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抽象美
对中学美术课教学中抽象美术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对中学美术课教学中抽象美术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作者:黄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摘要:该文针对中学抽象美术教学的特性,阐释抽象美术作品与剪纸、书法、音乐及诗歌的相通之处,充分运用通感理论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抽象美术提出了几点教学思考与建议。
文中提出将剪纸、书法、音乐及诗歌的与抽象美术有联系的优势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抽象美术教学对学生形成美术素养、提高生活品位、传承美术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抽象美术;通感;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27-01一、抽象艺术欣赏汇中的通感通感的客观基础是当前感知的事物与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在性质、形态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共通,有其生理、心理学的发生基础。
而运用在美术领域所谓通感,就是通过连接生活里与抽象美术相关的事物、经验或知识,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作品,以达到抽象美术教学的目的。
二、认识抽象艺术作品怎样理解抽象艺术呢?一种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即古今中外一切非具象、非客观的、非现实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称为抽象艺术,甚至可以包括音乐在内。
另一种是比较精确的解释,也就是1910年左右,由康定斯基创始的一种艺术流派,他在画面中抛开了客观世界的具体形象而纯粹把色彩、线条、几何形体加以组合。
这一流派还被细分成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热抽象”,以蒙德里安为领军人物的“冷抽象”。
三、基于设计的抽象艺术教学思路根据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不同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以下是我对中学抽象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构想。
(一)抽象美术与剪纸的联系中国的剪纸艺术是通过特有的剪纸语言,用夸张、添加等手段来表现人物走兽等形象。
抽象美术也是如此,它们之间存在着“通感”。
如马蒂斯的剪纸作品里有很多绝对性和抽象性,达到一种思虑澄清的形式,保留了物体的纯粹形式及符号。
高中美术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案例分析
抽象与具象元素的结 合
在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中,艺 术家会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可能会在具 象的描绘中加入抽象的线条、色 彩或形状,或者在抽象的构图中 加入具象的对象或场景。
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通常能够 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家可能会通过抽象元素来表 现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而具象元 素则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 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谢谢聆听
展和进步。
05
案例分析
抽象表达案例分析
01
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在抽象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心的
情感和想法。例如,通过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扭曲的线条来表现愤怒或
不安的情绪。
02
构图与空间的处理
抽象艺术家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更加自由,他们可能会打破传统的透视
规则,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让观众更加关注
高中美术作品中具象表达
03
具象表达的特点
01
客观性
具象表达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绘,追求形似和神似 。
02
真实性
具象表达强调对事物的真实再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 彩表现事物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03
可读性
具象表达的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观众能够直观 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具象表达在高中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
抽象表达能够直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心境,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变化,引发观者的情感 共鸣和思考。
抽象表达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感体验。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融入到作品中,而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
抽象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抽象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抽象画是现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抽象的形式、色彩、线条和空间来表达艺术家的感受和思想。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引入抽象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使他们更好地领会艺术的内涵。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抽象画的创作方式与传统的写实画截然不同,它以表现形式、色彩、线条和空间的变化为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在欣赏抽象画时,学生需要从视觉上感知和领悟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非常有益。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抽象画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感受艺术家通过线条、色彩、形态和结构创造出的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创意。
