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实验大纲

合集下载

21-1畜牧微生物学

21-1畜牧微生物学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牧微生物学》课程编号:0311013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学时学分:总学时45 总学分2.25 实验学时14应开实验学期: 三年级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植物检疫、旅游管理先修课程:化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等大纲主撰人:许兰菊大纲审核人:张金钟张书松一、畜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简介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是动物科学和草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其应用性很强,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动物营养、动物生产、饲料加工调制、畜禽传染病诊断和防治以及畜禽产品加工、贮藏和检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对其它诸多学科的发展也具有很大影响。

二、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畜牧微生物学实验目的畜牧微生物学实验目的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微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包括经典、常规和现代的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并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畜牧微生物实验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操作,事实求是做好记录和报告,用实验现象和结果科学地解释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和内容,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实验中注意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严防环境污染或病原散播。

同时要注意防火防水、节约、卫生和安全等。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一)实验方式(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

(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一、引言A.微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B.兽医微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C.兽医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二、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A.细菌的结构和功能1.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2.细菌的细胞器和质粒3.细菌的代谢和运动方式B.真菌的结构和功能1.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2.真菌的代谢途径和生长要素C.病毒的结构和功能1.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组成2.病毒的寄主范围和传播方式三、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A.鉴定细菌的方法1.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的检测2.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B.鉴定真菌的方法1.孢子形态和生长特性的观察2.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C.鉴定病毒的方法1.病毒的免疫学检测2.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四、兽医微生物学与动物疾病A.细菌相关的动物疾病1.畜禽呼吸道细菌感染病2.马的疱疹病毒感染B.真菌相关的动物疾病1.犬猫的皮肤真菌感染病2.家禽的霉菌毒素中毒C.病毒相关的动物疾病1.家畜的口蹄疫病2.家禽的禽流感五、兽医微生物学与动物免疫学A.微生物的免疫应答1.细菌的免疫机制2.病毒的免疫机制B.兽医微生物疫苗的开发与应用1.疫苗的制备和接种2.疫苗的免疫防控效果评估六、兽医微生物学与公共卫生A.微生物的人畜共患病1.人畜共同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2.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应用B.微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1.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途径2.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七、兽医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A.细菌培养和鉴定技术1.常见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2.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方法B.病毒检测和鉴定技术1.细胞培养和病毒扩增技术2.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八、兽医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和难题A.耐药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策略B.新兴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预防控制C.宏基因组学在兽医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九、总结和展望A.兽医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B.发展兽医微生物学的方向和挑战以上是关于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23305007课程总学时:32,(其中:授课32 学时)课程学分:2分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所需先修课:《普通生物学》二、教学理念(提示:从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阐述)本课程是动物科技学院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变异、免疫学基础、饲料微生物、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蛋及蛋制品的微生物、皮毛微生物、畜禽的病原微生物。

前半部分内容是基本微生物学知识的介绍,后半部分内容是微生物学知识在畜牧生产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动物及动物制品相关微生物的特点,并把微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提高与保证畜产品的数量、质量与安全。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图五、教学方法(1、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如何实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3、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请给出具体措施)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小组讨论、课堂论文、课堂报告等多种教学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1、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学发展历程中重要事件以及重要科学家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通过对与畜牧生产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学习,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在当前畜牧养殖业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建立创新创业的关键知识体系构架。

六、考核方法(强化过程考核,注重知识考核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七、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1.《畜牧微生物学》, 陈金顶、黄青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年,第六版2.《兽医微生物学》,甘肃农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3.《现代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普通微生物学》,H.G.施莱杰著,陆卫平,周德庆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5.《动物病毒学》,殷震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6.《动物分子免疫学》,郑世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7.《兽医传染病学》,陈溥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六版。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1320课程名称: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学时:48学分:3.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黄青云主编,<<畜牧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畜牧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动物生产学、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课程有广泛的联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研究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将微生物知识与动物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和类群,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畜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科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与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藏以及畜禽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分类以及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饲料生产学、家畜饲养学、畜产品加工学、兽医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为饲料的保存、合理地饲喂家畜、保存畜产品、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科学职业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尊重爱护保护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掌握畜牧微生物学对畜禽疫病预防控制,保护动物生命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畜牧微生物学已经成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说明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和畜牧微生物学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掌握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的概念;掌握病毒的基本特性、干扰现象和干扰素;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掌握温度、消毒剂、抗菌药物、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和变异机理。

通过掌握上述畜牧微生物学基础内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微生物知识的信心,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畜禽传染病和保护畜禽生命安全提供有力地保证。

②掌握与畜牧微生物有关的畜禽免疫基础知识,主要掌握如下内容,抗原与抗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和血清学技术,免疫学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

通过学习上述免疫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畜牧微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与毒力的概念,感染发生的条件;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鸡新城疫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畜牧微生物学》是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微生物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防控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菌(1)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大小测量单位,以及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细菌的染色方法和革兰氏染色原理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重点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能够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类别。

2、真菌(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熟悉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真菌的分类了解真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

3、病毒(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结构(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和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2)病毒的增殖过程理解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增殖步骤。

4、其他微生物(1)放线菌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熟悉这三类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掌握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了解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利用不同划分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2、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熟悉微生物的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产能方式及其特点。

