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间的诗意栖居-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人诗意地栖居 经典美文

人诗意地栖居 经典美文

人诗意地栖居经典美文导读:人,诗意地栖居。

——作为王维山水诗的一种解读人的所作所为,是人自己劳力费神的成果和报偿。

人在这片大地上的栖居的本质,所有这些都没有探入人类生命的根基。

人类生命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

诗不只是一种附带装饰,不只是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

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因而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不是一个“文化灵魂”的单纯表达。

这种表达决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

人只有去创造劳绩,然后才能诗意地栖居。

而王维的山水诗,正是这种栖居的财富捐赠。

当人重新回到清静幽深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本质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寂寞孤独且又充满闲适安宁的神圣自由的尺度时,喜悦乃是诗人的诗意创作物。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辋川山庄秋日傍晚那恬静清理的景色,与诗人“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心情十分融洽。

雨后的空山,清新而寂静,清冷的月光笼罩苍翠的松林,石上清泉潺潺流淌,浣女们的笑语欢声在竹林荡漾,渔人晚归的小舟,轻轻地划过茂密的荷塘,面对清新宁静的大自然,诗人情不自禁地发抒心中的感慨:任春花随意凋谢吧,山中的秋景也不差,我尽可以留居秋山之中。

(《唐诗审美十论》刘洁著)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寄托着诗人向往山林生活的闲情逸致,表达他的归隐之思。

归隐即返乡,诗人的天职是返乡,返乡就是返回到本源近旁。

正因如此,惟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

本源就是故乡的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翠竹、浣女、渔舟、青莲……这故乡的本源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诗人许久以来一直在他乡流浪,备受漫游的艰辛,现在归根返本,只有故乡的土地才是那样地亲切。

于是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静与闲。

同时在时间的万乐之源中,傍晚的那份恬静,给诗人以诗意的思考,然后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

胡应麟在《诗薮》评曰:“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木末芙蓉花’,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中有此妙诠。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诗意的栖居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诗意的栖居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诗意的栖居文题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总有一方净土,护得我心澄明我们都向往着“溪水一旁、住两间房”的生活,渴望从“世间破事”中出逃,其实那草屋两间,在溪水畔,更在我心。

在心中荡开一方栖居的净土,方得“大隐隐于市”的自在随心。

隐居并非“住两间房”、“有些余粮”那么简单。

在不可逆的生物进化进程中,人类用了千年从山野走进城市,早已不可能再轻易从城市退回山野,我们注定无法切断我们与社会的联系,注定难以在物质层面远离俗世凡尘,虽然我们都不愿做尼采口中的那只“骆驼”,但成为遵从自我的“狮子”,不过是我们难以实现的梦。

我们渴望的归隐,其实是一种免于喧嚣所扰的宁静。

这种宁静当然可以是溪水之旁的静谧,但却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安宁。

我们希望能通过归隐来逃离俗事,却忘了免于流俗从来不止于归隐山林。

归隐山林不过是从物理上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而心若蒙尘,处在哪里都是俗世。

除了像“狮子”一样盲目而偏执地在达成“自我”的路上一路狂奔,我们还可以做那个认清“我是”的“婴儿”,修炼出一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澄明内心,转身便可拥抱烟火人间。

真正的“青山在远、秋风欲狂”,不是固执偏激地把自己从人境剥离,而是在闹市中亦能守得澄净内心。

近段时间,“冥想”这项精神运动突然走红,社交平台上有关避免精神内耗的内容产出越来越多,一些分享生活片段、生活仪式感的up也备受关注。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虽然失去了把自己从社会身份中脱离、彻底栖身溪水畔的可能,却能以另一种形式在精神世界重构可供归隐的山林。

内心的安宁,从不取决于是否生活在安宁静谧的溪水之旁,而在我心是否坦荡澄明。

我们需要做的是纵使身处闹市,却依然见世间晴朗、万物可爱;纵使为钢铁森林所困,也能胸怀日月星河;纵使眼不见森罗万象,却仍能俯首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纵使身不免柴米油盐的俗事,却也能为万家灯火而心动。

诗意的栖居6篇

诗意的栖居6篇

诗意的栖居6篇一:[诗意的栖居]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6篇)我心中的桃花源读了《桃花源记》,我感觉到了桃花源的美,景色美,人也美和谐、热情、幸福。

在作者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这样的桃花源是当时所有人的向往。

如今,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时代变了,人们心中的桃花源也就变了。

我常常想,有没有一个清静安闲的地方,能拥抱自然的地方。

这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了如今,虽然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却有了汽车的尾气,工厂的黑烟,许多难闻的气味混在空气中,城市也就笼罩在其中。

我想,深山老林里应该没有这些吧!城市中,少不了喧闹,汽车声、早市叫卖声,混乱地板结在一起。

我想啊躲在一座山上,有河水,有瀑布,上有蓝天白云,下有芳草鲜花的山,有千百棵树,有千百只鸟。

早上起床能听到一群鸟儿的叫声,河水淌过的声音。

虽然这些声音有点杂,但比起城市机械的喧闹声好听多了,天然的声音,天籁之音吧?有什么能胜过自然?脚下是绿草,有绿色香气的草,袭向人心。

能让人感到自然的美妙,再好不过。

山腰上,云层缭绕。

山尖上看四方,层峦叠嶂。

这般“良辰美景”没有人能拒绝吧?如果生活可以无忧无虑的话,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真正的仙境。

幻想啊终究是幻想,天下那有这样的好事?这样的世界只能和一颗向往“更美好”的心同在,这样的桃花源在心中。

我心中的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人间仙境,鸟语花香。

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远离喧嚣的城市,独自开车来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我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我的“桃花源”。