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抽象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构思、追求和不断实验,最终呈现出抽象而不失形式美的作品。
在欣赏和学习抽象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索,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欣赏一幅抽象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它所用的线条和色彩等元素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视觉想象力,提高艺术创造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抽象画所表达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涉及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生命体验,还包括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和欣赏抽象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和表现,来体验和表达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抽象画的创作过程,让他们通过色彩、线条、构图和形态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抽象画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欣赏和学习抽象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跨学科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
Arts circle艺术论坛2012/03++TEXT/宋亮亮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的吴冠中,是杰出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先生的绘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等造形来诠释自然之美。
其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等数十种。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
而在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吴冠中先生所提出的抽象美与形式美无疑是对其艺术理论精髓的诠释,本文就这两点作以分析:首先,学术界最为关注的是吴冠中在1979——1980年间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与《关于抽象美》两篇文章,由此掀起了对固有艺术形式审美的反思。
这场由他而起的画坛理论争辩,揭开了中国绘画现代表现形式探索的一页。
其主要论点是:“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受是本能的”。
与此同时,他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的结构特点与形式框架,并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创造了富有中国审美内涵的现代抽象画形式风格,对今后中国画坛表现形式上的探索与追求起到了拓荒作用。
这一切源自于他对艺术形式表现的中西融贯的丰厚学识。
其次,用“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讨论吴冠中的形式美、抽象美,一定要先从吴冠中为自己设的底线开始,作画一定要有形象是吴冠中的主张,所以他的形式美和抽象美是和形象在一起。
“风筝不断线”和“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最著名的话语,但“笔墨等于零”其实是吴冠中反对笔墨的独立化发展的一句话,即绘画要有形像而不能完全抽象。
浅谈传统中国画“具象美”与“抽象美”的模糊性
了千百 年 ,而且 奔 向未来 …… 说传 统 的 中国绘 画具有 一定 “ 抽象 美 ” 因素 ,这 的确 是事 实 。
唐代绘画技法还没有脱离这个原始 “ 线描”的范畴 ,但已有了 些 明显 的进 步 。他 们 笔 下 的 “ ” 的形 态 已 出 现 了 多样 化 的 迹 线
入 ,肯定的势力逐渐增 长,人们才慢慢改变了对 “ 不似”因素的 象 ,不 仅 粗 细 转折 了变 化 ,墨 色 也有 了浓 淡 深 浅 的 变化 ;不 仅 画 态 度 ,于 是 ,这个 “ 与不 似 之 间 ” 的 原则 才 为 更 多 的 人 所 接受 人 物 和 画 动 物 的线 条 有 了区 别 ,画 山水 树 石 之 类 也有 一 些 新 的 创 似
似 ”也 不 便 遽 断 为 即 指 “ 象 ” ; 由此 而 引 申 ,中 国 的绘 画 就 是 艰 苦 的艺术 实践 探索 而逐 渐成 长起 来 的。 抽 “ 似” 和 “ ”相 结合 的产 物— — 它介 乎 “ 不 似 抽象 ” 与 “ 具象 ”之 传统 绘 画造 型特 征 的鲜 明个 性是 一种 特殊 的 “ ”和 “ 线 点” 的
艺术 形 式 ,其 中包 含着 许 多 “ 不似 ” ( 象美 )因素 。所 以我 们才 水 仙之 属 ,又 以淡 淡 的水 墨抒 写 。尽 管如 此 ,这 个时 期 的 “ 抽 文人 ” 称 之 为介乎 “ 似” 与 “ 不似 ” 之间 的一 种 “ 意 ”而非 “ 写 写实 ” 的 画派对 “ 形似”仍比较重视 ,他们对那些枯木竹石的淡雅的 自然特 艺 术形 式 。这里 需 要 简单说 明一下 : “ 意 ”的概 念 ,传 统的 含义 征 ,还是着意 “ 写 摹仿 ”的。这种情况一直要到元代以后才产生 了新 是 指一 种 “ 笔” 画法 ,与 “ 粗 工笔 ”相 对 ,现 代 的另一 种用 法 是把 的变化 。人 们逐 渐对 于那 些 自然 物象 的固有 特征 不是 太尊 重 了 ,人 它 同西 方 的 “ 实 ” 画法 相 对 而 言 ,泛指 中 国 画 的较 之 讲究 “ 写 形 们 不再 去 忠实地 “ 仿 ”它 们 的 自然 特征 。例如 牡丹 花 ,它本 身具 摹 似 ” 的特点 。这里 取 的是后 一 种含 义 。可见 这个 概 念不 是 十分 精确 有一 种 富丽 堂 皇 的美 感 特征 ,因此在 宋代 只 为 “ 院体 ” 画派 以工笔 的 ,故 不宜 多用 。 重 彩 画法 “ 摹仿 ” 之 ,而在 “ 人 画”里 更 是较 难见 其踪 影 的 。但 文 在 素 描 中 ,当你 面 对 一 个 石 膏 头 像 。 “ 实 ”地 把 这 一 感 觉 是到了元代以后 ,一些文人画家打破了这个旧规 ,他们已无视牡丹 如 对 象 描 摹 到 纸 上 的 时候 ,任 务 是 十分 明确 的 :作 画 者 必 须把 由于 之类本身固有 的特征 。他们把牡丹荷花之类同枯 木竹石等一视同
形式美的抽象性与“抽象美”
形式美的抽象性与“抽象美”形式美的抽象性与“抽象美”00形式美,是艺术美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
