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资料: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业项目
“一五”时期“156项工程”的工业化效应分析
2 个 。4 1 4个国防企业 , 分造船厂摆在海边外 , 除部 布置在中
部地 区和西部 地 区的有 3 5个 。 10个 项 目实 际完成 投 资 5
资额 1. 46亿元 ; 化学工业项 目数 9个 , 投资额 1 .亿 元 ; 1 8 石
122万吨 ,远远 超过 了旧中国的炼钢能力 ( 4. 最高年产量为 14 年 的 9 . 93 23 7万吨 ) 。新增采煤能力 26 15万吨 , 电能力 发
2 8万千瓦 。工业生 产能力 的巨大增长 , 8 为我 国工业进一步 发展创造 了物质基础。
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中国建立 了独立 自主 的工业体系 的雏形 , 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在本文 的分析 中 , 将运用经济学 的基本 理论 , 采用 多种
助设 计 的主要 是重工业 的建设 单位 , 投资 占 4 .%, 43 加上直
接配套 的建设投资 , 占5 .%。i 则 1 5 2 ' 1 “5 项工程 ” 随着 1 6 的完成
以前苏联帮助 我国设计 的 16 5 个单位为 中心的 、 6 4个建 由 9 设单位组成 的工业建设 , 目的是建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指标对“ 5 16项工程” 实施过程 中工业化 的推进对经济增长 、
“5 项 工程”也初步改变了旧 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的 16
状况 , 进了区域 经济 的平衡发展。解放前 中国工业设施 的 促 7 %集中在 沿海 一带 , 0 有限 的内地工业也主要集 中在少数 大
结构变动 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
油工业项 目数 2 , 个 投资额 3 . 7亿元 。【 。 在整个“ 一五”
苏联援华工业项目
苏联和东欧援建项目改变了过去70%左右工业集中在沿海的布局 。“156项工程”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抚顺、包头、西安、洛阳、太原、兰州、成都、武汉、株州等城市 。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中,有50个设在东北,32个设在中部;44个国防企业有35个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21个安排在川陕两省。之所以这样安排布局,主要是考虑到了以下因素:(1)就资源。冶金化工企业安排在矿产资源和能源充足的地区;机械工业安排在原材料产地附近。(2)有利于改变经济落后地区面貌。(3)军事上的需要。把新企业布置在后方。“审查厂址时,要把厂址标在地图上,并用直线标出它与台湾、南朝鲜、日本等地美军基地的距离,说明美国的什么型号的飞机可以攻击到它。可见,从国防考虑,从安全考虑,是当时确定厂址的主要因素之一。”
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清单,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代表
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清单,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代表156项重点工程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
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配套为重点,中国初步建起了完备的工业经济体系。
按照计划项目完成时我国工业能力大约等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接近或超过1937年日本的水平。
东北地区55项辽宁省24项1.鞍山钢铁公司2.本溪钢铁公司3.抚顺发电厂4.阜新发电厂5.大连第二发电厂6.阜新新丘竖井7.阜新平安竖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9.抚顺东露天矿10.抚顺老虎台煤矿11.抚顺西露天矿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13.抚顺龙凤矿竖井14.抚顺石油二厂15.抚顺铝厂16.沈阳第一机床厂17.沈阳第二机床厂18.沈阳风动工具厂19.沈阳电缆厂20.大连造船厂21.杨家杖子钼矿22.沈阳飞机制造公司23.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24.渤海造船厂吉林省9项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吉林电石厂3.吉林染料厂4.吉林炭素厂5.吉林化肥厂6.吉林铁合金厂7.通化湾沟工井8.丰满发电厂9辽源中央立井黑龙江省22项1.哈尔滨电机厂2.哈尔滨汽轮机厂3.哈尔滨锅炉厂4.哈尔滨轴承厂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9.哈尔滨电碳厂10.哈尔滨电表仪器厂11.阿城继电器厂12.佳木斯造纸厂13.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15.鹤岗东山1号立井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18.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20.双鸭山洗煤厂21.友谊农场22.齐齐哈尔钢厂华北地区25项北京市3项1.北京电子管厂2.北京战略火箭生产总厂3.金属结构厂河北省10项1.华北制药厂2.保定胶片厂3.保定化纤厂4.保定印钞纸厂5.石家庄棉纺厂6.石家庄热电厂7.邯郸棉纺厂8.承德钢铁公司9.峰峰马头洗煤厂10.峰峰通顺2号立井山西省7项1.山西柴油机厂2.太原第二热电厂3.太原制药厂4.山西潞安洗煤厂5.大同鹅毛口立井6.大同市焦煤矿7.山西新华化工厂内蒙古自治区5项1.包头钢铁公司2.内蒙古第一机械厂3.内蒙古第二机械厂4.包头第二热电厂5.包头第一热电厂华中地区27项河南省12项1.东方红洛阳拖拉机厂2.黄河冶炼厂3.洛阳轴承厂4.矿山机械厂5.洛阳铜加工厂6.洛阳耐火材料厂7.高速柴油机厂8.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9.焦作中马村立井10.郑州火车站11.平顶山2号立井12.人造金刚石厂湖南省6项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洗煤厂湖南岳阳造纸厂酃县电站湖北省9项1.武汉钢铁公司2.武汉重型机床厂3.武汉锅炉厂4.武昌造船厂5.武汉肉联厂6.青山热电厂7.大冶有色金属公司8.武汉长江大桥9.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华东地区4项江西省3项1.岿美山钨矿2.大吉山钨矿3.西华山钨矿安徽省1项1.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西南地区18项四川省13项1.重庆电站2.锦江电机厂3.新兴仪器厂4.西南无线电器材厂5.成都发电厂6.重庆肉联厂7.