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认识面值是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
接着,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抽象出“1元=10角”。
加深对人民币面值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活动中探索新知,使原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教学化。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兑换钱的活动中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 角=10 分。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抽福袋,由红包引入课件: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
问:小朋友去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生:钱2、揭示课题:那你们知道在中国的钱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吗?(人民币)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通过展示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介绍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02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认识人民币》,详细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基本概念、人民币的面值及其组成、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培养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和简单加减计算。
重点: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面值及其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PPT、黑板。
学具:练习本、人民币换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人民币的定义、作用,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认识人民币面值及其组成(10分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讲解人民币的组成。
4. 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并进行随堂练习。
5. 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10分钟)利用实例讲解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面值及其组成。
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 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10元、5元、2角、1分。
(2)C。
(3)10元3角5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掌握较好,但在加减计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民币,了解各种消费场景,学会合理使用人民币。
同时,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购物清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它有以下几种面值:
一、纸币
1元纸币:上面印有毛泽东像和北京天安门的图案。
5元纸币:上面印有毛泽东像和黄河的图案。
10元纸币:上面印有毛泽东像和西湖的图案。
20元纸币:上面印有毛泽东像和泰山的图案。
50元纸币:上面印有毛泽东像和人民大会堂的图案。
100元纸币:上面印有毛泽东像和万里长城的图案。
二、硬币
1角硬币:正面印有国徽,背面印有一只著名的鸟——朱鹮。
5角硬币:正面印有国徽,背面印有花纹。
1元硬币:正面印有国徽,背面印有一只著名的动物——熊猫。
人民币的重要性
人民币是中国的主要货币,是一种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人民币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如何妥善保管人民币
我们都应该妥善保管自己的钱财。
保管人民币也是一样的,以下是一
些保管人民币的建议:
1.将钱装在钱包或钱夹中,随身携带。
2.将大额的人民币存放在安全的银行或信用社中,防止被盗窃或损坏。
3.在交易中,如果收到了伪造的人民币,要及时向银行或警方报案。
通过学习这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种货币,提
高自身的金融素养。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
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延伸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2内容提要: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关键词:社会实践能力、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激趣导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课件

解决问题
数与
1、认识元、角、分。
2、元、角、分的换 算。
3、解决问题。
认识人
民币
解决问题
100以内的
加法和减
法(一) 两位数
整十数加减 加减一位数、
整十数
整十数
代数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
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
学过程。
主题图是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在教学
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
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
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评 语以鼓励为主,也指出了需
建 活动、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要努力的方向
议
展示性评价 书面性评价
口头评价
评 价 建 议
奖励性评价
三、说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积极开发与利用网络、 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 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 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 环境,丰富学生的数学
取生活化
材
视个性发展
编
写
特
点
和
意
图
认识图 形
图形的拼 组
空间与图形 100以内
数的认识
数与代数
教
20以内
材 内
认识人民
的退位减 法
容
币
发现生活中有规律 的现象和事物的简 单排列规律
数数、
数的组成 整十数加 减一位数
加减混合及 连减
十几减几
20以内 的退位
减法
认识 100以
找规律
内的数 数的顺序
比较 大小
说
开发与利用
教
材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 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 本思想、基本活动 经验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教案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材第53页例2
(1)出示一枚一元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予热情鼓励或表扬,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有关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10个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个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知识
1.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52页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图。
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材第53页例1
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讲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讲课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过东西呢?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什么呢?(等待学生回答)对了,就是钱!在我们中国,我们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人民币。
二、新课讲解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首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看看认不认识它们呢?(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这是1元,这是5元,这是10元……同学们真棒,都认识它们!除了这些,人民币还有其他的面值,比如20元、50元、100元等。
我们平时在购物的时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选择合适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我们知道,人民币有不同的面值,那它们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了。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其中,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同学们要记住这个换算关系哦!3.简单计算了解了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
比如,如果你想买一个2元的铅笔和一个3元的本子,你需要付多少钱呢?对了,就是2元加3元等于5元。
同学们真聪明!三、课堂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一下刚才学的知识。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完成以下题目:1.写出以下面值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换算题目:1元 = ()角;1角 = ()分;50角 = ()元。
3.计算题目:3元 + 2元 = ();8角 - 5角 = ()。
(等待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讲解和订正)四、总结回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单位和换算关系,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计算。
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知识牢牢记住,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记住,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哦!不要随意折叠、涂写人民币哦!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推荐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活动目标: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
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