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升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管理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条职责划分1.企业负责人:负责订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卫生管理工作,对卫生管理工作的效果负责。
2.环境卫生主管: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订立并执行相关工作方案,监督检查卫生情况。
3.环境卫生监察员:负责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4.居民委员会:负责帮助企业负责人和环境卫生主管,乐观参加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协调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第四条工作机制1.建立定期会议制度:企业负责人、环境卫生主管、环境卫生监察员和居民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工作情况、讨论解决问题。
2.建立巡查制度:环境卫生监察员定期对社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对居民的投诉,环境卫生主管要及时处理、解决,并予以反馈。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五条卫生清扫1.公共区域清扫:社区内公共区域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并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2.住户自清扫:每户住户要负责本身房屋前后院的清扫工作,保持乾净。
第六条垃圾处理1.垃圾分类:居民要依照相关规定,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2.垃圾收集: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布置专人进行垃圾收集,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并规定垃圾收集时间和地方。
第七条绿化管理1.绿化保护:社区内的绿化带、公园、花坛等地要进行保护和维护,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2.绿化修剪:定期对社区内的绿化植物进行修剪工作,保持乾净有序的绿化环境。
第八条病媒生物防治1.病媒生物防治:对社区内可能繁殖病媒生物的水坑、积水、下水道等地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媒生物繁殖。
第九条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估1.定期监测:企业负责人要组织环境卫生监察员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社区管理制度全文
社区管理制度全文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维护社区秩序,建设和谐社区,保障社区公共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和相关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二章居民权利和义务1.居民有按规定享受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权利,保障其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的正常秩序。
2.居民有依法享有私有财产物的权利,对于共有财产物需遵守社区管理规定。
3.居民有依法享有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监督的权利,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4.居民有依法享有公共环境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
5.居民有维护社区安全、公共秩序的义务,不得干扰社区公共秩序。
6.居民有居住环境卫生保护的义务,要保持住房内、门前、阳台等卫生情况良好。
7.居民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和设备的义务,不得损坏、污染公共设施和设备。
第三章社区环境管理1.居民要保持住房内卫生整洁,不可妨害社区宁静,要保持家居环境卫生和安静。
2.不得私自占用、占用公共绿化带,不得乱堆乱放垃圾、建筑材料,不得将果皮、烟蒂、垃圾等乱扔乱丢。
3.居民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保洁,爱护环境,保护绿化,不得损坏和破坏绿化设施。
第四章公共设施管理1.居民不得私自挪动、拆除、损坏公共设施,不得在公共设施上私搭乱建;2.不得乱涂乱画,不弄脏、拆毁公共设施;3.不得在电梯间、楼道、走廊等公共通道处堆放杂物,不得在电梯内吸烟、随地吐痰、往电梯里倒东西等;4.用水、用电、用气,应当节约使用。
第五章安全管理1.居民要增强安全意识,不得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防范措施。
2.不得私接乱拉电线、乱装乱接电器,不得私自改装锅炉、煤气设施或者电、煤气表,不得组织私拉乱接。
3.家庭用火、用电、使用电器要加强管理,不得懒于管理。
第六章行为规范1.社区内禁止饲养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动物,如凶恶、狂犬、疫病传播者等。
2.不得干扰他人,要保持社区秩序。
3.不得打架斗殴。
4.社区居民不许组织聚众赌博、打麻将等不良行为。
第七章纠纷处理对于社区内发生的纠纷,居民可向社区相关管理人员投诉;社区将会及时处理,根据情况予以调解或者进行裁决。
中国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现状与挑战第一章:概述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和基础,社区服务和治理是保障城市居民有序生活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规模和数量迅猛增长,社区服务与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社区管理、服务、治理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现状和挑战。
第二章: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社区服务与治理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目前,中国社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当前社区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分权分责的问题,导致社区管理难以协调。
此外,社区管理还存在职责不明、权责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及时完善。
2.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很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社区管理员工的廉洁从业和社区居民的服务质量,必须得到改善。
3.信息化水平不高现有社区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数据管理不规范、信息不互通,导致数据孤岛、信息不对称、服务短板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章: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管理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但当前社区服务还面临着以下问题:1.服务不完善目前社区服务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上,对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的服务还存在短板。
特别是对于社会福利、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服务仍需不断完善。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当前社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时效不够等问题。
社区服务需要加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及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完善。
3.服务模式创新有待探索推进当前社区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社区服务体系需要创新,进而满足不同居民需求差异化的需求。
第四章:社区治理社区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还需要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实现共治。
目前,中国社区治理还存在以下问题:1.制度不完善当前,中国在社区治理方面主要还是依照在户籍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制定的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需要从细化到完善制度体系。
社区管理学(娄成武版)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构成?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
第二,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