就造型艺术来讲,其形式美主要是点、线、体、面、色的组合所产生的整齐或参差,和谐或对比,壮伟或柔秀,疏朗或实密,运动或稳定等形式美感,二是造型艺术家们运用笔墨、色彩等媒介时的技巧,如笔墨、色彩、刀法的审美趣味等等。
我认为,形式美具有(也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于内容有依附性和能动性,形式美是外部形式诸因素所产生的一种外在的美感,有外在性;造型艺术的形式美有视感性;形式美的继承性是相对的,变革性是绝对的,同时,形式美具有抽象的属性。
以上是形式美的一般特性。
为什么说形式美又具有抽象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形式美是抽象的形式因素所构成的一种外在的统一,它虽然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相联系,但并非具体的艺术形象本身的统一,它虽然不能与内容因素绝对割裂开来,但又不是内容方面的内在联系。
律诗的平仄所构成的声律美,还不是诗歌所要表现的具体的艺术形象及某种情感,它只是声律的抽象的统一。
山水画中的皴法、点法,人物画中的描法,源自于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笔法又具有“类性”和“类相”的成分,即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质。
为了造成构图上的一种张力,有些老画家主张纵画要有横势,横画要有纵势,这是可以与作品的内容相对独立开来的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美的规律。
中国画的线条是否是“写”出来的,是否具有“一波三折”的变化,是否有金石味,草书是否具有“隔行不断”的气势,油画的用笔是否有一气呵成的效果,线条的疏密、走向是否具有节奏感,版画的黑白布局是否取得了画面的均衡,虽然不是可以与内容的因素,情感的流泻,具体形象的特征绝对对立起来的,但它又毕竟是可以相对独立的一种抽象统一的要求。
所以黑格尔把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与和谐统称为“抽象形式的美”,又把节拍的规律,音质和颜色的明确纯洁等称为“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①。
概言之,形式美具有抽象的属性。
中国画中的抽象美
论中国画中的抽象美国际软件学院杨翼霄2012302580272 抽象形式的绘画通常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抽象美的认识。
在当代的著名画家手中,抽象美更是美学表现形式的突出体现。
抽象美往往从具象(模拟)形式中发展、演化而来,如我国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中陶器上的鱼纹几何图案等,并与具象美结合着。
在西方美术史上,从“后期印象派”的作品开始,独立的抽象美因素开始萌芽。
德国沃林格提出“抽象与移情作用”说,认为原始美术和东方美术是从抽象冲动出发的,其风格特征在于空间效果被压抑,超越对象世界而表现单一形态。
画家康定斯基等发起抽象主义绘画,主张艺术创作可以离开可视的客观现实,以抽象的造型语言(点、线、面、色彩等)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
首先呢是笔墨表现方式所具有的抽象性;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话语方式,也是判定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线条、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语言,注重笔墨,追求笔墨的精妙在传统中国文人画中居于首要地位,在这里笔和墨已具备了独立的审美意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时常是和抽象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抽象,就是抽掉具体物象所形成的,没有任何物象特征的独立的画面形式语言,没有具体形的约束,表现起来就会显得格外自由,画面自然也就会很生动.没有抽象性,绘画作品没有了笔墨趣味.我们平时所讲的有没有画味,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苏珊·朗格的"有意味的形式"讲的就是这个妙理书画同源使得书法的用笔和线条引注于绘画,通过流动有律的线条来表达生命的节奏,表现物象的“骨”和“神”,从而使画面物象的构成和用笔更加丰富多彩,使绘画的线条更富于力度、美感和文化的素养。
作为书法的用笔、线条本身是一种非文字的、非辨识的形式知觉,是对线条及其相关形式表现的审美感知。
它不是具体的再现某一事物,而是在一切具体事物之上进行高屋建瓴的概括、抽象的结果。
美丽的抽象画例子
美丽的抽象画例子
1、马列维奇
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
代表作:
《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
受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
早期作品寻求变形和稚拙的美,代表作《花姑娘》、《农民》采用印象主义画法。
2、康定斯基
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抽象绘画之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
代表作:
《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
3、蒙德里安
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
代表作:
《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在当今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美术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艺术学科,抽象表现主义在美术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抽象表现主义。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抽象表现主义概述:介绍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艺术特点。
2.创作方法与技巧:教授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情感表达与生活观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观察力,将情感融入艺术创作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抽象表现主义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框架。
2.示范法:教师展示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创作。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如形式、色彩、构图等。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抽象表现主义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抽象表现主义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人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的教育文档示例。
