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合集下载

胡希恕治疗脾胃虚寒医案

胡希恕治疗脾胃虚寒医案

胡希恕治疗脾胃虚寒医案
病案描述:
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畏寒等症状已持续半年。

辩证分析: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司消化吸收功能。

患者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低下,脾气不足而导致食欲不振;脾阳受损,水液无运化而引起腹泻;脾胃寒凝,气机郁滞引起腹胀;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肢,致使畏寒症状。

治疗方案:
方名:四神汤
组成:炙甘草9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附子6克。

说明:该方能温煦脾胃,散寒除湿。

治法:
补脾益气,温阳化寒。

用药原理:
1.炙甘草:补中益气,和中调降,温里解表。

2.白术:健脾益气,除湿健脾,和中益气。

3.茯苓:渗湿利水,健脾益气。

4.附子:温中散寒,温阳化寒。

用药方法:
将上述药材煎煮,取汁服用。

取穴方法:
1. 中脘穴:在脐中央,距脐中1.5寸处。

2.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腿骨突起旁,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中指轻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每天早晚各揉5-10分钟。

其他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避免寒凉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适量进食易于消化的温热食物。

2.睡眠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3.生活方式方面,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劳累,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随访记录:
随访1周后,患者腹泻、腹胀、畏寒症状有所改善,食欲逐渐恢复。

继续按照方剂和注意事项进行治疗,定期复诊。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伤寒论仲景张仲景内经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伤寒论仲景张仲景内经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伤寒论仲景张仲景内经胡希恕(1898年~1984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有独特理论指的是胡希恕先生用八纲解六经。

提出了六经来自于八纲的学术观点。

胡希恕经方医学其实是胡希恕、冯世纶两代人的努力的结果。

胡希恕先给我们构建了大的理论体系框架,冯世纶进行了具体细节的完善和补充,当前也被誉为胡冯体系。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理论特点有三个。

第一个核心特点:明确指出,《伤寒论》代表的是经方,不同于《黄帝内经》代表的医经体系。

张仲景的伤寒论属于经方体系,采用的是六经辨证,传承于《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

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体系,用的是脏腑经络辨证。

二者理论体系不同。

自从《伤寒论》问世至今一千八百年来,为什么很多人学不懂呢?这是误读传统,就在于没有客观正确地认识六经,用《内经》注解《伤寒论》,用脏腑、用经络去解释,只能说陷入于误区,牵强附会,让经方变得神秘,导致很多人读不懂《伤寒论》,众说纷纭,解释起来各执己见,难以共识。

所以胡希恕有一句著名的观点,就是不要带着《内经》的有色眼镜,强调不要用《内经》的理论观点来解释伤寒论,因为二者的体系是不同的,我们学习的时候,更加强调用条文去诠释解读《伤寒论》条文本身,如此才能更接近于仲景本意。

第二个核心特点:指出了六经来自八纲。

六经的本质就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所构成的六个诊断,我们常说的三阴三阳,其实就是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上的三个阳证、三个阴证。

《伤寒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八纲辨证内容,而且历代《伤寒论》研究者,也都承认辨六经是辨八纲的过程,如方隅在《医林绳墨》中就指出:“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

八者而已。

”虽然之前有学者意识到了八纲辨证,是胡希恕先生第1次明确提出六经来自于八纲,给我们指明了用八纲的辨证眼光去看待伤寒论的六经体系,给我们指出了学习经方的大道。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胡希恕(1936年-2017年)是一位中国中医药界的著名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中医骨伤科。

他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胡希恕治疗眩晕的一些医案和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

1. 病案1患者:女性,60岁,眩晕症状已有1年多,伴随着头晕、恶心、呕吐,常常丧失平衡感。

治疗方案:胡希恕采用了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该患者。

他选择了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如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同时结合中药煎汤,使用了葛根、防风、川芎、柴胡等药物。

效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2. 治疗原则胡希恕治疗眩晕的原则是“以眩晕的病机为主,辅以局部症状的病机,并重视辨证施治。

