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评估

合集下载

《2024年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范文

《2024年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范文

《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MSCT(磁共振成像)与MRI(磁共振成像)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时,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不同肩峰形态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

一、引言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肩峰形态、肩袖病变及关节周围组织炎症有关。

MSCT和MRI 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种技术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时,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期在我院接受MSCT和MRI检查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检测方法(1)MSCT检测:对患者的肩部进行高分辨率扫描,获取肩峰形态的详细信息。

(2)MRI检测:通过磁场和射频波技术,获取肩部软组织的高清图像。

3. 数据分析对MSCT和MRI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分析其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系。

三、MSCT与MRI在肩峰形态测量中的应用1. MSCT在肩峰形态测量中的应用MSCT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优点,能够准确测量肩峰的前后倾斜角度、肩峰形态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MRI在肩部软组织测量中的应用MRI能够清晰显示肩部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评估肩袖病变、关节周围组织炎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MRI测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四、不同肩峰倾斜指标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系1. 肩峰倾斜角度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表明,肩峰前后倾斜角度的增大可能导致肩袖组织的磨损和炎症,从而引发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MSCT测量的肩峰倾斜角度可以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2. 肩峰形态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系不同类型的肩峰形态(如平直型、弯曲型等)可能对肩关节的功能产生影响。

3[1].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

3[1].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第25卷第11魍—!hinJMedImagingTechnol,2009・Vol25.No11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均为门诊随访。

1.2SIS诊断标准临床诊断SISⅢ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及体格检查,包括肩部疼痛,肩峰下间隙压痛,外旋内展受限,肩部外伤史及高强度长期肩关节活动病史,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体格检查包括Neer撞击征、Hawkins—Kennedy撞击征、痛弧征及利多卡因试验。

1.3MR检查应用PhilipsInteraAchieva3.0TMR扫描仪,Sense-Flex-M柔软线圈,扫描参数:轴位TIW-TSE—SENCE(TR/TE503/20)、轴位T2W—TSE—SENCE(TR/TE3573/100)、轴位TlW—TES-SPIR(TR/TE1030/20)、斜冠状位(平行于冈上肌)T2w—TSE-SENCE(TR/TE2382/100)和斜矢状位(垂直于冈上肌)T2W-TSE—SPIR(TR/TE2595/62),层厚3mm,层间距0.3mm,FOV一240,矩阵一256×512,NSA=3。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阅读全部图像。

2结果2.1直接征象所有患者均有冈上肌肌腱形态和信号的异常,其中6例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图1),斜冠状面T2WI示冈上肌肌腱于近肱骨大结节止点前正常条带状连续性低信号中断,裂口回缩,中断处Tl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改变;13例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表现为肌腱纤维不连续,回・2097・缩少见,肌腱内充满液性信号,肌腱滑囊侧及关节侧边缘磨损,信号增高,在压脂序列显示最佳阻3;11例冈上肌肌腱增厚或变薄,肌腱表面信号异常、混杂(图2)。

2.2间接征象除了冈上肌腱的异常,肌腱周围结构亦可发生改变。

在病变早期,X线平片可见肩峰|F滑囊增厚(图3),进而出现滑囊周围脂肪信号改变,肩峰下一三角肌下囊积液(9/30)是肌腱撕裂的敏感信号(图4),但并不特异。

肩峰撞击综合征小科普

肩峰撞击综合征小科普

肩峰撞击综合征小科普一旦发生肩痛,人们往往就会和"肩周炎"挂上钩,会乐观的认为问题不大,多锻炼爬爬墙就行了。

其实与肩痛相关的常见疾病中,肩周炎导致的肩痛只占10%左右,大多数肩痛是由肩峰撞击综合症和肩袖损伤导致的,其中又以肩峰撞击综合症最为多见,对肩关节来讲,肩峰撞击综合征是最高发的症状了,没有之一。