红光电子管厂8.国光电子管厂9.成都电机厂10.长虹机器厂11.国营涪江机器厂12.成都773厂13.狮子滩电站云南省5项1.开远电厂2.云南锡业公司3.东川矿务局4.会泽铅锌矿5.个旧电站西北地区27项陕西省14项1.西安高压电瓷厂2.西安立井3.西飞172厂4.陕西开关整流器厂5.西安绝缘材料厂6.西安电窗容器厂7.西安高压电瓷厂8.西安电力制造公司9.西安热电站10.西安发动机附件厂11.飞机附件厂12.宝鸡航空仪表厂13.兴平航空电器厂14.铜川玉石凹立井甘肃省10项1.玉门石油管理局2.兰州炼油化工总厂3.白银有色金属公司4.西固热电厂5.兰州石油机械厂6.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7.兰州合成橡胶厂8.兰州氮肥厂9.兰州热电站10.中科院近物所宁夏回族自治区1项1.西华山钨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项1.新疆医学院2.乌鲁木齐热电站156工程是苏联援助的一个重要代表,而不是指代50年代所有的援助。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历程如下:1、起步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内钢产量极低(仅135万吨/年),钢结构建设主要依赖于苏联的技术和经济援助。
在这一阶段,苏联援建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包括鞍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大连造船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重要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体系的建立。
同时,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工业设计院和钢铁设计院,加强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2、低潮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这一时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短缺、经济波动和技术瓶颈等,中国钢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对停滞和缓慢的时期。
3、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科技进步带动了钢结构产业的复苏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钢产量大幅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提升,钢结构在房屋、桥梁、塔桅、容器及水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4、强盛阶段(2000年至2010年)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0年至2010年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增加,钢结构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建筑用钢量显著提升,钢材品种规格多样化,钢结构住宅、高层建筑、大跨径桥梁等工程项目大量涌现,标志着中国钢结构行业进入了技术成熟、规模壮大的新阶段。
5、走向成熟与技术创新(2010年后至今)自2010年以来,中国钢结构行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在国内市场广泛应用,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钢结构以其环保、节能、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并在设计、制造、施工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
6、未来展望钢结构在未来将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效的装配化施工、节能环保的绿色属性,以及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持续引领建筑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的高品质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项目
工程研究张久春参与评论(243)人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苏联的援助,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工业化。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不久,双方还签订了秘密的《补充协定》。
这些协定使1949年7月30日签订的中苏两党层次上的所谓苏联与中共东北政府之间的“商品交换协定”变成了公开的两国政府间协定。
1950年的协定与1949年的协定在主要内容上是一致的。
1952年初,中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并确定“一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军工、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基础工业[1]。
1953年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苏联专家对中国“一五”计划时期需要建设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制造厂、西安电气器材和水银整流器制造厂、西安静电电容器制造厂、西安滚珠轴承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和拖拉机制造厂等项目提出了意见。
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调整对华政策,扩大了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援华规模。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仍处于战争恢复阶段,经济上还算不上富裕。
苏联领导层对大规模援华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这会对苏联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或引起其他问题。
赫鲁晓夫对此做了说服工作和批驳。
由此,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的“156项工程”得以全面展开。
1“156项工程”的确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政府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经济、巩固国防等重大使命。
