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传教学反思
身教重于言教的心得体会

身教重于言教的心得体会身教重于言教的心得体会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这种说法意味着我们的行为比口头教育更能影响他人。
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是建立在行为对他人的榜样作用上的。
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影响和鼓励他人。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可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只使用言语进行教育时,我们只能触及到他人的大脑,但当我们以身作则时,我们的行为能够进一步触动他人的心灵。
我们的行动和态度比我们的言论更能打动他人,因为这更接近于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一个人的身教可以激发他人的自我反思和潜在的改变欲望,从而真正地影响他人。
其次,身教重于言教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当我们仅仅用言辞来告诉别人如何做,很难将我们的想法和价值观真正传递给他人。
然而,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们可以为他人树立一个明确的榜样。
我们的行动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模仿,因为它们是具体的、可见的,并且直接表达着我们的价值观。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教育他人要诚实守信,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三,身教重于言教可以建立更有效的沟通与信任。
当我们通过言辞来教育他人时,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指令或评判。
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引起抵触心理,对方不会真正听进去我们的话,也不容易接受和认同我们的思想。
而通过身教,我们能够用心连接他人,传递出一种更加真实、温暖和亲切的信息。
我们的行为可以打动他人的情感,在心理上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和信任。
第四,身教重于言教可以培养更积极的氛围和正向动力。
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我们可以激发和激励他人。
当我们以身作则时,我们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和进取的态度,鼓励他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积极心态。
我们的行为不仅仅是教育,更是一种帮助他人改变和成长的正能量。
这种积极的氛围和正向动力能够使我们和他人一起激发更大的潜力和效能。
最后,身教重于言教可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
培训总结: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美国学者布鲁纳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生活的模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是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二者比较身教重于言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班主任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
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身为老师,我认为除教学生学习知识外, 主要是为人处世对他们的影响,这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
我们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学生就会明辨是非,疾恶如仇。
我们不朝令夕改,讲话掷地有声,学生就不会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们就会自觉的遵守纪律,听从你安排,从而打造一个团结和优秀的班集体。
以下两个案例足以说明身教胜于言传。
案例一:做好课间操我刚接上届五年级时,开学第一天上完第二节课,老师就大步跨出了教室,眼保健操的音乐悠然响起,班上的同学喧闹起来,不管是拉扯闲事还是讨论问题,总之,没有人跟着音乐做保健操。
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变得随波逐流,见没人做,自己索性趴在课桌上闭目休息,不再做同学们认为无所谓的眼保健操了。
第二天上完课后,老师没有离开,但下面的同学依然是干什么的都有,即使老师在讲台上点名督促,也丝毫不起作用。
久而久之,5分钟的眼保健操就形同虚设,而同学们的鼻梁上也都跨上了小眼镜。
但这一次却由于老师的行为改变了一切。
这天第二节课上完,眼保健操时间到了,同学们的思维还没能转换过来,我就大步迈上讲台,匆匆拍打了几下手上的粉笔沫,就随着音乐节拍做起了眼保健操。
老师双眼紧紧地闭着,也没有用眼角的余光瞥着面面相觑的学生们。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展示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踮起脚尖便摘到了桃子,整个课堂洋溢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4.评价反馈接下来是评价反馈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本组员工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对各组进行阶段学习小结,要正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评价学习成果,并为优秀小组和员工颁奖。
5.作业巩固对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图文混排作业6,巩固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最后是板书设计,板书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五、分析得失在本节课上,学生异质分组,人人积极参与,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收获。
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于一体。
但是,评价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此阶段对时间的控制还有待加强。
•编辑薄跃华教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身立教,德识相当”的教育理念,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劳动永恒的目的,但我始终认为要教好书,先要育好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位思想的教育者和师德的示范者。
我们应该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师本身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注重以良好的师德去引导学生,我深知初中生的特殊性,他们虽然较小学生有了更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仍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大部分学生都有着我们正所谓“向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二十载,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仔细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交流通畅,才能使教师的话语感染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
教师还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一、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本身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缺点。
在处理学生的各种事情时,难免不出现差错,如果你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认自己的失误,学生不但不会贬低你,而且更加尊重你,信赖你,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
我有一次处理过这样的事情:班长向我反映吴阳同学跟校长发生争吵,而且大骂校长,我听后非常气愤,吴阳平时就爱惹事,又经常不完成作业,我马上断定,吴阳真是大胆,竟敢骂校长,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想到这些,我再也无法平静自己的情绪,把吴阳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吴阳听后流下了泪水,但是把头昂得高高的,我觉得奇怪,便对他说:“老师不会冤枉你的,你怎么骂校长呢?”而他却说:“是校长要我退学,我才骂他的”。
后来经过调查,证明了吴阳说的是真话。
此时我觉得自己进退两难,批评的话不能收回,经过再三考虑后,我决定在班会课上当着全班向吴阳道歉,当我这样做时,吴阳向我投来了钦佩的目光。
课后他主动向我承认自己还是有错的,骂校长是不对的。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在学生面前做了错事,不能将错就错,而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大胆地对学生说:“对不起”。
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的眼睛是明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敬重你。
二、教师要身先士卒,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孩子们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因此,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说服教育学生,做到与学生同甘共苦。
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将生硬的说教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震撼学生的心灵。
我的从教心得:身教更重于言传