既然肩峰撞击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那么关于肩峰撞击综合征你知道多少呢?一、什么是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峰撞击综合征,是肩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征。

二、肩峰撞击综合征有哪些常见临床表现呢?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肩痛,以肩峰周围疼痛为主,夜间加重,典型临床特征表现为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出现疼痛弧征,即在主动上举患臂约60度至120度时,会感到肩部明显疼痛,而被动活动肩关节时疼痛不明显甚至完全不痛。

另外还可表现为肩部无力、活动受限以及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可扪及杂音(捻发音)。

大多数患者有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病史,在中年人与年轻运动员中比较常见,而篮球、排球、游泳、棒球等运动员是高发人群,病程绵长,容易影响病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三、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分型。

1、原发性撞击征:往往由外因、内因、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引起,其中内部原因主要为:肩袖退变(常见于老年群体,因肌腱反复磨损而丧失肩袖功能)、钙化性肌腱炎(容易引起剧烈疼痛)、肩峰下滑囊增等;外部原因主要为:肩锁关节改变、肩峰下及大结节骨赘等;2、继发性撞击征:常由盂肱关节不稳, 肱骨头发生位移,肩袖与喙肩弓发生碰撞等引起,对于长期进行游泳、投掷等运动的病人,则容易加速病情进展。

四、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分期。

I期:为肩袖组织及滑膜的出血水肿改变期。

II期:为纤维变性、肌腱炎及滑膜炎等病理改变期。

III期:为肩袖撕裂、肱二头肌腱断裂和骨性改变期。

五、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常用查体方法。

1、肩部撞击试验(Neer试验)。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4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测试无答案一、单选题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种现象属于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 D. 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2.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B. 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C. 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出来的 D. “适者生存”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3.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A. 红色的 B. 绿色的 C. 蓝色的 D. 黄色的4.自然选择过程中,对生物起选择作用的是()A. 其他生物;B. 环境条件C. 人类 D. 同种其他个体5.如图鸡的新品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人工选择的结果B.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生物遗传的结果 D. 适应环境的结果6.李刚同学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 具有抗杀虫剂的变异的蚊子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B. 蚊子适应能力特别强C. 杀虫剂性能不稳定D. 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7.对下列性状产生原因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B. 细菌抗药性的变异,是因青霉素的大量使用而产生的C. 非洲人的黑色皮肤,是被赤道附近的强烈日光晒成的D. 雷鸟的保护色,是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经过天敌的选择形成的8.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的变化的外在原因是A. 自然选择B. 天敌的改变 C. 温度的改变 D. 环境的影响9.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3[1].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文本资料

3[1].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文本资料
changes in all 30 patients,while supraspinatus tendon full—thickness tears were detected in 6 patients;Partial-thickness tears were found in 13 patients,abnormal and mixed signal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uscle tendon were found in 11 patients.②lndi— rect signs:Subacromial bursa thickening,subacromial—deltoid sac fluid and the joint capsule fluid were signs of supraspinatus
30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①直接征象:30例MRI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其
中6例冈卜肌肌腱完全撕裂;13例冈上肌肌腱的部分撕裂;11例表现冈上肌肌腱表面的信号异常、混杂;②间接征象:9例
肩峰下滑囊增厚、肩峰下一三角肌下囊积液及15例关节囊积液;③继发征象:5例关节盂唇撕脱,于关节造影时显示较好,5
例冈上肌萎缩,2例三角肌萎缩、4例Bankart病变;④病因征象:本组患者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4/30)、弧形(7/30),钩型
(19/30);肩峰下通道(AHI)7例<5 mm,23例为5~10 mm之间。结论 高场强3.0T MRI能够有效显示肩撞击综合征的
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关键词]肩撞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肩袖;撕裂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3.0T MRI in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and tO ob— serve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inj uring mechanism of SIS.Methods Thirty patients of SIS underwent MRI,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and clinieal symptom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abnormal changes of shoulder were excellently demonstrated with 3.0T MRI.①Direct signs:Supraspinatus tendon illustrated signal and patterns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肩部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临床和x线诊断标准的28例肩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y形位),腋位片,着重分析肩峰端形态,肩峰下间隙,肩峰,肱骨结节,冈上肌肌腱。