希望这个示例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将抽象表现主义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回顾吴冠中谈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笔墨问题与写意精神
回顾吴冠中谈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笔墨问题与写意精神如果说吴冠中在三十年当代美术史中,大部分是居于边缘与次要位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十年中国美术理论史,吴冠中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在三十年美术理论史中,吴冠中的声音几乎是最响亮、最震撼、最具颠覆性的。
吴冠中对于中国美术理论的最重要贡献,即是他关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论述与探索,以及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著名论断。
早在1980年代之前,早已觉醒的他即提出了“形式美”与“抽象美”的著名论断,强烈质疑美术界此前流行的“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并在当时的官方美术刊物《美术》杂志连续撰文,引发了全国美术界的震荡,并形成了以吴冠中等为代表的激进派阵营与以当时的中国美协主席江丰等为代表的保守派阵营的持续论战。
这个论战,对于后来的“85美术思潮”、“89现代艺术大展”等当代艺术现象的出现作了重要的思想铺垫。
事实上,当时的吴冠中基本上是孤身奋战,舌战群儒,但他却影响、带动了栗宪庭、高明潞、水天中、郎绍君、贾方舟、殷双喜、刘国松等一批重要的艺术批评家和美术家的出现。
虽然关于绘画形式美的讨论已成过去式,但这个理论命题一直到现在,仍未得到学术上的廓清。
为什么吴冠中要提“形式大于内容”呢?为什么在他心目中,绘画的形式美大于一切呢?主要在于,当时的美术界,仍然笼罩于苏联的教条主义和极左意识形态之下,尤其是受文革的影响,全国的美术创作,都处于一种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题主宰之下,并对所谓的“具有资产阶级情调的文艺创作”进行理论清算。
吴冠中就是一个典型。
吴冠中自到法国留学接受专业美术教育开始,就一直接受的是西方式的美术教育,并对中国传统的美术观进行了理论反思与批判。
他曾在当时的文章中写道:建国以来,—向是主题先行,绘画成了讲述内容的图解,完全丧失了其作为造型艺术的欣赏本质。
绘画的美主要依靠形式构成,我也极讨厌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但在绘画中讲形式,应大讲特讲,否则便不务正业了。
我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等大型美展的评选,深深感到那么多有才华又肯下工夫的优秀青年,工夫不错,全不知形式美的根本作用及其科学规律,视觉的科学规律。
美术创作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特点
美术创作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特点在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中,抽象表现主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点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和观众的目光。
抽象表现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突破,为美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自由和即兴的创作过程。
艺术家们不再受传统的绘画规则和主题的束缚,而是凭借内心的直觉和情感,在画布上自由地挥洒颜料。
这种创作方式往往没有事先的草图或详细的规划,一切都在创作的瞬间自然而然地发生。
例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画”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
他将画布平铺在地面上,然后提着颜料桶在画布周围走动,通过滴、洒、泼等方式让颜料自由地落在画布上。
这种创作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意外性,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特定时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
情感的直接传达是抽象表现主义的核心特点之一。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潜意识展现给观众,而不是描绘具体的客观事物。
这些情感可能是喜悦、悲伤、愤怒、迷茫等,它们以抽象的形式和色彩呈现在画面上。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常常由几个大色块组成,这些色块所营造出的氛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不再仅仅是从视觉上接受图像,更是从内心深处与艺术家的情感产生共鸣。
色彩的大胆运用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特点。
艺术家们常常使用鲜艳、强烈、对比鲜明的色彩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这些色彩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而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主观感受的象征。
比如,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作品中,色彩的碰撞和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力量。
在形式和构图方面,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往往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平衡和和谐的原则。
浅谈绘画艺术的抽象美
浅谈绘画艺术的抽象美作者:张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4期摘要:美术,本来是起源于模仿客观对象吧,但除描写得像不像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个美不美的问题。
“像”了不一定美,并且对象本身就存在美与不美的差距。
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
关键词:绘画;油画;抽象美作者简介:张超(1982.06-),男,西安美术学院教师。
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
绘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绘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绘画“语言”按照某种样式的观念进行分类。
