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归临皋)

合集下载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阅读训练含答案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 “长恨”句:引用庄子典。

《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⑸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⑹夜阑:夜尽。

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H)纹:比喻水波微细。

?,绉纱类丝织品。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

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有时布衣芒?郑?鋈胗谮淠爸?希?惺痹乱狗褐郏?爬擞谏剿??洌??? 哟笞匀恢醒扒竺赖南硎埽?炻匀松?恼芾怼U饩褪谴舜实拇醋鞅尘啊?BR>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宋胡寅在《酒边集序》中称道苏词 “一洗 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开 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他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乌台诗案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 便请求外调,在各地游历做官。元丰二年(1079), 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 狱,即所谓“乌台诗案”(这是宋朝第一起因文字获 罪案)。经各方营救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并受到监视。从元丰二年到元祐元年(1086),苏轼 在黄州谪居七年。为了摆脱谪居生活的苦闷,苏轼在 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命为“东坡”,田旁筑一 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自号“东坡居士”。黄 州的谪居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神 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作了《临江仙(夜归 临皋)》就充分体现了苏轼思想的变化。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 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 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 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 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 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 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 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作 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 池。)
内涵: 1. 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 2. 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
四、写作特点: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 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 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 2.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
五、思考题
1、分析词中有“趣”的笔墨
2、你能举出苏轼作于此时的其他作品吗?这 些作品中是否也有富于理趣的笔墨?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全文翻译赏析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全文翻译赏析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全文翻译赏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长恨此身不归我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

[出典]北宋苏轼《临江仙》注: 1、《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豰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

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

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②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

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

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恨,感到缺憾。

营营,为名利所纷扰。

④夜阑,夜深。

縠,有皱纹的纱。

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3、译文东坡在夜间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去饮酒,直到大醉酩酊。

归来的时候,时间已到三更。

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

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

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平静。

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4、【乌台诗案】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临江仙 夜归临皋

临江仙 夜归临皋
——林语堂《苏东坡传》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 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 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 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 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⑸夜阑:夜尽。残,尽,晚。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 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 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 犹晚也”。縠【hú】纹:比喻水波细 纹。縠,绉纱类丝织品。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 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juē,草鞋],出入于阡 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黄州是苏轼的第一次贬谪,对于苏轼来说最为措手不及。之前,苏 轼担任湖州知州,而朝廷中的一些人忌恨苏轼的盛名,于是就从他的 文字中寻找把柄,罗列出了“攻击新法”,“诽谤朝廷”等莫须有的罪名, 要求宋神宗对他处以死刑。随后,苏轼被押解到开封御史台,经过两 个多月的刑讯逼供,所谓的罪名成立,只等待皇帝的判决。这也就是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临江仙 夜归临皋
临 皋 亭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 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 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 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 不到的美。
——《苏东坡传》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 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 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公元1037年,苏轼生于 四川眉山,他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 考试上的“最高分”,拥有了“全 民偶像”的殊荣,他是一个全能型 的文坛领袖,也是一个锐意改革的 政治家,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 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 四十五岁被贬黄州,五十九岁被贬 惠州,六十二岁被贬儋州。但是似 乎也是这些经历,造就了他独特而 鲜明的魅力。于是当我们回望他六 十六年的经历就会发现,青年的意 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 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的结合在 了苏轼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 绕梁。

临江仙归来仿佛三更【宋】苏轼

临江仙归来仿佛三更【宋】苏轼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定风波》)
• 以一种超然一切的旷达态度俯仰宇宙人 生,以一种拈花微笑的大度同情一切, 以一种洞察一切的从容来自我解嘲。
• 一船西去一船东,顺逆风波势不同,寄 语顺风船上客,明朝未必是东风!(无 名氏《醒世杂咏》) •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 游朱门?”竺答曰:“君自见其朱门, 贫道如游蓬户。”(《世说新语》)
旷达人生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惠州) •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贬海南岛)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 分。浮名浮利,休苦劳神,叹隙中 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文本分析
•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 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 语言风格。 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 2、写景、抒情和说理融合无间 • 3、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 4、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叙事)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议论)夜阑风静縠 (hu,有皱纹的纱)纹平,(写景)小舟 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抒情)
• 叶梦德《避暑录话》记载:苏轼作了这 首词后,“挂冠服江边,拏(na)舟长 啸去矣”,吓得郡守匆忙寻找,发现 “子瞻鼻鼾如雷,犹未醒也”。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译文及赏析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译文及赏析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译文及赏析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这是一幅脱胎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夜泊水村渡口》的诗画,原诗内容和景物描写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也得到了更为精致的翻译。

