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研究荟萃)
关于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认识
浅谈胡塞尔现象学之意向性行为摘要: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以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和康德、笛卡尔哲学为主要思想渊源,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建立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
他的思想直接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形成一种以现象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广泛的哲学思潮,对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可以说,不了解现象学的哲学家,在欧陆哲学中几乎不可能站到思想的前沿。
本文借以对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基础意向性行为的着重梳理,为以后现象学的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基础。
关键字:胡塞尔现象学现象学理论的基石意向性行为现象学在20世纪的西方产生发展并十分流行,与其他一些思潮,比如生命哲学、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弗洛伊德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一起极深刻地影响了欧陆哲学的发展。
但是,在这些思想中,广义的现象学最有方法论的新鲜含义和纯思维的穿透力。
主要通过它,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欧陆思潮与传统的西方哲学保持了内在的联系,现象学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8世界法国哲学家兰伯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中,但其含义与后来有所不同。
在新的视野和语境中理解老的问题,现象学被赋予了特殊且意义深远的新时期含义,比如传统的存在论(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和美学问题。
而对现象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便是德国犹太裔哲学家----胡塞尔。
Edmund Husserl,(1859-1938)23岁时在维也纳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并从事过短期的数学方面的工作。
1884年至1886年,他在维也纳听到了F. 布伦塔诺(Brentano, 1838-1911)的课,后者关于“意向性”的讲述使得他的思路大开,从此决定献身于哲学事业。
1891年他发表了《算术哲学》一书,对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从意识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它的“心理主义”倾向受到了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的批评。
1900年至1901年,胡塞尔发表了两卷本的《逻辑研究》,对逻辑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包括他自己的一些过去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清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用“意向性”这个居于主体和(感觉经验)对象之间的更本源的思路来理解“意义”的纯构成,并以此为基点,论述了现象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
关于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认识
浅谈胡塞尔现象学之意向性行为摘要: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以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和康德、笛卡尔哲学为主要思想渊源,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建立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
他的思想直接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形成一种以现象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广泛的哲学思潮,对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可以说,不了解现象学的哲学家,在欧陆哲学中几乎不可能站到思想的前沿。
本文借以对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基础意向性行为的着重梳理,为以后现象学的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基础。
关键字:胡塞尔现象学现象学理论的基石意向性行为现象学在20世纪的西方产生发展并十分流行,与其他一些思潮,比如生命哲学、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弗洛伊德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一起极深刻地影响了欧陆哲学的发展。
但是,在这些思想中,广义的现象学最有方法论的新鲜含义和纯思维的穿透力。
主要通过它,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欧陆思潮与传统的西方哲学保持了内在的联系,现象学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8世界法国哲学家兰伯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中,但其含义与后来有所不同。
在新的视野和语境中理解老的问题,现象学被赋予了特殊且意义深远的新时期含义,比如传统的存在论(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和美学问题。
而对现象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便是德国犹太裔哲学家----胡塞尔。
Edmund Husserl,(1859-1938)23岁时在维也纳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并从事过短期的数学方面的工作。
1884年至1886年,他在维也纳听到了F. 布伦塔诺(Brentano, 1838-1911)的课,后者关于“意向性”的讲述使得他的思路大开,从此决定献身于哲学事业。
1891年他发表了《算术哲学》一书,对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从意识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它的“心理主义”倾向受到了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的批评。
1900年至1901年,胡塞尔发表了两卷本的《逻辑研究》,对逻辑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包括他自己的一些过去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清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用“意向性”这个居于主体和(感觉经验)对象之间的更本源的思路来理解“意义”的纯构成,并以此为基点,论述了现象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
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
胡塞 尔 ( 89 13 )德 国哲 学 家 ,0世 纪 现 象 15— 9 8 , 2
胡 塞 尔 认 为 , 维 和 认 识 中 的判 断 即是 对 “ 思 什
学学派创始人 。 胡塞尔现象学 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 么 ” 的表 述 ,什 么 ” “ 则构 成 了表 述 的含义 或 意 义 。 符 它本身不具有 “ 什么” 含义 识本身 , 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 系。他凭借主 号只是一种简单 的记号 ,
问题 。至此 , 胡塞尔 的纯粹逻辑先天 的语 法规则不 意义上理解这个陈述 。再次 , 表述一个行为涉及 到 同于传统逻辑 , 其本质区别在于纯粹逻辑拒斥无 意 相 关行 为 的客体 化 行 为 。 此 处 并不 将 这些 行 为 客 但 义, 而传统逻辑则只拒斥矛盾。 也就是说 , 意义才是 体化 , 而只是实项地显示 。例如 , 对感 知的判断 , 只 纯粹 逻辑 的研 究 领 域 。 针对被感知之物 。日常生活 中, 我们不说 ,我看到 , “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 , 还原的剩余物 除了意识 铅 笔在 文 具 盒 里 ” 而说 ,铅 笔 在 文 具盒 里 ” , “ 。所 有
・
4 ・ 5
哲 问 题
《 理论探索) o o年第 1 ( )l 2 期 总第 1 1 ) 8期
义 的基 本 标 准 , 正先 天 的 意义 规 律 植 根 于 意 义 范 立 义 , 真 即是 说 意 义并 不 包 含 在 这些 被 表 述 的 内心 体 畴之 中 , 就从 语法 角 度 确立 了语 言 意 义 的根 源性 验 中。听者 即使没有做 出此愿望 , 这 他也可 以在 同一
体和客体之间更本 源的“ 向性” 诠释“ 意 来 意义” 的 的表述 。 因此 , 含义不仅是表述 , 也是判断能够成立 构 成 , 意义理论 的本质特征总括 为“ 其 被表述 的意 的前提 。这样 , 表述 既同符号相关 , 同含义相关 。 还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指向模式
精选课件
意识是怎样 关于某物的?