按照这样的分类,即有所谓“写实”“具象”“表现”“意向”“抽象”等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又可进行随机的组合,又有所谓“具象表现”、“抽象表现”,等等.沃林格(德国艺术家)指出‘抽象’的形式……与写实性的形象移情之不同在于‘抽象’表现的是对生命和现实世界的隔离、否定,是为了消灭具体时空以求超越有限,是对永恒的追求……并不是模拟自然的动植物,不是知性的象征符号,而是直接与心灵对应的抽离,这种‘抽离’在对于挣脱现实世界及自然事物的变动不已和有死有生的生命,以得到宁静、永恒、幸福的绝对、必然和法则,这就是‘抽象’的形式美的根源。
宋徽宗画的祥龙石以及一些羽毛的纹样,是把握了某些抽象美的特色的。
陈老莲水浒叶子的衣纹组织中更具有独特的抽象美感。
一、绘画始于抽象。
“抽象”这个名词最先来源于哲学,其本意是:从具体事物中舍去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而抽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这就是最基本的概念,这个概念本与艺术无关,如仅从心理学或逻辑学范畴来看,它的含义是相对于“形象”而言的,是个“无形象”的东西。
画家吴冠中同志在《关于抽象美》一文中说,“抽象是无形象的,虽有形、光色、线等形式组合,却不表现某一具体的客观实物的形象”。
黑格尔曾说:“雕刻所塑造的形象事实上只是具体的人体的一个抽象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合理的抽象对于造型艺术,对塑造艺术形象是必要的,抽而有象的艺术探索是有利于造型艺术的发展的。
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写意(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写意在当今教育体制中,美术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更注重学生个性化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抽象写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抽象写意的概念及意义抽象写意是一种以抽象表现为基础的艺术手法。
它强调在艺术创作中放弃对客观物象的具体描绘,转而追求内心情感的表达。
抽象写意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能够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抽象写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念,还可以提高他们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抽象写意实践1. 引导学生认识抽象写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抽象写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抽象写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使学生了解抽象写意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抽象写意作品,让学生感受抽象写意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抽象写意创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如观察自然景物、日常用品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教授抽象写意技巧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后,教师可逐步教授抽象写意技巧。
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抽象手法开始,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基本元素的应用。
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组合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抽象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4. 鼓励学生进行抽象写意创作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抽象写意技巧后,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抽象手法进行表达。
初中美术感悟抽象艺术
初中美术感悟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一种超越具象、释放心灵的绘画形式,历来被视为艺术界的“异类”。
然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却可以发现,抽象艺术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初中美术感悟抽象艺术的思考。
一、激发创新思维抽象艺术不受具象束缚,注重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将内心的感受用画笔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审美情趣抽象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抽象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家对色彩、形状、线条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三、锻炼动手能力在抽象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抽象绘画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绘画水平。
四、强化情感表达抽象艺术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抽象艺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从而增进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认识。
五、促进跨学科学习抽象艺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的角度去欣赏抽象艺术;在历史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
六、塑造团队精神在抽象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借鉴、交流,这有助于塑造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七、提升综合素质抽象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抽象艺术,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感悟抽象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抽象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发现抽象艺术的魅力,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审美情趣、综合素质的现代人,贡献一份力量。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和观念的一种方式,而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既可以通过具象的描绘展现客观世界,也可以通过抽象的表达突显主观内涵。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展示了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给观者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体验。
