,现在我们用大黄
他那病也是并发肺炎,好了之后,他舅舅说,没有汗用这个行吗?我说没关系,石膏清热不一定要见有汗。
胡希恕医案:三、少阳病 ㈢四逆散方
![胡希恕医案:三、少阳病 ㈢四逆散方](https://img.taocdn.com/s3/m/6d49f02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e.png)
胡希恕医案:三、少阳病㈢四逆散方
㈢四逆散方
薛某,男性,38岁,1965年10月13曰初诊。
患阳痿不举已2年,服滋补之品甚多,不见效应。
常有胸闷太息,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劳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舌苔白微黄,脉弦细。
脉弦细,胸闷太息,两眼发酸,视物昏花,少阳病。
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里虚寒肌筋失养,外邪内钦。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少阳挟饮,宗筋失养,爲四逆散合桂枝加龙骨牡蛎加川芎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生龙骨(同煎)10g,生牡蛎(同煎)15g,桂枝l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4枚,川芎6g。
结果:上药连进9剂,诸症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坚。
上方加川附子6g,苍术10巨,又服6剂而痊愈。
胡希恕讲稿---大柴胡汤
![胡希恕讲稿---大柴胡汤](https://img.taocdn.com/s3/m/c1531b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d.png)
胡希恕讲稿---大柴胡汤胡希恕讲稿 --- 大柴胡汤1、方解大柴胡汤它没有人参,可是它加上芍药枳实,去甘草,人参。
那么大柴胡汤它为什么这么组成呢?对于这个药这么用的道理,这个大柴胡汤。
我们还讲小柴胡加石膏了,那么这个病,柴胡证,它没有波及到里,也波及到胃。
起码是到胃。
只热而不实,那么就是小柴胡加石膏,他有热不实,实就是实在的实,那么如果实就是这个大柴胡汤。
实就是病已经侵到里而实。
偏于实。
大柴胡汤就是偏于实。
我们讲小柴胡汤它里没有病,所以他搁人参。
起码是不实呀。
他这个病呀往里头侵。
那么里既实了,你就不要补了。
补就关门抓贼了。
所以这个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反道碍事。
为驱邪为主了,所经他加上芍药枳实大黄。
枳实消胀那么由于这个证候不一样,这个主治也不一样。
这个大柴胡汤呀,他也是柴胡证,也有胸肋胀满,也有呕水欲食,心烦更不用说了。
这都有了。
多了什么呢?心下,就是胃这个部位,急。
这个急字呀就是咱们平常讲的就是这个憋,讲这个憋,痞塞,就是这个意思。
不痛快,而且觉堵的慌。
这个急字呀,就这个意思。
他这个心下这部位结得轻,急,结的更厉害,满胀。
那么这个柴胡证,有了这个情形,说明里头呀,半陷于里而为实的证候。
那么非驱邪不可了所以他搁芍药枳实大黄。
那么邪在里不能补,得攻。
所以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去掉。
那么其它就大同小异了。
就是这个病半陷于里而成里实这候者,其表现,他有枳实了。
枳实就是治胀满吗。
心下急,甚至于胀满者,我们用大柴胡汤。
那么在书的原来,这个。
你们可以看一下,我不介意。
2、加减应用那么底下呢,就是关于这个大柴胡汤的临床加味或者合方。
同小柴胡汤是一样的。
当然了。
要有大柴胡证。
恰好用大柴胡汤没问题的。
可是有大柴胡汤证,又牵涉到其它问题,你光用大柴胡汤是不行的。
①大柴胡加石膏汤这个与小柴胡加石膏汤呀,这是挺衔接的一个。
他不但里头有实,而且有热。
那么这个石膏的量呢,和小柴胡加石膏的量是一样的。
这。
小柴胡汤那一套。
如果大便干,舌黄苔,他这个里一热,舌苔就发黄。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615f10ec3a87c24128c404.png)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子子归水无香辛卯兔年冬月复兴中医经典医案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仅限内部交流严禁外传板权归原有作者所有目录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类方二麻黄解表类方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一正阳阳明二大阳阳明三少阳阳明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一小柴胡汤方二柴胡桂枝汤方三四逆散方四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一四逆汤方二获苓四逆汤方三甘草干姜汤四理中汤方五附子汤方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七吴茱萸汤方八旋复代赭汤方九芍药甘草汤方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一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桂枝加附子汤方三甘草附子汤方四真武汤方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一乌梅九方二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三半夏泻心汤方四甘草泻心汤方五生姜泻心汤方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医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二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三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四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