”他认为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半规管功能紊乱、颈椎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眩晕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 针灸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广泛应用针灸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畅所引发的眩晕症状。

他常用的一些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4. 中药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也常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进行综合治疗。

他认为,中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的病理过程。

他常使用的一些中药有葛根、防风、川芎、菊花、柴胡等。

5. 调理饮食胡希恕认为,饮食习惯的调整对于眩晕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他建议患者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姜蒜等。

同时,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6. 身体锻炼胡希恕认为,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改善眩晕的症状。

他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跳绳、游泳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颈椎保健操,有助于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总之,胡希恕治疗眩晕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调理饮食和身体锻炼等。

他的治疗经验丰富,注重综合施治,以病因为导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中医眩晕治疗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讲透经方】干货!胡希恕老先生治疗咳喘de经典医案

【讲透经方】干货!胡希恕老先生治疗咳喘de经典医案

【讲透经方】干货!胡希恕老先生治疗咳喘de经典医案导读胡希恕老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在治疗咳喘病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如“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外寒内饮常同犯解表祛饮必并行”、“治哮喘不用麻黄却独崇大柴胡汤”等,皆能给人以指导。

咳嗽例1黄某,女,38岁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

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例2李某,男,63岁初诊日期1966年1月4日:咳嗽吐黄白痰巳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

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膩,舌尖红,脉弦滑细。

胡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

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三钱,减生石膏为一两,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已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继服12剂症已。

例3夏某,女,32岁初诊日期1966年1月7日:近3年来每年冬春犯咳嗽。

本次咳嗽已发作两月。

前医曾与三拗汤、杏苏散加减无效,后又以止嗽散加减二十余剂亦无效,再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效也不明显。

近来症状: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恶寒,四肢凉,口干不思饮,胸闷,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苔白滑,舌质暗,脉沉弦细。

胡老处方: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四钱,半夏五钱,茯苓四钱。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案1崔某,男,38岁。

1969年3月17日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

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加薏苡仁。

其中白芍五至六钱,薏苡仁八钱至一两。

三剂症已。

编者按: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非同一人,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比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

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大都宜本方······加大薏苡仁用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更进一步阐述:“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大的热象,也有柴胡证,大致都可以用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用得太多,都搁6克就行,最好再加薏苡仁。

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用,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而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案2郭某,男,37岁。

素有神经衰弱,工作紧张时,则心烦,身热,汗出,头晕,无精神,失眠多梦,遗精。

苔薄白,脉沉弦。

初诊(1965年4月14日)与二加龙骨牡蛎汤。

二诊(1965年4月21日)热上冲,汗出已,遗精未作,但多梦,咽干不思饮,肌肤热而自觉寒,小便清长,下肢沉,四末凉。

鼠蹊部位不适。

仍与上方,附子增为二钱。

三诊(1965年4月30日):现除精神紧张时稍头疼,吃饭急时致胃不适外,诸症尽除。

与上方加减,将息。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这个方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非常好使,我常用它。

还有一个二加龙骨牡蛎汤,这两个方子可以配伍着用。

二加龙骨牡蛎汤是上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附子的量不要大,最大量也不要过6克,开3克至6克。

这两个方子我经常并着用,也不去桂枝,因为这个病有气上冲,头眩、发落,上冲得非常厉害,气上冲,不往下走。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多种慢性病原创冯世纶悦读中医来自专辑经方学堂小编导读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

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两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用脑一小时。

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按:眩晕头痛,多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凡是肝阳上亢者用之则效。

本患者为痰瘀阻滞之证,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清解少阳阳明之热,祛其瘀血,复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其痰饮,继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再治其本,遂使三年之痼疾消逝于无形。

经方疗法精讲——二慢性胃炎(胃脘痛)田某,男,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4。

初诊:1966年6月1日。

胃脘痛5年,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烧心,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夹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赤芍12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大黄6g、炙甘草6g。

