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社会学第3-4章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上.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上.

一般而言,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其次是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

第三是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第四是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

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确定的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6.
规划调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城市规划中的调查涉及面广,可运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各类调查方法的选取与所调查的对象及规划研究的要求直接相关,各种调查方法也都具有其各自的局限性。

①②③④现场踏勘调查或观察调查。

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文献资料的运用。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ppt课件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ppt课件
5、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5、1 建筑材料 5、1、1 建筑材料的分类 5、1、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2 建筑构造 5、2、1 研究对象 5、2、2 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7、3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15~19世纪) 7、3、1 文艺复兴建筑 7、3、2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实例 7、3、3 巴洛克建筑实例 7、3、4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4、2 建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2、4、3 要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5 场地总平面设计 2、5、1 功能分区 2、5、2 建筑布局 2、5、3 竖向设计 2、5、4 场地排水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5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1、5、1 纵坡的确定 1、5、2 竖曲线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3 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 5、3、1 防水构造 5、3、2 防潮构造 5、3、3 保温构造 5、3、4 隔热构造 5、3、5 变形缝构造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知识点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了解城市化根本规律与中国城市开展,理解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熟悉中外主要城市规划的开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开展历程,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学科体系,了解本书的结构,理解城市规划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1.1 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1.2 城市化与城市开展方针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的定义。

2.城市的本质。

3.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4.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展特点。

四、考核要求〔一〕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识记:城市的概念领会:城市的形成与开展、城市开展的规律〔二〕城市化与城市开展方针识记:城市化的内涵领会:中国城市开展方针〔三〕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识记:城市规划领会:国外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开展、中国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开展〔四〕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识记:城市规划学科,三大宪章领会:城市规划学体系简单应用:古代城市规划开展过程中的城市建筑特色。

综合应用:古代城市规划与近现代城市规划化的差异。

〔五〕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识记: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领会:城市规划学的学习方法第2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了解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的定义和划分。

了解城市规划的作用、任务。

其次着重掌握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体制及对规划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系统,以及组织开发操纵的程序等。

二、课程内容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2.2 城市规划的要素2.3 城市规划体系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规划的任务。

2.城市规划的体系。

3.城市规划编制程序。

四、考核要求〔一〕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识记: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的划分〔二〕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识记:城市规划的作用、任务〔三〕城市规划的要素识记:城市规划的三大根本要素〔四〕城市规划体系识记:城市规划体系的演进领会: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简单应用: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第3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系统与构成,理解城市用地的根本功能,掌握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熟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根本构成,理解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根本模式,掌握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则和空间结构形态。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三章城市规划的职能、内容和程序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三章城市规划的职能、内容和程序
❖ 城市规划是实施目标的手段之一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容景观, 促进科技文教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统筹兼顾, 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 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 需要,促进规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 第二节 城市规划内容
一、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 物质空间规划与非物质空间规划
❖ 非物质空间规划是关于各种城市活动的规划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
❖ 物质空间规划是以上活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 国土规划 城市规划
❖ 财政计划是物质空间规划的实施保证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实施
❖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 城市性质、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生活环境 标准等
3、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
(二)规划图纸:用图象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 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 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和技术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

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标明行政区划、
城镇体系总体布局、交通网络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主要文物古
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
6、郊区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图纸应标明以下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内容1)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深化具体化。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者是建筑学的扩展。

3)全过程论: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4)形式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5)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的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

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的: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进人的生活质量。

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A:目的城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城设:促进城市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建设:为修建活动服务B:工作对象城规: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城设:以二维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

具有设计性建设:建筑物内外部空间。

外部环境C:成果城规: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城设: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际动态,控制+引导。

建设: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

D:实施时间城规:体现为发展过程城设: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建设:在确定时间内E:委托人城规:政府机构城设: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建设: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F:参与者城规: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城设:城市规划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建设:建筑师,使用者城市设计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1 )政治要素(2 )文化要素(3)法律、法规、要素(4)自然生态要素城市设计的层次a :整体城市设计(1)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2)建构城市景观体系(3)布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4)设计城市竖向轮廓b :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2)城市设计的持续性(3)城市设计的地域性(4)城市设计的控制性C:城市重点地段设计1街道空间2城市广场3城市滨水空间4重要节点地块第二章特征和思考一、城市设计的特征: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核心,为人提供良好舒适的空间和场所。

