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配合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器械和敷料准 备充足,及时处理术中
突发情况。
术后复苏
观察患儿苏醒情况,评 估患儿生命体征,确保
患儿安全返回病房。
手术室环境
温度控制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患儿 因低温而出现低体温、寒战等情
况。
湿度调节
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室内湿度,保 持空气清新,减少感染风险。
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手术效果达到预期, 为患儿的长期健康奠定基础。
减轻家长负担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关注患儿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心理护理和家长 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减轻其负担。
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小儿围手术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更加关注小儿围手术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为制定更加科学 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误食导致并发症。
营养需求
02
根据小儿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确保营养均衡。
饮食调整
03
针对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软食、
半流质等。
活动与康复
早期活动
鼓励小儿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康复训练
根据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肌肉锻 炼、关节活动等。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预防并发 症。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手术 后可能出现的出血 现象。
术后疼痛
手术后可能出现的 疼痛症状。
感染
手术部位或手术过 程中可能引发的感 染。
小儿麻醉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麻醉围手术期的护理小儿氯胺酮、七氟醚麻醉是小儿短小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麻醉中精心的护理对小儿术中的安全及术后的身体和心理的恢复很重要。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氯胺酮麻醉的患儿虽意识消失,但仍保持吞咽反射,由于患儿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故应保持良好的体位。
应采取平卧、肩下垫一小软枕,头偏向一侧体位,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特别是对手术时间长、用药量大的患儿,术中应及时吸痰并吸氧,面罩给氧为最佳。
2 摆正手术体位患儿年龄小,不懂事,再加上手术时间长,体位的摆放很重要。
摆好手术体位时,既要暴露手术部位,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还要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
平卧位时患儿肩下垫一软枕,既保持呼吸道通畅,又防止舌后坠。
氯胺酮麻醉术中出现肢体肌肉的不自主动作,不论何种体位都要使患儿舒适,避免受到伤害。
骨隆突、关节处用软垫垫好,四肢用绷带固定,以免术中乱动,影响手术进行。
3 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全麻患儿术前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散热减少。
另一方面,氯胺酮可使肌肉张力增高,产热增加,故术中应监测患儿体温,在体温超过38℃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患儿体温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呼吸道管理: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术中应随时提醒手术人员忌用自己的手或器械压迫患儿腹部影响呼吸。
腹部手术操作,动作应轻柔,确保腹式正常呼吸。
肌肉注射氯胺酮意识消失后,建立静脉通道。
氯胺酮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因此,往往掩盖休克的早期症状,故术中应持续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4 注意术中输血、输液速度由于小儿水代谢比成人快,不易耐受脱水,因此术中掌握正确的输血、输液速度对麻醉苏醒非常重要。
输液量应计算术前禁饮禁食散失液量、机体正常维持量、手术麻醉失液量。
护士应在术中精确计算输液滴数,避免输液过慢引起患儿脱水,过快导致心肺负担加重,甚至肺水肿。
一例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一例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在属于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症类型,可由先天性导致或者后天性导致,患儿主要出现硬膜内终丝缩短增粗、脂肪团块等病变,会促使患儿脊髓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出现活动受限等情况。
该部分患儿临床主要存在有排便功能异常、足部畸形、下肢瘫痪等症状,对患儿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
尽早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保障患儿健康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该部分患儿的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且术中对患儿所造成的损伤较大。
为促使患儿可以尽快进行恢复,更需要做好患儿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对1例患儿手术期间的护理情况分析,总结为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一、临床资料患儿xxx,男性,15d,入院后结合诊断发现椎管内存在有外脂肪瘤,结合临床其他方面诊断工作,最终确诊为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术前评估患儿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均处在正常水平。
