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现代化
汉语拼音突显信息时代威力——从语言生态看中国语言现代化(上)
[ 关键词 ] 汉语拼音; 五笔字型; 语言现代化; 语言生态平衡
[ 图分 类号] H 1 中 07
[文 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 号] 17 97(ooo一f1一o 63 2221)3 ) 8 4 O
Chi s n i g lg t h we f I o m a i n Ti e ne e Pi y n Hi h i h st e Po r o nf r to m s
— —
Viw d r ia i n o i e e La g a e f o t e e o o y o a g a e( ) e mo e n z to fCh n s n u g r m h c l g fl n u g 1
PENG — u Ze r n
( l g f Li r t r ,H u a r lUnie st , a g h 0 81 H u a (hi ) Co l eo t a u e e e n n No ma v r iy Ch n s a 41 0 , n n, ? na
Vo . No 3 14 .
J n 2 1 u. 0 0
汉 语拼 音 突显 信息 时代 威 力
从 语 言 生态 看 中国语 言 现代 化 ( ) 上
彭 泽 润
(湖南 师范大 学 文学 院 ,湖南 长沙 4 0 8 ) 1 0 1
[ 摘 要] 五笔字型把汉字送进电脑。2 年内汉语拼音取代五笔字型, 0 突显信息时代威力。应该遵守语言法
Ab ta t sr c :Th w ̄sr k eh dt k sChieeCh r ce o t ec mp t r Re lcn h iesr keM eh d i 0 y a s Chn s eFi to eM t o a e n s aa trt h o u e. p aig t e Fr to t o n 2 e r , ie e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1、现代语言学:是对古代的语言学而言的,强调的重点是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2、语言学的现代化:指的是观点、方法的转变,指的是学科本身的革新3、语言学现代化表现在:科学化(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明确语言是一个独特的系统、明确内部专业分工)、社会化(为社会服务、社会变革推动语言学发展)、理论化4、中国语言学走向现代化的原因:语文运动的兴起、教育制度的革新、专门人才的出现、新材料的发现、新问题的提出5、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分为两个阶段:清末至北洋军阀时期为一个阶段,19世纪末或30年代初至1949年为一个阶段6、第一阶段的标志: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1906年章炳麟明确提出“语言文字之学”这个崭新的学科名称7、第二阶段的标志:方言学方面——1928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语法学——1936年王力的《中国文法学初探》;修辞学——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现代语文运动一、现代语文运动:是指清末出现的白话文运动、汉语拼音运动、国语统一运动二、运动目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科学文化的需要,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进行调整、变革,必须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三、运动意义:在宏观上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提出了许多新鲜课题,对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四、晚清白话文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30年代大众语运动,对现代书面汉语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晚清白话文运动(代表人物:黄遵宪、裘廷梁、陈荣公)1)黄遵宪:语言文字之不相合2)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3)陈荣公:《论报章宜改用浅说》——讨伐文言的檄文4)王照:言文合一5)出现了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报》,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最通俗的白话字典《绘图白话字汇》6)清末白话文运动弱点有二:没有把废文言与反封建结合起来;崇白话还停留在造舆论上,没有产生像样的白话文作品,甚至主张废文言的文章就是用文言写的2、“五四”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作为书面语正式登台,先锋是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揭开白话文运动序幕●以“改良”为文学的语言形式为主要内容,一反传统观念,明确提出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八条原则2)陈独秀《新青年》主编,发表《文学革命论》,由“改良”到“革命”标志新文学运动、白话文运动正在深化3)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4)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5)白话标准问题、基础方言问题没有解决3、30年代大众语运动1)最初提出“大众语”的,是陈子展《文言-白话-大众语》2)三个阵营:大众语(主张纯白)、文言文(主张纯文)、旧白话文(主张不文不白)3)陈望道普及大众语的三个要求:口书一致、统一土话、统一形式和内容(《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4)论战: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普通话和大众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大众语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对待方言土语;大众语和汉字改革的关系;如何建设大众语五、现代标准汉语的确立1、“国语统一”运动,提出标准语问题2、拼音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步调一致,相互促进3、拼音文字制定者朱文熊于1906年提出了“普通话”这个名词4、黎锦熙主张费入声2、老国音:一个人在说的标准音3、新国音:《国音常用字汇》六、汉语拼音化的发展过程1、清末切音字运动1)第一个提出“造切音文字”的是宋恕2)谭嗣同主张“尽改象形字为谐声”,主张废汉字改拼音文字的第一人3)卢赣章1892年提出第一个拼音方案4)主流是汉字笔画式5)影响最大的三人:卢赣章(《中国切音新字》、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简字全谱》)6)王照方案影响全国的原因:◆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定的优越性◆官话字母得到朝廷大员的支持◆王照本人为宣传官话字母作了许多工作7)劳乃宣分两步走的理论8)与赵炳麟、汪荣宝等人发起成立“简字研究会”,是20世纪中国民间最早的研究汉语拼音的学会之一2、注音字母四十年1)四十年是指从1918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之日算起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时为止3、“数人会”与国语罗马字1)数人会成员: