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40年代戏剧、散文

合集下载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

6/20/2013
尤兢时期
• 1933年刜,二伶奉调至上海“左翼剧联”工作, 从亊左翼文化运劢的同时,继续话剧创作,先后 写成剧朓28部,昤剧作数量最多的时朏。 • 《腊月廿四》《回声》《汉奸的子孙》《撤退, 赵家庄》《在兲内过年》《浮尸》《夜光杯》等 较有影响。 • 抗日救国不揭发黑暗昤这些剧作的鲜明主题,其 抒发“为着国圁的沦並老慷慨悲歌,为着大众的 嗟伡老牺牲自我”的时代精神,昤剧作的根朓价 值所在。
• 3.夸张
6/20/2013
宋之的
• 宊乊的(1914-1956),原 名宊汝昣,河北丩润人, 自幼酷爱文孥,1930年后 再北平大孥读乢时参加 “左翼”戏剧运劢,朓时 朏更大放异彩。 • 主要代表作有《雾重庆》、 《祖国在召唤》、《群猴》 等。
6/20/2013
《雾重庆》
• 《雾重庆》通过一群青年的遭遇,勾画出国统区 阴冢、污浊的社会图景,暴露不抨击了黑暗的现 实,同时歌颂正义、号召抗戓,给人以光明的预 示。
6/20/2013
第二节 话剧创作的黄金时代
陈白尘
• 陇白尘(1908-1994),江苏淮阴人。20年代后朏呾30年 代前朏,陇白尘在小说呾戏剧创作上都有尝试,起刜受浪 漫-唯美主义影响,稍后转向左翼呾写实主义。1933年被 捕入狱,1935年出狱后主要从亊戏剧创作。 • 陇白尘三四十年代的 重要剧作有《釐田 村》、《乱丐甴女》、 《大地回昡》、《结 婚迚行曲》、《岁寒 图》、《升官图》、 《大渡河》等。
6/20/2013
袁俊
• 袁俊(1910-1996),朓名张骏 祥,江苏镇江人,清华大孥外 国语言文孥系毕丒,1936年留 孥美国,在耶鲁大孥戏剧研究 孥院深造,1940年弻国后致力 二戏剧教育不编导工作,曾任 教二国立剧与,幵开始戏剧创 作。其擅长写作轻東的喜剧, 著名作品有“三城敀亊” (《小城敀亊》、《辪城敀 亊》、《山城敀亊》),代表 作为《万丐师表》楼,黄昏到夜晚

40年代戏剧、散文

40年代戏剧、散文
长篇独白长篇独白雷电颂雷电颂是屈原人格的升华在东皇太已庙里眼看是屈原人格的升华在东皇太已庙里眼看楚国将被秦国吞并他忧心如焚室外大风咆哮雷电交加更楚国将被秦国吞并他忧心如焚室外大风咆哮雷电交加更把他的悲愤推到顶点他呼号风把沉睡的旧世界吹动起来打把他的悲愤推到顶点他呼号风把沉睡的旧世界吹动起来打破黑暗宇宙的现状他要让轰隆的雷炸开这阴惨的宇宙把他带破黑暗宇宙的现状他要让轰隆的雷炸开这阴惨的宇宙把他带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的自由世界他要求电把这比铁还坚固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的自由世界他要求电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势力辟开对黑暗的强烈讥咒对光明的极端渴望又使的黑暗势力辟开对黑暗的强烈讥咒对光明的极端渴望又使他想到了火并要火将这包含着一切罪名的黑暗烧毁他想到了火并要火将这包含着一切罪名的黑暗烧毁雷电颂雷电颂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芒它是作者满脸激情的倾泻爱国情绪的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芒它是作者满脸激情的倾泻爱国情绪的抒发表明他对光明自由的热烈追求和段切向往
8
分析:40年代剧作《法西斯细菌》 年代剧作《 分析:40年代剧作 法西斯细菌》 40年代,夏衍的戏剧创作出现高潮。仅1942-1945年间,他就 40年代 夏衍的戏剧创作出现高潮。 1942-1945年间 年代, 年间, 创作了《水乡吟》 离离草》 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创作了《水乡吟》、《离离草》、《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多 部话剧, 法西斯细菌》是夏衍抗战后期的代表作。在此剧中, 部话剧,《法西斯细菌》是夏衍抗战后期的代表作。在此剧中,夏衍善 于将平凡的现实生活戏剧化,描写普通人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于将平凡的现实生活戏剧化,描写普通人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人生 的艰难中,所显示出的细腻的心理波动和含蓄的情感状态。 的艰难中,所显示出的细腻的心理波动和含蓄的情感状态。 夏衍以《上海屋檐下》 夏衍以《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剧所取 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得的高度艺术成就,显示出中国现代戏剧的新发展。 得的高度艺术成就,是继田汉、 年代,在四十年代取得更大成果。他是继田汉、曹禹之后又一位对我国 现代戏剧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戏剧家。他所刻画的知识分子、 现代戏剧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戏剧家。他所刻画的知识分子、小市民形 在中国现代戏剧舞台占有独特地位。 象,在中国现代戏剧舞台占有独特地位。他较早尝试把日常的平凡生活 引进戏剧创作领域。他反对当时盛行的“情节剧” 服装剧” 引进戏剧创作领域。他反对当时盛行的“情节剧”、“服装剧”,坚持 现实主义,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 现实主义,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戏剧冲突与戏剧结构特 夏衍剧作朴素、洗炼、 征。夏衍剧作朴素、洗炼、深沉的现实主义艺术在现代剧坛产生了深远 影响, 影响,在我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40年代散文综述(一)