我的从教心得:身教更重于言传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教书就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书育人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就是老师不仅要说,而且要做,不能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会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
说的清楚,让学生听的明白,这是老师的基本功,也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适合老师这个职业。
对老师而言,不说是不行的,光说是不够的,不仅要说,还必须做。
做,包括做人和做事。
做人,要达到“行为世范”的标准;做事,要达到“学为人师”的标准。
做,就是身教。
学生心目中合格的老师,身教更重于言传。
一、让学生看到你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社会的压舱石,只有每个人都敬业,社会才能正常。
人的敬业精神从哪里来?首先来源于老师,特别是大学老师。
大学是学习的最后一站,大学老师的言行将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大学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敬业精神。
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要提前10分钟左右到达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准时下课。
最能体现敬业精神的就是可以不带教材和讲稿,对教学内容如行云流水般的板书和讲解,所有的学生都会对上课不带教材和讲稿的老师终生难忘,因为没有敬业精神,不下苦功,这样教书是做不到的。
我开始当老师的时候,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就是用来备课和背课,我认为能够不看教材、不看讲稿上课的老师一定是很酷的。
事实证明,学生和我的看法一致,经常有学生提到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时,脱口而出的就是:老师,您给我们上课时是什么都不带的,是我们看到的最用心的老师。
到后来,事情变得神奇,经常有领导要求我上课必须带教材和讲稿;再后来,上课必须带很多东西,必须用PPT。
今年5月去东直门医院做讲座,邀请我的是我曾经教过的西学中班的学员。
他们介绍我的“光荣事迹”的时候就说,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多媒体坏了,用不了PPT,大家以为课上不成了,然后我说今天我们不用PPT上课,大家就记住了这堂课——老师没有用PPT、教材和讲稿的课。
二、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我在每次给一个新班级上课的时候,都会问大家两个问题:一是你健康吗、快乐吗、自由吗?二是学中医是你自己的选择吗?健康、快乐、自由是生命的品质,也是生活的境界,没有健康、快乐、自由的生活是没有品质的生活,没有每个个体的健康、快乐、自由,就没有社会和谐美好。
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在学校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班会上,班主任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要如何刻苦学习,要如何尊敬师长,又要如何孝顺父母……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大部分都在埋头做作业,即使有小部分听进去了,也只是过后即忘;即使当时听了心里有所触动,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依然故我;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嗦。
针对这一情况,以及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也更有效,也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1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勤奋地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除了平时抓纪律教育外,还应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首先是生活习惯。
记得我高中时的地理老师,他既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也不是学校管理者,只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但他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老师的特点:每次他来上课或坐班的时候,总要关注一下我们班的卫生状况,一旦发现地上有纸屑垃圾,就会皱皱眉头,然后弯下腰去捡起来放进垃圾桶。
看似很细小的动作,但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大家都开始自觉维护起了班级的整洁,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渐在班中形成。
因此,在我踏上讲台的那天起,我的心中就有一个信念,要像老师那样,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影响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每次走进教室,我总会习惯性地看看地面和后面的垃圾桶,如果发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或扫干净,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班级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更令我欣慰的是当有一天我正准备把垃圾桶旁边的果皮打扫干净时,班里平时表现不太好的一个男生竟然主动走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来扫吧!” 其次是学习习惯。
对于高中生来说,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这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自修课的时间上。
作为副班主任,每个星期有三个晚上的时间要和学生一起度过,虽然老师的任务是管理学生,但这个时间段里老师在做什么学生都看在眼里,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老师进行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机会。
浅谈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浅谈教师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我个人认为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教师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
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
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四、服务心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幼小衔接 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

