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 引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通过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将蛋白质变性并赋予负电荷,在凝胶电泳中,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使蛋白质在电场中向阳极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SDS-PAGE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蛋白质组学研究等领域。
它具有简单易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可以与其他技术(如质谱、Western blot 等)结合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SDS-PAGE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关键注意事项,并提供相关的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以便读者在实验中参考。
2. 原理SDS-PAGE的原理基于SDS的作用。
SDS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均匀地带上负电荷,同时使蛋白质变性并展开成线性构象。
在电泳过程中,SDS包裹在蛋白质中,使蛋白质的电荷密度保持均一,从而使蛋白质的迁移速率仅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有关,而与蛋白质的电荷无关。
SDS-PAGE通常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强的凝胶材料,通过聚合物的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在凝胶电泳过程中,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蛋白质能够在凝胶孔隙中以不同程度的速率迁移。
3. 实验步骤3.1. 制备凝胶1.准备1.5 M的Tris缓冲液,pH 8.8。
2.准备汀凝胶的原液,将30%丙烯酰胺溶液、1.5 MTris缓冲液和10%过硫酸铵按照体积比例(29:1:10)混合均匀。
3.快速加入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液至原液中,并迅速倒入凝胶模具中。
4.在凝胶模具上方加入异丙醇以防止凝胶表面生成凝胶。
3.2. 样品处理1.取适量的蛋白质样品。
2.加入相应的样品加载缓冲液(含有SDS和还原剂,以及测量样品体积比例的溶液)。
3.在冰上煮沸5分钟,使蛋白质样品变性并带上负电荷。
电泳中sds的作用
电泳中sds的作用电泳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分析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其中,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在电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SDS在电泳中的作用。
SDS在电泳中的作用之一是使样品蛋白质变性。
SDS具有疏水性,可以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并破坏其原有的空间构象,使其变性为线性链状。
通过SDS的作用,蛋白质分子在电泳中呈现相同的负电荷密度,从而使蛋白质样品在电场中能够按照其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这种变性作用使得SDS电泳成为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
SDS在电泳中的作用还包括给予蛋白质样品负电荷。
SDS在电泳缓冲液中的存在使得其能够与蛋白质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将蛋白质表面带上负电荷。
这种负电荷的引入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从而实现了蛋白质的分离和测定。
SDS还起到了增加样品可视化效果的作用。
由于SDS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并带负电荷,这样蛋白质样品在电泳过程中会变得更易染色。
在电泳分离后,我们可以使用染色剂如Coomassie Brilliant Blue来染色,使蛋白质呈现出明显的彩色带状条带,方便观察和分析。
SDS还能帮助样品在电泳过程中进行均匀地加热。
由于SD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抵抗样品在电泳过程中的热变性。
在电泳的过程中,样品会因为电流通过而发热,SDS的存在可以帮助样品均匀地分散热量,防止样品局部过热而引起不均匀的电泳结果。
SDS还可以在电泳过程中起到稳定蛋白质的作用。
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保持线性形态,防止蛋白质的聚集和凝固。
这种稳定作用可以使得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更加均匀地分散,从而保证分离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SDS在电泳中具有使样品蛋白质变性、给予负电荷、增加可视化效果、帮助样品均匀加热和稳定蛋白质的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SDS成为电泳分离和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试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蛋白质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其原理是利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使蛋白质带负电,使蛋白质在凝胶中按照相对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具体原理如下:
1. SDS:SD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可以与蛋白质发生结合,使得所有蛋白质带有相同的电荷密度。
2. 蛋白质解不性:在SDS存在条件下,蛋白质发生解性,其中SDS会形成不溶解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具有均一负电荷。
3. 凝胶电泳:将SDS处理后的蛋白质样品加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板上,施加电场使蛋白质迁移。
4. 分离:由于凝胶电泳胶阻力不同,蛋白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凝胶上分离成锥形区带。
5. 相对分子量测定:在同一凝胶中,已知相对分子量已知的标准蛋白质样品与待测蛋白质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标准蛋白质样品的迁移距离和待测蛋白质样品的迁移距离,可以推算出待测蛋白质样品的相对分子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相对分子量进行分析的,所以对于蛋白质的准确分子量测定,还需结合其他方法如质谱等进行综合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图.1 夹心垂直板电泳槽示意图 1.导线接头 2.下贮槽 3.凹形橡胶框 4.样品槽模板 5.固定螺丝 6.上贮槽 7.冷凝系统
图.2 凝胶模示意图 1.样品槽模板 2.长玻璃板 3.短玻璃板 4.凹形橡胶框
四、学生观看实验录像
下面请同学们先观看录像,注意SDS-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仔细观察预备液及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制胶、 灌胶、加样、电泳及染色料、
材料:细菌培养物 试剂:30%丙烯酰胺1mL;1.5mol/L Tris(PH8.8); 1.0mol/L Tris(PH6.8);10%SDS;10%过硫酸铵; TEMED;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 pH8.3 TrisGly电极缓冲液;1%琼脂糖溶液; 0.05%考马斯亮兰R250 仪器: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移液器;大培养皿; 垂直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 ;脱色摇床
五、该实验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
2、不连续体系SDS- PAGE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效应: 、不连续体系 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效应: 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效应 凝胶孔径不连续性:在2层凝胶中样品/浓缩胶为大孔 径胶,分离胶为小孔径胶;在电场作用下,被分离物 在大孔径中移动遇到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当进入小 孔径胶时,被分离物移动受到阻力大,移动速度变慢, 因而在两种胶的交界处,由于凝胶孔径的不连续性使 样品迁移受阻而压缩成很窄的区带。