40年代散文综述(一)

40年代散文综述(一)40年代散文综述(一) 一、抗战初期抗战初期,报告文学、通讯等散文形式形成蓬勃发展的高潮,如范长江的报告文学《台儿庄血战经过》,骆宾基以淞沪战役为背景所写的《救护车里的血》等。

二、抗战中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国统区及沦陷区1.报告文学国统区此时的报告文学、通讯等在题材和风格上较初期更多样化。

如宋之的的《从仇恨生长出来的》、老舍的《“五四”之夜》、沈从文的《人性的恢复》等。

2.杂文坚持鲁迅杂文传统,围绕文学杂志《野草》形成了以聂绀弩、秦似、夏衍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

3.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随笔方面梁实秋、钱钟书、张爱玲的成绩较为突出。

(二)解放区抗战中后期以来,解放区的报告文学、通讯、速写等熔政治性、新闻性、真实性于一炉,比以前的同类文体跃进了一步。

如赵树理写边区妇女翻身模范的《孟祥英翻身》等。

杂文较为稀少。

产生一定影响且付出沉重代价的有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等。

延安整风后很少有人再写杂文了。

小品散文有何其芳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

40年代散文综述(二) 40年代梁实秋的系列散文集《雅舍小品》一、梁实秋生平与创作简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等。

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

散文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

1921年开始诗歌与杂文创作。

1923年赴美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就读。

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

其间曾任一些报刊的主编,与徐志摩等人组织新月派。

1949年6月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等职。

1966年退休。

出版散文集有《雅舍小品》等十余部,文艺理论集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梁实秋论文学》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二、关于散文集《雅舍小品》1.40年代梁实秋客居重庆北碚一间陋室,却写下了《雅舍》。

自此陆续写作出一系列“雅舍小品”,先后出版《雅舍小品》一集、续集、三集、四集等散文集。

40年代散文戏剧

40年代散文戏剧

40年代戏剧戏剧概况:1)1937年7月15日,中国文艺界第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剧作者协会(原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

一、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1、戏剧形式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

街头剧、活报剧、朗诵剧、灯剧等。

其中“街头剧”最为流行。

<战前以城市为中心,以市民、学生、知识分子为主要观众,以细腻的生活描摹、深邃的心理刻画为主要内容的话剧,向实时化、大众化倾斜。

>这些小型剧通俗活泼,富有战斗性,使话剧向群众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7年,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上海成立。

戏剧家们在一个峥嵘岁月中支撑起“艺术与政治”的平衡点,这一切都蕴含在现代剧、历史剧与喜剧创作之中。

戏剧活动转移向大后方的城市剧场,多幕剧产生。

重庆雾季演剧活动和上海孤岛戏剧,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两个戏剧活动中心。

迎来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期。

代表作:《保卫芦沟桥》、《台儿庄》《百壮士》40年代剧作家及作品概述(一)现实题材的剧作1、夏衍《上海屋檐下》《一年间》《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夏衍的剧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规避惊涛骇浪式的宏大场面,代之以平凡的生活画卷,以其沉潜隽永、朴素洗练的风格刻画出知识分子的人生心态,透过日常生活来体现时代精神。

2、田汉剧作表现了抗日和民主两大主题。

主要剧本有《秋声赋》《丽人行》。

多场式、多线索、开放化、报告员串联全剧等戏剧手法,是田汉对话剧结构新的创新。

3、于伶(尤兢)的剧作大都以上海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夜上海》《长夜行》等。

5、张骏祥(袁俊):《万世师表》是其代表剧作。

6、陈白尘:戏剧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讽刺喜剧,著名的《升官图》。

另一类是“正剧”,《岁寒图》。

7、吴祖光:抗战期间创作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时代标语,嬉笑怒骂,挥洒自如,于荒诞中鉴出真实。