本文将为您呈现这幅译文及赏析,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美丽意境。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译文如下:Through green mountains and blue waters, the immortal returns to Lingao at night.翻译者首先选取了“through”这个词来表达通过山水之间的意象,这使得整句译文更具动态感,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轻盈的身影穿梭在青山绿水之中。

而“the immortal”则是对“江仙”这一形象的细致描绘,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歌原作中神秘而不可思议的味道。

最后,夜归临皋这个译文完美地传达出了原作中闪烁着云云高人离去的寓意。

译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原作中的美景与哲思婉转咏诗的意境完美融合。

同时,翻译者未添加任何多余的修饰或注解,使得整个译文干净利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对于这幅诗画的赏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青山绿水代表着自然环境中最为宝贵的资源。

翻译中的“green mountains and blue waters”生动地形容了这些美景,使得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这一描绘使得整幅诗画不仅仅是一幅普通的风景画,更是一个寓意深远的空间。

其次,此诗所展现的“仙”意象,也是整个诗画的核心。

从原作的“江仙”到译文的“the immortal”,以及“夜归临皋”这一译文,皆着重于表现出飘渺而超凡的形象。

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将诗画中的“仙”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神话故事之中。

最后,对于赏析的意境,读者可按个人的情感感受来进行理解。

在这幅诗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离愁别绪,似乎有什么力量在引领着仙人在山水间穿梭,给人一种朦胧而超然的感觉。

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最新)

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最新)

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半部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下半部是词人的哲思。

下面是分享的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翻译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赏析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

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

“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

“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

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

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

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

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

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PPT课件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PPT课件
“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似乎仅是写夜 深了,风也静了,江面上只有一些微波,细如皱纱。 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这是词人获得了对人生真谛 的感悟之后,超乎寻常的安宁心境的外化。没有了 尘世的烦恼忧愁,心境也正如这风平浪静的江水一 样,波澜不兴,甜美、悠远、自由自在。
.
14
最后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写苏
回到位于江边的临皋住宿。 精神世界的
夜深人静之际,诗人耳边不 生动写照
断传来江流声,突然心灵顿
悟,写下了这首充满理趣的 《临江仙》
.
11
上片叙写醉归的情景。开头写“夜饮东坡醒复 醉”,饮而醉,东坡常有;醒而又醉,这在东 坡是少见的。为什么这样呢?46岁的东坡,被 囚禁于黄州多年,前途遥遥无期,内心无法平 静。此时此境,才越是高,知识越是渊博,思 想越是深刻,就越痛苦。东坡只有借酒浇愁。 因此,这首词是东坡在强烈的自我主体失落感 的痛苦煎熬中写成的。
.
8
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 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 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 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 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 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 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后 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 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 杭州一道传统名菜。
下片写静夜伫立江边的感悟。“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感慨人生总是
受到各种关系的牵制,不能忘情于名利的纷
扰。这是全词中最具哲理意味的句子。这里
化用《庄子》的话。上句出自《庄子知北
游》:“汝身非汝有也。. ”
13
下句出自《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 使汝思虑营营。”苏轼对官位的升降并不在意,但 非常重视心灵的自由。“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在 人生能否适意这个问题上总是很敏感,对自由人生 境界的渴求,是贯穿他整个人生的主旋律。

子瞻

子瞻

一﹑站在江边的求索者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具有复杂的人格,既有光明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邪恶的一面;既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也有消极隐退的归隐之意;既简单随和,又让人捉摸不定。