五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六小青龙汤治咳喘案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一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二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三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四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五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一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获苓丸治胁痛案二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官肌瘤) 三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一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一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二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三当归四逆汤合附子乐嗡轮笸獠嘁窗噶 ?室醪。
ò氡戆肜镏ぃ?桨?一乌梅汤治蛔厥案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再传弟子案一、石应轩医案一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二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二、赵厚睿医案一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三、清峰医案一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四、鲍艳举医案一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二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三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四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五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方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熊某,女56 岁,1964 年 8 月 20 目初诊。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3)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3)](https://img.taocdn.com/s3/m/247bfe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9.png)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3)这两个和起来呢,这个附子和术的并用它治一般的慢性关节炎是离不开的,非常好使,它这后头有解释。
这个不是说术就能治大便硬,他由于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尤其这个术和附子为伍,最能治小便利。
这个看附子它这药的作用,无论身上哪个机能沉衰了,不得了了,附子能使这个沉衰恢复。
你比如说小便数,它总是这个约束尿的那个肌肉啊麻痹,就是机能衰减了,有尿它就要拉拉出去,附子呢,它能使这个机能恢复,加上术的力量,那小便就不会数了。
那个肾气丸啊,咱后头就讲到就有了,说妇人转胞啊,就是尿系(输尿管)曲折,所以小便不利,那吃肾气丸呢,它能使这个更紧张的组织,使屈曲的尿系啊恢复正常,小便自然就通畅了嘛。
所以它附子这个药啊,凡是机能沉衰,在咱们临床反应是个阴性的反应,用它是没错的。
这段说明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呀,加术,配伍附子反倒能治小便利,由小便利造成的大便硬,小便不利了大便自然就恢复了。
同时附子、术的合用,又能祛风湿解痹痛,所以都能好。
这一段,你单看不好理解呀,就光知道术利尿就糟了,那你就解释不明白。
我们来看看底下方子。
“桂枝四两”这个去皮要不得,这个桂枝啊,它这个作用就在这皮上,去皮就剩下干木头了,什么作用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是错的,我们现在用就用桂枝四两就行,不要用去皮的,因为有去皮两个字啊,后头又出来个桂枝木,这不是瞎糊闹嘛!那是把皮去了成木头没有作用了。
“生姜三两,附子三枚,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这个附子用量相当的重,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把这个桂枝加量了,也就是桂枝去芍药的基础上加上附子。
附子就是温阳去寒,同时关节拘挛痛它都治。
所以我们治这个不得翻身的关节痛呀,有用这个的机会,但不一定都得用这个桂枝去芍药这个方子,用桂枝汤加术、附也可以的这个时候。
底下这个呢“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这个方子可以看看底下煎服法后头这个挺好,“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这个附子有这个毛病啊,我们在临床上要知道,附子有些反应,它不但有的时候吃了身上感到身麻痹,最常见的头晕,所以我们用这个附子在临床上啊,开始用的时候,用三、五钱是没问题的,最好先用三钱就是10克,逐渐加,你要是大量用,人吃上了那不得了,常常得头晕得厉害,如喝醉酒的样子,病人胆小就不敢再吃了,你告诉他清楚也行啊,但是开始不要大量用,逐渐增加,用个一钱八钱是没问题的,药不了人,它是有毒嘛。
跟着胡希恕先生学经方(23-3)...