在春天,我在草地上打滚、玩耍。

无论是站着、躺着还是坐着,心情都显得格外舒畅。

温暖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我,它也催促着草儿们快快长大。

春天是个阴雨连绵的季节,我独自站在空旷的草地上,没有树,也没有伞。

雨落在身上那种凉凉的,痒痒的,舒服的感觉。

耳边传来淅沥沥的雨声,它有点像草儿们正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的声音。

在夏天,我躺在一个可以遮挡烈日的地方,听着知了不停地叫唤声,安然入睡。

诗意的栖居优美散文

诗意的栖居优美散文

诗意的栖居优美散文诗意的栖居优美散文沿着公路一路向西。

走过热闹的二手车市场,小路变得弯曲绵延,视野也被一片片的绿色遮住。

绿,是夏日里最诗意的色彩。

村落和村落之间是刚刚钻出几片叶子的玉米秧,在阳光下仰着头,拼命地长着。

闻及鸟鸣,车马的喧嚣不见了,成全了我那份独处的心境。

这里是榆树镇,再走十几里路就出省界了。

村落深处,一个个白色低矮的屋顶呈现在眼前,大棚里是有机菜园。

今年春天,我和几位好友出资承包了一个小菜园,到了夏季,我们终于吃上了不施化肥的有机菜,帮我们种菜的就是菜园的主人——陈师傅。

第一次摘菜是五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

初见陈师傅,我们还在开玩笑地说着,他是最帅的农民,浓眉大眼,深红色的脸庞,一看就是长期在阳光下爆嗮的结果。

他,谈笑风趣,气质儒雅。

后来才知道,陈师傅在退休前是一位中学教师。

他在为自己寻得一方净土的时候,我们却间接地成为了受益者。

其实,这里都是提子园。

为了成全我们小小的心愿,陈师傅忍痛拔掉了半棚提子树。

种了四年的提子树已经开始开花结果了。

铲秧那天,我们站在一旁,陈师傅手里的铁铲在他的手里不停地抖着。

阿姨忍不住,手扶着那一株株秧苗,落了泪。

“值了。

我们种有机提子,一是可以有一些收入,其次就是我想让大家知道,吃有机食品有利于身体健康。

你们来了,这个夏天,我和老伴多了几分惦记和快乐。

值……”陈师傅独自叨念着,把铲下来的秧苗移了出去。

浇水就长苗,说的就是这绿油油的小青菜。

臭菜,小白菜,小萝卜,香菜,油菜……应有尽有。

半棚提子树挂上了一串串的籽,已经有了成熟后的模样。

半棚青菜,我们是每周摘,陈师傅是每周种。

中间的豆角秧爬了一人高,茄子花挂在了枝头,是淡淡的紫色,和它媲美的是一棵棵黄瓜秧,靓丽的黄色,特别耀眼。

住在城里,只知道去市场买菜。

摘菜,对于我们来讲是“乐趣”。

蹲在地垄边,把青菜一棵棵地连根拔起,然后要把根茎上的泥土抖干净。

活很简单,做起来却很辛苦。

垄沟窄小,土质松软,脚踏上去感觉软绵绵的。

“山南水北”间的诗意栖居

“山南水北”间的诗意栖居

乡村 一直 是 韩少 功 关注 的对象 ,只 是在 他 不 同 时期 的创 风摇 绿 树 ;有 的是 在清 晨 唧 喳不 停 的 鸟 声 ,从寂 静 中 升 浮起 作 中有 着 不 同 的诠 释 :或 为政 治 意义 上 的农 村 ( 《 月 置于 主流 文 化 边缘 的 民问 ( 《 桥 词 典 》、 《 示 》 ) 。 如 马 暗
忧虑,他们渴望一种 自然淳朴、不受物欲牵制 、人与 自然万 的因素:和大 自然的接触、情感的熨帖与从容、和谐的人际
物 和 谐 的生 活世 界 。 而原 初 意义 上 的 乡村 由于 跟 自然 的亲 近 关系 、更 加健 康 的 生活 方 式 等 等 ,提醒 我 们注 意 乡 村 的积 极 和跟土地的亲和 ,形成 了独特 的乡俗 、乡情,形成本真 、素 的不 可 忽 视 的 一面 、注 意乡 村 的 种种 可 贵 。 乡 村 的 可 贵 之 一 是 找 到 了 “ 框 之 外 ” 的 自然 天 地 。 画
朴而协调的乡村精神。在人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面前 ,作
家 们 由此 前 对 乡土 世 界 的落 后 、乡 民观 念 的 愚昧 的 批判 ( 农 村 过 去往 往 扮演 的只 是一 个 “ 问题 角 色 ”、 一个 亟 待拯 救 和 扶 助 的对 象 ),开 始 转 向对 乡村 生 活 的回 望和 “ 归野 地 ” 回
能,老鼠们小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滴溜溜地转,是何等聪明的高手;而 “ 草
韩少功七年前打点行囊归隐僻乡,在被城市接纳和滋养 木 的 心性 其 实各各 不一 ” , 葡萄 小 姐 身子 丫环命 ,梓树 则 是
了三 十 年 后 ,再 次 回到 曾 经插 队 下 乡的 八溪 峒 过起 了乡 居 生 沉稳和淳 厚的;而 小狗三毛与作者一家更是有着亲人般的真 活 ,并 且在 七 年 后 的今 天推 出 了长 篇 散 文集 《 山南水 北 》 , 活 、劳 作和 思 想 的 点 点滴 滴 。农 事 、家 事 与人 生 事 ,这 些 都 成 为韩少 功新 书 里 的生 动 故事 , 而在 故 事之 外 ,一个 作 家 的

诗意的栖居作文(通用28篇)

诗意的栖居作文(通用28篇)

诗意的栖居作文(通用28篇)诗意的栖居作文(通用28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意的栖居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意的栖居作文篇1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抒写了传奇,黑眼睛,黄皮肤守护着五千年积聚的财富。