中国古时的文人尤为如此。

其实中国的文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尤其在古代。

他们既受到儒家入仕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道家清静无为主张的制约,甚至还有可能受到佛家万物皆空的虚无思想的影响。

而儒、道、释这三种中国古代最流行的思想,又都恰恰存在于苏轼的思想意识之中,它们交织在一起,使得我们的东坡先生时而激进,时而淡泊,时而潇洒,甚至还有些装糊涂,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苏轼那伟大且独特的人格魅力。

苏轼出生时,正是宋仁宗统治时期,在这位仁德皇帝的治理下,北宋不能说强大,但却也人才济济,一批贤臣名相纷纷登场,而文坛更是群信璀璨,大师辈出。

只是北宋的积贫积弱却越来越严重,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北宋王朝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了。

基于此,后世的宋神宗上台伊始便重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苏轼已入仕为官了。

围绕着“王安石变法”,朝廷里形成了鲜明的两派,即所谓的“旧党”与“新党”。

苏轼属于旧党,也就是反对王安石新法的那一派。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六月,王安石已被罢相,这是他第二次被罢相,此时正闲居在金陵。

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堪称君子的王安石离开朝廷之后,新党的领袖就变成一群小人了。

而宋神宗对新法依然极力支持,对他们也很倚重,曾经的领袖王安石虽说离开了,但此时的新党依然把持着朝廷,因为有皇帝为他们撑腰,所以他们开始大肆攻击旧党人士,打压贬谪旧党人士,他们把苏轼锁定为第一目标,因为苏轼名气大,且后台不硬。

先是一个御史把苏轼的《湖州谢上表》仔细研究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苏轼在谢表中有蔑视朝廷、诋毁新法的言论。

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赏析1】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古诗词赏析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古诗词赏析

青山绿水临江仙夜归临皋古诗词赏析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青山绿水是诗人们最为喜爱的主题之一。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青山绿水常常成为他们抒发情感、畅游思绪的源泉。

本文将选取一首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进行赏析,通过揭示其中的意境与情感来领略古代文人在青山绿水间的诗意世界。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牧之。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以辞章俊美、意境高远而闻名于世。

诗中的“夜归临皋”表现了古人心灵的寄托与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追求理想的愿望。

诗的开篇就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青宵皎月,金飚风高”。

冷峻的月光下,金色的秋风摇曳,给整个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宁静的气息。

古人常用四季气候来表现内外具体的景色与气氛,这里的“青宵皎月”和“金飚风高”正好表现了一个深秋的夜晚,给人以凉爽与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引起了我的遐想:“管领河阳上客船。

嫖姚蕊阁夜长闲。

”“管领河阳上客船”指的是一个官员带领河阳地区的贵族乘船游玩,享受优美的河山风景。

而“嫖姚蕊阁夜长闲”则暗示了古人游玩的放纵与纵酒作乐。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人们在临皋地区尽情享受夜晚的宁静和自由。

随后的几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弦管。

青门夜咏霜鸿归。

”给人一种秋夜自然景色与人们生活的和谐相处之感。

通过描绘春草绿、王孙归,唤起人们对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的向往。

而“青门夜咏霜鸿归”,以寥寥数词来描绘夜晚中的景色,给人以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感受。

诗的后几句“烟月依稀渡瀛洲,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陆莽泽留风雪,南陵别馆连苍兽。

”表达了杜牧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烟月依稀渡瀛洲”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仿佛瀛洲是一个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地方。

而“劝君更尽一杯酒”则是诗人对读者,也是对自己的劝勉。

他鼓励读者要享受生活,要尽情地放纵自己。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教学素材库
第60课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简介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东坡在强烈的自我主体失落感的痛苦煎熬中写成的。

