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秋水(庄子)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解题)本篇以篇首句的首二字为题,主要在记述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讲述大道之理。
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段处理。
主旨在从时间、空间的局限说开去,引出相对主义的理论,贯彻其返真离俗的主张。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一),两涘渚崖之间(二),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三),望洋向若而叹曰(四):“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五);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六),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七),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八)?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九),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解说(一)“泾流之大”:“泾”通径,直也。
“泾流”直冲的水流,形容其奔腾之势。
(二) “两涘渚崖之间”:“涘” 水边。
“渚” 水中的小洲。
(三)“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旋”转也。
或以回头为释,已有人指其非是。
因河伯之来,正面向大海,不能回头与海若交谈。
又有以改变其骄傲神色为释的,但“旋”之为转,只是回旋,不是改变,故亦非是。
秋水(庄子)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秋水(庄子)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秋水阅读附答案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属予作文以记之B.闻道百/操蛇之神闻之C.以为莫己若/皆若空游无所依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时常落下,众多山里的水都汇入河流。
B.望洋向若而叹曰--(河伯)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对着海神若感叹道。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况且我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识也不算多。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那么,(改正错误的认识)就危险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在秋天洪水暴涨时河面大增,站在河边,连对面的牛和马都看不清楚。
B.河伯本以为自己天下最为壮美,到了的北海面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C.河伯由自喜自满到自省自悟,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本文所要给人们的启示。
D.文章以秋水为题,实则主要写河伯,通过河伯望河与望海的前后变化及感慨,点名文章的寓意。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影神图--指认: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B.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水浒传》中阮小五、阮小七兄弟唱的这首山歌,形象反映了梁山起义者的反抗精神和忠君思想。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名家类文:秋水(节选)(《庄子》)
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1至,百川灌2河;泾3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4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5其面目,望洋6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7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8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9见笑于大方之家10。
”注释1.时:按时令。
2.灌:奔注。
河:黄河。
3.泾:jīng通“径”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4.不辩:分不清。
5.旋:转,改变。
6.望洋:仰视的样子。
7.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
8.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9.长:永远。
10.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作品赏析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而这些比喻又是通过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抒写出来的。
庄子把一切自然事物、神话传说都具体化、人格化。
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任意驱使,为其观点服务:先让河伯因受环境和习见习闻的限制而自傲,然后让河伯从小圈子里跳出来,看到了大海,从而对自己以前的自满羞愧不已。
庄子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并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文也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22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韵味。
文中的形象也写得十分生动,写黄河,则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无边无际,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喜有叹,逼真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思维冲浪1.《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2.讨论体会庄子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析《庄子·秋水》注释三误
析《庄子·秋水》注释三误作者:谢序华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1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今我之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课文中对这段不到一百字的文字所做的注释有三处失误。
(一)课文注释:“【旋其面目】:转过脸来。
旋,掉转。
面目,指面部。
”注者把“旋其面目”解释为“转过脸来”有望文生训的毛病;把“面目”解释成了“面部”,是忽视了“面目”一词的语义特点。
给古文作注,训诂学里有一个原则,就是所解释的词义的正确与否,必须接受语境的检验,就是说,作注者对词义的解释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对词义的制约,所解释的词义一定要与上下文意相吻合。
首先,从词语解释必须受语境检验的训诂原则来看,“转过脸来”这个意义不能与文章的语境吻合。
因为从河伯“至于北海(渤海),东面而视”这句话来看,这时的河伯正位于黄河入海口与渤海之间,且面向东方。
如果河伯这时“转过脸来”,就成了面对黄河的入海口、“西面而视”、背对北海之神若了,那么怎么还有下文的“向若”——面对(东方的)海神若呢?这就显然与语境相矛盾了。
而另一方面,从行文上来看,这段文字先写河伯见黄河“泾流之大”而“欣然自喜”的自滿自大,再写它见到北海“不见水端”的浩渺壮阔之后,对自己自满自大的反省悔叹,文章层意转折十分清楚,据此,“始旋其面目”应是强调河伯的态度改变的,而不应是“转过脸来”。
其次,从“面目”一词的语义构成来看,注者把“面目”解释为“面部”、“脸”,那么“目”字的意义就缺失了,这就是把“面目”看成了偏义复合词。
可是“面目”这个词不是偏义复词。
因为“面目”这个词的词义有一个特点:它的构词语素“面”与“目”的语素义组合在一起后形成了借代新义,泛指面貌。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附翻译)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附翻译)《庄子·秋水》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10分)井之蛙。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译: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②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译: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1/ 3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⑵阅读上面的文字,这则寓言演变成现代哪个成语并指出有什么寓意?(4分)答:井底之蛙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参考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秋水》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wā] 古同“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秋水》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wā] 古同“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秋水(节选)--庄子(整理)
《秋水》(节选)秋水时(名作状,按时)至,百川灌(注入)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同“辨”辨认)牛马。
于是(在这个情况下)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形作名,美好的景色)为(把…看成)尽在己。
顺流而东(名作状,往东)行,至于(到达)北海,东面(名作动,面对)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才)旋其面目(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得的表情),望洋(连绵词,抬头仰视的样子)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认为)莫己若’者,我之谓(宾语前置)也。
且夫我尝闻少(意动,认为…少)仲尼之闻而轻(意动,认为…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看到)子之难穷(形作动,走到尽头)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秋天〔霖雨绵绵〕河水及时上涨,所有的小川都灌注到黄河里去,水流的宽阔,两岸及河中水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河神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的盛美都集在他一身。
他顺着水流往东行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面瞭望,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得的脸色,望着海洋对海神而感叹说:“俗语说,‘听了许多道理,总以为谁都不如自己’,这就是说我了。