构造模式
6
利科:意向性可以在现象学还原之前和之后被描述;在还原之前时,它是一种交 遇,在还原之后时,它是一种构成。它始终时前现象学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的共 同主题。
精选课件
7
指向模式的意向性理论
意向活动的实事:任何一个意向体验都以“立义”的方式对认识中的感觉材料赋 予其意义。
四、我看见我的弟弟,并且在他走了之后我回忆我的弟弟。
精选课件
15
构造模式的意向性理论
“根本问题必然在于认识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但这是在已被还原的意义上, 根据这一意义,这里谈的不是人的认识,而是一般认识,不附带任何实存的设定 关系,无论它是与经验的自我的关系,还是与一个实在世界的关系”——《现象 学的观念》,胡塞尔
精选课件
13
意识活动的形式——立义形式
立义形式:符号行为、感知行为、想象行为
精选课件
14
一、有个人告诉我,他有个弟弟。我或者相信他弟弟的存在,或者对他弟弟的存 在不执态。
二、我看见我的弟弟,然后我又看见我的妹妹。
三、我看见我的弟弟在远处,看得不太清楚,然后他向我走来,我现在看见他在 近处,看得非常清楚。
精选课件
1
古希腊——相关思想内容
1.《克拉底鲁篇》:“意见要么源于追求,表示灵魂在追求知识时的进步,要么 源于弓的发射。后一种解释更有可能,思考这个词可以确认这一点,这个词只不 过就是移动,把灵魂的运动用于每一事物的本质。”
2.《泰阿泰德篇》:“记忆是关于某物的记忆” 3.《论灵魂》:“感觉是撇开感觉对象的质料而接受其形式”
意向相关项:意识通过自身活动构造出来的意识相关项。
精选课件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与现象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词项是“意向性”。
意向性学说宣布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种对象。
它首先表示的是心灵的或者认知的意向,而不是实践的意图。
在现象学里,“意向”(intending)指的是我们所拥有的与对象意识的关系。
意向性是现象学里必不可少的起点概念和基本概念,它始终是前现象学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的共同主题。
意向性学说对胡塞尔的哲学具有重大意义,是因为他看到了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契机。
标签:胡塞尔;意识;意向性一、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作为哲学概念最早是由康德同时代的哲学家朗伯尔特提出的,他将人类经验的虚幻称为“现象”,把现象学定义为“关于假象的理论”[1]。
康德的“现象”意指实实在在意识中的显现,黑格尔哲学从一种历史视野中视现象学为一门科学,它描述了自然的现象性的意识通过科学与哲学的方式,达到绝对知识的发展过程。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以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和康德哲学为主要思想渊源,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建立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
他的思想直接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形成一种以现象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广泛的哲学思潮,对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可以说,不了解现象学的哲学家,在欧陆哲学中几乎不可能站到思想的前沿。
“现象学”字面上就是“关于现象的学问”,胡塞尔爱说“科学”,所以现象学对于他就是关于纯现象的科学。
正如他所说:“现象学是一门关于现象的学问。
”[2]二、意向性的形成基础胡塞尔认为:“我时代的真正的唯一有意义的斗争,是在已经崩溃的人性和尚有根基并为之保持这种根基,或为新的根基而奋斗的人性之间的斗争。
”[3]这是支配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基本理念。
他首先使逻辑和数学被确定为纯粹的先验科学,将它们奠定在相同的意识结构的基础上。
然后逐渐扩大意识内容的本质,阐明对象性的构成及其意识的相关性。
意向性首先表示的是心灵的或认知的意向,而不是实践的意图。
简单地说,意向性就是我们心理活动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意识。
胡塞尔《逻辑学》的意向性
莱、 休谟 的感觉 、 觉理 论 。 知 因为 , 他们 都没 有很 好地 现 的 。 解 决在 意 识 活动 中 。 质 性 ” 质料 ” “ 想 的 ” “ 与“ 和 理 与 ( )知 觉 活 动 一 “ 实 的” 现 对象 统 一 , 能形 成 真 正 的知识 , 人 们不 不 使 能进 行有 效思维 。 么 , 塞 尔是 如何 实现他 的 意识 那 胡
这 甚 事 物 内在 的 、 质 的东 西 。在 直观 中 , 本 不存 在 现象 和 那 个 图像描 绘 的标准 来表 象他 , 是无 关 紧要 的 。
本 质 的 区别 , 象是本 质 , 现 本质 亦是 现象 。 4 具有 超 至 于 .直 观化 的或 间 接激 活含 义 意义 的想 象 图像 是 ()
包括 物理 和事 实 的世 界 。纯 粹 的意 向性 活动 和 心理 不 同的 时空 中 , 也有不 同 的理解 和解 释 , 难达 成含 很
内容 的充 实通 过 意 向性 活 动来 实 现 ,在 思考 问题 中 我 听到 ‘ 斯 麦 ’ 个 名 字 , 么 要 想 理 解 这个 词 的 卑 这 那
识 前提 和 出发点 , 我 ” 个 既是 知识 的源泉 , 是 西 内化 在知 觉 的意 识 中 , 赋 予它 形式 的意 义 。“ 以“ 这 又 并 统 知 识体 系 。胡塞 尔 基本 继 承 了这一 不证 自明 的认 识 对 诸感 觉 的 内容 的统觉 而 产生 的 。对 事物 的体验 有 出发点 , 并把 认 识主 体 的 内涵得 到 了进 一步 的 扩展 , 有下 列 特征 : 1 具有 经验 性 。作 为 意 向性 主体 它不 () 是把 自己研究 的对象 限制 在 纯粹 的思维 领域 ,它还 活动 有本 质 区别 . 但后 者 对前 者有 奠 基 作用 。 ( ) 2 具 有意 向性 。思 维概 念不 能 是空 洞 的 , 必须 有其 内容 , 形成 了 自己的意 向性理 论 。 一般来 说 , 向性 主体具 在 心理体 验 中首先 包含 着感 性 的成 分 .语 词 纯粹 在 意
01 粗谈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粗谈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胡塞尔Edmund Husserl。
著作有《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形式和先验逻辑》、《经验与判断》、《笛卡尔式的沉思》等等。
一、现象学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海德格尔曾经把现象学方法解释为一句话:“回到事情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
