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合集下载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

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方面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

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

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

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

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

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

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

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

北洋政府与民国初年的政治状态

北洋政府与民国初年的政治状态

北洋政府与民国初年的政治状态1912年,清朝的满清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即成立的北洋政府成为了中国的临时政权,开始了旧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转变。

然而,北洋政府与民国初年的政治状态,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稳定和繁荣。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事件频发,军阀割据,外国势力干涉,导致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北洋政府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确立政治稳定。

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民众触动电力推特广场的政治诉求高涨,政府无法及时满足人民的需求,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同时,满清王朝的王爷和贵族们也并不甘心失去权力,不断煽动不安定因素,制造政治动荡。

这导致了北洋政府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各种军阀之间的争夺,政局一度失去控制。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北洋政府无力有效控制全国局势,各省出现了大规模的割据现象,各路军阀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这使得北洋政府的统治一度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中,外国势力也开始介入中国政治。

列强们以各种借口,通过经济、军事和政治手段,试图干涉中国的内政。

他们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租界,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利益。

这无疑削弱了北洋政府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政府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台湾、西藏、新疆等一系列边疆问题,这使得政府的稳定和一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尽管形势严峻,北洋政府还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

它试图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制度,积极推动教育、医疗、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改革。

此外,北洋政府还积极引进西方文化和技术,试图与世界接轨。

然而,这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改革无法推进,政府改革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和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对改革产生了巨大抵制力量,使得政府的改革努力未能得到广泛支持。

在北洋政府与民国初年的政治状态中,中国社会陷入动荡,重重困难让政府陷入窘境。

然而,将近十年的艰难岁月也逐渐培养了中国人民起义的觉悟和抵抗外来压迫的勇气。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外交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外交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外交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这其中也包括外交。

尽管存在难以克服军人,旧官僚外交的弱点,但仍不失是中国外交迈向近代化的重要阶段。

为此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由于北京中央政权对国家统治的虚弱、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流动、公共空间的扩大以及“反帝”思潮的高涨,民族危机加重等因素,使得北京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的任何举动都会牵动社会敏感的神经。

而在20世纪20年代更甚,极少有外交事件能够逃脱民众的审视与介入,这也是这一时期国民外交格外活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国势不逮,外交自然举步维艰。

因为外交与国势、国力密切相关,并与军事、经济实力相辅相成,并最终是以军事、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为依托的。

然而,外交终归不是军事、不是经济,是具有相对独立和能动的一面的。

事实上外交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从一国来看,国家穷困,兵力不逮,使外交无可靠依托,难以进行其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手段。

然而,客观上这些不利因素却可给外交留下充分发挥作用的宽阔余地,并且,这种困境也往往激发外交精英的热情与智慧,使外交优秀的表现与军事的败绩形成更加鲜明的反差。

还有,外交往往在国家使用其他对外手段无效、无力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因为作为一弱国,当国家其他对外手段都与它国相形见绌,外交则成为仅有的可与对手较量的武器。

一方面国家加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困境和重任调动和激发了外交的积极性。

并且随着中国近代民族的觉醒,民气可用。

例如,时人曾论及到民气与外交的关系,认为:“外交须以国力为背景,而国力云者,非指武力而言,乃指其国民精神的或物质的各项力量而言,国力优而外交必胜利,国力劣则难言矣。

中国若与物质力,此不能讳言者,物质力之养成,亦非旦夕之间。

故就现状而论,本不能对外获极大成功,然所恃者,即在另一半面之精神的力量,竟胜力果立足,犹勉可有为,否则唯有失败已矣。

致敬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最强硬、最爱国、最宽容的政权!

致敬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最强硬、最爱国、最宽容的政权!