胡希恕医案

胡希恕医案

内容提要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

该书系统整理了胡老一生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研究与运用《伤寒》《金匮》颇多启迪,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

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

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

1915年至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

上中学时,喜爱踢足球,无论冬夏,每场皆要大汗、力疲方歇。

在其傍观看者常有其国文教师,此时常把几个学生都叫到他的房间喝茶休息。

看着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一群学生,内心高兴。

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华,一日,国文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给你们讲中医,你们学中医吧!""我们学那干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国文老师感慨不巳:"多像我当年回答老师的劝学啊!"原来国文老师名叫王祥徵,为河北乐亭人,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徵为举人中最年轻者,才学横溢,多次劝其学医,皆回答:"学那干啥呀!"后谓曰:"不学医是为不忠君!"渐学医。

"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对医感兴趣。

学中常有病人找太医诊病者,太医故推给徴看,治多效,更精求。

徵考取进士后,竟想不到任湖南长沙县长,"是我学长沙耶?"但好景不长,遇辛亥革命,无奈投奔沈阳同学李铁珊处任中学囯文教师,并业余行医,名声四振。

看到胡希恕等精力充沛,又为保中医不失传,故决心让他们学医。

经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四人拜于门下。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讲学,因教授能力极好,遂吸引许多学生就学。

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要继承,且要弘扬,推崇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

【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柴胡合方陈雁黎】

【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柴胡合方陈雁黎】

【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柴胡合方陈雁黎】1、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陈慎吾89岁母亲感冒发烧手记世人每以石膏大寒,畏而不用,即用亦不尽其量。

尤其对老弱患者,更加戒心重重。

其实药因证施乃治疗之大法,医者主观反致误事。

再举陈慎吾老母亲的治疗案例,以证上述斯言。

初诊:今年(1963年)七月,陈老正在江西开会,其89岁的老母突然感冒,孙志洁大夫约我往诊,症见头晕且痛,胸胁逆满,心烦喜呕,但发热不恶寒,口干口燥,脉数苔白,纯属温热证象,以柴胡汤证具,当与小柴胡汤原方加生石膏一两半,服之,一付病解。

二诊:过五六日,因食不慎,而出现心中烦憹坐卧不宁之情,与枳实栀子豉汤,一付而安。

三诊:又六七日,因连进肉面食物,病复发,尤甚于初。

有大汗出,心烦躁,颇似虚脱景象。

但舌燥苔黄,脉弦细而数,再与小柴胡加生石膏汤,连进二付,又复痊愈按:两次因多食而作复(《伤寒论》有劳复、食复),不能消谷。

且告家人,多加注意,迄今甚为健康。

以89岁高龄出现石膏证确不多见。

然既有此证,若不放手用之,岂能收如此之速效。

——(1963年10月6日抄胡老手记)2、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病毒性肺炎吴某,男,22岁,上海籍学生,住院号59。

初诊:1964年12月5日以肝炎住院。

曾患骨结核、肠结核,长期大便稀溏,现症又两胁疼痛疲乏,饮食睡眠尚可,盗汗,脉弦。

治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桂枝,意在通阳行气,补血利水,三付。

药后胁痛便溏好转。

因仍有盗汗,予黄芪建中汤补虚,三付二诊:12月13日:发热恶寒,头痛咽疼,咳嗽,胸闷胁痛,予辛凉解表。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二钱,芦根四钱,连翘三钱,桔梗三钱,薄荷二钱,淡豆豉三钱,羌活二钱,炙甘草二钱。

二付。

检査:WBC:8000,中性:70%,胸透:右肺下野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肺炎)。

三诊:12月14日:药后烧退,自汗,恶风,咳嗽,胸满胁痛,用抗生素及输液,至当夜高烧仍不退,体温39℃,并见鼻翼扇动,头汗出身无大热,为瘀热在肺之征,予麻杏甘石汤合栀子豉汤一付(处方未记录)。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6(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胡老讲述医案1972年曾治一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无腹水,因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舌苔薄白润。

