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推戴”与“劝进” 1915.12
袁世凯:“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但曾宣誓忠于 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 解者”。
劝进:誓词不过是“循例止词”,“今日者,国体已变, 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 凡此皆国民所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康有为成立“孔教会”
争取外国支持 日本与美国的态度 外国人的舆论 古德诺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与
《共和宪法持久策》 日本支持帝制与《二十一条》 “筹安会”与“六君子”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
李燮和、胡瑛 帝制舆论的逐渐展开 “全国请愿联合会”与“国民代表大会” 梁士詒 1915.
下令改元 1915.12.31
四 护国战争
反抗风潮 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 反袁军事与《讨袁檄文》
1915 黄兴与“欧事研究会” 梁启超反对帝制
“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笔,使不复能 属文耳”。
《异哉所谓国体政体者》:“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 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吾梁某 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蔡锷潜回云南 1915.12 护国军与护国军政府的组成 蔡锷 唐继尧 任可澄 护国军誓师讨袁 1916.1.1 各地独立与帝制“从缓” 1916.2 两广独立与“中华民国抚军院” 唐继尧 岑纯煊 列强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北洋集团内部的分裂 取消帝制 1916.3.22 袁世凯的败亡 1916.6.6
政治派系:国民党 进步党 中和俱乐部 “参战问题”与府院之争
参战问题与列强在华利益 段祺瑞与参战问题 强行“绝交”与“参战”策略的失败
政治动荡的加剧
二 张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辟
张勋其人及其武装 复辟的国内、国际背景 张勋北上“调停”府院之争 1917.6 黎元洪解散国会 清室十二天复辟 1917.7.1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第一节 袁世凯与洪宪帝制
一 袁氏当国与二次革命
“唐宋内阁”及其结束 唐绍仪与袁世凯的矛盾
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孙中山理事长 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赵秉钧与国民党内阁
“宋案”与“二次革命” 国会选举与“宋案” 赵秉钧主使 洪述祖指使刺杀
国民党希望“法律解决” “癸丑赣宁之役”
三 洪宪帝制
提倡复古尊孔 制造帝制氛围 1912年9月,令人民“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中华民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1913年 6月和9月,颁布《尊崇孔圣文》和《祭孔令》,称孔子为 “万世师表”,孔子之道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1914年1月,“政治会议”通过了祭天祀孔的旧帝王制度。 是年中秋和冬至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1915年2月,
“善后大借款” 与五国银行团 袁世凯的军事解决措施 李烈钧、陈炯明等人的抵抗与失败 孙中山在此流亡海外
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深化
第一届国会与党派政治 1913.4 国民党为议会第一大党主张先制定宪法,根据宪法选举 正式总统,走宪政道路
进步党与熊希龄内阁 由共和、民主、统一等若干小党组成,1913年5月成立, 理事长为黎元洪,梁启超、张謇、孙武、伍廷芳、汤化龙 等为理事,政治上拥护袁世凯,党务由梁、汤掌握
“第一流人才和第一流经验内阁”
违背法定程序,选举总统 1913.10.4 解散国民党 废弃“天坛宪法草案” 1913.11. 取消国会 代之以“政治会议” 1914.1 成立“约法会议”,制订《中华民国约法》 1914.5
内容:(1)总统的任期为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2) 总统任期届满时,若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 即可连任;(3)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 并无限制。 共和制度至此被破坏殆尽
“安福国会”与总统选举 徐世昌当选与政争的继续
护法运动
孙中山的护法主张 广州“非常国会”召开与军政府成立 1917.8 各地护法运动 南方武人的主张与“和平统一” 护法军政府的改组与护法运动的失败 1918.5
关于考试 只考下半段 只考讲授过的内容 形式:
列举题(10分) 简答题(30-45分) 论述题(45-60分) 课程论文计入期末成绩,占15%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府院之争
新旧约法之争 《临时约法》VS《中华民国约法》 黎元洪大总统:“继任”还是“代行”?
南方的坚持与段祺瑞的妥协 1916.6.29 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与军阀派系
段祺瑞与“皖系” 冯国璋与“直系” 张作霖与“奉系”
其他派系 阎锡山与“晋系” 张勋与“定武军” 唐继尧与“滇系” 陆荣廷与“桂系”
张勋 康有为 徐世昌 段祺瑞“讨逆”与复辟的迅速失败
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段祺瑞与“武力统一” 参战准备与“西原借款” 1916-1918
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美、日在华利益与《蓝辛-石井协定》 段祺瑞军事、政治势力的扩大 段、冯矛盾与新“府院之争” “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 冯国璋的怠战与段祺瑞的去职 1917.11 皖、奉联合与冯国璋失势 1917.12
袁世凯:“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但曾宣誓忠于 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 解者”。
劝进:誓词不过是“循例止词”,“今日者,国体已变, 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 凡此皆国民所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康有为成立“孔教会”
争取外国支持 日本与美国的态度 外国人的舆论 古德诺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与
《共和宪法持久策》 日本支持帝制与《二十一条》 “筹安会”与“六君子”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
李燮和、胡瑛 帝制舆论的逐渐展开 “全国请愿联合会”与“国民代表大会” 梁士詒 1915.
