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岳麓版必修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____________野心膨胀。
(2)导火线:朝鲜__________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________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________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①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________等地为新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2)干涉还辽: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
4.影响(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2)外国________挤压,阻碍中国______________发展。
(3)巨额____________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拉开了列强____________的序幕。
(5)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____________。
(6)各阶层展开了____________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②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3)活动①提出“____________”口号,势力遍及________地区。
②阻击八国联军进攻________。
③进攻北京____________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慈禧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____________的嚣张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________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解析 岳麓版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解析(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一、背景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③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④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爆发: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的战火从朝鲜燃起;二、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主要不同:两国现代化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四、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指出两个条约的侵略要求有何不同,分析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⑴不同①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②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⑵原因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
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五、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⑴主要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
4.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06全国一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2.(06全国二1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3.(06广东单科9)“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05春季文综)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04广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6.(04全国文综三)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7.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包括()A.民族觉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清王朝成为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向西方学习由“重其器”转为“重其制”8.义和团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人民的精神是()A.善于学习B.自强不息C.勇于创新D.英勇斗争9.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
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
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
答案:C2.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解析:禁烟运动发生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义和团运动对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了顽强阻击,故本题选B。
答案:B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解析: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之言,故A 项错误;列强对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总理衙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 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 项错误。
答案:C4.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 .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知道或者不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指由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获取特权、倾销商品为主转变为甲午战争后以瓜分中国、输出资本为主。
A 、B 、D 三项不能体现新变化;C 项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实质上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答案:C5.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A .中华民族的奋起B .西方列强的入侵C .晚清政府的改革D .近代的民主革命解析: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都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列强侵华史的三个表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随堂检测]1.2014年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一艘丹东黄海海域的沉船系中日甲午战争沉没战舰,疑为“致远号”。
如为“致远号”,其沉没于() 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解析:选C。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撞击日舰“吉野”号,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2.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
”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C.中日甲午战争——台湾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解析:选C。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
从材料“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故C正确。
3.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
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
”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攻击外国使馆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解析:选A。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
材料中袁昶认为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
故选A项。
只是引用了古代的交战礼仪及国际公法,并非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排除B。
依据所学可知,统治者并没有支持其观点,排除C。
D与题意无关,排除。
4.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D。
《辛丑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岳麓版历史必修1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测试
[学生用书P51]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A.中国东北B.日本马关C.朝鲜海域D.中国山东解析:选C。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准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农民阶级”“扶清灭洋”,可以看出这是对义和团运动的描述。
4.“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次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析:选C。
由材料中的“寇兵”“分国占据”“为日人”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阅读下列材料:义和团的一份揭帖中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义和团持何种观点?其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如何?这种观点和态度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解析:义和团的观点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概括,注意题目的三个要点“原因”和“途径”以及“态度”;对观点的评价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思考。
答案: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对西方科技持排斥态度。
其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这些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2021-2022高一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斗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
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
”该诗描绘了()A.鸦片战斗B.其次次鸦片战斗C.中日甲午战斗D.八国联军侵华战斗答案:C2.“在甲午战斗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
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
”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由于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箱炮。
这说明白()A.军事将领的素养打算战斗的胜败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C.中日两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D.甲午战斗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缘由是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解析:材料中“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说明清军军纪涣散,而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说明清政府的体制落后,故D项正确。
答案:D3.清末某农夫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发生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60年月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欲瓜分中国”,可知该起义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布告中提到的大事发生最晚的是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故选C项。