这时,煤炭、电力供应缺口很大,石油工业落后,制造业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所提出的装备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的技术,展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计划就是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程”,这些工程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
1.1“156项工程”的分批确定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是逐步商定,并逐步实施的。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 坚持领导武装斗争并不断创新是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
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
然而效仿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由于毛泽东拨转了方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取得了领导地位,真正取得了领导地位。
此会议内容一经传达,就得到全党全军的欢呼。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最初领导的武装斗争“执着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共产党人“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与哪一事件有关?(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毛泽东拨转了方向”与哪次会议有关?如何理解“会议内容一经传达,就得到全党全军的欢呼”?(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
二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
二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工业项目二五期间,中苏共签订两几个苏联援助中国工业项目的协定,即八、八协定、二、七协定,以及调整苏联援助的有关协定,如六、九协定。
八、八协定。
1958年8月8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技术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扩建47个工业企业的协定》。
27个派遣专家和提供技术资料项目。
共74个项目二、七协定。
1959年2月7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技术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扩建工业企业的协定》,共计78个项目。
六、九协定。
1961年6月19日签署了《关于处理过去双方所签订的苏联在技术上援助中国建设和扩建工业企业及其他项目的各项协定和有关文件的议定书》及《关于苏联在技术上援助中国建设和扩建66个工业企业和其他项目的协定》。
1958年、1959年初,中国先后提请苏联恢复1957年12月14日中苏协定撤销的8个成套项目。
这8个项目包括5个军工项目和1个船用蓄电池厂、1个有机合成厂、1个塑料厂,即232厂、125厂、124厂、133厂、729厂和保定船用铅蓄电池厂、西北有机合成厂、西北塑料厂。
协定清理建国以来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个项目,截止1961年除了交完设计设备的120个项目和基本交完的29个项目之外,撤消了89个项目(含援助专家项目)。
保留了66个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即空气动利研究院和试飞研究院,划到了新技术方面;另外新增半导体材料厂和天然气管道铺设两个项目。
因此,保留项目总数仍为66个。
1962年5月13日,中苏双方就此共识签订了相互的议定书,将保留下的66个项目延后至1964年再做处理。
1965年2月11日,周恩来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会晤,双方同意把过去的建设项目取消,以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
据此,4月21日,双方主管部门在北京交换了《一九六五年关于成套设备项目问题的备忘录》,撤消了全部项目。
根据苏联计划援助的几个协定(不计国际新技术协定),一五期间(156个工业项目),二五期间152个项目,其中工业有132个项目(由中国自主设计的项目数约占70%),由于受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执行情况并不好,完成或基本完成的项目很少,保留下的项目不多,个别项目作了调整,大部分项目被撤销。
一五计划中的156个项目
一五计划中的156个项目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由陈云、李富春及政务院各部委领导人参加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征询苏联领导人对中国“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并提出对苏联科技和建设援助的需求。
有关的基本原则确定后,周恩来和陈云先期回国,李富春等留在莫斯科学习、研究、谈判达9个月之久。
直到次年5月,李富春和米高扬才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苏联对91个大型工业建设项目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的协议。
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
1954年,双方又商定增加15项。
这样,苏联援建项目达 156个。
后来经两次商定,又增加18项,五次商谈共确定项目 174项。
后经反复核查调整后,有的项目取消,有的项目合并,有的一分为几,有的推迟,有的不列入限额以上项目,最后确定为154项。
因为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所以仍称为“156项工程”。
“156项工程”主要是重工业项目。
在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时确定的156项中,由于赣南电站改为成都电站;航空部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造成两项重复计算。
因此实为154项。
在154个项目中,有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二拖拉机制造厂因厂址未定,山西潞安一号立井、山西大同白土窑立井因地质问题未建,总共4个项目未建。
实际正式施工的项目为150个。