入院后第三日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各方面生命指标稳定,恢复情况良好。
在手术过程中为该部分患儿提供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
二、护理方法(1)入院后综合性评估。
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该患儿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及时了解患儿的病症特点,以及是否存在有其他疾病等。
并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促使可以在后续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2)大小便功能护理。
结合实际可以发现,因患儿存在有马尾神经损伤的情况,在手术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的情况。
护理人员在则需要对患儿排便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并做好患者术期的饮食护理工作,可以适当增加对蔬菜、睡个以及膳食纤维丰富食物的摄入。
可以指导患儿每日早晨饮用适量的蜂蜜水,达到改善肠道功能的目的。
若患儿出现未排便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告知医师,合理使用开塞露等进行处理[1]。
(3)运动障碍护理。
在病症的影响下,患儿存在有活动受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
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1.作好院内转运准备,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完成。
2.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了解患儿和家属的需求,提供情绪支持。
3.饭前禁食、禁水,避免误吸引起肺炎。
4.配置静脉输液备用,为手术做好血液准备。
术中护理:1.协助围手术患儿脱离麻醉。
2.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随时记录和汇报。
3.观察手术过程,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4.与手术医生密切合作,保证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1.根据医嘱配备管道引流设备,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感染。
2.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随时记录和评估。
3.保持患儿各项引流管道通畅,避免管道堵塞引起感染。
4.配置胸部抽吸设备备用,准备处理患儿鼻腔和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配置吸氧设备备用,观察患儿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掌握氧疗的指征。
6.进行引流观察,观察引流液性状、量及颜色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
7.加强液体和营养供应,注意补液和各项指标的观察,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8.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在医生和家属指导下进行喂养,避免误吸和感染。
9.给予患儿适当的疼痛处理,保持患儿的舒适。
一般护理:1.保持婴儿清洁、干燥,定时更换衣物和尿布,维护个人卫生。
2.注意早期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及时告知医生。
3.维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感冒和低温带来的不适。
4.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进行情绪支持和舒缓工作。
5.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患儿和家庭适应手术和病情。
此外,还需要加强家属教育,告知家属婴儿的康复情况、喂养方法、配合治疗措施等等。
对于婴儿来说,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患儿的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应该经常更新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
导致体温改变[ 同时 由于麻醉药物 、 】 1 。 术前使用 挥发 性的消毒液 、
术 程 长 、 表暴 露 面 积 大 、 中输 入 大 量 的 低 温 液 体 等 均 可 导 致 体 术 患儿体温降低。 而低 体 温 可影 响 心 血 管 系 统 、 加 手 术 部 位 的感 增
染风险、 降低机体的代谢率 , 使麻 醉苏醒延迟 。 中调节电热 毯的 术 温度 , 使其保持在3 ~ 8 , 5 3  ̄ 以免过高烫伤患儿 , C 同时用保暖性 能好
&J 呼吸道异物阻塞是耳鼻喉科 常见 的危 重急症 , D 多发生于
3 以下 的婴 幼儿 , 因异 物 阻塞 呼吸 道 引 起 窒 息死 亡 。 抢 救 不 岁 可 如 及 时 , 严 重 威 胁 患 儿 生 命 。 将 本 院 15 例 呼 吸 道 异 物 取 出 术 会 现 06 的护 理 配合 总 结报 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 料 .
四肢 , 内垫 双 层 纱布 、 紧适 宜 、 松 以能 容 纳 成 人 一 指 为 宜 。 石 位 : 截
2 1年 l月 -0 1 月本院共收治新生儿患者 1例 , 0 0 2 2 1年7 9 均为男
性 患儿 , 龄 2 2 d 平 均 年 龄 1. 。 中先 天 性 幽 门狭 窄 5 、 年 ~ 3, 1 d其 4 例 腹 股 沟斜 疝 3 、 套 叠 2 、 门 闭 锁 4 、 梗 阻 2 、 腔脏 器 穿 例 肠 例 肛 例 肠 例 空
・
l 0・ o
T ODAY NUR E J n ay, 0 2, . S a u r 2 1 No1
,
※手 术室护理
新生儿 患者 围手术期 的护理 配合
江春 丽
小儿围术期的特点和护理
小儿围术期的特点和护理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小儿围手术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征,采用周密组织的围术期护理是使儿科手术成功的基础环节,近年来由于手术室护士加强了小儿术前心理准备,术中生理状态及术后复苏阶段随访其围术期的护理取得很大进展。
