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501f8c281e53a5902ff5f.png)
10.字宙生命之谜学习目标:1、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学习重、难点: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学习过程:一、引入:1.(播放视频)。
2.引语: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小的行星,多年来,我们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将一起开启宇宙之旅,去探索宇宙生命之迷。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谁知道今天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是的,我们今天要去探索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找找问题的答案,并注意思考哪些段落与解决问题关系不大。
(课件随机出示:宇宙中,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学习要求:初读课文,快速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
)请生汇报:..你找到的答案是什么?你认为哪些段落与解决问题关系不大。
1. 有生命存在,但尚来找到。
2.( 1.9.10)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关系不大。
可以排除。
师总结:为了快速地从这篇长文章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我们在读书时用了什么方法?总结方法:1.浏览了全文,2.排除无关段落。
(比对筛选法)(板书〉二:自学:在初读课之后,我们知道地球之外是可能存在生命的,只是我们尚未找到。
那科学家们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判断依据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自学提示:1.判断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是什么?2. 针对这几个条件,科学家们分析了哪些星球,又得出了什么结论?要求:根据问题学习重点段落,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用“——”画下来。
)预设:请大家看到第三段,带读。
汇报。
找关键词,师相机出示,并总结出四个条件:1.2.3.4.方法提炼:(课件出示)在理清天体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时,我们仔细研读了第3段,并勾画出了这一段的一些关键信息,请同学们给这种读书方法取个名字。
《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11eb09f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2.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宇宙生命之谜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10.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
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有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不少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谜、嫦、揭、摄、御、倾”。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谜”是摆布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733b2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定义和组成宇宙的广阔和神秘之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
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第二章:地球生命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理解生命的奇迹。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和科学理论。
2.2 教学内容地球的诞生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奇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和科学理论。
第三章: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形式和可能的环境。
3.2 教学内容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体和行星生命存在的可能环境和条件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和研究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体和行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生命的可能性。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形式和可能的环境。
第四章:生命在宇宙中的分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宇宙中的分布情况,理解生命的稀有性和珍贵性。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在宇宙中的意义和价值。
4.2 教学内容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生命在其他行星和星体上的可能分布生命在宇宙中的稀有性和珍贵性使用多媒体展示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在宇宙中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生命在宇宙中的意义和价值。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5.2 教学内容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设计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a9abcf9b6648d7c0c74620.png)
10 宇宙生命之谜一、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2.学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3.回顾第9课《竹节人》学到的关于阅读的方法是什么?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4.读《宇宙生命之谜》导读部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交流预学,整体感知1. 检查字词(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氧气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抵御因素海盗培养沧海一粟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谜、御、斑”三个字。
(3)解释词语。
猜测: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
抵御:抵挡、抗御。
倾角:直线或平面与水平线或水平面所成的角,或者一直线与其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等。
沧海一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
(4)资料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fd09a1d5bbfd0a7956739b.png)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10 宇宙生命之谜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2课时第一课时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课件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
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嫦娥尚未摄氏度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陨石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磁场陨石,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学习多音字:奔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②公司倒闭后他四处奔走,依然无果,只好来投奔自己的兄弟。
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能源奥妙莫测,难以捉摸。
神秘能够转换成电能、热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
抵御检验测定。
检测抵抗。
沧海一粟文中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10.宇宙生命之谜 参考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 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bfa4928ea81c759f5781e.png)
10 宇宙生命之谜一、教材分析(一)永恒的主题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思索。
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
文章的前言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被选入教材中的。
文章既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二)“谜”是关键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作者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
否定一切之后,作者最后提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三)“火星”是主体当人们面对“谜”的时候,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谜,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解谜的时候,是有所侧重的。
作者只用了三句话一个段落这样非常简省的笔墨,就排除了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与之相对的,是作者用了四个段落大量的笔墨分析火星,从客观的条件分析到科学家的观测试验,详尽地分析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最后的出的结论是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
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分析火星呢?首先在于,火星与地球非常相似,两者自转的时间和倾角相似,而且都有四季的交替。
所以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
其次,科学家火星探索的过程也是最完整的,因此,作者占有的火星探索的资料也是最详尽的。
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揭示了科学家探索火星的过程。
(四)“冷静严谨”的阐释文章的开篇先是引用了神话,紧接着就表明这是古人编出来的,非常冷静。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bc2d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b.png)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宇宙生命之谜的概念宇宙生命之谜是指人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广阔性。
1.2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宇宙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生命的起源是什么?”等。
1.3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将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通过望远镜、探测器等工具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方式。
2.2 生命存在的条件讲解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水、适宜的温度、大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条件与宇宙中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2.3 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如原始汤假说、外星生命起源假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假说的合理性和证据支持。