下令改元 1915.12.31
四 护国战争
反抗风潮 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 反袁军事与《讨袁檄文》
1915 黄兴与“欧事研究会” 梁启超反对帝制
“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笔,使不复能 属文耳”。
《异哉所谓国体政体者》:“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 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吾梁某 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蔡锷潜回云南 1915.12 护国军与护国军政府的组成 蔡锷 唐继尧 任可澄 护国军誓师讨袁 1916.1.1 各地独立与帝制“从缓” 1916.2 两广独立与“中华民国抚军院” 唐继尧 岑纯煊 列强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北洋集团内部的分裂 取消帝制 1916.3.22 袁世凯的败亡 1916.6.6
政治派系:国民党 进步党 中和俱乐部 “参战问题”与府院之争
参战问题与列强在华利益 段祺瑞与参战问题 强行“绝交”与“参战”策略的失败
政治动荡的加剧
二 张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辟
张勋其人及其武装 复辟的国内、国际背景 张勋北上“调停”府院之争 1917.6 黎元洪解散国会 清室十二天复辟 1917.7.1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第一节 袁世凯与洪宪帝制
一 袁氏当国与二次革命
“唐宋内阁”及其结束 唐绍仪与袁世凯的矛盾
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孙中山理事长 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赵秉钧与国民党内阁
“宋案”与“二次革命” 国会选举与“宋案” 赵秉钧主使 洪述祖指使刺杀
国民党希望“法律解决” “癸丑赣宁之役”
三 洪宪帝制
提倡复古尊孔 制造帝制氛围 1912年9月,令人民“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中华民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1913年 6月和9月,颁布《尊崇孔圣文》和《祭孔令》,称孔子为 “万世师表”,孔子之道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1914年1月,“政治会议”通过了祭天祀孔的旧帝王制度。 是年中秋和冬至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1915年2月,
“善后大借款” 与五国银行团 袁世凯的军事解决措施 李烈钧、陈炯明等人的抵抗与失败 孙中山在此流亡海外
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深化
第一届国会与党派政治 1913.4 国民党为议会第一大党主张先制定宪法,根据宪法选举 正式总统,走宪政道路
进步党与熊希龄内阁 由共和、民主、统一等若干小党组成,1913年5月成立, 理事长为黎元洪,梁启超、张謇、孙武、伍廷芳、汤化龙 等为理事,政治上拥护袁世凯,党务由梁、汤掌握
“第一流人才和第一流经验内阁”
违背法定程序,选举总统 1913.10.4 解散国民党 废弃“天坛宪法草案” 1913.11. 取消国会 代之以“政治会议” 1914.1 成立“约法会议”,制订《中华民国约法》 1914.5
内容:(1)总统的任期为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2) 总统任期届满时,若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 即可连任;(3)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 并无限制。 共和制度至此被破坏殆尽
“安福国会”与总统选举 徐世昌当选与政争的继续
护法运动
孙中山的护法主张 广州“非常国会”召开与军政府成立 1917.8 各地护法运动 南方武人的主张与“和平统一” 护法军政府的改组与护法运动的失败 1918.5
关于考试 只考下半段 只考讲授过的内容 形式:
列举题(10分) 简答题(30-45分) 论述题(45-60分) 课程论文计入期末成绩,占15%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府院之争
新旧约法之争 《临时约法》VS《中华民国约法》 黎元洪大总统:“继任”还是“代行”?
南方的坚持与段祺瑞的妥协 1916.6.29 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与军阀派系
段祺瑞与“皖系” 冯国璋与“直系” 张作霖与“奉系”
其他派系 阎锡山与“晋系” 张勋与“定武军” 唐继尧与“滇系” 陆荣廷与“桂系”
张勋 康有为 徐世昌 段祺瑞“讨逆”与复辟的迅速失败
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段祺瑞与“武力统一” 参战准备与“西原借款” 1916-1918
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美、日在华利益与《蓝辛-石井协定》 段祺瑞军事、政治势力的扩大 段、冯矛盾与新“府院之争” “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 冯国璋的怠战与段祺瑞的去职 1917.11 皖、奉联合与冯国璋失势 19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