名录如下:(—)“一五”时期开工项目147项煤炭(25项):鹤岗东山1号立井、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辽源中央立井、阜新平安立井、阜新新邱一号立井、阜新海州露天矿、兴安台洗煤厂、城子河洗煤厂、城子河9号立井、山西潞安洗煤厂、焦作中马村立井、兴安台二号立井、大同鹅毛口立井、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兴化湾沟立井、峰峰中央洗煤厂、抚顺西露天矿、抚顺龙凤矿、抚顺老虎台矿、抚顺胜利矿、双鸭山洗煤厂、铜川王石凹立井、峰峰通顺三号立井、平顶山2号立井、抚顺东露天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达标试题(含答案)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答案)1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
【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根据“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可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根据“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可见当时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根据“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见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Removed_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项目16
工程研究张久春参与评论(243)人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苏联的援助,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工业化。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不久,双方还签订了秘密的《补充协定》。
这些协定使1949年7月30日签订的中苏两党层次上的所谓苏联与中共东北政府之间的“商品交换协定”变成了公开的两国政府间协定。
1950年的协定与1949年的协定在主要内容上是一致的。
1952年初,中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并确定“一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军工、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基础工业[1]。
1953年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苏联专家对中国“一五”计划时期需要建设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制造厂、西安电气器材和水银整流器制造厂、西安静电电容器制造厂、西安滚珠轴承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和拖拉机制造厂等项目提出了意见。
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调整对华政策,扩大了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援华规模。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仍处于战争恢复阶段,经济上还算不上富裕。
苏联领导层对大规模援华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这会对苏联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或引起其他问题。
赫鲁晓夫对此做了说服工作和批驳。
由此,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的“156项工程”得以全面展开。
1“156项工程”的确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政府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经济、巩固国防等重大使命。
这时,煤炭、电力供应缺口很大,石油工业落后,制造业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所提出的装备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的技术,展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计划就是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程”,这些工程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
1.1“156项工程”的分批确定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是逐步商定,并逐步实施的。
关于“156项”的确立
关于“156项”的确立(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
然而,对于“156项”这一当时妇孺皆知、举国关注,至今仍为研究中国工业发展者经常使用的专用辞,却很少人能言清其来源、内涵。
譬如:这些项目是如何确立的?“156项”具体指哪些项?苏联的“无私援助”是什么涵义,是否是无偿的?时过境迁,半个世纪之后,在中俄两国历史档案逐步开放,中国军工企业大量转产民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今日,这些问题有必要也有可能产生一个清晰的答案了。
一、新中国建立前夕确立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方针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毛泽东于1944年在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韦思的多次谈话中,曾经设想中美两国经济合作。
他认为: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可以为美国提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
[1] 但是战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确立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应形成了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方针的实施是从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1月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华与中共领导人会谈协商开始的。
