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1.3《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的祖先》教案

《中华民族的祖先》教案

《中华民族的祖先》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以古史传说的形式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过程作了形象的描绘。

在结构上,它上承“氏族部落”,下启“国家”的产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传说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这段远古历史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去了解、认识这段历史。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传说的真伪,并作出自己的概括、判断和解释,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培养以人位本、任人唯贤的美德[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教学准备:将本课的内容变为一个研究性课题——炎帝和黄帝——我们共同的祖先,上课前一星期将题目布置给大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负责搜集相关的史料,第二小组负责搜集相关的图片,第三小组负责搜集相关的典故,学生通过上网下载、到图书室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讨论制订研究方案,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如编排课本剧、准备图片或制作课件等方式,教师作好协助指导工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

你知道古史传说中有哪些英雄人物吗?他们都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板书课题。

一、关于第一个子目《文化遗址,漫天星斗》,可先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按照以前教师所指导的识图方法,让学生据守回答:通过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信息?在学生讨论之后,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是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然后让学生翻阅课本系列彩图,,进一步领会这个内涵。

二:炎帝和皇帝一目:教师引言: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今天以她那崭新的面貌毅力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真正的东方巨人。

那么,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呢?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介绍吧第一组同学自己推选出主持人,其他同学配合,进行介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学案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学案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趣味导引】看,一个女人在徒手挖那些能吃的草和菜;那边有个老头在摘野果,但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剩下的两到三个人也在非常卖力的找呀、挖呀、摘呀、采呀。

再看看另一群人吧,他们在狩猎。

他们选好了两只离羊群较远的羚羊,一只大一些,一只小一些。

选好目标后,四个人绕着跑到羚羊们的前面,准备用木棒打,其余的人使用石器。

他们打算一群人攻那只大一些的羚羊,另几个人打算用石器打那只小羚羊的腿,再拦住它用木棒打。

还没等人们行动,那只大羚羊已回到羊群中去了。

人们无可奈何,只得放弃了。

所有的人都准备猎这只小羚羊。

“嗖、嗖、嗖”,20几个石器一齐扔了过去,小羚羊的腿受伤了,但还是竭尽全力在跑。

前面的人拦住了它,后面的人拿着木棒打去。

小羚羊在挣扎,好长时间后终于一动也不动了。

人门把它抬回去,剥了皮后送到保留火种的人那去。

他把一根尖头的树枝插进小羚羊的身体,把火烧得旺旺的,两个人抬着它烤,直到烤熟了,人们一起来享用。

天黑下来了,他们安排好一批新的看守者,然后就休息了。

这就是人的一天,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自主学习】1.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我国古代有流传久远的“”的神话故事。

2.在我国,北起,南抵,东到,都有原始人类遗迹的出现。

3.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

4.人的上肢进化快,因为直接从事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成为“”,人还懂得了使用。

【要点破解】要点一:古猿、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要点点拨:古猿和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现代人前额逐渐变得丰满。

颧骨超平缓,嘴部不再前突而变得明显后缩,下颌部明显。

【例1】(2010某某某某中考,1)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A.元谋人 B.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教案_1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教案_1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教学内容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检测方法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体验感悟评价选择非选择文化遗址华夏族由来√√部落、部落联盟、√√√传说和史实√√√√炎帝黄帝距今5000年前√炎帝、黄帝、蚩尤。

√涿鹿之野、人文初祖√√人文初祖√√√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原始农耕文化,主要以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和南方长河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聚落遗址为代表,除了这两个文化遗址之外,我们许多地方的文化遗址,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请同学们看第13页的图“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要求学生知道(强调不需要记忆,简单了解就行。

)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并指导学生看第14、15页的图片。

解释:部落是与一定的婚姻形式相联系的。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是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构成。

原始社会后期,因军事活动增加,有些地区又由若干亲近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因此,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

炎帝和黄帝要求学生在书上标出“距今5000年”(引导学生说出中华五千年、上下五千年等词在第16页的图“传说中的主要部落分布图”中找出炎帝、黄帝、颛(zhuān)顼(xū)、。

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到底有没有黄帝这个人,很难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我们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其实底气是不足的。