脉沉细,舌苔薄白润;里虚家,太阴病。

胀满不能食,胃虚家。

综合分析:太阴里虚家,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方证。

乃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连服10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附此以供参考。

㈦吴茱萸汤方李某,女性,43岁。

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2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数。

近1个月左眼失明,专程来京求治。

现症见: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斡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细。

脉弦细,心中发热,手足心热,目干涩,上热。

舌苔薄白,口斡不欲饮,头痛如裂,呕吐,寒饮上犯。

头痛、呕吐六七年,目干涩,口斡不欲饮,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证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为半表半里阴合太阴证,治以和解半表半里,清上热,除下寒,养血利水,与柴胡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l0g,党参10g,斡姜6g,大枣4枚,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天花粉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泽泻18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茯苓12g,苍术10g,炙甘草6g。

结果:上方服3剂,诸症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2个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八)旋复代赭汤方白某,男性.48岁,1965年1月17曰初诊。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3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经多治不效。

现症见: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脉沉弦细,舌苔白腻,口干不思饮,太阴里虚家。

噫气、呕吐,胃虚水饮上犯。

综合分析: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

处方: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10g,党参l0g,生姜15g,炙甘草6g,半夏15g,大枣4枚,乌贼骨15g,川贝母l0g。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重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驾轻就熟,进出无方。

他善于用经方治重病,读他的医案,令人赞不绝口!这类手段与气魄,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阑尾炎独自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时机少,适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

临床上碰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一般的柴胡证,你假如适用大黄牡丹皮汤,是特别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好多好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只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刚刚说叫小明的那个儿童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到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生时最好使。

疼得那样强烈,特别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此刻也没确定是癌变物仍是其余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可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

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痛苦早消逝了,这个肿也消了好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唯恐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我刚刚讲了葛根汤。

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子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因此在临床上假如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类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假如症状没有浮躁,就用葛根汤;假如有浮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由于大青龙汤中有石膏。

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次日又发热,这么频频了两三天,最后仍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以。

其实假如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以后发生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说起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 83 岁时,冬月发热℃,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胡希恕医案大全胡希恕医案.doc

胡希恕医案大全胡希恕医案.doc

胡希恕医案大全胡希恕医案.doc文档介绍:胡希恕医案大全胡希恕医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胡希恕医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支持!医诊治,一名中医以宣肺定喘,补肾纳气等方药治疗7个多月,证有增无减,并告之:"伤色太甚,虚不受补。

"颇感精神痛苦,以至绝望。

计返故里等死,后听别人介绍,到胡老这里最后一试。

现在症状: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晚上哮喘发作,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舌苔薄白,脉沉缓。

据证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5月3日: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咸轻,服第三剂时,大便通畅,哮喘已,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不明显,已不用西药氨茶碱等,上方继服三剂。

三诊1966年9月25日:出差来京,告知病情,两年来曾数次感冒咳嗽,但未出现哮喘。

按:本患者为支气管哮喘,三年来用中西药及手术治疗无效,关键是辨证不确,实用补治,方不对证,致使病长久不愈。

初诊时证的特点:胸胁满闷,心中悸烦,汗出口干,大便秘结等,为少阳阳明合病证。

发病既不为外感所诱发,又无痰饮证候,尤其昼轻夜重,多属瘀血为害。

综合以上分析,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方证,故予两解二阳合病,兼以驱瘀活血,因方药对证,故服之而收捷效。

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

"本患者为瘀血实邪所致的哮喘,治疗应急速攻逐瘀血里实之邪,故用大黄、枳实、桃仁等峻厉之药,而以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等常药和之。

故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治疗瘀血里实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之哮喘,其攻邪速捷,但不伤正。

临床屡用此方药皆不用麻黄,而治疗哮喘屡见显效。

病例2王某,女,62岁,病案号18161初诊日期1979年5月4日:肺炎后患咳喘已10余年,每秋冬发作,春夏缓解,但本次自去年冬发至今未缓解,上月底感冒后,哮喘加重。