三、教学内容3.1 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测、探测和实验来寻找宇宙生命。
引导学生了解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2 宇宙生命的迹象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如微生物化石、有机分子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迹象的可能性和意义。
3.3 宇宙生命的未来研究方向介绍科学家们未来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向和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宇宙生命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能够掌握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
4.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测、探测和实验。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宇宙生命的迹象和证据。
4.3 思维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思考宇宙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理解。
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的分析。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2c20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d.png)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前段时间,对天文爱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0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三、深入阅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1)宇宙是无限的(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4)太阳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1)朗读课文(2)总结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3a2d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探索和研究。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分析科学家们对宇宙生命存在的不同观点和论据。
(3)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保护地球和探索宇宙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探索和研究。
2.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科学家们对宇宙生命存在的不同观点和论据。
3. 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和存在条件,如地球生命的特殊性和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学生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探索和研究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2)学生对宇宙中生命形式和存在条件的理解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与宇宙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模型等教学资源。
3. 教学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引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填写思维导图或回答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不同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74149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1.png)
10宇宙⽣命之谜(教案)10 宇宙⽣命之谜教学⽬标:1.会写“迷、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整体感知课⽂内容。
3.了解宇宙⽣命之谜,激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围绕课⽂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重点了解宇宙⽣命之谜,激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能围绕课⽂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标:1.会写“谜、嫦、娥、尚”等13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
根据⽂章阅读提⽰,梳理⽂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激趣导⼊,引⼊课题1.在进⼊今天的课⽂之前,⽼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师这⾥有⼏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课件出⽰:先出⽰图,再出⽰答案)课件出⽰:2.找⼀位学⽣上台来写出⾃⼰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边,⽽地球只是其中的⼀粒微尘。
⼈类⼀直在探索宇宙⽣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
(板书课题:宇宙⽣命之谜)4.⽣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知道吗?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设计意图】通过让学⽣对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进⾏区分,让学⽣对宇宙的浩渺有清晰地认识,导⼊本课的课题之后,要让学⽣清晰地知道这篇科普⽂是要探究什么,为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读课⽂,整体感知1.课件出⽰:课件出⽰:⾃读提⽰:1.请⼤家⾃由地朗读课⽂,注意读准字⾳,读通句⼦。
2.边读边思考:这篇⽂章围绕“宇宙⽣命之谜”写了哪些⽅⾯的内容?学⽣按提⽰⾃读课⽂,师巡视指导。
2.检查预习:(1)指⽣读⽣词,注意纠正字⾳。
课件出⽰: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氧⽓提供能源昼夜神秘观测拍摄斑点枯萎⼲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考察培养(2)重点理解:读⾳:抵御(yù)。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0544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f.png)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对宇宙生命产生好奇心。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宇宙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夜空、阅读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奥秘: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的生命是否存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地球生命的条件:分析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条件,如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星球是否具备类似的生命条件。
3. 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探索:介绍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和成果,如通过观测行星、寻找生命迹象等。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在宇宙生命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理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奥秘和地球生命的条件。
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和成果。
2. 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对宇宙生命的存在产生思考。
理解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2. 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增加对宇宙生命的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宇宙的奥秘和地球生命的条件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和成果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 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思考和提出的问题的质量。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88dc66d15abe23482f4dc3.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0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 ,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 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测、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谜、嫦、娥”等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发达、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 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重点】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e8a1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7.png)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
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课件下载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3)结论是什么?(4)提出互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围绕问题学习)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课件下载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d338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1.png)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宇宙生命之谜篇一之三佚名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什么。
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讨论学习。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讨论: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结论。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的?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人们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1)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2)我们该怎样知道答案?四、课外实践活动。
“宇宙的奥秘”资料展。
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提出问题生命条件探索火星解决奥秘宇宙生命之谜篇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该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班举办了一次气氛活跃、言辞犀利的辩论会。
我们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