同中国一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早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就有5000年前的文字、城郭、金属等考古发现。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史比其他文明古国少了约1000年。

寻找和发现有关考古学上的证据,用事实、证据,理直气壮说出中华文明的起源,还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还要一大批有志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的人不懈日努力。

“黄帝”与“皇帝”和区别指导学生看教材第42页,“他(秦王赢政)兼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尊号,新创“皇帝”名词,宣布自己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自主学习】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为中心的聚落群,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大的或者。

2.不同地区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最终融合成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3.相传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中,和最为强大。

4.“”大战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5.相传造出船和车,宫室、弓箭、衣裳、历法、音律和医药也是该时代发明的。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技术。

【要点破解】要点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

要点点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我国许多地方就出现了很所部落或部落联盟。

不同地区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百川汇成大江大河,最终融合为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东南西北各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例1】下列有关中华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② 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③ 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④ 中华民族指的就是北方的华夏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辨析能力。

中华民族是以华夏族为中心,经过各地区文化不断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

所以,故答案为D。

要点二:炎帝和黄帝为什么称为人文初祖?要点点拨: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

后来炎黄二部族统一起来,他们在黄河流域生活,形成了华夏民族。

开始了中华的文明史。

因此,黄帝、炎帝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说是“人文初祖”。

【例2】(2010湖北宜昌中考,1)右图是宜昌市西陵山的螺祖庙,庙内供奉的是民间称为“蚕母娘娘”的螺祖。

相传,她的丈夫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 )A.尧 B.舜C.炎帝 D.黄帝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记忆能力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通过关键词“螺祖”和“人文初祖”可知答案为D。

小魔棒:本节课可以尝试编成以下歌谣——我文明,五千年,黄河长江部落现,有炎黄,黄河传,那时部落常争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课件 华东师大版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少典之 子,有熊国君。母亲名附宝,是 位圣贤之人。因思念儿子心切, 经常求神问卦。有一天在祁郊野 外,向苍天祈祷,突然雷鸣闪电, 全身麻木,眼花缭乱。从此过后, 就身怀有孕了。当时的巫婆也到 处奔相告,扬言:“不久这里必 有圣人降生!”
相传,附宝怀孕24个月,天
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 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 降龙峡出生了。从此,有了二月 二龙抬头”之说。
尧帝 舜帝 蚩尤
传说蚩尤有兄弟81 人,都是人首兽身,铜 头铁额,有8条胳臂,9 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 时,用法术制造迷雾。 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 ”,拨开迷雾,最后获得 大胜。
传说符合历 史真相吗?
1.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
传说。被尊为中华民族“人类初祖”的是D
群居(元谋人 § 北京人) 原始聚落(半坡人§河姆渡人)
部落或部落联盟

——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先
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

二、炎帝和黄帝
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 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 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传 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炎 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 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 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 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 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 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 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 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 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 礼仪,为后世所称道。
( )。
A.嫘祖和仓颉 B.炎帝和蚩尤
C.蚩尤和黄帝 D.炎帝和黄帝
2. 传说时代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 C )。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三课:中华民族的祖先【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及华夏族、华夏文化等基础知识2、读诗词及远古传说等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懂得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的某些情况但又与史实有所区别。

3、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古代的地域文化各具风采,最终构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中华文化。

可见中华文化是由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

【学习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学习难点】:神化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怎样形成的?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初祖”?3、黄帝部落生活的地域。

4、看教材15页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5、看教材15页的地图,山西有哪个部落首领?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老师的问题:课本13-----14页图片说明什么?三、巩固练习: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3、、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教学反思】:。

1.3.1《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3.1《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0.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11.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A.炎帝部落——黄帝部落B.蚩尤部落——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黄帝部落D.蚩尤部落——炎黄联盟
12.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青铜剑C.磨制石器D.铁斧
A.涿鹿之野B.牧野之郊
C.阳城之外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A.自然环境的不同B.人口密度的不同
C.原始聚落的多少D.发展时间的长短
7.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A.8000年前B.6000年前
C.5000年前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A.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
C.沿海地区D.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A.盘古B.蚩尤C.三皇D.炎黄
4.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我国先民的足迹自距今年以来,遍布祖国东西南北。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出现了聚落群,表明哪里可能存在着大的或。
2.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炎帝和黄帝
1.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神话传说虽有后人的加工成分和臆想,但它反映了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它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1.3中华文明的起源学历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1.3中华文明的起源学历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学历案)【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教材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为2024年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第3课。