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和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见你这样博大而难以穷尽,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可就糟了,我一定会永远被懂得大道的人所讥笑了。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谈论)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停止)而不盈(满溢);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虚,此处指流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影响)。
此其过(超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刚)存乎见少,又奚以(凭什么)自多!计(考虑)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不就像)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占有)一焉;人卒(同“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生长的地方),舟车之所通(通行的地方),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同“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连续禅让的天下),三王之所争(你争我夺的天下),仁人之所忧(担心忧虑的天下),任士之所劳(辛劳付出的天下),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之)为名,仲尼语之以(之)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先前)之自多于水乎?”北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大海的事,这是因为受了地域的拘限;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和它谈冰冻的事,这是因为受了时间的固蔽;乡下的书生不可以和他谈大道理,这是因为受了礼教的束缚。
《庄子-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①至,百②川③灌④河⑤。
泾流⑥之大,两涘⑦渚崖⑧之间,不辩⑨牛马。
于⑩是(11)焉(12)河伯(13)欣然(14)自喜,以(15)天下之(16)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17)行,至于北海(18)。
东面(19)而视,不见水端(20)。
于是焉河伯始(21)旋(22)其(23)面目(24),望洋(25)向若(26)而叹曰:“野语(27)有之(28)曰‘闻道(29)百(30),以为莫己若(31)’者,我之谓(32)也。
且夫(33)我尝(34)闻少(35)仲尼(36)之闻(37),而轻(38)伯夷(39)之义者,始(40)吾弗(41)信,今我睹(42)子(43)之(44)难穷(45)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46)矣。
吾长(47)见笑于(48)大方之家(49)。
”北海若曰:“井蛙(50)不可(51)以(52)语于海(53)者,拘于虚(54)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55)于时(56)也。
曲士(57)不可以语于道者,束(58)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59)知尔(60)丑(61)。
尔将可与语大理(62)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63)海,万川归之(64),不知何时止(65)而不盈(66);尾闾(67)泄之,不知何时已(68)而不虚(69)。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70)。
此其过(71)江河之流(72),不可为量数(73)。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74)者,自以比形(75)于天地,而受(76)气于阴阳(77)。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78)存乎见少,又奚以(79)自多(80)?计(81)四海之(82)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83)空之在大泽(84)乎?计中国(85)之在海内,不似稊米(86)之在大仓(87)乎?号(88)物之数谓之万,人处(89)一焉(90)。
人卒(91)九州,谷食之所生(92),舟车之所通(93),人处一焉。
高一语文《秋水》
高一语文《秋水》
一、导入
二、简介庄子
下面那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庄子。
放幻灯介绍庄子
他的思想是先秦各家中最为深奥难懂的一个,也是涵义最丰富的一个。
庄子主张绝对的精神自由追求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庄子》是庄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这部散文集是先秦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是诸子散文中文学色彩最浓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它语言绮丽,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消化文言文的知识点
请全班同学都把书合上,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用幻灯打出如下知识点
四、齐读课文
五、简要阐明寓意
六、下面我们检查预习布置的第二项任务。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自己设想河伯和若的对话,编成剧本脚本和小品都行。
每组派人来表演。
七、背诵课文
八、结课
刚才同学们的表演,真可谓春兰秋菊各显芬芳。
富有创意地演绎了“秋水”的寓意。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涉猎庄子的文章,多钻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庄子《秋水》(节选)课文主旨、内容分析与写作特点
庄子《秋水》(节选)课文主旨、内容分析与写作特点庄子《秋水》(节选)课文主旨、内容分析与写作特点秋水《庄子》课文主旨这篇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
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内容分析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
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是何等的雄壮;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何等的开阔。
第二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
他暗暗地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两句之间,用了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等到他见到大海时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由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
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
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由衷的感叹。
这里又用了一个于是焉与第一层呼应,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就不同了。
河伯感叹的那番话,是作自我批评。
先引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写作特点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
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篇一《秋水》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秋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秋水》阅读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阅读题目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秋水》阅读答案(1)灌:注入;汇入(2)面:面向;朝向;面朝(3)旋:旋转;掉转;转过脸(4)轻:认为轻;认为不值得看重;轻视12. 6分(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或者: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认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完全在自己这里)(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或:听到一点点道理就觉得谁也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13. 2分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者: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言之有理也可)《秋水》阅读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语文教案是语文老师做好教学的关键,为帮助各位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水课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高中语文教案是语文老师做好教学的关键,为帮助各位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水课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秋水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秋 水(节 选)
读音辨正: 读音辨正:
泾:通“径”, jìng 涘:sì 渚:zhǔ 殆: dài 少: shǎo
文言实词:
端: 例句: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例句: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此处指 (水 尽头。 的)尽头。 例句: 始: 例句: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 始吾弗信 方才; 开始,当初。 ①才,方才; ②开始,当初。 殆:例句: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例句: 吾非至于子之门, ②思而不学则殆 ①危险; 危险; ②疑惑。 疑惑。
课文成语: 课文成语:
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 自己的渺小。 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 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贻:遗留。 遗留。
作业: 作业: 一、完成课后题。 完成课后题。 二、背诵并默写全文。 背诵并默写全文。 三、总结本单元课文中词类 活用情况(按照类别归纳)。 活用情况(按照类别归纳)。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具体说明活 用情况。 用情况。
夜缒而出 • 暮寝而思之
•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每日,每 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同上
•
日食饮得无衰乎 •
谢 谢!