第七篇 城市社会学(注册规划师考试科目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

第七篇  城市社会学(注册规划师考试科目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

第七篇城市社会学第一章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第一节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一、社会学“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社会”和希腊文“言论、学说”的结合,是关于“社会”的科学。

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年代,一般认为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独特研究方式。

社会学重视对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调控的研究它具有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解释功能(社会为什么会这样)、预测功能(社会将怎样)和规范的功能(社会应该怎样),这些功能也是社会学的社会作用。

二、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1、早期城市社会学早期的城市社会学研究阶段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代表人物:腾尼斯、涂尔干、西美尔和韦伯等欧洲社会学家。

他们把城市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考察,提出了一些城市社会学思想,强调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的本质。

2、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城市社会学的系统研究起源于美国。

以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把人类对城市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了学科化的水平。

经过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理论的发展,城市社会学完成了创立阶段。

后来,城市社会学又出现了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结构功能学派、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新韦伯主义学派等。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讲,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就研究内容而言,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的生态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城市生态学、城市社区、城市社会问题、城市政策、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等都是城市社会学的传统研究领域。

第三节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p388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关系密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载体有共同性,都是城市,这样势必导致一些城市现象和问题成为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城市规划学》知识点

《城市规划学》知识点

《城市规划学》知识点城市规划学知识点城市规划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设计的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城市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利用,达到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城市规划的目标- 改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增加绿地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 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商业和就业机会。

- 提高社会公平:确保城市规划对各个社会群体都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 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规划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考虑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创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分区原则:通过分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

4. 紧凑性原则:规划应减少城市扩张,提倡城市内部的紧凑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5. 可达性原则:规划要便捷地满足居民的交通需求,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

6. 多样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社区形态,创造多元文化和社会融合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的工具和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如住宅、商业、工业和公共设施等。

2. 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使其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

3.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和道路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4. 绿地规划:规划公园、绿化带和景观设施,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休闲空间。

5. 环境评估: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环保性。

总结起来,城市规划学包含了城市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一些工具和方法。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教学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教学讲义

智能化
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智能化,利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 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的 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人性化
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 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大的空间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工具。
A
B
C
D
BIM技术
在建筑领域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 术,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 理,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城市空间信息,为规划 师提供实时、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
04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
规划准备阶段
确定规划目标、范围和期限,收集整理基础 资料,进行初步调研和分析。
科技园区等。
上海城市规划案例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城市规划具有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上海注重城市天际线的 设计,如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同时,上海也注重城市交通规划,如地铁、公交等公共
交通系统的建设。
国际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的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如曼哈顿的CBD、中央公园 等。纽约的城市规划也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如对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的保 护。
规划审批阶段
将规划成果提交给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审批, 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规划编制阶段
制定规划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完 成规划成果的编制和评审。
规划实施阶段
制定实施计划,组织落实各项建设活动,确 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管理
制定城市规划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全国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和 监督。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分类模拟题城市社会学(四)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分类模拟题城市社会学(四)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分类模拟题城市社会学(四)一、单项选择题1. 城市性状态的主要特征是( )。

①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各层各样的职业结构;②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③城市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④人际接触上有较强的匿名性;⑤城市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⑥城市居民的道德行为呈现较大的差异,居民容忍意识较强;⑦直接对社会结构与人口构成有关的各种变量进行相关分析A.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④⑥⑦答案:C2. 下列哪一组为社会地区分析方法用来表征城市社会地域分化的指标?( )A.社会阶层、城市化、聚集与离散B.社会阶层、城市性状态、聚集与离散C.社会阶层、城市性状态、隔离D.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答案:C3. 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 )。

A.书面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D.书面文化、制度文化和饮食文化答案:C4. 社会控制的对象是( )。

