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6.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栏目,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描述。
2.重心的确定。
【自主学习】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做。
2.前面的物体是,后面的物体是。
3.作用:推、拉、压、吸引、排斥、摩擦等4.条件: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种作用。
5.力的作用效果(1)只要一个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2)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
6.力的三要素:决定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2)力的方向: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比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力的方向不同力作用的效果不同(3)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如果用方框或圆圈代表物体作用点就画在其中心,如果画的是实际物体作用点就画在实际受力的点上。
如果用质点代表物体作用点就是该点。
7.表示力的方法(1)力的图示:可以用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8.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力可命名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分子力等。
②按力的效果分类力可命名为: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吸引力、排斥力、向心力等。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重力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重力的概念:结合地球的吸引力,解释重力的定义。
3.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变化规律。
5.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介绍重力加速度的定义和特点。
6.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总结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思考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熟练运用重力计算公式。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重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反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重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以保证教学质量。
高一物理第3单元 课时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3单元课时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课前预习力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2、力的大小:可用(或)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头表示力。
长短表示力的,箭头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作用:任何物体间都普遍存在的一种互相吸引的作用。
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和,磁体和间的相互作用,其本质相同,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和作用类似。
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小,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相比,受距离变化的影响更大。
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很弱。
三、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2.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D.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3.下列哪个值可能是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A.60 N B.120 N C.600 N D.6 000 N4.一个物体重2 N,那么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受的重力还是2N()A.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B.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C.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D.将它从直升飞机上抛下三、课后练习5.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拳头打击墙壁,因为拳头感到疼痛,所以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也有作用力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8.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9.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6. 答案 (1)90 m (2)2 s (3)22.5 m .解析(1)由于v 0=30 m /s ,a =-5 m /s 2,由v =v 0+at ,汽车的刹车时间t 0为:t 0=v -v0a =0-30-5s =6 s由于t 0<t ,所以刹车后20 s 内滑行的距离即为汽车停止运动时滑行的距离. x =12v 0t =12×30×6 m =90 m .(2)设从刹车到滑行50 m 所经历的时间为t ′,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50=30t ′-12×5t ′2整理得t ′2-12t ′+20=0解得t 1′=2 s ,t 2′=10 s (刹车停止后不能反向运动故舍去) 故所用时间为t ′=2 s .(3)此时可将运动过程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x =12at 2=12×5×32 m =22.5 m . 7. 15m, 0选做题:参考解析:汽车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高速度后,立即改做匀减速运动,可以应用解析法,也可应用图象法. 解法一:设最高速度为v m ,由题意,可得方程组x =21a 1t 12+v m t 2+21a 2t 22 t =t 1+t 2v m =a 1t 1 0=v m +a 2t 2整理得v m =205022⨯=t x m/s=5 m/s. 解法二:应用图象法,作出运动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2-3-12所示.v -t 图线与t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与位移等值,故x =2m t v ,所以v m =t x 2=20502⨯ m/s=5 m/s.解法三: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平均速度相等,都等于2m v ,故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2m v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2m v =t x ,解得v m =t x 2=20502⨯m/s=5 m/s可见,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非常简便快捷,以后大家要注意这种解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学会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4)理解重心概念,知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5)了解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概念;(6)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二、问题与题例问题:1、对于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2、关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3、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及对公式的理解?4、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及重心位置与物体的那些因素有关?题例:例题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对手作用。
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例题2、试说出右图所示的力F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预习自测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基础导学 姓名 班级 组别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学习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自主学习】一、力和力的图示1、 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定义 力的单位是 .力的三要素有 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2.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画力的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 =mg 计算,(其中的g 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 的值 ;当纬度增加时,g 的值 )。
3、重力的方向总是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 和 因素有关.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 、 、 、 。
【合作探究】一、力的认识拓展1.辨析下列关于力的说法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C 、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先施力后受力D 、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关于力的认识总结:二、重力的认识拓展 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 .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D .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画出一种重心不在物体上的实例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4、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关于重力的总结:三、四种相互作用的本质了解5、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四、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6、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7、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O×106 kg的木箱受重力的图示。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1:力和力的图示情景:运动员踢球、雨滴自由下落、投掷铅球、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等问题:上述问题中的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问题:力作用于物体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总结:自然界中,物体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物体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__________,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_____物体和_____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
