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现实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现实价
值
摘要生态思想在马克思《资本论》中充分体现。生态权利、生态正义观点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现实价值的当代体现。当前国际社会有关生态问题讨论的两个重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国际气候政策谈判与合作。国际气候政策谈判与合作在《巴黎协定》中初见实践性一致成果。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其政府欲退出《巴黎协定》,取消清洁能源计划、重振化石燃料行业,实质上这些举措是在侵犯他国的生态权利,其他国家的生态权利被侵犯,意味着将无法实现生态正义。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权利生态正义
一、《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内涵
(一)马克思著作中生态思想存在问题的争论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生态思想存在问题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分歧较大。
反对者认为:马克思著作中不存在生态思想。马克思只关注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涉及到环境破坏问题。大多数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即使现在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存在着生态思想,也是后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生态的种种问题,将现代社会生态思想强加进去的。反对者甚至认为马克思只关注生产力发展,肯定劳动作用,忽略自然本身因素,是引起生态问题的根源。马克思认为,自然本身是劳动的对象,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主要作用。因此,反对者认为马克思否定自然价值,
过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的作用,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
支持者认为,马克思著作中存在生态思想。马克思并没有在著作中提到“生态文明”的字样,而且,没有像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形成专门的理论著作体系。但是,内在而丰富地体现在其几本重点著作中,其中《资本论》中思想最为具体、突出。支持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生态思想理论的先驱,肯定了马恩思想中存在生态思想理论。马克思并没有忽略自然的作用,价值的构成因素是劳动和自然资源两者的结合。
二分者将马克思的思想分割成两部分,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包含生态思想,而晚期作品中并不包含生态思想。早期的异化思想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生态问题价值,而晚期著作《资本论》中更加强调政治经济领域的经济发展各因素和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和解放,并没有包含生态思想。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是否存在生态思想,应该基于著作当时的文化背景,以马恩原著文本为原始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思想基础,探析其生态思想的内涵。正如二分者所认为的,马克思的著作中主要目标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解放。但是二分者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著作目标的实质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便是人类社会的解放。而否定者提出的几点依据:以劳动价值为中心论、过度追求生产力和技术、资源有限性的忽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关于劳动价值论的问题,马克思在著作中指出,劳动并不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对于资源有限性的忽视,恰恰相反,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源是无尽的,它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关注的。因此,反对者和二分者都是对马克思《资本论》内容的肢解和误读,支持者的依据点是全面、深入地对文本研读。同时,二分者和反对者的争论也对研读生态思想内涵具有推动作用。结合国内外学者争论
的理论依据和论证分析,我们认为,马恩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在生产力的发展下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背景下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两者的关系。具体研究资本主义背景下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还研究这三大关系之间的关系。
(二)《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主要内涵
1.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即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改造于自然最基本的形式。马克思在著作明确地写到有关劳动的作用:“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马克思指出,人通过劳动这一中介和自然发生关系,在劳动的过程中改变了自然,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是以劳动作为中介,劳动改造自然是人最具主观能动性的行为,也是人类处于主体地位区别于动物的特征。劳动的改造也一定是创造性的过程,这种创造性中存在对物质资料有利和有害的多方面。
2.人與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人与自然通过劳动发生了最直接的关系,在劳动改造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也发生关系。两种关系,可以归纳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范畴,前者属于生产力范畴,后者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这两大关系之间也共同作用于自然。马克思说,劳动“是为了人类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
之间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对物质资料的占有,自然资料的占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开始先是一小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随着劳动改造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在此背景条件下,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物质资本的私有。“于是,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普遍地交换各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品和各种不同国家的产品;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以上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说的,可以得出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料开发和利用时的破坏范围涉及到整个自然界,破坏的程度发展到顶点。
3.资本扩张和资本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破坏
一方面对资本的扩张产生了生态危机,另一方面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从资本扩张产生生态危机方面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最大剩余价值的追求。为了使资本得到增值,资本家们相继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追求,是以加大了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为代价。因此,资本家在资本扩张的同时,必然会带来自然环境的损害。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是根深蒂固的资本的人化。也就是说,资本家总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利润,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本和利润,不惜一切手段和牺牲一切利益。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指出:“另一方面又破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