五千年的文学如滚滚长江水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滔滔不绝。

晨曦里,捧一杯香茗,或坐于桌前或立于窗前,打开厚重的书,馨香之墨泼洒而出的跳动的文字展现出一幅幅恒美的画。

可以品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然;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诗意;聆听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迷失在旖旎的风景里,我仿佛进入画的世界,多少次和李白梦游天姥山,拜访谢公宿处,欣赏半壁海日;又多少次和郭沫若徜徉于天上的街市,信手采摘满天的星星,打包装进行囊;又有多少次和魏武吟鞭东指,马踏沙场,纵横千军万马之中……文学的殿堂挂满了享不尽、赏不完的著作,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暮霭中,一灯如豆,一书如帆,载我至文学的殿堂。

打开贮满精神粮食的宝盒,品味着隐藏在文字之后的苦涩酸甜,顾炎武宁死不吃清粮,拒绝朝廷之请。

这是一代鸿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又怎能不与此共勉。

李清照,这个乱世中的诗性女子用柔弱的笔杆在文学的长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将爱情纺成染柳烟浓,弥漫在历史长河边,向后人彰显着爱的忠贞。

文学百宝箱内的食粮用之不尽,享之不竭,是华夏儿女的至贵宝藏。

在文学的殿堂里,可以驻足体察文人的伟岸英姿。

苏子那飘飘白衣翩翩于萧萧风中。

一场“乌台诗案”,让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绝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问中凄惨哀号。

苍茫天涯路是你的漂泊之所,波涛卷起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欢歌。

《山南水北》中的“回归”意识

《山南水北》中的“回归”意识

《山南水北》中的“回归”意识作者:连萍玲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韩少功的《山南水北》通过朴实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了八溪峒中的自然风光、家禽草木、农民的日常生活言行等,表现出他对于生态、劳动、自我意识的思考和呼唤,其农村形象更是反思现代文明的参照物,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在对照下让人重新思索那些在城市化中被我们遗弃的传统精髓,传达出期待自然、淳朴的美好部分的回归。

关键词:《山南水北》;韩少功;生态;劳动;自我一、生态意识的回归在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中,生态意识其实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可谓不向往,对于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不可谓不焦虑。

而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独特之处在于他并不是通过对生态逐渐恶劣的现状描写来表露自己对于生态环境的焦虑心,而是将生态中的动植物的生活细节进行真实的描写,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它们生命的可贵,对比现状生物逐渐灭绝的触目惊心,从而警惕人类对于生态保护的迫在眉睫。

因此文章中韩少功对于八溪峒的生物描写的篇幅不少,在他笔下,万物仿佛有了自己的灵性,更甚于能与人进行精神的会话。

比如在《养鸡》中,作者描写鸡圈中唯一的公鸡时形容它“享受着三宫六院的幸福和腐败”,但是也夸耀它具有一定的齐家之道,能够维护鸡圈的和谐共处,这甚至是身为人类的我们都无法达到的程度,而在《小红点的故事》中,小红点因为享受过主人的温情后,居然“保持着跟人走而不跟鸡玩的习惯”,不仅是动物,在韩少功的笔下,植物也是具有喜怒哀乐的,“我家的葡萄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

”“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甚至在阳光颤动的一刻笑如成熟女郎,笑得性感而色情?”。

在韩少功的笔下,动植物都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个体,他把这一切生物富有情欲的生活面目赤裸裸地摆放在读者眼前,让我们不再以为那只是人类的附属品,不再以高等的姿态看待这些生物。

在同等的地位上,我们对于这些生物的残杀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把抽象的生态以鲜明的形象摆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心生爱怜,让我们意识对于这些生物进行保护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是多么理所当然而又迫在眉睫。

于山水中诗意地栖居

于山水中诗意地栖居

于山水中诗意地栖居元代和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朝代,在面临中原强大的主体文化――儒家文化的时候,两个朝代的选择并不相同。

因此,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结局也各有差异。

总体来看,元代由于采取了压制汉人的政策,很快就遭到汉人反抗,王朝只存在了91年,而清代的统治者显然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他们大力发展儒家文化,得到众多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社会经济曾一度繁荣,还出现了“康乾盛世”。

然而在艺术上,元代在许多领域都超过清代。

以山水画为例,元人山水把中国山水画推向高峰,创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元以后,山水画似乎就一直笼罩在元人的光芒下。

因此,通过对“元四家”与清初“四王”的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嬗变。

“元四家”:对存在的整体性关照元代的历史也是汉族知识分子被边缘化的历史。

一向以“学而优则仕”的文人们在元朝取消科举制后被抛出政治之外,难以实现儒家所秉持的抱负。

除对异族的恨以外,还有亡国亡家之痛,痛恨交织让他们被迫选择别的归宿。

就“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来说,黄公望选择出家为道,吴镇游荡于江泽湖泖间,倪瓒遁入太湖,王蒙隐居黄鹤山。

他们无一例外选择退避官场归隐自然。

从历史上看,这也是士人们一贯的选择,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方面,努力求取功名入仕做官,另方面,功名未成人仕遇阻则纵情山水,即李泽厚所说的“儒道互补”。

这往往是中国艺术史的共相:恰恰在艺术家处于穷困潦倒之时,反而成就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

从屈原、杜甫到苏轼哪一个不是在人生落泊时创作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篇。

而元代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统治者似乎不屑与汉族知识分子打交道,他们甚至把作为主体民族的汉人列为第四等民族,这就造成在元代,不是哪一个文人个人落泊,它是整整一个朝代的文人集体落泊。

“元四家”的另外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生活于江浙一带,他们的日常视觉经验都来自江浙那些氤氲蒙陇的湖光山色中。

要把这样一种境界通过山水画传达出来,他们就极为重视笔墨的晕染、皴擦,从而发展出山水画的各种技法。

【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 诗意地栖居

【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 诗意地栖居

【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我站在窗前,向窗外望去,一片青青的山,一抹深深的水,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安宁和宁静。

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色,令我想起了鲁迅的《热风》:“山不改绿,水长流,还有好花、好鸟、好云、好日子。

”正是因为这样的意境,人们才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轻松和舒适。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对人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提升。