结果扁平肩峰(1型)5例,2型(弧形肩峰)10例,3(钩形肩峰)型13例,肩峰下关节间隙减小20例,肱骨大转子硬化15例,囊变7例,肩峰下骨刺形成18例,冈上肌钙化3例,喙肩韧带钙化2例。

结论对肩部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普通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肩峰;撞击综合征;x线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03-02肩部撞击综合症指病人肩关节外展活动时,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头之间的软组织与肩峰、喙肩韧带撞击,造成这些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疼痛。

笔者回顾性分析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普通x线表现,旨在探讨该综合症引起的x线改变特点,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符合临床和影像诊断标准的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6岁。

其中24例由于肩关节疼痛就诊,4例由于肩关节受伤就诊,追问病史均有慢性肩关节疼痛史。

1.2方法28例均摄标准前后位,冈上肌出口位,腋位普通x线平片。

根据biglian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间隙<10mm为狭窄,分析并记录肩锁关节、肱骨大结节(硬化、囊变、骨赘)、周围软组织(钙化)。

2结果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肩峰形态:扁平肩峰(1型)5例,2型(弧形肩峰)10例,3(钩形肩峰)型13例,肩峰下关节间隙减小20例,肱骨大转子硬化15例,囊变7例,肩峰下骨刺形成18例,冈上肌钙化3例,喙肩韧带钙化2例。

其中,扁平肩峰的x线表现为肩峰平直,下缘光整,见图1;弧形肩峰表现为:肩峰呈弧形,凸面向上,见图2;钩形肩峰表现为:肩峰尖端呈钩形,肩峰下表面有骨赘形成,见图3。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肩部疼痛症状,常常与肩袖损伤、肩关节滑
膜炎等疾病有关。

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疼痛:患者出现肩部疼痛,通常是在做一些上举、旋转、侧向移动
等肩部活动时特别明显。

疼痛的程度和位置与受伤的区域有关。

2.疼痛发作:患者可能发生肩关节撞击现象的疼痛发作,通常在剧烈
的活动或运动中发生。

3.软组织损伤:有一些患者还有软组织损伤的症状,如肩部肿胀、瘀
血或红肿。

4.机械性疼痛:疼痛通常是机械性的,也就是说,它与肩部的特定动
作有关。

5.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用来确认是否有肩袖损伤、钙化性肩周炎、肩关节半脱位等问题。