致敬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最强硬、最爱国、最宽容的政权!谏言策——————————————所谓北洋政府,是指民国初年由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于1912年至1928年建都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翻开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对北洋政府的评价,历来都偏低,说它“黑暗”、“反动”、“卖国”的都有。

应该说,我们对北洋政府的评价偏低是不正确的。

不仅如此,如果尊重客观事实,从全面的而不是个别的方面去考察,还不得不承认: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最民主共和最资产阶级化的时期。

北洋政府对外是“硬”,与列强态度强硬,拼死抗争,在外交和边防上是于中华民族有大功的时期。

北洋政府对内是“软”,在各项施政措施上都相当宽容和人性,从而让当时的社会波澜壮阔,风起云涌。

这样的“硬”和“软”,是值得肯定的。

二、“硬”——北洋政府在外交上拼死抗争在北洋政府的主导下,中国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北洋政府通过对德国及奥匈帝国宣战,废除了它们的治外法权,终止了向它们支付清朝签署的庚子条约赔款,还赢得了暂停向协约国支付庚子赔款的5年期限。

开了突破了不平等条约防线的先河。

1919年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徐树铮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完成了对外蒙古的收复!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渗透达多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11月22日,北洋政府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

同时废除《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

“一战”的胜利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荣誉,而且因此成为国际联盟的会员国,后来还被选为国联行政院六个非常任会员之一。

首次进入就成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最后达成的凡尔赛和约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北洋政府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强硬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拒签和约是巴黎和会的首创,后来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也仿效中国,拒签和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混乱与变革的特殊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鲜明而复杂,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呈现出军阀割据、派系纷争的局面。

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占据着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经常爆发战争,使得国家陷入长期的动荡不安。

这种割据状态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也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例如,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之间的争斗此起彼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政权形式上,北洋政府名义上是共和政体,但实际上是军阀专制。

总统和内阁频繁更迭,政治权力成为军阀们争夺的工具。

政府的决策往往不是基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满足军阀个人的野心和欲望。

这种政治的混乱和无序,导致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地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

经济方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和畸形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工业和商业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例如,上海、天津等地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和企业。

但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处于封建经济的束缚之下,农民生活贫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而且,军阀们为了筹集军费,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外交上,北洋政府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事务。

北洋政府在外交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例如,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诉求被无视,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低下,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社会层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治安状况恶劣。

军阀混战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同时,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军阀和官员们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社会风气败坏。

近代史小论文-北洋政府

近代史小论文-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时期是指1912年-1928年,这个时期是充满争议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转型期。

北洋派在这段时间里政治格局占优势地位,因而得名。

虽然说北洋政府时期是军阀混战的时期,有很多方面原因,从根本上看是革命的后果,三权分立就是要经历这一腐败的时期但是要靠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断净化,二是军阀为了本身的私利而争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其可堪称最接近民主的政府,北洋政府时期也是思想最自由的时期,而他第一个骄人的成绩就是外交成就。

他并没有让官僚担任从事外交而是大胆选用欧美留学,深知国际法律的年轻人担纲外交事务,如为外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顾维钧,这也体现了袁世凯的善于用人。

也正是这些外交人才的努力才使中国赶快摆脱弱国外交颓势,更具开放性。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国对外蒙古领土完整作出重要贡献。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北洋政府成为中国收回主权时代的开端。

北洋政府最大成就当属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都出自于这个时期,就连国共两党的精英都出自这一时期,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遍地英雄下夕烟”,正是描述这个时代的特征。

民主氛围为思想自由提供保障,极大推动了新民主运动的发展。

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涌现一帮人才如蔡元培,李大钊等。

舆论环境相对的宽松,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媒体,国民自由空间的扩大,为社会精英和广大人才的参加公共事业创造了条件。

并且当时的结社自由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最充分的时期,可以充分表达意见,成为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高度民主时期。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领域。

北洋政府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要得益于当时的经济政策的开放性,建立了市场经济。

袁世凯请了张謇等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管理中国经济实现了财政平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从不夸张的角度来说,中国近代化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北洋政府很好得完成了中国从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型。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统一政策与实践研究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统一政策与实践研究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统一政策与实践探究引言: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时的中国面临着许多内外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国家的统一。

