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8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包括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章第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案2).docx
第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案)【课程标准】概述第二次世界人战是怎样从爆发逐步扩人的。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39年9月1 口凌晨,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 动突然袭击,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波德战争意味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 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期人类历史上继一战之后的乂一场重大 灾难,它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人们刚刚度过20年的和平又发生新的大战?本节课我们学习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新授一、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1・背景:欧洲局势紧张(1) 德国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英、法表现强硬态度。
(2) 英、法与彗联就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无果。
(3) 英国表面强硬的同吋,与德国妥协,进行秘密谈判。
(4) 苏联为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① 目的:防止英、法祸水东引,维护自身安全。
② 吋间:1939年8月23日。
③ 影响a. 使苏联延缓了卷入战争的时间。
b. 使懲国免去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c.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时间:1939年9月1 口。
(2) 标志:德军突袭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
3.初期状况⑴西欧① 英、法对德宣战后出现“奇怪战争”、“静坐战争”,一个月后波兰沦陷。
2.②1940年5月10日,徳国对荷、比、卢、法等西欧国家发动进攻,6月,法国投降。
③张伯伦下台,血尔领导英国人民走上坚决抗德的道路,“不列颠战役”迫使希特勒放弃计划,德国遭遇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2)北欧:1940年4月,丹麦不战而亡;6月,挪威被占领。
课堂互动1.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漫画。
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
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解析】《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英、法、德、意狼狈为奸,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割其领土给德国,侵犯别国的主权,严重违背了国际惯例。
高中历史 第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选修3-北师大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2.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1.德国入侵波兰;法国的沦陷;不列颠之战;莫斯科、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国的抗战;珍珠港事件。
(重点)2.“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难点)德国入侵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大战的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速亡(1)原因①德军使用“闪电战”,突然袭击。
②波军武器陈旧、战术落后。
③英、法宣而不战,使波兰孤军奋战。
④苏联趁火打劫,建立所谓“东方战线”。
(2)影响:德国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
比、法灭亡和不列颠之战1.1940年4月,德军入侵北欧,迅速占领丹麦和挪威。
2.德国闪击西欧(1)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发动攻势,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投降。
(2)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军队,保存了有生力量。
(3)法国投降①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
②爱国的戴高乐将军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4)不列颠之战①经过:1940年8月至1941年5月,德军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丘吉尔领导军民粉碎了这一进攻。
②意义:使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受挫,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X气焰。
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莫斯科、列宁格勒保卫战1.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
2.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月至1942年初,苏联军民进行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的进攻,为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3.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年7月,德军对列宁格勒形成包围之势,苏联军民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1.防御阶段(1)正面战场①1938年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是对日军的一次重大打击。
②1937年12月,日军制造某某大屠杀。
(2)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大捷等重大胜利。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了解英法等国推行该政策的表现。
2.简述慕尼黑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3.了解英、法、苏等国寻求集体安全的活动,分析集体安全落空的原因和后果。
4.比较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绥靖政策的异同。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①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的姑息纵容的政策。
2.表现(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时,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二、慕尼黑阴谋┄┄┄┄┄┄┄┄②1.背景(1)面对德国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
(2)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地区要求遭拒绝后,英法等国要捷克斯洛伐克屈从于德国的要求。
2.过程:1938年,慕尼黑会议召开,英、法、德、意四国签署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
3.影响(1)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③1.背景(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2)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
(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
2.概况(1)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
(2)1939年8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
3.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目的①德国:防止英法与苏联结成同盟,避免出现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
②苏联:为避战自保,赢得备战时间。
(2)签订: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3 大战的新阶段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3 大战的新阶段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教材整理1 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1.三国结成政治同盟(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扩张行为使它们在国际上陷入孤立。
②他们试图打着“反共”旗号,达到互相支持、扩大侵略的目的。
(2)结盟: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形成,说明三国结成了政治同盟。
2.三国结成军事同盟(1)原因:法国败降后,德、意、日三国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2)结盟: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由政治同盟扩展成为军事同盟。
3.三国结盟的影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一步步扩展,相继爆发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教材整理2 苏德战争爆发1.战争爆发(1)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展开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军事行动,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2)影响: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初期战况德军长驱直入,苏军节节失利,遭受严重损失。
3.莫斯科保卫战(1)爆发:1941年10月初,德军进攻莫斯科。
(2)结果: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
(3)影响: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遭到沉重打击,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
[课中思考] 从军事角度看,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1)战争初期,苏德双方力量对比对苏军不利。
德国控制了整个欧洲心脏地带,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军事资源。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致使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3)战前,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侵犯了一些小国的利益,战争初期一些小国反而支持德国。