8.宋之的:《武则天》《雾重庆》《群猴》(二)历史剧1.郭沫若:《屈原》(1924)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剧作。

新第二十一章40年代戏剧、散文新课件

新第二十一章40年代戏剧、散文新课件
18
第三节 四十年代散文
40年代杂文形成了以下特点:
• 一、杂文创作向全国扩展。 • 二、作者队伍迅速壮大。 • 三、杂文数量大大增加。 • 四、在风格流派上更趋多样化。
“鲁迅风”杂文流派
“鲁迅风”杂文流派出现于“孤岛” 时期的上海,主要作者有巴人(王任叔)、 周木斋、唐弢、柯灵、孔令境等。1939年 1月,《鲁迅风》杂志创办,是这一流派最 终形成的标志。1941年,周木斋病逝,巴 人奉调印尼,“鲁迅风”杂文流派解体。
40年代戏剧、散文
第一节 40年代戏剧概述 一、40年代戏剧特点 1)抗战开始时戏剧趋向小型化、轻型化、通俗化,
后逐渐为多幕剧,如“好一计”鞭子等,后夏衍戏 剧、郭沫若戏剧、陈白尘戏剧都为大戏。 2)多为紧跟形势,为社会服务的现实题材戏剧:夏 衍、田汉、宋之的、于伶、陈白尘、吴祖光。 3)后期出现了讽刺喜剧如陈白尘的《升官图》等; 郭沫若、欧阳予倩、阳翰笙等的历史剧影响较大。
• 在大关节目上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历史剧既以历史为题材,要有客观 的根据,科学学的性质,不能完全违背历史的事实。对于所处理惯,时代 的风尚、制度、精神,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务求无懈可击。如: 《屈原》的主要内容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屈原是诗人兼政治家,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曾被楚怀王信任重用。后来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 襄王继位,重用亲秦派,将屈原放逐汉北,屈原抱负不能实现,不忍 祖国沦亡,抱石自沉汨罗江。
• “失事求似”: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失 事”是可以与历史事实有出入,“求似”是要准确 地把握历史精神。郭沫若认为历史剧最重要的不是 外在的历史事实,而是内在的历史精神。郭根据这 一原则“据今推古”创作了一批取材于战国时代的 历史剧-以“仁”反奴。
• 郭沫若历史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屈原、如姬、聂 政等)1、是时代的和民族的英雄,具有人格美;2 、要求以仁义打破旧束缚,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 ;3、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有悲剧的命运,具有 历史的悲壮性。

20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20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
第一节 4O年代 戏剧概述
概观
1937年7月15日,中国文艺界第一个抗日统一战线 组织中国剧作者协会(原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 上海戏剧界、电影界近百人参演三幕话剧《保卫卢 沟桥》,作为抗战以来第一个宣传鼓动的抗战剧, 拉开了抗战戏剧大幕。
随着抗战转入相持与稳定阶段,较大型规模的戏剧 演出开始出现。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 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来自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 数十个进步戏剧团体、千百戏剧人汇聚一堂,迎来 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阳翰笙
.
.
陈白尘
以擅长写讽刺喜剧著称。抗战时期他 创作了《魔窟》、《乱世男女》、《结 婚进行曲》等多幕剧和总称为《后方小喜 剧》的一组独幕剧。其中《乱世男女》 (1939年)和《结婚进行曲》(l942年) 受到广泛好评。 1945年出版的《岁寒图》是陈白尘的又一 部力作。剧本以知识分子为题材,赞扬了 主人公名医黎竹荪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 里爱岗敬业、矢志不移、坚贞不屈的可贵 品质,同时也抨击了冷酷如铁、严寒如Biblioteka 的黑暗社会。.夏衍
(1900-1994),原名沈乃熙,字 端先,浙江省杭县人。
1920年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毕业, 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赴日留学。
第二年考人日本福冈明治专门学 校电机科,1925年人九州帝国大 学工学部冶金学科。
1927年回到上海,在白色恐怖下 加人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于 党所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成了 职业革命者。
《秋声赋》(1941年)、《风雨归舟》(1942年)又 名《再会吧,香港》,与洪深、夏衍合作)、《黄金时 代》(1942年)、《丽人行》(1946年-1947年)、 《朝鲜风云》(1948年)等。 《丽人行》 以全景性构思容纳了三条各自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剧情 线索,通过女工刘金妹、地下革命工作者李新群、资产 阶级女性梁若英三位女性的不同命运,体现剧作家对时 代的思考。 多场式(21场)的戏剧结构,以报告员串起全剧,多头 线索有条不紊,灵活归一。这是田汉对话剧结构的创新。

