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附答案解析二

合集下载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统治建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家天下”: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s hàn)让制。

考点二、商朝的统治3.灭夏:夏朝后期,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4.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5.商朝末期概况:末代商王纣(zhòu)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liǎn),施行严刑峻(jùn)法,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三、西周的兴衰6.过程: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7.结果: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8.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等(4)分封内容: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diào qiǎn);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实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6)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作用:①(积极)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②(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思想 说,互相质疑和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民族 中原的“诸夏”在同周边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 关系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论从史出
相关史实 商汤灭夏、武王 伐纣、西周灭亡
管仲改革、商鞅 变法
联系/共性
原因都是统治者 残暴,不得民心
都是春秋战国时 期的重要改革, 都促进了各自诸 侯国的发展
观点/认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在这 城址,城内有宫殿建筑、高
里还发现多种动物化石,如 级别墓葬和象征身份地位的
狼、熊、野马、象等。
礼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图一:出土的打制石器说明山西丁村人会制作 使用工具,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大量动物化石说明当 时山西地区气候温暖,动物种类繁多;人们可能会狩 猎获取食物;大型动物较多可能会使人们的生活充满 威胁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6. 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 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 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B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 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 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4·山西百校联考一】小明同学在单元复习中制作了 下边的春秋战国知识结构示意图,据此概括他复习的主题 是( B ) A. 民族交融 B. 社会转型 C. 国家统一 D. 割据纷争
A. 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B. 探秘“北京人”的足迹 C. 看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 D. 寻访古代书法艺术之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3. 李华同学进入山西博物院网站的“晋魂”系列展厅,截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梳理奴隶社会时期—⑴、⑴、⑴时期1、夏朝:公元⑵年,⑶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政权)—⑷社会结束⑸继承父位,⑹制代替了⑺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前1600年,⑻灭夏⑼(暴君),建立商朝;后盘庚迁都到⑽,故又称“殷商、殷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⑾朝开始。

3、周:①西周:前1046年,⑿灭商⒀(暴君),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强盛时期;西周后期,周厉王(暴君)在位时,政局混乱,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君)在位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②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⒁、⒁。

春秋是⒂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⒃社会形成时期。

a、春秋五霸:⒄、、、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b、战国七雄:⒅、、、、、、、(东南西北上中下)。

(战国形势图P33)答案⑴夏、商、周⑵前2070 ⑶禹⑷原始⑸启⑹世袭⑺禅让⑻汤⑼桀⑽殷⑾商⑿周武王⒀纣⒁春秋、战国⒂奴隶⒃封建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⒅齐、楚、秦、燕、赵、魏、韩、1、禅让制:黄帝之后,⑴时期,推举贤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制度;第一个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是⑵。

接着是舜、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2、世袭制:夏朝,⑶继承父位(禹),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⑷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创于⑸,天子为了⑹(目的),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导致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

作用:⑺,,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答案:⑴尧舜禹⑵尧⑶启⑷公天下⑸西周⑹巩固统治⑺开发边远地区,加强周王朝的统治1、冶金业: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⑴时期,⑵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⑶时期(典型:商代的⑷—最大⑸—最奇)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广泛制造“⑹器”。

2、农业发展:春秋战国⑺和⑺出现并逐步推广牛耕技术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被使用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答案解析考点梳理①禹②夏③启④世袭制⑤夏历⑥二里头⑦桀⑧汤⑨盘庚⑨股①牧野12洛邑13商朝14司母戊动15甲骨文16商17铁制农具18牛耕19分封制20管仲21齐桓公重难点突破一、1.D2.A [解析]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A。

3.B [解析]公元前1046年,武王军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展开的激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故选B.4.C5.C [解析]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规定,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烽火戏诸侯”中诸侯们之所以如约前往,是履行诸侯需服从周王调兵的义务。

故选C。

6.D7.D8.A9.A10.B [解析] 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题干中“周边民族不断融人到华夏族"反映的就是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

故选B.二、11. (1)夏朝。

被商所灭。

(2)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4)(示侧勤政爱民:重用贤才:爱借民力:发展生产:不能用严刑酷法对待老百姓;等等。

12. (1)春秋时期。

[示例]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齐国。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3)积极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七年级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里的“家”是( ) A .原始人类的活动 B .农耕文明的出现 C .早期国家的产生D .封建社会的形成2.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材料反映了(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禹是夏的开国君主C .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君主D .夏朝开始实行了分封制3.下面是考古学家对河南三地古都遗址的描述,其共同的研究主题是( )遗址描述洛阳二里头遗址 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安阳殷墟 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商王朝都邑郑州娘娘寨遗址 全国发现的第五座带有城圈的西周城址A .早期国家的城市起源与发展B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的交融 4.下列三图片共同反映了( )A .文字演变的历程B .商周都城的更替C .早期国家的建立D .统一国家的形成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2)地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1)标志: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是世袭制下产生的第一位君主。

