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对点训练(教考衔接对点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对点练(一)
第一组教考衔接对点练
1.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上面文段中,“夫”是发语词,“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2.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选自《鸿门宴》)
答案:今入关./财物
..无所取/妇女
../成五采
../此.
..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天子气也。

解析: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3.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选自《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选自《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选自《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6.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7.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选自《庖丁解牛》)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8.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9.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选自《鸿门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0.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选自《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1.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选自《与妻书》)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12.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选自《促织》)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13.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4.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5.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选自《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16.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选自《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第二组课外拓展提升练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靖郭君善齐貌辨。

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

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

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

”靖郭君不能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解析] 作答本题,可先找出文中的名词或人名,如“齐貌辨”“靖郭君”“门人”“士尉”。

“齐貌辨”“门人”“士尉”分别为三个句子的主语,前句说齐貌辨有缺点,后面说门客都讨厌他,士尉曾劝靖郭君赶走他,故应在“门人”“士尉”前断开。

“靖郭君”为人名,两个“靖郭君”中间要断开。

前面说“靖郭君”不听劝告,后面说“士尉”离开,故应在“不听”“去”后断开。

第一个“舍”是安置的意思,“令……御”译为“让……侍奉”,“进食”指送饭给他,为三件事,故正确断句为: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参考译文]
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

可是齐貌辨为人有很多缺点,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

士尉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就告辞离去。

于是靖郭君把齐貌辨安置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侍奉他,朝夕送饭给他。

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

靖郭君跟宣王非常不合,于是就离开国都到自己的封地薛地,齐貌辨一同跟着到了薛地。

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回齐国去拜见宣王。

靖郭君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那你此去岂不是死路一条!”齐貌辨说:“我本来就没想求生,请一定让我去。

”靖郭君也无法阻止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

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A.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B.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C.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D.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2.D [解析] “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断句错误,“介于”为固定结构,在此句中是“夹在……”的意思。

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

“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错误,句中第一个名词“事”是前一句的宾语,不能做后一句的主语,“逢执事之不间”的主语应该是“我们”。

据此可以排除C项。

[参考译文]
鲁襄公去世的那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由于本国有丧事,没有接见。

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自己的车马。

士文伯责备他,说:“由于我国是盟主,所以修缮宾馆,筑好围墙,以接待宾客。

如果都拆毁了,那么将怎么供应宾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来请教拆墙的意图。

”子产回答说:“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要贡品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

碰上执事没有空闲,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

我们不敢献上财币,也不敢让它日晒夜晾。

如果奉献,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在庭院里陈列的仪式,就不敢奉献。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节选自《说苑·奉使》)
A.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B.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C.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D.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3.D [解析] “倍约”为完整的动宾结构,故其后应断开,排除A、C。

“遂诛项羽灭之”的主语均为“汉王”,为连动结构,不能断开;并且“五年之间”为独立的时间状语,不能与“灭之”连接成句,排除B。

[参考译文]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项羽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是上天要建立汉朝。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诛除强暴叛逆之人,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4.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 [解析] “门”为“太子丹”送客地点,其后断开;“曰”表示“说”,其后断开;“所报”“所言”为名词性短语,与后面的“国大事也”构成判断句,故“国大事也”前后要断开,
“所报”“所言”为两件事,“所言”的主语为“先生”,故应该在“先生所言者”前断开;“愿……也”为太子丹说的话,“田光”另起主语,故“田光”前断开;“诺”译为“好”,表应答的词,其前断开。

[参考译文]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

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座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

”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

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

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太子说:“希望通过您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

”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告诉您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

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

”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

”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露出去。

”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鲁仲连先生见孟尝君于杏堂之门,孟尝君曰:“吾闻先生有势数,可得闻乎?”连曰:“势数者譬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彼可举,然后举之,所谓势数。


燕伐齐,取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不下。

齐田单以即墨破燕军,杀燕将军骑劫,复齐城。

惟聊城不下。

燕将城守数月。

鲁仲连乃为书,著之于矢,以射城中,遗燕将。

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

(节选自《太平御览》) A.势数者/譬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
B.势数者/譬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
C.势数者/譬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
D.势数者/譬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
5.A [解析] “以一指”是“持中而举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则两手不起”中的“两手”做主语,“不起”做谓语;且“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中的“关”和“两手”分别做两句的主语,所以应在“关非益加重”前后停顿,排除C、D两项。

[参考译文]
鲁仲连先生在杏堂之门见到孟尝君,孟尝君说:“听说先生有关于势数(的看法),我能够听一听吗?”鲁仲连回答说:“势数,就好像门被关着,打开门很方便,用一个手指按着门的中间就可以;如果不想打开门,那么两手就不用抬起了。

