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敢为天下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人敢为天下先的先锋意识
老子《道德经》,原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安徽人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文化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把心灵的门户向世界闻名洞开,敢于开创,敢将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地汇入人生。
敢为天下先,开创历史先河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和勇气,但是,安徽厚实文化积淀为安徽人的学以致用提供了所需要的胆识和勇气。
因此敢为天下先也就成了安徽人鲜明的性格特征。
地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造就了安徽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在江淮大地上,自古文风浓郁,国学底蕴深厚。
古有老子、庄子、管子文章千古流传,建安风骨傲居诗坛,桐城派散文显尽风流;近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安徽人乐为天下先提供了非凡的胆识、博大的气魄、深邃的眼光,敢于牺牲的精神。
一、历史事件、重大战役:
读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大泽乡起义,秦朝末年,安徽宿县人陈胜被强征去戍边,走到大泽乡时,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向命运之神发出质问,点燃反抗暴秦第一把火。
他振臂一呼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队伍从原先的九百人壮大到数万人,后来攻克陈县,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扯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
陈胜、吴广的号召,得到了全体戍卒的热烈响应。
大家搭起祭坛,祭以尉首。
袒右盟誓,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号称大楚。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组织起一支农民起义军,攻下大泽乡,一场空前未有的农民革命战争爆发了。
作为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渗透和表现在安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盘古开天地”传说,“女娲补天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塑造的都是劳动创造世界、改造自然的开拓者的形象,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抗起农民起义的大旗,积极响应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数十万江淮儿女投身到人民革命中,在枪林弹雨中走出了百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就是“日新”思想、“革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历史表明,安徽人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永不松套的实干精神,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仍然起着精神动员的作用。
以对待人生的态度而言,这种精神以一种积极乐观、发奋有为的态度来主导人生。
《道德经》有云:“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但现在观念变了,不敢为天下先者,不再被视为具有领袖风范,相反,只有敢为天下先,才能站在时代的尖端。
湖南人说敢为天下先是湖南精神,浙江人说敢为天下先是浙江精神,甚至宁夏人也说敢为天下先是宁夏人的精神。
好像“敢为天下先”成了一顶桂冠,人人都想往自己头上戴。
然而,这顶桂冠却不是那么好戴的,很多人其实十分讨厌这种性格,你要跑到天下人前面去,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有些人就巴不得你摔几个嘴啃泥,碰掉几颗门牙才好,他们就有热闹可瞧了。
中国人喜欢枪打出头鸟,从来都是“誉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
作为近代化第一人的李鸿章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在晚清历史上,没有一个人得到他那样多的赞誉,也没有一个人受到他那样多的攻击。
提到中国社会发展史,不能不讲到他;提到中国丧权辱国的国难史,也不能避开他,他的毕生事业“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梁启超语)。
中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而倾心办洋务以“求富”、“自强”的李鸿章则是“起步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有人说平庸者更易被周围人接纳,出众者却往往遭环境孤立。
作为“起步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李鸿章就是在晚清历史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孤立者。
安徽人许海峰在洛杉矶的一声枪响,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把“东亚病夫”
的招牌击个粉碎。