MRI检查可以检查更细微的损伤和异常。

6. 特殊测试:医生还可能通过一些特殊测试来判断肩关节撞击综合
征的症状,如Neer测试、Hawkins-Kennedy测试、Drop Arm测试等。

注意: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肩关节常见病变MR评估

肩关节常见病变MR评估
• X线平片肩峰与肱骨头间距离<7mm,提示肩袖撕裂。 • 常见病因:肩峰前外侧端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
肩锁关节增生肥大等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 。运动方式不当:如过度 重复的肩关节旋转活动 ,某些易患人群:如投掷、游泳、技巧等长期进行 过顶运动的人群(>40岁)。 • 肩袖损伤除了极少数由外伤引起外, 95%是因喙肩弓对冈上肌腱的慢性撞 击
实用文档
前脱位
•肩关节向上移位时受到肩峰、喙突、喙肩 韧带和肩袖的限制,向后移位时受到前倾的 后关节盂的限制,因此最常见的是前、下脱 位。 •前脱位的常见原因是直接击打或手臂伸展 位时跌倒;少见原因是关节盂发育不良。 •Bankart 骨折或损伤:3-6点钟方位关节盂 损伤,可导致关节不稳和复发性脱位。
高信号 II级:T1W或PDW、T2W压脂相显示肌腱变细或表面不规则
(滑囊面或关节面),信号增高 III级:PDW、T2W压脂相显示肌腱连续性中断,高信号累及全层至关节面,
肩峰下滑囊积液并与关节腔相通。
实用文档
肩袖撕裂的分类
• 分为全层撕裂、部分撕裂 • 部分撕裂:包括关节面、肌腱内、滑囊面部分撕裂。滑囊面部分撕裂比关节面部分
实用文档
解 信 形
剖:关节囊和盂肱韧带附着于关节盂的纤 维组织。高约3mm,宽4mm
号: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随年龄增长盂 唇内信号增加。
态:横断面上,前盂唇常呈三角形,较锐
利,后盂唇呈圆形。
实用文档
盂唇解剖分区
表盘分区法
实用文档
l 六分法
盂唇先天变异及鉴别
正常变异位于11-3点方向
实用文档
Sublabral recess上盂唇隐窝
实用文档
肩袖组成

《2024年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范文

《2024年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范文

《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时,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观察和量化分析,评估其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一、引言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ing Syndrome,SI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肩部疾病,主要因肩峰下结构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引起。

为有效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选取MSCT及MRI两种常见影像技术,探究其在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测量中的诊断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近一年内于我院就诊的疑似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 MSCT:使用多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获取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的图像。

- MRI: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并分析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及周围软组织结构。

3. 指标测量:测量肩峰倾斜角度、肩峰下间隙宽度等指标。

三、结果1. 肩峰形态与MSCT、MRI表现:MSCT能够清晰显示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的解剖结构,而MRI则能更详细地展示软组织结构及信号变化。

2. 肩峰倾斜角度测量:MSCT与MRI均可准确测量肩峰倾斜角度,但MRI在测量过程中能同时观察软组织变化,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3. 诊断价值分析:MSCT在评估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宽度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而MRI在观察软组织结构及信号变化方面具有优势。

两种检查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讨论MSCT和MRI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时各有优势。

MSCT 能够清晰显示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的解剖结构,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而MRI则能更详细地展示软组织结构及信号变化,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时,两种检查方法均可提供准确数据,但MRI在观察软组织变化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肩峰撞击综合症的诊断

肩峰撞击综合症的诊断

肩峰撞击综合症的诊断摘要:背景:肩痛现在已成为骨科第三常见的骨骼肌肉症状,其病情的症状可能都相似,通常只有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关节镜检查才能鉴别。

方法:此文章基于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选择性搜索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肩峰撞击综合症是经过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通过X射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来确诊。

结论:针对肩峰撞击综合症,需要更多的诊断及排除方法从而加强其正确性。

病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1);一项研究表明,16%的人在一个月内有肩部疼痛。

发病高峰年龄是在60岁。

而最常见的临床诊断则是肩袖损伤(85%)和/或肩峰撞击综合症(74%)。

肩袖损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超过30%的70岁以上的人都有损伤,但75%的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

(2, 3)长期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有关。

这两者之间的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4)。

肩袖损伤被认为是由于内部退变和外部压迫共同造成的结果。

(5)。

外部撞击的发展可能受到肩部顶端一些骨性结构的影响,比如钩状肩峰则是肩峰撞击的一个危险因素(6, 7)。

另一个风险因素是肩关节肩峰的过度覆盖,它可以由肩重角(CSA)和肩峰指数(AI)进行定量评估。

诊断病史及体格检查应该询问每位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任何有关的外伤或挤压病史(即便是是轻微的外伤),以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

患者常诉当手臂抬高70°到120°,或夜间出现肩部疼痛。

疼痛通常局限于肩峰的前外侧。

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主动和被动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对侧比较肌力情况,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外展或外旋肌力减弱。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通过5-12MHz的有线探头在标准断层面上可以看到滑囊炎、肌腱退变或撕裂等与撞击相关的病理改变。