五、该实验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
2、不连续体系SDS- PAGE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效应: 、不连续体系 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效应: 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效应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在不连续系统中,电位梯度的差异是 自动形成的。电泳开始后,由于前导离子的迁移率最大,就 会很快超过被分离物,因此在快离子后面,形成一个离子浓 度低的区域,这时就有了较高的电位梯度。这种高电位梯度 使后面被分离物和尾随离子在前导离子后面加快移动。当前 导离子、被分离物和尾随离子的移动速度相同时,建立一种 稳定状态,这时在前导离子和尾随离子之间形成一个稳定而 又不断向正极移动的界面,这就是样品被浓缩的中间层。压 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中国药典》(2020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五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SDS-PAGE法是一种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本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重量比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分子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天然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效应,使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
本法用于蛋白质的定性鉴别、纯度和杂质控制以及定量测定。
1.仪器装置恒压或恒流电源、垂直板电泳槽和制胶模具。
2.试剂(1)水。
(2)分离胶缓冲液(4×,A液) 1.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8.15g,加适量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8.8,加水稀释至100mL。
(3)30%丙烯酰胺溶液(B液)称取丙烯酰胺58.0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0g,加温水溶解并稀释至200mL,滤纸过滤(避光保存)。
(4)10%SDS溶液(C液)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四甲基乙二胺溶液(TEMED,D液)商品化试剂。
(6)10%过硫酸铵溶液(E液)称取过硫酸铵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建议临用前配制,或分装于-20℃可贮存2周。
(7)浓缩胶缓冲液(4×,F液)0.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05g,加适量水使溶解,用盐酸调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8)电极缓冲液(10×)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g、甘氨酸144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8.1~8.8之间,加水稀释至1000mL。
(9)非还原型供试品缓冲液(4×)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3g、溴酚蓝20mg、十二烷基硫酸钠8.0g,量取甘油40m1,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_概述及解释说明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子量测定、鉴定和纯化等方面。
准确绘制和使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对于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非常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展开详细阐述与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概述、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与步骤解释、建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的实验步骤和要点解说明、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和解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的概念、意义和用途。
同时,还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样品制备与处理、凝胶制备与电泳条件的解释以及凝胶图谱分析方法的说明。
此外,本文还会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要点,帮助读者建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目的、讨论研究结果的启示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并正确应用于相关实验中。
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概述2.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差异,利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作用,将蛋白质样品分离成不同迁移距离的条带。
2.2 标准曲线意义与用途标准曲线是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制备的一系列溶液,通过测定这些溶液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距离和色谱峰面积得到。
标准曲线可以在定量分析时用于确定未知蛋白质样品的浓度。
2.3 研究背景与重要性在生物学、医学和生化等领域中,了解蛋白质样品的浓度是很重要的。
使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曲线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功能、进行药物研发以及诊断和治疗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步骤
下面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步骤:
1.准备凝胶溶液:将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混合,加入去离
子水并搅拌直至溶解。
加入TEMED(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铵,混合均匀。
2.制作玻璃板:清洗两个玻璃板,加入适量凝胶溶液,用玻璃板
夹夹住,形成模具。
等待凝胶聚合。
3.准备电泳缓冲液:混合Tris 和甘氨酸,调整pH值。
4.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与loading buffer混合,煮沸3-5
分钟。
5.上样:将样品加入凝胶顶部,用移液枪或者吸管将样品加入凝
胶的梳子底部。
6.电泳:接通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进行电泳。
7.转膜:将凝胶和膜一起放入电转仪中,加入Tris甘氨酸电泳
缓冲液,接通电源,进行转膜。
8.染色:将膜放入染色液中染色,用保鲜膜将染色液表面覆盖,
轻轻摇动,直至膜完全染色。
9.洗脱:将膜从染色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洗脱。
10.分析结果:观察膜的条带,进行数据分析。
以上是基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身体有害的试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知识讲解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该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一、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
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
