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关知识专题介绍详解

合集下载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诗经的背景1、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着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2、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语言文学形式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对世界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诗经反映了周朝和春秋时期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诗经的内容1、诗经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共305篇诗歌。

2、《国风》是中外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它由周朝把成卫公、独行吟、鄘风、郇风、郴风“邶风”等五部分构成。

3、《小雅》是《诗经》中最为抽象的一部分,也是内容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它包括《小雅》和《鹿鸣》两部分,共有160篇。

4、《大雅》是《诗经》中最早的一部分,包括国风的部分,共有65篇。

5、《颂》是《诗经》中最为现实的一部分,它由先民把成、周文王、周武王和周静王时期的颂歌构成,共有40篇。

三、诗经的体裁1、《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它包括了五个小的部分:成千成公、独行吟、鄘风、郇风和郴风。

2、《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小雅》和《鹿鸣》两部分。

3、《大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国风的部分,共有65篇。

4、《颂》是《诗经》的一部分,它是颂歌的总称,共有40篇。

四、诗经的艺术特点1、诗经的艺术特点非常显著,它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2、诗经的语言生动、形象丰满、风格独特,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征。

3、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歌颂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之作。

4、诗经的音乐传承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统,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奇葩中的长篇之一,称得上是大自然的最美音符。

五、诗经的价值和意义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作,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2、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音乐、历史和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诗经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经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经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经的历史背景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大体分为《风》、《颂》、《国风》三部分。

《风》部是关于周王朝的,是由那个时代的诗人记录下来的,主要表现了周朝统治者对贵族武士的统治。

《颂》部是关于商王朝的,记录了商朝西周年间祭祀活动的歌曲。

《国风》部是关于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见证了封建时代从繁荣到衰败的历史。

二、《国风》的结构《国风》部分是《诗经》最重要的内容,包含了160首诗歌,分为15个国家(诸侯国)的民歌。

每首诗歌前面还有介绍歌曲情景和背景的文字,可以说《国风》是一部富有历史记载和思想性的诗歌集。

三、《国风》的特点《国风》部分是《诗经》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民歌性质:《国风》是阶段上属于早期民歌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感情的宣泄,属于生活与自然的歌谣。

2. 音乐性质:《国风》的内容很多是古代的乐曲,如《蝃蝠》、《卷耳》、《钟鼓》等,这些曲调都曾被用作宫廷仪式或宴会的伴奏曲。

3. 严谨的形式:《国风》的诗歌形式严谨,包括诗歌的字音、韵律以及篇章。

四、《风》和《颂》的特点《风》部歌曲是关于周王朝的,主要是关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表现了周朝皇室对于贵族武士的统治。

《颂》部歌曲是关于商王朝的,记录了商朝西周年间祭祀活动的歌曲,多数以篇章长短相数对。

五、诗经的影响诗经的内容不仅仅是古代社会、风土人情和哲理智慧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

《诗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对后世文学、音乐、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诗经的价值《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经》中蕴含着古代的哲理智慧,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七、《诗经》的文学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宝库。

《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并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诗经有哪些知识点总结

诗经有哪些知识点总结

诗经有哪些知识点总结《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珍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部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朝至春秋时期,历时四百年左右。

《诗经》的语言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曲调悠扬,意蕴深远,所以《诗经》被誉为“诗之祖”。

研究《诗经》一直是中文课程的一大重点,本文将介绍《诗经》的知识点总结。

一、《诗经》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角度看,《诗经》是由商朝末年至周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组成的。

周朝时期是个东方文明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权力和社会组织稳定。

在这个时期,先贤们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其中《诗经》是成功传达的一部分文化。

在这一时期,《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为后来的社会文化走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诗经》的内容《诗经》共有305篇,主要体裁分为郑风、郑中秋、鲁颂、雅颂、小雅、周南、召南、离骚和国风等。