答案:C4.“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斗引发的”,是由于当时的先进人士生疏到要挽救旧中国,就必需()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依据中日甲午战斗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C项。
答案:C5.《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
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B.爱国主义情感C.极端排外情结D.维护传统社会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时期,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铅笔、洋纸、火柴等,都遭到仇视,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极端排外情结,故选C项。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学考通关—《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1.(2015•北京高中会考)下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列强侵略B.民族抗争C.近代探索D.民族崛起2.(2016•北京海淀期中)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
……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
……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
”以下对这段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A.肯定义和团的爱国精神B.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C.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D.义和团助长了列强侵略3.(2016•永州模拟)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
①列强由武力侵华到以华治华②列强的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③列强的侵略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4.(2016•沧州模拟)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中写道:“这,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C.开重庆、沙市等四处为通商口岸D.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二、非选择题5.(2015•杭州质检)探究题:屈辱与抗争步骤一收集资料,走进历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以上是某位学生收集的资料,你能根据资料说出三次战争的名称并分析三次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吗?步骤二整理资料,去伪存真(2)以上是某位学生收集的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有关资料,你认为哪些图片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4课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济宁期末)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
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2017·山东威海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2.下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及画面内容说明。
这次战争结束后,“大饼”的主人()A.“寿终正寝” B.“成为木偶”C.“支离破碎” D.“日益强壮”3.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1年4.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5.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
这一看法()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6.《(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7.《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8.光绪帝1901年《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9.鲁青在《从十五世纪出发》中说道:“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4课1.(2015·德州)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是“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结合选项提供的四个条约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可以判断文中的“议约”是指《辛丑条约》。
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3.(2015·德州)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重庆成为通商口岸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故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A、B、C三项即可确定D项正确。
4.(2015·赣州)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5.慈禧曾说:“我本来决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练习1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B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C对外扩X是其既定国策D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C2.日本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的直接借口是A“日本乃万国之本”要“开拓万里之波涛”B镇压东学党起义的需要C“改革朝鲜案”D清军出兵朝鲜 C3.甲午战前,英国曾正式照会日本,“某某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时,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英国A委婉地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提出警告B在日本对华战争上持姑息纵容的态度C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已同日本结成同盟D希望日清战争不会影响某某经济发展 B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A赔款某某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C开辟内河航运线D增开沙市、某某、某某、某某为商埠 B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X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C6.《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侵略势力侵入到内地最远可到达A某某B某某C汉口D某某 D7.《马关条约》体现出的日本侵华的特点有①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②割地与赔款并重③扶植傀儡与直接侵华并重④侵略中国与侵略中国周边国家并重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C8.促成法、德、俄三国联合干涉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主要因素是A日俄对东北地区的争夺B法国支持俄国抵制日本C日德争夺某某半岛D三国反对英日同盟 A9.“三国干涉还辽”后,辽东半岛实际结局是 CA仍然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B被俄、德、法三国瓜分C俄国的势力不断扩大D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维护10.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惊了清政府、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其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首先作出的反映是A掀起洋务运动B进行军事改革C大借外款D中外和好 B1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C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12.“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C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B13.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A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A14.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其目的是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C15.慈禧太后对义和团采取安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体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B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已非武力所能镇压C义和团提出了“扶清”口号D帝国主义侵略损害了慈禧太后的利益 B16.义和团运动兴起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分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2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答案】D2.点燃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是()A.东学党起义 B.丰岛之战 C.黄海之战 D.平壤之战[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导火线,B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C、D是战争过程中的两次战役。
【答案】A3. 某日本商人,第一次到某某经商,最早可能是在()A.1842年 B.1858年 C.1895年 D.1901年【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某某、某某、某某为商埠,至此外国侵略势力最远可到达某某。
【答案】C4.宝岛某某在1945年回到祖国怀抱。
之前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走某某的?()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何梅协定》D.《淞沪协定》[思路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某某、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A5.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此战役发生于中法战争中 B. 在中国境外爆发C.日本不宣而战 D.日军在这里制造了大屠杀【解析】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A排除。
B、C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
日本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选D。
【答案】D6. 在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曾两次被侵略军占领,两位在位的皇帝外逃,他们是()A.道光、咸丰B.同治、慈禧C.咸丰、光绪D.光绪、宣统【解析】这两次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7.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反动势力的打击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活动的规模和时间【解析】从《资政新篇》和“扶清灭洋”中寻找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名师制作优质作业1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读图片,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中日甲午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2.1899年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
”康有为之所以发出伤感是因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5.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
”“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
”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B.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6.“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
