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障儿童学会生活[论文]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智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智力发育不全或受损,从而影响其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儿童。
这些孩子需要特殊的关爱与照顾,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且减轻家人的负担。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重要性。
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自己吃饭、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而这些对于一般儿童来说可能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却充满了挑战。
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很多智力障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和其他正常儿童有很大的差异。
而当他们能够完成一些生活自理的任务时,会感到自己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做到一些事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独立性。
他们往往需要家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而当他们能够逐渐掌握这些技能时,就能够减少对家人的依赖,更加独立地生活。
这不仅能够减轻家人的负担,也可以增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呢?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
每个智力障碍儿童的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可能只需要稍微的指导和帮助,就可以完成一些自理活动,而有些则需要更多的辅助。
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一步一步地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
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可以教导他们如何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甚至可以让他们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叠被子、擦桌子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却是很大的挑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
也要注重他们的反馈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智障孩子的教育要从生活点滴抓起
智障孩子的教育要从生活点滴抓起智障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智障孩子的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等特点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正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更加细致入微的教育方式,从生活的点滴中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智障孩子的教育应该从生活点滴抓起。
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开始和基础,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生活中开始涉足的。
对于智障孩子来说,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活动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洗碗、整理房间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能够学会各种基本技能和生活常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开展教学。
孩子们普遍都有一些特别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动物、喜欢音乐等。
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而引导他们学习。
以动物为例,我们可以带他们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互动,让孩子们学会认识动物的种类、习性等知识。
通过与孩子常识的联系,教育者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机会,将知识灌输给孩子。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智障孩子教育的重要环节。
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学习,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家长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智障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还应该关注智障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智障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教育者应该重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发现孩子的特长,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智障孩子的教育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抓起。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浅析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实践分享32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浅析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高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 266200)摘要: 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生活、家庭幸福和培智教育发展的需要;既需要全方位展开的家庭教育、各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校教育的实施,更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智力障碍学生是指那些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大脑损伤而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智力低下、缺乏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甚至无法适应社会与生活的学生。
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提高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自我照顾、走上社会的基础,也是培智学校重要的教育目标。
一、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1.智力障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有许多智力障碍孩子自理能力差或是极差,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呆在家里接受别人的照顾,根本谈不上走出家门走上社会。
所以,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走出家门、融入主流社会最迫切的需求。
2.家庭幸福生活的需要: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是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残疾孩子在家里有的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严重影响了祖辈老人们的晚年幸福;有的需要父母中的一方放弃工作专门照顾,使家庭面临经济困难。
作为家长,更希望子女能够生活自理,进而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减轻家庭负担,享受家庭幸福。
3.培智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智力障碍程度中度偏重,甚至是重度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常识,生活自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要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使智力障碍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可见,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培智教育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
2024版年度智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论文contents •引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利用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需求01智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存在障碍,需要更加专业、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支持。
家庭教育对智障儿童成长的重要性02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有效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意义03通过深入研究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对策,为相关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推动智障儿童教育事业的进步。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国内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发展趋势随着特殊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来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科学化和实践性。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展开,重点探讨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数据。
同时,将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客观的研究结论。