对许多哲学家来说,胡塞尔开辟了一个哲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个领域是传统哲学不曾有的,那就是超越主客体二元对立式的认识论框架,追溯其更深层面的本源境界。
胡塞尔的现象学观念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他研究的哲学问题是十分古典的,他的哲学旨趣也是如此,但是他的研究领域和哲学方法却属于现代哲学。
与新康德主义关系密切的胡塞尔研究的认识论难题主要有二:☻(一)认识如何可能“切中”(treffen)其对象?☻(二)作为认识的可能性的条件的概念、范畴、逻辑形式的根源是什么?现象学家们并不否认事物本身的存在,只是认为那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不过胡塞尔比较激进,他认为,in other word,。
二、意向性理论(囊括了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和《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里面的意向性理论)☻(一)现象学的研究领域是“意识”,具体说来就是意识的意向性活动以及它的相关物。
虽然现象学研究的是科学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所以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意识,也可以说是“纯粹意识”或“先验自我要素”。
(注意:所谓“现象”并不是与本质相对的现象,而是意识活动。
)☻(二)所谓“意向性”(intentionality)就是意识指向某种对象的指向性。
☻(三)意识的意向性由三种因素构成:☻1、意向性活动的主体(自我);☻2、意向性活动;☻3、意向性的对象(客体)。
因此,他认为纯粹意识中不仅必须有意识活动的主体(自我),而且必须有意识活动的对象(客体),这两者不可分割地统一于自我意识之中的,没有主体或对象都不可能构成自我意识,因此,对象并不在自我意识之外,而是并且必然是包容于自我意识之中。
美学--论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论胡塞尔现象学美学的基础——意向性理论哲学1301 20130238 田云摘要:胡塞尔作为20世纪现象学派的创始人,现象学的思想贯穿在他整个思想体系当中,他的美学思想就深受现象学的思想内涵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现象学意向性理论。
意向性理论的研究改变了人的思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美学的研究方法。
要研究美学离不开我们对现象学的意识性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现象学,现象学美学,意向性理论一、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内涵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胡塞尔是以意向性理论为基础来构建他的哲学体系,因此他的美学思想也就是建立在这种意向性的理论之上的。
胡塞尔对意向性问题的探讨是从表达入手的。
表达是其意向性理论的基础。
在他看来表达是意义的记号,表达的物质外壳是字符或语音,表达的内容是意义。
表达的意义是我们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把现实当中的物质赋予特定的含义。
但是在另外的一个方面,当我们看一行字或听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又把意义在意识中再现出来。
这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赋予一个东西特定的含义再在一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行为在有需要的时候在拿出来用。
因此离开了人的意义意向的行为,任何记号都不可能成为有意义的语言。
胡塞尔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意向行为与记号的关系:假如我们走到一个清真寺去,我们不懂阿拉伯文字,我们看到墙上用阿拉伯文字雕刻的可兰经的经文,我们可能会把它们当成装饰性的图案。
胡塞尔写道:例如让我们设想,某些圆圈和半圆的曲线条最初给我们一种纯粹的美的感觉,后来我们突然想到它们可能是字符或文字的记号。
其差别存在于什么地方呢?○1其差别显然在于我们的意向行为不同。
开始时我们没有把这些线条与意义联结在一起,所以我们把它们当作引起美感的图案,后来我们想到这些线条表示意义,于是我们就把它们当作文字了。
除了表达这个基础的研究之外,胡塞尔还重视对表达意向性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意向行为,意义和对象。
“每个表达不仅意味着什么,而且涉及到某种东西;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与某个对象发生关系。
意向性问题浅谈----以胡塞尔为例
意向性问题浅谈——以胡塞尔为例摘要:意向性可以说是现象学的核心学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其哲学思想,这就是“意向性”。
意向性是纯粹意识的本质特性。
胡塞尔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即认识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
本文以胡塞尔为例,主要阐明了三个问题,即:一,何谓意向性问题?二,意向性问题为何重要?三,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力图对意向性所涉及的问题做出扼要准确的说明。
关键词:胡塞尔、意向性、现象学、认识论一.什么是意向性问题?与现象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词项是“意向性”。
这里准备讨论的意向性,首先应当是作为哲学问题的意向性。
我们应当注意,在这种意义上的“意向”不应该与“意图”即我们行动的时候心存的“目的”相混淆,现象学中的“意向”是指意识构造,或指向对象的活动或能力。
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只适用于意识理论,而不是适用于有关人的活动的理论。
意向性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endere ,意思是“指向”。
最早将“意向的”一词引入哲学并赋予它特殊蕴涵的是布伦塔诺, 他在《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中世纪经院哲学用关于某个对象的意向(或精神) 中存在这个概念来指示任何心理现象,而我们则把它称为———尽管如下说法不无含糊之处———对于某内容的关联性,对于某对象的指向性(在这里,它不应被理解为某种实在物) ,或一种内在的对象性。
每个心理现象都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包含着作为其自身内部对象的某物:在一个表象中某物被呈现着,在一个判断中某物被肯定或否定着,在爱中某物被爱着,在恨中某物被恨着,在欲望中某物被渴望着,诸如此类”。