在这一时期,北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实践,旨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洋政府时期国家统一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一、国家统一政策的制定北洋政府成立后,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起首,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力图通过建立大总统制度和行使强力中央集权的权力,来确保国家的一致行动和权威。

其次,在军事方面,北洋政府推行了军队统一编制和建设,并成立了各级指挥机构,以确保军队的忠诚和统一行动。

此外,北洋政府还实行了使外国在华势力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以防止外国力力对中国的干预。

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统一政策的实践北洋政府时期,国家统一政策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困难。

起首,北洋政府在统一国内各地方政权时面临着地方反抗和割据势力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军阀势力与北洋政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严峻影响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其次,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各种冲突和纷争,加剧了国家统一的困难。

社会上的民族冲突、阶级冲突以及地区差异等问题成为国家统一的障碍。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北洋政府在国家统一政策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起首,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北洋政府加强了对各地方政权的控制和干预,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行动,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其次,在加强国家军队建设方面,北洋政府实行了一定的军事改革,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气。

此外,北洋政府还乐观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通过经济建设和改革,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统一政策与实践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起首,北洋政府时期的统一政策为后来的政权统一提供了阅历和借鉴。

这一时期的政策与实践为后来的中华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对于中国政权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北洋政府的发展与衰落

北洋政府的发展与衰落

北洋政府的发展与衰落20世纪初,清朝内部朝不保夕,民间动荡不安,列强侵略扰乱,中国社会呈现出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中国自弱、自闭,与时代的潮流背道而驰,在这个时候的政治变革成为必须进行的任务。

为此,太平天国战败之后,光绪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推行维新。

但此时,列强势力强大,国共矛盾加剧,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灾难。

在此背景下,清政府最终逼不得已于1911年发生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封建统治的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招幡,“求同存异,肝胆相照”的北洋政府也应运而生。

一、北洋政府的建立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代表,而清王朝在困境时就派他来出面解决。

为了控制辛亥革命,袁世凯找到了革命领袖孙中山,两者签订了《辛亥年订立的议和通纪》,确立了北洋政府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正式成立了北洋政府,袁世凯即被封为“中华帝国致政大总统”。

此时,袁世凯领导下的北洋政府重启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实行“北洋军阀”传统政治体制。

这时,中国进入了新的政治局面,各种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刻变革开始浮出水面。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发展袁世凯即位后,虽然成功缓解了大家的危机,但北洋政府也为了发展而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政治游戏。

首先,北洋政府的正统性一直都是较为玄妙的,由于政治能力、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不足,袁世凯通过增加自己的财富和权利,阻止各种相对集权的观念被推广,对于各种政治舞台的运作逐渐加深了掌控能力。

其次,北洋政府对各种争执不断的民族主义运动也加以压制,尤其是庆云军阀的武装起义,更是被北洋政府血腥地镇压下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北洋政府也推行了一些能够促进发展的措施,例如增加税收,发展实业等,同时,政府也加强了舆论的控制,以维护政权的稳定。

三、北洋政府的衰落在崩溃的威胁之下,袁世凯被迫举办了一次选举。

在本来被认为是个很成功的选举中,国民党的李可培的竞选为了袁世凯的上任而放弃了,误导群众而引发深入的不满以后,便果断宣布停止选举,开始下令镇压国民党和民主派的革命,遭到群众的全面反抗,不久即病逝,推向了北洋政府的衰落。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1912年2月,袁世凯继孙中山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势力初秉政。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首任大总统后北洋政府正式形成。

北洋政府是继清朝灭亡后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成以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开始了军阀混战时代,直到北伐战争结束后才完成形式统一。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除党禁、报禁的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内战不断,但已经出现了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等制度的雏形。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民主政治、思想解放、踏入国际社会的开端,更是中华民族资本积累的黄金时期。

同时,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矿业法规评述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矿业法规评述

