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著名画家玲玲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分析玲玲作品中的形体、色彩、构图等要素;3. 实践绘画技巧,通过模仿和创作画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简要介绍著名画家玲玲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析和讨论玲玲画作中的形体、色彩、构图等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1.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玲玲的代表作品,结合形体、色彩、构图等要素,详细讲解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幅玲玲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画作中的形象和意境。
第三课时: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美术馆或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玲玲的作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真迹并体验艺术的魅力。
2. 学生开始绘制自己的画作,可以选择模仿玲玲的作品,也可以发挥创造力进行自由创作。
第四课时:1. 学生继续在课堂上完成画作,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和指导。
2. 绘画完成后,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进行展览评比并进行展评。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教师的观察和指导,评价学生对玲玲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和创造力的发挥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研究其他画家的作品,拓展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举办美术作品展,展示学生艺术成果。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要素,还深入了解了著名画家玲玲的作品和艺术价值。
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览评比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相互协助的能力。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故事中玲玲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自己的优点,激发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玲玲的画》讲述了一个关于小学生玲玲的故事。
玲玲在画画比赛中遇到了困难,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最终完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玲玲、画画、比赛、困难、创造力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玲玲面对困难时的思考过程和创造力。
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和动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章节共需4课时完成。
5.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学习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进行写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能力。
6.2 评估方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3 评估内容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掌握,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能够正确使用在句子中。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作业目的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上玲玲的画课时教案
二上玲玲的画课时教案第一节课,认识画笔和颜料。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认识不同种类的画笔和颜料,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画笔和颜料的种类、用途和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画笔和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各种不同种类的画笔和颜料,让学生们猜猜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2. 学习画笔。
讲解各种不同种类的画笔,如毛笔、油画笔、水彩笔等,并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使用这些画笔,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
3. 学习颜料。
讲解各种不同种类的颜料,如水彩颜料、油画颜料等,并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使用这些颜料,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
4. 练习。
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画笔和颜料进行绘画练习,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对画笔和颜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第二节课,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明暗等。
教学重点,掌握线条、色彩、明暗等基本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们观察并分析其中运用的基本绘画技巧。
2. 学习线条。
讲解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掌握不同种类的线条的绘画技巧。
3. 学习色彩。
讲解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介绍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
4. 学习明暗。
讲解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介绍明暗对立的原理,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掌握明暗的表现技巧。
5. 练习。
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线条、色彩、明暗等基本绘画技巧的练习,体会它们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对基本的绘画技巧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第三节课,创作绘画作品。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5个字,会写10 个字。
重点写好“画、报、候、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 个字,会写10 个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成语故事。
播放动画《塞翁失马》。
说一说你看了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玲玲图像: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这篇课文讲述了()准备参加()的()不小心被弄脏,()重画一张,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画变得更漂亮了。
三、读认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玲玲端详一幅评奖催促叭脏乱报纸另外及时懒虫并且糟糕肯定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学习多音字,课件依次出示:参和脏。
四、情景朗读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5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25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青塘中心小学肖勇凯【教材分析】《玲玲的画》一文讲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黑渍,在爸爸的启发下,黑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更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设计理念】将课改的新理念贯穿课堂中,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力求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喜欢学习汉字,主动学习课文的愿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会认“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1.会认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从而学会动脑筋。
【教学准备】课件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PPT2 。
“嗨,朋友们好,我叫玲玲,我喜欢画画。
”多有礼貌的玲玲呀,谁能向她打声招呼呢?生:……(师:你真有礼貌;你真会交朋友;你真热情…)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玲玲有关的课文。