关门不是需要更加用力,(只是)两手没有用力罢了,那些能起势的人,不是可以造势。

他们能够掌握势,那么这样以后他们就掌握了势,这就是所谓的势数。


燕国讨伐齐国,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唯独莒与即墨攻不下来。

齐国的大将田单在即墨打败燕军,杀了燕国的将军骑劫,收复了齐国(丢失的)城池,只有聊城攻打不下来。

燕国将领守住聊城几个月。

鲁仲连于是写信,把信绑在箭上,把箭射向城中,给燕国将领。

燕国将领收到了这封信,哭泣了三天,于是自杀了。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齐王即位,迁太尉。

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

济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是岁薨,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蒋济传》) A.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B.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C.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D.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6.C [解析] “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结构对称,应在“知”后断开,排除A;“社稷之福也”,“也”是句末语气词,“夫封宠庆赏”,“夫”则是句首发语词,故在二者之间断开,排除B;“陛下明其忠节”,“陛下”做“明其忠节”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参考译文]
齐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

当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人随意改变法律法规。

蒋济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边、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被加封为都乡侯,食邑七百户。

蒋济上疏说:“太傅施展独自决断的谋略,陛下明察他的忠心和节操,这是国家的福气。

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

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

”他坚决推辞,齐王不答应。

这一年蒋济去世,皇上给他的谥号是“景侯”。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

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

致使敌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

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节选自《金佗稡编》卷七) 7.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
[解析] 作答本题,一是注意抓名词“有司”、代词“臣”;二是抓重要的谓语动词“储备”“静虑”等,它们都是在句中做谓语,在其后面断开;三是注意抓“乱”的宾语“方寸”、“仰遵”的宾语“成算”,要在其后面断开。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兴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国内要动用七十万人家的赋役,这难道是小事吗?然而古代命令将领率兵征讨,老百姓不用第二次服役,也不用第二次征收粮食,这是因为谋虑周详而物资充足。

如今臣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
匮乏的忧虑。

因此,去年秋季我的军队深入陕、洛地区,而在军营中的士兵有因挨饿而逃跑的,所以我率军赶紧撤回,未能完成前面的功业,导致沦陷区内效忠国家的人随即被敌军屠杀,这都是我的罪过。

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诫有关部门,广泛储备粮草补给,使我能够专心思考军事计划,不再因忧心军粮而扰乱心思,那么谋划确凿计划周密,恭敬地遵循您的计划,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复国土的大事。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8.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解析]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是用“……者……也”做标志的两个判断句,“法者”的前面要断开,“也”的后面要断开;“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是用“此乃……也”做标志的判断句,“此乃”的前面要断开。

此外,抓文言虚词“故”“而”“复”,这是居于句首的文言虚词,其前面要断开。

[参考译文]
太宗因为很多候选官假冒资历和门荫,所以发布敕令,让他们自首,否则就处死。

不久,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想杀了他。

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该流放。

”太宗大怒说:“你想守法,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敕令是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变化,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诚信的。

陛下愤恨候选官多有欺诈,所以想杀了他们,但是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照法律裁断,这就是忍小愤恨而存大诚信的做法。

”太宗说:“你这样执法,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狄青既戮陈曙,乃案军不动,更令调十日粮,众莫测……戊午,贼悉其众列三锐阵以拒官军,执大盾、标枪,衣绛衣,望之如火。

及战,前军稍却,右将开封孙节死之。

贼气锐甚,沔等惧失色。

青起,自执白旗麾蕃落[注]骑兵,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侬智高复趋邕州。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 蕃落:外族部落。

9.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
[解析] 作答本题,一是注意抓名词“左右翼”“右”“左”,在其后面断开;二是结合动词“击”“为”,在其后面断开;三是要辨明“左”“右”不同意义,如“左者右”的“左”是狄青的部队的左翼,“右”是指敌军的右侧。

[参考译文]
狄青斩杀了陈曙后,就按兵不动,又下令征调十天的军粮,众人不理解他的意图……戊午,侬智高率领全部精锐排列三锐阵迎战官军,士卒们拿着盾牌和标枪,穿着红色的衣服,看上去像是一团火焰。

双方交战后,宋前军稍退,宋将开封人孙节阵亡。

叛贼的气势高涨,孙沔等害怕得变了脸色。

狄青出阵,手举白旗指挥外族骑兵,分左右两翼从敌军后面轮番冲击,左翼攻击叛军右侧,右翼攻击叛军左侧。

不一会儿,左翼又攻击叛军左侧,右翼又攻击叛军右侧,叛贼不知道狄青的战术,大败逃走。

侬智高又退回邕州。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之人,惑民耳目。

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轹有司,以纵其欲。

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

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节选自张居正《张太岳集·论时政疏》) 10.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解析] 这道题主要根据对称结构断句,如“今之宗室/古之侯王”“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睹祖训/观国朝”等语句;同时,注意虚词“者”的停顿,“而”表转折,据此可以断开一些句子。

[参考译文]
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

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