”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7.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堂检测4-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由“东沟”“致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补偿训练】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汇报会”,证实之前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它可直接用于研究(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由题干中“黄海海域”“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等关键信息可知,致远舰沉没发生在1894年黄海大战中,而黄海大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故选C。
2.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士人撰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讽刺清廷腐败无能。
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
“台湾今已归日本”表明是《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C正确。
【补偿训练】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
从题干材料“台湾既割”可知描述的是《马关条约》,故选C。
3.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反映的发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B.黄海海战C.三国干涉还辽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C。
漫画反映的是“渔夫”钓到的名为“辽东”的鱼将因为“欧洲的干预”而跑掉,这符合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故选C。
A、B、D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故排除。
【深化点拨】三国“干涉还辽”这一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交换条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练习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目的是…………………………………………………()A.宣传基督教B.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C.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的斗争D.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答案:C2以下对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地平均分配B.产品平均分配C.男女平等D.实行封建等级制导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若干规定的理解。
答案:D3以下对《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方案B.反映了农民迫切的愿望和要求C.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D.主X与外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贸易导析:关键是对《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它的客观评价。
答案:B4与之前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是………………………………()A.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B.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C.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与追求D.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它旨在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理想的人间天国。
请回答:(1)洪秀全想建立什么样的理想天国?(2)他的这个理想为什么最终破灭了?导析:对洪秀全人间天国的评价。
应根据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来分析,而《天朝田亩制度》的最大不足则在于其平均主义理想,对这个思想应从其违背时代发展和空想性来分析。
参考答案:(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某某社会。
(2)这种理想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只能是一种空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①________起义。
3.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_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____________》。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④________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⑤________。
6.影响。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宣告了⑥________的破产。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5)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⑦________的斗争。
答案:①东学党②丰岛③马关条约④台湾⑤在华设厂⑥洋务运动⑦救亡图存♨温馨提示《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所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列强侵略中国新阶段的起点。
【应用提升】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C)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关键的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指《马关条约》,由此可推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①________”。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政策。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②________的率领下进犯中国。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③________》。
①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④________、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②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的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操纵控制了中国税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自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答案:①扶清灭洋②西摩尔③辛丑条约④关税♨温馨提示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保障其侵华权益,而不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因为当时中国的市场已经被打开。
【应用提升】2.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C) A.1851年 B.1895年C.1898年 D.1906年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年。
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一、选择题1.(2014·重庆文综)《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C)A.康熙帝 B.乾隆帝C.光绪帝 D.宣统帝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光绪帝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
2.(2014·山东文综)“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D)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3.(2014·湖北荆州一模)19世纪末期,晚清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
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 C)A.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B.变法图强的思潮已经开始兴起C.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D.“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根深蒂固4.(2014·揭阳期末考)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D)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解题关键在“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而正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三块领土大大刺激了列强的这一野心,故D项正确。
5.(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A) 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解析:这首竹枝词大意: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但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因此选A项。
6.(2014·山东济宁期末考)“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 C)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可知“排外救国的努力”是指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中拳民攻打北京各国使馆,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告终,慈禧和光绪出逃,但是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项正确。
7.(2014·安徽江淮十联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解析:依据所学,义和团是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和义和团站在一起”,是因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即反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故D项正确。
8.(2014·湛江调研)“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C)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
9.(2014·北京海淀期中考)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C)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C.义和团 D.八国联军解析:提取出的信息是:由于匪徒仇教而致各国合而谋我,因而匪徒是国内的民众,故B、D两项不对;而从仇教分析,太平军也不对,因为太平军没有仇视洋教,故A项也不对。
义和团是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所以选C项。
10.(2014·浙江温州测试)古代中国历史撰写有的传统,如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
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解析:由材料可知,为尊者讳用“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则“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是庚子年间君王出逃。
根据所学判断,A、B、D三项均与君主出逃无关;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慈禧携光绪帝逃到西安,故C项正确。
11.(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以下不符合梁启超意思的是( A)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澈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12.(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 D)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其中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因此选D项。
13.(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近代列强一步步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胶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