2.出示PPT3。
读题。
“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ling),来跟老师读两遍。
“玲玲”多么好听的名字呀!可是“玲”字你能写好吗?指导书写生字“玲”。
①师范写,生书空。
②观察,说说怎样能写好它?③生在书上练习写两个。
(师:看谁写得既美观又漂亮…)3.出示PPT4“我的学习目标:1.我会认“玲、详”等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我是识字小达人:1.出示PPT5: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标好自然段,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宝宝。
生按要求听师范读课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8个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候”5个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
对玲玲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感到欣赏。
教学过程: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1.教师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
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字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表示意思。
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王字旁,就是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
“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起来读课题。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学生借助图画,用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图文对照: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三个自然段对应,在这三个段落前做上记号。
三、细读故事,学词学文三幅画分别对应课文第一、四、八自然段。
请学生从以上三段话中找出玲玲心情的变化(得意—伤心—满意)。
教师引导:玲玲的情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细细去读读这三段话。
1.第一自然段: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1)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做个动作?像他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出示词语卡“端详”,学生认读)。
(2)引导想象: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作品,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出示词语“评奖”,读正确)。
玲玲一边端详着自己的作品,一边会想什么呢?(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玲玲得意的心情。
)(3)联系生活: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和玲玲一样的感受吗?哪件事情觉得自己做得特别好,挺得意的(学生畅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铃、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认识“铃、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你在画画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你会怎么办呢?2、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
我们来跟她打声招呼吧!(指导读好后鼻音和轻声)3、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
(板书课题)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三幅图作为课文插图,它们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谁在前谁在后?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借助插图,让学生试着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尾。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积极动脑思考)结果:从玲玲改画引发出感想(好事)4、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字词障碍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要求会认和会读的字。
2、读完课文后,在学习小组内,读一读圈画出来的生字词,不懂的问问同学,查查字典。
3、集体识字认字:(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去掉拼音,小组比赛读,教师相机正音。
4、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字音。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观看生字笔顺动画,掌握生字笔顺。
(4)教师指导生字容易写错的笔画,学生练习写字。
(5)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读了《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知道了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的更好了。
下节课,我们还要仔细读读,爸爸是怎样引导玲玲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五、板书设计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
语文 玲玲的画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等8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如“肯、脑、筋”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玲玲的画、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等)。
生字卡片。
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讲述一个自己或他人通过动脑筋解决困难的小故事,引出“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主题。
2.引出新朋友“玲玲”,介绍她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我们要学习她和她的画之间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最终解决了问题。
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表现出兴趣,纷纷点头)教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和动脑筋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玲玲的小朋友,她是一位小画家。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玲玲的画》。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板书课题《玲玲的画》,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玲”,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并组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1)通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生字表或字典。
(3)正确朗读课文,不漏字、不添字。
2.边读边用圆圈或横线标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2)纠正读音,特别是多音字“脏”的读音。
(3)生字识记。
出示“详、评、奖、催、脏、及、懒、糟、肯”,指名认读,回忆课文中的词句,组词。
(4)分组出示词语,认读,联系故事内容说说发现,写一写“画、评、奖”(三个不同结构的字)。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大家请看这幅画。
2.今天,我们要认识这位新朋友玲玲,她很喜欢画画,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
3.玲玲画画时发生什么事?她会怎样处理?今天来学习《玲玲的画》,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疏通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的读音及长句子的断句。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音,识记字形。
(3)标课文自然段序号。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随机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
(2)强调“脏”读平舌音;“拿”是鼻音“玲、另”是边音;“玲、详、评、奖、胜,并”是后鼻音;“懒、肯、拿”是前鼻音。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令----玲羊----详平八---叭庄---脏曹---糟加一加识记:力+口=另止+月=肯合+手=拿比一比识记:乃---及开---并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再画来不及了。
经过:爸爸出了个好主意,让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结果:玲玲从这件事明白了道理。