它不仅仅是指住宅布局的美观与合理,还要包括住宅所处的环境和周围自然景观的协调与融合。

在这样的栖居中,人们可以心旷神怡,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人墨客常常选择在山水之间居住,借助山景水色来激发灵感,写出妙不可言的诗篇。

这种栖居不仅能够滋养心灵,更能够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栖居环境。

他们不仅对住宅的装修与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居住的地理位置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们追求绿树成荫的小区,寻找湖泊和河流环绕的家园,选择迎着朝阳的房屋。

在这里,他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观赏到美丽清澈的水域,享受到安静宜人的生活。

这样的住宅环境,可以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享受幸福和宁静。

诗意的栖居,也是对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一个好的栖居环境,不仅应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应该有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人性化的社区服务。

公园、游泳池、图书馆等休闲设施,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可信赖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培养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加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使整个社区成为一个大家庭。

要诗意地栖居,不能只寄望于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设施。

要实现诗意的栖居,还需要每个居民的自觉和品质的提高。

人们要培养和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追求真善美,传播养眼的事物。

人们也应该培养一种勤奋和创造的精神,不断提高自我价值,为社区和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怀浪漫,诗意栖居-诗意的栖居

心怀浪漫,诗意栖居-诗意的栖居

服从自已的心意,乐天安命,度过一生。
〔2〕思维拓展:
设疑激浪:
读陶潜人生 品诗意栖居
有人认为他是消极避世躲避现实,你怎么评价呢?
①以陶渊明为例浅析隐士文化。
探究方法:
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
①扣住文本了解诗人的人生追求。
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官运亨通洁是
2.过程与方法
的汉魏晋是我国散文快速进展的时期,本文在内容上一扫魏晋玄学佛理的
诵读课文,感知文本,解读快乐其表、忧痛其里的冗杂感情,探究诗
玄渺空幻,代之以田园生活人情物态的清爽淳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人远离世俗、厌恶官场的孤傲之态。
2.评介
3.情感看法价值观
陶渊明,又名潜,东晋大诗人。他一生几仕几出,41 岁时辞官归家,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心怀浪漫,诗意栖居|诗意的栖居
及介绍在预习中完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学问与能力
a、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归去来兮辞》入编高中语文必
b、背诵全文。
修 5 第 2 单元第 1 篇文章,已由旧教材的自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本单元
学习抵抗黑暗,固穷守节的高洁志趣,体会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躬耕田园,不再出仕,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的浪漫情怀。
3.教材解读
三、重难点
《归去来兮辞》为晋代散文,是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
1.教学重点
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
了解辞官归田的缘由,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喜爱田园的无限欣喜

美丽文村,于山水间诗意栖息

美丽文村,于山水间诗意栖息

美丽乡村美的街道美的村巷美的人居环境’E-m ail:***************美丽文村,于山水间诗意栖息□李忠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富阳,曾以 温婉灵秀的富春山水而闻名。

进人高水平推进乡村 振兴之路的新阶段,人居环境生态化的现代版“富春 山居图”样板地,成了村民新追求,也承载着城里人 最纯粹的一袭桃源乡梦。

浙江省富阳区洞桥镇文村曾人选全国413个美 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为富阳山乡捧回过“国字号”荣誉,也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重点村。

文村的建筑融于山水。

这里历史现代交融、美丽滋养美丽的蜕变路径,堪称人居环境提升的典 范。

古今交融住进美院大师的乡梦里风烟俱净,细雨如酥,二三水鸭徜徉溪润,岸边 是茂盛的油菜花田,开得正好。

这里是富阳区洞桥镇 文村,距杭州主城区2小时车程的一处山里桃源。

对着门前一泓清波,民宿逸山栈的女主人周群 丹于天井处,悠悠沏一壶清茶,享受着旺季前难得的 片刻恬静。

按照往年规律,等乡里的油菜花发了,来 自天南地北的客人又该登门造访了。

“要不是这场 雨,客人的订单会更早些。

”她叹了口气,却不觉得惋 惜,“我们夫妻是最早一批回来开民宿的,大约4年 前,我俩就认同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

现在我已辞去 酒店餐饮业的工作,全职经营这里,一年能有10万 左右的收人,与城里打工相比,不算特别多,但图的 就是这份自在。

”文村溪上下游,大约有三四十幢这样的“杭派民 居”,大多都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 筑学院院长王澍的手笔。

远远望去,改造过的老宅群 落呈灰、黄、白三色,与周围山水浑然一体;走近细 看,又形态各异、颇具意趣。

在王澍看来,未来的乡 村,其实是一种“隐形城市化”的状态,有生态环境,有传统历史,也有现代化的生活。

这些新式的“杭派民居”,由文旅公司或村民自主开发,大多发展成了民宿产业,主打小而精的房 型。

旺季,一房难求,价格,也不算便宜。

最贵的一层,要1280元一晚的价格,但节假日仍然供不应求——“即便是村书记自己想订,都难呢。

诗意栖居(原创)

诗意栖居(原创)

诗意栖居(原创)
诗意栖居
刘晓林
“诗意栖居”,诗人荷尔德林写过,哲学家海德格尔又进一步阐释过。

其实,我国的古人早已实践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王维《山居秋暝》)癸巳初秋,九天居士欲对此再作迁想。