“两弹一星”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孰人可称“两弹元勋”乎?唯怀宁邓稼先一人耳!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青年舞蹈演员安徽人汤加丽开创中国内地先河,首拍人体艺术写真集。
安徽人的先锋意识反映在军事方面就是创举,是军事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
在军事方面,自古占据北方即有天时地利,中国地势由北向南,而由南方起兵进攻北方最后获得胜利,是少有的先例,安徽凤阳走出的乞丐皇帝朱元璋开创了南方政权统一北方的先河。
这不能不说安徽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身经百战的洪学智将军,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
1955和1988年两次荣获上将头衔。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
1861年,安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一时间,容闳、徐寿、华衡芳等一流的科技专家们云集于此,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公路,它标志着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安徽省的在全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稍后的1899年,中国第一台电话机亦诞生于安庆。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是安徽婺源人。
1872年他考取幼童出洋预备班,在容闳的带领下,到美国念完小学、中学,再考入耶鲁大学木土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
1905年,中国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筑路工程。
他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安徽人也是不断发扬勤劳勇敢和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在沧海扬帆,勇立时代的潮头。
小岗生产队率先在全国实行大包干,“十年有九年荒”的凤阳从此旧貌换新颜。
傻子年广九改革开放初期身家就突破100万元。
1984年“傻子瓜子”日产9000公斤,最高雇工达103人,成为当时中国雇工人数最多的个体户。
年广九一生三次入狱,三起三落。
邓小平的两次点名令他和“傻子瓜子”名动神州。
年广九的传奇人生,代表了中国一代个私经营者的命运,被称为中国早期个体私营经济的晴雨表。
史玉柱商海沉浮,屡挫屡战,从1995年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的颠峰到巨人集团的名存实亡,他是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在生意上的每一次起落都伴随着争议。
最近随着史玉柱以霹雳手段插手网络游戏市场,这位中国营销狂人再次遭遇挑战。
史玉柱,曾经创造“巨人”神话一度走向溃败,如今15年过去了,再次崛起的“巨人”不仅主动偿还亿元债款,又搏得身家十几亿,书写了“东山再起”的商界传奇。
改革开放是安徽人,先声夺人,始开先河。
不仅仅是承包制的开创,还有农村税费制的改革等等。
安徽人身上天生有一种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所有也有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有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胆识和为之牺牲的精神。
安徽人喜欢把“忧患意识”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天下社稷的情怀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安徽人敢为天下先的主要动因。
二、思想文化:
安徽绩溪的胡适和安庆的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开天辟地,开启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新时代,堪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双子星座。
两人在多个领域都是中国历史上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获得36个博士学位的大学者胡适恐怕是至今为人能企及的,而他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这些,最重要的是他的才智和开创精神。
在乔清举的文章《他没有完成什么,却几乎开创了一切》中,他提出了几点统计,列举
了胡适在中国文化史方面所作的贡献。
第一个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推动了白话运动的开展。
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版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推动了现代新诗的诞生。
第一个编写中国哲学史专著,出版了第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促进中国哲学史科学的诞生。
第一个把白话小说作为学术项目进行研究。
第一个用现代观点考证《红楼梦》,开创了一代新红学。
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位路标性的人物,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人物,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现代历史人物之一。
上世纪初期的胡适几乎一夜之间暴得大名,在风云诡譎的民初思想界众多尽显英雄本色的弄潮儿中脱颖而出,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级人物。
因此,敢为天下先是一种高风险行为。
在大多数时候,它并不代表荣誉,而只是万谤集于一身的箭靶。