滑囊炎的特点为滑囊部位的积液渗出和囊壁的增厚;而肌腱退变的主要变化则显示为肌腱高回声及肌腱增厚(8,9)X线平片肩关节的X线主要包括标准的前后位和出口位。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
1.主诉及病史:患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常在特定活动或夜间痛苦
增加。

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运动历史、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以确定是否
存在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相关的风险因素。

2.体格检查:包括肩部外形和肩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肩关节撞击综
合征患者常有肩胛骨翼状位移、肌肉萎缩等体征。

同时应检查特定活动时
的疼痛反应和力量损失情况。

3.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MRI和超声等。

X线可以用于排除其他肩
部疾病,如骨折或关节退行性变。

MRI和超声可以观察到肩关节软组织的
损伤程度,如肌腱炎、滑囊炎和撞击综合征所造成的肌腱撕裂等。

4.实验室检查:通常不需要特殊实验室检查,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血沉、C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的检测,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
的肩痛。

综上所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诉和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这些诊断标准可以进行准确的
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主要包括保守治
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保守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理治疗、关节注射等,手术治疗则包
括骨切除术、肩袢修复术、滑囊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告知患
者疾病的预后和复发率,并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以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综 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李亚超1,李亭亭1综述,李韶平2审校(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1.放射二科;2.放射一科,河北邯郸 056201)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指数; 肩峰‐肱骨头间距; 肩袖损伤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4.18.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4)18‐2623‐02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又称肩疼痛弧综合征,是肩关节外展活动到一定范围时,肩部和上臂出现的疼痛综合征。

任何引起肱骨头与喙肩穹反复摩擦、撞击的疾病均可引起SIS[1]。

SIS是中老年人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

SIS的病理变化包括从肩峰下滑囊炎到肩袖肌腱全层撕裂的一系列变化[3]。

目前,SIS已独立于肩痛类疾病,但其临床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不稳、骨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肩关节慢性疼痛难以鉴别,需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现将SIS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SIS主要临床症状有肩部过度活动病史的患者SIS发病风险较大[4]。

SIS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疼痛初期为间歇性,在劳作后及夜间取患侧卧位时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通常为肩峰前外侧慢性钝痛,在肩上举及外展活动时加重。

由于疼痛,患肩主动运动受限,但被动运动往往正常[5]。

查体时的压痛部位以肩峰前下缘至肱骨大结节区域为主。

疼痛弧试验阳性,即肩关节外展、上举时最明显的疼痛范围为60°~120°。

Hawkins‐Kennedy撞击试验和Neer撞击试验表现为特征性疼痛,而牵拉外展试验由于增加了肱骨大结节与肩峰前外缘的距离,可以缓解肩峰下的撞击引起的疼痛。

肩峰下封闭抑制试验亦可以使撞击症阳性患者转为阴性。

上述试验说明SIS患者存在肩峰下组织与喙肩弓撞击导致的疼痛,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6]。

2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SIS不可缺少的辅助检查手段。

肩缝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肩缝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优势:斜位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肩 胛骨与锁骨之间的结构关系,有助 于发现异常病变或结构异常。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的:用于肩缝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通过观察肩胛骨与锁骨之间的间隙, 判断是否存在撞击或狭窄。
注意事项:在进行斜位片检查时, 应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因姿势XX
肩缝撞击综合征的X 线诊断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X线诊断方法
02
X线征象
03
X线诊断价值
04
X线诊断注意 事项
01 X线诊断方法
正位片
定义:X线正位 片是肩关节正位 方向的X线影像, 用于观察肩胛骨、 肱骨头和关节盂 的形态、位置及 相互关系。
肩峰前缘不光整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损伤或反复劳损引起的,如长期从 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进行肩部运动等。
肩峰前缘不光整可能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
对于肩峰前缘不光整的治疗,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肩锁关节退变
肩锁关节间隙增宽 肩锁关节骨赘形成 肩锁关节硬化 肩锁关节间隙变窄
诊断价值:对于 肩袖损伤、肩峰 撞击综合征等疾 病的诊断具有重 要价值。
拍摄方法:患者 站立或仰卧,将 患侧肩胛骨向后 旋转,使肩胛骨 与胸壁平行,中 心线对准肩胛骨 内缘中点垂直投 照。
注意事项:在拍 摄时应注意调整 焦距、曝光条件 等参数,以确保 影像质量。
侧位片
侧位片是肩缝撞击综合征X线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注意与肩袖撕裂、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2024年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范文