其中以颂、雅、颂最为典型,其中颂是礼赞歌曲。

表达了对天地、君主和民众的感谢和崇敬,并希望神灵赐予吉祥的祝福,雅则是朝野民间吟唱的诗歌,以抒发民间情感和志趣为主。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语言风格以质朴和整齐为基础,语言直白、简练、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精美的汉字、音乐和词汇语言等等,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给我们留下了诸如“不文不武”、“一箭双雕”、“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人生名言,颇具引导人们的思维、情感、意志的力量。

四、《诗经》的价值和意义《诗经》作为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诗经》内容丰富,涉及到的是古代中国的多个方面,如政治、军事、宗教、道德、礼仪、习俗、节日等等。

其中,它记录了当时的人生百态、国家兴衰、文字语言、音乐特点和诗歌文学等等,对人们今后的思想教育、处理社会关系、保留群体历史记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诗经》艺术价值极高。

其语言技巧和音乐韵律颇为流畅,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典范之一。

诗经有关知识点

诗经有关知识点

诗经有关知识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颗珍珠。

诗经包含了许多美丽而有意义的故事,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爱情、家庭等各种主题的深刻认识。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的历史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时期,不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诗经记录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观念,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特点。

二、诗经的创作方式诗经的创作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承,许多诗歌是由吟唱者当场即兴创作。

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诗经的传承难度很大,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背诵、传唱和口耳相传。

因此,诗经成为了当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诗经的文学价值诗经采用了汉字作为表现手段,它不仅具有音韵美感,还以描绘人类生活为主要内容。

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非常深刻,经常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历史背景。

此外,诗经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骨干,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

四、诗经的主要主题诗经的主要主题是家庭生活、社会风俗和婚姻爱情等方面。

在家庭生活方面,诗经反映了父子、兄弟等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妻子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

在社会风俗方面,诗经常常描述了各种习俗和风土民情,比如举行婚礼、丧葬、祭祀等活动。

在婚姻爱情方面,诗经探讨了爱情的真谛,强调了男女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五、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采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比如,它采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来表达思想,运用了音韵、韵律等文学技巧来加强诗歌的美感。

此外,诗经还大量使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浪漫气息。

六、诗经的文化价值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比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

此外,诗经还反映了古代汉字的演变轨迹和语言文化的联系,对于理解汉字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文学常识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诗经是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诗经共收录了305篇诗歌,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人生和社会现实,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一、诗经的背景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成书于周代初期。

在古代,诗经被视为国家的官方文集,其中的诗歌往往以歌颂、悼念、哀怨等形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二、诗经的特点1.简洁明快:诗经的语言简洁明快,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体裁多样:诗经包含了风、雅、颂三种不同的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3.情感真挚: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古人对自然、国家、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三、诗经的主题1.自然赞美:诗经中大量的内容描写了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2.爱情抒怀: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歌谣和赞美,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3.社会风尚:诗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四、诗经的影响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古代广为流传,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借鉴的重要素材,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

通过对诗经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感受并传承着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愿诗经的光芒永远照耀在中华文化的天空之上。

以上是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希望可以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点启发和思考。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是先秦时期古诗歌文化的结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有关古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的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先秦时期古诗歌的集大成者。

《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

其中风是古代小调、民歌,雅是宗庙音乐,颂是宗庙乐歌。

每一篇歌词都是由词调和歌词组成的。

词调是音乐的基础,歌词则是诗意的体现。

《诗经》的创作时间大致可追溯到周朝早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部文学经典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道德观念,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二、《诗经》中的分类《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

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都有所不同。

风:是一种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关雎》、《悯农》、《伐檀》等都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篇章。

雅:雅是一种宗庙音乐,主要反映了周朝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歌词中表现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君王的忠诚。

颂:颂是一种宗庙乐歌,主要形式是组歌和大合唱。

歌词通常都是赞颂名将或歌颂帝王,叙述国家典型事迹的。

三、《诗经》中的器物《诗经》中经常出现的器物有铜器、乐器和玉器。

它们的使用不仅说明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审美。

铜器:铜器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农具、兵器和日常用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礼器和宗庙祭器。