教材整理3 日本偷袭珍珠港1.原因(1)日本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并派军侵入法属印度支那,加剧了日本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
教案-2018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含答案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目标导航] 1.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难点)。
2.了解经济危机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重点)。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狂潮。
2.原因(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①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受限。
②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危机的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出现矛盾。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要点图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背景(1)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面临崩溃。
(3)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表现(1)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思维点拨]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当寻求得力措施,趋利避害,尽量降低危机的冲击。
2.“新政”与德日的法西斯专政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建立一党专政,主要表现为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获胜并实行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是合法途径,而日本法西斯势力则是通过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
2018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学习总结含答案
单元学习总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相同点(1)从原因上看,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从战争过程看,卷入国家较多,历时较长,参战国都充分运用新科技,都由德国挑起等。
(3)从战争结果看,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给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并引起世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4)从战后状况看,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2.不同点(1)具体背景: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新社会主义国家。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和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都与苏联有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也存在尖锐矛盾,德.意.日打着反对布尔什维主义旗号,英.法.美企图“祸水东引”而实行绥靖政策,苏联希望“祸水西指”中立自保。
(2)战争目的:一战时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并制造一系列暴行。
故二战使世界人民面临着生存问题。
(3)性质: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4)结果:一战后以传统的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改变,但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则冲破了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壮大,世界殖民体系随之崩溃。
(5)参战国成分: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二战的参加者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实现了不同制度国家的联合作战。
例题(2015·课标全国卷Ⅰ,47)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学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⑴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⑵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⑶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难点:绥靖政策。
主要历史概念:世界萧条;法西斯专政;轴心同盟;绥靖政策;闪电战;不列颠之战;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三大转折战役;四大国际会议;战后对法西斯的处置等。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1.原因:(1)根本原因:。
(2)历史根源:①。
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3)、直接原因:. (4)、客观原因:①一些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②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配合起来并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1)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1936年5月攻陷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人民掀起抗意战争。
②1936年7月,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西班牙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斗争。
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2)轴心国集团形成:①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轴心”正式形成。
②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协定》。
③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轴心”。
(3)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①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②表现:a. 。
b. 。
c. 。
d. 。
③影响:.(4)集体安全落空:①1939年8月,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三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Word版含答案
1.(1)背景:①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纳粹党利用当时的民族复仇情绪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不满,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③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2)表现:①政治上: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经济上:把国民经济转入军事化轨道。
③军事上: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
(2)过程: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②二二六兵变:1936年,最终确立起法西斯在军部的统治地位。
③制定“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一方面要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提出南北并进的方针。
④不断扩大对华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
[深化认知]德、日之所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主要原因包括:德日两国由于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严重;经济危机的打击。
1.(1)背景:意大利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侵略战争中寻找出路。
(2)概况: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侵入埃塞俄比亚,不久吞并整个埃塞俄比亚。
(3)英、法、美的政策:实行绥靖政策,虽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但未将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制裁范围。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背景:1936年,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内战爆发。
(2)概况:德、意联合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
(3)英、法、美政策:英、法两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
(4)结果:佛朗哥叛军取得内战胜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3.日本扩大对华侵略(1)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2)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理解。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网络历史教学资源、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图片资料。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走向的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2)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2)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3.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2.史料分析能力不足:学生在史料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3.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原因包括政治上的法西斯主义扩张、经济上的全球经济危机、社会上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和走向。