20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20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屈原是爱国的政治家和诗人。 1. 屈原是爱国的政治家和诗人。力主联齐 抗秦,同投降派斗争 斗争。 抗秦,同投降派斗争。 屈原有着光明磊落、 2. 屈原有着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崇高品 橘颂》 质。《橘颂》即表明屈原独立不移高洁 纯美的人格。 纯美的人格。
屈原怒斥南后郑袖的卖国行为: 屈原怒斥南后郑袖的卖国行为:
(二)历史剧
1. 郭沫若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六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屈原》《虎符 部历史剧。 部历史剧。 忠王李秀成》 2.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 》《天国春秋》《草莽 3. 阳翰笙 《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草莽 英雄》 英雄》。 4. 阿英 “南明史剧” :《碧血花》《海国英雄》 南明史剧” 碧血花》《海国英雄》 》《海国英雄 杨娥传》 《杨娥传》。 喜剧《称心如意》《弄假成真》 》《弄假成真 5. 杨绛 喜剧《称心如意》《弄假成真》
“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 你陷害了的不是我, 你陷害了的不是我 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 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 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 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的楚国, 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的楚国,是我们 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 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
四、夏衍知识分子题材剧作 • 《心防》《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 心防》《法西斯细菌》 》《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法》塑造了一位细菌学家俞实夫的形 象。
思考与练习
1. 2. 3. 4. 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征。 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征。 郭沫若六大历史剧。 郭沫若六大历史剧。 上海屋檐下》的人物。 《上海屋檐下》的人物。 40年代剧作家及其作品 年代剧作家及其作品。 40年代剧作家及其作品。

40年代的散文和戏剧

40年代的散文和戏剧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一、报告文学的勃兴著名的报告文学:丘东平的《第七连》、曹白的《呼吸》、亦门("七月派诗人"阿垅)的《第一击》、骆宾基的《大上海的一日》、曹聚仁的《大江南北》、范长江的《塞上行》、《西线风云》、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司马文森的《粤北散记》、沈起予的长篇报告《人性的恢复》、萧乾的《流民图》《血肉筑成的滇湎路》《南德的暮秋》等。

旅行通讯主要有郭沫若的《苏联纪行》、茅盾的《苏联见闻录》、褚安平的《英国采风录》、费孝通的《初访美国》等。

实写抗战中著名人物的纪实性散文(或称人物特写),如沙汀的《我所见之H将军》、周立波的《王震将军记》、陈荒煤的《陈赓将军印象记》等。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一)、"鲁迅风"派(1939-1941)"鲁迅风"派主要活跃在上海孤岛时期,代表作家主要有王任叔(巴人)、周木斋、唐弢、柯灵、许广平等。

1938年9月,王任叔等六人合出了杂文合集《边鼓集》,又于第二年1月创办了《鲁迅风》杂志,该流派由此而得名,1941年解体。

(二)、"野草"派"野草"派是围绕着文学杂志《野草》形成的以聂绀弩、秦似、夏衍等人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活跃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和解放时期的香港,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野草》1940年创刊于桂林,出过"野草丛书"13种,坚持到1943年6月,遭当局勒令停刊后,1946年10月迁往香港改月刊为旬刊,郭沫若、茅盾等都为它写过文章,秦牧、周而复等青年作者则在此崭露头角。

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这一时期新进的散文作者并不多,多是已成名的作家在写散文,运笔更加圆熟,有更多样的风致,如靳以的《红烛》;缪崇群的《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何其芳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巴金《梦与醉》、《龙.虎.狗》;李广田的《灌木集》;冯至的《山水》;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沈从文的《湘西》;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王了一(王力)的《龙虫并雕斋琐语》;张爱玲的《流言》;丰子恺的《率真集》;叶圣陶的《未厌居习作》等,各有其独特风格和阅读魅力。

40年代戏剧、散文

40年代戏剧、散文

40年代戏剧、散文40年代戏剧1.引言介绍40年代戏剧的背景和重要性。

2.戏剧风格- 自然主义戏剧: 描写真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

- 表现主义戏剧: 强调心理和情感,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内心世界。

- 实验性戏剧: 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3.戏剧作品3.1 美国戏剧作品- 《死亡之梦》: 由阿瑟·米勒创作,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 《街头霸王》: 由弗兰克·奥康纳创作,描写工人阶级困境。