02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智障儿童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氛围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能够为智障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康复机会。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智障儿童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家长文化素质家庭环境对智障儿童成长影响家长心态及教育方式探讨家长心态部分家长存在消极、悲观的心态,对智障儿童的教育缺乏信心和耐心;而积极、乐观的家长则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
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智障儿童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采用耐心引导、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教育方式。
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让智障孩子掌握生存的劳动技能徐州市牌楼培智学校梁波作为培智学校的第一线老师,一位班主任,我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学习着、探索着——智障学生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才能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才能缺乏,不能灵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时机,大部份智障学生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劳动技能。
所以,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是传统的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而应该是一种实用的生存教育,特别是生活自理才能和职业劳动技能的训练。
对重度和极重度智障儿童,着重训练生活自理才能,教会其养成简单的卫生习惯,培养根本生活才能。
对轻度和中度智障儿童,着重进展职业劳动技能培训,以利于将来自食其力。
一、生活自理才能的培养。
生活自理才能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效劳性劳动的才能。
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根本的生活才能和必要的生活习惯。
让智障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对于重度智障儿童而言,要使他们将来能回归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强化其自我效劳技能,掌握最起码的生活自理才能,例如,进餐;如厕;穿脱衣、裤、鞋袜;洗手;洗脸;梳头等一些最简单的技能。
这些才能和技能对于正常儿童来说,根本上是通过生活理论逐步形成和掌握的,是些再简单不过的事。
可是这些重度智障儿童不会自觉地从生活中学习自理才能,对他们来说,这些可不是简单易行、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做起来常常显得笨手笨脚、力不从心。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才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太容易的劳动会使学生觉得单调枯燥,过难的劳动又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
最适当的劳动目的应在孩子的最近成功区,既有一定困难,又有获得进步的可能性,使他们一学就会、一努力就成功,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例如“进餐〞一课,对于重度智障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自己用勺子吃饭即可,让他们有动手练习的时机。
培养弱智儿童生活技能的研究
毕业论文《培养弱智儿童生活技能的研究》专业:社会工作班级:2014级社会工作班学生姓名:王恒指导教师:[请输入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20年2月14日《培养弱智儿童生活技能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弱智儿童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点。
培智学校是弱智儿童聚集的地方,如何对弱智儿童及早加以生活教育干预,充分挖掘和利用弱智儿童的智能潜力,提高他们学习、生存和社会适应能力,从空洞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心指导这些孩子,发展和培养他们积极的个性品质,为他们今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合格自尊的公民打下基础,生活教育研究就成为当今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弱智儿童心理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在生活训练活动过程中,对弱智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弱智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而且对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他们有关生活的知识经验,促进他们积极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弱智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弱智儿童同样具有十分巨大的智能潜力。
现代弱智教育已经摒弃了那种把弱智儿童智力看作终生恒定不变的机能。
采用以“读、写、算”这中心,消极适应儿童现有智力水平和教育模式,而代之以把智力视为个体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动态发展的自我调节过程。
采取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开发弱智儿童智力潜力,促进弱智儿童整体发展和积极适应的教育模式。
由于生活教育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基础性特点,既符合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弱智儿童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因此,加强弱智儿童生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弱智儿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本课题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弱智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指导下,一方面研究生活教育促进弱智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具体规律和机制,同时,在理论指导下,探索促进弱智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生活教育的系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操作模式。
让智障儿童学会生活
展智障儿童健康的个性品质、 促进其 全面发展 具有十分 重要 的
作用 , 能使 智障儿童成 为 自食其 力的劳动 者。 所 以, 劳动教 育就
成 为 智 障 儿 童 教 育 中的 一 个 重 要 内容 。
气、 锁好 门 、 关好窗的全过程成 为一个实 际的操作过程 。 又通过 “ 比一 比 , 看谁做得更好 ” 的活动 , 强化 了智 障儿 童对出 门前 需
智 障儿童 的求知欲望 , 并结 合操 作实践 , 反复指导 , 使 学生最终
互动的活泼 过程 之中。还通过家校联 系 , 以短 、 平、 快 的方式及 时地把教师的要求 、 学生的表现 以及教师对学生近期 的 目标要
在现代教育理念 的指导下 , 我们还进行 了多种 教学方法 的 探索 。 根据不 同的教学 内容 , 我们遵循 布鲁纳 的教学思想 , 采取
“ 引导发 现” 的教学方法 , 通过精 心设置 的一 个个 问题链 , 激发
理 特征进行生 活课程 的开发与研究 ,已显现 出重要 的现实意 义。人 民教育家陶行 知先 生“ 生活 即教育 ” 的思想 , 对智障儿童
教 育也 是丰常贴 切和适用 的。 对智障儿 童的教育要进 行生活训 练与研究 , 不 断探索 “ 课 程 生活化” 教学改革的路子 , 着力培养智 障儿 童的生活 能力 。 为
周 围的环境。 有 的学生拍下 了小 区的优美环境 、 公共设施 、 锻炼 的场面等 , 可谓丰富多彩 。有的学生还非常踊跃地 向大 家介绍 自己周围的环境 , 分享 自己的劳动成果 。大家在非常 自然 的状
障儿童学会生活并最 终融人社 会成 为 自食其力 的劳动者 , 已成 为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 者关 注的焦点。 针对智 障儿童生理心
浅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浅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特殊学生生活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教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和康复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掌握独立进食、穿脱衣服、如厕、个人常规卫生方面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
所以,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不同特点和生活自理能力现状,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则至关重要。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一、当前智力障碍儿童自理能力的现状1.长辈们的溺爱包办现如今的家庭中,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辈们大包大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物质方面给予,虽然在学校,凡是孩子们能做的事情,教师都注意培养孩子们自己锻炼做,从小养成智力障碍儿童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是回到家,父母尤其是隔代长辈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常溺爱这些孩子,不让他们上手去做,怕他们烫到或弄的一塌糊涂,还怕他们自己吃不饱或吃的太慢而急于去喂他们,过于溺爱,智力障碍儿童一切生活全部由长辈们包揽,养成了孩子们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帮的越多,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就越强。
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智力障碍儿童有的因年龄小、能力弱,在自理能力方面,常不懂步骤和方法,当在生活中遇到了的实际困难,他们的爸爸妈妈多数不是教会他们,为了减少时间,加快速度,而是去代替他们做,例如一大早,小涵正努力而吃力地穿鞋,谁知家长看见后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帮她穿好鞋了事,或是时间不够或是耐心不够,时间长了,孩子习惯性地等待家长为她穿鞋,而不自己穿了,一味地等待家长,总之,没有教会孩子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智力障碍儿童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浅谈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我校智障教育的重要部分。
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学习更重要。