0 7 起。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 先后领导了多次罢 规定 了呈文不予受理、 驳回申请的情况。 对于矿业企业 就多达 1 争取工人权利 , 其 中影响最大 的当属 1 9 2 2年 的开办 , 《 施行细则》要求企业主必须呈报矿工服务规 工运动 , 月的安源煤矿大罢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 维护既得 则、 抚恤规则 , 以维护矿工权益 , 还对矿业企业 的税款 9
采矿 权得 为抵 押权 之 目的” 。 在 此基础 之 上 , 还 规定 了 册条例》 施行两个月后 , 北洋政府在农商部长章宗祥的
矿业注册条例施行细则》 。《 注册细则》 矿业权的设定 、 变更 、 移转 、 消失与抵押的程序与条件 。 主持下颁布了《 第三 ,首 次设 置 了矿 业 纠纷 的 国家机 关 仲裁 和行 政 诉 主要在簿册和注册程序两方面做 出了补充规定 。在簿
权及采矿权为矿业权 ” (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 ; 将矿区定 相关文书体例做 出了规定 , 在 内容上兼具 了当今《 合同 义为 “ 矿业权者受政府准许探矿或采矿之土地区域为 法》 和《 公司法》 的部分规定 。 《 矿业注册条例》 确立 了办 矿区” ( 第二章第十二条 ) 。这些定义几经微调 , 至今仍 矿审批制度和企业组建制度 ,这使得近代企业制度在 在沿用。 第二 , 首次确立了矿业权的物权制度。 《 条例》 我国矿业领域得 以建立 ,标志着我国矿业立法再一次
权、 用地、 矿工 、 矿税 、 矿业警察 、 裁决诉愿及诉讼、 罚则 理 念上 和清 朝相 比 , 已经 有 了较 大进 步 。 等九章和附则共 1 1 1 条构成 ,在立法体例上 已经具备
( 三) 《 中华 民国矿 业注册 条例 》
由于《 中华 民国矿业条例》 及其施行细则仅仅规定 现代法典的特征。该条例是在借鉴外 国矿业法 的基础 上改编的。这是我 国立法工作在近代社会经济生活中 了矿业 权 的相 关制 度 ,而 在矿业 企 业注 册 管理 方面 的

从1912—1928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外交之细探

从1912—1928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外交之细探

从1912—1928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外交之细探摘要:北洋集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政治军事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政权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更以“共和国”的形式执掌中国十六年的统治大权。

这一政权一直被习惯称之为北洋政府。

在国内,它是一个军阀政权,对外它始终是中华民国的合法代表,是十六年统治时期的对外统一体。

北洋政府在16年的外交斡旋中可谓“弱不禁风”,当时的统治者以出卖国家利权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来扩充实力,进而建立并巩固自己的发动统治,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另一方面,当帝国主义采取赤裸裸的对华剥削政策时,其行动侵犯到当时北洋政府的个人集团利益时,北洋政府则通过内政、外交多途径地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抵抗,虽然外交谈判的结果往往被“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潜规则所挫败,但我们不能认定北洋军阀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未做任何抵抗,同样,我们更不能认为北洋军阀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在华扶植的代理人,我们应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即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外交状况进行细探,试还原以本来面貌。

关键词:怀柔外交;金权外交;灵活外交;外崇国信民国初期,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上台执政后,国家财政空虚,政局不靖,“至于外交,棘手尤甚,中俄协约难成,而库伦独立,尚未取消,西藏交涉,至今而英人不肯让步。

”①面对内忧外患,袁世凯在强化独裁统治的同时,在外交上承袭了前清故伎,不惜以牺牲部分主权来换取列强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支持,这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可谓“明智之举”。

一、袁世凯与“怀柔”外交袁世凯刚刚取代孙中山的位置,根基未稳,倘若对外采取强硬态度,西方列强既可通过军事手段来颠覆这一新生政权,又可支持北洋军阀的反对派,以扶植其傀儡政权来为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这样,刚刚到手的政权就要土崩瓦解,袁世凯在上任之初所采取怀柔的外交政策不能认定其“卖国媚外,残民以逞”。

