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 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 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 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 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 特的作用。 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 用 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 特 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 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点 特。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地 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 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 位 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①表现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 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 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 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 汉字和史学典籍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
作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 用 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 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 别 提 示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文化 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 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 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也 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 独特性 文学艺术 和科学技术,为世界 ___ 化的________ _ 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 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 ___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性 _ 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 区域特征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 民族 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 性 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 重要贡献 了________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①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 过程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 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②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 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B.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 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 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 性,又体现时代性。 C.创新角度(见教材P55)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
⑴独特性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 神生活、展示人们 的精神世界有独特 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古 代科学技术注重实 际运用,具有实用 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文学艺术
重要见证
科学技术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 点 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特别提醒] 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 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 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 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在中华 文化发 展史上 的影响 作用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划 时代意 义
儒家思 想成为 正统思 想
进入气 度恢弘 的全盛 时代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传 统文化 面临冲 击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名师点睛 〖重点理论〗 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原因 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 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 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状元笔记 〖速记图表〗
独特性
中华 文化
区域性
基本特征
民族性
力量
包容性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表现 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 具体表现在文化的独 不同 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 特性、区域性和民族 性三个方面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联 (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 系 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区 别 概念 中华民族创造的 区别于其他民族 而独具特色的文 化形式 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 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 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 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 明成果的总和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 一,一般指具有历史 传统的、地域的、非 主流文化 区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 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 地域特征的文化 具有独特具体的地域性; 研究对象是特定范围的 族群和社区;民族性
特征
联 系
中华文 化与区 域文化 中华文 化与民 族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 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 元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 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 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史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 义 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 富的史料积累起来。(原因:中华 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 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 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①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 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 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 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 优秀的民族文学。 ②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 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 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 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 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思 维 点 拔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 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 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 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 (1)中华文化 及包容性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 大精深 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 ③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 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 的贡献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 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期 文化思 想 殷商 时期 春秋 战国

促进统 一的民 族文化 发展

独 尊 儒 术
隋唐
古代中 华文化 高度发 展
宋元明
产生 宋明 理学
明清
近代西 方文化 传入
天命神 诸子蜂 权“敬 起、百 德保民” 家争鸣 思想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 别 提 示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 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 征,强调中华文化内 涵丰富、形式多样、 范围广阔
区 侧重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 别 点不 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 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 同 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 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 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 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 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 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 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 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 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 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 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 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 (微观)来分析。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 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 民族 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 ,又有各自的 共性 ________ 特性。 相互促进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________ ,共同熔 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 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 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 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区域文 化与民 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 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 别


理解中华文Leabharlann 、民族文化和 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三者之间的区别 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 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 征。 ②民族文化: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 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 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而 所谓的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 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③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误区1】 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 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纠正:(1)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 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不同,因此受历史、地理等 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