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
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
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样品的浓缩效应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
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
电泳中sds的作用
电泳中sds的作用电泳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则是电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DS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包括溶解样品、分离蛋白质、提供质量标准和减少不均一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SDS在电泳中的作用及其原理。
首先,SDS在电泳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溶解样品。
电泳技术往往需要在水溶液中处理样品,而SD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将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包裹起来,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SDS具有疏水性的烷烃尾部和亲水性的二十碳酸酯头部,这使得它能够与蛋白质结合并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通过与SDS相结合,溶解样品的蛋白质能够在电泳过程中更均匀地分布,并且可以被有效地输送到电泳凝胶中。
其次,SDS在电泳中起到分离蛋白质的作用。
在电泳过程中,SDS 会与蛋白质发生静电相斥的作用,使蛋白质带负电荷。
这样,当电场施加在电泳凝胶上时,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朝着阳极迁移。
由于不同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不同,它们在电场下的迁移速率也会不同,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通过SDS电泳,可以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此外,SDS也是电泳中提供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准确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使用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品进行校正。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电泳技术,使用SDS来提供这种质量标准。
在SDS-PAGE中,已知质量的蛋白质标准品被加入到电泳样品中。
通过与标准品一起进行电泳,可以通过相对迁移距离的比较来确定未知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SDS起到标准化样品迁移速率和提供质量标准的作用,确保了蛋白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最后,SDS还能够减少样品不均一性。
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空间限制和电场效应的影响,导致蛋白质迁移的不均匀性。
而SDS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带有相同的电荷密度,从而平衡迁移速率,减少迁移的不均匀性。
这种均匀迁移的效果使得蛋白质能够在电泳过程中更加准确地分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名词解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凝胶电泳过程中使用一种带有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以将蛋白质分子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使其在电场中按照分子质量大小进行迁移,最终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并且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生物工程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实验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SDS线性化蛋白质:SDS是一种带有强烈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在凝胶电泳过程中,SDS可以与蛋白质分子中的亲水残基相结合,并使蛋白质分子呈线性状态,从而使蛋白质的电泳迁移速率与其分子质量成正比。
2. 分子质量分析:在电泳过程中,由于SDS的作用,所有蛋白质分子都被线性化处理,并且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只与其分子质量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距离来推断其分子质量。
3. 分离效果:由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因此不同分子质量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在凝胶中得到有效分离,形成清晰的电泳带。
二、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分离与鉴定: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将混合蛋白质样品有效地分离并形成清晰的电泳带,便于后续的蛋白质鉴定和分析。
2. 蛋白质定量: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来确定实验结果。
3.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电场的作用下,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容易地通过凝胶孔径,而大分子蛋白 质则受到较大的阻力,无法通过,从 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蛋白质 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可用于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鉴定和功能研 究。
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
引入实时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实时监测电泳进程并获 取更准确的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应用拓展
临床诊断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用于检测和鉴别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
生物医药研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 学、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等领域。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 录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介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操作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分析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缺点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发展趋势
0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简介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定义
准备凝胶制备所需材料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的丙烯酰胺、 N,N'-甲叉双丙烯酰胺、SDS、 TEMED等材料。
制备缓冲液
根据电泳条件选择适当的缓冲液,如 TAE或TBE,并配置适量的浓度。
准备样品
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超声破 碎或离心取样。
操作步骤
制备凝胶
点样