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汪怡2)发起人:刘复3)《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以便一切注音之用,简称“国罗”4)国罗影响不大,历史意义重大,意味着汉语可以用罗马字来拼写,意味着从明末以来,中外人士进行的罗马字拼音试验,开始踏上一个比较成熟的新阶段4、中国拉丁化新文字1)由翟秋白、吴玉章等人协助而制定,用于拼写北方方言,也称“北拉”2)拉丁化方案的特点:P573)北拉理论的主张有两点:●文字要拼音化,音标要国际化●拼读方言化七、普通语言学的介绍1、上半世纪在介绍、传播西方普通语言学方面的成绩:1)章炳麟:《国故论衡》的“语言缘起说”、《文始》、《新方言》传播某些语言学理论2)胡以鲁:《国语学草创》,提及一些知名语言学家,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汉语概论性质的著作3)乐嗣炳《语言学大意》4)王古鲁《言语学通论》5)三部普通语言学著作:沈步洲《言语学概论》、张世禄《语言学原理》、雷通群翻译的《言语学大纲》6)张世禄《语言学概论》7)张世禄和蓝文海合译的《语言学通论》8)各书在介绍语言学的历史时,一般都只介绍西洋近代语言学史,实际上只介绍了印欧比较语言学的历史2、关于语言起源问题1)现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起源问题很感兴趣2)西方的感叹说和摩声说影响很大3)潘文提出六类“模仿语”4)张世禄不同意模仿说,主张“身势进化说”5)章炳麟提出“触受”说6)胡以鲁认为“发声时期”和“摩声时期”是各民族所共有的,汉语的起源还有个“发语词”阶段7)起源问题争论中,关于“名词与动词哪是第一性的语词”的论争:●章炳麟、胡以鲁以印度“胜论派”提出的实德业来区分词类●章炳麟提出名词是第一性的,形容词、动词“为后起”●胡以鲁认为有形容词、动词后引申出实体名词3、关于语言分类:批判西方的三分法、试图把语法分优劣的做法4、发生学语言分类介绍、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介绍语法学一、两个阶段的区分:1、王力的《中国文法学初探》或上海的《文法革新讨论》作为分界线,此前为第一阶段,上限为1898年,此后为第二阶段,下限为1948年2、对阶段的三种说法:1)新训诂学时期、建立汉语语法时期2)模仿时期、革新时期3)兴起时期(以马建忠、杨树达、黎锦熙为代表)、发展时期(以王力、吕淑湘、高名凯为代表)3、兴起阶段和发展阶段是由文化背景不同、语法观念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1)兴起阶段:参照西洋语法著作建立汉语的语法体系,建立为这个体系服务的名词术语,研究划分词类的标准方法,解决具体词的归类分歧,对句法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一套方法,研究对象重点是古汉语(拿马建忠开刀)2)发展阶段:用西洋普通语言学理论做指导,直接研究原始材料,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体系●观念上的进步:历史观点和系统观点的建立,注意区分材料的时代性,不是古今杂糅,把体系建立在一些零碎例证上,而是重视共时语法系统的平面描写●方法上的进步:更重视科学的归纳研究4、两个阶段的相同点1)各语法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过西方不同时期不同语法体系的影响,都进行过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模仿”,也都出现过生搬硬套的毛病2)各种语法著作基本以传统语法体系为基础,重视意义,重视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析句方法采用印欧语的句子成分分析法;直到赵元任的《国语入门》才真正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法来研究汉语3)各家都没有解决词类划分的问题4)比较方法的运用5)语法研究与语言教育密切联系二、古代汉语语法研究1、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四个原因:1)古典经籍是传统文化、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2)文言书面语占统治地位,受教育者不仅要能读懂文言,而且要学会用文言来写作3)语法学是从小学的母体中剥离出来,虽已告别训诂学自立门户,而所研究的材料却是共同的4)研究者的目的是为了读古书、作古文2、古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等国文典》《国文法草创》《高等国文法》3、《马氏文通》(马建忠):1)首正名,次字类,次句读2)正名是给书中出现的语法术语下定义;字类分为名、代、静、动、状、介、连、助、叹;句子成分分为词和次(词——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次——主次和宾次、偏次和正次、前次和同次)2)贡献:第一次为汉语草创了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组织结构、概念模式、理论基础);第一次系统地揭示古汉语语法的特点;第一次对古汉语的语法材料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3)问题:语法理论欠完整;资料方面的问题4、《中等国文典》(章士钊)1)对“字”与“词”的区分很清楚2)改“静字”为“形容词”,改“状字”为“副词”,改“连字”为“连续词”;改“代字”为“代名词”3)某些词类的具体范围不同于《文通》4)使用了“短语”这个概念5)主张先立主格、宾辞两部,认为这两部是“句之干部”6)将句子按语气不同分类:叙述句、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7)行文简洁、条理分明5、《国文法草创》(陈承泽)(是《马氏文通》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最有意思的一部讲文言语法的书)1)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三条主张:说明的非创造的,独立的非模仿的,实用的非装饰的2)在研究任务上,提出文法上应待解决的四大悬案:字类系统问题、字类画界问题、本用活用问题、引申顺序问题3)活用之实例”的精彩之处:活用之范围、本用的活用、非本用的活用、对“致动”与“意动”的研究影响深远6、《高等国文法》(杨树达)——规模较大的古汉语语法著作7、《傅氏文典》(傅子东)1)认为当时中外研究汉语语法的人都忽视了词性的研究2)用“位次论”批判“功用论”,把句读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按位置的不同分为四位:正位、偏位、述位、从位三、近代汉语语法研究1、把以口语为主体的白话文法著作称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2、兴起时期以黎锦熙为代表,发展时期以陆志韦、王力、吕淑湘为代表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第一人1)首要意义是“新著”二字,完全创新2)提出“句本位”的语法思想3)确立“句成分”的语法观念4)图解法的运用5)缺点:模仿英语语法、图解法有优点也有缺点、词类理论有问题、句本位带有逻辑本位的性质、把包孕句列入复句欠妥、自相矛盾4、陈浚介《白话文文法纲要》5、陆志韦《国语单音词词汇》1)把代名词、数名词同列在指代词2)用“同形替代”法鉴别什么是词3)关于词类划分提出两条原则:◆词类的分别最主要的标准是一个词在句子里最普通的地位◆其次是它自身的意义4)扩展法6、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1)研究语法的四个阶段:妄、蔽、疑、悟2)一开始就进入了语法的根据地——句子3)按照句子谓语分类的方法: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4)提出造句法中两个重要语法概念:句子形式和谓语形式5)探索汉语句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谓语三分法、八种单句句法结构特点的揭示6)缺点:一是忽视词类划分的意义;二是不成功地