一、抽象表现的艺术手法在绘画中,抽象表现是一种超越客观形象的方式,通过形状、色彩、纹理等元素的组合和变化来传递情感、思想和精神内涵。
抽象艺术注重表达的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个人体验,而非具体的外在形态。
通过剥离事物本质,抽象艺术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从而激发观者的联想和感受。
以绘画色彩为例,抽象表现通常强调色彩的纯度和对比,通过冷暖、明暗等变化来创造出充满动态和张力的画面。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和笔触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自己对主题的情感态度和个人观点。
抽象艺术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艺术家可以随意构思,突破传统的描述方式,展现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二、具象表现的艺术手法与抽象表现相对应的是具象表现,它更直接地描绘客观世界的事物和形象。
具象绘画通常以人物、风景、静物等具体对象为创作主题,通过准确的线条和逼真的表现手法,向观者传递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在具象绘画中,艺术家需要通过观察和研究,捕捉并展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
通过准确的比例和透视,具象艺术着重描绘人物的形态特征和情感状态,还原事物的真实性以及给人带来的触动和感动。
三、抽象与具象的融合抽象与具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实际上在很多艺术作品中,抽象与具象的元素常常会相互交融。
艺术家可以将具象的形象与抽象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意义。
例如,艺术家可以利用具象形象来表达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强调和突出主题的内在含义。
这种融合使作品更加多样而富有创意,同时也给观者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入的阅读体验。
四、抽象与具象的意义和价值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抽象的艺术形式可以启发观者的想象力与联想,让观者沉浸其中,自由地从作品中获取属于自己的意义。
美术鉴赏具象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
美术鉴赏具象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美术鉴赏:具象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中,具象艺术、意向艺术和抽象艺术是三种常见且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理解,为我们带来了多样的审美体验。
具象艺术,通常是指对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如实描绘的艺术形式。
它追求的是对现实的高度还原,让观众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所描绘的对象。
比如,一幅写实的人物肖像画,能够细腻地展现出人物的容貌特征、神情姿态,甚至是肌肤的质感和光线在人物身上的微妙变化。
又或者是一幅逼真的风景画,山峦起伏、水流潺潺、树木葱茏,仿佛将真实的自然景色搬到了画布之上。
具象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美。
艺术家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观察力,将生活中的瞬间定格下来,使我们能够在欣赏作品时,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发现其中被忽略的细节和魅力。
例如,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少女侧身回眸,眼神清澈,朱唇微启,那珍珠耳环的光泽和少女头巾的纹理都被刻画得极为逼真。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少女的美丽与纯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画家对光线和色彩的精妙运用。
然而,具象艺术并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选择、组合和提炼,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主观的介入使得具象艺术作品具有了超越表面真实的内涵和价值。
比如,法国画家库尔贝的《石工》,描绘了两个贫苦的石工在艰苦劳作的场景。
画家通过真实的笔触和朴素的色彩,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意向艺术,则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像具象艺术那样追求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描绘,也不像抽象艺术那样完全脱离现实形象。
意向艺术强调的是通过变形、夸张、简化等手法,来表达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在意向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熟悉的事物,但它们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形态和意义。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艺术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占领总统府 陈逸飞作品1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美术鉴赏陈具逸象艺飞术作意品向艺2 术 抽象
艺术
陈 逸 飞 作 品 3
艺术
<<教皇>> 委拉斯 凯兹
作者准确 把握住了对象 阴险、狡诈、 多疑甚至毒辣 的性格特征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3 情节性,又称叙 事性
由于具象艺术的 客观性和典型性特征, 在多数的具象作品中, 我们可以像读小说一 样从中“读”出已发 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即 将发生的故事,甚至 静物画\风景画和花 鸟画也不例外.
艺术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 .
