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17课)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梳理】一:元谋、云南、元谋、170万、工具、天然火二:周口店、70-20万、天然火三:周口店、3万、人工取火、骨【自主检测】选择题:B.A.B.A.A.C.非选择题:1、元谋人—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北京人—约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2、⑴A⑵北京人⑶C【拓展视野】 B C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一:长江、浙江、余姚、七千、水稻、干栏式二:黄河、陕西、西安、五六千、粟、半地穴式、彩陶【自主检测】选择题:B.D.D. D.D.非选择题:1、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2、A: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B: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拓展视野】1、C 2、D第3课华夏之祖【知识梳理】一:炎帝、黄帝、涿鹿、蚩尤、华夏族、黄帝二:尧、舜、禹、禅让制、2070、夏、奴隶制【自主检测】选择题:AABAB非选择题:尧、舜、禹;“禅让制”【拓展视野】 B D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二、材料题21、(1)图一: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2)河姆渡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22、1、启;2、世袭制;3、夏朝;4、奴隶社会,夏、商、周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梳理】一:启、世袭、家天下二:约公元前2070年、禹、约公元前1600年、汤、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三:西周、周天子、诸侯、国人、公元前771年【自主检测】选择题:C.D. A.D. D.非选择题:⑴分封制;⑵巩固西周的统治;⑶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拓展视野】B A B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梳理】一:原始、商朝、司母戊鼎、三星堆、商朝、瓷器二:商周、禹、选种、施肥、治虫害、商周、牲畜圈栏三:奴隶主、奴隶、殉葬品、祭祀【自主检测】选择题:A.B.B. D. B.B.非选择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拓展视野】B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梳理】一:周平王、春秋、战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尊王攘夷、管仲、齐国二:韩、赵、魏、齐、秦、楚、燕、赵、魏、韩、桂陵、齐国、魏国、齐国、魏国、长平、四十多【自主检测】选择题:A.D.B.D. A.B.A.非选择题:见七上P33页【拓展视野】B D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知识梳理】一:春秋、战国、春秋末年、战国时期二:战国、李冰、岷江三、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封建、县制、土地、耕战、封建四、战国、地主、农民【自主检测】选择题:A.A.C.B.B.D.非选择题:(1)商鞅;秦国;(2)主张变法;法家(3)地主阶级;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方案预设:
一展你的好口才。
1、随堂笔记一:五胡十六国
1、五胡:西晋末年,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五个北方民族。即、、、、。
2、北方各民族互相认同的变现有哪些?
随堂笔记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秦是族建立的政权。首领任用为相进行改革,使前秦强大并统一了北方。
2、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结果
胜利、失败的原因
影响
3、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
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B.实行官吏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D.讲汉语
小组互助:
组长主持,确定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议题,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准备精彩展示!
(3分钟)
展示一:介绍本民族,继承优良传统。
方案预设:说说你是什么民族,有什么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应继承哪些优良传统?
展示二:读图学史
方案预设:介绍本课期中的插图,你学到了什么?
展示三:说说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4、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5、“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五校联片七年级上册历史“三自”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审核:
课题: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1、【学习目标】1、识记:五胡十六国、淝水之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2、能理解:民族大融合;3、会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课堂小结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随着历史统一潮流的发总结提升展,最后由西晋统一全国,符合了人民的愿望,但是西晋的统治非常腐朽奢侈,导致八王之乱,又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并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同时,这个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板书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266、司马炎、定都洛阳2、统一:280、西晋灭吴3、统治特点:腐朽奢侈4、影响:走向衰落二、八王之乱1、背景2、爆发3、影响: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时期2、路线3、十六国和前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一课时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割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旧非常尖锐。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西晋的统治。

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教师需要指出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晋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4、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

初中历史17课教案

初中历史17课教案

初中历史17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掌握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

2. 学生能够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3. 学生能够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认识到西晋统一的短暂性和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学生能够从西晋的兴衰中,汲取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

2. 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使学生深刻理解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1.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三国归晋、统一中原。

2. 西晋的灭亡:八王之乱、民不聊生、民族矛盾激化。

3. 北方各族的内迁:战乱迫使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的促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西晋的历史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西晋的历史进程,重点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方各族内迁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晋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北方各族内迁历史意义的理解。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以及八王之乱和西晋灭亡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各民族的的情况,认识到北方各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了解北方各族内迁。

3.简述北方各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

2.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孙吴、蜀汉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

(2)曹魏中期,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其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不是被废就是被杀。