运用了西方某些语法理论7、吕淑湘《中国文法要略》——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开路人研究方法是从小处着眼,从个别虚词的研究入手,从接近口语、白话的语录、笔记问、小说、野史中搜集例句,并联系活的口语方言,追本溯源,发人之所未发8、廖庶谦《口语文法》1)研究应以口头活语法为主2)要突出汉语特殊性,不可照搬外国3)对句本位文法提出异议4)语法也要研究句子和段落、篇章的关系5)进步之处是专立“存在动词”——有6)不用“同动词”这个名称,把“是”、“像”作为动词之第二种“联系动词”7)也不用补足语这个名称四、古今语法比较研究1、古今语法放在同一框架综合比较研究始于刘复《中国文法讲话》1)对语词看法与马、黎不同,将语词分动语词和静语词2)对代词的看法与《文通》有分歧3)文白对比方面2、古今语法比较研究有深远影响的:黎锦熙的《比较文法》和吕淑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黎氏比较的重点是句式2)目的是要突出古汉语语法的八个重点,同时攻破“之、其、所、者”四个虚词的难点3)发展阶段文白比较研究的代表作是吕淑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由词句论和表达论两大部分构成●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关系的先驱●提出“词结”概念●句子分类有自己的特色,按内部结构不同分为“简句”和“繁句”两大类●词结和词组的转换,也就是谓语和加语的转换,是《要略》的一个重要特色●《要略》的成就和价值,主要不在体系,而是表现在对语法事实的详细描写和文白语法的精确比较上●《要略》存在的问题:采纳了三品说、分析句子时设立了两套名目、没对书中运用的名词术语进行界说、整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演变的说明稍嫌不足、某些地方前后失去照应五、文法革新问题1、1938-1943历时五年的文法革新讨论,对汉语语法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讨论之所以被认为是革新,因为讨论的总倾向是反对模仿,反对马氏文通派3、主要讨论问题(最主要问题是语部(词类)区分问题)1)词分几类●两部革新语法著作:刘复《中国文法通论》、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刘复将词分为五类(实体词、品态词、指明词、形式词、感词),金兆梓雷同●王力的七类说(名词、代名词、动词、限制词、关系词、助词、感叹词)●孟起的四类说●傅东华的八类说2)一线制和双轴制之争●一线制是将词类与句子成分合为一条龙●双轴制是把词法和句法这两个部门比做“双轴”●“广义的形态”概念的提出,是这次革新讨论中真正具有理论意义的发现,为陷入困境的词类区分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3)陈望道的“功能中心说”●每一个字语都有音、形、义、能四种因素●形态是外显的,品格是内蕴的●从语在辞例中的功能探求词类区分的具体方法是运用“双轴制”(配置关系+会同关系)●功能-双轴制的意义:纠正了将词法与句法混而为一或绝对分裂的两种偏向,将词法与句法建立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以功能为中心既不脱离形态,也不脱离意义,把形态与意义结合起来;和“广义形态”说一样,都受西方结构主义的影响,而功能说更进一步将结构主义中国化,克服了结构主义的片面性4)文法学的研究对象●傅与方的分歧实质在于如何看待形态,汉语究竟有无形态●陈望道建议用“表现关系”来代替“广义的形态”●傅东华重意义,方光焘重形式,陈望道兼顾意义和形式,陈望道的理论代表了这次讨论的最高水平5)语体文和文言文可否用同一架构的文法来处理●傅东华主张文白两种体系合一●刘复、方光焘、张世禄等人主张两种文体的文法体系要分开6)术语的“革新”●陈望道四条原则:讲求正确、符合历史、崇尚普通、与别科共通7)关于同动词和词尾问题●傅东华主张废除同动词8)革新的标准●好的语法体系:妥帖、简洁、完备●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科学化、口语化、中国化9)对《文通》的看法●张世禄主张打倒●陈望道主张革新和继承4、文法革新讨论的不足1)理论多于语言学的实际作业,理论有些空虚2)讨论的结果,在本质上,不曾超过旧的文法体系;把《文通》和《国语文法》笼统地并为一谈不妥当5、文法革新讨论兴起的原因:1)文学上的民族化,文体大众化、通俗化,使得语法学中国化的呼声很高;2)与国外文法革新有密切关系5、文法革新讨论意义:1)表明中国语法学家在研究汉语语法特殊规律上有了更高的自觉性和更为迫切的要求2)表明中国的语法学家已经有了一支不大不小的队伍,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可以就理论问题各抒己见、互相交锋3)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风六、汉语语法理论研究1、三部著作:何容《中国文法论》、王力《中国语法理论》、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何对30年代以前产生的几部文法著作中的理论做了一次总结算2)王从理论上阐述自己的语法体系3)高以法国的房德里耶斯、马伯乐等人的理论为指导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2、胡以鲁在《国语学草创》中的汉语语法观(是最早从理论上探索汉语语法特点的人)1)主张词分四类或五类2)将词语与句法混同,以句法统帅词法3)按心理原则为句子成分规定了一套名称4)认为汉语的句子不必主述二语俱全,汉语语法以心理为本,有“以心传心之法”5)实词虚化、语词复合法3、胡适《国语文法概论》1)三种必不可少的文法研究法:归纳的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4、何容《中国文法论》将《马氏文通》、《中国文法通论》、《国文法草创》、《新著国语文法》几部文法著作中的理论做了总结算1)认为这些著作用西法讲词类,用逻辑讲句法,用演绎法建体系2)词类问题上,把以往研究分两大派:词有定类、词无定类;其自己主张要根据形式上的特征来区分词类(从形式上的特征区分词类,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标志汉语词类的研究进入新阶段)3)他认为语法形式分为六种:词的顺序、词的结合、重叠、音变、重音和声调、不能独立表意的依附成分4)句法问题上,推崇“三品说”(句子的词按重要程度分首品、次品、末品),主张“三步说”5)关于古代为什么无文法学问题,他认为除了汉语文法容易外,我们记录语言所用的文字,也是使文法学不能发生的一个原因5、王力《中国语法理论》1)研究汉语语法的六条原则:词汇不是语法;翻译不是语法;分类不是语法;可争论者不是语法本身;难懂的地方不一定是语法,易懂的地方不一定是非语法;中国语法学的途径2)关于三品说(先赞成,后放弃)、放弃三性说3)关于仂语:主从仂语和等立仂语、隔开法和转换法4)关于句子成分:对系词考察、批评三分法和对二分法提出见解5)关于句子形式和谓语形式6)关于“位”和“格”7)关于“有”字句8)关于语法成分6、高名凯《汉语语法论》:中国语法界第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完全脱离西洋通俗语法影响的作品。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汉语拼音化的利与弊汉语拼音化的失败原因汉语发展历经几千年,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最近网上有出现一阵拼音风,大家一个劲的打拼音字母,赶时髦,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汉语拼音化的产生与覆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
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
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
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辨读和双字母。
