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史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资本论》中的史论

摘要:《资本论》的史论就是资本论的思想指针,就是贯穿于《资本论》始终的马克思创立的系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资本论》的史学性质,必须深刻理解《资本论》的史论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地位。

关键词:资本论史论唯物史观

一、前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它既是一部经济学、逻辑学巨著,更是一部不朽的历史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1]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即人类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决定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阶级和思想体系。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革命因素,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从而导致旧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解体和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的产生。

这种建立在生产力本原和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正是应用这一思想,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正确地解决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起源问题,证明“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并以此证明了整个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运动

的实践篇章的现实性和此岸性,证明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资本论》史论的理论内涵

(一)马克思的社会本原论

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社会本原论:“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过程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不同趋向的根源。”[2]从列宁对唯物史观的理解看,《资本论》的史论从深层结构上,具体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构建规律、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它同时也具体再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意识形态和政治形态的生成规律、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这实际上就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规律。

(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论

马克思在这一系统表述中也把人们的社会结构横向地区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经济形态、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结构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而上层建筑结构只不过是通过人们的思想而形成的思想关系,意识形态实际上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构之间的中介。

《资本论》中的社会经济形态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一定的社会形态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是组成社会经济形态的最后的决定性根源,它虽然不是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的直接标志,但却是决定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的具体特点的最深刻的根源。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归根结底是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不仅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且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2.一定的生产关系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骨骼,它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又决定其余一切社会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是决定该社会形态的性质的直接标志。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3.社会经济形态除骨骼外,还包括有血有肉的整个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包括人本身的生产,人的关系的生产及人的各种交往及各种共同体的产生和存在。如家庭、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等各种人群共同体。社会经济形态的这些丰富具体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社会体系。

4.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有机体这两个术语反映的社会内容是基本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科学概念,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比喻性概念。把社会经济形态比喻为动植物那样的有机体,以说明社会经济形态是生动、具体、内容丰富的、生生不息而又发展变化的,具有自身的独

立自主的结构体系和机体功能的完整系统。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思想: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都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殊的发展规律,有其产生、确立、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个较低的社会经济形态必然为另一个较高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历史。“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3]这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概念指的究竟是什么?怎样才可以而且必须把这种形态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根据列宁的理解,马克思得出这个基本思想,马克思做到这一点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这就是《资本论》对经济社会形态的探讨始终贯彻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唯物主义关于思想进程取决于事物进程的结论,是唯一可与科学的心理学相容的;

(2)唯物主义提供了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分为社会结构,并使人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认为不能应用到科学上来的重复性这个一般科学标准,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

(3)这个假设之所以第一次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还由于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

(三)马克思的社会元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生产力本原论,因而有关社会本原的变革理论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元革命理论。然而,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究竟指的是什么?它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生产力是怎样进行革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认定:生产方式中包括的全部技术装备,“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来看,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被奴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4]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所反复强调的那个社会本原,实质上就是存在于生产关系中的技术装备,就是以生产工具为中心的生产技术系统,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的技术方式。以什么样的生产工具,作用于什么样的对象,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构成人类社会全部现象的总根源。而物质生产技术方式的革命,是人类社会一切革命的起点,是人类社会的元革命。马克思关于这个元革命的理论就构成了他的元革命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原始人之所以能从洞穴中走出来创造一个崭新的人类世界,是因为他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模仿,神奇般的发明了帮助自身生存下去的生产工具,原始社会的一切发展,其起点全在于原始社会的那种原始的生产技术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社会形态上,技术革命都具有这种原初的本性。历史上蒸汽技术曾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从而引起了西方社会大变革,现代史上的电磁技术也曾经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