【名医医案】经方大师胡希恕一剂起沉疴验案6则

【名医医案】经方大师胡希恕一剂起沉疴验案6则

【名医医案】经方大师胡希恕一剂起沉疴验案6则编者按:胡希恕先生留给我们很多珍贵的医案资料,其中不乏药少力宏、一剂起疴的验案,本期所分享的医案均为胡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用药一剂便取得显著疗效的案例,供诸位同行学习。

01头痛恶寒出处:《经方传真》许某,男性,47岁。

1978年5月4日初诊。

右头痛两天,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恶寒无汗,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咽红,多滤泡增生。

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温阳解表,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麻黄10g,制附子10g,炙甘草6g,川芎10g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神如常。

02发热头痛便秘出处:《经方传真》刘某,女性,27岁。

1965年6月4日初诊。

发热头痛1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3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

体温38℃。

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予调胃承气汤:大黄10g,炙甘草6g,芒硝12g(分冲)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0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处:《经方传真》赵某,男性,45岁,1966年3月18日初诊。

于1963年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现症:时胃脘痛,泛酸,腹胀,欲呕,吐涎沫,心烦,口中和不思饮,小便少,时心悸,苔白根腻,脉沉细弦。

证为中寒停饮,属茯苓四逆汤证。

茯苓12g,党参10g,制附片10g,炙甘草6g结果:上药服1剂,胃脘疼减,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继随证调理月余自感无所苦。

04肠鸣腹泻出处:《经方传真》彭某,女性,30岁。

1965年8月26日初诊。

因吃葡萄而患腹泻已3天。

每日3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时胀满而肠鸣辘辘,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嗳气,纳差等症。

予生姜泻心汤。

生姜12g,干姜3g,炙甘草10g,党参10g,半夏12g,黄芩10g,黄连10g,大枣4枚结果:上药服1剂,腹泻、腹疼止,服3剂诸症好转。

胡希恕医案133

胡希恕医案133

胡希恕医案133『医案』关某,男,28岁,后勤213部队,病历号130841。

1964年1月18日初诊:患者患精神分裂症(胡老称癫证),肝大,肝功能不正常,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人睡,妄想不休,语无伦次,口苦欲冷饮,食佳,头痛时欲呕,胸闷身痒,大便日二行,成形,小便正常,舌苔根黄腻,脉弦数有力。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石膏一两半,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生龙骨八钱,生牡蛎八钱,大黄二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炙甘草二钱。

三付。

1月22日复诊:药后颇知,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胸尚堵闷,再依前方加减治之。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二钱,枳实ニ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苍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大黄二钱,生石膏一两半,炙甘草二钱。

三付。

1月29日三诊:自觉药后甚佳,睡寐甚安,食欲佳,小便通畅,大便溏,日三四行,于食后欲打嗝,夜间醒后心中烦闷,其他正常,舌根苔白灰微腻,脉弦细,上方继服二付。

2月5日四诊:精神好转,但近肝区痛,多烦躁,后腰亦痛,舌苔逐退,但仍未净,脉弦不数,仍宗上意加减治之。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栀子四钱,白芍四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茯苓五钱,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

三付。

2月26日五诊:精神基本恢复。

『分析』病家为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是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这属于中医的狂证,经过胡老四次治疗,精神就基本正常,疗效很明显。

四次治疗,胡老都是采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龙骨、牡蛎来灵活加减,大柴胡汤针对少阳阳明合病,桂枝茯苓丸活血祛瘀,龙骨、牡蛎安神镇静,这都是针对实证的,从大方面而言没有问题,具体的脉证上表现不明显——病家没有心下急、没有甲错、没有舌下静脉曲张等象,无法按照“六经—八纲—方证”的思路详细分析。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作为伤寒巨擘的胡希恕讲道:讲“中医治疗不是靠什么秘密武器、秘方,而主要是靠审证仔细、辨证正确、方药对证”。