饮而醉,东坡常有;醒而又醉,这在东坡是少见的。

四十七岁的东坡,被囚禁于黄州多年,前途遥遥无期,内心无法平静。

此时此境,才越是高,知识越是渊博,思想越是深刻,就越痛苦。

东坡只有借酒浇愁。

上片叙写醉归的情景。

“长恨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的哲理,来抒写自己的失落感。

“此身”不属自己,只属皇帝,东坡只能听命于皇帝。

除酒之外,真正能抚慰他痛苦心灵的,只有老庄哲学。

诗人追求一种新的境界:忘却营营追求,遁身江边,乘舟退隐,皈依江海,优游洒脱,委天任运。

他只有用老庄哲理来对抗巨大的精神压力。

他宁可做老庄的弟子,也不愿做皇权的奴仆。

下片中的诗人,无比清醒,
他想归隐江湖,恬然自然,以此去夺回失落的自我。

这种思想,在那个时代,是超前的。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临江仙· 夜归临皋【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夜归临皋【翻译文】夜裏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衹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我已身不由己。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馀生。

临江仙· 夜归临皋【评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後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达了词人退避社会的生活态度和希望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不如全身免祸。

是夜风静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

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临江仙· 夜归临皋【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

李後主词名《谢新恩》。

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後」句,名《雁後归》。

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

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

《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

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

」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

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

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

「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

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

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

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作于谪居黄州时期。

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

此词上阕叙事。

着意渲染其醉态。

写夜醉回到居所。

家童已睡熟。

无人开门。

只得倚杖听江声。

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

很容易触发联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

受尽冤屈;满腹才华。

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

躲开名利场。

乘坐扁舟。

归隐江湖。

全词写景。

叙事。

抒情。

议论水乳交融。

不假雕饰。

语言畅达。

格调超逸。

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作品名称,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品别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作者,苏轼。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⑶。

长恨此身非我有⑷。

何时忘却营营⑸?夜阑风静縠纹平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

注释译文。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

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

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

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

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

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

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

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

《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

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

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⑸营营:周旋。

忙碌。

内心躁急之状。

形容奔走钻营。

追逐名利。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

抱汝生。

无使汝思虑营营。

⑹夜阑:夜尽。

残。

尽。

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

裴骃集解曰阑。

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

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

临江仙李善注曰阑。

犹晚也。

縠纹:比喻水波微细。

縠。

绉纱类丝织品。

夜里在东坡饮酒。

醉而复醒。

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

反复叫门也不应。

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宋代: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临江仙夜归临皋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译文及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昆仑山下,临江而居的仙人,在夜幕降临时,回到了临皋。

临江而居的仙人,可以说是一位雅致的人物。

他的住所在昆仑山下,紧邻江水。

夜幕降临时,回到了临皋。

昆仑山下,临江而居的仙人,黄昏时分回到了临皋。

黄昏时分,昆仑山下的临江仙人,从江畔的临皋回到了他的住所。

江水在黄昏的余晖下波光粼粼,昆仑山下的仙人临江而居,夜幕降临时,回到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临江仙夜归临皋lin jiang xian ye gui lin gao译文及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轼所作,描绘了一位居住在昆仑山下、临江而居的仙人,夜晚归家的场景。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展现出了临江仙人的超凡魅力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以名词短语为主要语法结构,多处使用了并列和独立主格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节奏流畅,行文流畅。

诗中重复使用了“临江而居”和“临皋”的表达方式,突出了诗人对于这位仙人的关注和赞美之情。

诗中的昆仑山下和临江皆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作仙境所在,象征着神仙之境;而江水则代表着生命的源泉和流动的时间。

临江仙人能够居住在昆仑山下临江之处,显示出他超然物外的仙人身份和与众不同的修行境界。

诗中的夜归临皋表达了仙人回归居所的情景。

夜晚归家的场景通过描绘江水在夜晚的光影下闪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超凡的氛围。

仙人的夜归彰显了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既是对常人世俗生活的超越,也是对仙人生活的表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刻画出了临江仙人夜晚归家的景象,使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这位仙人的超凡魅力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与江水和昆仑山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于仙人境界和生活方式的赞美。