- 《卖黑人去美国》: 由伍迪·古斯曼创作,批判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

3.2 英国戏剧作品- 《玻璃动物园》: 由田纳西·威廉斯创作,揭示家庭关系和内心世界。

- 《生命细则》: 由诺曼·勒金创作,讲述二战期间的人性故事。

- 《汉密尔顿夫人》: 由特尔玛·斯托弗创作,探索婚姻和自由意志。

4.戏剧演出与剧院- 演出场所: 剧院、小剧场、街头表演。

- 演员表演风格: 角色表演、方法表演。

- 舞台设计: 简约舞台、实验性舞台。

散文1.引言介绍散文的定义和作用。

2.散文类型- 议论散文: 探讨社会问题,阐述作者观点。

- 游记散文: 记录旅行见闻,展示美好景色。

- 自传散文: 讲述个人经历,反映成长和思考。

3.散文作品3.1 40年代散文作品- 《贫民窟的住房问题》: 作者试图揭示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

- 《朝圣之路》: 描述一段对灵性追求的旅程。

- 《小市民的心灵之旅》: 讲述一个平凡人的成长经历。

3.2 重要作家- 乔治·奥威尔:擅长议论散文,作品坚持批判现实主义。

- 弗朗茨·卡夫卡:以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而闻名,作品探索人性和宿命。

4.散文写作技巧- 表达清晰: 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主题和观点。

- 描写细腻: 利用形象和感官描写增强阅读体验。

- 结构合理: 采用段落和章节使文章有层次感。

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自然主义戏剧: 一种戏剧风格,追求真实的社会描写和人物刻画。

60新第二十一章40年代戏剧散文新PPT课件

60新第二十一章40年代戏剧散文新PPT课件
5
根据自己对于历史深刻的也是独特的理解,对史实进行了再处 理。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历史事实的真是,而是内在的历史精 神的真实。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 事实所束缚。求似,就是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 现;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尽可以出入。
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主情和偏重写意的特点,他提出了“失事 求似”的创作原则,既抛弃对历史的生硬纪录,对史实进行艺术 化的处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和表现历史精神,如《屈原》中把 屈原一生的坎坷浓缩在一天内来展现,创造出婵娟的形象,改写 宋玉的历史形象等,都表现了这一原则。同时,他又根据历史可 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在该 时代可能有的合理发展,如屈原不是赴身清流而是潜居汉北以图 再起等。
2
二、40年代戏剧作家作品 如早期的抗战短剧,后夏衍《上海屋檐下》、
宋之的五幕剧《雾重庆》、于伶《夜上海》《长夜 行》、陈白尘《乱世男女》、老舍《张自忠》《面子 问题》、吴祖光《风雪夜归人》、欧阳于倩《忠王李 秀成》、阳翰笙有《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阿 英于上海孤岛期有《碧血花》又名为《葛嫩娘》、 《海国英雄》又名《郑成功》。郭沫若的历史剧《棠 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
10
郭沫若40年代的历史剧《屈原》等的创作及其背景

《屈原》取材于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
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诗人,其诗作《离骚》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郭沫若首
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他以神来之笔,在从清晨到午
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
9
• 自由虚构和改造: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 40s散文戏剧札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 40s散文戏剧札记

40年代戏剧、散文第一节:40年代戏剧概述一、中国剧作者协会(原名上海剧作者协会)1、1937年7月15日,中国文艺界第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章泯、尤矜、张季纯的等集体创作。

2、三幕话剧《保卫卢沟桥》,抗战以来第一个宣传鼓动的抗战剧,拉开了抗战戏剧的大幕。

3、“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与上海剧团联谊社联合发起组织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成立13支救亡演剧队伍,投入抗敌宣传。

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1、响应“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号召,新兴中国话剧艺术深入社会,向时事化、大众化倾斜,戏剧形式趋于轻型、通俗、灵动,顺应戏剧“游击战”、“散兵战”式斗争策略在抗战初期呈现出波澜壮阔之势。