4.归纳: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比赛的画,爸爸出了个主意,让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巧妙弥补过失,爸爸的话使玲玲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四、规范书写,巩固识字1.出示会写字,学生自读,并给生字组词。
2.观察字形、结构,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幅”左右结构,左边的“巾”写得瘦一些,右边的“畜”紧贴田字格竖中线。
“奖”是上下结构,上面两部分分别写在田字格上格竖中线两侧,下面的“大”写在横中线下,注意“大”不能写成“犬”;“及”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其笔顺是“丿、、”。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家王铎的代表作品《玲玲的画》2.学习并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画线、填充、涂色等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4.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绘画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方式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画线、填充、涂色等难点: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鼓励学生放松心情,在创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功三、教学准备1.插画《玲玲的画》2.艺术工具:画笔、色彩笔、颜料等3.课件:绘画基础知识、作品欣赏等四、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1.我们知道什么是绘画吗?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请大家举手表达自己对一幅画的感受。
3.播放绘画基础知识课件,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
2.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插画《玲玲的画》引入本课主题。
2.让学生自己想象和描述故事背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奇妙的画作。
3. 演示技法1.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比如用直线画大楼,用弧线画树木等。
2.阐释填充的重要性,并演示笔刷的运用。
4. 创作实践1.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幅画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作的快乐,并根据个体差异安排时间,随时调整教学节奏。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心情等因素。
2.借助课件和老师的帮助,学生绘画的过程中理论知识需要有人指导和纠正。
5. 展示成果1.分享每个学生画的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评价学生的作品,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很大,绘画技巧讲解不够到位,不少同学画面不够清晰,后期填充等没做好。
通过本次授课,提醒我要注意学生个别化需求,在理论课学习知识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纠正学生在绘画中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让学生从互动、合作、自主学习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尚田镇中心小学沈玲玲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能读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8个生字字音,通过课文的朗读能读准“玲玲、端详、评奖、弄脏、叭的一下、动脑筋”六个生字所在的词语。
通过换偏旁识记“叭”,动作演示理解词语“端详”。
通过观察,能正确书写“玲、糟、脑筋”四个生字。
2、通过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理解爸爸的话,知道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校举办了一个画画比赛,有一位小姑娘也要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
亲切地叫一声。
(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个“玲”?2、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让我们去帮帮她。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不确定的请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比比谁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读完之后,圈圈生字宝宝,划划生字宝宝所在的词语,看看谁收获的更多。
1、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哦,把课文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完一遍可以用小手指告诉老师,你读得很认真。
师:动手给课文标标序号,圈圈生字宝宝,把课文中生字宝宝组成的词语朋友们划一划,读一读吧。
(夸赞大家的朗读姿势等)2、师: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然后看看是不是都找到新词朋友了。
3、看词语朋友们忍不住要出来和你打招呼了,认一认吧!玲玲端祥一幅画评奖催促叭的一声(趴、扒)弄脏(心脏)脑筋1、带拼音读师:老师发现这个词语特别难懂,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它所在的句子吗?(读一读,谁能来说说它的意思呢?仔仔细细地看就叫端详?那你平时会满意地端详什么呢?比如:当你亲手用橡皮泥捏了可爱动物)2、师:当我们不小心把黑板擦掉地上的时候,会发出“叭的一声”叭是个拟声词,那小朋友火眼金睛,看看这三胞胎。
3、弄清楚多音字4、哇,真棒,已经和他们交上朋友了,让我们再来记一记吧!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我们默读课文,然后和同桌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短的话说清楚。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有关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尝试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1. 板书: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绘画用具:铅笔、彩色铅笔、画笔、颜料、画纸等。
3. 学生绘画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玲玲的画”。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绘画的了解和感受。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板书“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依次解释并讲解每个概念和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纹理等。
3. 通过图片或实物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技巧。
Step 3:绘画实践(25分钟)1. 分发绘画用具给学生。
2. 展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范例,并解释作品中使用的概念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观察范例作品,并鼓励他们尝试模仿。
4.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开始进行绘画创作。
5.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完成绘画后,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2. 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画廊,增加他们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观察和记录自然景物,并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实践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同时,通过分享和总结,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简介
这是一节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美术课,本课的主题是“玲玲的画”。
通过本课
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到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能够完成一副简单的画作。
授课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方法
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示范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详细步骤
第一步:介绍本课的主题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的主题“玲玲的画”,并简要讲解绘画的重要性和乐趣。
第二步:示范画图过程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画作,并逐步示范画图过程,并注重讲解每一个步骤的技巧。
第三步: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尝试画出自己心中的画。