只有学会了自我照顾,才能真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弱智儿童可在衣着、饮食、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自理能力。
本文主要从运用激励机制、小步子多循环、寓教于乐、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等方法来论述培养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智障儿童是教育受众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和关注。
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上曾经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智障儿童因身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先天不足,便要尽力对其呵护,对一些认为其做不好的事情代替他们去做,甚至干脆不让他们去做。
这样的观点看似是对智障儿童的关心,实则忽视了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智障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必须学会生活自理。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特别是智障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我们应当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一、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许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心理,有意识想改变这种状况,但当面对现实时,却又本能地、不由自主地去代替孩子做该孩子做的事,因此,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
面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问题时,家长们不得不又面对现实。
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智障儿童们面对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各样挑战的世纪,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儿童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现在的大部分智障儿童,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
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
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了解(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环境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成四个等级1.轻度智力障碍智商70~55分后(以韦氏智力测验为基准,萨兰勒班县),同时具备轻度的社会适应环境障碍。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分担直观的家务劳动。
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关键,他们可以步入幼儿园、学前班拒绝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于。
他们在学科自学(例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有相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自学,具备通常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相处能力.具备直观的写作和应用领域写作能力(例如写下留言条、请假条、直观的应用领域文书等),具备直观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拒绝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专门从事直观的职业劳动,参予社区生活。
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须要获得他人的积极支持和协助。
2.中度智力障碍智商55~40分后,同时具备中度的社会适应环境障碍。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从定义、方法、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提升自理能力。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是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则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全面的培养,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获得更多独立性。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加强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心理辅导、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智力障碍儿童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障碍,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认可。
智力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自理能力不足、沟通困难、社交障碍等。
如果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将难以独立生活,与他人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正常人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在实践中,越早开始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效果越好。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自理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定义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定义是指智力障碍儿童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包括洗漱、穿衣、吃饭、上厕所、整理个人物品等。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 引言1.1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智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智力发育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儿童。
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穿衣、洗脸、刷牙等,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个能够自主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孩子,更容易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降低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生活效率。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更好的社会融合。
这也是社会各界应当关注和支持的一个重要领域。
【字数:227】2. 正文2.1 评估孩子的现状和潜力评估孩子的现状和潜力是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目前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包括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哪些日常生活活动,例如穿衣、洗脸、刷牙等。
也要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情绪状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自理能力培养过程。
在评估孩子的现状的也要关注他们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全面评估孩子的现状和潜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为接下来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打下基础。
评估是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也是确保培养计划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
【字数:204】2.2 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是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步骤之一。
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需要根据其具体的需求和能力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特殊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摘要]:为了培养智障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本研究从家庭、学校这两方面着手探究。
以找寻出最适合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式。
虽然,智障在某种程度上带给人生理上的残缺,但其他方面也同正常人一样,他们对于周围世界也有其独特的感受。
只不过同智商正常者相比。
他们更需要关心、理解、引导;他们的各种能力需要我们更细心、耐心、有针对性地培养,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尤其是培养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行为国际教科委组织发出了:“让孩子学会生存”的口号,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 而自理能力又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
智障儿童们面对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各样挑战的世纪,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儿童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现在的大部分智障儿童,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研究背景智障孩子由于生理缺陷,入学前大多待在家里在家人的照顾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多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
也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
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加之某些特殊原因,家长也极少带其出门,他们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因此这些孩子的生活能力极其薄弱。