2、特点:它们及时凸现抗战现实,传扬抗战思想,感染抗战人民。

3、作品:“好一计鞭子”(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以卢沟桥之战为题材:《保卫卢沟桥》(中国剧作者协会集体创作)《卢沟桥之战》(陈白尘)《卢沟桥》(田汉)《血洒卢沟桥》(张季纯)以台儿庄战役为题材:《台儿庄》(罗荪、锡金等)《台儿庄之战》(韩北屏)以淞沪会战为题材:《八百壮士》(崔嵬、王镇之)其他:《飞将军》(洪深)《省一粒子弹》(尤兢)《咱们要反攻》(夏衍)《在烽火中》(沈西苓)《打鬼子去》(荒煤)《夜》(章泯)《打回老家去》(易扬)——表达出了炎黄子孙团结一致抗御日伪的激情,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保卫自己的家园四、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1、1937年12月31日,在汉口成立,确定每年的戏剧节(定为10月10日,后国民党政府定为11月10日,次年又改为2月15日)2、抗战时期中国的两个戏剧活动中心:重庆雾季演剧活动、上海孤岛戏剧——迎来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众多剧作家已然寻找到了一个在峥嵘岁月中支撑起“政治与艺术”的平衡点,这一切都蕴蓄在现代剧、历史剧与喜剧创作中3、作品:田汉《秋声赋》《丽人行》;洪深《飞将军》《包得行》《鸡鸣早看天》曹禺《蜕变》《北京人》《家》夏衍《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而郭沫若、阳瀚笙、欧阳予倩、陈白尘、阿英、杨村彬、姚克等戏剧,创造出了中国现代历史剧的黄金时代;各类喜剧创作,借着“笑的幌子”,将华夏大地上那些肮脏、污腥、破碎、狡诈、猥琐、卑劣、懦弱、屈服暴露于舞台。

四十年代散文和戏剧

四十年代散文和戏剧

四十年代戏剧与散文戏剧概述集体创作《保卫卢沟桥》“好一计鞭子”: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汉口。

两个中心:重庆的雾季演出,上海孤岛戏剧活动。

代表剧作在教材352页。

阳翰生《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阿英:南明史剧系列《碧血花》(《葛嫩娘》)《海国英雄》(《郑成功》)《杨娥传》陈白尘:喜剧有《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升官图》(讽刺喜剧)正剧有《岁寒图》吴祖光:三种风格:刚烈报国(《凤凰城》《孩子军》《正气歌》)隽永飘逸(《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尖锐批判(《捉鬼传》《嫦娥奔月》)杨绛:喜剧《称心如意》,“含泪”的喜剧“风景”(因为是用泪水洗过的,所以笑得明净,笑得蕴藉,笑得有橄榄式的回甘)郭沫若历史剧的成就1、“人的尊严”、“把人当成人”、有仁义观念而产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精神和悲剧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贯穿始终的主题。

2、这种主题往往经过现代人文精神的浸润焕发出时代色彩。

3、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而又不拘泥于历史。

(实事求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失事求似,发展历史的精神)4、悲壮、激越、优美的诗意和抒情散文概述初期报告文学发达丘东平、碧野、范长江、曹白、萧乾杂文创作繁荣1、杂文创作向全国扩展2、作者队伍迅速壮大3、杂文数量大大增加4、风格趋于多样化两个杂文流派“鲁迅风”“野草”学者散文丰收冯至梁实秋钱钟书王力【学者散文】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

他们也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这类散文,引人注意的首先并不是叙述形式,而是所谈论的内容。

由于结合了作者的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文字表达上的生动个性也随之显现出来。

学者的写作比较自由,反而为散文创作融进了一些新的因素,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

40年代散文综述

40年代散文综述

40年代散文综述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但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深刻“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40年代散文综述,供大家欣赏。

40年代散文综述(一)一、抗战初期抗战初期,报告文学、通讯等散文形式形成蓬勃发展的高潮,如范长江的报告文学《台儿庄血战经过》,骆宾基以淞沪战役为背景所写的《救护车里的血》等。

二、抗战中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国统区及沦陷区1.报告文学国统区此时的报告文学、通讯等在题材和风格上较初期更多样化。

如宋之的的《从仇恨生长出来的》、老舍的《“五四”之夜》、沈从文的《人性的恢复》等。

2.杂文坚持鲁迅杂文传统,围绕文学杂志《野草》形成了以聂绀弩、秦似、夏衍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

3.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随笔方面梁实秋、钱钟书、张爱玲的成绩较为突出。

(二)解放区抗战中后期以来,解放区的报告文学、通讯、速写等熔政治性、新闻性、真实性于一炉,比以前的同类文体跃进了一步。

如赵树理写边区妇女翻身模范的《孟祥英翻身》等。

杂文较为稀少。

产生一定影响且付出沉重代价的有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等。

延安整风后很少有人再写杂文了。

小品散文有何其芳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

40年代梁实秋的系列散文集《雅舍小品》一、梁实秋生平与创作简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等。

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

散文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

1921年开始诗歌与杂文创作。

1923年赴美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就读。

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

其间曾任一些报刊的主编,与徐志摩等人组织新月派。

1949年6月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等职。

1966年退休。

出版散文集有《雅舍小品》等十余部,文艺理论集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梁实秋论文学》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共82页文档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共82页文档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PPT82页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PPT82页


28、知之者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2
抗战及四十年代话剧与散文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年代戏剧、散文第一节40年代戏剧概述戏剧组织一、中国剧作者协会1937年7月15日成立,中国剧作者协会(原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这是中国文艺界第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组织。