你要有变成一只刺猬的充分心理准备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才好说出“敢为天下先”这句话。
安徽人有一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英锐之气,所以安徽人敢试敢闯,敢于走新路,敢尝禁果,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
中国的历史很长,人也很多,英雄豪杰自然是出了不少。
可是真正能在一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在老百姓中间家喻户晓的顶尖人物毕竟十分有限。
不仅如此,他们的分布又太不均匀了,比如说,有太多的顶尖人物集中于安徽的这方水土。
从古代说起:想到圣贤,无外乎孔孟老庄,而老庄是安徽人。
想到帝王,亳州的曹操,文韬武略无人能及。
想到名臣,创春秋时代第一霸业的管仲,旷古罕有的儒将周瑜,兴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皆是安徽人。
想到清官,无外乎海瑞包拯,而包拯是安徽人。
想到神医,无外乎扁鹊华佗,而华佗是安徽人。
想到雅士,无外乎阮籍嵇康,而嵇康是安徽人。
再看近现代:合肥的李鸿章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胡适之开创了中国白话文写作的先河,为中国引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组织建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教育家。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天下第一商人”。
丁汝昌、刘铭传、冯玉祥、孙立人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皆是安徽人。
要谈论文艺,不能不读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著作,不可不知京剧鼻祖程长庚和大画家黄宾虹,此辈皆安徽人士。
中国泱泱大国至今无人摘得诺贝尔奖,好在还有位美籍华人叫杨振宁,祖籍安徽合肥。
此翁以82高龄迎娶28佳人,足见安徽男士魅力之无穷。
翻开史册,敢为天下先的安徽人,比比皆是。
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诗是身为魏文帝安徽人曹丕创作的《燕歌行》,他的另一篇著作《典论·论文》开我国综合评论作家作品之风气。
作为北宋时期的画家安徽舒城人李公麟,是当之无愧的“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歙县人毕升在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罩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待蜡稍溶,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则固定在铁板上,可象雕版一样印刷。
用毕再加热,又可将活字拆下贮存再用。
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这一小小的创新和改进成就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
清朝时期全椒人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对封建社会,尤其是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与抨击。
另著有《文木山房集》、《史汉纪疑》。
安徽人有大家风范也有大将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也有纵横世界的气概。
道光年间的进士王茂荫,1851年上《条议钞法折》,提出发行可兑现银钞,以解决财政危机,是其货币思想的荟萃。
马克思对其的货币思想给予赞赏,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是提到的唯一中国人。
这一点足以证明王茂荫的前瞻性不能不让人折服。
1884年肥西人刘铭传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八个月,取得胜利。
1885年台
湾设省,被任命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在台湾修铁路、开煤矿及新式学堂,筹划加强军事防务,对开发台湾多有贡献。
在近现代历史上,安徽人也是以敢为天下先,敢于开创先河著称。
陈独秀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者和第一任总书记。
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文化史与政治史,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中,陈独秀是叱诧风云、名震遐迩的人物。
无论是他的友人还是他的敌人,都承认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
1984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射击赛场,27岁的许海峰夺得首项冠军,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它是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1957年来自安徽合肥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为什么中国近代史上总是在安徽人首先刮起革命的旋涡?为什么总是安徽人首先揭竿而起?为什么总是安徽人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沿?有了这种先锋意识在战争和动荡年代,在危急时刻能够力挽狂澜,尽显英雄本色,所有安徽才会人才辈出,灿若群星。
是什么赋予安徽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归根结底安徽人的先锋意识与安徽深厚的文化积淀分不开,文化赋予了安徽人敢为人先的无限精神动力。