2. cultural literacy: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其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事件和发展。
3. global perspective:通过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使其能够从全球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
3.历史文化素养: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事件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4.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将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分享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够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7.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他们将通过讨论战争走向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8.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他们将通过撰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短文或报告,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主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对全球历史的影响包括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如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加速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等。
5.结合所学知识,我认为战争和和平是相互依存的,战争带来了破坏和痛苦,但和平则带来了稳定和繁荣。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公正、繁荣的世界。
2019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教案
2019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一柄多刃剑,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考查上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必须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抗争。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方面的影响的学习,认识到尽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不尽是负面的,但这决本能成为歌颂战争感谢战争发动战争的理由,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正负影响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但它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灾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除了灾难之外,二战又在哪些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它的流风余润?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师: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回答问题:1、灾难深重:图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图二集中营解放后,一名幸存者在整理死难者的眼镜图三集中营解放后获救的人们图四一名幸存者在柏林的一个纪念活动上潸然泪下,他身后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巨幅照片(1)图一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首先失去的是什么?(2)图二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接着失去的是什么?(3)图三、四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在什么上受到了严重创伤?(4)总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第一组:(1)自由第二组:(2)生命第三组:(3)精神第四组:(4)生命遭摧残,财产受损失,精神受戕害。
高中历史专题3第二次世界大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材整理1 德国闪击波兰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闪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依据拟订的“白色方案”,以强大的兵力突然袭击波兰。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波兰灭亡(1)奇怪战争:英、法联军宣而不战,波兰孤军奋战。
(2)华沙保卫战:1939年9月17日,波兰政府流亡国外,华沙军民抵抗二十多天后,华沙陷落。
(3)德国在波兰的统治:德军在波兰建立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等集中营,杀害犹太人人数超过100万。
教材整理2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背景:英、法、苏三国关于共同制止法西斯侵略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2)签订:1939年8月23日。
(3)内容①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对对方采取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任何攻击。
②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2.“东方战线”的建立(1)方式:出兵强占、最后通牒和战争等。
(2)表现:苏联通过各种方式把波兰等国的领土并入苏联。
(3)结果: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建立起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
[课中思考] 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摆脱了遭受德、日两国两面夹击、陷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并给了英、法两国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
苏联利用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矛盾,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短暂的时间来做好战争准备。
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
苏德条约还附有秘密附加议定书,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表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教材整理3 德国闪击北欧、西欧1.背景英法对德宣战后,形成“西线无战事”和“静坐战”局面,加速了波兰的崩溃。
2.过程(1)闪击北欧:1940年4月9日占领丹麦、挪威。
(2)闪击西欧:1940年5月,侵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3)敦刻尔克大撤退。
①原因:德军把英法联军约40万人围困在敦刻尔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德国入侵波兰1.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兵力,向波兰大举进攻。
2.过程: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闪电战”的新战术。
华沙于9月底沦陷。
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3.影响: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深度点拨] “西线无战事”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体现。
英法企图以妥协退让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
苏联用军事行动扩展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知识点二法国的沦陷1.背景(1)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2)法国军方固步自封,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部署不当。
2.进程(1)确保侧翼安全: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
戴高乐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图解历史] 不列颠之战以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能够屡次得逞的因素知识点三不列颠之战1.背景(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2)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1)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教材互补] 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在丘吉尔的坚强领导下,英国军民取得了空战的胜利,迫使希特勒取消了登陆入侵计划。
(人民版)知识点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背景: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一柄多刃剑,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考查上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必须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抗争。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方面的影响的学习,认识到尽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不尽是负面的,但这决本能成为歌颂战争感谢战争发动战争的理由,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正负影响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但它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灾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除了灾难之外,二战又在哪些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它的流风余润?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师: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回答问题:1、灾难深重:图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图二集中营解放后,一名幸存者在整理死难者的眼镜图三集中营解放后获救的人们图四一名幸存者在柏林的一个纪念活动上潸然泪下,他身后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巨幅照片(1)图一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首先失去的是什么?(2)图二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接着失去的是什么?(3)图三、四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在什么上受到了严重创伤?(4)总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第一组:(1)自由第二组:(2)生命第三组:(3)精神第四组:(4)生命遭摧残,财产受损失,精神受戕害。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