而袁世凯所施行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英、美、日、俄诸列强的好感,并认为可以通①○1徐有朋:《袁大总统书牍汇编》卷首,上海广益书局1914年。

北洋政 府时期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北洋政 府时期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北洋政府时期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北洋政府时期(1912 年 1928 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政治方面例题 1: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结束?()A 袁世凯称帝失败B 护法运动C 北伐战争的胜利D 五四运动答案:C知识点: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等派系,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相互攻伐。

1926 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例题 2: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处于什么状态?答案:军阀割据。

知识点:北洋政府时期,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

他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行专制统治,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二、经济方面例题 1: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以下哪个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C知识点: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其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而清政府在此时已经灭亡。

例题 2: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知识点:民族工业在北洋政府时期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较为发达,而内地工业相对落后。

三、文化方面例题 1:北洋政府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其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民主与科学。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以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

4.农村经济的破产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农村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
着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商品的输出和原料掠夺的加剧而 日趋解体。同时,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 商品化的发展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另一方面,某种作物种植面积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或缩小
在农村经济中,土地集中现象和土地兼并之风更为严
财力分散的局面严重破坏了国家财政的统一性和完整
性,中央政府被迫依赖借债度日

2.财政收入缺乏规范性
许多地方军阀政府都以各种名目的收费来筹集财政收


3.关、盐等税收为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财政 主权部分丧失
对中国拥有债权的西方国家,趁辛亥革命动荡之际,
组成管理税收委员会直接保管关税税款,中国政府完 全丧失了对关税收入的自主支配权 袁世凯政府举借的善后大借款也是盐税主权丧失贻尽
年份 1913 1914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表11-1 中央军费实支情况表 军务费总计 陆军部经费 海军部经费 172747907 163775012 8972895 142400637 137588077 4812560 159457250 142252713 17204537 83928134 78851296 5076838 137529658 131917250 5612408 112985534 106112717 6872817 107730172 99749776 7980396 97984769 90912641 7072128 72891786 65254410 7637376 48437411 41017835 7419576 29373821 22299346 7074475 59404905 51994730 7410175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和分裂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从191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28年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北洋政府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导致了中国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治陷入了一片混乱。

北洋政府作为当时的中央政权,正式成立于1912年。

然而,由于内外多种原因,北洋政府在形式上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政府,实际上却无法有效地控制全国。

军阀势力的崛起和割据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北洋政府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

各个军阀势力为了争夺政权,频繁发生武装冲突和政治斗争,使得中国政治陷入了一团糟。

这种分裂和动荡的局面,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社会方面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也陷入了无序和动荡之中。

军阀混战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恶化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横征暴敛,随意征收粮食和财物,折磨百姓,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和不公平待遇。

此外,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人们过着惶惶不安的生活。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加剧了人们的不信任感和社会的不和谐,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经济方面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脉,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军阀割据、战乱频繁以及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无力,导致了国内贸易和外国投资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各个军阀势力征收高额的商业和企业税,使得企业倒闭,商业活动几乎停滞。

此外,军阀混战还使得国家资源的合理调配无法实现,财政收支失衡严重,造成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的问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和停滞的状态,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内政与外交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内政与外交