第三,生活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社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3)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4)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
(5)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除此之外,社区还具有管理上自治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管辖上的区域性等其它特征。
具有如下功能:(1)政治功能;(2)文化功能;(3)维系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维系,另一方面是社会维系;(4)服务功能,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3、什么是社区管理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4、社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体利益原则。
第二,自治和自助原则。
第三,组织和教育原则。
第四,协调性原则。
第五,前瞻性原则。
第六,系统管理原则。
第七,法制管理原则。
第八,渐进创新原则。
5、简述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社区管理学是以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区管理活动。
基本内容具体包括:1.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
2. 社区管理体制与模式选择。
3.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建设。
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与体育管理。
6.社区治安管理。
第二、四、五章 社区规划
第二章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一、社会转型与社区建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企事业单位与政府脱离,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分离,使得城市社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剥离于企业。
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也使得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化出来。
所有这些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直接由社区承担下来,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
二、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
我国当代的社区建设,兴起于民政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倡导的城市社区服务,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全方位的社区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社区发展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方面又取得较大进展,并共同促进了社区规划建设阶段的到来。
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着眼于基层政权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等目标,积极地在体制上创新,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
注重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参与社区建设,如上海、石家庄等地建立了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的,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工作委员会,试图以此推动社区共建。
近年来,中国社区发展规划在农村方面主要侧重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城市方面侧重于社区服务,如城市服务设施、福利设施、就业安置、民事调解、社会治安等。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则侧重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从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大体包括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保障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城市基层社区的综合性工作,其内涵必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整体性的社会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例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经济、社区服务与社区福利的关系,社区文化建设,优化社区空间组织,社区规划,社区环境等。
第2章 社区管理体制
二、百步亭社区管理体制
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模式最大的创新是不设“街 道办”,而改设“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管委会”)。 “管委会”是一个半 行政半自治的组织。所谓半行政是指武汉市江岸区 政府授权“管委会”直接履行基层政府的部份职能, 领导、组织和协调社区组织及各项活动。所谓半自 治是指“管委会”由百步亭花园社区各自治组织负 责人、各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业主代表组成。
①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接受区人民 政府领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
“年文化”成为百步亭社区的活动品牌。百步 亭社区以“万家宴”和“元宵灯会”为年文 化载体,做足了和谐社会大文章。连续9年 的“万家宴”,使这一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深 受老百姓喜爱的一项活动。2009年的“百步 亭万寿宴”,一家一道菜,1万多道菜肴摆
满了4个会场,3万多居民欢聚一堂参观品尝。
第一节 社区管理体制概述
三是通过各项制度,确立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职权范围及
其相互关系,建立对各组织机构工作的内外监督制度。
(四)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
社区管理工作体系包括:社区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方式方法。
①现阶段我国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
管理、社区文化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 治安管理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此外,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
社区管理组织—般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社区性。
(2)地域性。 (3)双重性。所谓社区管理组织的双重性,是说社
区管理组织的功能具有双重性,社区管理组织
既有服务性又兼有管理性。
二、社区管理组织的分类
①行政管理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即街道直属
的行政管理系统和外部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系统;
社区管理学题库
社区管理学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个不属于社区的功能(D)A 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 维系功能 D交换功能2. 不是按照社区空间特征分类的是(A)A 亲属社区B 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专能社区3.下列说法不对的是(D)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D 社区是不变迁的4. 农村社区的特点是(C)A 人口数量多,异质性强B 组织结构复杂C 家庭的社会影响作用较强D 社区居民差异性大5. 下面不属于社区管理的特征的是(B)A 区域性 B个体性 C 综合性 D 规划性6. 社区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不包括(D)A 全体利益 B自治和自助 C协调性和前瞻性 D和谐性7. 社区管理体系不包括(D)A 组织管理体系B 工作管理体系C 监督保障体系D 内部制衡体制8. 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的特点(A)A 义务性B 公益性 C群众性 D 互助性9.属于社区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的是(B)A 地区比较方法 B国际比较方法 C 城市比较方法 D 乡村比较方法10. 不属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是(C)A 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阅读法 D 邮寄法二、多项选择题1. 社区的特征包括(ABCDE)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D 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E 社区是不断变迁的2. 社区的功能包括(ABCD)A 政治功能B 文化功能C 维系功能D 服务功能3.社区管理的特征是(ABCDEF)A 区域性B 群众性 C综合性 D 规划性 E 规划性 F层次性4. 社区管理的研究研究原则包括(ABCDE)A 实事求是原则B 系统分析原则C 矛盾分析原则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E 比较分析原则5. 社区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BCD)A 文献分析法B 观察法C 个案法D 问卷法三、简答题1. 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组成答: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