3、力的表示方法⑴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应用: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学习任务2:重力情景: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问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什么力作用导致的呢?问题: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G=_ __,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明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3. 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
2. 难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
3.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重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知识。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探讨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实例分析:运用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物体悬挂平衡的条件等。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涵盖了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基本相互作用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教学。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能否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重力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发射、地球引力等。
2. 介绍重力与其他力的关系,如摩擦力、弹力等。
3. 引导学生关注重力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悬挂物体、测量工具、实验记录表格等。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范围,即地球表面及附近物体。
3. 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的。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重力作用范围的确定;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作用。
3. 采用讨论法,分析重力的作用范围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悬挂重物的绳子、秤砣、地球仪等。
2. 教学课件:重力概念、计算公式、作用范围等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探究重力概念:让学生用秤砣悬挂重物,感受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
3. 讲解重力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
4. 应用重力公式:让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
5. 讨论重力作用范围:引导学生分析重力的作用范围,地球表面及附近物体。
6. 讲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的。
7.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和应用。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范围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物理必修一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物理必修一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学好物理知识,首先要对物理概念有清楚的理解,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物理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物理必修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难点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知识探究]一、力和力的图示[问题设计]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图1图2(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如图1),小钢球靠近磁铁时;(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如图2);(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答案(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要点提炼]1.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延伸思考]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举例说明.答案不是.例如: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等.二、重力[问题设计]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要点提炼]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重心上.(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典例精析]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解析甲推乙的同时,乙也在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例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支撑书,B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都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力,即又是施力物体,C对;力是矢量,比较两个力是否相同,除了比较其大小还要比较其方向,D错.答案C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2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3答案如图所示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例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答案D[课堂要点小结][自我检测]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答案B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物体在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他物体力的作用,即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A、D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只要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力,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误.2.(重力的特点)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答案D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为G=mg.可见对同一物体(m一定),在同一地点(g一定),重力大小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选项A、B、C均错误,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3.(对重心的理解)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答案D解析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C错误.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如图4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4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此题用2mm长的线段表示2N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 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N即可,如图丙所示.培养创新意识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学好物理知识,首先要对物理概念有清楚的理解,而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物理概念的显著特点,学生只有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才能正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什么是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教学1、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如何形象地来表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针对练习2]()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2、力是标量还是矢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力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练习3] ()下列哪个值可能是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A、60 NB、120 NC、600 ND、6 000 N4、重力是三要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什么是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动探究]确定薄板的重心[针对练习4] ()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6、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什么?它们存在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质疑]记下你存在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总结]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2、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吸引力,方向也不一定指向地心,只能说方向竖直向下;3、在地球表面附近运动的物体,其重力大小可以认为不变。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学案(定稿)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不仅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还可以使物体产生________,使物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2.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力是____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3.物理学中用一根带有________的线段来表示力,________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这样的力的表示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线段的长短严格按照________来画,这样的表示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4.重心是物体所受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_________,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6.在公式G=mg中,在地球表面处g=9.8 N/kg,在月球表面处g′=1.63 N/kg.一个质量是50 kg的人,在地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N,他在月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N.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问题情境](1)守门员踢出足球,足球由静止射向对方.(2)守门员扑住将要入网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3)守门员将球封堵出去,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4)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上面所列举的物理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点提炼](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称做力.