】(2)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夏朝的发展(1)范围: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2)国家机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此外还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3)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①发现地点:洛阳。

②内容:建筑: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育平民生活区和墓葬和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手工业发展:出土了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精美铜牌、高贵礼器等,反映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4.夏朝的终结:夏王桀在位时期,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最后被汤打败,夏朝灭亡。

(二)商汤灭夏1.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2)发展: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灭亡①原因: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对内修筑高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②结果:被周武王所灭。

2.盘庚迁殷(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三)武王伐纣1.牧野之战(1)时间、地点:公元前1046年,牧野。

(2)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夏商、西周的兴亡告诉我们:统治者勤于政事,关心民众,重用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2.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一)(含答案)(2024年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一)(含答案)(2024年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一)知识点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西周的兴衰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最早以“天下为家”的是( )A.禹B.启C.桀D.汤2.夏启实施王位世袭的故事,虽然是权力的争斗,但是却在无形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而产生了“国家”的雏形。

据此可知,世袭制的出现( )A.造成社会公平丧失B.顺应历史的发展C.开创地方行政模式D.推动文明的出现3.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下列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乐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4.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5.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实行分封制D.尊王攘夷6.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交战双方的统帅人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最后,姜子牙打败申公豹,随后姜子牙举行封神大典来庆贺胜利。

与这一传说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夏朝的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黄帝大战蚩尤7.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由此可见,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失败的自身因素是( ) A.武王组织了庞大的政治联盟 B.商纣王残暴,不得民心C.商纣王军队数量少D.周武王励精图治8.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9.《楚语上》说:“西周诸侯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总结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总结

战国《庄子》① 求治 精国 神要 自顺由应,自保然持和独民立心的;人格②人生应追
·历史
姓名 派别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儒家
春秋 晚期
《论 语》(

孔子 弟子
整理 而成)
政治: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主张以 德治国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因材施教” 评价(地位):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要勤政爱民
·历史
2.西周的分封制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 周”)
周王的分封: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
主要 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
内容 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社会 (1)统治阶级(贵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 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 4.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唯物史 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姓名 派别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老子 庄子
道家
春秋
《道德 经》
①顺应自然;②主张“无为而治”
增强 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历史
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影响最
深远)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作用:打
(加强中央集权) 击了旧贵族)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突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突破

单元考点突破考点1 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试结合史实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1)特征:由对抗到和好,再到对抗,最后完全屈服。

(2)原因及影响: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开拓世界市场把矛头指向中国,试图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清王朝封建统治者愚昧落后,闭关锁国,于是呈现出对抗的特征。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组织抵抗,但由于战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清王朝与列强勾结,形成暂时和好局面,便利了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张性增强,向清政府提出新的要求,清王朝内部顽固派支持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但很快又转向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化秩序完全确立。

(3)认识:①中外勾结的基础是共同镇压人民革命。

②封建主义无法阻挡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③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列强不能灭亡中国例1(2016•青岛中考)190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们的感慨源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901年,清政府与11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选择D项。

考点2 美国对华侵略政策的变化(1)“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

七年级单元二选择题知识巩固附答案

七年级单元二选择题知识巩固附答案

七年级单元二选择题知识巩固附答案七年级单元二选择题知识巩固附答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这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A.桀B.纣C.汤D.启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A.祭祀天地B.祭祀祖先C.祭祀社稷D.祭祀神灵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11.参考右图: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12.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

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A.卧薪尝胆B.问鼎中原C.朝秦暮楚D.退避三舍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各国的变改革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人类智慧的提高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1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
答案解析考点梳理
①战国七雄②秦国③泰孝公④县制⑤井田⑥鼓励①天耕织⑦秦国⑧秦国统一全国⑨李冰①都江堰府之国2道家⑥无为面治④老子⑤道德经⑥仁⑦德⑧有教无类③儒家④论语②百家争鸣②兼爱②非攻2仁政⑤韩非⑧中央集权专制
重难点突破
一、1. A
2.D [解析]战国时期,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连年的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因此,该诗咏叹的历史时期是战国时期。

故选D。

3.B
4.C
5.D [解析]诸侯国的数量由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减少为战国时期的十几个,原因是大多数诸侯国被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兼并了,这反映的是历史的统. 趋势。

故选D。

6. B
7.C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人们为了获得爵位和土地,积极取得军功,这直接促进了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故选C。

8.A
9.C
10. A [解析]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故选A。

11.B
12.D
13.D [解析]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教育的新篇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铁犁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春秋时期第一任霸主是齐国的齐桓公,D项说法有误。

故选D。

二、
14.(1)最东:齐国;最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改革等。

(3)秦国。

商鞅变法。

(4)由分裂走向统一。

15.15. (1)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2)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

(3)由分裂走向统一。

法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