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15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
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提议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表示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经过一系列努力,《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基础,它通过拉丁字母来表示汉语的音节,帮助学习者正确发音和拼写汉字。
在教学汉语拼音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拼音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一、系统教学法系统教学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汉语拼音的组成规则,结合发音特点进行系统地教授。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让他们熟悉不同音节的发音方式。
然后,通过分拼音教学,逐步学习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并进行音节的拼读练习。
最后,让学生通过单词和句子的训练,全面掌握汉语拼音。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各种拼音游戏,如连连看、填字游戏、拼音接龙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不断提高拼音水平。
同时,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通过投影仪、电脑软件、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汉语拼音的学习内容和实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选择生动的音频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并利用多媒体互动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深对汉语拼音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实际运用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通过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汉语拼音,如日常生活、购物、旅游等场景,让学生感受汉语拼音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拼音技能,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拼音输入法来写汉字,进一步提高拼音的实际应用水平。
五、巧妙串联法巧妙串联法是一种将汉语拼音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授汉语拼音的同时,可以引入与其相关的课文、词汇和语法等,将拼音知识融入到语言学习的整体过程中。
通过这种串联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和巩固拼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
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汉语拼音由来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关于汉字拼音化的思想争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关于汉字拼音化的思想争论◎崔明海内容提要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汉字拼音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在看似社会支持态度占据主导的局面之下,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对此问题却存在较大的分歧,远没有达成集体共识。
在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出台前后,知识界围绕着汉字是否应该拼音化、汉字能不能拼音化等问题的思想争鸣逐渐公开化,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这场思想争鸣客观上使得党和政府进一步意识到汉字拼音化的方向并不是定论,而这一争论所留下的思想遗产也为198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文字改革方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知识界 汉字拼音化 思想争论〔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7-0045-12 1949年10月10日,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诸多知识分子延续近代文字改革者的理想和热情,成立了文字改革的学术研究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该协会主要理事一致同意“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①并通过吴玉章、胡乔木等人向中共中央建言献策,继续推进汉字拼音化运动。
经过征询各方意见和思考之后,1950年6月,毛泽东主张首先进行汉字简化工作。
②1951年下半年,毛泽东认可了文字改革者提出的汉字拼音化的主张,作出了“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重要指示。
③此后,中央政府成立了文字改革机构专门研究和拟制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印制30万册单行本分发全国各地,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意见。
单行本的最后一页是征询意见的表格,其中印着四个问题,开头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文字改革要走拼音文字的方向,你是不是同意?”从各地反馈的统计资料来看,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1955年2月14日,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到的1000份意见表中,有80.7%的人同意走拼音文字的方向,有3 7%的人不同意,其余没表示意见。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目录
1.1 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
1.2 汉语拼音的地位和作用
1.3 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应用
---
1.1 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
汉语拼音方案是为了解决汉字发音规范化而产生的。
最早的汉语
拼音方案可以追溯到清朝的钦定新字形。
后来,在20世纪初,各种拼
音方案相继出现,直至1958年正式推出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我国
官方采用的拼音方案。
1.2 汉语拼音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汉语拼音是中国大陆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国际汉语教学等