同时,诗中的夜晚和仙人的归家情景,也给人一种神秘、超越凡尘的感觉。

总体来说,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是一首简洁明快、意象鲜明的诗作。

通过描绘临江仙人夜晚归家的场景,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超凡的境界。

苏轼夜归临皋译文及注释

苏轼夜归临皋译文及注释

原文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钻营奔竞!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市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hú):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及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独上临皋山而望江,光华悲白草,月色闻弦尽。

醉舞胡姬曳纤腰,明灭如烟火,远近随风飘。

余恨心无由,白草愈烟火,君是金人梦,愿取道归乡。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唐代文学家元稹所作,该篇作品以临江仙自劫难中犯高岳,而为唐代文士传颂。

下面我们将对该文进行详细的赏析。

首先,该篇文章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能够立刻进入诗人的生活情境中。

通过描述临江仙独自登上临皋山,俯瞰江水,观赏光华和月色,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幽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读者不禁会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境遇,产生共鸣。

其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他以"光华悲白草,月色闻弦尽"的形象,将自己的悲愤之情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中。

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楚和不甘,同时也能够深刻地领会到自然界的变幻无常和残酷无情。

此外,诗人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夸张等,使其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醉舞胡姬曳纤腰,明灭如烟火,远近随风飘"一句,通过夸张的描述,将舞姬的形象描绘得十分夺目。

这样的描写不仅使文章中的景物更加生动有致,同时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诗人通过对君士忍自己不得归乡的追忆,深情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他以"君是金人梦,愿取道归乡"的语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对家园的思念,与前文对景物的描绘相得益彰,使文章更加感人动情。

综上所述,元稹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通过描绘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等手段,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诗意十足的氛围,并创造了一幅饱含深情的作品。

这篇作品不仅富有感染力,更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禁止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 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 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 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 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 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 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 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 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 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 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此 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 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 解脱的心境。
•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代表诗人)柳永、李清照。 (婉约派代表作家)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

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 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

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

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 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
•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 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 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 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 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 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 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 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 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 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 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 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 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 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 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 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 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 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 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 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 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 “是天地之委形也。”
• ⑸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 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 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 ⑹夜阑:夜尽。残,尽,晚。司 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 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 曰“阑,犹晚也”。縠(hú)纹: 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 品。
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
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
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
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
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
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
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
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词句注释
•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 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 曾寓居于此。
古诗赏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北宋▪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⑴
北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⑵, 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⑶。 长恨此身非我有⑷, 何时忘却营营⑸?夜阑 风静縠纹平⑹。小舟从 此逝,江海寄馀生。
作者简介
•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 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 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 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 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 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 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 《东坡乐府》。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 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 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 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 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 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 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 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 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 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 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 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 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 现苏词特色。
•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 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 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 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 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 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 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 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 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 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 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 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文章 特点
•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 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 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 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 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作中, “归”字竟出现一百多次,这是深可玩味的。
• 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 “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 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 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 犹未醒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 的人生遭际。其实,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 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 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 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 喻。
走进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宋词是 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 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 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 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 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 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 “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 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 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 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 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 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 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 8.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 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5分)
• 9. 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6分) 答案:

8. ①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
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②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
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
•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 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 两句精粹议论,化用“汝身非汝有也, 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 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 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 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以一种 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 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 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 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 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 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谢谢观赏
河南理工大学 李大本事
答成动作描写、以动衬静答成衬托、反衬、也可给分;以动
衬静答成动静结合不给分。)
9. 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
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
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江海寄余生”表达
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准确概括出作者的情感1分, 结合诗句分析1分,每点2分,共6分。)
•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 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 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 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 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 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 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 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 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真题演练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 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 白话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 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 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 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 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 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 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 湖中了却余生。
文学 赏析
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③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
外,静听涛声的场景。④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
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
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
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明确点出手法,一种1分,共2分。 结合相应手法有准确分析的,一种1分,两种3分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 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 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 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 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 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 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 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 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 鲜明。也是却好指出了这首《临江 仙》词的最成功之处。(《唐宋词 鉴赏辞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