![跟着胡希恕先生学经方(23-3)...](https://img.taocdn.com/s3/m/1b182e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0.png)
跟着胡希恕先生学经方(23-3)...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条前面讲的)那个欲愈,他不会颜面赤红啊。
他说如果这个人面色反有热色,热色就是红啊,面色缘缘正赤啊,要是这样的话这个病还不是要好的。
为什么呢?古人有个名称,叫做拂郁在面,阳气拂郁在表嘛。
还是表没解的一种证候,表热它出不来,所以人脸发红。
人不得小汗出,要一得小汗出就好了。
要出汗它出不来,水份含在皮肤里头,人身体发痒,你问问他准痒。
所以他用小发汗方,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为什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呢?这是桂枝麻黄汤的合方,各取小量,都是各取1/3,量极小。
为什么呢?我给你们分析分析,你们就明白了。
合方,是两个病合并到一起,你得有个认识。
你看这段说的很好,如疟状,就是定时发寒热。
人脏无他病,时发热汗出者,桂枝汤主之,时发热汗出,时发热就是定时发热,而汗出,这就是桂枝汤证。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古人叫营卫不调、营卫不谐啊。
这一段你们看一看,如疟状,就是定时发寒热了,定时发寒热他象桂枝汤证又不是整个桂枝汤证,定时发热汗出才是桂枝汤证,他这个虽然定时发热多,寒少,但是他不汗出,桂枝汤证有一半,那一半不汗出是什么呀,不得小汗出,出不来汗,麻黄汤证的一半嘛,是不是。
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合方,你对这个方证不熟,你就搞不清楚。
他这个既有桂枝汤证时发热,可不完全是桂枝汤证,完全是桂枝汤证就不用麻黄汤了,又有不得小汗出的麻黄汤证,可是麻黄汤他只能够发汗,不能够治时发热,如疟状它不能治。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https://img.taocdn.com/s3/m/522f7c15f524ccbff12184ef.png)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15、鳖甲煎丸治脾大有验鳖甲煎丸这个药现配很麻烦,以前在药店有成药。
现在大概在武昌、汉口有这种药生产,在北京也有这种药生产,但是药厂把这个方子的药味减少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了。
在杭州生产的这个药,挺好使的。
我用这个药治过肝炎的脾大,的确有效果,因为这个脾大,它是有瘀血,不能求急治,用猛攻的方法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就比较好。
现在一般用大黄蟄虫丸,也挺好使。
编者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记录有用鳖甲煎丸治肝硬化脾大的费某医案,可参看。
16、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疾神效《伤寒论》第147条曰:“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方,曰:“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服一剂如神。
”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都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篇头一条说的那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也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
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
也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只要合乎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
北京这个地方,患疟疾的病人较少,在这儿我没有用它治过疟疾。
我有一个朋友叫张秋水,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我就用这个方子治疟疾,真好使,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加加减减就可以了。
”我们俩是同学,他后来在江西的一个大学当教授,当教授挣的钱也不够他花,他就给人治病,他的医术也挺好。
他说他光治疟疾就行,一天就很忙,江西那个地方得疟疾的人多得很,他没用其他的方子,就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
所以“服一剂如神”,古人也有体验,可见治疟疾时选用这个方剂最多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觉得堵、有结滞,但是不厉害,还有一点拒按,但不像阳明病实结的那个样子,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这就是有气上冲、表不解的情况。