诗意可言而未有确凿之论,若玄而存,冥而感之。

《神思》或近其境:“,“冥冥蒙蒙,忽忽梦梦,浓浓脉脉,洞洞空空,莫窥联兆,伊谁与通,神游无端,思抽有绪,蹑电追风,知在何许,悠忽得之,目光如炬。

”区区的文辞也堪诠释:“诗隐匆匆人背上,情驻袅袅炊
烟间。

”四方上下,无处不诗;意者,臆也!你我若灵心恒在,则诗意不灭。

栖居不同于居住,之与生活不同于活命。

前者在某一点弥漫着悲欣、常态却是超乎庸碌的无言大美。

前者在狂风骤雨中依然在灵魂深处拥有云影天光的别样世界,依然秉信着前方海阔天空的自然而来。

后者则全然不同——存在的痕迹而已!稍纵即逝。

黑夜漫长无际,时刻笼罩——到哪里去寻觅澄澈?睹无字的六经,仰碧空的孤月,余生以何千秋寄?
秋雨若泼,反常吗?雨落烟腾,雨息留下的还是四顾茫然的咫尺天地。

道隐稗史,瞻悟真如。

谁不想拥有诗意?谁不想得到栖居?扬之、抑之、顿之、挫之、聚之、散之,散之、聚之、挫之、顿之、抑之、扬之。

人生犹如追魂手在挥动着那神出鬼没的毫楮,行止无端,时藏时腾。

凭问八表图,几人通向了逍遥?
诗意栖居,绝伦之境——九天居士蓦然想到了云层之上!。

诗意的栖居地作文

诗意的栖居地作文

诗意的栖居地作文诗意的栖居地作文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诗意的栖居地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意的栖居地作文1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暧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寻找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在文人骚客的意境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亦可“调素琴,阅金经”,饮酒下棋,吟诗作对,悠然自得,无异于摆脱红尘世俗中的是是非非,牵牵绊绊,让身心愉快,其乐融融也。

若不能如陶翁归隐山林,不如学习其人生的几分从容,几分洒脱,让自己成为诗意的栖居者。

人生是需要诗的意境。

诗意可以是高山流水的渔舟唱晚;杏花春雨的娇媚江南,亦可是身于凡尘俗世,心却超然物外。

诚然,诗意亦可是在那唐诗的韵致,宋词的曼妙之中,从古至今的虔心悦读。

人生不可不读书,读书是一种诗意,不仅能读懂别人,亦可读懂自己。

从别人的故事,看自己的人生。

读懂自我完善自我,为人生点亮一盏盏明灯。

读书是一种享受。

独自在书海中犹如拮取一膜茶香,轻轻一嗅,那种感觉不可名状,却心领会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能给予你的是无纷扰,无羁绊的一种宁静淡泊,是夜阑人静时的放松,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不失为最高境界,因为书是心灵最忠实的读者,是虔诚的守望者。

读书是一种归宿。

是灵魂的最高点,读书是穿越时空停留在明月流水的温柔,在“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旷野豪迈气质,是长亭外,古道边,落英间徘徊的柔情,以及指尖停留在书页间淡淡的,悠长的,醉人的书香。

是从乱世红尘中寻找的一方净土,给高贵的灵魂一个安静的栖居地。

诗意的生活,领略文人墨客独领风骚之势,看透人生的千姿百态。

诗意地栖居,诗一般的思想,诗一般的感受。

诗意的栖居地作文2哲人说:活出意义来。

诗意地栖居,正是生活的最高意义。

诗意来源于何处?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临山观海,诗意栖居

临山观海,诗意栖居

临山观海,诗意栖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对人居境界的崇高追求。

山海澜庭小区的规划设计,力图通过总体布局、建筑空间尺度的精心营造,创造和谐亲切的人居环境,为居住于此的人民提供舒适、怡然、充满活力的生活体验。

标签诗意栖居;小区规划;自然;人性化;亲和力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如是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是对人居境界的崇高追求。

而山海作为自然造物中极具表征的构成要素,能够给予人对于自然强烈深刻的感受。

海阳山海澜庭小区有幸位于山海之间,天然具有融入自然的有利条件。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要为居住于此的人们创造优美舒适的物质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激发人们自发的积极有益的活动,为人际和谐交往提供客观条件,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要和精神追求。

一、项目背景山东海阳市地处中国东部黄海之滨,位于烟台、青岛和威海的中心地带。

海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地雷战”的故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海阳市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适合旅游观光和居住。

本项目北邻海阳一中,西傍市委市政府,南邻万亩湿地公园,面朝大海,距海边仅三公里。

用地周边均为城市道路,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优美。

项目占地16.2hm2,总建筑面积31.1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6.7万m2,地下建筑面积4.7万m2。

二、规划构思1、顺应自然,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景观资源。

本项目住宅产品种类多样,由3层类独栋别墅、3层联排别墅、5~6层花园洋房、11层小高层、18层高层住宅组成。

依照南低北高、向心围合、空间贯通的原则,进行整体空间布局。

用地南邻湿地公园,沙洲水汀,海天空阔,景致宜人。

因此在用地南部优先布置高端产品——独栋、联排别墅,以保证最佳的日照、景观条件。

用地中部布置5~6层的花园洋房,同样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

在用地北部,沿用地外围周边,点式布置大众化产品——11层及18层的高层住宅,避免对低层、多层住宅产生遮挡,同时对冬季北方寒冷空气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有利于改善居住区内部微气候。

山水之间,诗意栖居

山水之间,诗意栖居

山水之间,诗意栖居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久了,人们常会渴望一方宁静之地来安放疲惫的身心。

我也有这样一个梦想,那便是在山水之间寻找一处诗意栖居的地方。

记得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我踏上了前往一个古老村落的旅途。

随着距离城市渐行渐远,耳边的嘈杂被鸟鸣和微风所替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香的混合味道。

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仿佛已经能触碰到那片向往已久的山水。

到达村落的那一刻,我仿若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中。

古朴的石桥跨越在潺潺的溪流之上,两岸是葱郁的竹林和几座简朴的茅屋。

村民们面带微笑,眼神纯净,他们之间的交谈不急不缓,充满了和谐与质朴。

我找到了一间待租的小屋,它坐落在山腰,窗外就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山水画。

小屋虽小,却设施齐全,木质的家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站在小屋的阳台上,远眺群山,我似乎听到了山峦间回荡的诗句,感受到了诗人笔下的那份超然与静谧。

日子在这里过得简单而充实。

每天清晨,我会沿着山路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露水的清凉。

白天,偶尔帮助村民们耕作,或是在溪边垂钓,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

傍晚时分,坐在小屋的阳台上,手捧一本诗集,看着夕阳渐渐沉入山涧,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一片金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