第四步:作品展示
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讲解中对每张作品进行互动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继续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通过每位学生提交的作品和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绘画技巧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完成的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和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同时,本课也为今后更深入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基础。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课时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课时这是玲玲的画教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预设目标:1、会认“玲”等8个生字,在课堂上会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初步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大家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请你来说一说,我们一起帮你分担。
2、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烦恼,那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位新朋友,肯定会给你们带来欢乐的,她的名字叫玲玲。
让我们和她打个招呼,亲热地叫她一声,热情地喊她一次。
接下来,让我们认认真真地把她的名字写一写。
a、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b、如果没有,让大家认真开老师写她的名字,然后再临写。
今天,这个玲玲她要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难题的魔法,这个魔法就在25课课文中,请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直到读通顺为止。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的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a、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b、出示课件,看大屏幕,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c、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分组开火车读。
d、去掉其他字,留下生字,让学生进行抢读。
三、词句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分别划出带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并认真地读一读。
2、交流句子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a、请女同学读一读b、用动作体会“端详、满意地端详”c、指导朗读。
句子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a、请男同学读一读b、这时候,玲玲的心情肯定是怎么样的?c、这时候,玲玲会想些什么?d、带着这种想法,这种心情再齐读句子。
句子3:“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一篇课文《玲玲的画》。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课文《玲玲的画》的内容和意义; 2. 能够回答本课习题并理解练习内容的意义。
思想品德: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周围美丽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玲玲的画》的内容和意义;2.学生能够回答本课习题并理解练习内容的意义。
2.教学难点1.将想象与创造力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用词描述出来;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问答法3.观察能力培养法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回答。
3.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最舒服的一件物品,并让他们说出他们的颜色和形状。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颜色和形状放在一起,你们能想象出一个东西吗?2.整体呈现环节1.教师介绍本篇课文《玲玲的画》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内隐含的意义。
2.播放《玲玲的画》视频,并让学生认真观看。
3.深入阅读环节1.翻阅课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课文,并理解文本的含义。
2.教师提问:•玲玲有两幅画,你们觉得哪幅更好看一些?•你们能从文中看出玲玲的性格吗?•玲玲为什么不把第一幅画拿出来呢?3.学生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4. 探究任务环节1.教师提供几张卡片,让学生通过涂色、画图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学生开始涂色、画图。
3.学生完成后,讲解自己的画,让同学来猜测。
5.测试巩固环节1.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份习题册,让学生完成测试。
2.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批改,并进行讲解,解析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
五、教学反思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应该在导入的部分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本课的内容和主题。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关键段落及语句解读
关键段落
文章第二段,详细描述了玲玲的画作内容,包括色彩、构图和细节等方面的描 写,展现了画作的生动和逼真。
关键语句
如“色彩鲜艳,构图巧妙”、“每一笔都显得那么有生命力”等,这些语句表 达了作者对玲玲画作的赞赏和肯定,同时也引导读者去品味和感受画作的魅力 。
2024/1/28
9
文本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课件、视频、音频等。
其他
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 。
2024/1/28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8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2024/1/28
01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 入玲玲和她的画,中间详细描绘 画的内容和创作过程,结尾点明 主题。
02
写作特点方面,文章运用生动的 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 置身于画作之中,感受到画作的 魅力和作者的创作情感。
2024/1/28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讲述玲玲的画作,表达了艺术创作的魅力和价值,鼓励读者去欣赏和创 作艺术作品。
情感表达
文章中充满了对玲玲画作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热 情和追求。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感和 艺术情怀。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个性化评价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 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 优势和特长。
18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4/1/28
19
观察、描述、分析画作活动
2024/1/28
观察画作
0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玲玲的画》中的细节,包括色彩、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⒊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指名读、齐读。
)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出示多媒体课件(二),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理解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实行抢读。
(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实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实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
5、在小组、班级中实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实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实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⒉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实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五、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