《2024年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范文

《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MSCT(磁共振成像)与MRI(磁共振成像)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时,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结合MSCT和MRI的测量结果,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一、引言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其发病原因多与肩峰形态异常、肩袖损伤等因素有关。

因此,准确诊断和评估肩峰形态及肩袖损伤对于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MSCT和MRI作为两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名疑似患有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XX名,女性XX名,年龄范围为XX-XX岁。

2. 检测方法(1)MSCT检测:使用MSCT设备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扫描,获取肩峰形态的图像数据。

(2)MRI检测:使用MRI设备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扫描,获取肩袖损伤的图像数据。

(3)测量指标:通过MSCT和MRI图像,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包括肩峰角度、肩峰高度等。

三、结果分析1. 肩峰形态分析通过MSCT图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肩峰形态。

测量得到的肩峰角度和高度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肩峰的形态异常程度。

2. 肩袖损伤评估MRI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肩袖损伤的情况,包括损伤部位、程度及范围等。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肩袖损伤。

3. 诊断价值结合MSCT和MRI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峰形态及肩袖损伤情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讨论MSCT和MRI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MS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肩峰形态,有助于评估肩峰的形态异常程度;而MRI则能够准确显示肩袖损伤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MRI_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MRI_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168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月下第21卷第6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马春华,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

MRI 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马春华(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影像科,江苏 南通 226300)【摘要】目的:探讨MRI 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住院收治或者经骨科门诊收治的同时确诊是罹患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以同一时间在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观察实验组MRI 的征象;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峰形态、信号等, 并比较两组AHD 值及肩峰形态。

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全部具有直接征象、29例具有间接征象、5例具有继发征象、31例具有病因学征象、其他表现11例。

实验组AHD 值是(5.5±0.7)mm,比对照组(8.4±0.8)mm 更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而从磁共振成像肩峰形态上看,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十分准确地评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因以及损伤严重程度,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上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MRI ;肩关节;肩袖;诊断【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6-0168-03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且最灵活的关节,也是发生损伤概率较高的关节。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指的是病患人员由于长时间负重导致肩峰下肩袖部位的结构出现生物力学发生改变或是结构异常所诱发的肩峰下滑囊的无菌性炎症、肩袖损伤或撕裂等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又叫肩疼痛弧综合征、卡压综合征[1-2]。

因为SIS 发病机制的繁杂程度较高,对其特异性进行判定的依据较为模糊,所以往往会出现误诊成肩周炎的情况,鉴于此,可将影像学检查视为一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有效方式。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MRI影像诊断的价值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MRI影像诊断的价值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MRI影像诊断的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MRI影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办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MRI与X线进行检查,其中前者检查结果为实验组,后者检查方式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之后,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X线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采用MRI诊断方式准确率极高,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决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影像学检查;X线;MRI影像诊断在临床造成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占有很大的比例,受到解剖结构原理的影响,在肩部的运动过程当中,肩峰下组织会发生碰撞,从而导致关节水肿、变性甚至出血,而由于疾病原理决定,该疾病的致病原因导致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为发病群体[1]。

撞击综合征的长时间存在不仅会造成疼痛加剧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肩部功能预后,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基本治疗原则。