A.社会规范B.社会问题C.社会秩序D.社会行为答案:D5. 社会生态亚系统以( )为中心。

A.人B.能量C.资源D.城市结构答案:A6.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失业,通常被称为以下哪一种失业? ( )A.经济性失业B.社会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答案:C7. 社区的区位结构足指社区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在( )上的排列组合分A.空间B.区位C.地理D.物理答案:A8. 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

A.生产关系B.婚姻关系C.亲子关系D.抚养与赡养关系答案:B9. 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

A.联合家庭B.主干家庭C.核心家庭D.残缺家庭答案:B10. 各种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是( )。

A.人力资源要素B.科学技术要素C.资本要素D.自然资源要素11. 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 )的( )提出。

A.德国;藤尼斯B.美国;帕克C.美国;林德D.法国;迪尔凯姆答案:C12. 在城市失业中,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下列哪项?( )A.城市社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工作年龄人口过度增加B.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效益降低C.生产设备、生产方法及经营管理体制落后D.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和劳动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节约答案:D13. 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现代化起始于16世纪的(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

•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 相关政策的基础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的工作特征 (1)分布的广泛性 :收集资料的广泛性 综合观点的广泛性 分析角度的广泛性 分析对象的多样性 (2)论证的严谨性:思维方法的严谨性 论证手段的严谨性
(数理统计论证、计算机技术辅助论证等) 如:文字——严谨、图纸——准确
(3)工作成果的弹性:规划成果形式的弹性 规划成果内容的弹性
如:图纸表现与非图纸表现 多种可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规划成果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概念性规划
城市规划 纲要
城市总体 规划
城市分区 规划
城市详细 规划
区域城 镇体系 规划
城市 总体 规划
控制性 详细规 划
修建性 详细规 划
第五节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乡规划动作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 操作机制的总和。
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Process)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空间尤其是土地利用 的分配和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城市规划的意义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
行 政 措 施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国务院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建规【2002】204号)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交通与道路系统还需要考虑公 共交通、慢行交通和停车设施 的规划,以满足不同出行方式 的需求。
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
01
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是 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02
03
04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充分考 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需 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 文化、体育等设施,需要合 理布局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对初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环境影响评估 等方法,对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和优化。
汇总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报请审批机关批 准。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规划宣传与公众参与
通过媒体、公示等方式宣传规划,鼓励公众 参与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规划调整与修改
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与修改,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绿地与景观还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高度等因 素,以实现城市的立体绿化和生态化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关系到城市的 未来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02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03
环境保护需要考虑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以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 进行的规划,如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
02
城市规划的要素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 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布局、 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确定各类用地的规 模、布局和用地性质,并制定相应的 控制指标和措施,以保证城市的有序 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土地的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社会需求和环境承载 力等因素,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3第三章

城市规划3第三章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文件指出:设区城市的市辖区原则上不设区级规划管理机构,如确有
必要,可由市级规划部门在直辖区设置派出机构。
2019/12/18
21
3.城市规划的编制
• 2005年10月28日经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 年4月1日起施行。
——日笠端《都市计划》
• 城市规划是“对达成、视线、运营以实现城市政策为目标的城市功 能结构、规模、形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技术。”
——《都市计划教科书》
2019/12/18
8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从学科上讲,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社会学、建筑 学、地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美学等多种学科;
18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1. 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3. 地方城市规划法规; 4. 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5.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6.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7. 城市规划文本
2019/12/18
19
2.3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的规划组成: • 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自治区)、跨行政区域、市域、
2019/12/18
27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镇体系规划 编制审批办法》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职能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受益的大部分 个人 差异 市场失灵 国家干预
产生的部分经济 社会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
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一些基本的城市服务设施的集体供应 试图减少一些资本的运行所产生的会导致其他部门损失的消极外部性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体现在: 1)提供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2)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3)保障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4)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障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
整理课件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Process)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空间尤其是土地利用的 分配和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整理课件
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 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建规 [2005]161号)
国办转发《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6]12号)
整理课件
这些文件的重点内容
►端正城乡建设指导思想 ►强调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规
整理课件
城市规划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 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 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 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整理课件
城市规划的工作特征
(1)分布的广泛性 :收集资料的广泛性 综合观点的广泛性 分析角度的广泛性 分析对象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城市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重点:人口结构的概念、人口性别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素质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流动人口问题、人口失业问题第一节城市人口结构知识点1:人口结构的概念人口结构:指一个国家、区域或城市内部各类人口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典型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等。