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一、初读之感:眼前一亮。
当我读了这篇关于幼小衔接中身教重于言教的文章之后,真的是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呢。
以前吧,我总是觉得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就是给小朋友讲讲道理,告诉他们上学要遵守纪律、要好好学习就好啦。
可是这篇文章就像一盆冷水,一下子把我这个天真的想法给浇灭了,让我意识到,原来身教才是真正的关键呀。
就像文章里说的,小朋友们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就像一张张白纸,他们更多的是在看大人怎么做,而不是听大人怎么说。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弟弟,他马上要上小学了。
他的爸爸妈妈总是在他面前玩手机,然后还一个劲儿地跟他说:“你要多看书,好好学习。
”可是小弟弟呢,根本就不听,还老是抢着要手机玩。
这可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嘛。
这就说明,光用嘴说,没有实际行动,在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阶段,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二、深入体会:身教的力量。
这文章越读啊,我就越能体会到身教的强大力量。
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养成很多的好习惯,比如说早睡早起、自己整理书包、认真听讲之类的。
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只是在那里唠唠叨叨地说这些事儿,小朋友们可能听一会儿就烦了。
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就能够做到这些,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早睡早起这件事吧。
要是家长每天晚上都熬夜看电视或者打游戏,早上又起不来,还怎么能要求小朋友早睡早起呢?小朋友心里肯定会想:“爸爸妈妈都这样,我为什么要早睡早起呀?”相反,如果家长每天晚上到了时间就熄灯睡觉,早上也按时起床,小朋友看到了,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也会跟着去做的。
还有整理书包这个事儿。
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说:“同学们,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哦,这样才能养成好习惯。
”可能有些小朋友听了就当耳旁风了。
可是如果老师每次上课前,都把自己的教具整理得井井有条,小朋友们看到了,就会觉得整理东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会学着去整理自己的书包了。
这就是身教的魅力,它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默默地影响着小朋友们的行为。
颜艳红虐童事件看法反思《身教重于言教》

颜艳红虐童事件看法反思《身教重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启蒙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依稀都能看见老师的影子。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
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努力开拓,勤于思考,将提高自身修养放在与提高业务水平同等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
尤其是长期扎根基层,贴近农村的小学教师,面对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这不再只是停留于专业知识上,更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
它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人文修养上。
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我决定从一下几个方面提高: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
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
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教师读书心得: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读书心得: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读书心得:身教重于言传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
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
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
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
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
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
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家教心得:言传不及身教

家教心得:言传不及身教
在家教过程中,我发现言传不如身教的重要性。
不仅仅要教孩子们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他们。
首先,我发现如果我只是口头上告诉孩子们应该做什么,他们往往并不会真正听进去。
相反,当我亲自示范,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的
教导。
例如,在教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时,我会亲自演示一遍,并和他们一
起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其次,我发现言传不如身教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的目的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塑造他们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如果我只是告诉孩子们要诚实,
要有责任心,他们可能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然而,如果我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孩子们就会通过我的行动而深刻地理解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在自己
的生活中去实践这些价值观。
最后,我发现言传不及身教可以更好地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
当孩子们看到我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相信我,并愿意接受我的教导和建议。
这样,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会更加顺畅和良好。
综上所述,言传不及身教在家教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通过以身作则,我们可以
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
作为家教者,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行,以成为孩子们的良好榜样。
新教师言传身教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站在三尺讲台上,肩负起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重任。
这段时间以来,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深刻体会到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言传身教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认为,新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首先,在课堂上,要严谨治学,认真备课,传授知识时充满激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仪表仪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关爱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新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肯定。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尊重是教育的基础,新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新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阅读教育书籍、参加教育培训、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五、注重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
新教师要学会反思,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学习,注重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奋斗。
教师言传身教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以下是我对教师言传身教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言传身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关爱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言传身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
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善良、勇敢、勤奋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成长,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言传身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此外,言传身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学生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以下是我在言传身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1.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1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身教重于言教与2021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范文