按照一定比例将丙烯酰胺、N,N'-甲叉双丙 烯酰胺、SDS、TEMED混合,加入适量的 水搅拌均匀后倒入电泳槽中。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是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和一定的电压对其进行凝胶化,以分离两种不同的物质,从而实现电泳分析的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需要在固态/液态和空间/时间上凝聚时才能有效地进行电泳,其原理可归纳为:sds在固态/液态环境中能够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呈现出好的动力学性质,在空间/时间上固定,并不对外界原料械有影响。
当电流经过sds凝胶时,sds凝胶会发生变换,从而给蛋白质和核酸引起的动力场就可能使两者以不同的速度在sds凝胶中分别运动,从而实现电泳分析。
由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力学稳定性,和使用的电压的强度相关,因此,可以使用精密调节的高压稳定性进行对样品进行电泳分析,获得高质量的结果。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药理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研究的2D-PAGE技术、用于糖蛋白分析的糖蛋白电泳仪、用于活性和结构的蛋白质电泳仪。
总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是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和一定的电压对其进行凝胶化,以分离两种不同的物质,从而实现电泳分析的原理。
由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力学稳定性,和使用的电压的强度相关,因此,可以使用精密调节的高压稳定性进行对样品进行电泳分析,获得高质量的结果。
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则已经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中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一、实验目的1、学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原理。
2、掌握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
该法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其进行分离。
SDS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
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
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
SDS-PAGE因易于操作和广泛的用途,使它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Acr和bis单独存在或混合在一起时是稳定的,但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就能聚合。
引发自由基的方法有化学法和光化学法两种。
化学法的引发剂是过硫酸铵(Ap),催化剂十四甲基乙二胺(TEMED);光化学法是以光敏感物核黄素来代替过硫酸铵,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自由基团。
采用不同浓度的acr、bis、Ap、TEMED使之聚合,产生不同孔径的凝胶。
因此可按分离物质的大小、形状来选择凝胶浓度。
SD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的简称,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电泳系统中能使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蛋白质与SDS的结合比为1.4gSDS/1g蛋白质),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其数量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
这样就使电泳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这一因素,于是根据标准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和迁移率所作的标准曲线,可求得未知物的分子量。
三、实验器材及数据30%分离胶储存液、10%浓缩胶储存液、分离胶缓冲液、浓缩胶缓冲液、电泳缓冲液、样品溶解液、染色液、脱色液;标准蛋白,样品蛋白;电泳槽,移液管1ml,烧杯100ml四、注意事项1、acr和bis均为神经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纯化应在通风处内进行。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一、原理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
它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泳迁移性质,利用聚丙酰胺凝胶作为分离介质,通过SDS对蛋白质进行表面带负电荷的包被,使其在电场中按照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
二、步骤1. 制备凝胶:将聚丙酰胺和交联剂加入缓冲液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凝胶模具中,插入梳子,待凝胶凝固。
2. 样品处理:将待分析的蛋白质样品与SDS-PAGE样品缓冲液混合,再加热至95℃,使样品中的蛋白质与SDS充分结合。
3. 蛋白质分离:将凝固的凝胶取出,放入电泳槽中,注入电泳缓冲液,将样品注入样品孔中,通电进行电泳分离。
4. 染色与成像:电泳结束后,将凝胶取出,进行染色处理,常用的染色剂有Coomassie蓝染液和银染液,然后进行成像。
三、应用SDS-PAGE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SDS-PAGE可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按照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进而可进行纯化和提取目标蛋白质。
2. 蛋白质定量:通过与蛋白质质量标准品进行比较,可以估算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 蛋白质组学研究:SDS-PAGE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技术手段之一,用于分析复杂蛋白质混合物中的不同蛋白质。
4. 蛋白质结构分析:通过SDS-PAGE与其他技术手段的结合,可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总结:SDS-PAGE作为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该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和定量各种蛋白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SDS-PAGE也为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实验目的 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掌握 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 )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量,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并在 一定的pH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 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 一定的 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但 经过SDS处理后的蛋白质,分子表面 处理后的蛋白质, 经过 处理后的蛋白质 完全被负电荷所覆盖,因此在电泳时, 完全被负电荷所覆盖,因此在电泳时, 电泳迁移率近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 大小而与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大小而与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6. 上样:将样品梳拔出,用电极缓冲液 上样:将样品梳拔出, 冲洗样品孔. 冲洗样品孔.样品与样品缓冲液按一 定比例混合好. 定比例混合好.用微量注射器加入加 样孔,加样量为20l. 样孔,加样量为 . 7.电泳:100V恒压电泳至溴酚蓝指示剂达 电泳: 电泳 恒压电泳至溴酚蓝指示剂达 到浓缩胶和分离胶界面, 到浓缩胶和分离胶界面,然后调电压 至120V,再恒压电泳,约1.5 h,待染 ,再恒压电泳, , 料前沿的溴酚蓝迁移至凝胶的底部, 料前沿的溴酚蓝迁移至凝胶的底部, 停止电泳.取下胶板, 停止电泳.取下胶板,将胶片置于白 瓷盘内. 瓷盘内.