1术前护理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采取对症护理新生儿与婴儿期此期患儿害怕陌生人与环境,有喜憎之分,当陌生人接触时表现出惊恐、啼哭。
此期护士应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生动与患儿以语言,动作联系情感,增加患儿及家长安全感,信任感,消除恐惧和陌生。
幼儿期此期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智力方面能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心理活动开始萌芽,自理能力差,担心与父母分离。
此期除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护理外,护士应善于用简单鼓励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禁止使用限制,强迫其服从等形式来进行护理措施的实施,尽量取得患儿配合[1]。
学龄前期此期是患儿动作语言逐渐完善阶段,智力发育的发展阶段,想象力逐步增强,某些时候有攻击性,尤其面对手术时想法固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此期护理应充分运用图片、模具、书籍及手术康复期儿童对比等形式直接向患儿讲手术经过,告知他们手术的必要性,用英雄人物形象鼓舞他们的意志,不可用欺骗手段伤害自我保护意识,以得到患儿信赖。
学龄期此期患儿视觉范围扩大,接受能力强,能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爱提问题,注重实际,身心发育较快,出现怕羞心理。
此期护理应注重患儿的自我意识,尽可能让患儿提出各种问题,护士作出相应的解答,使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术前用物准备工作小儿外科手术室应同时备有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和不同长度的器械,司械护士在共同访视时掌握小儿身体年龄的前提下,选择合适规格的手术器械,选用与患儿身体相适应的支持固定装置和手术敷料,以防铺巾处器械工作人员身体挤压造成患儿的意外损伤,最近发明的抗菌防湿敷料均能明显减少伤口的感染率。
2术中护理麻醉诱导期护理当患儿条件符合父母陪护下诱导麻醉,术前充分向父母讲明麻醉诱导过程及小儿可能的反应,术后巡回护士及患儿父母共同带领患儿进入手术室,这种由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患儿父母共同参与的诱导方式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创伤,有利于今后心理发育,患儿易于合作,术毕麻醉恢复也较为迅速。
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成人不同,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对疾病和外界刺激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生理、解剖、病理的不同特点,正确地配合,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确保小儿安全舒适,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小儿【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79-01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于手术前一日对小儿进行访视,小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惧感,因此对于小儿的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
手术护士应熟悉小儿的心理特点,术前熟悉病情,了解手术过程。
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有关情况,与其沟通以增加熟悉感,并尽量解除父母的疑虑,密切与医护人员的关系。
缩短手术婴幼儿与母亲分离时间是小儿外科手术心理护理最重要的一项。
为了缩短母亲与小儿分离时间,避免患儿哭闹而引起缺氧、发绀及胃肠胀气,术日先让家长陪伴患儿到手术室门口,护士接患儿并协助麻醉医师在手术室门口先给患儿进行基础麻醉,待患儿熟睡后再接入手术间。
总之,手术护士要有亲切的言语,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有一种温暖、安全、踏实感,从而渡过手术期。
1.2 术前禁食水4-6小时,婴儿禁止喂奶4小时,术前2小时禁止喂水,由于患儿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差,自律性差,因此患儿家属应密切配合,确保术中安全。
1.3 术前导尿: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是否为患儿导尿,小儿对于导尿通常难于配合,因此对于小儿均行麻醉后导尿,以减少患儿的不适、哭闹以及恐惧。
导尿时手法一定要轻柔,避免动作粗暴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1.4 查看患儿的各项病理、生理检查,化验结果评估患儿的生理状态,并做好生理状态的调整,使患儿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安全渡过手术期。
2 术中护理2.1 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小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易适应,体温不稳定,所以应提前做好保暖的准备,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应调节室温在24℃~26℃,湿度在50%~60%,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减少患儿身体不必要的暴露。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词】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了解新生儿的发育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新生儿顺利度过手术难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科200 年对15 例手术新生儿进行围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出生日龄12h~20d。
先天性巨结肠8例,肠穿孔2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先天性骶尾部巨大脑脊膜膨出1例,先天性幽门肥厚1例。