(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②使物体产生形变.(4)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5)力的分类:力通常按性质和效果两种方式分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核力、电磁力等.②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6)力具有物质性: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离开了物体谈不上有力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________而存在.[问题延伸]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呢?2.力的表示力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力的示意图:只标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①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二、重力和重心1.重力[问题情境]干枯的树叶能够飘落地面;崩塌的山体,轰然而下;掷出的铅球落向地面;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你能对这些自然现象和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吗?[要点提炼]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____________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物体的重力与其_________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成“垂直于水平面向下”.(4)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为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外.(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2.重心(1)重心是重力的________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________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________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________法来确定其重心.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变式训练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的例2如图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C.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物体的重力是可以变化的D.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都相同例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D.物体的重心有可能不在物体上【效果评估】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先由施力物体产生,后被受力物体接受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2.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4.一个重力G=6 N的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它所受的重力,并用统一的标度,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参考答案课前自主学习1.运动状态形变2.矢3.箭头箭头力的示意图比例力的图示4.重力的作用点不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5.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地球地球竖直向下重心6.49081.57.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核心知识探究一、1.[问题情境]①足球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因为足球和守门员有了“接触”,此过程中守门员对足球产生了一个“作用”,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②手拉弹簧,手与弹簧接触并对弹簧产生了一个“作用”,使弹簧变长,即弹簧发生了形变.[要点提炼](1)相互作用(3)运动状态(6)物体[问题延伸]不是,例如: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等.二、1.[问题情境]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正是因为地球的吸引作用才会出现上述现象.[要点提炼](1)不等于(2)运动状态(3)竖直向下(5)地球2.(1)等效(3)运动形状(4)悬挂解题方法探究例1B[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两者缺一不可.物体在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它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A、D选项脱离了物体去谈力,故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产生只要有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变式训练1AB例2见解析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此题用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 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 N =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例3C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及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变式训练2AC例4D[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而和物体内最重的一点没有必然的联系,A项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与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当然也不能认为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物体的质量分布都是均匀的,只要质量分布对称,则其重心也可能在几何中心,B项错.重心可以在物体外,C项错,D项正确.]效果评估1.C 2.D 3.C 4.B。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docx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 1 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
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
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分析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
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
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
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
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
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
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能够分析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重力的计算公式:F=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拉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重力的作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重力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重力概念: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定义。
3. 介绍重力计算公式:讲解F=mg公式,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4.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5. 分析重力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重力现象的观察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重力应用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重力与其他力的关系,如弹力、摩擦力等。
2. 探讨重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地球物理学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计、悬挂装置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实例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2.正确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二〕进程与方法1.知道看法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发生的效果末尾的;2.能经过探求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3.能经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结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经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浸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片面观察剖析效果的才干教学重点:了解力的概念、体会重力的发生缘由和特点教学难点: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温习讨论教学用具:锯条、橡皮条、粉笔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在初中你们曾经学过了力,明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二〕新课教学:1、力和力的图示1、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先生观察现象,是什么缘由招致这种变化呢?〔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缘由惹起这样的变化呢?锯条、皮筋的外形发作了改动,粉笔、书的运动形状发作了改动,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遭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植物体的运动形状,发生形变的缘由,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作形变。
〔2〕使物体的运动形状发作改动〔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
3、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效果:力可以分开物体而独自存在吗?〔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讨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干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相对的,在研讨不同效果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效果: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先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觉得〕〔2〕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 基本 相互作用》导学案
A、60kg 600N
B、60kg 100N
C、10kg 600N
D、10kg 100N
5.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
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力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力的概念中“相互”两个字怎样理解?
3、什么是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是画在施力物体上还是受力物体上?
【导学过程】
一、通读全节,说明本节讲了那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下面有那几个小问题?