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
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目标导航] 1.了解走向世界大战的过程。
2.理解慕尼黑阴谋(重点)。
3.认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难点)。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思维点拨]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满足自己既得利益;具有反苏性质。
二、慕尼黑阴谋1.背景(1)面对德国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2)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要求遭拒绝后,英法等国向捷施压使其屈从于德国的要求。
2.过程: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英、法、德、意四国同意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
3.影响(1)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重点精讲]1.“中立”政策是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强大、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压制英法的扩展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与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慕尼黑协定是法西斯德国扩张和英法绥靖的产物。
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易错提醒]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1.背景(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2)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
(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
2.简况(1)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
(2)1939年8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
3.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1)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
(3)苏德双方于1939年8月在莫斯科签订条约。
4.影响:西方大国执行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世界大战日渐迫近。
[史论要旨]1.集体安全是一种以集体方式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
它与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是完全对立的。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对苏联来说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
知识图示主题西方的绥靖政策史料一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史料二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国际关系史》史料三图一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图一图二史料四图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史料解读](1)说明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四:一、一战使其政治和军事地位受到巨大削弱;二、30年代经济危机对英法两国造成重创;三、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四、希特勒对外宣传的欺骗作用。
(2)漫画表明德、意法西斯看透了英法绥靖政策的本质,从而纵容了他们扩张的野心。
(3)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它不仅没有给欧洲带来和平,反而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加快了二战爆发的进程,西方首先成为受害者。
[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
(2)史料三中的“狗”代表哪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3)根据史料四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并对这只“狗”的行为做一评述。
答案(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英国。
因为法西斯的侵略损害了英国的利益,破坏了和平。
(3)证据: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如操纵国联迁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侵略西班牙采取纵容政策;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割占苏台德地区、吞并整个捷克都推行了绥靖政策。
评述:其目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维护自己利益,另外还有把法西斯引向苏联的企图;最后结果是不但没有避免战争,反而引火烧身,加速了二战爆发的进程。
[史论总结]英法等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实质(1)原因①英、法受战争影响,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下降,这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②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③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巧妙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⑤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2)实质: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也是一种绥靖。
1.“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
2.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答案 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
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欧洲许多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一主张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德国进攻波兰后D.慕尼黑阴谋后答案 A解析一战以后,欧洲一些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4.观察下图(一幅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某重大历史事件的漫画):(说明:这幅漫画中,正义化身的超人(美国)左手抓着斯大林(苏联),右手擒着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正朝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飞去,要带这两人去接受“审判”。
)(1)为什么美国超人会把斯大林和希特勒放在一起去接受审判?(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政策。
答案(1)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蓄意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却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美国进行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
[基础达标]1.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D.中国的革命运动答案 D2.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
”这里所说的“一个小国”是指当时的()A.波兰B.奥地利C.捷克斯洛伐克D.埃塞俄比亚答案 C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1938年9月21日”及“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信息,可知是慕尼黑阴谋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观察下面漫画,该漫画()希特勒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
漫画耐人寻味,画中人物“希特勒”磨刀霍霍,而却有一种声音对砧板上的“公鸡”说:“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明显是在麻痹受害者,而纵容了法西斯分子的侵略扩张行为。
据此可以推断是在讽刺英法的绥靖政策。
4.“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事实证明,这一“证书”()A.给欧洲带来两年的和平B.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D.直接促使《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答案 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证书”实为《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签订的,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利益,从而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故B项正确。
5.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答案 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等国惧怕战争,推行绥靖政策,“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该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如果对下列两幕场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主题应当是()图一英、法、德、意签署图二《苏德互不侵《慕尼黑协定》犯条约》签订A.纵容侵略,危害和平B.遏制战争,共谋发展C.伸张正义,惩治邪恶D.铸剑为犁,稳定经济答案 A解析慕尼黑会议是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免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