榆次一中高一语文组
秋 水(节 选)
《庄 子》
秋水: 秋水: 秋天的潮汛。 秋水》选自《 外篇》 《秋水》选自《庄子•外篇》。 《庄子》今存全三十三篇,其中 庄子》今存全三十三篇, 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 杂篇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杂篇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原文由七个寓言故事组成,课文 原文由七个寓言故事组成, 节选的是开头。 节选的是开头。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篇一:译文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总结:
文言词语:及时整理
分类积累
再读 · 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思考讨论:
河伯是一个 的形象。
你从河伯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成语辨析与运用
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 望洋兴叹: 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 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 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 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 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 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又名《南华 经》,今存三十三篇,分内 篇、外篇、杂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 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 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寓言:文学作品的
一种体裁。常带有讽 刺或劝戒的性质,用 假托的短小精悍的故 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 个道理或教训,言近 而旨远。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
宽广的大海
“野语有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波澜壮阔的大海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 信;
无边无际的大海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
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非
攻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反对攻打别 国的侵略战争。
诵读 · 疏通文字 泾流
jīng liú 直流的水波
两涘渚崖之间 望洋向若而叹
sì 岸
wà ng yá ng
shǎo qīng 小看 轻视
仰视的样子
少仲尼之闻
轻伯夷之义
大方之家
dà fāng zhī jiā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诵读 · 疏通文意
秋 水 时 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多的小水流都 注入了黄河。
畅通无阻的流 水是这样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两岸和沙洲之间, 分不清 是牛是马。这 时候,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 全在
己。
自己这里。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它顺着河流往东走, 到了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面朝东一看, 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
墨子,名翟,战 国时鲁国人(或 说宋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 爱‛‚非攻‛; 主张节约,反对 浪费、厚葬殉 葬。
断句方法:
★1、看虚词,定句读。
句首:夫、惟、盖、凡、窃、清、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乎、也、矣、欤、焉、哉等语 气词常常用在; 句中:以、于、为、而、则、者等词 常用在。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 就有助于句读。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然后分别 在括号里写上一个成语来概括它的意思 虎 求 百 兽 而 食 之。 得 狐, 狐 曰 子 无 敢 食 我 也, 天 帝 使 我 长 : ‚ 百 兽, 今 子 食 我, 是 逆 天 帝 命 也。 子 以 我 为 不 信, 吾 为 子 先 行, 子 随 我 后, 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 走 乎 虎 以 为 然, 故 遂 与 之 行。 兽 ?‛ 见 之 皆 走, 虎 不 知 兽 畏 己 而 走 也, 以 为 畏 狐 也。
★2、找名词(代词),定句
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 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 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 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
★3、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 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 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 句读。
(
狐假虎威 )
作 业
完成《精讲精练》
寓意:
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一经比较就会显示出自 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 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课堂讨论: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克服主观主义, 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
今我睹之子
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 现在我亲眼看到您的
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广阔无边, 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就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方法总结:
译文要领:直译——字字落实
被动句: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徒见欺
若属皆且为所虏 韩非囚秦 而君幸于赵王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 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 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 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 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 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 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 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 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然而, 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重要的实 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 哲理
“庖丁解牛‛ ——《庄子· 养生主》
庄周梦蝶
(物化)
——《齐物论》
鼓 盆 而 乐歌 》”
《 至
“ ----
子非鱼--《秋水》
井底之蛙 ---《秋水》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 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贻笑大方: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
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 讥笑。
跟着画面,再一次品味 《秋水》
百川灌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湍急的水流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
奔腾的黄河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平静的黄河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汹涌的黄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河神 才 转过脸来, 对着海神若感叹
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说:‚俗语有一种说法, ‘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 以 为莫己若’者 , 这说的就是我啊。 我之谓也。 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我曾经听说过, 有小看仲尼的学识, 轻视伯夷的
义者,始吾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