北洋军阀的统治从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12月张学良的“东北易帜”结束,先后经历了袁世凯时期(1912-1916年)、皖系段祺瑞时期(1916-1920年)、直系曹锟、吴佩孚时期(1920-1924年)和奉系张作霖时期(1924-1928年),共16年。大陆既往的教科书和一般历史著作,一提到北洋军阀统治,免不了要用到“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个定语,认为军阀个个都是草包,只会打内战和出卖国家利益。接受和习惯了这种评价的人们,一想起“北洋政府”这个词,脑海中涌现的就是“军阀混战、暗无天日、民不聊生”这十二个字。这样的描述和评价实在有违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复杂的、立体的、鲜活的历史简单化、公式化、刻板化、片面化了。我无意为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翻案,也承认那个失序的时代确实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也给民众带来了太多的苦难,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把这段历史贬得一无是处,其在许多方面的表现都是值得称道的。
其次是经济上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12到1937年(日本侵华打断),这已经为史学界公认。特别是1914-1918年,被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当时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保护和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使得民族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面粉、造纸、纺织、火柴等轻工业发展更快。重工业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烧球式”1915年出厂;中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1919年出厂;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建成于1920年,而且连续建造了4艘;福州船政局又于1919年8月造出了中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中国近代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发展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武器自给。从职工特别是文人的收入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时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状况。比如鲁迅,《鲁迅日记》记录了他从1912年到北京教育部任职(月薪300块大洋)一直到1936年去世这24年中的收入情况,共12万多银元(包括稿费),约合今天人民币500万元左右。这些收入,使他无衣食之忧,为他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鲁迅到上海后,平均每年的收入是一万多块(那时的一块钱相当于今天的四五十块钱的购买力),住着一幢三层楼的豪宅,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再比如胡适,1917年26岁的胡适应聘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拿260元银元的月薪,相当于今日的10000多元,而且住宿是免费的。那时,9银圆的伙食已很丰盛(当时北大的学生在食堂包伙每月仅4两银子即5.6银圆)。不久,胡适和安徽同乡高一涵合租一处僻静的住房,每月租金6银圆,每人仅出3圆。后来,他升为一级教授,月薪也立即加到280银元(最高级)。胡适在北大的经济生活比在美国优越,毋庸置疑,丰厚的收入,为他的学术研究奠定了经济基础。从他们两人的收入可以约略了解当时知识界的薪水待遇情况。

北洋政府管理制度

北洋政府管理制度

北洋政府管理制度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其管理制度是如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北洋政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财政和军事等方面。

在行政领域,北洋政府实行一元化的行政管理制度,即将地方行政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建立起全国一元化的行政管理制度。

首先,北洋政府实行省级行政区划,下设省、直辖市、县等行政单位。

每个行政单位设立有行政机关,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官员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其次,北洋政府推行了派遣官员制度,即中央政府派遣官员到各地行政机关任职,以确保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

同时,北洋政府还建立了官僚管理体制,严格规范官员的管理,加强官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以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保证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在立法方面,北洋政府成立了国会制度,国会是政治权利的最高集中地,负责国家的立法工作。

国会主要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省的代表组成,众议院由各界人士组成,例如知识分子、商人、工人和农民等。

国会行使立法、监督和其他重要职能,包括通过国家政策、法律和预算方案等。

此外,北洋政府还建立了各级政府的法制建设,加强了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了国家法制的顺利进行。

在司法方面,北洋政府建立了独立的司法体系,加强了司法权的独立和公正性。

北洋政府对各级法院的设立、组织和职权进行了严格规定,保证了法院的公正和独立性。

同时,北洋政府还设立了监察机关,用以监督法院的工作,确保司法工作的公正和规范进行。

另外,北洋政府还明确了司法程序和法律适用方面的规定,加强了对司法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为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财政方面,北洋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税收征收、财政支出和财政监督等方面。

在预算编制方面,北洋政府规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程序和原则,确保了财政收支的平衡和规范。

北洋政 府时期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北洋政 府时期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北洋政府时期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北洋政府时期(1912 年 1928 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阶段。

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曲折,同时也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诸多影响。

以下是关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些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方面例题 1: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内部缺乏强有力的核心人物,导致派系纷争加剧。

其次,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支持不同的军阀,以维护和扩大自身在华利益,加剧了军阀之间的矛盾。

再者,中国传统的封建割据思想仍然存在,一些军阀拥兵自重,企图称霸一方。

知识点 1:北洋军阀的派系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为代表;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奉系军阀的首领是张作霖。