我是正方一辩,所以首先由我陈述我方观点:“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尊敬的主持人、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我列举了通古斯大爆炸的两种解释(飞船碰撞说、天鹅星座第61号发生激光说)、比利时成千上万人看到巨大飞碟、1947年美国飞行员看到九个发亮碟状物等一些有关“UFO”的事例;同时指出: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数十万个银河系、数百万个象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外空间信息,始终坚信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神五”飞天迈出了我国探索外空间信息的新征程。
接着,对方一辩张大成站起来阐述了辩友的观点:宇宙中不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32dc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5.png)
【导语】《宇宙⽣命之谜》是⼀篇科普⽂,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前为⽌,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0课《宇宙⽣命之谜》课⽂原⽂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们⼀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仙⼥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们知道那都是古⼈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吸引⼈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颗⾏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个极⼩的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沧海⼀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命存在的天体。
但是,⼈类⾄今尚未找到另外⼀颗具有⽣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们了解了⽣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少应有这样⼏个条件:⼀是适合⽣物⽣存的温度,⼀般应在零下五⼗摄⽒度⾄零上⼀百五⼗摄⽒度之间;⼆是必要的⽔分,⽣命物质诸如蛋⽩质、核酸的活⼒都和⽔紧密相关,没有⽔,也就没有⽣命;三是适当成分的⼤⽓,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存,但氧⽓和⼆氧化碳对于⽣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够的光和热,为⽣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进⾏了分析。
⽔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温度达到三百⾄四百摄⽒度,不可能存在⽣命。
⾦星是⼀颗缺氧、缺⽔,有着浓厚云层的⾏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星表⾯温度极⾼,不可能有⽣命存在。
⽊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温度,⼀般都低于零下⼀百四⼗摄⽒度,因此,也不可能有⽣命存在。
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命的星球是⽕星。
⽕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转⼀-圈是23⼩时56分4秒,⽕星⾃转⼀圈是24⼩时37分;地球⾃转轴与公转轨道平⾯有66度34分的倾⾓,⽽⽕星的倾⾓约66度1分,所以⽕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且也有四季更替。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ba4e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3.png)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对宇宙生命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并能够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述: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组成、宇宙的广阔。
2. 生命存在的条件:水、氧气、适宜的温度、光照等。
3.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环境、生命的适应能力。
4. 宇宙生命的探索:外星生命的存在、探索宇宙生命的意义。
5.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教学改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组成、生命存在的条件等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分析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宇宙、生命存在条件、地球特殊环境等课件,配合教学讲解。
2. 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宇宙、外星生命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讨论和展示。
3.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文章、案例等教学素材,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宇宙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组成、生命存在的条件等基础知识。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分析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
5.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共同探讨宇宙生命的奥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生命的奥秘。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ce3fd4bed5b9f3f80f1cad.png)
3、汇报交流。
评价反思
1.课堂上多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多给予鼓励。
2.教师语言尽量要丰富优美,课堂衔接尽量流畅,不要太生硬。
3.教师声音较小,课上可以借助扩音器。
4.语文课上,要随堂板书出本课的要点。
板书设计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习题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课堂活动
情景激趣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关于宇宙的美丽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银河系和其他很多星系,他们共同组成了宇宙。
2.出示新地球图片,学生观看思考。
师解释:新地球指人类发现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且各项特征类似地球的行星。
3、汇报展示,解决问题。
(二)任务二: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1、提问:生命存在至少应具备哪四个条件。
学生通过阅读段落完成学习题单
2、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分析,除地球以外,其他行星有生命存在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对应重点段落,完成学习题单。
3、小组合作阅读第5—8自然段,完成两个问题。
(1)浏览内容法
(2)勾画中心句
(3)概括段意法
(4)提取关键信息
(5)查找资料
(6)对比筛选法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时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就说出自己选择的阅读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要点掌握牢靠一些。
安全教育
课间休息不追玩打闹,不玩危险游戏。
3.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c03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a.png)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导言:宇宙是一个神秘而广阔的领域,其中隐藏着许多关于生命起源和存在的谜团。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探索宇宙中的十大生命之谜,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的奥秘所在。
一、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介绍:地球是目前我们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但宇宙中有无数星球和恒星系统,其中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生命仍是一个谜团。
讨论问题:你认为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如果存在,它们可能是什么样的形式?二、生命起源于何处?介绍:对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仍未有明确的答案,有人认为生命可能来自于彗星或者其他星球。
讨论问题:你认为生命是怎样起源的?或者生命是否可能来自于宇宙中其他的地方?三、地球生命如何适应极端环境?介绍:地球上存在许多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形式,比如能够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
讨论问题:你认为地球生命是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它们可能具有怎样的适应能力?四、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介绍:生命学中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有人认为细胞只是生命的基本结构,背后可能还有更基本的单位。
讨论问题:你认为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为什么?五、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介绍:在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具有智慧的生命,一直是科学家和文艺作家们探讨的话题。
讨论问题:你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如果存在,它们可能和人类有何不同?六、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介绍:生命存在于宇宙中,但人类至今仍未找到生命存在的最终目的。
讨论问题:你认为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生命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七、宇宙中的生命是否有生命周期?介绍: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生命周期,而宇宙中的生命是否也有类似概念呢?讨论问题:你认为宇宙中的生命是否有生命周期?它的生命周期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八、宇宙启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介绍:宇宙是无垠的,人类在其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宇宙也可能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源泉和意义所在。
讨论问题:你认为宇宙对人类生命意义的启示是什么?人类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九、地外文明和地球文明的互动可能性如何?介绍:如果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地外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间可能会进行怎样的互动?讨论问题:你认为地外文明和地球文明有可能互动吗?这种互动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十、宇宙中万物的平衡是如何维持的?介绍:宇宙中的生命与非生命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如何维持是一个未解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宇宙生命之谜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测、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习“谜、尚、氧”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发达、理论、类似、猜测”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