知识点2:人口性别结构1.人口性别结构的概念:城市内男性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一般用性别比表示。

2.性别比指标人口性别比一般以女性人口为100 时相应的男性人口数来定义,式中,SR 代表性别比,POPM 代表男性人口数量,POPF 代表女性人口数量。

性别比大于100,则说明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性别比越大,男性的比重越大。

正常情况下,人口的性别比在92-106 之间。

3.人口性别结构的问题城市人口性别结构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性别比偏高,即男性人口过多。

不合理的性别比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

(1)较高的总人口性别比会导致适婚年龄段的男性婚姻困难,造成所谓的“婚姻挤压”现象,不仅影响本地区发展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

(2)较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反映了区域不同程度的“重男轻女”的陋习。

(3)人口迁移或流动会导致人口性别比发生变化。

知识点3: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的概念:指在某一时间某一个地区或城市中各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常用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加以表示。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按照一定要求所绘制的人口结构图,其形状类似金字塔形。

绘制要求包括:纵坐标按五岁年龄组或一岁年龄组区分人口;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人口的数量或比例,横坐标向左右两个方向伸展,一个方向代表男性人口,另一个方向代表女性人口。

从形状上来判断,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山形(年轻型)、钟形(成年型)、瓮坛形(老年型)。

3.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当前,中国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1)老龄人口比重:65 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本地总人口数量的比重。

按照国际标准,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就意味着进入老年社会(若按60 岁以上人口比重来衡量,则要超过10%)。

(2)高龄人口比重:包括80 岁以上人口数量占65 岁以上人口数量的比重和80 岁以上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两种算法。

(3)老少比:即老年人口数量与少年儿童人口数量( 0-14 岁)之比。

老少比大于30%即可认为符合老年社会标准。

(4)少年儿童比重:0—l4 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

这一比重小于30%.即可认为是老年社会。

(5)年龄中位数:指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人口分隔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年龄值就是年龄中位数,是反映人口年龄状况的综合指标。

(6)少年儿童抚养比:少年儿童人口(0-14 岁)与劳动年龄人口(15 -64 岁)之比。

用以度量劳动力对少年儿童的负担程度,以百分数表示,表明全社会每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少年儿童人口的数目。

(7)老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65 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 -64 岁)之比。

用以度量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以百分比表示,表明每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老年人口的数目。

知识点4:人口素质结构1.人口素质结构的概念人口素质结构: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内,各种素质的人口在“质”和“量”上的组合关系。

人口学对人口素质的定义为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广义的人口素质或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分法),也有人认为只包括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分法)。

狭义的人口素质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人口素质结构的指标(1)PQLI 指数PQLI=式中,PSBD 代表每千名婴儿实际死亡数量;LE 代表实际平均预期寿命;PLM 代表15 岁以上人口中的识字人口数量;TM 代表15 岁以上总人口数量。

(2)ASHA 指数:由美国社会卫生组织提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式中,ER 代表就业率;LI 代表识字率;ML 代表平均预期寿命;PGNPID 代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PB 代表人口出生率;BMR 代表婴儿死亡率。

(3)H DI 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用来测定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也可以反映人口素质。

该指数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 三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式中,3.城市规划中的人口素质结构一般指的是狭义的“人口素质”概念,即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用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来衡量。

在中国的人口普查数据中,一般都对6 岁及以上人口的各种学历水平进行统计,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就对未上过学、扫盲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各种学历人口进行了统计,另外还有专门的针对总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人口的统计。

文盲、半文盲人口和大学以上学历人口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人口素质结构的两个极端,前者与失业人口密切相关,后者与本城市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第二节城市人口的社会问题知识点1:人口老龄化问题1.中国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60 岁以上人口还将继续以年均约 3.2 个百分点的较快速度增长。