二一 古五 希代 腊西 宙蜀 克画 斯家 和黄 帕筌 尔所 哈画 希花 奥草 斯、 比动 赛物
具象艺术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写
生
珍
禽
图
(
中 国 画 局 部
)
黄 筌 五 代
具象艺术是人类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都流传着许多画家如何真实的表现客观事实的故事.中国五代时的 西蜀画家黄筌就曾经因他所画的四季花草以及各种动物栩栩如生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意向艺术 抽象 艺术
浅谈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美术教学
浅谈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美术教学
郑 晖 .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乌 兰 察 布 集 宁 附 中 内蒙 古
乌兰察布
0 1 2 0 0 0)
抽象 美术 是 教学 中 的难 点 。在 高 中美 术欣 赏课 中 ,教师 应 设计 多种 教 面显 得和 谐有 变化 , 如 同一首音 节 长短起 伏 ,但却 有 自己主 旋律 的歌 。 学方 法 , 以提高 学 生认 识和欣 赏 抽象 美术 作 品的 能力 。在 高 中美术 欣 赏课 ( 4 )意 蕴 的含混 性 。抽 象绘 画 以点 、线 、面 等符 号元 素组成 不 明确 的
与 到课 外 阅读 的队伍 中 。这样 不但 增长 了知识 ,锻 炼 了学生 的语 言表 达 能 力 ,而且 大大 激 发了学 生 的阅读 兴趣 。所 以大 力开展 多样 的课 外 阅读活 动 , 能 极大 地激 发 学生课 外 阅读 的信 心和 热情 。还 能加 深校 园 的阅读 氛 围 ,让 学 生在 浓厚 的 阅读氛 围 中轻松 愉 快的 阅读 ,从 而培 养学 生 的阅读 兴趣 ,活 跃学 生 的思维 ,扩 大学 生 的知识 面 。 四 、加强 对 学生 的指 导 对 学生 的指 导可 分 为个别 指 导和 集体 指导 。 阅读理 解过 程是 学 生主体 思 维 的过程 ,每个 学生 有不 同 的认知 风格 ,不 同的知 识水 平和 生活 背景 等 , 这些 差 异对 学 生的 阅读 都有 一定 的影 响 ,教 师要 根据 不 同的 学生 阅读 理解 程度 ,给 予学 生个 别指 导 。 个别 指 导有针 对 性 , 根 据每 个学 生 的心理特 征和 学 习风格 采取 不 同的指 导 。 学 生是 个性 和共 性 的统 一体 ,虽 然每 个学 生都 有不 同的个性 ,但 也有 共性 的 一面 。对 学 生进行 个别 指 导的 同时 ,也 要注 重对 学生 的集 体指 导 。根据 学 生英 语 阅读 中存在 的共 同 问题 ,进行 集 体指 导 ,可 以节约 时 间,提 高指 导 的效 率 。学生 阅读 能 力的提 高 离不 开教 师 的指导 ,指 导过 程 中要做 到个 别 指导 和集 体指 导相 结合 。 总 之 ,提 高学生 的英 语 阅读 能力 ,不 仅可 以培 养学 生 的思维 、创 新精 神 ,还 可 以提 高学生 的语 言理 解 能力 ,高 中英 语 阅读教 学是 英语 教学 的重 中之 重 。望 在今 后 的教学 中 ,各 大教师 都 能够 找到 适合 学生 的英 语 阅读教 学方 法 ,从而 来提 升学 生 的阅读 能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中的抽象美
对于美术中的抽象美问题,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有人认为首都机场壁画中的《科学的春天》是抽象的。
其实,它
只能说是象征的,它用具体形象象征一个概念,犹如用太阳象征权力,用橄榄枝象征和平一样,这些都不能称抽象。
抽象,那是无形象的,
虽有形、光、色、线等形式组合,却不表现某一具体的客观实物形象。
无论东方和西方,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中,总有很多艺术工作者
忠诚地表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永远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
印象派画家们发现了色彩的新天地,野兽派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个性
解放,立体派开拓了造型艺术中形式结构的宽广领域,……这些探索
大大发展了造型艺术的天地。
数学本来仅仅因为生活的需要而诞生的吧,因为人们要分配产品,要记账,听说源于实用的数学早已进入纯
理论的研究了;疾病本来是附着在人身上的,实验室里研究细菌和病毒,这是为了彻底解决病源问题。
美术,本来是起源于模仿客观对象吧,
但除描写得像不像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个美不美的问题。
"像"
了不一定美,并且对象本身就存有美与不美的差别。
都是老松,不一
定都美;同是花朵,也妍媸有别。
这是什么原因?如用形式法则来分析、化验,就可找到其间有美与丑的"细菌"或"病毒"在起作用。
要在客观
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
出来实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
这是与数学、细
菌学及其他各种科学的研究同样需要不可缺少的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