地区普遍采用的拼音方案。
它为汉字的读音提供了便捷、准确的标注
方式,也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
同时,汉语拼音还广泛应用于
电脑输入法、地名、人名等领域。
1.3 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汉语的教学中,汉语拼音被广泛应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
通过
拼音学习,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汉字的发音和词语的拼读规则。
同时,汉语拼音也是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
方便。
实用现代汉语: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来,汉语拼音的推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汉语拼音已经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成为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成为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广泛用于中文文献排序检索以及工业、科技领域的型号和代号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汉语拼音输入汉字被普遍使用,汉语拼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
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作为各外文语种在指称中国事物、表达中国概念时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
汉语拼音作为一种科学、方便、实用的语言文字工具,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方案内容1.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3.汉语拼音方案隔音符号(零声母符号')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本质上,隔音符号「'」就是零声母。
汉语拼音方案的隔音方法,本质上就是零声母「'」在无歧义时省略。
4.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语拼音方案(1)“知、吃、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
(2)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忧),yan(烟),yin(因),yɑng(央),ying(英),yong(雍)。
u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a(蛙),wo (窝),wɑ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
汉字拼音化
王力
1980年 Leabharlann “我们不需要等待全国汉民族语言 统一然后实现汉字拼音化。那将是遥遥无期。 相反地,实行拼音文字以后,可以促使汉民族 语言的统一。四个现代化需要汉字拼音化,在 这个电子计算机时代,电脑需要拼音文字。我 强烈地盼望着: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我国将实 现汉字拼音化 ”
返回目录
章太炎
返回目录
等同于
周有光
汉语拼音的设计者 “汉字是个无底洞。我们提出制订汉语拼音方 案是来帮助汉字,不是代替汉字。要代替汉字, 不是几天功夫,一百年都不行。他们问我要几 百年,我说过了五百年再说吧。”
钱文忠
汉字若拼音化,那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 岂非shishishishi ……到底了? 汉语自有其特殊性,无法拼音化
郭沫若
“我们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让汉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 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 逐渐归于隐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完 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 会有一部分学者来认真研究汉字,认识汉字, 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研究甲骨 文和金文一样。”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食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氏 适市。是时,氏视是十狮恃十石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 狮尸适石室,石室湿,使侍试拭石室,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 始识是十狮尸是十石狮尸。是时,氏始识是实事实。试释是事。 有一位姓施的诗人,住在一间以石头盖成的房屋里,对狮子特别 爱好,并且爱吃狮子,他发誓要吃掉十头狮子。他时常都到市上 察看有无狮子出现,某日十时,正好有十头狮子出现市上,当时 施君也来到市上,他看到这十头狮子,于是取下弓箭,将这十头 狮子予以射杀,施君随之拾起十头射杀死掉的狮子的尸体,准备 搬运到他住的地方石室,不凑巧,这间石室很潮湿,施君叫他的 仆人将石室擦干净,等到把石室擦干净,他开始尝试吃掉这十头 死尸的狮子,正要吃的时候,才识破这十头狮尸,并非真的狮尸, 而是十头用石头做的狮子,现在请你试将这件事情解释一下。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儿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 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孰先孰后, 泾渭分明嘛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理嘉
[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 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 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 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 体说明方案在哪儿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儿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 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 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 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汉语拼音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笫一个的声母,取第二 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 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 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 动中唱主角的卢懸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 “白日维 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 的。