[1]即他认为,意识参照对象的方式(意向体验) 中有三种最重要, 它们是: 表象、判断、情感。
“意向的”一词,在他那里代表着心理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所有心理现象都“在自身中意向地含有一个对象”。
他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重要标识,是区别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根本。
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
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作者:董沛文来源:《理论探索》2010年第01期〔摘要〕胡塞尔的意义理论是意向性的意义理论。
意义理论是意向理论的范本,意向性理论是意义理论的基础。
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包括:意识是意义理论的基础,意义是意识表述的本质,意义是意向内容的核心。
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本质是,被表述的意向行为的意向内容就是语言的意义。
〔关键词〕胡塞尔,意识,意义,意向性〔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1-0045-03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
他凭借主体和客体之间更本源的“意向性”来诠释“意义”的构成,其意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总括为“被表述的意向行为的意向内容就是语言的意义”。
换言之,语言的意义是被表述的意向内容,意向内容总是可以被表述。
意义理论和意向性理论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意义理论是意向性理论的范本,意向性理论是意义理论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来分析其意义理论及发展轨迹。
一方面,胡塞尔对语言意义的分析成为其研究一般行为的意向性的范例;另一方面,随着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变化,其本人对意义的分析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意识是意义理论的基础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意义和意识这两个概念。
意识作为哲学的必然出发点,不仅是胡塞尔哲学的中心问题,更是所有现实的意义构造的根本。
胡塞尔认为,意识的概念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含义:“作为经验自我所具有的整个实项的现象学组成,作为在体验流的统一之中的心理体验的意识;作为对本己心理体验的内觉知的意识;作为任何一种‘心理行为’或‘意向体验’的总称”。
胡塞尔认为,思维和认识中的判断即是对“什么”的表述,“什么”则构成了表述的含义或意义。
符号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号,它本身不具有“什么”含义的表述。
因此,含义不仅是表述,也是判断能够成立的前提。
02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性”的三层可能的解释
胡塞尔关于感知的三种看法郑辟瑞论文关键词感知/意向性/意义中图分类号:B516.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07)01-0030-06 根据胡塞尔研究者通行的看法,感知不仅是胡塞尔思想的起点,而且是现象学的起点。
感知作为一种直观行为不仅是意向行为的典范,而且是最终奠基性的意向行为,它构成胡塞尔意识分析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1] (P54~P61)然而,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处,他对感知和意向性的关系并不具有如此明确的观点,而是存在着诸多含混和矛盾之处。
感知是意向行为吗?如果感知是意向行为,它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它是典型的意向行为吗?对于这些问题,胡塞尔并不是一开始就获得了明确的答案,恰恰相反,在其现象学前期著作,尤其是《逻辑研究》中,他对感知的意向性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艰辛的探索过程留下了值得重温的痕迹,本文是这种重温的一次尝试。
一、什么是意向行为为了解释感知和意向行为的关系,我们首先分析,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意向行为是什么?以何种标准能够判定一个行为是意向行为?众所周知,为了确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布伦塔诺区分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
胡塞尔给出了区分的六个规定,并采取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定,它表明了心理现象的本质。
布伦塔诺认为,在感知中有某物被感知,在陈述中有某物被陈述,这一规定适合一切心理现象,这最终归结为一句格言式的命题,即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
他说:‚……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可以通过这样一种东西而得到描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将这种东西称作一个对象的意向的(或心灵的)内存在(Inextistenz),而我们——虽然我们所用的表述也并非完全单义——则将它称作与一个内容的关系、向一个客体(在这里不应被理解为一个实在)的朝向,或内在的对象性。
任何一个心理现象自身都含有作为客体的某物,尽管不是以同样的方式。
‛[2] (A347/B[,1]366~367)、[3] (P408) 布伦塔诺时常使用心灵的、内在的客体之类的概念来表示意向对象,尽管布伦塔诺所使用的术语可能产生一些误解,我们仍然可以将意向关系确定为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定性,即心理现象就是在其自身中意向地包含着一个对象的现象。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笔记《逻辑研究》:意向性概念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笔记《逻辑研究》:意向性概念(接前文)本文主要介绍胡塞尔现象学非常核心的一个思想组成部分:意向性,这是整个现象学哲学的根本概念,很好的理解这个部分对理解他的整个现象学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意向性概念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看《逻辑研究》的第二部分,即以《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为标题的那部分。