凡此用它就可以。
胡希恕逐条细细讲解伤寒论---第403柴胡桂枝干姜汤讲解
![胡希恕逐条细细讲解伤寒论---第403柴胡桂枝干姜汤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060ee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7.png)
胡希恕逐条细细讲解伤寒论---第403柴胡桂枝干姜汤讲解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方剂在这个临床的应用也挺广,那么这个方剂我们看起来呀,他没有半夏,所以他不治呕,那么在这个书上呢,也是不呕而渴。
他这个瓜蒌牡蛎也是个方剂呀,你看那个金匮要略里有,瓜蒌牡蛎散呀,他治这个治渴。
那么不呕而渴的柴胡证,那么现这个方剂的很多。
这个方剂同时呢,他有桂枝,甘草,心悸气上冲,这个气上冲呀,常常的这个水伴气伴上,。
这个瓜蒌配合牡蛎,不但止渴,他也是里面有微结,所以这个方剂需要大便秘结,偏干,不是大便稀,里头有微结,他没显出大柴胡汤心下急那个样子。
但是大便偏干,咱们说这个瓜蒌根同这个瓜蒌呀,他有共同之点,但是他是一个滋阴解渴,那瓜蒌也有一点,瓜蒌有点缓下作用,这瓜蒌根也有一点。
瓜蒌根是苦寒的,他以解渴表现的特殊,所以这个方子,柴胡证不呕,他特殊,而渴,那么如果心下,这病人感觉心下有个结子,但是也不象那个大柴胡汤的厉害。
他是微结,我们可以用这个方子。
再有气上冲了,或者心悸呀,都可以用。
这个方子我们根据药物分析,在临床上应用挺特别,有很多的这个顽固低烧,现这个方子的很多,可以是根据这个情况,有柴胡证,渴,特别无力。
这个瓜蒌根这药呀,他是强壮性的滋阴药,他起强壮作用。
我们小柴胡汤就感觉是疲倦无力。
这个柴胡桂姜汤呀,更疲倦无力。
我们常遇着肝炎患者就知道了,特别的疲倦无力,甚至于肩背痛,他就是桂枝的关系了,有些这个西医诊断的无名低烧呀,用柴胡桂姜的机会很多。
而这个方剂呢,由于他是多少有点补虚的作用。
所以对于慢性的疾病最多见,一般慢性的疾病最多见。
但是他胃并不坏,所以大便还偏干吗,他要偏稀还不行这个方子。
所以他。
这个书里头呀,就这么一节我们可以介绍一点。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那么也是伤寒五六日。
这个病呀,已由表传到半表半里。
那么在这以前,已经发汗,而且还给吃了泻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胡希恕经方故事(三)15、鳖甲煎丸治脾大有验鳖甲煎丸这个药现配很麻烦,以前在药店有成药。
现在大概在武昌、汉口有这种药生产,在北京也有这种药生产,但是药厂把这个方子的药味减少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了。
在杭州生产的这个药,挺好使的。
我用这个药治过肝炎的脾大,的确有效果,因为这个脾大,它是有瘀血,不能求急治,用猛攻的方法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就比较好。
现在一般用大黄蟄虫丸,也挺好使。
编者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记录有用鳖甲煎丸治肝硬化脾大的费某医案,可参看。
16、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疾神效《伤寒论》第147条曰:“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方,曰:“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服一剂如神。
”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都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篇头一条说的那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也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
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
也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只要合乎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
北京这个地方,患疟疾的病人较少,在这儿我没有用它治过疟疾。
我有一个朋友叫张秋水,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我就用这个方子治疟疾,真好使,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加加减减就可以了。
”我们俩是同学,他后来在江西的一个大学当教授,当教授挣的钱也不够他花,他就给人治病,他的医术也挺好。
他说他光治疟疾就行,一天就很忙,江西那个地方得疟疾的人多得很,他没用其他的方子,就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
所以“服一剂如神”,古人也有体验,可见治疟疾时选用这个方剂最多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觉得堵、有结滞,但是不厉害,还有一点拒按,但不像阳明病实结的那个样子,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这就是有气上冲、表不解的情况。