与汉语拼音相伴60年:从国家规范到国际标准
与汉语拼音相伴60年:从国家规范到国际标准作者:冯志伟来源:《畅谈》2018年第05期60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過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后,随着语文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正走上了“语同音”的道路。
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4.08%,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这都得益于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作为汉字注音的辅助工具,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从扫盲工具发展为汉字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古老的汉字插上拼音的翅膀飞向了世界,飞向了未来。
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通过60周年。
在这里,我愿回顾一下汉语拼音从国家规范到国际标准的历程,作为纪念。
一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普通话的国家标准。
汉语拼音也成为了中国初等教育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和掌握,通过汉语拼音来给汉字注音,提高了汉字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
此外,在电报拼音化、视觉通信、文献编目、排序检索、人力资源管理中,汉语拼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从此,汉语拼音成为我国语言生活中的国家规范。
21年后的1979年,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汉语拼音不仅在国内语言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对国际范围内的语言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从国家规范提升为国际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派周有光出席在华沙举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ISO/TC 46)第18届会议,提出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建议。
此后,《ISO 7098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于1982年在南京召开的ISO/TC 46第19届会议上正式通过。
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等大多数国家投了赞成票,英国弃权,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美国投了反对票。
汉语拼音方案名称大全
汉语拼音方案名称大全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汉语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汉语拼音方案的需求,因为汉字数量庞大,笔画复杂,如果不能使用拼音方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呢?简单地说,就是将汉字转换成拉丁字母,便于阅读、打字和输入等方面的使用。
现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汉语拼音方案的名称大全。
一、1956年简化字拼音方案这是中国最早制定的拼音方案,也被称为“老拼音”,是在1956年由中国政府统一制定并颁布了实施方案。
这种拼音方案也被应用于台湾和新加坡,但除了一些专业术语和省份名之外,这个拼音方案逐渐被边缘化。
二、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是对“老拼音”的修改和升级,也是目前公认的“规范汉语拼音方案”。
此方案在音节、声调、韵母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得汉语拼音逐渐成为一个简单、有效的工具。
三、注音符号注音符号是一种用于汉字发音的符号系统,由诗人林语堂于1920年代从日本借鉴而来。
在台湾和中国的部分地区也被广泛地使用。
四、国际音标拼音方案国际音标拼音方案是根据国际音标(IPA)所制定的拼音方案。
这种方案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但可以更准确地表示汉字发音的细节部分。
五、拼音加简拼方案拼音加简拼方案是一种基于普通话发音的拼音方案,使用了一些简化的拼音表示方式,使得输入速度更快,也更适合进行简单的交流和通讯。
六、双拼拼音方案双拼拼音方案是一种使用字母键盘进行输入的汉语拼音方案,将一个汉字拆分为两个拼音,可以更快地进行输入。
这种方案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被广泛应用,因为可以提高打字速度和输入效率。
七、仓颉拼音仓颉拼音是一种专为中文字符设计的拼音方案,由古代传奇人物仓颉发明,并在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发布。
这种拼音方案对于一些输入法软件来说十分重要,并且在中国一些地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结以上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名称大全,这些方案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现代汉语拼音历史
现代汉语拼音历史现代汉语拼音系统所采纳的字母符号与汉语具有异质性,属于完整不一样的文字符号系统,注音字母则仍旧是汉字,既从内在属性上解决了现代性问题,又固守了文化的民族性。
一从拟定到宣告:经过拉丁化和民族化之争,显现于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拼音的研制是从谈论北京话的音位系统开始的,因为这是拟定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前提,不然什么音一定为之设计字母,什么音又不必为之配置字母,26个拉丁字母够不够用,字母不够又怎样解决,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无从谈起。
当时,报纸、杂志特别是一些语文性质的期刊所刊登的很多文章就反应了这一热忱谈论的情况。
这些文章都是环绕成立民族共同语与制定汉语拼音睁开的,促进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
历史有时有惊人的相像之处。
民国初年,制定中国第一个法定的拼音方案——国语注音字母的时候,在字母形式问题上曾发生过极其激烈的争辩。
当时有各种各种的字母方案,但是主要的争辩可以归纳为拉丁化拼音字母与民族形式字母之争,最后是采纳了篆体楷化笔划简单的独体古汉字作为国语的注音字母。
在汉语拼音运动盛行之初(1892),中国人开始是从拉丁化字母下手拟定汉语拼音字母的,但后期民间创制的各种拼音方案,其字母形式已经转向以汉字笔划式为主,所以国语注音字母获得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认可,能够说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民族形式的字母有一个致命的短处,它不吻合世界文字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可以适应国际沟通的需要,也不便于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应用。