2.建立:年,建立西晋,定都。

3.统一:,西晋灭,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西晋的腐朽统治:中的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为荣,追求享乐。

2.八王之乱(1)原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昏庸无能。

(2)概况:在位时,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3)影响:(1)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的转折点。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3.西晋灭亡(1)分裂开始: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成汉、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

(2)原因:的内耗,统治者已经没有力量制止分裂了;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3)标志:年,内迁的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王朝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1.时期:时期。

2.路线:原来生活在西北的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地区;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流域一带;而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佛教的传入是秦汉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道教则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2)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传统,到西汉时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并为后世史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代表。

司马迁修成《史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与国力的强盛为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司马迁的史学家传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史记》得以修成的直接原因。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修史所遵循的原则。

此外,《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反映了西汉时期传记文学的发展。

鲁迅因此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宗教传播的原因:宗教教义的欺骗性,麻痹了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志;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需要,因而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持。

①关于佛教的传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结合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使学生对佛教的传入形成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同时,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秦汉时期的阶级矛盾引导学生理解统治者支持佛教及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②关于道教的兴起,在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讲清下列几个问题:第一,道教是我国古代民族宗教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17---25课历史导学案

17---25课历史导学案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帮助学生开展讨论。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子长县秀延中学表格教案
您的精心就是学生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设计

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设计

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标要求】知道两晋的更替。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西晋的兴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西晋的兴亡”。

第二部分为“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1.阅读教材,简述西晋的建立、统一、灭亡的历史史实。

2.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在西晋初年就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二、北方各族的内迁1.阅读教材,写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结合课本73页《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找出这些少数民族内迁后的地理位置。

2、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2.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3.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A.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B.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4.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5.通过本节课所学,我们知道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恺与石崇斗富”、“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等历史典故;也学习了《敕勒歌》等北朝民歌,有探索兴趣的同学,课下利用电脑等学习工具,进一步了解西晋与十六国的相关历史。

【课后反思】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过程】一、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历史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历史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流程: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郑和下西洋、民族英雄戚继光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_________年,他自立为______,国号______,史称________。几年之后,又迁都______,后改称_________。
2、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立者:__________。人员组成:由皇帝选调____________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__________裁决。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去执行。
影响:标着着我国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
目的:加强_________专制,从__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朝最严重。
含义:统治者从_________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____________,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_______。
A、文字狱B、设东厂 C、设西厂 D、设锦衣卫
4、《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是军机大臣,你知道军机处是何时设立的吗(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5、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6、“杀牛羊,备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
2、清朝建立: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______年,清军入关,迁都_________,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出西晋速亡的原因;通过研习史料增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利用司马懿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
方式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
目标1. 了解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西晋灭亡的
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
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
实,认识民族融合的事实。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
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学习
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任务,让学生带
着任务开展下面
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
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1.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独立
完成问题,并初
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
本的大致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导学案_3

17、《西晋短暂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具学具:挂图,教学PPT,导学案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师生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猜成语的小活动导入新课,在大屏幕上打上成语的解释,让学生猜,成语包括:乐不思蜀,洛阳纸贵,白首同归,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莼鲈之思,猜完之后教师总结,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同一时代,就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是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而在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与汉族逐鹿中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结束三国鼎立,实现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一篇章三国尽归司马氏(一)司马氏势力发展:1、司马懿夺权:曹丕当政后,司马懿受到重用,曹丕临死前将明帝曹睿托孤给司马懿等人,曹睿在位时,司马懿任大将军,为魏重臣。

曹睿临死前将年仅八岁的太子交付到司马懿和曹爽手中,曹爽主政,司马懿掌握军权,在曹爽集团飞扬跋扈之时,司马懿韬光养晦,后发制人,趁曹爽等人拜谒高平陵时司马懿趁曹氏子孙孱弱昏庸的时候,以垂死之年,奋起一击,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爽手中政权,司马懿掌握军政大权2、司马师:司马师继任大将军,曹魏政权继续向司马氏倾斜,司马师废曹芳,改立曹髦3、司马昭: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继续掌管朝政,他毫不掩饰想要称帝的野心,在他的眼里少帝曹髦不过是个傀儡,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喜爱诗文书画的文弱皇帝,却以他最果决,最悲壮的方式,想司马氏发起了最后的反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曹髦临死前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公元260年五月的一天,不想坐等被废黜的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亲自讨伐司马昭,以一种最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曹髦之死,意味着曹氏的最后一次反抗也以失败告终,曹氏衰落,但魏国统一天下的雄心,并为停止,没有后顾之忧的司马昭开始实行更大的计划,也为司马氏最后取代曹氏赢得了重要的政治筹码,他灭掉了三国中的一个国家,哪个国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确定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大战略,来结束三分天下的格局)。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17-22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17-22课)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3、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堂导入:1、前不久在我国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个德国游客因为太喜欢兵马俑了,便把自己打扮成兵马俑,希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你知道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会对中国秦代的东西如此痴迷呢?让我们一起领略秦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吧!2、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