有关专家预计,到21 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 亿,约占人口比重的26. 5%。

2.中国的老龄化的显著特点(1)“少子老龄化”: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起因于宏观层面上的少年儿童人口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迅速下降,和微观层面上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和家庭规模小型化(2)“轻负老龄化”:老龄化伴随着总人口负担比的迅速下降,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5% 以前,我国总人口负担比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老龄化程度超过l5%以后,我国的“轻负担老龄化”的优势将会消失,并且将转变为“重负老龄化”;(3)“长寿老龄化”,在相同的老龄化水平上,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要高于发达国家;(4)“快速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5%增加到10%需要34 年时间,比发达国家平均值少23 年,从10%增加到20%的速度最快,只需要21 年,比发达国家平均少用一半以上的时间。

3.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

(1)人口老龄化加大了老年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2)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3)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将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消极影响,老龄化对储蓄、投资、消费、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等也产生较大影响。

(4)人口老龄化使地区现有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知识点2:流动人口问题1.流动人口对迁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正面效应(1)为流入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对流入城市的建设和环境保持功不可没(2)流动人口加快了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流入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等(3)流动人口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活跃了市场,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2.流动人口的负面效应,需要在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等方面给予正确处理。

(1)流动人口独特的人口学特征对流入城市产生影响。

①从性别特点上看,流动人口总体上以男性为主,因而性别比较高,但是在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在个别行业中女性数量可能还多于男性。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女性的流动人口在逐渐增多。

较高性别比的流动人口的加入,无疑会对流入城市的人口性别结构产生影响。

②从年龄结构上看,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口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流入城市的老龄化步伐。

由于青壮年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思想观念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能力较强,有些农村流出人口抱着“闯世界、见世面”的精神,再加上其家庭、子女负担轻,因此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③在文化水平方面,流动人口的总体文化水平偏低,流动人口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入城市总体的文化水平。

(2)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产生了较大影响(3)流动人口对流人城市的计划生育和违法犯罪的影响。

在外来人口过多的地区。

其计划生育和违法犯罪都将成为问题,是流动人口给流入城市带来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

知识点3:人口失业问题1.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出现下滑与衰退现象,造成原从业人员大量失业;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2.摩擦性失业:频繁地更换工作所造成的间歇性失业,是市场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失业率高则兼有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结构性失业更多的是由于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工人技能的提升不相配套而引起的。

3.贫困性失业: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无法满足就业需求,导致一部分人因找不着工作而失业。

西藏、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失业率较高则主要是贫困性失业造成的。

这些地区产业体系有待完善,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育不足直接影响了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例题:下列有关人口素质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反映人口的素质结构特点B.城区人口的素质结构对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C.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人口的素质结构D.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答案:C解析:人口素质,又称为人口质量。

广义的人口素质或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分法),也有人认为只包括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分法)。

狭义的人口素质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城市规划中,人口素质一般指的走狭义的“人口素质”概念,即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一般用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来衡量。

文盲、半文盲人口和大学以上学历人口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人口素质结构的两个极端,前者与失业人口密切相关,后者与本城市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例题:下列关于人口性别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性别比大于 100,则说明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B.“重男轻女”的陋习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C.人口迁移或流动会导致人口性别比发生变化D.人口性别比失常可能会导致“婚姻挤压”现象答案:A解析:人口性别比一般以女性人口为 100 时相应的男性人口数来定义,其计算公式如下:SR=(POPM/POPF)×100。

式中,SR 代表性别比,POPM 代表男性人口数量,POPF 代表女性人口数量。

性别比大于 100,则说明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性别比越大,男性的比重越大。

第四章城市社会阶层与社会空闻结构重点:城市社会分层、城市社会阶层分异的动力、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特征、中国城市社会结构问题、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社会空间:隔离、分异与空间极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第一节城市社会阶层知识点1:城市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含义:指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已经制度化的比较持久稳定的社会不平等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当社会不平等已经形成为结构或制度化以后,才会出现社会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