他也是真真正正地这么做的。

01越婢加术汤治肾炎腹水“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也能治里边的水肿。

可是有个问题现在我也闹不清楚,若是肾炎的腹水,用这个方子,百发百中,你们尽管试验;要是遇上肝硬化的腹水就不行。

那个时候在咱们医院有一个住院的病人,他就是患肾炎的腹水,腹水症状挺厉害,后来他们(其他医生)找我会诊,我就开了越婢加术汤,病人吃了就好了。

后来遇到肝硬化的腹水,他们(其他医生)试验就不行,他们说这方子怎么不好使了?这东西奇怪,肾炎的腹水,吃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但是肝硬化的腹水就不行。

他们试验了很多次,我还没试验,但他们告诉我,我就知道了。

”按:在《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对此总结道:“本条(《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5条)的里水,是就病水的原因说的,也即相对于风气相击的风水说的。

风水可说是外因,此由于小便不利为内因,故以里水别之。

有的注家改皮水,值得考证研究。

依据实践证明,本方所主水肿,为由于肾功能的障碍,从而使小便不利而致的水肿,对于肾炎患者的水肿和腹水,屡试皆验,尤其令人惊异者,不但水肿得治,肾炎本病亦得到彻底的治愈。

”02芎归胶艾汤合四君子汤治愈胎漏重证“这个芎归胶艾汤是个止血药,可是方中净是些强壮性的祛瘀药,它不用桃仁、牡丹皮,说明它治疗虚证,就是这个下血证有虚脱的倾向,所以得赶紧止血,用强壮性的祛瘀止血的法子。

这个药应用的机会也相当多,一般的吐衄下血都可以用,但不是虚衰性的证不行,真正的虚证,需要用一种强壮祛瘀的法子,这个方子最好使不过了,也是常用的方子。

对于妇人,在妊娠阶段常有下血、腹中痛。

一般就是由于她们自己不谨慎,导致下血、腹痛,如果要流产,这个方子也很好使。

这个方子常常配合人参、茯苓、白术,就是把四君子汤合用在这里面,治先兆流产的下血,起止血安胎作用,这个药经常用,也挺好使,这个药我也用过,不然我不会这么说啊。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胡希恕,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著有《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等一、越婢加术汤【医案】宋某,男,19岁,红卫兵接待站工作人员。

初诊日期1966年7月26日:自7月20日始,出现咽痛,发烧,身冷,微咳,自服APC热不退,继尿红,尿少,于区医院诊治,任以外感治疗,热仍不解,并出现眼睑浮肿,下肢浮肿,头痛,尿少,甚至一日无尿,体温38~38.5,经友谊医院查尿:尿蛋白(++++),白血球满视野,管型2~4,嘱其住院治疗,因无钱只注射一日消炎针,热减而诸症未已,经人介绍找胡老诊治。

近症: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头痛头晕,身热恶寒,腰微痛,小便黄少,舍苔白厚,脉细滑数。

【用量】麻黄6钱,生石膏2钱,生姜3钱,大枣4枚,炙甘草2钱,苍术4钱。

【按语】上药服2剂,肿大减,尿量增加,服三剂后,肿全消。

服六剂后,尿蛋白减为(+),仍感腰痛,乏力,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服一月,尿蛋白为(—),休息一个月即参加工作。

1966年12月6日复查尿常规正常,自感良好。

二、小柴胡加石膏汤【医案】一年前手足口病流行之际,朋友三岁之子不幸染此疾而住院,因朋友长期在外经商,闻儿子病急,焦急万分,嘱我前去看望,如若严重帮其转院。

余受托前去,观其患儿,正打点滴,满脸通红,边哭边闹,热势甚高,观其舌质红,苔黄稍腻;其祖父诉这两日住院以来,高烧反复,最高达40.5摄度,昨晚每隔两小时烧一次,用西药退烧后,旋即又烧,诸医无策,打算转院。