在第五和第六研究里,胡塞尔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一个问題,即究竟有意识是什么意思。
正如已经提到的,这并不是要对使智人有意识而须满足的经验条件进行分析,例如拥有充分发展的脑,完整的感觉器官等等,而是要对意识本身进行分析,无论它属于人类,动物还是外星人。
胡寒尔对感觉生理学和神经学并不感兴趣,但是在认识论里,他认为对于像“想象一只独角兽竞味着什么”,“期盼将要来到的丰收”,或者“思考4的平方根”等问题的回答,即使脱离可能经验性地或者事实性地牵涉进来的物理和因果性元素,也可以发生。
情况确实如此,这是因为,胡塞尔所感兴趣的只是意识的严格不变的部分和本性,而不是可能经验地伴随意识的神经过程的本性,这也是因为,他所感兴趣的是意识的认知维度,而非其生物学基础。
胡塞尔想就第一人称视角被给予的经验进行描述,并且,例如,我对一棵落叶橡树有所经验,但此时我头脑中发生什么却不是这个经验的一部分。
因此,胡塞尔早就强调现象学的 (形而上学的)无前提性。
现象学应该是对所显现之物(无论是主观行为还是世俗对象)恰到好处的忠实描述,并且应该避免形而上学的和科学的预设和玄思。
在对经验结构的分析中,胡塞尔特別关注这样的经验,它们以“意识到……”这样的结构为特征,也就是说,他们都有对象一指向性。
这个属性也被称为意向性。
人们并不是纯粹地爱,害怕,看见,判断;而是爰所爱的,害怕可怕的,看见某个对象,判断某个事态。
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感知、思想、判断、幻想、怀疑、期待、还是回忆,所有这些形式的意识都有这个特征,即这些意识总是意向着某些对象。
如果不考虑它们的相关物,即那些被感知的、被怀疑的和被期待的对象,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那些意识。
浅谈《逻辑研究》中意向性的学说
浅谈《逻辑研究》中意向性的学说作者:周益兵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意向性是胡塞尔整个哲学思想中重要部分的一个概念。
胡塞尔意向性学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可分为以《逻辑研究》为代表的前期观念和以《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为代表的后期观念。
笔者在此只能粗浅的谈论胡塞尔前期关于意向性的观点。
关键词:胡塞尔;意向性;意义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
可见意识在胡塞尔哲学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逻辑研究》的第五、六部分中,胡塞尔主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即“究竟有意识是什么意思?对此,胡塞尔区分了三种“意识”含义,第一种指的是交互的,经验的,偶然的,进入一种单一的经验之流的心理经验的内在意识,第二指的是某人自己的经验的内在知觉,第三种指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精神活动或者作为意识经验的意识。
在此,胡塞尔研究的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意识,他认为对于像“想象明天是否会下雨”,“期盼着下个节日的到来”,或者“思考一个数的平方”等问题的回答,即使脱离了经验性地或者事实性地的因果关系,也是可以发生。
一、对象化活动的三个环节胡塞尔认为我们的意向活动包括“意向行为”“意向内容”“对象”这三个部分,“每个表达不仅意味着什么,而且涉及到某种东西;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与某个对象发生关系。
”[1],“表达通过意义表示(指称)对象。
”[2],对象可以是实在的对象,也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对象。
此时将意向行为和对象区分开来很有必要,因为有时候同一个对象却是不同的意向内容,例如“2+5的和与3+4的和”虽然这两种情况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是指涉的对象却是同一个即7。
有时候则是意义相同但是对象不同,比如小李的母亲和小芳的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人,但是“母亲”的意义在此情况是相同的,但是指涉的对象却是不同的,另一重要的是胡塞尔注意到当我们做出一个表达的时候,我们的意向行为通过意向内容指向对象的,当我们说小李骂小芳,不说作为意向内容的小李骂作为意向内容的小芳,而是作为对象的小李骂小芳。
胡塞尔
意向性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有一个发展过程,前期和后期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别。
前期的观点以《逻辑研究》(1900—1901)为代表,后期的观点以《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为代表。
我们先谈他前期的观点,接着谈他后期的观点,最后简述围绕着意向性问题的一些争论。
第一节《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学说(一)表达的物质外壳和表达的意义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对意向性问题的探讨是从表达入手的,胡塞尔认为表达是有意义的记号。
表达的物质外壳是字符或语音,表达的内容是意义。
表达的意义是我们通过赋予意义的行为加到表达的物质外壳中去的东西。
当我们说一句话或写下一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就把意义加到表达的物质外壳中去。
当我们看一行字或听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又把意义在意识中再现出来。
离开了人的意义意向的行为,那么任何记号都不可能成为有意义的语言。
胡塞尔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意向行为与记号的关系。
假如我们走到一个清真寺去,我们不懂阿拉伯文字,我们看到墙上用阿拉伯文字雕刻的可兰经的经文,我们把它们当成装饰性的图案。
胡塞尔问道:“例如让我们设想,某些圆圈和半圆的曲线条最初给我们一种纯粹的美的感觉,后来我们突然想到它们可能是字符或文字的记号。
其差别存在于什么地方呢?”1他答道差别在于我们的意向行为不同。
开始时我们没有把这些线条与意义联结在一起,所以我们把它们当作引起美感的图案,后来我们想到这些线条表示意义,于是我们就把它们当作文字了。
(二)对象化的活动的三个环节胡塞尔认为,当我们表达一个意义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活动包括三个环节:a)意向行为,b)意义(意向内容),c)对象。
