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板书设计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 1、夏季气温的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冬季气温的特点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二、我国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特征
(1)划分依据:积温 (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知识进行联系、拓展,给学生一 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加强基础知 识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巩固,还要学会整体 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材知识整体认知。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知 识,并且也要教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更要把学生已学习过枯糙乏味的 内容,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愿意学。 通过一磨的试讲,发现教数学设计内容过多,知识讲解不够简练,课后习题 设计未及时跟上,语速过快等问题突出,在教研组等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重新 修改了课件和教案,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少犯错,多借鉴、勤思考、多专 研;此外,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学生活动和自 主学习为主题,教师以引导为主,把老师从过多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 学生;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注意 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二次磨的教学设计更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在教育方式上, 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 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也深知自己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时间上分配不是十分恰到好处,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在后面讲解温度 带的划分及课后习题的完成方面明显感觉时间不够。 2、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是以教师讲授或者引导教学 为主,仍然做不到山东昌乐的高效模式。 3、感觉激励性的鼓励语言较少,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上述问题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继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育理论基础。每周至少抽出 2 小时,并通过多 种途径,如专业期刊、网络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就。并通 过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开展了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打磨工作, 并适当进行模式创新,让研修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不断地 反思,不断地总结归纳,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地理教学切实 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流)、人类
活动等。通过举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等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
分析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的特征及气候特点来说明气候离我们生活很近,让学生体
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一月和七月南北
(西北季)风的源地,首当其冲受
到其影响,南方因有重重山岭阻
隔,受其影响小。
探究生成: 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 温北国分夏气探布季温究图气相,温差2分:特大读析点约我我及多国国成少夏七因?季月?气南我遍北得高半的成温球热②因、,量昼:太南多夜①阳北;长纬高温短度度差:因北角小素方大:太,夏阳北季高半直度球虽获射温学能.分生了布分解特析我点气国,温夏培的养技气 然比南方小,夏季北方昼长比南方 长,日照时间长,从而弥补了因太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气温的技能. ②掌握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特点。 ②通过温度带的学习,分析我国气温特点、熟制、代表性农作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 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 1 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世界的主要十三种 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判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知道了影响气候变化的几大要 素,并通过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分析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的类型、分布及气候 特征;具有了阅读地图并初步分析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但当代高中学生对生活 中观察欠缺,缺乏生活常识,其思维特点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 “ 中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抽象思维,需要教师运用景观图片与地图 结合。
科目: 地理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教学对象: 高中学生 单位:
课时: 1 课时
“中国的气候”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 理的必学模块之一,是对必修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浓缩和巩固提升;对为 后续分析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及特点和河流湖泊的开发利用有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在日常地理教学应有意识、自觉地把它作为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线 索和突破点,用穿针引线的方式指导学生归纳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关 系。
资料获取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如:结
合气温或降水的等值线分布图,正确描述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
湿地区的划分,正确分析其成因,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高一所学的判读气候气候的知识,分析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 气温、降水;影响气候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
阳高度差异而导致的热量差异。 ③天气状况:受夏季风影响,
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 季长,阴雨天多。
其原结因1 论:地不1形易:/扩吐地散鲁势番,:盆且盆地外地气边地温气形高流热及越量线国点分冬通布、过图夏阅,气读了温等解的温我特 高其形和思成最考原低:因的我?地国区7 在月哪气儿温最? 干陆原地散燥性因面失,显结:的②③海增著论保下海过强拔温,温2垫陆,山晴:高快作面位形地天青,;用:置成下多藏空弱沙:焚沉,高气,太风漠深时原地稀阳效广居,气面薄辐应布内增温热,射;,陆温大低量强空,作气及容。气大用对其易。国的南差藏遍小冬特大暖高高小季点板。北原温夏结和:书寒外、季:夏:、,南:概季南全北冬除括气北国温季我温青温普差:
带的什划么划思学分?分考及习及:其主其根分题划据布二分我特的中国征依国温据温度带是度 积区之温和积⑵⑴温五划:个分≥温依10度据℃带:持和我续一国期个根内高据日寒≥均气1温0候℃ 度布业学温生,习特带掌产通及,点的的握过其分、划影我温它析熟分响国度们我制和;的带对国、温的农气代分 表性农作物。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的教学中,尽管在教研组组长和学科老 师的敦促下反复修改,但是仍然存在下述一些问题: 1 、第一次磨课中教学任务设计过多,内容完成不了;关于积温的提问存在 不妥,学生较难以回答 2 、在讲述暖温带和中温带的主要分布范围时,忽视概念的精准性,如:地 形区和自然区域混在一起讲解” 3 、对比分析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讲解上注重类型的区别,忽视从点明具体的 界限“沿长城一线” 4 、在讲述焚风效应时绘图不够精准,技巧欠缺,所绘的板画不够美观 5、课后习题稍微偏难,对学生的提问所留的思考时间太短,容易犯自问自 答的毛病。
2、教学的难点:
①不同温度带的分布范围及典型代表作物
②分析、归纳、概括影响气候要素中气温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过程
Leabharlann Baidu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生成:
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原因:①纬度因素:太阳直射
温北季分气气探布温温究图特相,点差1分:及多读析成少我我因?国国?冬我1 季月国气南冬南热阳南半量高方球少②度短③,;昼比,北大夜南日方气长方照太环短低时阳流:,间冬高北:少北季度方;方北小纬接方,度近白获高冬昼得,季比的太气养技温学能了分生. 解布分我特析国点气冬,温季培的
气温相差多少?最终得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并迁移运用我
国 7 月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0°C 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区?
通过丰富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我国气候南北差异的显著性及地区差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重点:
①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及其成因.
②温度带的划分、熟制及代表性作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内容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尤其是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形成, 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还把握不好。所以在教学时我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 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课外给予学 生适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探 究、分析、定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 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同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 想法和方法等。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实际.随时调整能适应学 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读图训练。教材中图表丰富,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