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教化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黄宗羲 教化 作 者 王慧,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盐城工学院副教授( 南京 210094)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 经历国破家灭的惨剧,用毕生的精力进行学术研究,是中国 历史上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黄宗羲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教化内容,形成了自 己独到的教化思想。研究黄宗羲的思想,能够很好地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现实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意义。现在学术界的学者们对黄宗羲的思想研究颇多, 但多侧重于研究黄宗羲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等,而对黄宗 羲的教化思想注重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教化的目标、 教化的途径、教化的方法等方面,对黄宗羲的教化思想进行 分析和阐释。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研究课题“提高江苏人口文化素质的路径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 12SWC - 03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4
生活有所改善,这不但不是乱,反而应该称作治。相反,秦朝 和元朝的建立,如果按照一姓兴亡的标准来判断的话,应该 是治,但是民众在秦朝、元朝统治下生活困苦潦倒,黄宗羲认 为这两朝都是乱世。黄宗羲希望公天下的君王,“以天下为 主,君为客。”君王尽其一生为天下百姓服务,不为个人私利。 家天下的君王,“视 天 下 为 莫 大 之 产 业,传 之 子 孙。”把 天 下 作为个人的私有产业,有权决定天下利害关系,天下的利益 尽归于自己,天下的祸害尽归于旁人。由此,在争夺天下的 过程中,荼毒天下百姓的肝脑,离散天下百姓的子女。当得 天下后,敲剥压榨百姓,民不聊生,视天下人民为牛马,受他 们的奴役,以为“此 我 产 业 之 花 息 ”。 这 就 违 背 了 君 主 起 源 的本意,君主出现以前,人们漠视社会公共事务,没有人在大 家遇到困难时站出来,人们采取行动的唯一标准就是自己的 私利。这时,需要圣贤的君主,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君主担 负如此重担,全心为了民众的公利,不再有个人私利,必然比 天下人勤劳千万倍。
教育评论 /2013 年第 1 期
黄宗羲教化思想研究
●王 慧
摘 要 黄宗羲继承了儒学以民为本的思想,从“天下为公”的立场出发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并试图构建理想社会。明朝灭 亡的历史教训,使黄宗羲认识到只有圣贤治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黄宗羲深入研究传统教化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 色的教化思想。本文拟从教化的目标、教化的途径、教化的方法等方面,对黄宗羲的教化思想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教化的目标 为了总结明王朝灭亡的教训,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构建 理想社会,黄宗羲继承了一些传统的教化思想,形成自己独 特的教化思想。他强调教化的目标是实现圣贤治世的理想 社会,君王应“兴公利,除公害”,官吏应“为万民非为一姓”。 黄宗羲在名 著《明 夷 待 访 录 》中,把“三 代 圣 王 ”和“三 代 后 王”进行对比,认 为 三 代 前 为 圣 王,因 为 他 们 有 着 最 高 的 仁 义,使宇宙之气聚于一身,所以顺应天意而掌管天下; 三代
后,君王把天下作为个人的私产,鱼肉百姓。黄宗羲指出,君 王只有以“天下为公”的思想治理社会才会国泰民安。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在《礼记·礼运》中有 两段这样的描述,前 者 称“大 道 之 行 也,天 下 为 公 ”,后 者 说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就从根本上区别了公天下与家 天下。在公天下的社会里,治理者“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尧、舜就是按照传贤不传子的 规则,被推选出来的仁德之君。三代之君“则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并且“大 人 世 及 以 为 礼 ”,父 传 子 继 或 兄 终 弟 及 的 政 治世袭制度被建立起来。进入家天下的三代以后,要落实天 下为公、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就要有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 君。实际上,家天下以后,君臣父子,贵贱尊卑,等级分明,人 君的权力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宗羲质疑传统的君国 一体学说,认为君主不具有与天下、国家同样的地位,天下并 非一姓之私,君 主 仅 仅 是 一 姓 之“朝 廷 ”而 已。 黄 宗 羲 明 确 指出,天下兴亡不应以朝代的更替划分,或以治乱来划分,应 该以万民之忧乐作为评判标准。一家一姓的更替只是改变 了朝代,不再具有天下兴亡的意义。桀纣的亡国,按照王朝 兴衰来看应该是乱世,继桀纣而起的国家,却使天下百姓的
他认为,不光要有圣贤的君主,还要有合作的仁臣。古 代社会是由“王 权 ”支 配 的 社 会,封 建 统 治 者 为 了 更 好 地 统 治社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管理和引导官僚阶层的行为选 择,塑造其优良的政治品格。皇帝诏谕天下宣讲教化,为士 子们钦定诸如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以推崇奴化思想,设 置专门负责教化的各级官员敦化风俗,官方表彰追念忠孝节 义的典型,等等。在“王权”社会里,相对于君,官员是奴,是 臣子,作为皇帝的代理人,他们替君亲民、牧民和治民。孟子 认为,君和臣之间是双向关系,应各守职分、互尽义务,如果 君不履行职责的话,臣可以离君而去,断绝君臣关系。黄宗 羲以激烈的语言 向 传 统 的“君 为 臣 纲 ”发 难,表 示 不 赞 同 传 统中的“忠孝”、“君父”、“臣子”并提之说,认为“臣不与子并 称”。他从哲学的角度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并不等同于父子 之间的关系,父与子之间的气是相通的,是不可变的血亲关 系,父亲的存在有合理的价值,无父则无子,父子之间的关系 是人们一生下来就命定的,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应该孝敬父 亲。君臣关系却 不 一 样,将 两 者 联 系 起 来 是 治 理 天 下 的 职 责,而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臣下与君主可以相互选择,臣下 与君主为了追求天下万民的公利这个共同目标时才会进行 合作。君臣不应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臣是为了完成兴利 除害的任务来辅佐君主的,是为了万民而非为了君主,乃是 共曳大木的合作者一样的平等关系。进一步讲,君臣之间应 为师友关系。如果说没有为天下百姓服务的责任,臣和君主 就是陌路人的关系。做官不为天下百姓服务,只为君主一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