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

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3、课本93、94、95页动脑筋。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

二.【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三.【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四.【学习方法及流程】学习方法一:模块一运用一张魏晋时地图疆域的变化,说出西晋统一的过程,理清朝代更替顺序。

由此思考西晋统一的根本原因和启示。

学习方法二:模块二通过观看八王之乱的视频,由视频概括八王之乱的背景、目的、地点、影响。

并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学习方法三:模块三利用一首歌曲,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原因、概括和结果。

并思考人口迁移对北方对南方不同的意义。

学习方法四:利用一副流程图,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并概括本课课题和单元主题。

五.【教学过程】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根据东汉末年到280年西晋建立的疆域变化图,说出西晋统一的过程。

【生成提高】西晋能够结束长期的分裂。

实现统一,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简述八王之乱。

(背景、目的、地点、后果等)在这一场长达16年的混战中,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

八王宗王轮番参与进来,宫廷政变逐渐升级为战争。

诸王军队到处烧杀抢掠,人民饱受荼毒,民生凋敝。

诸王为了在战争中获胜,不惜“引狼入室”,借助当时已经逐渐壮大的少数民族力量,为后世的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这一段司马氏诸王,为争夺权势的混战被史学家称为“八王之乱”。

【生成提高】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知识模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在歌声中思考内迁的民族原来生活在哪里?为什么要内迁?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历史第17课初中教案

历史第17课初中教案

历史第17课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背景和淝水之战的发生背景。

2. 了解淝水之战的经过和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1. 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背景。

2. 淝水之战的具体经过和结果。

3. 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如何将淝水之战与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片段,生动展示淝水之战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并引入淝水之战的话题。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淝水之战的发生背景和经过。

2. 分析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四、观看视频(1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展示淝水之战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视频观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并深入探讨了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了历史知识,更加懂得了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影响和启示,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展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一、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

他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背景: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大封同姓诸王,又派诸王据守州郡。

导致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主人民,引发撒谎哦书民族首领反晋。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危害: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17、西晋的短暂统一

17、西晋的短暂统一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西晋兴亡的因素。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10 分钟)
1.问题回顾 :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 导入: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可是这个统一的王朝为什么只 存在了三十多年就灭亡了呢?
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走进文本,解决问题(20 分钟) (一)阅读第一部分“西晋的建立” ,找出下列问题: 1.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 2.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的社会现状如何? (二) 阅读第二部分“八王之乱” ,找出下列问题: 1.八王之乱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三) 阅读第三部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找出下列问题: 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时间、概况、结果? 2.前秦政权的建立和统治政策?
7、练习册习题 五、安全教育(1 分钟)
1、内宿生放学后不准在校内追逐打闹,不准跑步就餐! 2、外宿生放学后马上回家,不准在途中玩耍!
课时教学反思
青龙山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课题 班级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设计者 崔炳玉
任课者 崔炳玉




姓名
第 22 节
11 月 21பைடு நூலகம்日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 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 助的精神; 通过课堂历史剧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我们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 固统一的重要性。

初中生历史17课教案

初中生历史17课教案

初中生历史17课教案
1. 了解17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2. 了解17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3. 了解17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

教学重点难点:
1. 英国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
2. 法国的绝对主义和启蒙运动。

教学准备:
1. 教材和课件;
2. 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17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30分钟)
1. 英国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
介绍英国在17世纪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重点介绍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以
及科学革命的影响。

2. 法国的绝对主义和启蒙运动
介绍法国在17世纪的政治形势和国王的集权统治,重点介绍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发展情况。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英国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2. 法国的绝对主义和启蒙运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英国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并附上相关图片或图表。

六、课堂结束(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出明天要学习的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在家中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明天的课堂。