例如《大雅·生民》中出现的“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献于天子,以作右方。

”就是指一种铜质礼器,它是向天子献贡的一种仪式性物品。

乐器:《诗经》中描述的乐器有钟、磬、笙、瑟等,它们在当时都属于重要的宗庙祭器。

乐器在文化交流、政治团结、民众欣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玉器:玉器在当时是高尚的贵族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使人感到神秘、高贵和神圣的材料。

《大雅·荡》中有“以瑶洁齐衡”,在描述铜和玉材料的大可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玉器的珍贵和重要性。

诗经知识大全及图片

诗经知识大全及图片

诗经知识大全
《诗经》知识大全:
一、词语
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
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
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
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诗经》的内容1.《风》:即《诗经·风》部分,共包括160篇诗歌,记录了西周早期的民歌、歌谣和各种宴乐歌颂。

2.《雅》:即《诗经·雅》部分,共包括105篇诗歌,记载了西周中期至晚期的社会生活、祭祀活动和宗法制度。

3.《颂》:即《诗经·颂》部分,共包括40篇诗歌,反映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的兴盛和衰朽过程。

二、《诗经》的特点1. 反映社会生活:《诗经》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特点,描绘了周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生动画面。

2. 文学价值:《诗经》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

3. 反映历史:《诗经》以周代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4. 丰富题材:《诗经》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关于宫廷生活的《颂》,也有关于农村劳作的《风》,涵盖了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们的生活。

5. 体裁多样:《诗经》的体裁包括了赋、颂、雅等不同的体裁,反映了当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三、《诗经》的作者《诗经》的作者众多,其中既有君王、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和牧民。

作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与身份表达了对周代社会的感慨与思考。

四、《诗经》的流传1.《诗经》的成书:据传统观点认为,《诗经》是周文王时期的孔子所编撰的,由《春秋》著作家左丘明进行了整理和编纂。

2.《诗经》的流传:《诗经》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抄本逐渐流传,并在随后的各个朝代得到传承,并形成最终的版本。

五、《诗经》的价值1.历史价值:《诗经》所记录的周代社会风貌以及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2.文学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华诗歌的摇篮”。

3.思想价值:《诗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品德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公共基础知识《诗经》

公共基础知识《诗经》

一、文化常识:《诗经》地位《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其收录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311篇,其中有笙诗(只有标题却无内容)6篇,故也有资料显示《诗经》共有诗歌305篇,取其整数又称《诗三百》《三百篇》。

《诗》也称《诗经》,其作者绝大部分现已无法考证,相传是诗祖尹吉甫收集、孔子编订。

西汉时期尊其为儒家经典,所以始称《诗经》,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主要反映了周初至晚期上下跨度约500年间的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战争与徭役、祭祖与宴会,乃至地貌、天象、动植物等的方方面面,是周朝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知识详解(一)《诗经》内容类别《诗经》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收录的是15个地方的民歌,故又称“十五国风”,为《诗经》核心内容。

《雅》分《小雅》和《大雅》,收录的朝廷正乐,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其内容是祈丰年、颂祖德,几乎都是关乎政治的诗歌,只寥寥几首表达个人感情且无情诗,《小雅》中一小部分是民歌,有笙诗六篇。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收录的是宗庙祭祀乐歌。

(二)《诗经》表现手法《诗经》中的首诗即《秦风·蒹葭》,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生动优美。

“兴”是《诗经》的创作基本手法之一,《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赋、比、兴的运用。

赋即铺陈直叙,是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及其相关事物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

比即打比方,诗人借其他事物作比喻,使描述形象化,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兴即触物兴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秦风·蒹葭》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正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故有了诗经学名词: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三)《诗经》的评价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荀子:“始乎诵。

经,终乎读礼”何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相关知识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经》简介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

是最早的一部诗歌(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此说不可信但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有功。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

前后大约500年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6、《诗经》的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

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7、《诗经》的流传:“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

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1、周部族的.史诗。

诗经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经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经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经》的特点1. 《诗经》的创作时间:《诗经》创作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周代初期,据传是由周代文王和武王时期所作。

2. 《诗经》的组成形式:《诗经》主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风是最早期的诗歌,雅是次之,颂又是比较晚期的。