我问其可曾服用中药。

其祖父曰未曾服用,余问是否一试,其祖父喜曰:愿试。

余并无治手足口病之经验,忽忆起胡老先生曾在书中论述小柴胡加石膏汤治反复发热,屡试不爽一事,遂据症给药,以反复发热为主症,又大便二日行,但腹不硬,为少阳病合阳明经气分热证,拟小柴胡加石膏汤,方如下: 【用量】柴胡12黄芩9法夏5生姜9大枣9党参5生石膏30(先煮半小时)苡仁15炙草3【按语】次晨,其祖父大喜曰:其孙昨晚发烧仅2次,且热势不高,大便已行。

胡希恕医案99

胡希恕医案99

胡希恕医案99
『医案』许某,男,47岁,病案号3752。

初诊日期1978年5月4日:右头痛两天,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恶寒无汗,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咽红多滤泡增生。

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川芎:麻黄10克,炮附子10克,炙甘草6克,川芎10克。

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身体如常。

『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右头痛,神疲,手逆冷,恶寒无汗,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咽红多滤泡增生。

1、别六经
恶寒、无汗、头痛、神疲、手冷、口中和、舌质淡苔薄白——少阴病。

2、辨八纲
少阴病为寒为虚。

3、定方证
1)根据六经八纲,并且病家以头痛为主诉,因此选择麻黄附子甘草汤,如果恶寒、身冷为主,头痛不明显,那就选择芍药甘草附子汤;
2)咽红多滤泡增生——少阴病之少阳证,使用桔梗甘草汤;
综合而言,选择麻黄甘草附子汤合桔梗甘草汤。

胡老此时选择的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川芎,使用川芎的目的是针对头痛,但这是后世的思维,不是仲师的思维,病家有咽部不适,添
加桔梗甘草汤更合适。

4、药物的常用剂量及煎服方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6克黑附子9克炙甘草6克,七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桔梗甘草汤:桔梗6克生甘草9克,三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一碗,分两次温服。

胡希恕医案50

胡希恕医案50

胡希恕医案50
『医案』(脑梗塞)崔某,男,66岁,首都机场患者。

初诊日期1966年3月5日:两周前病发脑梗塞,出现左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190/120毫米汞柱。

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4月1日:上药服6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3~4行,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仍宗前方,大黄减为二钱。

三诊4日8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不遂,血压150/96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

『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是:左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

这个病案不太容易直接辨证施治,还是采用排除法:
1)无身冷、无腹泻、无平时纳差、无平时四肢厥——排除三阴病,那就是三阳病;
2)无发热恶寒、无头身痛——排除太阳病;
3)脉滑数——实证;
4)口干思饮——阳明热证;
5)大便干——兼有阳明腑实证;
6)脉弦——存在少阳病;
此时确定病家是少阳阳明合病,考虑大柴胡汤加生石膏;
7)脑梗、半身不遂——兼有瘀血,考虑桂枝茯苓丸;
治疗上采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合桂枝茯苓丸。

『特别说明』
对于由排除法确定的医案,我总是心存疑虑,还是希望能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辨证施治。

胡希恕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医案

胡希恕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医案

胡希恕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医案胡希恕不仅学术成果突出,被誉为开创经方医学研究新局面,而其临床疗效也十分突出,那么胡希恕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医案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组成】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枳实9g,大枣4枚,生姜9g,茯苓9g,桂枝9g,白芍9g,大黄6g,牡丹皮9g,桃仁9g,生石膏45g。

【功用】和解少阳阳明,活血祛瘀。

【适应证】脑震荡后遗症、房室传导阻滞、心肌劳损、脑梗死、癫痛。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蒋某,男,25岁。

初诊日1964年8月23日。

于1957年因床倒受伤人事不知,6日后始苏醒,但后遗头晕、头痛、心烦躁等证,在当地先经西药治疗,不效,又找中医治疗,用药多是熟地黄、五味子、紫河车、核桃仁、龙眼肉、桑椹、丹参、川芎等所谓补肾填精之品,也一直未见好转而来京求治。