当前关于疾病的确诊基本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本文就MRI的影像学检查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办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患者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45.15±10.6)岁,其中左侧患病48例,右侧患病39例,双侧患病33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实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了肩关节有过外伤、手术、肿瘤的患者。

1.2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接受X线检查方式,使用飞利浦X线成像系统,仪器相关参数设置为20-25mAs、70-75KV,胶片距离为1.5m,滤线器栅比为12/1。

肩峰撞击综合征金标准

肩峰撞击综合征金标准

肩峰撞击综合征金标准
肩峰撞击综合征的金标准是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症状: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可累及三角肌,压痛位于肩峰下间隙或肱骨大结节近端,患者上举困难,一般表现为外展和前屈范围<45°,前臂坠落试验阳性,撞击试验阳性,肱盂关节内摩擦音,举臂困难或60°~120°阳性疼痛弧征。

体征:肩峰下间隙变窄(<1cm为狭窄),导致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肩峰的形态(肩峰分为三种:平坦型、弯曲型、钩型),诊断标准(症状前外缘压痛,外展疼痛明星,特殊体征阳性),影像表现(骨质改变、滑膜炎、A-H间隙狭窄、肩袖损伤)。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见骨赘形成、肩峰形态改变及肱骨大结节的退行性改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评估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肩关节常见病变丨MRI诊断
冈上肌出口位(Y位)的投照方法、相关解剖及临床意义
【摘要】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

广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和内撞击综合征,以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为常见。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的病因和评估撞击造成的损伤情况。

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文献报道,44%~65%的肩痛是由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引起。

撞击发生于肩峰下间隙,其上界是由肩峰、喙突、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构成的喙肩弓,下界是肱骨头和大结节,间隙内有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等结构。

多种原因可导致肩峰下间隙绝对或相对狭窄,当肩关节上举、外展时,喙肩弓与肱骨之间的软组织结构受到挤压、撞击,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常见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原发性撞击主要由肩部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结构异常引起,又称为结构性撞击。

肩部骨性结构异常主要为喙肩弓骨结构的改变,如Ⅲ型肩峰、肩峰倾斜或低平、肩峰及肩锁关节下缘骨刺等,可直接引起肩峰下间隙狭窄。

软组织结构异常包括喙肩韧带增厚钙化、肩袖病变等。

•继发性撞击由肩关节不稳引起,又称为功能性撞击,如经常进行过顶运动,关节反复处于活动度的极限状态,可引起关节囊及支持韧带松弛,出现关节不稳,肱骨头上移并与喙肩弓发生撞击,造成肩峰下间隙内结构的损伤。

对于怀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
•X线检查是简单而必要的方法,应拍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
口位(Y位)片和腋轴位片,可以显示骨结构的异常、肩峰下间隙宽度、肩袖肌腱和喙肩韧带钙化等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CT检查可以更直观、立体地显示骨结构的改变。

•MRI不仅能显示骨结构的形态异常和骨髓水肿等,更有助于发现撞击造成的肩袖、滑囊等软组织结构的损伤。

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病因征象和撞击相关损伤。

1、病因征象:
(1)肩峰。

肩峰形态一般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上评估(图1),也可在CT/MR的斜矢状面上评估,MR观察层面一般为肩锁关节外侧的第一幅图像。

肩峰形态分为4型,Ⅰ型为扁平形,Ⅱ型为弓形,Ⅲ型为钩形,Ⅳ型为凸面向下的反弓形,其中Ⅲ型肩峰最易引起肩峰下撞击(图2,3)。

正常的肩峰斜面约呈水平或稍向前上倾斜,肩峰向前下或外下倾斜、肩峰低平均可能造成肩峰下间隙狭窄(图4)。

肩峰下骨刺常提示存在长期的慢性撞击(图5,6)。

图1 X线片评估肩峰形态。

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示肩峰前部呈钩
形(↑),为Ⅲ型肩峰。

图2,3 Ⅲ型肩峰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图像。

肩关节MR平扫斜矢状面
图4 肩峰倾斜的MR图像。

肩关节MR平扫斜矢状面T1WI示肩峰前部向前下倾斜(↑),肩峰下间隙狭窄
图5,6 肩峰下骨刺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图像。