7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3例合并肺炎,5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最长4h,最短2.5h。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全面的检查:手术前对患儿要做全面的了解,如营养情况、血红蛋白及心、肺、肝、肾的功能等。
一般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正确的估计,对病情较重或须实行较复杂手术时,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营养不良、贫血,应待营养和贫血情况得到改善后,再行手术。
2.1.2 术前禁食: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术前过长时间的禁食,不但可以引起患儿饥饿和不必要的吵闹,且能减少体内糖的储量。
因此,除了确有必要禁食外,婴儿仍应维持每4h喂食一次。
最后一次食物,应于手术前4h喂给,因婴儿的胃蠕动力较强,一般4h内即能将内容物完全排空,故不至在麻醉时出现呕吐。
2.1.3 给予维生素:维生素的缺乏常能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抵抗力,且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
如维生素A、D的缺乏,可产生术后喉痉挛及惊厥;维生素B1缺乏可促成心力衰竭,并延长肠麻痹时间;维生素C不足则影响切口愈合,易发生切口裂开。
因此,术前在一定时间内给予足量的维生素是完全必要的。
维生素K不足则易出血,新生儿因暂时性凝血酶原过低而有出血倾向,故术前均应给予维生素K。
此外,有黄疸者,也应给予维生素K。
2.1.4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慎重考虑,不可滥用。
除对感染性疾病应给予抗生素外,对婴幼儿或施行较复杂手术的患儿,术前也应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潜伏于呼吸道内的细菌,防止肺部并发症。
外科围手术期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概述】手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指允许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时机实施手术;限期手术也称亚急诊手术,指某些疾病虽不立即危及生命,但延迟手术过久会对机体造成难以逆转的危害,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急诊手术是指直接危及患儿生命的疾病、延缓手术将导致患儿机体或器官功能丧失甚至残废的情况均需按急诊手术,如开放性骨折、肝脾破裂等。
护士在安排入院时应优先考虑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患儿。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指从护士迎接患儿进入外科病房到患儿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
可分为三个阶段:手术前期、手术期及手术后期。
【择期手术/限期手术术前护理】1.入院时以热情、关怀的态度接待患儿及父母,介绍病区的作息制度、环境和便民措施,使其尽快适应。
2.按护理程序收集患儿资料,评估患儿病情,做出护理诊断,拟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3.入院后常规测身高、体重、剪指(趾)甲,5岁及5岁以上患儿测量血压。
4.完善各项辅助检查:1.常规检验:尿、粪、血常规、肝肾、凝血全套;有输血可能需查全套血。
2.根据需要做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B超、CT、MRI等。
5.指导家属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取得家长及患儿配合。
6.皮肤准备:小儿手术区皮肤一般不剃毛(头部除外),但应在手术前日进行擦洗、剪头、剪指甲,青春期患儿按手术部位要求给予备皮,如手术区域皮肤有皮疹或感染应立即报告医生考虑处理意见,注意调节室温,避免受凉。
(1)颅脑手术:整个头部或颈部。
(2)颈部手术:由下唇至乳头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3)胸部后外侧切口:上至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肋缘下,前后胸都超过正中线5cm以上。
(4)腹部手术:上起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包括脐部清洁。
(5)肾区手术:上起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6)腹股沟手术:上起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1/3内侧,两侧到腋后线,包括会阴部。
(7)会阴部及肛门手术:自髂前上棘连线至大腿上1/3前、内、后侧,包括会阴部、臀部、腹股沟部。
20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的护理
20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总结和分析20例新生儿消道穿孔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保暖。
术后护理护理重点:生命体征监测、保暖、胃肠减压、静脉营养、引流管护理等。
20例新生儿中围手术期自动出院1例,余19例新生儿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近期随访生长发育良好。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发病急,进展快,易延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病死率达到57-68%。
但是如果及时发现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症状,并迅速做出诊断和治疗,及时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新生儿的治愈率及成活率就会大大提高。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消化道穿孔20例,其中19例采用手术治疗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恢复顺利、均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0例,男13例、女7例,出生5小时至18天,平均4.5天。
低出生体重儿2例,早产儿3例,合并硬肿症1例,新生儿肺炎2例。