4. 制备浓缩胶:待胶凝固后(胶与水之间有 制备浓缩胶:待胶凝固后( 一清晰界面), 将水倒掉, 一清晰界面), 将水倒掉,用ddH2O冲 冲 洗胶面,滤纸将水吸干净.配制好浓缩胶. 洗胶面,滤纸将水吸干净.配制好浓缩胶. 倒入浓缩胶插好样品梳, 倒入浓缩胶插好样品梳,注意避免气泡滞 留在梳子与胶液的界面, 放置约15 留在梳子与胶液的界面,30 ℃放置约 min,直至使浓缩胶凝固. ,直至使浓缩胶凝固. 5. 电泳:将胶模装好,去胶条后,装入电泳 电泳:将胶模装好,去胶条后, 槽中,检查是否漏液后,倒入电泳缓冲液, 槽中,检查是否漏液后,倒入电泳缓冲液, 胶模内侧的液面没过矮板但不可超过高板 矮板在内). (矮板在内).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该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一、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
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
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
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
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样品的浓缩效应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
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pK a=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SDS-PAGE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SDS-PAGE实验的操作流程;3. 分析不同蛋白质在SDS-PAGE中的分离情况;4.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
二、实验原理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SDS将蛋白质变性并赋予等电点,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在凝胶中进行分离。
通过电泳操作,蛋白质会根据其分子量在凝胶中移动,最终形成不同的条带,便于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获取需要分析的蛋白质样品,并进行处理使其可以被SDS-PAGE分离;2. 制备凝胶:根据实验需要,配置聚丙烯酰胺凝胶,并在凝胶板中固定好;3. 样品加载:将处理好的蛋白质样品加载到凝胶槽中;4. 电泳分离:在设定好电压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电泳操作,使蛋白质在凝胶中分离;5. 染色观察:将分离后的蛋白质用染色剂染色,然后观察分离的条带;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蛋白质的分析和解读。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样品:蛋白质样品;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电泳槽:用于进行SDS-PAGE电泳的设备;4. 电源:用于提供电泳操作所需电压的电源设备;5. 染色剂:用于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的染色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SDS-PAGE实验操作,观察到样品中不同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情况。
根据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凝胶中形成了明显的条带,条带的位置和密度反映了样品中蛋白质的分布情况。
通过染色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含量。
六、实验结论SDS-PAGE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和分析,从而了解样品的蛋白质组成和特性。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SDS-PAGE可以有效地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一. 实验目的1.学习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2.掌握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3.运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及染色鉴定。
二.实验原理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带有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单体和少量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简称Bis)通过化学催化剂(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为加速剂或光催化聚合作用形成的三维空间的高聚物。
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网状结构。
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血清蛋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一般可分成12~25个组分。
因此适用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分离,且分离效果好。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SO32-带负电荷。
在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可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
由于结合大量带负电荷的SDS,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了。
从而起到消除各蛋白质分子之间自身的电荷差异的作用。
人工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化学体系的组成及功能:Acr:丙烯酰胺Bis:甲叉双丙烯酰胺AP:过硫酸铵——化学催化剂TEMED:四甲基乙二胺——加速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 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照相,凝胶干燥 (8) 定量测定
3、电泳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 (1)“微笑”现象 指示剂前沿呈现两边向上的曲线 形,说明凝胶的不均匀冷却,中间部 分冷却不好。
(2)“皱眉”现象 由于垂直电泳槽的装置不合适引 起的,特别是当凝胶和玻璃板组成的 “三明治”底部有气泡或靠近隔片的 凝胶聚合不完全。