凡此用它就可以。
吃这个药应注意,头一次吃它会发烦,烦是因为不得汗出的缘故,再吃汗就出来了,病也就好了。
这个方子,在治疟疾时,用的机会挺多。
附:郝万山讲刘渡舟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的故事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
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
一个病人来了“大夫我乙肝,大三阳。
”老师说,“你口渴吗?”“渴。
”“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
”“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
”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
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
病人不是脾阳不足吗,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
好,柴胡桂枝干姜汤。
那么这个学生就在那儿开方了。
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另一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历史了。
”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
“你口干吗,”“口干。
”“经常拉肚子吗?”“经常拉肚子。
”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
”这不是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证呀。
再来个病人说,“大夫,我糖尿病。
”“口渴吗?”“渴。
”“大便怎么样?”“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
”脾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
“心情怎么样?”“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 好,柴胡桂枝干姜汤。
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
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17、黄连粉治浸淫疮浸淫疮不算什么大病,但是这个病很不好治,近些年在城市里少见,在乡间这个病很多,因为在卫生上有问题。
尤其是小孩子得这个病,摸完患处又摸别处,就又染上一块皮肤了,有多年不愈的病人,满脸甚至身上都有浸淫疮。
我的家乡把此病叫黄水疮,流黄水,流到哪块皮肤哪块皮肤就有疮,这个就是浸淫疮。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我的家乡也用这个方子,把黄连做成粉,研成细末,用香油调匀,也有用棉花籽油调的,用什么油都行,黄连这味药苦燥,苦能够消炎解毒,解热毒,燥能够祛湿,就是祛这个黄水。
18、甘草粉蜜汤治顽固胃疼甘草粉蜜汤这个方子,不只能驱虫,它还能治胃疼。
它治“心下疼”,心下就是指胃。
我们遇到胃疼,不论是胃溃疡还是胃炎,胃疼痛得厉害,用这个药很好使,但这个粉(铅粉)就不要搁了,驱蛔虫才搁铅粉,我治上述普通的胃病都搁白及。
白及这味药和王不留行差不多,也是祛瘀定痛,同时止血。
假设是胃溃疡这种病且伴有潜血的情形,这个药就更好使了,就用甘草、蜜,加上白及。
不过我不是用书上这个剂量,我用的剂量会大一点,甘草一般我都用24克,最高用30克,蜜我都用45克,白及用 12 克。
制法和书上相同,把甘草和白及先用水煮,取2升,去滓,把蜜搁里头再煮,搅令和,煎如薄粥就可以用了。
我常让疼得厉害的病人一次把药全吃了,疼得不厉害的病人就分两次吃,特别是顽固的胃疼,病人吃上这个药就会好,这个你们可以试验。
但是要注意因为这个药中大量地用甘草,如果胃不疼了就停药,不然吃多了腿肿。
甘草这味药影响小便,所以利尿药里头大量地用甘草的情况很少,五苓散、猪苓汤里都没有甘草。
所以在我们用这个药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有水肿的话,甘草的药量就不要太多了。
这个药不只治疗蛔虫疼,一般的胃疼用这个药效果都很好,我是试验过了才这么说的。
编者按:在《医门传真》中有胡希恕先生的学生张景桂写的一篇文章叫《胡希恕老师治疗溃疡病的经验》,其中也谈到了用甘草粉蜜汤治胃溃疡。
他说:“如有溃疡病且大便潜血阳性时,胡希恕先生常用下方配成散剂冲服:白及12克、三七3克、川军(大黄)4克、元胡10克、乌贼鱼骨20克、甘草10克、白芍2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分为12包,日服3次,用蜂蜜水送服,胃酸多的病人可用开水送服,无三七可用云南白药1瓶代替。
如见大量柏油便或呕血,可大剂量地用白及15克、三七5克,用独参汤(凉后)调服,可收到迅速止血之效。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亦言及:“甘草粉蜜汤治心腹痛有奇效,本方去铅粉,加白及10克,治溃疡病剧痛者,屡用皆验。
”前者并附有夏某案一则。
皆可供参考。