3. 《诗经》的创作背景:《诗经》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大多数诗歌都是以宗族的家族宴会、迎娶、丧葬等场合为背景的。

4. 《诗经》的体裁特点:《诗经》的体裁多种多样,有诗歌、赋文、颂歌等形式,内容也多样化,有祈祷诗、自嘲诗、安慰诗等。

5. 《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语言简练明了,词藻浅显,易于阅读理解,具有鲜明的古代社会特色,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6. 《诗经》的价值意义:《诗经》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诗经》的重要知识点1. 《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楚风,它描写了一个失落的女子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深情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2. 《国风》:《国风》是《诗经》中最早期的一部分,共计15篇,它主要描写了古代宗族的家族宴会、迎娶、丧葬等场合的乐歌,内容涉及到婚姻、家庭、社会风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 《周南》:《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风,它描写了古代宗族的家族宴会、迎娶、丧葬等场合的乐歌,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的愿望。

4. 《商颂》:《商颂》是《诗经》中的一部颂,它描写了商朝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商朝的官方礼乐诗歌,内容丰富多彩,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祖先的崇敬。

5. 《大雅》:《大雅》是《诗经》中的一部雅,内容丰富多彩,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庭的关怀,是古代宗族礼仪的具体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6. 《小雅》:《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雅,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祖先的崇敬,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诗经》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诗经》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诗经》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也是考研文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诗经》的一些考点知识的汇总。

1. 《诗经》的概述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部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诗经》的作者众多,包括了周代的君王、贵族和各族部落的民歌。

- 《诗经》的内容广泛,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风俗民情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 《诗经》的风格特点
- 《诗经》的风格写实,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真实情况。

- 《诗经》的语言简练,用词精确,意味深远。

- 《诗经》的结构多样,既有四言句式,也有五言句式。

3. 《诗经》的文化内涵
- 《诗经》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等。

- 《诗经》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状况、生活方式和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 《诗经》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

4. 《诗经》的研究意义
- 《诗经》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状况。

- 《诗经》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源,可以探讨古汉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等特点。

- 《诗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是《诗经》所有考点知识的简要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知识点总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 篇,其中6 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 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的名称《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诗经》的成书关于《诗经》的成书,主要有“采诗说”“献诗说”和“删诗说”三种说法。

“采诗说”认为,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他们到民间采集歌谣,以了解民情。

“献诗说”则指的是诸侯、公卿等向天子进献诗歌。

“删诗说”相传是由孔子删定《诗经》,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三、《诗经》的分类1、《风》《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 160 篇。

《风》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比如《关雎》《蒹葭》等。

2、《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

《大雅》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的功绩和德政;《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的作品,内容广泛,包括政治讽刺、宴会乐歌等。

3、《颂》《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例如《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通过平铺直叙的描写,展现了农民一年的劳作和生活。

2、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比如《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知识点总结《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下面是对《诗经》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一、《诗经》的起源和概述:1.《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大约形成于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之间。

2.《诗经》共收录诗篇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风是最早的,雅次之,颂最晚。

二、《诗经》的创作背景和特点:1.《诗经》主要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具有浓厚的实用性和民间色彩。

2.《诗经》的诗歌主题广泛丰富,包括政治、军事、生活、爱情、友谊等多个方面。

3.《诗经》的诗歌体裁多样,有风格诗、颂歌、讽刺歌等多种形式,语言简练,表现手法多样。

三、《诗经》的主要内容和作者:1.《诗经》的主要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历代朝代消亡前的先秦时代的诗篇,雅是与风同时代或稍后的春秋时代的宗庙雅集诗歌,颂是春秋时期国风之外的地方政权的颂歌。

2.《诗经》的作者多为贵族或庶民,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其中不乏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

四、《诗经》的文化意义和影响: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诗经》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诗经》的诗歌语言简洁、表现手法多样,对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韵律尤为重要。

五、《诗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和价值:1.《诗经》在汉代、唐代、宋代等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有过广泛的研究和解读,对于这部古代经典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

2.《诗经》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诗歌的解读、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考证、诗歌的音乐性等方面。