“每个表达不仅意味着什么,而且涉及到某种东西;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与某个对象发生关系。
”2“表达通过意义表示(指称)对象。
”3在此对象可以是实在的对象,也可以是观念的对象、想象的对象。
把表达的意义(意向内容)与对象区分开来十分重要,这不仅因为;有时对象相同而意义不同,如“依恩纳的战胜者”和“滑铁卢的战败者”具有不同的意义,但同指一个对象,即那破仑。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
刍议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摘要】意向性相关项概念是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并因此也是其现象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和论题特征。
两个行为都有意向相关项,但意向相关项不是行为的对象,是行为指向对象的中介。
意向相关项不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被知觉到的,而是通过现象学反思获得的。
【关键词】胡塞尔;意向性;所指;意识对象;意识行为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意向性”(intentionalit?覿t)是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 1859~1938)现象学最为首要的概念,甚至涉及整个现象学的问题,他的意向性思想已经从根本上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意向性概念。
胡塞尔的老师是布伦塔诺,根据胡塞尔的回忆,正是听了布伦塔诺的哲学讲座决定了他从数学转向哲学。
他认为布伦坦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心理现象的意向性理论。
布伦塔诺试图创立一种与自然科学相区别的新型心理学。
他认为世界所有现象可分为物理的与心理的两类。
物理现象的内容是经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它的基本特征是意向性。
这种意向的非存在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没有任何物理现象显示如此特性。
这样,意向性由意向活动所指向的包含于意识之中的某种对象来解释。
初看起来这种解释是合理的:我们可以意向某种事物,它完全不必是真实之物。
胡塞尔是反对他的老师的主张,他指出,布伦坦诺正确地说明了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但他犯了两个根本错误。
一是,没有对心理现象做进一步划分。
然而现象学只是利用心理学的术语说明一种非经验心理学的特殊理性意向活动。
就是说,布伦坦诺没有克服建立在经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心理主义。
二是,布伦坦诺只是用意向活动和意向对象两个概念说明意向性范畴,胡塞尔使用了第三个概念”意向对象”(noema),用之解释意向活动的指向性。
“意向对象”不实在地存在于意向活动中,也不是布伦坦诺式的真实对象,胡塞尔既保证了意识现象的指向性,又克服了布伦坦诺意向性没有相应对象的困难。
10.现象学之胡塞尔
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一、描述现象学(一)意向性(intentionality)理论1.近代意识理论的“非意向性”。
在近代哲学那里,意识始终是自我封闭的,意识活动所关涉的仅仅是自我及其观念或印象,全然不指向它的对象,就是说,意识根本不是“关于”什么的意识。
于是,这个完全“内在的”意识如何能够“走出”自身,达到“外在的”世界,进而形成关于后者的经验或知识,就成了近代哲学家殚精竭虑地试图加以解决的问题。
2.意识的意向性。
意识是一种主动的“指向”活动,是“关于”或“对于”什么的意识。
意识自身所固有的这种“指向性”就是意识的“意向性”。
不是先有意识,此外这个意识还指向对象。
意向性是“意识的根本特征”。
3.意向性与事情本身。
现象学的一个基本口号是“回到事情本身”,而所谓的“事情本身”就是事物在意识中的“源始”显现即现象。
所以,“回到事情本身”不是把我们引导到远离意识、在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而是把我们引向意识的“活动”及其“结构”。
4.意向性的“存在独立性”。
意识的意向性活动并不和在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事物相关。
比如,我可以想像独角兽、方的圆,但这些东西并不实际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意识仍然是意向性的,就是说,它仍然可以有所指地关联于某种“东西”,尽管它实际上不存在。
甚至在知觉活动中,意识的意向性也不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是意向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即“存在独立性”(existence-independence)。
5.意识对象的超越性。
我可以幻想独角兽,因而独角兽可以成为我的意向对象,但这种动物并没有因此成为我的意识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总是具有我的意识所没有的一些特征,这就是意识对象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
现象学不是贝克莱式的主观唯心论,它明确无误地表明:在意向体验中,我们可以并且一直“超越”意识而达到对象。
这就是意识对象的“超越性”。
6.意向性的发生并不需要预设两个不同的实体即意识和对象的存在,它所需要的唯一条件是:一个具有指向性这种内在结构的意识活动。
浅谈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
浅谈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可以划分为前期和后期,它们有很大的差别,在此我们重点谈谈后期的意向性学说,其观点以《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为代表。
另外,我们要知道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前期的观点是以《逻辑研究》(1900—1901)为代表,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其哲学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的意向性学说与《逻辑研究》中的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之一是把意向性推广到潜在的意向的领域中去。
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当意向行为指向一个对象的时候,它也潜在地指向这个对象周围的东西。
正如实在的事物处于空间的场中,意向内容也处于它的内时间场中。
例如我观察某一个人,我现在的注意目标是他的性格,我过去的注意目标是他的长相,我将来的注意目标是他的能力,我还将观察他的社会关系等等。