近时犯头晕、头痛,颈项拘急且有上冲感,头痛如针刺,常心烦躁,心下堵,手足冷,眠差,每晚只能睡三四小时,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舌尖红,脉弦滑数。

予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枳实9g,大枣4枚,生姜9g,茯苓9g,桂枝9g,白芍9g,大黄6g,牡丹皮9g,桃仁9g,生石膏45g。

结果:上药服3剂,头晕头痛减,心烦躁减,心下堵已,大便如常,上方减生石膏为30g,又服3剂,诸证已。

【解读赏析】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2条曰:“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正是说冠心病(胸痹心痛)多见邪实之证。

胡先生从六经辨证及辨方证上研究,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认为本病以实证多见。

病有常有变,欲知其变,当细审其证。

该患者有心慌、纳差、手脚麻木、脉结代等,似是虚证,若用炙甘草汤加减等补益无可厚非。

但往往治疗后出现口苦涩、小便黄、大便干、心区隐痛等,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故可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龙骨牡蛎和解少阳阳明,活血祛瘀,佐以安神,因药已对证,不久均安。

胡希恕医案72

胡希恕医案72

胡希恕医案72
『医案』王某,男,39岁,病案号185193。

初诊日期1968年6月12日:反复发作胃脘疼、大便下血已九年。

经各种检査诊断为“胆道感染”、“结肠炎出血”。

近症:时有黑便,时有黑紫血,常左腹痛及胃脘疼,晚上心烦,口干思饮,但饮不多,纳尚可,但食不香,时有头晕、乏力,自感四肢发凉,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沉。

证属饮久生热,伤络血溢,治以温化寒饮,养血清热,与黄土汤合理中汤加减:
生地八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一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艾叶三钱,川附子二钱,炙甘草二钱,阿胶三钱,伏龙肝二两(煎汤代水)。

结果:上药服九剂,腹痛胃脘疼已,便血渐止。

『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便血,时有黑便,时有黑紫血,左腹痛及胃脘疼,晚上心烦,口干思饮,但饮不多,纳尚可,但食不香,时有头晕、乏力,四肢发凉,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沉。

1、别六经
腹痛、胃脘痛、食不香、面色萎黄——太阴病。

2、辨八纲
太阴为虚、为寒。

3、定方证
1)便血色黑——血毒为患,出血为主;
2)头晕、乏力、四肢发凉——出血而致血虚不能濡养;
3)心烦、口干思饮而饮不多——血虚而有虚热;
综合而言,在太阴病的基础上而有出血、血虚、虚热,选择黄土汤治疗。

胡老此时选择的是黄土汤合芎归胶艾汤合理中汤,选择芎归胶艾汤是为了增了养血的力量,选择理中汤为了增加温养太阴的作用,但似乎有些多余了,黄土汤就包含了这两种疗效。

黄土汤的临床常用剂量:灶心土60—90克(先煎代水)苍术9克炙甘草9克附子9克生地9克阿胶9克(烊化)黄芩9克,灶心土先煎代水,只保留上层清液,再煎煮其他药,最后加入阿胶烊化,分三次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例1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
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

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

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2:贺某,男,8岁,1965年10月23日初诊。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日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汗出,发热12: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00后尚有低热(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三剂,诸症解。

例3:谢某,女,51岁,2004年9月26日初诊:
雨淋后,发热,恶寒(T38.6℃)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一周后,仍低热(T37.5℃),且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

中医辨证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一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又继服二剂,症已。

桂枝加桂汤方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如: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脉缓、汗出,为津虚。

舌苔白润、无口渴,证不在里。

同时见气上冲,可证太阳表不解。

心慌、失眠,津血虚不养心故也。

综合分析: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逆、心慌、失眠,为太阳中风桂枝加桂汤方证:
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克,服三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