夜幕降临,星辰点缀了天际,蛙鸣虫唱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

躺在木屋中,通过屋顶的玻璃天窗,我能与星空对话,分享彼此的秘密。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学会了聆听自然的语言,体会到了生活的本真与宁静。

“山水之间,诗意栖居”不仅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

在这里,人的心似乎能够放慢脚步,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我在山水的怀抱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宁静,也重新认识了生活的意义。

经历了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后,我更加珍惜在这片山水中的每一份平静和每一次心灵的触动。

在这里,诗意不仅存在于典籍之中,更是萦绕于空气里,沉淀在心底处。

此情此景,不就是我一直追寻的生活吗?在山水之间,诗意栖居,让灵魂得以栖息,也让人生变得如此美好。

乡村日常的诗意建构——析韩少功《山南水北》

乡村日常的诗意建构——析韩少功《山南水北》

64第24卷 第1期 2019年1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24 No.1 Feb. 2019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9.01.010收稿日期:2018-09-15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及奖励项目“突破与新变:新时期湖南文学的新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研究” (17JD56)作者简介:周爱华(1979—),女,湖南湘潭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 国当代文学。

乡村日常的诗意建构——析韩少功《山南水北》周爱华1, 2(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信息系,浙江 杭州 311231;2.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摘 要:韩少功随笔集《山南水北》记述了其迁居八溪峒的日常生活以及在乡村的所见所闻,在乡土叙事中阐发对乡村生活及村民生存状态的审美体验和形而上思索,同时表达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

《山南水北》是作者韩少功对抗焦虑的产物。

关于缓解焦虑之道,韩少功的策略,其一是回归乡村自然,回归土地劳作,以此安放身心;其二是从事文学创作,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关键词:《山南水北》;乡土叙事;生存焦虑;回归自然;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2019)01-0064-07引用格式:周爱华.乡村日常的诗意建构:析韩少功《山南水北》[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1):64-70.Poetic Construction of Daily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Analysis of Han Shaogong ’sSouth of the Mountain and North of the WaterZHOU Aihua(1.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Information,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311231, China ;2.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m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Han Shaogong ’s volume of essays South of the Mountain and North of the Water describes his daily life of living in Baxidong and what he has seen and heard in the countryside, and expounds hi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metaphysical thinking about the village life and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villagers in the local narrative. At the same time, he expressed his boredom with city life. South of the Mountain and North of the Water is the product of Han Shaogong's struggle against anxiety. On the way to alleviate anxiety, Han Shaogong's strategy is to return to the natural village, and return to the land to work, so as to rest the body and mind; the second is to engage in literary creation, so as to make daily life aestheticized.Keywords :South of the Mountain and North of the Water ;local narration ;survival anxiety ;returning to nature ; aestheticization of daily life韩少功长篇随笔集《山南水北》遵循着内在的脉络,从决定返乡、在乡下选址盖房,到开荒种地,再到逐渐融入乡村生活,参与乡村事务,记取乡间趣事、轶闻传说等,全篇无关宏大叙事,是关注饮食起居、鸡鸭猫狗、娓娓道来的日常叙事,叙事中洋溢着还乡的喜悦与诗意栖居的欢乐。

诗意的栖居优秀散文

诗意的栖居优秀散文

诗意的栖居优秀散文诗意的栖居优秀散文生命的齿轮昼夜不停地旋转着,秘密咬合着生活的节奏。

生命的风帆迎风招展着,驶向未知的方向;生命的流沙细密的流动着,透支着生命的长度。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但是,活着就要诗意的栖居,充满真实,充满信仰,充满珍视!人,活在形形色色的琐碎小事中,辛辛苦苦却碌碌无为;人,活在尔虞我诈的人情冷暖中,勾心斗角却孑然一身;人,活在黑暗虚无的欺骗中,虚情假意而又哀莫大于心死。

人,只有活在真实里,才可以感受生命的酸甜苦辣,荣光与梦想,泪水和辛酸,才是真正的`活着。

难过时,让泪水恣意的横流;成功时,咧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孤独时,一个人静静的冥思。

我们无论心里在经历着什么,在感受着什么,在体验着什么,大胆的表露,无需隐藏,无需伪装,无需掩饰,我们是以自己的本原而活着,不是为了另一个别人眼中的我而活着。

泪水是咸的,那是生活的海洋,每个活着的人,都应真真实实的笑,痛痛快快的哭。

活在真实里,就是活在自我里,率真,坦然又满足。

时间是风,来的轰轰烈烈去的无影无踪;时间是蜡烛,红红火火之时消逝的不知不觉;时间是流沙,五光十色之下是流走的不声不响。

时间是公平的,它对每有一个人而言只有一次,时间是短暂的,一俯一仰间走到尽头,时间是永不止息的,它一刻也停不下向前的步伐。

而时间又是仁慈的,我们可以在稍纵即逝的有限时间里,书写自己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

用汗水在时间的田地里耕耘,可以收获硕果;用智慧在时间的天地里谋划,可以创造奇迹;用恒心在时间的区域里坚持,可以缔造传奇。

将有限的生命长度去拓展生命的无限高度,在与时间的角逐里,我们就是强者。

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

信仰是高贵的解药,救赎着我们的灵魂;信仰是忠实的朋友,无论何时对我们都不离不弃;信仰是高悬的明灯,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我们指路。

但是,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信仰都摇摇欲坠,一切信仰都饱受质疑和摧残。

我们为了追名逐利,可以一手将信仰埋葬,我们为了青云直上,可以轻易将信仰抛弃,我们为了虚无的面子,可以随意将信仰割裂。

诗意栖居

诗意栖居

导言:人类,可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意的依山而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意的寻幽访胜。