1949年1月30日,米高扬同来华帮助修复东北地区铁路桥梁的苏联铁道部长科瓦廖夫应中共中央邀请,一同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的河北阜平县西柏坡,与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谈。
2月2日,会谈讨论苏联在中国军事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156项工程与1950年代中国的科技发展
治 、 济 环 境 下 苏联 援 助 中 国 建设 的现 代 工 业 项 目。通 过 1 6项 工 程 的 建 设 , 联 工 业 技 术 以 国 际 技 术 史 上 前 所 未 经 5 苏
有 的 规 模 被 转 移 至 中 国, 高 了 中国 的 科 学 技 术 综 合 水 平 , 促 进 了 中 国 规 划 科 技 体 制 的 建设 。 提 并
a d tc n lg . n e h o o y
Ke r s 1 6S ve s i e r jcs y wo d : o i a ss dP oe t ;Ac iv me t f ce c n c n lg ; n t u ino c n ea dTe h oo y S c t n 5 t t he e n i ea dTe h oo y I si t f i c n c n lg ; o i ya d oS n t o Se e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一五”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
按照大区、省、市、其他地区等列出了项目名称及简要介绍。
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随着执行这些项目而来的苏联和东欧专家大批增加,到5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各国到中国工作的技术专家共达1.6万多人(大部分为苏联专家)。
东北地区一、辽宁省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
包括:1.鞍山钢铁公司;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3.抚顺发电厂、4.阜新发电厂、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6.阜新新丘竖井、7.阜新平安竖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9.抚顺东露天矿、10.抚顺老虎台煤矿、11.抚顺西露天矿、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14.抚顺石油二厂、15.抚顺铝厂、16.沈阳第一机床厂、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18.沈阳风动工具厂、19.沈阳电缆厂、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21.杨家杖子钼矿和22.一一二厂、23.四一0厂、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
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一)沈阳市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有6个建在沈阳1.沈阳第一机床厂(原沈阳市机械修理厂)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国内最早生产车床的工业企业。
2.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一所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学院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之一.3.沈阳风动工具厂1955年1月我国第一座近代化风动工具厂——沈阳风动工具厂验收和开工典礼大会在沈阳举行。
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
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东北地区辽宁省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
包括:1.鞍山钢铁公司(现为鞍山钢铁集团)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3.抚顺发电厂4.阜新发电厂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6.阜新新丘竖井朱宣咸作品《伟大的友谊》7.阜新平安竖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9.抚顺东露天矿10.抚顺老虎台煤矿11.抚顺西露天矿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14.抚顺石油二厂15.抚顺铝厂16.沈阳第一机床厂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18.沈阳风动工具厂19.沈阳电缆厂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21.杨家杖子钼矿和22.一一二厂23.四一0厂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
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一)沈阳市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有6个建在沈阳1.沈阳市机械修理厂(现为沈阳第一机床厂)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国内最早生产车床的工业企业。
2.沈阳航空工业学校(现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始建于1952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之一。
3.沈阳风动工具厂1955年1月我国第一座近代化风动工具厂--沈阳风动工具厂验收和开工典礼大会在沈阳举行。
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风动工具厂),是中国凿岩机械和气动工具行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大型骨干企业。
目前公司占地11.3万平方米,可年产气动凿岩机50000台、气动工具30000台、液压凿岩机150台、凿岩钻车350台、重矿机械配件700吨、锻件5000吨、热处理件5000吨、精铸件1000吨。
_156项工程_建设回顾与思考
,
,
搞工 业 建 设 需 要 大 量 的 机 器 设 备
立初期 我们的机 器 制 造 业 几 乎 是 空 白
" "
新中国成 为 了实 施
.
产量是 苏联 是
,
公 斤 而 日本 人 均 钢 产 量 是
.
分 斤 美 国是
公斤
.
,
公斤
.
年的
毛泽东在
项 工 程 建 设 中 国 向 苏联 大 批 引 进 成 套 机 器 设
往 事 回首
"
项工程 建设 回 顾 与思考
宋 凯 扬
" "
,
"
由苏 联 援 助 建 设 的 巧 项 工 程 时期
是我国 一五
,
"
"
援助 请求
.