知识点 2:府院之争“府院之争”指的是 1917 年围绕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总统府(黎元洪)和国务院(段祺瑞)之间发生的争斗。

这一事件反映了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派系矛盾。

二、经济方面例题 2:简述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包括:轻工业发展迅速,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受到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民族工业资本薄弱,技术落后。

知识点 1: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

知识点 2:官僚资本的兴起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开始兴起。

官僚资本凭借政治权力,垄断了一些重要的行业和资源,对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文化方面例题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答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有:北洋政府统治黑暗,民族危机加深;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民族工业的发展,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打破封建束缚;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影响扩大。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历史地位
历史战绩
统治时期
概述
袁世凯统治时期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列表资料
历任总统
历任内阁
内战列表
介绍
政府起始
历史地位
历史战绩
统治时期
概述
袁世凯统治时期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列表资料
历任总统
历任内阁
内战列表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政府起始
北洋政府,也称北京政府。北洋是指位于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的一个地域,因这一地带出现了近代新军——北洋军。1912年起,北洋军开始掌握中国政权,因而北京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指1912—1928年由北洋系军阀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通称,这是相对于孙中山领导的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南方成立的广州军政府的称呼。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1925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革命政府,并且由蒋介石领军北伐,但北洋政府持续运作,直到1928年张学良同意加入国民政府之后正式结束。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历史地位
北洋政府是由北洋军阀等势力选出的中华民国大总统与国务院国务总理所领导,是当时被世界各国承认的中华民国合法中央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卿音庆)为国歌,作为代表中国的符号象征。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国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
历史战绩
1919年10月,北洋政府乘俄国十月革命之机派大将徐树铮出兵收复外蒙古。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外蒙古全境归还中国,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同时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徐树铮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如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完成了对外蒙古的收复!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渗透达多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徐树铮全面否定《中俄声明》。南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亦致电庆贺。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废除《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孙文因此赞扬徐树铮:“徐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中国一九二一

中国一九二一

中国一九二一中国一九二一年,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一年,标志着中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和挑战,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革。

政治上,中国一九二一年正处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时期。

当时的北洋政府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所建立的中央政府。

然而,由于形势的复杂性和内外压力的影响,北洋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定。

此外,国共两党也在这一年开始崛起,并开始对抗着北洋政府的统治。

这种政治动荡为中国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经济上,中国一九二一年正处于一个困难的时期。

长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一年,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问题。

此外,外国势力的压迫和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文化上,中国一九二一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期。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自由思想和文化觉醒的运动,旨在推动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

这一运动鼓励人们对传统观念和习俗进行思考和批判,呼吁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许多文化人士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学风格。

这一年,许多重要文化和学术团体如“晨钟文社”和“新月派”等相继成立,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中国一九二一年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政治上的不稳定使得政府的统治受到了动摇,进一步加剧了内外的不安全感。

经济上的困难导致许多人民面临着生活困境和贫困。

文化的觉醒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启示,但也引发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压力。

尽管中国一九二一年面临着诸多问题,但这一年也为中国的未来铺就了一定的基础。

政治上的动荡使得中国民主意识的觉醒并开始为未来的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的困难促使中国开始思索如何进行经济现代化并独立于外国势力。