第二章社区管理之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 的性质
明显的 派出代表性
明显的 综合性
2.1 街道办事处
2.1.2 街道办事处的性质与特点
行政权力 的局限性
行政事务 的繁杂性 特点是从其性质 中衍生出来的 管理服务 的直接性
管理工作 的综合性
特点
管理工作 的被动性
2.1 街道办事处
办公室 市政科 卫生科 办 事 处 计生办 民政科 综治办 经济科 防汛防洪指挥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绿化委员会 爱卫会、红十字会
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街道办事处的性质是?主要包括哪些部门? 2.街道办事处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加
强街道办事处建设? 3.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4.居民委员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 加强居委会的建设? 5.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应该是怎 样的?为什么二者的关系会出现错位?
社区管理(修订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社 区 管 理
(修订版)
汪大海、魏娜、郇建立
主编
第2编 社区管理的主体
多方参与、共同管理
复杂的社会工程
按其性质
可分为三类
社区管理
政府组织,如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 企业组织,如物业管理公司 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中介组织,如 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 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
2.1 街道办事处
2.1.4 街道办事处的建设
“责大权小”: 街道办事处 的现状
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客观上要求 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具有协调辖 区内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隶 属关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不同层 次的居民群众的能力,但是,“单 位体制”的长期存在、对“条条” 管理的过分强调以及街道立法的严 重滞后等原因,都使街道办事处普 遍存在着“责大权小”的问题
社区管理-第二章:社区管理体制
• 第二, 现实的压力,总体性危机、社会控制 的需要。
• 传统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整个社会陷入前所 未有的混乱局面,民众的力量处于“一袋马铃薯” 的状态,不能完全凝聚起来。要结束混乱状态,恢 复社会秩序,使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首要的工作是将全社会组织起来,构筑有效的组织 体系,因而单位制度成为当时选择的最佳方式。
• (二)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
•
在城市社区,要加快理顺街道与社区的职
责关系。街道是城市社区管理中最高权力机构,
其职能主要包括:全面负责社区发展的规划,履
行社区管理中的执法权和监督权。同时应加强社
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社区自治章程》等相应
的有关管理规定,对社区成员大会、社区议事委
员会、社区委员会、社区单位等在社区管理中的
第二章:社区管理体制
第一节 社区管理体制概述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含义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 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二、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 的组成
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
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
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 体系
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
(一)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
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各类组织,
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社区自治组织;既包括社区管理 工作组织,也包括社区保障监督组织。
在结构上应是多层次、多系统的网络式结构,所谓多 层次是指由市(区、县)——街道(镇)——居(村)民委员 会——居民代表组成的多级管理体系;所谓多系统是指由 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区自治管理系统,社区生活服务管 理系统组成的横向管理体系。
• 第一,经验的惯性,“公家人”管理模式。
• 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管理体制,即
社区管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1、社区的定义: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2、社区特征:①社区是社会的缩影②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③社区都有自己特有文化④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会意识⑤社区是不断变迁3、社区的功能:①政治功能②文化功能③维系功能④服务功能4、社区管理的定义: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5、社区管理特征:①区域性②群众性③综合性④规划性⑤层次性⑥动态性6、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7、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Ⅰ、研究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②系统分析原则③矛盾分析原则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⑤比较分析原则Ⅱ、方法:①文献分析法②典型案例分析法③社会调查法第二章1、社区管理体制定义: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①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②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③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④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3、社区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①“重心下移,立足基层”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③“党政主导,各方参与”④“管理与服务相结合”4、社区管理组织:所谓社区管理组织就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5、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①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必然要求②是政府职能转变必然结果③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需要6、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②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④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⑤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7、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Ⅰ发展趋势: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明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更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都将更加进步。