意向行为指向某一对象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对象的本身,它还附带的指向与对象有关的其他事物。
然而,这样就使得每一个意向内容周围都将形成一个由过去和将来的意向内容组成的周围域,这一意向内容的周围域的概念在胡塞尔的有关事物的构成学说中将起重要作用。
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胡塞尔主张不仅意识活动有一个结构,而且意向内容也有一个结构。
意识活动的结构是:意向行为——意向内容。
意向内容的结构是:a)意向内容的“对象本身”(意向内容间的一致性的共同承担者),b)意向内容的内核(在于呈现出怎么样的规定性而言的意向内容),c)意向内容的周围域(被意向行为附带的对象周围的事物)。
意向内容的内核,即我们实际所感知、所以为的意识表象。
意向内容的“对象本身”是指被进行综合的意向行为所发现的,在一系列相关的意向内容间存在的一个共同的承担者。
胡塞尔也把这个共同的承担者称为“X”,我们之所以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就是因为这个“X”的缘故。
胡塞尔自己是这样表述的:“同样,相分隔的行为,如二个知觉或一个知觉和一个记忆,可以联合成一个统一体。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
N o e ma一般译为 “ 意 向相关项 ” ,当然也有译作 “ 意 向 对象” 的 ,但其 意义 指 的是既在 我 之 中又不是 实体 性 的东 西 ,本身就是一种非实项的东西 ,据倪梁康先生的考证 ,这 个概念在胡塞尔那里本身就有相当大的含糊性和矛盾性。 因 此 ,关于 N o e m a的争 论还 是 比较 多 的 ,有 的认为 N o e m a是 直接与实在对象发生关系 ,进一步说就是将其等同于实在对
N o e ma了 。
在这种联结 中如何实现 主体 与客体的 同一 ,则使意 向性 发挥
其功能作用 ,但是 ,这 种意向性又是依靠 什么来保证 联结 的
主客体达到同一 ,这是在描述现象学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 。
首先 ,胡塞尔认为 ,意识是从直 观行为开 始的 ,而直观
行为又是 由感知和想象两部 分组成的 ,其 中又 以感 知行为为
内涵结构 的差异 。文章通过对描述现 象学和先验现 象学两个阶段 的分析 ,展 现 出意向性结构的变化 ,从 中清理 出意向性 理论
发 展 的脉 络 。
[ 关键词 】 胡塞尔现 象学 ;意向性 ;意向活动 ;直观 [ D OI ]1 0 . 1 3 9 3 9 / j . c n k i . z g s c . 2 0 1 6 . 4 5 . 2 0 8
的成分 ,这些成分将 “ 感 觉材 料 ”激 活 ,并 且作 为 意义 给 予的层次而附在感觉材料之上 ,从而使感觉材料具有意向性 的功能 ( 狭义上的意 向活动 ) 。这也 即上面讨论 过 的立 义等 概念。 由 N o e s i s引 出的是 “ 质 素 ”概念 。所 谓 的质 素 ,是 指包括 了感觉材料和一些体验 ,例如空间位置感觉等。在一 个完整 的意 向体 验 中,包 括 了 N o e s i s 、N o e m a和质 素 三 要 素 ,缺一不可 ,质素是其 中的必要条件 ,没有了质素 ,整个 基 底 就 空 虚 了。而 在 这 三 个 要 素 中 ,最 麻 烦 的 也 就 是
02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赵敦华)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赵敦华北京大学‚意向性‛(intentionality)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中世纪哲学典籍之中,布伦坦诺使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心理对象的基本特征是被心灵所意向(包括感觉、思考、情愿、意愿等),它们不必像物理对象那样,不依赖于心灵而存在。
胡塞尔则用‚意向性‛来建立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象在内的一切现象。
他之所以能够作出转变,是因为他转变了哲学问题。
他的问题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否存在,而是认识的对象是否事物本身。
判断认识对象是否事物本身,就是要看这些对象是否事物自身的显示;而事物之所以能够显示自身,那是因为意识的基本结构是意向性。
意向性就是意识‚指向‛某物的活动,‚意向某物‛是意识的基本结构,胡塞尔说:‚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本性质……全部现象学问题都与之密切相关‛。
‚意向性‛是表示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之间必然的、结构性关系的概念。
胡塞尔通道对意向活动的分析来确定意识对象,即通过意识的显现过程来说明现象。
因此,意向性的理论主要是对意向活动的分析。
关于意向活动,胡塞尔作出了两个重要的区分。
第一,任何意识活动(包括个人心理活动)都具有‚性质‛和‚材料‛两个方面。
性质是区别活动种类的内在规定性(如知觉、想象、回忆、判断等),材料是活动所具有确定内容。
意识活动的性质与材料有对应关系,有什么样性质的活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材料或内容。
其次,在意向性的结构中,任何意识活动都有‚理想的‛(ideal)和‚实在的‛(reell/real)之别。
那么,何种意识活动是理想的,何种意识活动是实在的?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胡塞尔对意向活动的种类和层次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描述。
在具体的意识行为中,内容与实在的东西相关,并且,实在的内容随活动种类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变化中,它还包含着统一性,否则,我们不能指向同一事物,不得谈论同一事物。
意识的实在内容的统一性在于它们有共同的意义,意义是各种类心理活动共同指向的对象,是理想的内容,对共同的、一般的对象的指向的意识行为,称为意义活动。
最新-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 精品
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口吴树仙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内容摘要】意向性是当代西方哲学和认知科学关注的核心论题。
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背景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向性理论,成为研究意向性问题的权威,进而沿着语言、心智与世界的路线去解答各种哲学问题。
多年来,他把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社会哲学相结合,继续发展了意向性理论。