3.《诗经》作为一部反映古代社会风俗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六、《诗经》的现代意义和影响:1.《诗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方面,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经基本知识

诗经基本知识

《诗经》的基本知识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约有三百首之多。

它是中国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诗经》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

一、《诗经》的来源和分类《诗经》的诗歌来源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周天子派出的使者,他们奉命巡视地方,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整理成诗歌;二是各地的诸侯和士大夫,他们在宴会上或者朝会上吟唱诗歌,以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三是民间歌谣,这些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经》的诗歌按照音乐性质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各地区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雅是指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指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二、《诗经》的内容和特点《诗经》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爱情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爱情诗,这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爱情受阻的痛苦和无奈。

此外,《诗经》中还有大量的宴饮诗、农事诗、征役诗等,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诗经》的特点在于其淳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其语言简练流畅,韵律抑扬顿挫,具有鲜明的音乐性。

在表现手法上,《诗经》采用了大量的比兴、重章叠句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同时,《诗经》还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讽刺意味,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三、《诗经》的影响和价值《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著作之一。

《诗经》中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经的背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那个时候,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天下被分封给众多的封建诸侯,政治剧变,战乱频仍。

全国处在一个地方政权割据、地方势力极端林立的分裂局面,各个小国争斗不休,人民受尽磨难,生活贫困窘迫。

这一时期,国家处于兵戈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诗经所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

二、诗经的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民间歌谣,雅是诗歌,颂是吟咏祭祀活动的诗歌。

1. 风《诗经》中的《风》是春秋时期收录的古老歌谣和民间歌曲,包括《关雎》、《葛覃》、《泉水》等。

这些歌曲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及所面临的困难。

2. 雅《诗经》中的《雅》是春秋时期古代诗歌的精华,它包括了《小雅》、《大雅》二部分。

《小雅》又分为《邶风》、《鄘风》、《鹏风》和《秦风》四集。

《大雅》共三十一篇。

这些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

3. 颂《诗经》中的《颂》主要反映了宗族祭祀、贵族劳作和风俗习惯等人类生产劳动和宗教生活的内容。

它包括了《小颂》和《大颂》两部分。

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

三、诗经的作者《诗经》中的很多诗歌是无名作者的作品,而一些有名的诗歌,如《离骚》、《国风》等被传颂千古。

《国风》中的古代歌谣被称为族歌或歌辞。

四、诗经的地域《诗经》所反映的地域包括了中国大陆和邻近岛屿。

其中,最早期的《风》集几乎每首歌都涉及到河北地区的菏泽、鄂霍等地,显然这一地区是《诗经》各首歌谣的起源地。

因此,诗经对菏泽地区的民族生活和习俗有非常强的时代特色。

五、诗经的特点《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现存的诗歌总集。

它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涉及了政治、社会、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

六、诗经的影响《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对后世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参考。

它影响至今。

总结:《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内容包括了民间歌谣、诗歌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诗经的相关知识详细1.《诗经》的地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共305篇。

之前我们总是讲是311篇,那为何我们目前只讲305篇了呢?这个是因为,这其中有6篇笙诗,这就是唯有书目没有内容的,因此后边我们就把这六篇删除开,这6篇分别是“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与“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

《诗经》亦是中国第1篇现实主义诗文,创立了我国诗文现实主义的本源。

这一点许多人会搞错,误认为这是浪漫主义的本源,关键缘由是常常听多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语句,却不知道诗经里边描述的更多的基层老百姓的痛苦,更多的是体现现实主义的内容,所以是1部现实主义的诗文。

2.《诗经》的具体内容《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髓部分有对感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还有怀故乡、思征人及反压抑、反陵暴的怨叹和恼怒,常用复沓的技巧来不断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通常唯有几个字不一样,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奠之诗文,祈康年、颂祖德。

《大雅》的笔者是贵族文人墨客,但是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意,除开宴会乐歌、祭奠乐歌与史诗而外,也写下了一些体现老百姓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还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奠之诗文。

从思想性与价值艺术上看,3颂不如2雅,2雅不如十5国风。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2《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1) 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眯眯的样子)2.将子无怒,春以为期(“无”通“毋”,不要)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4. 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5. 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