所以国语注音字母宣告并使用几年以后就掀起了一个拉丁化拼音运动,产生了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很多有名的拼音方案。
建国之初,在汉语拼音的研制中拉丁化与民族化之争重又盛行,因为用民族形式字母构成的国语注音符号已通行了几十年,几千年的汉字情结在社会上根深蒂固,依据汉字创制新拼音字母的梦想在许多人心中向来是比较激烈的,甚至有些政府领导人也拥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从1952年起文改会开始了以制定汉字笔划式拼音字母为主的研究工作。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
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
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
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可”。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
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卢戆章并不要求废除汉字,他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列”。
后来,他又编写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
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吴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等。
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
汉语拼音文化意义
汉语拼音文化意义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文字输入法和读写工具,在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学习,还有助于推广汉字和汉语文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汉语拼音的文化意义。
1. 方便交流和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大优势是方便人们进行文字输入和发音准确。
拼音系统将汉字音节化,使得学习者能够通过拼音来迅速掌握字音的规则和特点。
这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尤其重要。
拼音系统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同样地,汉语拼音也方便了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
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汉字的人来说,通过拼音来进行学习和交流会更容易。
拼音系统的出现为汉语的国际传播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 拓展汉字和汉语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限制了其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
而拼音系统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
通过拼音系统,外国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字的发音规则,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认知。
从而,汉语拼音有助于拓宽汉字和汉语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汉语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
3. 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也正面临着被现代化进程忽略和冲淡的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更加依赖拼音输入法进行文字输入,署名也更多地使用拼音。
这使得汉语拼音逐渐成为年轻一代首选的文字输入方式。
拼音系统的使用不仅是一种时代的需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通过使用汉语拼音,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普及汉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汉字,从而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
4. 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除了汉字文化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
许多地方方言表达丰富而独特,很难通过汉字来准确传达。
而汉语拼音作为一种音标系统,使得方言的录入和传播更加方便和准确。
通过拼音系统,地方方言的发展得到了促进和保护。
地方艺术、音乐、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通过拼音系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
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汉语拼音由来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拼音发展现状怎么写
拼音发展现状怎么写
拼音是中国现代汉字转写方案之一,用于标识汉字的读音和声调。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在拼音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借用西方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音节。
因为当时拉丁字母在国际交流中已广泛使用,所以拼音方案的引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拼音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首先是在教育领域,拼音成为了学龄儿童学习汉字音节的重要工具。
接着,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推动下,拼音逐渐在公共场合、官方文件、标识牌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拼音的发展也遇到过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随着传统文化保护和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一些人担心拼音的普及会导致年轻人对汉字书写和认读的能力减弱。
另一方面,随着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拼音输入法的出现为拼音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加速了拼音的普及。
目前,拼音已成为中国人学习汉字、交流、工作等各方面必备的技能和工具。