二、相互作用
1、生活中有下面这样的现象,你在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并说明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人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手弯锯条,锯条变弯。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两力相同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
D.两力相同指两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都相同,实质上指的同一个力
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
C.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最新(最新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学案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7.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8.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学习重点】1.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2.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3.弹力大小的计算.【学习难点】1、重心的概念和位置.2、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学习过程】任务一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拳击运动员撞在围栏的瞬间.(1)围栏对运动员有力的作用,运动员对围栏有没有作用力?(2)力对运动员和围栏各自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知识梳理力的定义及其作用效果(1)力是与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①使物体的发生变化.②使物体___ .即学即用(1)是否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举例说明(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B.力是使物体位移发生改变的原因C.压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使之压缩,待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任务二重力导学探究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知识梳理重力及重心(1)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3)大小: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上.(6)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各部分重力都作用于重心.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即学即用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任务三弹力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取一个扁玻璃瓶,里面盛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使水面位于细管中,用手捏玻璃瓶,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用手压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形变),这两种形变与玻璃瓶的形变有什么不同?(3)用手拉弹簧,弹簧会对手产生一个拉力(如图2所示),这个拉力是如何产生的?知识梳理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发生的变化.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的形变.②非弹性形变: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 (填“能”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4)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②发生.即学即用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C.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任务四几种弹力导学探究(1)一铁块放在海绵上,铁块和海绵都发生了形变,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了弹力,如图3所示.海绵对铁块的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方向怎样?铁块对海绵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2) 如图4所示,用橡皮绳斜向右上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橡皮绳对物块的拉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知识梳理几种弹力的方向(1)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于接触面,若接触面是曲面,则垂直于接触面的;若接触面是球面,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 .(2)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并指向绳的方向.即学即用(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任务五胡克定律导学探究一根弹簧,把它拉长不同的长度,什么情况下更费力?知识梳理对胡克定律的理解(1)内容:在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 .(2)公式:F=.(3)说明①应用条件:弹簧发生形变时必须在内.②x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形变后的长度.③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弹簧本身的属性,由弹簧自身的长度、粗细、材料等因素决定,与弹力F的大小和伸长量x无关.④F-x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5所示),直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5)弹簧弹力的变化量ΔF与形变量的变化量Δx也成正比,即ΔF=kΔx.即学即用(多选)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F=kx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成正比B.由k=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C.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D.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典型例题】例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是有先后的针对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例2 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方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例4两个光滑的木板固定为如图6所示的结构,其中下面的木板水平,小球A放于其中,且与两木板都接触,则( )A.两个木板对A都有弹力作用B.只有下面的木板对A有弹力作用C.将图中结构整体逆时针旋转一小角度后,A球受两木板的弹力作用D.将图中结构整体逆时针旋转一小角度后,球A仅受左边木板的弹力作用针对训练图中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a、b板都和小球接触.A图中b板在竖直位置,B、C、D图中b板均在水平位置.则小球同时受到a、b板对它的弹力作用的是()例5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7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O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例6一根轻质弹簧,当它受到10 N的拉力时长度为12 cm,当它受到25 N的拉力时长度为15 cm.问:弹簧不受力时的自然长度为多长?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2.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3.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4.下列有关物体所受的弹力及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后,形变完全消失B.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C.弹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弹力作用在软物体上,物体才发生形变D.一切物体受到弹力都要发生形变,撤去弹力后,形变不一定完全消失5.画出图8中静止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6.如图9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的原长为20 cm,竖直悬挂着,当用15 N的力向下拉弹簧时,量得弹簧长24 cm.问:(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2)若把它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用30 N的力竖直向下压时,弹簧长为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讲: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
还是改
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
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素是。
4、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
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5、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
系是,
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这一点
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是、、
、。
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表现,21世纪教育网
弹力摩擦力是由引起的。
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
例1、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决定。
D.物体受力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论其是否运动或是否有生命。
[21世纪教育网]
B.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C.重力是非接触力。
D.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
E.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小于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
例4、关于重力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不变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5.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后,球在空中所受到的力有()
A.重力、踢球力、空气阻力。
B.重力、使球向前飞的力、空气阻力
C.重力、使球向前飞的力、踢球力、空气阻力
D.只有重力和空气阻力
例6、关于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C.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来源:]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
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来源:]
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3、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B.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4、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
A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 .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1.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462为单位以s t t t
x 则(
)
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 m/s
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 6 m/s [来源:www ]
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 2
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
2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 /s 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以
5m /s 2
的加速度刹车时,刹车
2s
内与刹车6S 内的位
移之比为( ) A .1:l
B .3:4
C .3:l
D .4:3
3.物体从静止开始以 2 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则前 6 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第
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
4.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60m/s ,在跑道上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4 m/s 2
,该飞机从静止到
起飞成功需要跑道的
最小长度为___________。
5.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
5s 速度达到4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
速上升20s ,然后匀减
速上升,经过4s 停在井口,则矿井的深度为______m. 6.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
的大小为 5 m/s 2
,求:
(1)汽车刹车后20 s 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 m 所经历的时间.(3)在汽车停止前 3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7.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为6m/s2,第一秒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少?第 4 s内发生的位移时多少?
1、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 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
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求汽车的最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