2021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身教重于言教与2021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范文2021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通过师德师风文件和宣传资料的学习,自己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的(范本)兴亡、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能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认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树立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振兴中华才有希望。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侮辱、谩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热爱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___新人。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要有较高的素质。
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就是要勇挑重担,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团结互助,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团结互助,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另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团结互助。
廉洁从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向学生乱收费,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爱护公共卫生,语言规范健康,禁止粗俗言辞,衣着朴素端庄,随时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
身教重于言教心得

身教重于言教心得身教重于言教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态度比他所说的话更加有力和有影响力。
我们常常会遇到那种言大于行的人,他们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做得很差。
这类人的话往往无法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因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并不与他们所说的一致。
相反,那些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有影响的人。
身教重于言教对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从小就听到父母经常对我说,“身体力行,做一个榜样,比你的言辞更重要。
”这句话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我,成为了我行动的指南。
我非常理解和认同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将其贯彻执行。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懂礼貌、讲道理、诚实守信的孩子,我们自己首先就要身体力行,做到这些优点。
如果我们经常对孩子撒谎,不守信用,那么孩子将会从我们身上学到这些不好的习惯。
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了,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相信我们所说的话,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们。
其次,身教重于言教也在职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下属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
如果我们经常迟到早退,不负责任,那么下属们也会效仿我们的行为。
相反,如果我们以身作则,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那么下属们也会积极向上,为工作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
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必须要在工作中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以身作则。
再次,身教重于言教也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常会遇到那种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的人。
这些人的言辞可能会短时间内获得赞同和认同,但长远来看,他们是无法产生真正的影响力的。
相反,那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带动社会进步的人。
比如,一位公众人物发表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浪费资源不节约能源,那么他的言辞将是虚伪的,无法真正改变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幼小衔接 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

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读后感一嗨,朋友们!最近读了关于“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的文章,心里那叫一个有感触啊!你说,咱们当家长的,天天盼着孩子能优秀,能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关键阶段顺顺利利的。
以前吧,我老想着给孩子报各种班,多学点知识,总觉得这样就能让孩子在小学里领先一步。
可这文章就像给我敲了一记警钟!它说身教比言教重要得多。
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我在家要是总玩手机、不爱读书,却一个劲儿叫孩子好好学习,这能行吗?肯定不行啊!孩子可不傻,他们眼睛可尖着呢,咱做家长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学着呢。
比如说,我想让孩子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那我自己就得先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
要是我自己都邋里邋遢的,怎么能指望孩子学会爱干净呢?还有啊,诚实守信这一点。
我答应孩子的事儿,就一定得做到。
不然孩子以后也会觉得说话不算数没啥大不了的。
这幼小衔接啊,不只是知识的衔接,更是习惯和品德的衔接。
咱们当家长的,得先做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拥有好品德。
这样,他们才能在小学里开开心心地学习和成长。
反正我读完这文章,下定决心要好好改改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你们呢?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了“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之后的感受哈。
哎呀,以前我真没太在意这个事儿,总觉得孩子小,跟他们讲大道理就行。
但现在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比如说,我让孩子要懂礼貌,见人打招呼。
可是我自己有时候在路上碰到熟人,都懒得热情回应。
孩子看在眼里,他能学会主动打招呼才怪呢!还有,我天天唠叨孩子要早睡早起,自己却晚上熬夜追剧,早上起不来。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嘛!读了这文章我明白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得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在幼小衔接这个重要阶段,咱们得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就像勇敢面对困难这一点,如果孩子看到我们遇到问题就退缩、抱怨,那他们也很难学会勇敢去解决问题。
但要是我们积极面对,想办法克服,孩子也会跟着有样学样。
幼小衔接 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