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章:前言社区治理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社区作为城市中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承担着越来越多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城市化、经济发展等原因,社区治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足、社区内部矛盾冲突频发等。
为了有效解决社区治理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对策。
第二章:社区治理问题2.1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不足。
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社区管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
其次,社区管理的权责不够明确。
社区管理需要承担诸多职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权责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
最后,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现代社区管理需要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但是在许多社区中,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高,导致社区管理效率低下。
2.2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目前很多社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严重缺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文化氛围淡薄。
许多社区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效的文化引导,导致社区文化氛围不浓厚。
其次,社区居民道德素质不高。
很多社区居民缺乏足够的道德意识和觉悟,导致社区道德风尚不佳。
最后,社区缺乏深入的文化生活。
许多社区缺乏文化设施和文艺活动,导致社区居民生活单调乏味,缺乏文化氛围。
2.3 社区内部矛盾冲突频发社区内部矛盾冲突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许多社区的矛盾冲突频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居民之间相互疏离。
很多社区居民缺乏互信和沟通,存在彼此猜疑的情况。
其次,社区内部经济矛盾激化。
随着经济发展,社区内部经济矛盾也随之加剧,很多农村社区存在土地流转、劳动力迁移等问题,导致经济矛盾激化。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讲解
(二)治理理论的含义 1、关于治理概念的种种定义 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出发 必然产生有所差异的理解,代表人物有: 奥利弗《治理机制》、青木昌彦《比较 制度分析》、詹姆斯《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颇具代表性和权 威性: 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 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 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 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任务的提出过程 1991年5月民政部提出-----1998年7月民 政部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基层政权和社区 建设司----1999年社区建设进入实验示 范阶段-----2000年1月社区建设进入全 面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与要点 1、定义: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 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 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 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 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的过程。 2、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思想 3、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 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 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P70
第二节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变化迹 象 (一)全球化及其分类 1、定义:全球化是指多大陆之间形成 的相互依存网络构成的一种世界状态。 2、分类: 经济全球性 军事全球性 环境全球性 社会和文化全球性 政治全球性 法律全球性
(二)经济全球化 1、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 2、 定义: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 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力: (1)私营领域中运输、通讯成本降低 (2)公共领域内限制贸易、投资的政策 障碍的减少 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 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
社区社会自组织管理制度
社区社会自组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社会自组织的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自治法》和《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条例》,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社区居民自行组织的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内进行组织活动、服务居民和社区建设的行为。
第三条社区社会自组织的管理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服务社区居民的原则,促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
第四条社区社会自组织的管理应当依靠社区居民自治,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开展自主管理和服务活动。
第五条社会自组织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区公共利益和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社会自组织应当依法进行登记和备案,接受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社会自组织应当遵守社区公共秩序,不得进行危害社会稳定和社区安宁的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社会自组织应当设立章程,明确组织宗旨、活动范围、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内容。
第九条社会自组织的成立应当经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审查同意,并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条社会自组织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定期召开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对组织工作进行讨论和决策。
第十一条社会自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二条社会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章程规定产生,管理层人员应当遵守组织制度,负责组织管理和决策。
第十三条社会自组织应当定期向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接受其监督和指导。
第十四条社会自组织应当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五条社会自组织应当加强会员教育和培训,提高会员的组织认同和参与度。
第三章服务管理第十六条社会自组织应当依照章程规定,开展服务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第十七条社会自组织应当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和帮助。
第十八条社会自组织应当加强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服务项目,发挥合作效益。
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范畴
其后,包括南京市市长蒋宏坤、江苏省政 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张大强、南京市副市长 陆冰等在内的省、市领导多次到河海大学 座谈沟通,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但现在看来,教授们的反对收效甚微。孙 其昂回忆,在参加鼓楼区两会时,曾专门 向区委和区政府领导表示,学校反对汉口 路工程,但是区领导却回答说:“ 路工程,但是区领导却回答说:“你们学 校不是已经同意了吗?” 校不是已经同意了吗?”