我的学生们,你们诗意的行走在朴实的乡村和文明的校园之间,心里充满了爱与憧憬。

清幽的谷香是家乡土地的芬芳,蒲公英的小伞载着孩子深深的思念,牵牛花吹奏者愉快的曲子,山窝窝里飘荡着孩子们幸福的笑声。

多年以后,读着这些诗,你也许还会梦中爬上连绵的青山,闻到家乡的味道,耳边回想起童年的歌谣……谷穗初二一班李欣婷摘下两个谷穗拿在手里随意摆弄它摆弄成一朵特殊的花儿看它看它那毛茸茸、奇异的身躯闻它闻它那清幽怡人的谷香谷香里能闻到春风的气息摸它摸它那饱满粗糙沉甸甸的果实谷穗中能掂出夏雨的重量啊,谷穗,一朵朴实得花啊,谷穗,在秋风中散发着土地妈妈的芬芳啊!谷穗八月的晨霜使你染上了秋色啊!谷穗浓重的秋色装点了小村庄的红山绿水雁叫声声,镰刀正忙啊,我的故乡!蒲公英初二一班刘靖宇一阵轻风吹散了一朵小小的蒲公英顿时,变成了无数个小小的降落伞每个伞都载着我对妈妈的思念缓缓地向家乡的方向飘去这些小伞飘呀飘飘着飘着就散了,落了,停了唯独一个最弱小的伞顽强的飘过了大海大山落在了我朝思暮想的妈妈身边妈妈啊你不要惊讶这小小的蒲公英种子是我彻夜不眠的爱与思念愿他留在你的菜园生根,发芽,开花,结子有一天,再变成小伞把你的气息送到我的身边家乡的田野初二一班刘常委初晨明媚的阳光洒在家乡的田野上带来了无限的希望秧苗充满了盎然生机迸发出蓬勃的力量土豆秧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虎头虎脑儿长势喜人田野里,农民挥洒着汗水在耕耘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煦的风拂在脸上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感觉软软的,好舒服风儿缓缓地吹动树叶沙沙的弹奏出和谐的音乐哦,家乡的田野,万籁有声庄稼、农人、耕牛、机动车……处处洋溢着朝气时时感受着幸福我爱你,家乡的田野小酸枣初二一班马志茹在我家的后山上有一片酸枣丛每当金秋时节小酸枣就成熟了如盛开的山丹丹那般红又像一颗颗红玛瑙润泽光滑它酸酸的,细细品尝又有一丝清甜人们上山收割时总不忘摘一些放在兜里就这样,人们来来往往小酸枣越来越少最后一个年幼的孩子在游玩途中将最后的一颗小酸枣也摘走了小酸枣被人们摘光了可是它的枝杈还在人们感激它,不想让它枯死等来年酸枣丛会结更多的小酸枣供路人们食用阳光雨露给了它成长的养分它便把甜酸的果实当做真诚的回馈我爱家乡初二一班孙悦我的家乡没有城市繁华我的家乡没有北京闻名我的家乡没有……但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爱小河在静静地流淌我爱小鸟在自由的翱翔我爱花儿在散发着芬芳我爱家乡因为那是我童年玩耍的天堂我爱家乡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多少次我进入梦乡看见你改变了模样换了新装……啊!我热爱的故乡梦的天堂爱的海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村庄山·村初二一班王琳在我眼前,是一座模糊的山好似被雾笼罩着天上的云与山连接只见一条银色的曲线而在山的那一边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春天鸟语花香夏天风和日丽秋天瓜果飘香冬天雪花飞舞村庄在山沟里捉迷藏我们在村庄里藏猫猫风在悄悄地传送着消息这座山里有一群幸福的孩子孩子!多好的孩子有了他们的笑声山村就有了希望家乡四季初二一班白艳新春天被微风吹来了她荡着秋千挥挥衣袖将彩虹洒向人间树叶绿了花儿开了溪水也映出五彩缤纷高阔明净的天空下几只大鹰盘旋着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他把人赶到清凉的小溪里、阴凉的树荫下草木也更加葱茏孩子们整天泡在水中晒得黑黝黝的秋天用它宽大的衣袖挡住太阳把清凉和果香送给人间树木把一片片金币抛向地面大山深处的鸟鸣声显得遥远而纯洁人们都爱秋天爱他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冬天滑着雪来了寒风中飘下几朵雪花它们落在地上被灯一照像钻石一样闪烁着光芒阳光下的雪山闪着纯净的、蓝银色的光像一道巨大的屏障家乡的四季构成了一首交响曲回荡着,回荡着是那么欢快和动听我的家乡初二一班刘佳伟家乡是—在大山的怀抱中成长的,看!山尖上的小松树,正在使劲的往上钻。

诗意地栖居(3ren)

诗意地栖居(3ren)

诗意地栖居我记得有这么一段话:心情的好坏由谁决定?上帝?自己?亦或是路人?我在睡梦中走进春天的校园,醒来时香气满身……也许,这就是一种诗意地栖居?我喜欢在周日的下午,独自一人,悄悄地守在书房,一人,一桌,一椅,一书,一盏香茗构成了一个暂时远离喧嚣的世界,轻轻地翻动着手中的书页,细细的品味着书中的一切,屋内的桌上,此摆的茶碗上方氤氲笼罩,屋内泛着青涩的茶香,窗外日光和煦,白云悠悠,好不自在写意。

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好比你经历了一个人的一生。

也许是吧,每当我翻开书卷之时,我仿佛远离了这个世界,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在恍惚间,我好像成了正斗酒高歌的诗仙太白,成了满腔忧虑,为天下而忧的范仲淹,成了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成了……轻轻合上书卷,闭起眼睛,任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脸上,脑中不时回想着过往以及书中的内容,或许是有了些许感悟,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也许,心情渐好,不一定来自于一帆风顺,而是来源于这从容淡定之中。