穿孔原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例,肠闭锁2例,胃穿孔1例,胎粪性腹膜炎3例,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炎致结肠穿孔3例,单纯性结肠穿孔2例。
1.2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嗜睡或躁动、拒奶、哭闹、进行性腹胀、呕吐、发热及呼吸困难等,表现为多种症状并存。
典型症状为腹胀、呕吐胆汁样胃内容物、发热、呼吸困难。
入院均行腹部立位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10例,完全性肠梗阻3例,4例行腹部彩超提示腹腔内渗液,13例行腹腔穿刺,7例抽出粪样液体或抽出气体。
1.3 治疗及结果: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时间距穿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本组1例患儿因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48小时,入院时患儿已处于休克期,经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应用抗生素等抗休克治疗,病情仍危重,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其余19名患儿均采取手术治疗。
胃修补术1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1例,单纯肠修补2例,结肠造瘘术5例。
小儿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注意事项
小儿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注意事项一、小儿围手术期是什么意思?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接受手术治疗到手术治疗完成这段时间,一般分为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恢复三个阶段。
1、术前准备:一般情况下,就是在术前5-7天内,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评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卫生方面的指导,做好术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保持患者的健康状态。
2、术中操作:通常是指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其中包含了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操作、麻醉、术中观察等内容。
3、术后恢复:通常情况下,手术后7-12天内,患者的身体基本恢复,在此期间,要对患者的各项生理健康指标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要关注患者是否有腹痛、体温异常等情况,同时要关注引流管的颜色和引流量,以及腹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等情况。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饮食、营养,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急救措施,直至患者的身体彻底康复。
围术期的处理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处理得愈好,其治愈率及生存率就愈高。
在此期间,患者应多与医师交流,严格遵照医嘱,并积极配合治疗。
二、小儿围手术期有哪些护理注意事项?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护士应该从病人入院的时候就开始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护士对患者要以一种热诚的态度,和蔼可亲的言语,向患者介绍病区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环境,责任医生,护士,以及与患者共处一室的病友,从而使患者与患者之间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降低患者的陌生感。
告诉患者,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当患者知道手术是不可避免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地在家庭、个人以及经济等方面作出让步。
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的亲友说明对患者有帮助的方式,以及对患者的态度,以使患者更有安全感。
在围手术期间,病人的精神状态以焦虑、抑郁最为普遍,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沟通中达到高峰。
这时候,护士应向患者简单介绍操作室的环境和麻醉操作过程。
手术后如果需要使用引流管等辅助器具,在术前一定要跟病人解释清楚,以免病人苏醒后产生恐惧心理。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 ppt课件
术后护理-疼痛护理 疼痛的真相
婴儿会感受到疼痛 儿童并不比成人更能忍受疼痛 儿童能够告诉疼痛的程度 他们并不总说出疼痛的真相 儿童不会习惯疼痛 疼痛的行为不代表疼痛的强度 金规则:成人觉得疼痛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也是疼痛的 减轻患儿的疼痛时护理人员的伦理责任
24
1
疼痛导致的躁 动哭闹使伤口 裂开、意外脱 管和输液外渗 的主要原因之 一。
皮肤颜色 温度 血液循环 肌张力 注意保暖 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防硬肿症、压疮发生
22
术后护理-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切勿接错、脱落 2、保持有效引流,定时挤压,避免扭曲或压迫折叠 3、定时观察、记录颜色、量和性质 4、定期冲洗和更换引流袋,无菌操作 5、掌握拔管指征、时间、方法,及拔管后的观察
23
心理护理贯穿于手术前及手术后
6
术前饮食护理
◆无消化道障碍者,可给与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
◆因疾病而限制饮食,应针对病情给与特殊饮食 ◆巨结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者,予以无渣饮食,对于胆道
疾病患儿,应予以低脂饮食 ◆对于急诊手术者,根据病情予以禁食水的处理
7
术前常规查
留取血尿标本 胸部平片、CT 心电图