周 恩 来 陈云 两 次拜 会 斯 大 林 后 先 期 回
,
,
,
国 社 会 主 义— 化 初 步 基 础 的 关 键 工 程 工业
.
年 工 业 建 设 的 中心 是 奠 定 我
.
印度 人 均 钢 产 量 已 达
作 为现 代工 业 心 脏 的
.
备
苏联 积 极 创 造 条 件 努 力 满 足 中 国 建 设 需 求
年
月 苏 联 在决 定 帮 助 中 国 新 建 改 建
, ,
,
机 器 制 造 业 在 我 国 几 乎 处 于 空 白状 态
形 他说
,
,
项
中央 人 民 政 府 委 员 会 的 一 次 会 议 上 曾 谈 到 这 种 情
医药
个
.
可 以 看 出 苏联援建 的
【转】苏联援助156项重点工程最全整理!有你曾经所在的厂吗?
【转】苏联援助156项重点工程最全整理!有你曾经所在的厂
吗?
在苏联桥梁专家吉贺诺夫指导下,海珠桥恢复通车
“156项”重点工程,简称156工程,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
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和理论基础。
中国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配套为重点,初步建起了工业经济体系。
“156项”的基础材料,没有系统地整理过,包括哪些项目,实际有多少项,有很多不同说法。
国家计委基本建设综合局经过对国家计委、中央档案馆、国家经委的大量档案进行长期调查研究,第一次将“156项”的形成、变化和建设规模、建设进度等情况综合整理出来,1983年6月8日写成《“一五”156项建设情况(实际正式施工项目为150项)》,确定为150项。
在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时确定的156项中,由于赣南电站改为成都电站、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造成两项重复计算。
因此实为154项。
在154个项目中,有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二拖拉机制造厂因厂址未定,山西潞安一号立井、山西大同白土窑立井因地质问题未建,总共4个项目未建。
实际正式施工的项目为150个。
苏联专家妮娜·波尔达芙车瓦指导大连铁路分厂工作。
浅谈:“156计划”对当时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156计划”对当时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旧中国的工业密布于东部沿海地带,“156计划”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布局。
1953-1957 年,“一五”计划,是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前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新中国城市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i一,区域均衡发展在“156计划”的分布中,中央政府根据区域均衡发展、资源分布、重点发展内地工业及充分考虑国防安全等建设原则,确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区域布点安排。
从全国层面来看,“156计划”宏观上“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50个、中部地区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5个,其中有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ii”。
这样的布局不仅重新调整了新中国工业化的产业布局,而且为中国城市尤其是内地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旧中国约70%的工业及工业城市密集于东部沿海地带的畸形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值得提的一点是,“一五”期间156项工程分布虽然比较分散,但这些项目大多配置在原来发展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如东北地区的沈阳、吉林、抚顺、哈尔滨、鞍山、齐齐哈尔,华北地区的北京、太原、石家庄、包头,西北地区的西安、兰州,西南地区的成都等地iii”,以减少投资成本。
iv二,老工业城市的巩固“156计划”的安排,不仅充分发挥东北、上海等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巩固发展了其原有的工业,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该地区的不同类型工业,使城市的发展更多元。
三,工业城市群的兴起“156计划”成为工业城市的建设动力。
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不同类型工业城市在兴起。
“一五”期间,随着工业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第一次城建高潮。
初步形成了多类型的工业城市,如煤炭工业城市:大同、本溪;三大钢铁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武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苏联援助与国际支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苏联援助与国际支持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发起的一场伟大战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无私援助与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对于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使中日关系日益紧张。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规模,中国陷入严重危机。
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亟需援助。
与此同时,苏联希望通过援助中国,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保护自身安全。
二、苏联援助的内容1. 武器装备援助: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著名的“苏式坦克”和“苏联飞虎队”都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得力助手。
2. 军事顾问团:苏联派遣了大批优秀的军事顾问团来到中国,向中国军队提供指导和培训。
他们借助丰富的战斗经验,有效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素质。
3. 经济援助:苏联除了武器援助,还通过经济手段给予中国巨额的物资援助,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苏联提供的物资涵盖了军需物资、食品、布匹等方方面面。
三、苏联援助的意义苏联的援助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提升战斗力: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指导,使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得以迅速提升战斗力,有效反击和遏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2. 扩大战场: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时,还与中国联手对日本进行战略上的牵制。