)7. 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8. 岁亦莫止。

(莫,通“暮”。

)9.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诗经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经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经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诗经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极为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从诗经的内容、体裁、作者、流传、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期对诗经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诗经的内容1. 诗经的构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小雅》、《大雅》、《国风》、《周颂》、《鲁颂》、《商颂》等六个部分。

其中《小雅》、《大雅》和《国风》又统称为《风》,共三百零五首,是《诗经》的主体内容。

2. 诗经的主题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多样,涉及到了政治、宗教、生活、爱情等方方面面。

它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风云、人民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3. 诗经的特点诗经的诗歌语言简练明白,对仗工整,音韵优美。

它的语言表达直接、真实,情感饱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二、诗经的体裁1. 《风》《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小雅》、《大雅》和《国风》。

它的性质和风格各异,但它们都是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2. 《颂》《颂》是诗经的另一部分,它包括了《周颂》、《鲁颂》和《商颂》。

这部分诗歌主要是用来歌颂各种祭祀活动,内容涉及到了宗教、政治和社会等方面。

3. 《豳风》、《召南》、《雅颂》除了《风》和《颂》,诗经中还包括了《豳风》、《召南》和《雅颂》等部分。

这些部分虽然没有《风》和《颂》那么有名,但它们同样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诗经的作者关于诗经的作者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传统上,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周朝的诸子、鲁国的诸侯和诸夏的士大夫们,但是对于具体的作者却没有一个定论。

尽管如此,诗经的作者们都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们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诗经的流传1. 《毛诗》与《孔笙》《毛诗》是对诗经进行了整理和校勘的书籍,它在古代被广为流传。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常识可以归纳如下:一、基本信息1. 定义与地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起点。

2. 篇数与内容:全书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而无内容的诗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其余305篇则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3. 创作年代: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二、内容分类《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风:共160篇,也称“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一些地方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2.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歌颂周王朝的盛德;《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士人,内容更加广泛,既有宴饮之乐,也有刺世讥邪之作。

3. 颂: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三、表现手法《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运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1. 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诗句,都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2.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的比喻手法多样,如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等。

3. 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用兴的手法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赞美。

四、文学价值《诗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丰富:涵盖了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1一、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二、六艺《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共十五国风,160篇。

是诗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雅诗共105篇,又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使形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关联。

三、类型《诗经》按照内容划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

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氓》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第一课时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靡.室劳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四、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五、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诗歌: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1、学生朗读后,思考: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2、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二)、学习“决绝”部分(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2、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三、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四、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

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熟读背诵《氓》。

六、课后感悟:古代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

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

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

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

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氓》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 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 uì)无与士耽.(dān)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qí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 pàn)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匪__通非(不是)②将子无怒;无通_勿_ (不要)③于嗟鸠兮:_于___通_吁_(唉)④犹可说兮:说通脱(解脱,脱身)⑤隰则有泮:_泮 _ 通_畔_(边岸)2.重要字词解释。

氓.:那个人来即.我谋:就至于..顿丘:直送到将.子无怒:愿、请秋以为..期:把……作为以我贿.迁:财物无与士耽.:沉溺女也不爽.:过错靡.室劳矣:无、没有言.既遂矣:助词、没实在意义静言.思之:助词、没实在意义总角之宴.:快乐四、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叙事诗。

第一人称。

对比。

用第一人称“我”回忆追述婚恋生活。

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完整。

五、诗歌内容学习(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氓:求--怒--卜--娶我:送--劝--盼--嫁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氓:忠厚老实,急躁,热情,向往,任性(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表里不一(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

“氓”从“蚩蚩”到“暴矣”,这种婚前婚后明显的态度变化,暴露出他卑劣的人格。

)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

“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

一开始很温柔,后来发现男主角的真实面貌则表现出刚毅勇敢的一面决然与男子分手,从顺服走向了反抗.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热情、幸福。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诗歌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1、学生朗读后,思考: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第三章的作用,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3、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集体朗读这部分。

(二)、学习“决绝”部分(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2、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明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

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三、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