3.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宇宙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或小视频,交流感受,进入本课学习。
过渡: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幻想过去太空遨游,去其他星球做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浩瀚的宇宙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但是宇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有关它的谜也太多太多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个连科学家也解不开的谜,看我们是否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呢?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1)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
(2)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需注意的字音:“尚”是翘舌音,“燥、磁、素”是平舌音,“倾”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辨字(燥—躁—澡—操)(2)理解词义: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将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结合起来。
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词义。
本课有许多科技词汇不太好理解,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核酸、厌氧菌、磁场、有机分子”等,课堂上简单交流一下,读通即可,不需深入讲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阅读课文导语与侧栏点评,确定阅读重点,思考问题。
(1)请学生在图中的圈内填上合适的词语,训练整理信息的能力。
预设:要完成此题,需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消化、整理,通过图片填空,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宇宙之大和地球之小,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宇宙中还会不会有存在生命的星球?(2)自读自悟。
标上段序,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举手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读侧栏文字“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试着运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说明文的语言往往比较精练,内容也比较具体,对于训练概括段意是很好的尝试。
示例:①从故事引入,提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②从理论上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人类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③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④经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⑤猜测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发现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发现火星表面的黑色条纹像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季节变化。
⑥发现火星表面的黑色条纹是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的颜色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的尘土吹来吹去。
⑦发现火星的特点是干燥、空气稀薄、温度低、没有磁场和臭氧层,说明生命在火星上难以存在。
⑧进一步考察发现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⑨科学家从陨石中找到了有机分子,大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
⑩总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谜。
2.在了解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提示说明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提出问题(质疑)——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结论)。
(2)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
写从古到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分析问题。
介绍了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通过研究后发现一部分天体不可能存在生命,重点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得出结论。
人类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会继续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谜。
3.提出质疑,师生交流。
质疑: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1自然段,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这段话是不是多余的?能否删除呢?预设: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古至今,强调时间之久远,人们一直对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感兴趣,可见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用了对比的手法,古代科学不发达,只能用神话来解释,而如今科学发达了,却依然没有确切的答案,可见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谜”,自然过渡到后文的探究。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信息量很大,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初读下来,同学们可能觉得有点难,但是只要抓住了每段的中心内容,了解了全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说明,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不少关于宇宙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也一样。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文章打开眼界,跳出我们的常识圈——认为地球非常非常大,而忘了宇宙的存在,其实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一个非常小的星球,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其他星球看一看。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弄懂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其他星球的情况及成果。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再次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学生交流。
预设: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科学上的结论,对在第一课时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可引导学生再说一说。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次讨论时,一些认为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同学刚刚改变了观点,认为地球之外没有生命。
老师的观点嘛,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对这个问题存疑,因为宇宙是无限大的,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似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而且这依然是个“谜”,等待着大家去不断地探寻。
让我们先开始本课的学习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确定阅读重点: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1)学生自主阅读,标示相关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后习题第1题,归纳阅读方法。
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
与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的段落不需要细读。
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2.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明确:从理论上说——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2)学生讨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过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课文是从哪里开始具体讨论“宇宙生命之谜”这个问题的。
明确:课文第3自然段中提到:“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所以应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
学生交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适当成分的大气;第四,有足够的光和热。
(3)借助上面的探讨,思考:太阳系中除地球、火星之外的其他行星有无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①教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学生阅读第4自然段,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火星放在后面单独说)教师提示: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
交流示例:水星:因为它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400℃,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金星:因为它缺氧、缺水,有着浓厚的云层,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其表面温度极高,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它们离太阳很远,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4)重点探究火星。
学生阅读第5—8自然段,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预设:全文关于火星的内容相当多,信息量也大,而且关于火星是否有生命的探讨相对于其他行星要复杂得多。
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分组思考下面的问题:A.为什么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从理论角度思考)B.为什么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从科学事实角度思考)①小组一汇报交流。
因为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自转一圈的时间接近;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接近,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
所以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两个猜测: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可能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②小组二汇报交流。
两次科学探索:1971年,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通过近距离观测,证实人们关于火星上有火星人、有植物的两种猜测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