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王好战-请以战喻》第一、二课时导学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第一、二课时答案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衣:名词作动词栽树,穿衣(3)名词作动词,称王(4)名词作动词,归咎(5)名词作动词,统一(6)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通假字

1、咚咚咚地击鼓进军,武器刀刃接触以后,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五十步后停止。凭借逃跑五十步的人耻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么怎么样?

2、人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3、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他走向祭祀先人的人,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的,又回头望望走向其他人:这大概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啊。

4、从(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在庭中相对涕泣的,是很少见的!

5、王知道那禾苗吗?七八月间如果天旱,那么禾苗就会干枯了。天空兴起漫天的乌云,降下充沛的雨水,那和秒就会生机勃勃了。那苗像这样,谁能阻止它呢?

通假字

(1)“反”通“返”。(2)“蚤”通“早”。(3)“施”通“迤”。

(4)“卒”通“猝”(5)“由”通“犹”(6)“颁”通“斑”(7)“涂”通“途”

文言文句式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简答题

1阅读第一则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他通过设

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

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望认为自

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

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

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

(2)一是“王道之始”:不违农时、保护鱼类、按时砍伐

一是“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繁兴六畜、生产粮食、兴办教育

2 “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顾而之他”

3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对此都感到无地自容。

4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

5用了禾苗遇旱则枯槁,遇旱则兴盛的故事。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6方法:“寓言和比喻”

好处:使抽象的变为具体;使深奥的变为浅显;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