苏联在战争初期派出远东红军与日军进行多次激烈战斗,有效地牵制了敌军,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3. 形成国际抗日统一战线:苏联的援助为中国寻求国际支持打下了基础。
苏联以积极态度与中国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等国建立了抗日合作关系。
这种国际联合的力量使中国抗日战争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支持。
四、国际支持与中国抗战除了苏联的援助,中国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1. 国际援助: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物资援助,同时还积极运用国际组织平台,倡导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抗议和制裁。
保护“一五”时期建筑遗产,留下城市文明记忆
保护“一五”时期建筑遗产,留下城市文明记忆摘要: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又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
建筑是城市的载体,建筑是历史的延续,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一五”时期在建设工业项目的同时建设了一批家属楼,这些家属楼有着“前苏联”时期常见的坡屋顶造型,斑驳楼梯露出的是中国楼房中不太常见的红水泥。
本文将具体结合包头市“一五”时期“坡屋顶”建筑的现状提出保护建议。
关键词:“一五”时期;建筑遗产;建筑保护Abstract: architectur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also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of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reflection. City construction is the carrier,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eritage, ar chitecture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The “ one five “ perio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roje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umber of families of floor, the families of these buildings have a “ Soviet “ periods of common slope roof shapes, mottled with Chinese building stairs is less common red cement.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binding of Baotou “one five “ period “ roof “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protection.Key words: “ one five “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 otection; construction period;在中国当今宏大的建设浪潮中,随着一批批新规划的出台,拆迁的标语随处可见,拆迁的对象有的是年轻的建筑,有的则年代久远,这一方面说明城市规划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应对措施没有前瞻性,反复无常,造成建筑资源的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援助中国的 156 项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布局 建国初期的苏联援助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基础,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布 局,1992 年实习时俺曾经去过洛阳,参观了洛阳铜加工厂和洛阳轴承厂,这两 家企业加上洛阳矿山机械厂和洛阳拖拉机厂都是苏联援建的,说到洛阳,大家 一般会想到牡丹、龙门石窟、关林和白马寺,但是洛阳这个中等城市也是中国 重要的工业城市,由于之前没有参观过什么企业,所以这次参观给俺的震撼至 今难忘,在洛轴,轴承珠子滚落时的声音可以用震天巨响形容。洛阳这四家苏 联援建的企业几乎就构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后来俺底下听到有关苏联专 家(技师) 的一些传闻也都是说那些技师手把手地教中国工人干活, 人非常好, 和导向性舆论中所说的苏联人的蛮横、刻薄很不一致。所以老百姓之间是可以 建立友谊关系的,而国家之间则只有利益关系。这里转载一些文章,看看我们 国家最初的工业基础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1953-1957 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 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 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 迈进了一大步。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 900 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 重点, 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 然而, “156 对于 项”这一当时妇孺皆知、举国关注,至今仍为研究中国工业发展者经常使用的 专用辞,却很少人能言清其来源、内涵。譬如:这些项目是如何确立的?“156 项”具体指哪些项?苏联的“无私援助”是什么涵义,是否是无偿的?时过境 迁,半个世纪之后,在中俄两国历史档案逐步开放,中国军工企业大量转产民 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今日,这些问题有必要也有可能产生一个清 晰的答案了。<br />
1<br />
<br />
一、新中国建立前夕确立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方针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毛泽东于 1944 年在同美军观 察组成员谢韦思的多次谈话中,曾经设想中美两国经济合作。 他认为:在中国, 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可以为美国提 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 ,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 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 。[1] 但是战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于 1949 年确立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应形成了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 术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方针的实施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