本文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内容进行整体考察,进而揭示了其在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塞尔;意向性理论;生物自然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简介】吴树仙,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和决策逻辑。
一、引言意向性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关注的核心论题。
托马斯·阿奎那第一次从心灵哲学的角度使用并阐述了意向性一词,而真正赋予意向性研究以现代心灵哲学意义的学者却是19世纪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
自此以后,意向性问题开始沿着以下两条研究路径得到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其一是发端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路径;其二是肇始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以语言分析哲学为基底的研究路径。
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人都是沿着现象学这条道路探究意向性问题的。
后期维特根斯坦把心智问题作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哲学研究》中探讨了信念、欲图、意向等心智哲学的重要概念,并把它们同语言游戏联系起来。
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安斯康姆将意向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在她《意向》这部著作中,明确提出意图、适应方向等概念。
奥斯汀.和塞尔.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意向性进行了专门研究,1983年塞尔出版了以《意向性》为名的专著,使意向性问题真正成为哲学研究的经济论文焦点问题。
意向性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现象,对它的分析涉及感知、行动、因果性、意义、指称等范围广泛的讨论。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
从21世纪的视域来看,奥斯汀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是维特根斯坦之后语言哲学最具重大意义的发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特选
10
质性:使表象成为表象,使意愿成为意愿的东西。
质料:在意识行为中决定着对象是被赋予这个意义还是那个意义
互相要求
两者的关系
质料为之质性奠基
行业特选
12
“每一个具体、完整的客体化行为都有三个组成部分:质性、质料和体现性内 容。”——《逻辑研究》,胡塞尔
体现性内容和充盈:只有当一个意向在足够的充盈中被直观所证实时,真正的认 识才成可能
意向相关项:意识通过自身活动构造出来的意识相关项。
行业特选
18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行业特选
1
古希腊——相关思想内容
1.《克拉底鲁篇》:“意见要么源于追求,表示灵魂在追求知识时的进步,要么 源于弓的发射。后一种解释更有可能,思考这个词可以确认这一点,这个词只不 过就是移动,把灵魂的运动用于每一事物的本质。”
2.《泰阿泰德篇》:“记忆是关于某物的记忆”
3.《论灵魂》:“感觉是撇开感觉对象的质料而接受其形式”
行业特选
16
“意向相关项的艾多斯指示着意识活动的艾多斯,二者在本质上互相依属。”— —《纯粹现象学通论》,胡塞尔
“在意向活动和意向相关项之间的平行关系肯定存在,但人们必须按两侧并在它 们本质上的相互对应中描述这种构成”——《纯粹现象学通论》,胡塞尔
行业特选
17
“例如知觉有其意向相关项,在最基层处即其知觉的意义,也就是被知觉物本社。 同样,每一记忆活动有其被记忆物本身,后者有如为它所有一样,……对每一种 情况来讲,再次被称作意义的意义相关项物,正应被理解作她‘内在地’存在于 判断、喜爱等等的知觉体验中;即正如我们纯粹地探寻这个体验本身时由此体验 向我们提供的东西。”
四、我看见我的弟弟,并且在他走了之后我回忆我的弟弟。
行业特选
15
构造模式的意向性理论
“根本问题必然在于认识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但这是在已被还原的意义上, 根据这一意义,这里谈的不是人的认识,而是一般认识,不附带任何实存的设定 关系,无论它是与经验的自我的关系,还是与一个实在世界的关系”——《现象 学的观念》,胡塞尔
行业特选
2
中世纪经院哲学
“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一词源自拉丁文“intentio”,其动词为“intendere”, 原意与箭术相关。
托马斯.阿奎那:“被思考的对象意向的存在于思维主体之中,所爱的对象在进 行爱的人之中,被渴望的对象在渴望者之中。”
行业特选
3
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
行业特选
13
意识活动的形式——立义形式
立义形式:符号行为、感知行为、想象行为
行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
14
一、有个人告诉我,他有个弟弟。我或者相信他弟弟的存在,或者对他弟弟的存 在不执态。
二、我看见我的弟弟,然后我又看见我的妹妹。
三、我看见我的弟弟在远处,看得不太清楚,然后他向我走来,我现在看见他在 近处,看得非常清楚。
立义:“胡塞尔用来标志意识的意向性特征,它意味着一种将某些东西理解为某 物的能力”——《意识的向度》,倪梁康
行业特选
8
立义内容 立义质料 立义质性 立义形式
行业特选
9
质性和质料——意向本质
“在我们看来,质性和质料是一个行为的极为重要的,因而永远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所以,尽管这两者只构成一个完整行为的一部分,我们把它们称为行为的 意向本质仍然是合适的。”——《逻辑研究》,胡塞尔
描述心理学的任务:澄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明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心理现象的特征:指向性和内在性 心理现象的分类:表象、判断、情感活动
行业特选
4
布伦塔诺思想的缺陷
1.无限后退的感知 2.错误的从属关系
行业特选
5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意识为什么 是关于某物 的意识?
指向模式
行业特选
意识是怎样 关于某物的?
构造模式
6
利科:意向性可以在现象学还原之前和之后被描述;在还原之前时,它是一种交 遇,在还原之后时,它是一种构成。它始终时前现象学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的共 同主题。
行业特选
7
指向模式的意向性理论
意向活动的实事:任何一个意向体验都以“立义”的方式对认识中的感觉材料赋 予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