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读后感》当我读到“幼小衔接,身教重于言教”这个主题时,首先就感觉好像被点醒了一般。
在以往的认知里,总觉得在孩子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多给孩子讲讲道理、叮嘱孩子该怎么做就足够了。
比如教孩子认识数字和简单的计算,就只是坐在桌子前,拿着本子和笔告诉孩子,这个数字怎么写,这个算式怎么做。
但读到书中不断强调身教的时候,我想起之前有段小经历。
有一回,我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便总是对他说阅读有多好多好,可是他却没什么兴趣。
有一天,我自己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书,孩子好奇地凑过来问我在做什么。
我告诉他我在看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慢慢地,他开始主动去拿书翻看起来。
这让我明白了,行动的影响力是远超于言语的。
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他们更多的是在模仿身边人的行为。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的家长的自律。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也要逐渐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
作者想表达的是如果家长自己都是日夜颠倒,做事毫无规划和自律性,却要求孩子规律作息、认真学习,那孩子是很难做到的。
例如吃饭的时候,很多家长自己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专心吃饭,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后来我明白了,在幼小衔接这件事上,家长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家长说一百遍要尊老爱幼,不如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主动给老人让座这个行为来得直接有效。
而且这种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且潜移默化的。
它会融入孩子的性格与价值观当中。
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留意,因为你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就在看着你,从你身上学习。
对了还想说,以前我在教孩子礼貌用语的时候,总是强调一定要说您好、谢谢这些词。
但书中的理念提醒了我,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在递东西给我时我能真诚及时地说谢谢,这样的身教会让孩子很快就懂得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境和意义。
身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家长持续地做好榜样,这是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关键因素。
反思自己在言传身教上的不足

反思自己在言传身教上的不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的名言,可见身为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推崇的模范,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由于班主任的事情特别烦琐,我就把到后勤领取班级物品的任务委派给了我们班的几个班干部,并叮嘱他们,领扫帚,撮箕这些物品时,要挑最好的,新的,坏的可别领回来,这几个孩子照我的吩咐把班级物品领来了,而且确实是挑了好的,新的物品,我还大夸特夸地表扬了他们,没过几天,邻班的班主任气势汹汹地跑来告状,说她们班里好椅子都被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换走了,后来我到班级里调查,确有此事,于是我把这几上换椅子的同学找来,居然是我们班的班干部。
我非常地生气,严厉地批评他们,其中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老师,我们不是为班级抹黑,我们是想把班级整理一新,你不是说,领取我们班物品时要挑最好的,新的吗”?我们见班里的椅子坏了,就到别的班换成好的了,我听了心里一怔,猛然意识到自己一时失误的引导,会带来如此坏的效应,我马上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我首先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用这次事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
从这次事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为班主任,其一言一行更是都在同学们的监督下和模仿之中,因此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学生心中努力积极地塑造一个比较完美的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教重于言传
南乐县梁村乡中心校张振玲
【案例】我有一位学生,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就是字体极不美观,卷面潦潦草草。
为此我曾狠狠地扣他的卷面成绩,并在课后找他谈话,督促他练字,但收效甚微,整齐的作业保持不了几天就又是龙飞凤舞,字迹不能辨认了。
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又见到了他那惨不忍睹的作业,当时我真想让他再重做一遍,可转念一想:即使再做一遍,也只能增加他的厌烦情绪,只会越写越乱,于事无补。
于是,我耐下心来,在他的作业后面,耐耐心心地用我一贯工整的字体给他又做了一遍。
当下一次交上作业来,我真的吃了一惊,透过那字体不很漂亮却又机认真的作业,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受到震撼的心灵在对我说:“老师,我正在努力做好,您看着吧!”我高兴的在他作业后面写道:继续努力,贵在坚持!作业一次次交来,这位同学的卷面情况在一次次好转。
有一天,我去班里,发现他正在练钢笔字,见到我,他高兴地举起了厚厚的一本练好的钢笔字,说:“老师,您看,我已经写了这么多了!”
【提问】这个案例体现了什么师德原理?二、你能根据师德原理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吗?
【分析】[案情观点] 教师应以身作则,身教言传。
[案情分析]社会上一切对教师的要求,都集中到了教师的人格。
这是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人格体现出来的。
历代教育家所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等,它既是一种师德规范,有是教师一种良好人格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当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看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
原本我没有太多意图地在作业中重做一遍,却在学生心中却成了一种典范、效仿的对象。
能使他们自觉地比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自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来争取进步,这样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调动起来,效力是深远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一种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胜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靠“言传”,同时也要靠“身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深深烙在学生心目当中,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案情启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为教师的我,将遵守历代教育家所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师德规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培养成千上万的人才作为献给祖国的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