成人觉得疼痛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也是疼痛的减轻患儿的疼痛时护理人员的伦理责任术后护理疼痛护理疼痛对术后患儿的影响疼痛导致的躁动哭闹使伤口裂开意外脱管和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之疼痛刺激会影起新生儿类似成人或超出成人的生理反应包括激素代谢及循环呼吸的改变持续的疼痛还会导致脊髓以上部分发生永性久重建从而造成婴幼儿的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术后护理疼痛护理术后护理疼痛护理音乐疗法非药物疗法非营养性吸吮术后护理饮食护理非腹部手术后应禁饮4小时禁食6小时手术当天应少量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术后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手术患儿应禁食禁饮至肠功能恢复指导饮温开水后未见呕吐腹胀后指导进少渣饮食禁食水期间注意口腔护理1加强患儿保暖注意患儿卫生防感染2加强营养合理喂养预防腹泻3定时复诊不适随诊小儿的生理及心理均尚未发育成熟对于疾病麻醉剂手术灯耐受性以及依从性较差
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
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目的探究适宜患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24例患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并对病症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总结。
结果选取24例新天性心脏病患儿样本中23例患儿完全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4.2%,痊愈患儿随访1~12个月,病情症状均大幅度改善并稳定保持。
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主要有新生儿转运、前列腺素1(PGE1)应用及护理、心功能监测和护理、呼吸管理、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对家属的指导和培训,以上方法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婴儿;新生;心脏缺损;先天性;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由于心血管畸形或肺充血而处于严重危险期,未经准确及时治疗,患儿死亡率较高。
选取适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质量、并采取适当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可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1]。
本文总结我院收治24例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病例,探究适宜的护理方法,分析其并发症病因,降低先心病婴儿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的24例患先心病的新生儿,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28d,平均(12.87±7.92)d;体重1.6~3.8kg,平均(2.91±0.65)kg。
所选取病例皆经超声心动图诊断,术后诊断并无差异。
24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19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做纠治术。
全部病例均施予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2结果所有患儿紫绀于术后明显消失,肺压显著降低,监护时间5.6~16.8d,平均(8.92±3.47)d,气管插管时间25.4~240h,平均(110.8±56.4)h,术后24h胸腔引流5~110ml,平均(48.10±27.45)ml。
1例术后持续低心排、肾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障碍(DIC),9d后死亡,死亡率4.2%,其余23例全部治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
了解新生儿的发育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新生儿顺利度过手术难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科200 年对15 例手术新生儿进行围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出生日龄12h~20d。
先天性巨结肠8例,肠穿孔2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先天性骶尾部巨大脑脊膜膨出1例,先天性幽门肥厚1例。
7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3例合并肺炎,5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最长4h,最短2.5h。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全面的检查:手术前对患儿要做全面的了解,如营养情况、血红蛋白及心、肺、肝、肾的功能等。
一般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
查作出正确的估计,对病情较重或须实行较复杂手术时,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营养不良、贫血,应待营养和贫血情况得到改善后,再行手术。
2.1.2 术前禁食: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术前过长时间的禁食,不但可以引起患儿饥饿和不必要的吵闹,且能减少体内糖的储量。
因此,除了确有必要禁食外,婴儿仍应维持每4h喂食一次。
最后一次食物,应于手术前4h喂给,因婴儿的胃蠕动力较强,一般4h内即能将内容物完全排空,故不至在麻醉时出现呕吐。
2.1.3 给予维生素:维生素的缺乏常能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抵抗力,且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
如维生素A、D的缺乏,可产生术后喉痉挛及惊厥;维生素B1缺乏可促成心力衰竭,并延长肠麻痹时间;维生素C不足则影响切口愈合,易发生切口裂开。
因此,术前在一定时间内给予足量的维生素是完全必要的。
维生素K不足则易出血,新生儿因暂时性凝血酶原过低而有出血倾向,故术前均应给予维生素K。
此外,有黄疸者,也应给予维生素K。
2.1.4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慎重考虑,不可滥用。
除对感染性疾病应给予抗生素外,对婴幼儿或施行较复杂手术的患儿,术前也应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潜伏于呼吸道内的细菌,防止肺部并发症。