本课主要分为“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关城市、社会权力、国家和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重要考古发现,介绍长江下游和黄河中游地区早期国家形成的时间、基本特征,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尧、舜、禹禅让和大禹治水等。

三部分之间是总分关系:第一部分介绍有关国家和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念,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从考古发现和古史传说两个不同的史料来源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学习目标】1.通过良渚、陶寺等文化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唯物史观)2.掌握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发现的意义;知道炎帝、黄帝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史料实证)3.知道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尧、舜、禹的禅让的概况。

(时空观念)4.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家国情怀)【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3)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4)【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图中巨型雕像塑造的"是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华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华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华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案上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主要候补人员:王炳祥中【学习目标】:1.了解祖国古代居民的代表,了解古代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明确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认识到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使学生理解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可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有悠久的自豪感。

原始先民在改造自然和自身的过程中,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北京人【学习困难】: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标出课本中的知识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1.谁是中国最早的人类?你住在哪里?2、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任务二: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除了中国最早的元谋人,还有两位古代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3.北京人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1.学生描述北京人的生活条件。

(生活时间、生活方式、使用的工具)2。

为什么古代居民会群居?三、拓展延伸:教材第6页的思考与讨论。

五、巩固练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在古代,人少动物多,人不能与动物、昆虫和蛇竞争------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在古代,。

人们中有许多疾病。

这是一位圣人做的。

它钻燧石,用火融化鱼腥味。

人们说它是世界之王,名字叫随人------韩非子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② 材料2证明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堂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1页,共40页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主要候补人员:王炳祥中一、教学目标:1.记住目标:北方和南方农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米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在北方和南方有着不同风格的原始定居点。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word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民族的祖先》word教学设计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主备:许文雅审阅:薛惠芳审定:张小美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教师寄语:一个个愿望,一个个计划,一个个决心,不如一个行动。

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史实与传说的区别。

2、理解谁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掌握人文初祖是谁。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二、自主预习:(考考自己)1、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为强大,后来同由西北发展到_______,结为_________。

不久,___________在涿鹿之战中打败________。

此后,中原的部落就推举________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相传黄帝生了25个儿子,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______的主干。

2、_______和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传说中的主要部落分布在山西的有_____________,黄帝陵位于___________。

4、结合最后提供的资料,理解《祭黄帝陵文》。

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1、结合课本“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和后面的考古发现回答:我国文化遗址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2、请讲一讲有关炎帝(神农氏)和黄帝的传说。

3、什么是神话?什么是历史事实?那么我们能通过传说了解历史吗?回答课本上看图与思考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如果你尽力而为,失败并不可耻)小组长组织研讨自主学习中不会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将题号写在黑板上。

(三)展示讲解(信心愈用愈多!)到黑板前展示讲解,其他学生准备补充、质疑。

(四)课堂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对本课的内容一定有了全面的掌握,试着总结一下吧)四、技能训练1、故事传说中,勇尝百草、教民农耕的英雄人物是谁?()A、黄帝B、大禹C、炎帝D、盘古2、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 1.3《中华民族的祖先》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1.3《中华民族的祖先》课件 华东师大版

.
11
基础知识
1、不同地域文化最终融合为以

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2、传说距今
年前,生活在
流域的
部落联盟与
部落大战于 之野。此后,
中原部落推举
为部落联盟首领。
3、