文化上的觉醒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推戴”与“劝进” 1915.12
袁世凯:“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但曾宣誓忠于 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 解者”。
劝进:誓词不过是“循例止词”,“今日者,国体已变, 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 凡此皆国民所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府院之争
新旧约法之争 《临时约法》VS《中华民国约法》 黎元洪大总统:“继任”还是“代行”?
南方的坚持与段祺瑞的妥协 1916.6.29 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与军阀派系
段祺瑞与“皖系” 冯国璋与“直系” 张作霖与“奉系”
其他派系 阎锡山与“晋系” 张勋与“定武军” 唐继尧与“滇系” 陆荣廷与“桂系”
“第一流人才和第一流经验内阁”
违背法定程序,选举总统 1913.10.4 解散国民党 废弃“天坛宪法草案” 1913.11. 取消国会 代之以“政治会议” 1914.1 成立“约法会议”,制订《中华民国约法》 1914.5
内容:(1)总统的任期为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2) 总统任期届满时,若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 即可连任;(3)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 并无限制。 共和制度至此被破坏殆尽
列举题(10分) 简答题(30-45分) 论述题(45-60分) 课程论文计入期末成绩,占15%
“善后大借款” 与五国银行团 袁世凯的军事解决措施 李烈钧、陈炯明等人的抵抗与失败 孙中山在此流亡海外
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深化
第一届国会与党派政治 1913.4 国民党为议会第一大党主张先制定宪法,根据宪法选举 正式总统,走宪政道路
进步党与熊希龄内阁 由共和、民主、统一等若干小党组成,1913年5月成立, 理事长为黎元洪,梁启超、张謇、孙武、伍廷芳、汤化龙 等为理事,政治上拥护袁世凯,党务由梁、汤掌握
三 洪宪帝制
提倡复古尊孔 制造帝制氛围 1912年9月,令人民“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中华民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1913年 6月和9月,颁布《尊崇孔圣文》和《祭孔令》,称孔子为 “万世师表”,孔子之道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1914年1月,“政治会议”通过了祭天祀孔的旧帝王制度。 是年中秋和冬至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1915年2月,
下令改元 1915.12.31
四 护国战争
反抗风潮 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 反袁军事与《讨袁檄文》
1915 黄兴与“欧事研究会” 梁启超反对帝制
“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笔,使不复能 属文耳”。
《异哉所谓国体政体者》:“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 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吾梁某 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蔡锷潜回云南 1915.12 护国军与护国军政府的组成 蔡锷 唐继尧 任可澄 护国军誓师讨袁 1916.1.1 各地独立与帝制“从缓” 1916.2 两广独立与“中华民国抚军院” 唐继尧 岑纯煊 列强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北洋集团内部的分裂 取消帝制 1916.3.22 袁世凯的败亡 1916.6.6
政治派系:国民党 进步党 中和俱乐部 “参战问题”与府院之争
参战问题与列强在华利益 段祺瑞与参战问题 强行“绝交”与“参战”策略的失败
政治动荡的加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张勋复辟
张勋其人及其武装 复辟的国内、国际背景 张勋北上“调停”府院之争 1917.6 黎元洪解散国会 清室十二天复辟 1917.7.1
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康有为成立“孔教会”
争取外国支持 日本与美国的态度 外国人的舆论 古德诺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与
《共和宪法持久策》 日本支持帝制与《二十一条》 “筹安会”与“六君子”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
李燮和、胡瑛 帝制舆论的逐渐展开 “全国请愿联合会”与“国民代表大会” 梁士詒 1915.
张勋 康有为 徐世昌 段祺瑞“讨逆”与复辟的迅速失败
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段祺瑞与“武力统一” 参战准备与“西原借款” 1916-1918
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美、日在华利益与《蓝辛-石井协定》 段祺瑞军事、政治势力的扩大 段、冯矛盾与新“府院之争” “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 冯国璋的怠战与段祺瑞的去职 1917.11 皖、奉联合与冯国璋失势 1917.12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第一节 袁世凯与洪宪帝制
一 袁氏当国与二次革命
“唐宋内阁”及其结束 唐绍仪与袁世凯的矛盾
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孙中山理事长 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赵秉钧与国民党内阁
“宋案”与“二次革命” 国会选举与“宋案” 赵秉钧主使 洪述祖指使刺杀
国民党希望“法律解决” “癸丑赣宁之役”
“安福国会”与总统选举 徐世昌当选与政争的继续
护法运动
孙中山的护法主张 广州“非常国会”召开与军政府成立 1917.8 各地护法运动 南方武人的主张与“和平统一” 护法军政府的改组与护法运动的失败 1918.5
关于考试 只考下半段 只考讲授过的内容 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