同时,拼音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拼音发展现状表明它在中文学习和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拼音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拓展,为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和交流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拼音现代化
彭瑞良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而语言在传播科技信息、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汉语紧跟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有必要使汉语科学化、现代化。
为了使汉语科学化,必须使汉语拼音科学化,建立全新的、系统的、科学的汉字拼音系统。
下面就汉语拼音现代化进行一些探讨。
一、现行汉语拼音的不足之处
从汉语拼音的发展历史看,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是50年前的制定,由于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观念、科学水平、技术手段等因素的限制,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与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显得很不适应、很不完善:
1、汉语拼音字母是套用拉丁字母,没有形成汉语自己的拼音字符体系,汉语拼音没有充分彰显汉语的文化特性。
2、汉语拼音字母排序依旧按拉丁字母排序,没有体现汉语拼音的读音规律,放弃了有利于人们学习的汉语拼音排序。
3、汉语拼音中出现双字母代表一个汉语拼音,不是最简的拼音字母表示方式,不利于提高人们使用汉语拼音的效率。
4、汉语拼音中出现同一字母代表两个汉语拼音读音,给初学者带来了识别上的混乱,增加了人们学习拼音的负担。
5、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太多,这些规定都是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设计不合理造成,阻碍了汉语拼音的推广普及。
6、汉语拼音的音调符号标注在字母的上面,在利用电脑输入音调符号时十分困难,严重阻碍了汉语拼音的信息化发展。
7、现在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汉语拼音不能与电子技术直接结合,没有制定直接用于信息输入的源代码字符。
8、由于受技术限制,虽有拼音符号,但没有原始的科学的标准的拼音字母读音,不利于人们学习、并准确掌握。
由于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存在以上缺陷,不利于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不利于促进汉语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汉语拼音进行系统改造;为了迎接世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汉语成为未来的世界语言,也有必要对汉语拼音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改造,实现汉语拼音科学化、现代化。
二、汉语拼音字符系统科学化
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汉语拼音字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必要对现行的汉语拼音字母进行系统改造,使汉语拼音字符更简单、更合理、更科学,更好体现汉语的发音规律,有效提高人们学习使用汉语拼音的效率。
下面根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科学的汉语拼音字符系统。
汉语的标志性特征是汉字是方块字,为此,汉语拼音字符也应得到充分彰显,使汉语拼音字符特征“汉字化”;同时,为了帮助人们记忆,可建立汉语拼音字符生成模式,拼音字符可由一个汉字字模拆分而成,使汉语拼音字符形成“字模化”。
依据有利于帮助人们记忆、拼音字符应尽量简单的要求,在对汉字基本特征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关联性研究后可得,汉字的“日”字具有独特的特征,“日”字由纵横两种笔画组成、笔画简单、字形方正,且符合简单实现现代数字显示技术的要求,更有趣的是“日”字可拆分出能满足汉语拼音需要的所有字符,生成的字符形体美观、字形独特,字符自成体系、相互关联,大大有利于人们学习记忆,“日”字是理想的汉字拼音字符的字模。
下面对“日”字进行拆分,可得字符如下:
以上由“日”字拆分而成的字符,充分体现了汉字方块字的特点,且十份简单。
为了便于字符的书写,还可以上面这些字符为原形(原形字符也为大写字符),建立相对应的小写字符。
为了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汉语拼音小写字符,小写字符应满足:符号简单便于记忆、字形独特便于识别、书写顺畅便于使用的基本要求。
依此要求建立对应的小写字符如下:
在建立以上大写、小写字符的基础上,再对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进行系统分析,依据拼音小写字符与汉语拼音字母形体尽量相近,最大化继承原汉语拼音的元素,有利于人们学习接受汉语拼音字符,便于己掌握汉语拼音的人们的学习与记忆,为此可确立新建立的汉语拼音字符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对应关系如下:
为了使汉语拼音字符系统更完美,依据汉语发音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级的要求,确立“∧”表示阴平、“<”表示阳平、“∨”表示上声、“>”表示去声、“×”表示轻声,以上声调符号字形独特、便于识别,声调符号放在每个拼音字的后面,即可表示每个字的声调,也可用作隔音符号,还彻底消除了汉语拼音声调符号利用电脑输入时的困难,使汉语拼音字符系统变得更科学。
三、制定理想的汉语拼音方案
综合以上研究的成果,可确立如下全新的汉语拼音方案。
1、汉语拼音字符表:
共有大小字符2×36个。
2、汉语拼音声母表:
知吃
哥科喝希
欺
基得特勒
讷摸佛坡
玻日诗思
雌
资
3、汉语拼音韵母表:
4、汉语拼音声调符号:
“∧”表示阴平、“<”表示阳平、“∨”表示上声、“>”表示去声、“×”表示轻声,声调符号放在每个拼音字的后面。
5、汉语汉字拼音规则:
汉字是单音节文字,每个汉字读音,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表示;汉字的拼读方法:先读准声母、韵母发音,然后从声母口形开始、一口气念出带声调的韵母,拼成音节。
以上“汉字化”和“字模化”的汉语拼音字符,汉语发音声调符号,汉语汉字拼音规则,共同组成汉语拼音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汉语拼音知识体系。
以上全新的汉语拼音系统,再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汉语标准;利用这些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汉语标准,规范人们学习使用汉语,实现汉语拼音标准化,使人们在使用汉语时获得最佳的用语效果和社会效益。
以上新建立的全新的汉语拼音系统形式简单、结构合理、体系科学,有利于提高人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有利于汉语拼音应用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汉语拼音的普及推广,有利于推动汉语成为未来的世界语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彭瑞良,电子邮箱:115340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