肩关节MR 平扫斜冠状面T1WI(图5)和脂肪抑制T2WI(图6)示肩峰下缘增生骨赘(↑),肩峰下间隙狭窄,冈上肌腱增粗、信号增高(△),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
(2)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退变时可出现骨质增生肥大伴下缘骨刺形成,关节积液,关节囊增厚,有可能与肩袖发生撞击。

(3)喙肩韧带。

喙肩韧带增厚、钙化在斜矢状面上显示最佳,其肩峰附着处可有骨刺形成,尖端指向喙突(图7, 8, 9)。

图7 肩峰骨刺的X线片。

冈上肌出口位示肩峰前下缘喙肩韧带附
着处骨刺(↑)
图8,9 喙肩韧带附着处骨刺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图像。

肩关节MR平扫斜矢状面T1WI(图8)示喙肩韧带肩峰附着处骨刺形成(↑),肩峰下间隙狭窄,斜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图9)示冈上肌腱信号增高、滑囊面纤维不连续(↑),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滑膜增生
(4)肩峰小骨。

肩峰次骨化中心通常在22~25岁骨化完成,如果骨化中心未能如期愈合,未愈合的部分就称为肩峰小骨,在X线腋轴位或CT/MR横断面上观察最佳,在冈上肌出口位或CT/MR的斜矢状面上有时可见“双肩锁关节征”(图10, 11, 12)。

肩峰小骨可以不稳定,其软骨结合处或假关节下缘还可有骨刺形成,引起与肩袖的撞击。

在MRI上当软骨结合处出现液性高信号时常提示肩峰小骨不稳。

软骨结合处还可出现硬化、软骨下囊变及骨髓水肿。

图10,11 肩峰小骨的X线片。

腋轴位(图10)示肩峰见透亮线影,边缘少许硬化,其走行与肩锁关节大致垂直(↑),考虑为肩峰小骨;冈上肌出口位(图11)可见“双肩锁关节征”(↑)
图12 肩峰小骨的MR图像。

肩关节MR平扫横断面脂肪抑制T2WI 示肩峰小骨,其软骨结合处呈高信号(↑),锁骨远端可见囊变(5)肩峰下间隙(acromio-humeralinterval,AHI)。

AHI的宽度因人而异,目前多认为AHI越小,撞击发生的概率越高。

多项研究发现,当AHI<7mm时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肩袖损伤的准确性较高。

但有文献报道,AHI与肩关节体位及肌肉活动相关,最小AHI值随肩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外展角度时施加负荷,外展肌收缩时的AHI值均小于内收肌收缩时的AHI。

因此功能位MRI可能更有助于寻找肩峰下撞击的病因。

2、撞击相关损伤:
(1)最常见的损伤为肩袖肌腱尤其是冈上肌腱的损伤。

肩袖肌腱水肿、炎症在MR上表现为:
•肌腱增粗,信号增高,边缘毛糙;
•肩袖部分或全层撕裂表现为肌腱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在液体敏感序列上肌腱内出现液性高信号,累及部分肌腱或贯穿肌腱全层,伴或不伴断端回缩;
•慢性全层撕裂时还可出现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

(2)常伴有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可见滑囊积液、滑膜增厚。

(3)可伴有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结构的损伤,但相对少见。

更多完整内容如下:
点击下方图片可放大查看
本着分享优质学习资源的宗旨分享此文,在此感谢作者和期刊!感谢大家对熊猫的关注和支持!
你的阅读就是知识存在的意义!你的经验就是医者仁心的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