二、治理的定义以及含义
(一)治理的定义
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使相互 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 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 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二)治理的内涵
1、在治理的主体上,允许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参 与到治理主体系列中来。 2、在治理的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国家 对内已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威,国家 仍然发挥主要作用,但必须和其他行为体合作。 3、在治理的方式上,不是传统的行政命令或政策 实施,而是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协调和博弈。 4、在治理的目的上,各行为体只要得到公众的认 可,就可以成为社会权力的中心,在互信、互利、 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谈判,在满 足各参与行为体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 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格里·斯托克“: 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 参考:格里·斯托克“ 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
(三)“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 治理” 统治”
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样 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 秩序,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所不同 的,也就是他们的本质上的区别在于: 1、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统治的主体一定是 、治理与统治的主体 主体不尽相同。统治的主体一定是 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 统治是由政府单独行使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而治理 是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 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 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社区管理制度规定
社区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社区管理行为,维护社区秩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特制定本社区管理制度。
第二章社区管理范围1. 社区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内公共设施、规划区域、绿地、停车场等;2. 社区管理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相关部门及时通知居民。
第三章居民权利和义务1. 居民有权利享受社区提供的公共设施和服务;2. 居民有义务遵守社区管理制度,不得干扰社区秩序;3. 居民有义务保护社区公共设施,不得损坏或污染;4. 居民有义务对社区环境进行维护和保洁。
第四章社区公共设施管理1. 社区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楼道、电梯、消防设施等;2. 居民不得随意挪动或损坏公共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报修;3. 社区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转。
第五章社区环境卫生管理1. 社区环境卫生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清洁、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等;2. 居民要保持自家周边环境整洁,不得随意乱扔垃圾;3. 社区管理部门要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境意识。
第六章社区安全管理1. 社区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2. 居民要遵守有关安全规定,不得私拉乱接电线或占用消防通道;3. 社区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七章社区文明行为规范1. 居民要遵守社区公共秩序,不得进行违法犯罪活动;2. 居民要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不得进行任何损害社区形象的行为;3. 社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居民的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
第八章社区纠纷处理1. 对于社区内的治安纠纷,居民可以向社区管理部门投诉;2. 社区管理部门要及时受理并调解纠纷,帮助居民解决问题;3. 如果居民对调解结果不满意,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仲裁或诉讼。
第九章社区活动组织1. 社区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社区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2. 居民可以提出活动建议,参与社区活动的策划和组织;3. 社区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调整,及时通知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社区管理组织
社区管理组织类型
社区党组织 社区最高权利机关 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建设中需要理顺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 、 社 区 管 理 组 织 的 类 型
社区党组织(社区政治组织) 领导层
居民会议或居 民代表大会 居民委员会
决策层 执行层
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中介组织
业主大会和业主 新的组织形式 委员会 社区专项服务(社区慈 善组织、志愿者组织、 服务组织或行业组织)