初中历史教案17课

初中历史教案17课

初中历史教案17课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2. 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和变革3. 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意义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2. 戊戌变法和光绪维新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事件和多变局势2. 分析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历史文物和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和认知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学习内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或简短视频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戊戌变法和光绪维新:介绍戊戌变法的目的和措施,以及光绪维新的成果和失败。

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解释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三、讨论:分组讨论以上历史事件和转折点,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和变革方向。

四、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梳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五、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文、制作海报等,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了解。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课下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关键时期和事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后续可以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自主预习】一、1、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二、1、约70万年—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2、打制石器;天然火。

3、北京人遗址,中国。

三、1、约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2、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磨光,钻孔,人工,爱美,氏族。

【互动探究】1、体质进步: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2、工具制作: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3、技术:人工取火;4、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

生活的集体——氏族【基础过关】1—5 BDBAC 6—9 CBCC【综合运用】10、(1)共同之处: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不同之处: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

(2)山顶洞人的生产比北京人进步,生产的发展是山顶洞人进步的主要原因。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预习】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磨制石器和水稻;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建筑,磨制石器和粟;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

【互动探究】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基础过关】1—5 CBDBB 6—9 AACC【综合运用】10、(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2)图一: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

图二:防寒保燥,因地制宜。

第3课华夏之祖【自主预习】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页共11页一、炎,黄,涿鹿之战,蚩尤,华夏族,黄帝,华夏之祖。

二、1、尧舜禹,禅让。

2、约公元前2070,夏,奴隶社会。

【互动探究】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原始社会时期。

大公无私,生活俭朴,克己爱人等。

【基础过关】1—5 ABABA 6—10 BADA【综合运用】11、(1)黄帝;(2)炎黄子孙;(3)尧舜禹。

七上历史第17课导学案

七上历史第17课导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导学案课型:必修课备课人:周三娟宋建莹审核组:七年级历史组总19课时第17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胡十六国、前秦南伐、淝水之战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对比法、填图法、填表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只能是灾难,政权的频繁更替是战争的恶劣后果之一。

要树立反侵略战争、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观念。

树立各民族平等互助,使我们的祖国共同发展繁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难点:淝水之战。

三、【课时】1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什么是“胡”?什么时期以后,我国历史进入民族大交融时期?2、什么是“五胡”?3、什么是“五胡十六国”?他们之间关系?4、后赵是哪个民族的谁建立的?他如何改革?5、高坐的胡床和椅、凳取代汉族原有坐具是在什么时候?6、前秦是哪个民族的谁建立的?他如何改革?7、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方、结果、原因、影响、典故?8、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都城?如何改革?9、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重点?作用?10、什么是“北朝”?【合作交流】(交流成果,方法和问题,兵教兵)【质疑探究】1、列举统一北方的政权?2、与十六国并立的南方政权是哪一个政权?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4、结合实例分析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作用。

5、寻找我们自身所带有的民族融合的特征。

6、对于本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勇敢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填图】南北朝的并立。

【班级展示】(展示成果,善于发现,勇于质疑)【测评反馈】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6<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A匈奴语B汉语C鲜卑语D胡语7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匈奴B.鲜卑C.羯D.氐6、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指名讲述引言中的故事,并回答随后的问题。

师适当引导补充;
2、 思考、讨论: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
3、 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王充和《论衡》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司马迁和《史记》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思考、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四子目: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观看影视资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结合你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理解。

(2)假如你刚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簿上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段话。

(3 )请你也做做名人,对兵马俑作一精彩的评价。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 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 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9. 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相
2、讨论解决动脑筋 三、达标检测:
佛教起源于( A.西域
)
B .欧洲
C .古印度
D •大秦
2. 3.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春秋时期 道教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 .秦朝末年 ) B .战国时期

C .西汉末年 C •西汉时期 4. 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 C .佛教
兰教
5. 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 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A .道教 B.佛教
兰教
6. 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能够普渡众生
.基督教
D .东汉末年
D. D.伊斯 D.伊斯
东汉时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能够得到幸福
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 )
10. “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

这部史书是指( )
1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材料二 见右图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判断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2) 他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什么? (3) 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四、重点点拨:
1、 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 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 心理需要。

所以,这俩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能够通过查 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相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

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 《西
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

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 石窟艺
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水准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3、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 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 所遵循的原则。

课外作业:
造纸术
数学
地理
医学
宗教
史学
雕塑
思想

西汉
东汉
A .《离骚》
B .《汉书》
C .《史记》
D .《春秋》 A.《诗经》 B .《楚辞》 C .《史记》
D.《缀术》 D.四羊方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