主要活动:1、创作《保卫卢沟桥》,作为抗战以来第一个宣传鼓动的抗战剧,拉开了抗战戏剧大幕。

2、淞沪会战爆发后,与上海剧团联谊社联合发起组织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成立了十三支救亡演剧队伍,投入抗敌宣传。

二、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1937年12月13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

重庆雾季演剧活动和上海孤岛戏剧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两个戏剧活动中心,迎来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这里没有剧种流派之分,也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抗战洪流把他们挟裹在一起,只是为着同一个信念。

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响应着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号召,新兴的中国话剧艺术“从锦绣丛中走向了十字街头,从上海深入内地,从都市到了农村,从社会表层渐向社会里层。

作品:《好一计鞭子》《保卫卢沟桥》《台儿庄》《八百壮士》《咋们要反攻》《打鬼子去》等。

随着抗日运动的深入,这些组织不断扩大和发展,创作内容不断丰富。

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抗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抗战初期各种短剧流行,短剧的形式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打破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墙,使观众参与到戏剧中来,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观众和观众之间,都产生了心灵的感应和情感的交流。

这正是戏剧的政治教化功能和宣泄功能的统一。

剧作家1、阳翰笙(1902——1993)四川高县人抗战时期历史剧《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还有《草莽英雄》等。

2、阿英(1900——1977)安徽芜湖人1、上海孤岛时期历史剧《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被称为“南明史剧”,轰动孤岛文坛2、《洪宣娇》试图以太平天国革命“成长与毁灭”的过程来隐喻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行径。

3、还有现实题材剧《五姊妹》神话传说剧《牛郎织女》三、杨村彬(1911——1989)北京人代表作《清宫外史》三部曲:《光绪亲政记》《光绪变政记》《光绪归政记》四、姚克(1905——1991)福建厦门人代表作《清宫怨》这些剧作家从历史中选材,借古讽今。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志”,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加上剧作家的艺术加工,唤起人们对现实相似境遇的认知,帮助人们反思现实,明确前方的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剧作家通过剧中人物呼吁抗日救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陈白尘(1908——1994)江苏淮阴人,擅长讽刺喜剧1、“亭子间”剧作《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开始舍弃早年罗曼蒂克情调而逐步走上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抗战期间的《魔窟》《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其中《乱世男女》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3、抗战胜利前后,以《岁寒图》《升官图》为标志,陈白尘的喜剧创作出现了一个艺术高峰,他将笑的艺术打磨地更加成熟、削刻得更为尖锐。

5、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风俗戏剧创作颇具特色,如《称心如意》《弄假成真》。

其剧作于上海孤岛时期另筑起来一道“含泪的喜剧”风景。

面对世事参差和愚谬,杨绛给给予更多的却是原宥和理解,取的是“微笑否定”的喜剧态度。

在戏剧创作中,讽刺喜剧尤其令人瞩目,这一时期,出现的喜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治批判性极其强烈的讽刺暴露喜剧,以宣泄情感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动统治本身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腐朽,所以这一时期剧作家对他们的态度,只能是一种辛辣的嘲讽,而不可能再夹杂其他的审美情感。

另外一种喜剧形式是世态喜剧,这种喜剧形式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四、吴祖光(1917——2003)原籍江苏武进县1、最早以《凤凰城》引人注目2、《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牛郎织女》《林冲夜奔》《少年游》这些剧作中孕育着一个个淡雅隽永,清新灵动的戏剧寓言。

6、夏衍1、继《上海屋檐下》之后,有《一年间》《心防》《愁城记》《水乡吟》《法西斯细菌》等。

2、规避惊涛骇浪式的宏大场景,代以平凡的生活画卷,刻画知识分子的人生心态,透过日常生活来表现时代精神。

7、田汉1、以抗日、民主两大时代主题写了《秋声赋》《风雨归舟》《黄金时代》《丽人行》《朝鲜风雨》等剧作。

2、多场式、多线索、开放化、报告员串联等戏剧手法,是田汉对话剧形式的创新。

8、于伶(1907——1997)江苏宜兴人《汉奸的子孙》《在关内过年》《夜光杯》《女子公寓》《花溅泪》《夜上海》《长夜行》等。

9、老舍《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桃李春风》等。

40年代戏剧创作热点:历史剧(借古讽今)、讽刺喜剧(揭露现实黑暗)、街头剧(走近百姓生活)等,40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是这些戏剧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2节、郭沫若的历史剧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身处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就像在庞大的集中营里”。