安徽人学习山东的孔子,承袭儒家思想,也继承自己的老乡老子和庄子的老庄哲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徽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更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文化。
徽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安徽人的先锋意识是环境的产物,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安徽人通过自身的实践将其中的某些部分发挥到了极至。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大学》说:士不可不弘毅。
还有“三军不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这样一些鼓励人刚猛坚毅性格的格言,又被徽文化所吸取,最后被融化在了安徽人的血液里。
所以,杰出的安徽人都敢为人先,有着勇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他们在文化、政治、军事、乃至经济方面都凸显出先锋意识。
他们推崇意志力,主张人定胜天,做事喜欢讲个人主动性,反对摆困难讲条件。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贵农贱商”。
农业是立国之本。
然而,受到国家重视的农业,农民偏偏一贫如洗;而被国家轻贱的商业,商贾却反而腰缠万贯,家肥屋润。
这种现象,包含了某些近乎悖论的矛盾。
于是,传统文化不得不灌输给人们“安贫乐道”、“穷通有命”的观念,要求人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鼓励人们把家中的敝帚当成珍宝。
但这套道德理论,在生存资源的匮乏皖南却没有什么市场,皖南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
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
所以安徽人并不讳言自己追逐财富,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所说的小人,并非卑鄙小人,而只不过是说平民百姓而已。
平民百姓谋利并没有什么可耻的。
晚清大思想家魏源曾经言简意赅地指出:“故于士大夫则开之于名而塞之于利,于百姓则开之于利而坊之于淫。
”大意是说,做官的人、做学问的人应以“名”为人生目标,以名教陶养精神,不必言利;而老百姓则应以“利”为人生目标,不妨光明正大地逐利求财,但要保持一个合理、合法的度。
魏源这样解释儒家的名利观,可以说是跨前了一大步。
而安徽人凭借着坚决、果敢、严思密行的作风,自己做了自己的主人,而在其他省份的人,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自己却做着忠实的仆人。
安徽北有老庄哲学的无为,南有朱熹理学的渊薮,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安徽人,更多的是学会了精明,他们会更多的顾及到现实的可行性和接受的可能性,为了实践这种可
能性甚至去做孤胆英雄,他们所努力地目标就是把学理融化于世俗,让世俗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地灵人杰原是互为因果的,思想向来都是行动的先导,真正的辉煌是思想的辉煌,永不可战胜的力量是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地域的品位,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一种物质力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地域的产业资源,一个城市的生活条件。
既然徽文化是中华文化圈中一个拥有那么辉煌成就、显著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现在都认同徽文化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优秀精神传统,那么,我们可以从徽文化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寻找现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从实事求是的传统中寻找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从通变求新的传统中探寻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兼容并蓄的传统中获得吸收外来文化的博大胸襟,从敢为人先的传统中激发奋发创新的宏大志向。
安徽的文化积淀,决定了安徽人和其他省份的保守相比较,更具有突破精神。
安徽休宁的戈鲲化敢于打破中西教育界的沉默,成为我国历史上站在西方讲台上的第一人。
善长诗歌的戈鲲化,出版有《人寿堂诗钞》和《人寿集》,在当时中国文化圈中颇有名气。
在美、英领事馆的工作经历,使戈鲲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教过一位英国学生和法国学生。
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决定设中文讲座,培养通中文的人才,以增强美国在中国进行商业贸易的能力。
经过考察,他们找到了戈鲲化,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二十六日,美国的领事鼐德在上海总领事馆,代表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和戈鲲化签订了任教合同。
这年秋天,41岁的戈鲲化带着妻儿与仆人,经过50天的航行,乘船抵达美国,开始了他在哈佛大学的教学生涯。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教师,讲授中国文化。
此事立即成为美国各大报纸争相刊登的新闻。
按照合同,戈鲲化的教学应到光绪八年(1882年)秋天结束。
不幸的是,这年二月,他因感冒而转发肺炎,多方治疗无效,于十四日病逝。
十八日,哈佛大学为他举行了追思会,除了他的亲属,校长埃利奥特,美国朋友鼐德、刘恩等,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生容闳以及中国使团的代表出席了追思会。