人文初祖。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作业与练习:
《同步训练》P5、一、二。
.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
3、这些文物如此广泛 地被发现,说明了什么? (2)
——东西南北各地 区的先民共同创造性 中华民族的文化。
(3)
.
(4)
(5)
6
我们被称为“炎黄 子孙”,你知道这是为 什么吗?
.
7
你能讲 述炎黄战蚩 尤的故事吗?
—距今5000年前 涿鹿之战
.
8
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 身,铜头铁额,有8条胳臂,9只脚趾, 个个本领非凡。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 用法术制造迷雾。黄帝则令人制造“指 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1、西安 化的代表; 的代表。
5分钟复习: 遗址,是北方(黄河流域)农耕文
遗址是南方农耕文化(长江流域)
2、半坡原始先民种植 、 ;河姆渡原始 先民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 家之一。
3、半坡原始先民居住的房屋是
渡先民居住的房屋是
式。
式;河姆
4、南北方先民会制作 石器,历史上称为
“新石器时代”。
.
1
.
2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
3
读图学史
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先人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先人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先人》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知识点《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依照那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黄、炎两族最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慢慢东移。

黄帝族的迁移线路偏北些,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域。

炎帝族的迁移线路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进展到今河南和冀南、鲁东北一带。

他们在迁移进程中曾与所迁地域的土著部削发生过斗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逸周书·尝麦》说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一带的蚩尤族发生猛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

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族曾和少昊族关系紧密,因此黄帝族亦和处于东方的太昊、少昊两族作战,并博得成功。

黄帝族打败蚩尤族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域扩大了阻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阪泉之战前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黄帝。

尔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域占据了主导地位,阻碍日趋普遍。

新石器时期后期,黄帝族的阻碍加倍扩大。

战国、秦、汉期间,人们对黄帝族的进展情形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依照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表达了如此一个系统:我国上古时期,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

上面那个系统里的名称绝大多数都不该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看成为族名来熟悉。

相传黄帝2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2个氏族。

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一辞地盛赞黄帝的庞大阻碍,极可能在那个时期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1 13课学案(华师大版)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1   13课学案(华师大版)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1 13课学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学案(华师大版)第二章原始农业教师寄语:不为退步找理由,要为进步找方法。

学习目标:1、识记以半坡原始居民为代表的北方农耕化和以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代表的南方农耕化的主要特征。

2.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农作物和建造房屋的原因。

3、掌握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

基本线索: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原始人类进入了原始农业时代。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农业的代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米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原始聚落还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例,介绍了北方和南方的特点。

学习要把握生产力发展的主线。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习过程:一、情景介绍二、自主预习:(考考自己)1.查找:在第三张“中国农业祖先遗址分布图”上查找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

北方的农耕化南方的农耕化时间所处地区代表原居民原始农业(粮食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牲畜)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业和捕鱼业原始陶器工业原始建筑业(房屋样式)2.在原始农业时期的代表人物中,半坡遗址发现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_________和_________。

4.考古学称之为“新石器时代”,所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聚落)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聚落)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5、_________建筑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三、唐询(一)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1.半坡原始聚落和河姆渡原始聚落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读本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回答:(1)猜想这陶器的用途有哪些?(2)在盆上刻鱼是什么意思?彩陶的出现从根本上意味着什么?3、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半坡和河姆渡原始聚落的房屋和建筑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这些功能有什么好处?(二)合作探究(自古成功在尝试!)对于自主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
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难点
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表
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我国先民的足迹自距今年以来,遍布祖国东西南北。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出现了聚落群,表明哪里可能存在着大的或。

2.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炎帝和黄帝
1.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神话传说虽有后人的加工成分和臆想,但它反映了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它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区别:传说与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2.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课本中的白陶、彩陶的插图说明了什么?
2.如何看待炎帝和黄帝的神话传说?
3.我们为什么会自称是炎黄子孙?
五、自我检测题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A.8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A.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沿海地区
D. 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A.盘古
B.蚩尤
C.三皇
D.炎黄
4.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A.涿鹿之野
B.牧野之郊
C.阳城之外
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A.自然环境的不同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原始聚落的多少
D.发展时间的长短
六、当堂检测题
1.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A.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B.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C.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D.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A.禹
B.炎帝
C.黄帝
D.蚩尤
3.某台湾旅行团要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4.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5.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A.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B.蚩尤部落——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黄帝部落
D.蚩尤部落——炎黄联盟
6.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青铜剑
C.磨制石器
D.铁斧
七、拔高思考题
课本看图与思考
八、作业题
完成随堂练
九、谈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
十、名人名言或教师寄语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成功离我们很遥远,但当你放弃努力时,却发现,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