三、社区制
与单位制和街居制的区别: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变管理为服务;(从限制人口 流动到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 其次 ,在管理形式上,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 与;(居民自我管理,真正体现居民要求。) 最后,在管理目标上,强调政府与社区合作。(社区 事物交由居民自己管理,政府起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初期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它的确是基层社会的自治组织,但它又是 政府的动员和组织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通过将基层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 弥补当时政府管理社会能力的不足,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层组织的政 权形式,不是建立在自主选举的基础上的自治组织。
2、街居制的现实困境
职能超载(1)工作对象十分庞杂;(2)工作任务涉及方方 面面。 职权有限1、街道办事处的权威受到“单位体制”的挑战 (1)大部分居民(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在街道,政令不通。 (2)街道办事处的级别在城市偏低,说话难以奏效。 2、条块分割的存在,大大制约了街道办事处的作用 (1)“条条”拢着资源,封闭式运行,利用率低。 (2)“条”与 “条”之间互相扯皮推委,办事效率低。 3、居委会不是独立的自治组织,与街道的实际上的“上下级” 关系。(财务支配权和人员 编制) 角色尴尬:政府的脚——对政府指令的被动执行,不能体现 自下而上的自治。
二、社区党组织
2、区党组织建设实际上在社区建设的背景下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适应中国的社会结构 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的转型,党组织 也要从原来更多的在单位中的组织建设到社 区的组织建设,要通过社区来组织党员和发 展党员,从而巩固党的核心地位。
3、社区党建当前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完 善党组织在社区发展党员的机制。 第二,完善党在社区中的领导体制。一是理顺党与政府两种 政治力量在社区中的体制定位和功能定位。其取向是在政府 力量退出社区领域的趋势下,加强党在社区的主导作用和服 务功能;二是完善党对各类组织的领导从传统的体制保证型 领导发展为功能作用型领导。 第三,激活党组织在社区中的活动。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 活动目标追求,一是丰富社区活动的舞台,二是密切党群关 系,三是引导社会活动的走向。 第四,扩大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的参与。如何强化在职党员对 社区事务的参与,组织社区内的单位党组织对社区事务的支 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开始后的一年来,这位理发师自己联系,每月固定时间 上门为他们理发。当我们在实地访问,对项目进行评估时, 听到了受益者和他们的家庭对这个项目的评论,他们说这是 社区为我们做了一件既及时、又关怀的事,它解决了我们家 庭的困难,也给有病的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的心情。这些家 庭对社区建立这样的服务给与了高度的认同。 当我们访问项目的执行人陈女士时,她激动的说了这样的一 段话:“过去我也是一个理发师,现在也是在为他们理发, 可是我得到的尊重完全不一样,我感到我的生命意义提高了, 价值提升了”。陈女士说,今年又有不少家庭的老人提出, 希望我也上门为他们理发,而且他们说希望付费支持这个服 务项目的持续发展。
4、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 5、社会发展条件下民间的参与需求增强:孤独心理 和阶层分化。
三、身陷困境的街居制
1、街居制:地区管理——通过街道办 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来进行(政府的 “脚”)
街道办事处:1954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城市街道 办事处组织条例》,街道办事处的性质和地位:是 市政府和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虽然 不是一级政府,而是市或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这个根本性质决定了街道办事处管理整个辖区的法 定资格。由于街道办事处居于城市管理的基础层次, 直接面对居民群众,
阅读:2006年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 批准持续发展的项目
项目实施社区:驿站社区 项目名称:新生活能力培训项目 项目受益人:社区妇女200人 项目目标:城市新居民融入城市社区 项目资金:1500元 驿站社区处在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失去土地农民正在等待完 善城市居民手续的过渡社区。在这个社区生活的居民过去都 是当地农民,当他们失去了土地,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都发 生了变化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和建立新生 活的能力。而居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他们开始学习做一 个城里人。由于大多数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城市的生活 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有许多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技能, 他们都是需要学习的。社区就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 建立了文化补习班、妇女健身操、读报角三个项目。
物业管理公司
商业性组织(从事物业管
理服务的经营性企业法人)
二、社区党组织
1、如何理解社区政治组织? 在社区组织体系中,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中,社区政治组织发挥着 独特的功能作用:
第一,社区政治组织是一种社会“黏合剂”,以各种方式 将分散、独立的个人或组织结合成一个整体,使之互相协调 配合。 第二,它也是个体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 第三,也是国家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的组织依托。社区 政治组织因其与普通民众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做 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负有政治教育和政治引导 之责,以增强民众对国家政治的认同。同时,社会民众可以 通过政治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
一、单位管理的状况
单位:中国的城镇居民对于自己就业于其中的国有、集体性 质的社会组织——工厂、商店、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的总 称。 背景:计划经济体制、政企合一、政社合一。 功能:政治动员、经济发展与社会控制三合一功能。 社会被国家淹没:国家行政全能主义。 后果: 一是总体性社会(就社会结构来说)即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 社会。 二是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 三是依赖性人格:民间社会失去了管理自身生活和抵制政府 的能力。
项目名称:家庭理发 实施社区:泰安社区 目标群体: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 项目时间:一年 项目资金:800元 泰安社区的家庭理发项目,是一个帮助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 和残疾人上门理发的成功案例。项目的想法是源于社区的工 作人员看到一家三口艰难的搀扶着一位老人去理发的情景后 萌发出来的一个想法——为什么不上门去为他们理发?经过 了解,社区里有十几个家庭有这个需求,于是就这个需求策 划了家庭理发的项目。开始由社区牵头,找到一位过去做理 发师的下岗妇女陈女士作为项目的执行人,免费为这些行动 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病人上门理发。
阅读:宁波海曙区社区参与式治理实践
背景:2005年3月29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与
民间非营利组织社区参与行动组织合作开展 的治理项目 。
阅读:宁波海曙区社区参与式治理实践
项目工作小组: 组长: 海曙区副区长 成员: 海曙区精神文明办主任 社区参与行动主任 海曙区望春街道副主任 海曙区段塘街道副主任 望春街道徐家漕社区书记 望春街道天一家园社区 段塘街道华新社区主任 段塘街道洞桥社区主任
学术界认为:
传统的中国是“乡土中国”, 计划经济时的中国是“单位中国”, 现在的中国是“碎片化中国”, 未来的中国一定是“社区中国”。 因此,社区建设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碎片化”意味着这样一种社会分化趋势:
尽管存在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的差距以及其他方面的分化现象, 但是人们的经济地位的高低排序与社会地位 的高低排序以及其他方面的地位高低排序并 不一致。当前社会经济分化的基本趋势是朝 着与“碎片化”相反的方向(即“结构化”) 发展的,但目前阶段的分化现状仍表现出碎 片化的特征。也称为“利益群体的多元 化”。。
二、单位制的逐步消解和社区管理的 兴起——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1、改革的深化:实行市场分配制 。企业成为真正的 市场主体。 2、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需要多元化 的管理。 3、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非公有制经济
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非传统的单位人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 劳动力就业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环境问题。
阅读:宁波海曙区社区参与式治理实践
具体操作步骤: 培训——民间组织社区参与行动与街道合作,在街道和社区工作者中输 入理念,组织参与思想方法和工具的培训。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由被服务者提供服务来实现的。受益群体自己 组织项目小组,特别是需求群体进行自主管理,实施项目。 参与机制——过去的望春街道,每月要向社区布置一次工作,方法是个 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到街道接受任务。实施“街道与社区合作治理” 项目后,街道的领导认为我们应该深入社区了解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于是决定每月的例会轮流到每个社区召开,由轮到的社区主持会议,例 会内容改为社区向街道反映需求,街道领导在例会中及时回应,不能及 时回应的将限定时间给与回复。这个例会制度的改革体现了街道工作创 新的起步。 项目评估——过去政府的指令性工作没有评估,很多行政指令工作是以 形式化结束,“街道与社区合作治理”项目中,社区实施的以需求为目 标的服务项目在项目期结束时要进行三方评估,评估三方是街道、社区 和民间组织社区参与行动。
第二章 社区管理体制
1.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和现状(社区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 1.2 社区管理组织
的单位制
新中国成立后总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单位管理为主, 街居制为辅;单位管理单位职工;街居制:管理社会闲散 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个体户、孤寡老人、 伤残军人、烈士家属)
为了便于他们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的新工作,在文化补习班中教他们 如何填写就业的各种表格;教居民们学习一些城市生活的简单技能,例 如,到银行去学习使用银行卡和使用存折密码,到商场去学习如何乘电 梯,甚至体验如何过红绿灯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让他们尽快开始 适应城市新生活。在决定进行上述培训前,社区让居民们以“点菜”的 方式提出自己要学习的各种技能,居民除对上述活动的需求外,还提出 了一些技能学习的需求,例如,编织组、插花培训、电脑和学习普通话 等课程,居民都是主动参与这些课程的学习,并且是自己管理,甚至有 些课程都是他们自筹资金办起来的。这些学习使刚进入城市生活的他们 提高了信心,掌握了技能,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认识社区、关心社区并自 主的参与社区其他公共活动。居民对社区参与的贡献,也改变了居委会 认为居民参与不积极的一贯认识,看到了从居民需求出发开展的服务是 很受社区欢迎的。另外,社区居委会在实践中也对参与的概念有了进一 步的理解,特别是对在培训中学习的“参与不是参加;参与是不同群体 参与不同事物;参与的动力是需求和利益分享等”,概念有了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