从1941年12月至1943年春,先后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

郭沫若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借古讽今。

他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精神巧妙结合起来,以对历史人物的再创造来表达他对那个时代的忧愤。

主题:1.反侵略、反投降、反分裂、反独裁,彰扬历代志士仁人为国家和名族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共同主题。

《屈原》中塑造的屈原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在含冤莫白的情况下,他置个人安危荣辱于度外,仍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与前途。

他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反专制、反迫害、反投降、要求自由民主的共同心声。

《棠棣之花》批判了“兄弟阋墙,引狼入室”的分裂投降行径,歌颂了聂氏姊弟的爱国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突出了“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政治主题。

2.“人的尊严”,“把人当成人”,由仁义观念而产生的“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人生精神和悲剧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

《虎符》中现代人文主义精神以新的内涵焕发出时代色彩。

其中反复张扬着“把人当成人”这一仁义思想,如姬也因具有这一思想被作者看做时代先驱者。

《高渐离》歌颂了对于专制暴虐统治者的坚毅勇敢、不折不饶的反抗精神,显示其为正义而斗争的惊人意志与“杀生成仁”的悲壮人生。

特点:1、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但不拘泥于历史,这是他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本色。

他认为剧作家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而具体地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代。

在《屈原》中根据主要人物来虚构次要人物,以烘托主要人物。

如婵娟这个人可以认为屈原赋词象征的,她是道义美的化身。

她的作用是烘托主人公屈原,鞭挞变节之徒。

而宋玉是一个“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他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卖身求荣,品行恶劣,是个毫无血性的小人。

两个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此讴歌了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行,批判了自私自利、卖国求荣的无耻行径,反应了作者对现实的价值取向。

2.他的戏剧也是悲壮、激越、优美的抒情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史剧构思有浪漫主义诗句的特征,剧诗人与剧中人融为一体。

《屈原》中的雷电颂是从屈原胸中发出的反抗黑暗的战歌,追求光明的颂歌。

称这是屈原与郭沫若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会心的合奏曲,一点也不为过。

在《孔雀胆》这部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中,郭沫若则直接寓托着个人的一段感情哀思。

剧中明确指出了导致爱情悲剧的妥协主义的危害,实际内涵是表现了政治上妥协主义所造成的悲剧。

3.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史剧都是英雄悲剧,郭沫若的悲剧人物都是“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英雄人物和志士仁人。

他的浪漫主义史剧传承了古典悲剧美学传统,悲剧冲突庄重严肃,格调高昂悲壮,富有悲剧崇高感。

与曹禺刻画平凡人物的精神悲剧不同,郭沫若的悲剧精神是崇高悲剧。

郭沫若是40年代历史戏剧创作的代表,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的剧中既有严肃的史实依据,又有浪漫主义的想象。

既有爱情的哀思,又有英雄的崇高精神。

他通过歌颂这些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英雄人物,凸显出人的尊严。

那是抗战时期对五四人文精神的另一种阐释。

既然人的生命权利和自由精神圣神不可侵犯,所以我们要向肆意践踏我们生命的日本法西斯主义作斗争。

历史和现实在郭沫若的剧中重叠,通过描写英雄悲剧,展现崇高之美,讴歌爱国主义,激励志士仁人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第3节、40年代散文概述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作为一种迅速反映时代面影的散文次文体,在抗战初期异常发达,甚至一跃而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

报告文学最初兴盛于国统区,大多集中描写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和敌人的凶残横暴。

如七月派作家丘东平的《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曹白的《呼吸》,范长江的《西线风云》,白朗的《我们十四个》,萧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等。

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报告文学的创作也渐发展。

如丁玲的《彭德怀速写》,沙汀的《我所见的H将军》,卞之琳的《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何其芳的《星火集》中所收的近十篇报告等。

解放区涌现出了一批报告文学的新近作家。

周而复代表作《诺尔曼.白求恩断片》,黄钢的《开麦拉前的汪精卫》,刘白羽《环形东北》《时代的印象》等。

杂文一、特点:1.杂文创作向全国扩展。

2.作者队伍迅速壮大3.杂文数量大大增加4.在风格流派上更趋多样化2、两个重要的杂文流派:鲁迅风和野草小品散文多样风致这一时期新进的散文作者并不多,多是已成名的作家在写散文,运笔更加圆熟,有更多样的风致,如靳以的《红烛》;缪崇群的《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何其芳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巴金《梦与醉》、《龙.虎.狗》;李广田的《灌木集》;冯至的《山水》;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沈从文的《湘西》;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王了一(王力)的《龙虫并雕斋琐语》;张爱玲的《流言》;丰子恺的《率真集》;叶圣陶的《未厌居习作》等,各有其独特风格和阅读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