不久,戈鲲化的遗体和遗属在专人护送下,由波士顿经日本横滨回到上海。
三、经济:
人们常常称赞安徽人如何勇敢地冲破儒家“重农抑商”的观念,其实,对于徽商来说,他们笃信的是“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几百年前,安徽人可以在私塾里高声诵读“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可以做出“富盛天下,负贩人多”,“四民之中,商贾居其半”的壮举,开启风气之先。
在封建社会,人们的阶级等级也是相当森严的,市、农、工、商,商人始终处于社会的最下层。
在无法计数的徽商中,我们看到了安徽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当他们在重农抑商的时代,为了寻求生存时同样迸发出惊人的热情。
自明朝嘉靖万历之后,徽商便逐步在所在经营的许多重要商业部门占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以至执其牛耳,造成“无徽不成镇”的气势和局面。
由于长此以往人气旺盛,竟至在钱塘江畔徽人弃舟登岸处,人们称之为“徽州塘”,而歙县江村人在杭州聚居的里弄也被称作“小江村”,在杭州,徽州木商颇成气候,更有经营钱庄等的绩溪籍“红顶商人”胡雪岩、黟籍商人剪刀大王张小泉等辈名噪一时。
在明末扬州的商界,客籍商人几占九五成,其中徽人居大多数,故此民国时人陈去病在《五石脂》里断论云:“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故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也。
而徽扬学派,亦因以大通。
”在苏州的米布茶木及丝绸与颜料等行业中,徽商也都举足轻重,特别是有色布,徽
商所产青蓝布运销全国。
徽商在获得丰厚的利润之后,在当地经商设店,建屋置地,促进了城镇的繁荣发展。
安徽霍邱县有一个有名的重镇(原名叶家集),就是一个叶姓的徽商到那里营商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集镇。
徽商的存在与否关乎某个地方或市镇的兴衰荣萎。
江苏灌南县地濒盐河,徽商程鹏等出重金买下该地,“立街立市,取名新安镇”,沿用至今,还有江苏的外岗镇“因徽商僦居钱鸣塘收买(棉布),遂名钱鸣塘市”,足见徽商势力的影响之甚。
长江干流地带的大小城镇多有徽商立足称雄者,如芜湖的米木盐茶典布各行业商务几乎被徽商全部操纵着,清代已成“天下四聚”之势且号称“九省通衢”的湖北汉口其盐、典、米、木、布、药材六大行业皆由徽商所控制,汉口江边开辟“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以及当地还建有豪华气派的新安会馆,又如湖北的黄梅与黄陂二县分别是“开张百货,通盐利,又皆三吴徽歙之人”,“城内半徽民”。
由此可以窥见徽商的财势之雄大。
地近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苏北淮安“布帛盐鹾诸利薮,则晋徽侨寓者负之而趋矣”。
徽商在地处运河咽喉的山东临清最为活跃,光是典当质铺就开有百余家。
徽商们到京城也开起更多的当铺、银楼、布店、茶行、茶店,仅小茶店就达数千家。
明朝末年徽商汪应选行贾远走,“足迹遍蓟门、辽左。
”另有徽商程次公率其子弟“转毂于河西”,周广“遨游大同、甘肃,输边为巨商”。
武汉三镇的汉口由一块无人栖居的芦洲到明末崛起成一座初具规模的市镇进而到清康乾时发展成“吴楚贸易”重镇,就有赖于徽商之力。
明清鼎盛时期的徽商在汉口业贾者特多,影响也颇大,至少在康熙年间就有徽商在那里建起“新安会馆”,专祀徽国文公,栋宇宏敞。
渐而渐之,此地又形成了“新安巷”,甚至还有歙商许登瀛开辟了新安码头以便坐贾行商之出入,兼建起一座“奎星楼”,成为汉口的一处巨观。
徽商之于不少市镇而言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如位于嘉定县城南二十四里的南翔镇在明万历年间曾经有过他处难望其项背的兴旺景象,正是因为“往多徽商侨寓。
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可是后来徽商由于“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遂衰落。
”再者,清初江苏盛泽镇“商贾辐辏,虽弹丸地,而繁华过他郡邑。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都有,而盛镇尤汇集之处也。
”到清中期“商贩稀少,机户利薄,则凋敝立形,生计萧索,市肆亦为之减色矣。
”再降至清咸丰时遭逢兵燹之灾,“商旅裹足,机户失业,麋集于市,”更是一派萧条。
由此可见该镇纺织业一度发达或沉寂均有赖“商客之盛衰”,这样“无徽不成镇(市)”的民谚又获得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脚注。
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
明清之际,徽商的足迹几遍宇内,雄霸三百余年。
在徽商取得无比的荣耀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安徽人有眼光更有闯劲,有不凡的开创力,也有与之相匹配的适应力。
在徽州繁荣和富庶的光环背后有着这样的说法:“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徽商大多少小离家,浪迹天涯,开始在外创业,谋求发展。
而这些少年离家的孩子,大多在外出闯荡的临行前完婚。
于是有了“十三爹来十四娘”。
少则几年,多者几十年的四海经商,导演了一幕幕哀婉凄凉的人间悲剧,多少人成功荣归故里,还有多少经商不得志,无脸见江东父老,永远漂泊异乡,或是生老病死,剩下一个可怜的女人,独守空门。
节劲三冬、一庭冰雪、脉成一线、抚孤守节……一个个字眼都是一块块沉重的巨石,古徽州一座座秋风秋雨中的血泪牌坊,便是安徽人敢为天下先的同时所具有的无以伦比的辛酸。
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统领全局的强悍,决定了安徽人做事不会前顾后盼,不会拖泥带水,他们为了理想、事业甚至爱情会拼死搏击,孤身野旅,背水一战。
徽商为了寻求出路在历史曾经多次跨越政府的禁规,甚至踏海扬帆,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寻求海外贸易的发展,追寻一种前景更为广博的海洋文化。
明朝时期的徽商王直(一说汪直)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