从智障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考虑,从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考虑,学校把“学会生活”摆在了办学目标的首位,智障教育中的社会实践课程更着眼于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服务,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认识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
所以作为父母与老师,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智障儿童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孩子自我服务的尝试。
让智障儿童也有一片蓝天(文章)
让智障儿童也有一片蓝天(文章)第一篇:让智障儿童也有一片蓝天(文章)让智障儿童也有一片蓝天王玉芳【针对问题】弱智学生应该怎么教育呢?【案例再现】这个学期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学校,为了让我快速地溶入到这个新学校,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生,校方领导十分地关照我,把全校最好的班级交给了我。
第一次的作业上交,我认真地数了一下作业本,29本怎么就少了一本?全校的优秀班级里也有不交作业的主呀!看来我得好好管管,免得日后学生胆子更大,以为新老师好对付。
我急匆匆地来到班上,站在讲堂桌前大声说道:“谁的作业没交,老师这里只有28本,没交作业的给老师站起来,让老师好好认识一下。
”全班同学互相关望着,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
我一看状况,心里十分恼火:“胆子真大,还不主动承认呢?”正当我准备发火时,一位学生小声的嘀咕着:“林兵的作业从来不用交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同学们纷纷说道:“林兵是个弱智的学生、林兵上课都在做小动作、林兵从来不要做作业的、不要理林兵,他是个傻子……”林兵在同学们的评论中悄悄地把头埋进了桌子下了。
大家都说她是弱智的,我也当他是弱智?不管他?不理他?不行,我是他的班主任,他是我班级中的一员,是我的“孩子”,我不能不管他,不理他,不关注他。
【方法措施】怎样能让大家接受他,让他喜欢上我的班级呢?我决定这样做:1、思想上教育全班同学,培养全体学生的集体观念,懂得我们五年级的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这个家庭中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同学的表现都关系到班级的荣誉。
2、了解林兵同学的爱好(画画),表扬其闪光点,改变在同学中的印象,让同学们主动跟他交往。
3、平时生活中多关注,多与他交流,在心里上让他感觉到老师还是很爱他,老师没有放弃他。
4、在学习方面要宽容他,通过表扬、鼓励等办法使他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强制性的要求她必须怎样做。
关爱智障孩子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他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我相信我会让我的每个“孩子”在我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成长,都能快乐地生活在我所带领的班集体中。
智障孩子的教育要从生活点滴抓起
智障孩子的教育要从生活点滴抓起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的教育方法,更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本文将从智障儿童的生活点滴入手,谈及如何进行他们的教育。
关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我们要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因为日常生活是他们学习的第一课堂。
在生活中,我们要让他们参与家务活动,如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等,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参与购物活动,教会他们如何选择食物、服装等,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交际能力。
我们还要从智障儿童的饮食习惯入手进行教育。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吃饭、喝水,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
我们也要教育他们关于饮食卫生的知识,比如要讲究餐具的清洁,不随地吐痰等,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我们还要从智障儿童的日常交往中进行教育。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与家人和朋友相处,要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友善待人,不要欺负他人。
我们还要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教育他们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我们还要从智障儿童的日常学习中入手进行教育。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比如可以使用图表、模型等教具,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我们还要鼓励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比如可以进行手工、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智障学生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论文
智障学生需要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弱。
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入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智障学生普遍存在多种缺陷,适应社会存在困难,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如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课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学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在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具体如何操作,还是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而定。
组织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熟悉,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更容易接受。
在教学时,可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因此,从教材内容上看,培智班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在学习古诗《锄禾》时,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锄禾”,也不知道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在课前就带领他们唱了《大馒头》这首歌,随后及时问他们:“我们知道了大大的馒头是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的,白白的面粉是黄黄的小麦磨才出来的,黄黄的小麦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那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米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很快就明白了,原来米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这首古诗。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有的语文问题比较抽象,智障学生不能理解,这时,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智障学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采用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词语“一下子”对学生来说是个新词,一时又很难表述清楚,教师即可举生活中的“一下子站起来”这样的例子,辅以形象动作让学生来感悟。
用心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用心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匀市特殊教育学校陆丹如果说,别人的事业可以喻为花的事业、果的事业,那么我所从事的特殊教育教育事业则是那“根的事业”。
普小教师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而我一辈子也许只能教几十个学生,即使倾注一生的心血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可是他们和正常的儿童一样也是祖国的花朵,也同样需要阳光和雨露,甚至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
我校2010年8月开班以来,我承担了培智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
我曾经有这么一种误解:智障生只要能在班里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其他则可以听之任之,不必费心。
的确,智障在某种程度上带给人生理上的残缺,但并不是说他们的思想也是残缺的,他们同正常人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对周围世界也有其独特的感受。
同智商正常者相比,他们更需要关心、理解、引导。
同正常者相比,他们的各种能力也需要我们更细心、耐心地认真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
其中,在生活中,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培养的重中之重。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智障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必须学会生活自理。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特别是智障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我们应当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智障孩子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大脑受到了损伤,身心发展出现了障碍,许多家长感到自己亏欠了孩子,便用加倍的爱来偿还,为孩子包办一切,以至于六七岁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脱衣裤,解纽扣,一切依赖家长,但每个家长又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生活自理,做一份简单的工作,这就很有必要对智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康复训练。
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弱智教育的重要部分。
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