(2)根据缓冲系统和凝胶孔径的不同
连续电泳 不连续电泳 (3)根据电泳的形式 圆盘电泳
垂直电泳
平板电泳 水平电泳
2、操作 (1) 制备分离胶 (2) 制备积层胶(堆积胶)
分离胶聚合之后
(3) 加样品
样品的处理 在蛋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SDS后,可引起以 下的反应: 蛋白质本身的电荷被屏蔽 氢键断裂 疏水相互作用被取消 多肽被去折叠(二级结构破坏),并形成椭球形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一、什么是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在水溶液中以单体 (monomer)和分子团(micellae)的混合形 式存在。
二、去污剂的选择 无离子去污剂:Lubro W;Brij35, Tween Triton 阳离子去污剂: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cetylpyyridinium (CPC) 阴离子去污剂:SDS deoxycholate
三、方法 1、分类 (1)根据对样品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还原SDS电泳 非还原SDS电泳 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电泳
(3)“拖尾”现象 样品溶解不佳引起。
(4)“纹理”现象 由于样品中的不溶颗粒引起的。
(5)偏斜现象 电极放置不平行引起或加样位置偏斜而 引起
(6)带太宽 加样量太多或加样孔泄漏引起
SDS的作用
破坏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其他物质分 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 原有的构象,保证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 合而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
一、SDS-PAGE的基本原理
(一)蛋白质分子的解聚 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中加入离 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 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 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
(二)缓冲系统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在被分析的蛋白质 稳定的pH范围,凡不与SDS发生相互作 用的缓冲液都可以使用,但缓冲液的 选择对蛋白质的分离和电泳的速度是 非常关键的。
电泳缓冲液的种类: 1、磷酸缓冲液 2、Tris-醋酸钠缓冲系统 3、咪唑缓冲液系统: 比磷酸缓冲系统的导电性低,电泳速 度要比后者快一倍。 4、尿素系统: 适用分子量低于15KD的蛋白样品。 5、Tris-甘氨酸系统: 使用最多的缓冲液 6、Tris-硼酸盐缓冲液: 测定糖蛋白的分子量
蛋白带迁移距离 ———————— 溴酚蓝迁移距离
Rf=
蛋白带迁移距离 Rf= ————————— X 干燥后的凝胶长度
固定前的凝胶长度 ————————— 溴酚蓝迁移距离
2、作图 以已知蛋白质分子量的常用对数值为纵坐 标,Rf为横坐标绘图
3、通过测定未知蛋白质的Rf值,便可在标 准曲线上读出他的分子量
3、影响SDS电泳的关键因素 (1) 溶液中SDS单体浓度 大多数蛋白质与SDS结合的重量比 为1:1.4 (2) 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单体才 具有较高的平衡浓度。
(3) 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 当二硫键被彻底还原后,蛋白质分 子才能被解聚,SDS才能定量地结合到 亚基上而给出相对迁移率和分子量对 数的线性关系。
1、SDS 阴离子去污剂 变性剂 助溶性试剂 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 分子去折叠 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
2、强还原剂 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al)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
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
SDS和还原剂的作用:
(1)分子被解聚或组成它们的多肽键 (2)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 电荷的蛋白质-SDS胶束。 (3)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 过了蛋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 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
(三)凝胶浓度的选择 由于SDS电泳分离并不取决于蛋白 质的电荷密度,只取决于分子解聚后 SDS-蛋白质胶束的大小,因此凝胶浓 度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分辨率。 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蛋白质应选用 不同的凝胶浓度.
(四)分子量测定 1、相对迁移率(Rf) Rf即用每个带的迁移距离除以溴酚 蓝前沿的迁移距离得到的。 测量位置应在蛋白带的中央。
蛋白质-SDS胶束的特点 (1)形状像一个长椭圆棒 (2)短轴对不同的蛋白质亚基-SDS胶 束基本上是相同的。 (3)长轴的长度则与亚基分子量的大 小成正比。
胶束在SDS-PAGE系统中的电泳迁 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 而主要取决于椭圆棒的长轴长度,即 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200KD 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 呈线性关系
①还原SDS处理 当加入还原试剂DTT或β-二巯基乙醇后, 蛋白质被完全去折叠,只根据分子量分离。
②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地并经久牢固地保 护SH基团,而得到窄的电泳带。
③非还原的SDS处理 许多样品,如生理体液、血清或尿素, 一般只需用1%SDS在100℃煮沸3分钟,并不需 要加还原剂,此时二硫键不能被断裂,蛋白 并没有完全被去折叠。
(4) 电泳 (5) 固定
(6) 染色 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①R-250 三苯基甲烷,红蓝色,每个分子含 有两个SO3H基团,偏酸性,和氨基黑 一样也是结合在蛋白质的碱性基团上。
②G-250 二甲花青亮蓝,蓝绿色。
银染色 银染的机制是将蛋白带上的硝酸 银(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以使银 颗粒沉积在蛋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