【畜牧课件】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畜牧课件】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动科专业20XX级总学时:50学时一、编写说明(一)课程性质《畜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正常动物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极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极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广泛的学科。

(二)目的和任务《畜牧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动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学习此课程之前,学生应该掌握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

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调制饲料以及控制有害微生物对畜产品造成大量的损失。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分布、分类、变异、致病性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防疫措施的系统学习及饲料微生物,乳品微生物、肉、蛋的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和作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有关课程,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除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诊断方法外,还综合应用了普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包括食品微生物学和乳品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知识,研究在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藏等方面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为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微生物饲料来源,同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临床诊断学、兽医药理学、病理学及兽医生物制品学等)密切相关,主要为学生参加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奠定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37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3。

其中讲授42学时,实验部分21学时。

学分:3.0适用对象: 动物医学方向本科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二、课程简介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病原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为学生学习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一方面掌握细菌学、病毒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掌握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工作,能够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掌握病毒培养的基本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讲授部分:绪论(2学时)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形态学时期(1683-1870)第二阶段微生物生理学及免疫学奠基时期(1870-1920)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920年起)3.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4.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5.兽医微生物学的任务与作用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

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第一篇总论(共11学时)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构造(3学时)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特殊构造4.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方法重点: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及其功能。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2学时)第一节细菌的营养和代谢内容:1.细菌的化学组成2.细菌的营养与代谢过程重点:细菌的营养类型与营养要求。

细菌的酶及其利用。

细菌呼吸及类型、专性厌氧菌、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畜牧专业实习大纲

畜牧专业实习大纲

畜牧专业实习大纲( 2 0 0 9 — 2 0 1 0 学年)适用班级:畜牧班学制:三年入学文化:初中实习周数:二周实习时间:第二学期一、生产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畜牧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专业基础课进行到一定阶段,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是一次很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对今后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的一次全面认识,是获得专业实践的初次尝试,也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养殖和兽医知识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通过生产实习能起到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有效衔接后续专业课的作用。

1、通过生产实践,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经过生产实习,让学生对以后工作及社会环境有一定了解。

学习现场工人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更要学生学习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及各方面的才能。

3、紧密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实习时间分配上述时间安排可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有所侧重,尤其时间可针对实际灵活掌握,但要尽量做到全面实习、主动实习,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

三、成绩考核方法及标准1、实习成绩划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种。

2、考核方法:主要从一下方面考核(1)、实习日记:学生必须逐日写好实习日记,记载每天实习内容和所完成的工作,记载必要的实习资料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借此巩固实习收获,为撰写实习报告积累资料。

(2)、实习报告:学生在写好实习日记的基础上,在实习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写出实习报告草稿,然后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填写报告单,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内容及完成情况,实习的收获及体会。

(3)、实习结束时按时提交实习报告草稿及正式实习报告,作为指导教师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

(4)最后由指导教师评定实习成绩。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学分:3学时:60 (其中: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开课部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系。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兽医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知识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兽医微生物学作用与贡献。

[重点]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兽医微生物学的目的及任务。

[难点]使学生理解与接受本领域科学的重大发现对兽医微生物学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了解兽医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兽医微生物学学习目的及任务;熟悉微生物的以往成就和今后展望。

[实践与练习]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发展历史上代表人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及构造(4 学时)[知识点]1.细菌的形态;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特殊构造;4.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重点]掌握细菌细胞壁结构,细菌的特殊构造和功能等。

[难点]细菌细胞壁结构及革兰氏染色原理的关系。

[基本要求]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实践与练习]细菌的染色、细菌的结构。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生态(4学时)[知识点]1.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2.细菌的生长繁殖;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5.细菌的人工培养;6.细菌的生化试验。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大纲2010新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大纲2010新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号:课程总学时:60 实验学时:20课程总学分:3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一、本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实验学习,以加深和巩固基础理论的理解与体会,熟练掌握基本技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从事疫病诊断、疫病预防、检疫检验等工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实验应开设项目注:1、类型---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2、该表格不够可拓展。

三、各实验项目主要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一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实验目的和要求]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构造;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绘出形态结构图。

[主要实验内容]1.显微镜使用;2.观察细菌三种基本形态及其排列特点。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显微镜、标本片等。

实验二基础培养基制备[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制备培养基的一般原则和要求;熟悉常用基础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掌握培养基pH值的测定方法;了解高压蒸气灭菌和干热灭菌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本实验室其他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主要实验内容]1.配制基础培养基;2.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2.兽医微生物实验室几种主要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介绍。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高压锅、干热灭菌箱、冰箱、玻皿。

实验三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移植[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厌氧菌培养的原理及方法。

[主要实验内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移培的方法:琼脂平板划线接种细菌、从单个菌落、斜面或肉汤培养物移植于斜面或肉汤的纯培养技术。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超净工作台、培养箱、电炉、天平。

实验四细菌的涂片制作及染色法[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美蓝、等常用的染色方法;认识三种染色法的不同染色反应特性。

[主要实验内容]细菌涂片制作,革兰染色;美蓝染色。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菌种,染料,显微镜,接种环等。

实验五药物敏感试验[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药物敏感性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方法;试验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学时数:10学时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畜牧微生物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畜牧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脉解决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6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讲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分析实验结果。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