对施行结肠或回肠手术的患儿,应于术前3d给予链霉素或新霉素及灭滴灵,以控制肠道内的细菌。
2.1.5 保温和吸氧:此点往往易被忽视。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
儿可因体温过低而死亡。
因此,新生儿入院后应及时送入新生儿室或保温箱内,并给予含饱和湿度的足量氧气。
2.1.6 胃肠减压:胃肠道手术的患儿,一般于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
2.1.7 输血准备:手术较复杂,估计术中出血较多时,应于术前作好输血准备。
2.1.8 清洁灌肠:结肠手术的患儿,术前应用等渗盐水行清洁灌肠,不宜用大量肥皂水或清水灌肠,以防发生水中毒。
2.1.9 皮肤准备:手术前日应洗澡或擦洗,以保持手术区清洁。
一般不必剃毛,因小儿皮肤细嫩,汗毛较少,且不合作,易造成损伤。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全麻后,患儿易发生呕吐,有引起误吸窒息的危险,故于清醒前,须有专人护理。
对新生儿或早产儿术后应加强口腔护理,以免黏稠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重危患儿或复杂手术后尤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切口敷料可用橡皮膏封闭固定,外加绷带包扎,或于敷料外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患儿自己将敷料撕脱或被大小便污染。
敷料一旦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有胃肠减压者应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直至肠鸣音恢复自肛门排气为止。
在减压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以便及时补充。
2.2.2 术后饮食:术后饮食调节适当,能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如进食过早可引起术后腹胀等并发症。
不适当地限制饮
食,不但影响患儿营养的摄入,而且患儿因饥饿、哭闹增加消耗,影响切口愈合。
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全麻后6h可给糖水,如无呕吐,可开始给流食。
如患儿食欲不佳、食量不足时,可适当输液。
2.2.3 环境温度的保持: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较薄,血管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臻完善,调节功能不全,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熔点高,当环境温度低,保温措施不够、热量摄入不足及感染等情况可使体温降低。
(1)灌肠期间皮肤暴露时间长,因此可使体温降低;(2)术前新生儿采血困难,使皮肤暴露时间长,术前皮肤消毒及体腔暴露热量的散发等,又可使体温下降,不仅可以引起皮肤硬肿症,同时还可并发其他疾病。
因此操作中保证室内适当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工作环境需要的室内温度与患儿所需温度相差较大,操作中难以调节两种温度。
为了保证患儿适应的温度,我们使用FXQ3-型远红外线保温操作台当操作床[2],患儿始终暴露在远红外线烤灯下,温度保持在35℃,这样既可保证患儿手术时的温度,又可调节室内温度,另外患儿裸体护理,也有利于观察呼吸、循环的变化。
2.2.4 静脉的选择:新生儿静脉较细、短,本组患儿又患有较严重的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营养不良等,血管充盈程度不理想,手术治疗过程中有一定量的失血。
因此,术前应选择适当部位的静脉及型号合适的穿刺针保证静脉通路。
本组有4例患儿选择内踝大隐静脉部位穿刺,肘部静脉穿刺4例,颈外静脉穿刺1例,足背静脉穿刺1例,头皮静脉穿刺2例,耳后静脉穿刺2例,腕部静脉穿刺1
例,均使用Intima24号Y型尼龙静脉留置针穿刺,保证了血液及液体的输入。
2.2.5 静脉输液通道的观察:新生儿身体较小,为了保暖包裹的非常严密,影响静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及静脉的通畅。
我们自制了一个长15cm,直径10cm的半圆型木架,将穿刺部位的肢体固定好后,上面放自制木架做支撑,以免肢体受压,输液过程中可随时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情况。
输液时注意调节好滴速,以免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2.2.6 体位的摆放:患儿体位的摆放很重要,既要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又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还要方便操作和护理。
本组患儿中有1例患骶尾部脑脊膜膨出约10cm×8cm×4cm,患儿自出生后始终不能平卧。
术后患儿取半侧俯卧或俯卧位,注意循环系统的变化,腋下垫一软垫,空出胸部保证心脏不受压迫;上面一条腿下垫一长软垫,将肢体托起保持患儿腹式呼吸;骨盆两侧用软垫垫好固定牢靠以防术后患儿扭动。
平卧位时,肩下垫一软垫使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手术后注意按摩受压部位,以保证局部的血液循环。
2.2.7 防止皮肤损伤的方法:婴儿出生后皮肤的角质层很薄,易擦伤、糜烂而导致细菌感染。
消毒液及尿液浸泡皮肤可引起损伤,因此皮肤护理十分重要。
本组病例术前均未插入尿管,因此应注意尿液的收集。
男性患儿尿道口处接一保险套收集尿液;女性患儿用小儿尿袋贴于会阴部收集尿液,臀部下垫一防湿纸尿布,防止尿液浸湿布单;术前皮肤皱褶处涂以消毒凡士林软膏以免皮肤沾水。
2.2.8 胃管的置入:本组15例患儿术后均不能进食,需鼻饲及胃肠减压。
术前患儿清醒不能配合胃管的置入,因此需要在麻醉后置管。
本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置入胃管。
方法:气管插管后,用喉镜暴露咽腔用插管钳夹住胃管慢慢送进食道,不但对患儿刺激小且能一次插管成功。
由于患儿鼻孔小,小儿胃管还略显粗,我们选用8号导尿管做胃管使用,经实践证明粗细、长短均适合。
3 结论
做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首先要了解新生儿的发育特征,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
我们采取以上措施,避免了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消除了引起皮肤损伤的隐患,全麻后插入胃管减少了对患儿的刺激,静脉通路保证患儿的术中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
[2]郑桂兰.高频电刀灼伤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