19、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治愈脑外伤出血神昏我曾治王某,女,55岁,家庭妇女。
她从汽车上坠下,住某医院一周始终昏迷呕吐,抽验骨髓结果:脑有积水且微量出血,后转另一家医院,医生认为其不能速愈,令其回家疗养。
后乃邀我往诊,她脉弦实有力,舌苔黄厚,二便不利,余如上述,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剂后自能活动,食已不吐,但仍头痛晕,继服七八剂诸症尽已,无任何后遗症。
另附:在《郝万山教授〈伤寒论〉讲座》录音中,他回忆胡希恕先生的一则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验案,保留了胡希恕先生所使用的方歌一首“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从陈修园的方歌修改而来的),弥足可珍,介绍如下:以前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我管过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患的病是比较少见的病,它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这种病人本身的红细胞的细胞膜有生理缺陷,到了一定年龄发病的时候,这个细胞膜在血液内酸度增高时就自然破坏了,红细胞的细胞膜破坏以后,这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释放入血液中,就出现这种溶血性黄疸的表现。
那在什么情况下血液内的酸度会增高呢?在睡眠状态下,血液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增高,当然它的酸度就会增高。
所以这个病人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自己的眼睛黄了,脸也黄了,撒出的尿像酱油汤一样,所以她就认为她是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
她先到我们医院的急诊科来看,急诊科的医生一看说:“老太太(其实她还不到50岁),你患的是肝炎,你赶快到北京地坛医院去看。
”她就到北京地坛医院去了。
北京地坛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也是位年轻医生,他一看她有黄疸,就说你先住院吧,住院以后再给你化验。
没想到第二天化验结果出来了,她患的不是黄疸型肝炎,她的肝功能正常,她患的是溶血性黄疸,就把她诊断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所以她又回到我们医院了。
那天晚上她到我们急诊科,遇到的又是一位年轻的大夫,大夫一看她皮肤黏膜发黄,说你别来我们这儿,我们这是普通医院,你应该去传染病医院。
她说小伙子,别害怕。
我患的不是传染性肝炎,我患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能不能在你们这里住院?这个大夫一看是北京地坛医院的诊断,正好那天晚上我又在病房值班,所以他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你看你们那里能不能收这个病人?我到急诊科一看,我说好,这个病很少见,就让她在我们医院住院了。
因为她有溶血,她就有贫血,但是我们给她输血,又不能够一次输大量的血,因为给她输血之后,她是用了别人的血液,更容易引发溶血,所以每次给她输少量的血,过几天再输一次,这是一种输血的治疗方法。
然后我们用了中药治疗,也用了一些西药治疗,试图改变她体内的酸碱度。
治疗了一个阶段以后,溶血控制了,血红蛋白也上去了,她的精神也不错了。
早晨我查房的时候,她说都挺好,我说那你是不是准备出院?每天我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总要到病房巡视一遍,等我再巡视的时候,她把衣服掀起来,拍肚子,她的肚子鼓得圆圆的,她说:“郝大夫,肚子一敲梆梆响,你什么时候把我这个肚子胀再给我治治,等我肚子不胀了,我就出院了。
”我说行呀,我给你治治,早晨查房时你怎么不说呢?她说早晨我的肚子不胀,上午也不胀,到了傍晚前后就会胀。
我看她有贫血,舌头胖胖的,淡淡的,舌苔厚厚的(选用厚朴的指征)。
我说你有脾虚,脾运化机能低下,所以痰湿内生,湿邪阻滞,气机不畅,因此就出现了这种肚子胀,你这是虚中夹实,我还真有办法治疗你这个虚中夹实。
她说那你给我开方子吧,治好了我的肚子胀,我就出院了。
我回去之后就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可是那个时候厚朴这味药特别缺,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年轻大夫,要是每剂方开10克厚朴,再开上7剂药,药房的老师傅就会说没有药。
所以我只能开 6 克厚朴。
生姜有些辣,所以我也考虑到这个药的口感,生姜开了3 片,半夏大概是写了10克,这是个常用量,因为我考虑到她过去患过溶血性黄疸,脾虚是明显存在的,所以用了 20克党参,甘草大概用了6克。
这个方子开出去以后,前一两天她没什么反应,到了第三天上午,早晨我去查房,她说郝大夫,你开的那个药,我已经吃上了,你开的那个药真厉害!我心里很高兴,以为疗效很好。
可她说原来每天晚上我还能吃一小碗粥,自从吃了你开的药以后,我昨天晚上连这一碗粥也吃不下了。
昨天晚上我的肚子胀得更厉害了。
我说我用方没有问题,症状怎么会加重呢?我说我去问问我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