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弱智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第一篇: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低年级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低年级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误区、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而对于农村低年级智障儿童来说,培养他们劳动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其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智障学生由于身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能否自谋生计,关键在于生存所需的基本劳动技能,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减轻社会负担,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走出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误区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误区。
智障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条件状况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普遍形成两种表现:要么穿衣、洗脸、吃饭、擦屁股等等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动手;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反正是残疾人,没有什么培养的意义,任其发展无所谓。
家长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导致智障儿童丧失了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形成事事依赖的性格。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误区。
很多启智教育的老师虽然知道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导致智障儿童在集体生活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第三是培养方法的误区。
有的家长和老师由于急于求成,采用简单、粗暴的培养方式,这在挫伤智障儿童自尊心的同时导致其丧失了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让智障儿童有意识地自己动手,让他们通过锻炼建立信心,能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而感到自豪;这是智障儿童建立自信心、具有成就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智障儿童学会生活
摘要:劳动教育对矫正和补偿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发展智障儿童健康的个性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使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所以,劳动教育就成为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劳动教育;智障儿童;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智障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怎样教智障儿童学会生活并最终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已成为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针对智障儿童生理心理特征进行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已显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智障儿童教育也是丰常贴切和适用的。
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要进行生活训练与研究,不断探索“课程生活化”教学改革的路子,着力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为此,我们教研组进行了省级课题“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实验。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操作能力的训练
在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中,我们主张把课程内容与经验结合起来,让智障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因此课题研究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操作能力的训练,把课堂变成智障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教师充分运用教学的主动权,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课堂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比如,让低年
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穿衣、洗脸、刷牙、整理书包等简单的活动;结合一定的教学场景,配以优美的音乐、琅琅上口的儿歌,加上示范讲解、操作演练,使学生能在乐学的氛围中学习到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高年级学生侧重烹调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训练,教他们做简单的饭菜;带领他们到饭馆学习点餐、文明就餐、结帐;到银行认识存取款,利用自动取款机完成一些简单的业务等。
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智障儿童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智障儿童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遵循布鲁纳的教学思想,采取“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智障儿童的求知欲望,并结合操作实践,反复指导,使学生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做”合一
根据杜威“在活动中学”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我们采用“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例如:我们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一节安全常识课的教学,设置出包括课题“出门前一分钟应该做什么?”在内的问题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挖掘生活经验。
同时又在生活教室进行出门前的操作演练,在特定的情境下,使得出门前需要关掉自来水、切断电源、关上煤气、锁好门、关好窗的
全过程成为一个实际的操作过程。
又通过“比一比,看谁做得更好”的活动,强化了智障儿童对出门前需要做的事情的记忆,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家长积极参与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注重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请家长参与辅导孩子完成延伸的每一个环节,如在讲授完“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课后,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拍下自己生活的周围的环境。
有的学生拍下了小区的优美环境、公共设施、锻炼的场面等,可谓丰富多彩。
有的学生还非常踊跃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周围的环境,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大家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巩固和扩展了所学的知识,收效甚佳。
通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认知与实践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智障儿童在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创设“二、四、一”授课模式
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与智障儿童能力发展的这对矛盾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既适合智障儿童心理发展,又使他们易于接受呢?我们设计了“二、四、一”授课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七个时段,将七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教学,七分之四的时间用于对智障儿童的实践,七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智障儿童学习的激励性评价。
“二、四、一”授课模式的推行,使智障儿童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了保证。
如我们上的一节烹调课“酸辣土豆丝”,课堂长度为七十分钟(课间有休息),前面二十分钟用于认识
所用的材料,掌握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中间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练习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亲自动手的时间;最后十分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品尝和评价,总结出这一节课上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生活的滋味,从而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此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都注意研究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充分运用规律,根据智障儿童的特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得教法与学法协调。
课堂能突出体现“两个关注,两个重视”,即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别指导;重视学生的康复训练,重视教学的细节。
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一个互动的活泼过程之中。
还通过家校联系,以短、平、快的方式及时地把教师的要求、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对学生近期的目标要求传达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提高得到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当然,对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教育与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我们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使智障儿童学会生活并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