功成名就?荣华富贵?这一切,或许都比不上这份从容。

任你风华绝代,到头来只是红粉枯骨;任你坐拥万里江山,到头来只是一抔黄土。

只有这份从容才是真!天地苍茫,百年弹指即过,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小了,百年一过,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须去在意外物?雾里看花,过眼皆云烟,只要看透这点,我想我们就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拥有一份自然与闲适,就可以在痛苦中谈笑自如,整个世界在我们眼中都是充满诗意的。

是的,这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诗意地栖居…….孔祥远诗意地栖居在顺利畅达时,我们体悟风光两岸,顺风顺水的幸福,在周而复始的平淡,悠然自得的体味人生,在挫折前,痛苦中,我们以乐观的心情,来迎接暴风雨的洗礼。

人,就应该这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关键字:艾薇儿.拉维尼这个黑色的摇滚精灵,挑动了全世界激情的脉搏,炫动的音乐,让世界沸腾。

它的每一首歌,似乎带有着魔力,让人一遍又一遍回味,不忍离开这个魔法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南水北”间的诗意栖居
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现代化的都市和丰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降临到人类头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正逐步失去可以栖居的物质家园和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

面对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作家们开始反思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虑,他们渴望一种自然淳朴、不受物欲牵制、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生活世界。

而原初意义上的乡村由于跟自然的亲近和跟土地的亲和,形成了独特的乡俗、乡情,形成本真、素朴而协调的乡村精神。

在人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面前,作家们由此前对乡土世界的落后、乡民观念的愚昧的批判(农村过去往往扮演的只是一个“问题角色”、一个亟待拯救和扶助的对象),开始转向对乡村生活的回望和“回归野地”的渴盼。

乡村一直是韩少功关注的对象,只是在他不同时期的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诠释:或为政治意义上的农村(《月兰》),或为文化寻根的地域乡土(如《爸爸爸》),或为置于主流文化边缘的民间(如《马桥词典》、《暗示》)。

而这一路走来,韩少功从一个乡村外来者,到当下在“山南水北”作为一个乡居者,此时他笔下的乡村就已不再是此前的任何一种形象,也不是乡思乡愁意义上的存在了。

他表现的是山野自然,是反思城市文明的参照物,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

更值得注意的是,山南水北之
间的晴耕雨读已不只停留在他笔下,而且成为现实生活中他对个人生存方式的选择。

韩少功七年前打点行囊归隐僻乡,在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后,再次回到曾经插队下乡的八溪峒过起了乡居生活,并且在七年后的今天推出了长篇散文集《山南水北》,其中收入99篇散文和大量图片,记录了韩少功在八溪峒生活、劳作和思想的点点滴滴。

农事、家事与人生事,这些都成为韩少功新书里的生动故事,而在故事之外,一个作家的心灵之思则集中于对乡村的重新打量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这本书现在看,不只是一个作家的乡村日志。

韩少功自己说:“实际上我的兴奋点是在灵魂与文化。

有我对当下文化的思考,只不过我不是在做论文,而是在用小故事说它。

你也可以看做文化或是社会人心的田野调查。

”(《韩少功谈“隐居生活”》,北京晚报,2006-11-22)韩少功在一个更开阔的、对于人的需求更全面的理解的视野中对于“乡村”的意义进行了一次再发现。

他用一个作家的细腻、具体的笔触,通过积极地去发掘农村所有的那些可以让人更像人的因素:和大自然的接触、情感的熨帖与从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提醒我们注意乡村的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一面、注意乡村的种种可贵。

乡村的可贵之一是找到了“画框之外”的自然天地。

“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
活”。

在山南水北之间,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空气如此清洌;有的是山青如黛、溪水温婉、风摇绿树;有的是在清晨唧喳不停的鸟声,从寂静中升浮起来的虫鸣和蝉噪,禾苗上溪流上飘摇跳动的月光;还有山野之间人的自在生存更让作者为之赞叹:“要是在夜晚,朦胧月色下,后生们把衣服脱个精光,一丝不挂地纳凉,其胯下奇异无比的舒畅和开敞,还有几块白肉若隐若现,使不乐的人也乐,不浪的人也浪,天体艺术令人陶醉。

”“我喜欢远方,喜欢天空和土地”,因为对自然的眷恋和亲近,在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发现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情感的,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伙伴:“小红点”习惯跟人走而不跟鸡玩,咪咪表现欲之盛叫人叹服,青蛙有从脚步声中辨出宿敌的所在的奇能,老鼠们小眼睛滴溜溜地转,是何等聪明的高手;而“草木的心性其实各各不一”,葡萄小姐身子丫环命,梓树则是沉稳和淳厚的;而小狗三毛与作者一家更是有着亲人般的真情交流。

栖息在山南水北的诗意画卷之中,人与自然的本真生存与和谐相处让韩少功看到了大自然和乡村的诗意。

乡村的可贵之二是乡村伦理,是乡村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韩少功用欣悦和深情的笔调来描绘山居生活,描绘与之为邻的贫寒却不乏宽厚与大度的乡民,展现了乡村生活世界与众不同的认识方式、行为方式和伦理规范。

几千年的农耕生活、独特的地域条件形成的乡俗、乡情、乡理。

他欣赏村民的热情好客,山里人请人吃饭必登门恭请,礼节周全,真挚且热诚,不掺一点功
利;都市人的习惯则是一个电话就召人来吃喝,无异于呼鸡唤狗,以残汤剩饭打发乞丐;村民们在瓜菜方面的私权观念薄弱,菜地是半公共化的,农妇之间常有瓜菜外交事务:“一丝微笑,两句称赞,还有日后路上的一声招呼,都相当于超级信用卡,足以偿付大堆瓜菜的馈赠,足以换来客气推让之间复杂而激烈的拉拉扯扯”。

作者还记叙了自己买板栗“论摇”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山里人简单而淳朴的商品交易:山里人以前做生意少,就算交易也不像是交易。

比如卖瓜论个,不管大小是一个价;卖羊论只,大一点小一点不生计较;卖柴则论步:把柴禾码成大体上四四方方的垛子,然后以脚步丈量出一二三。

而山里人看似愚笨的交易重情义甚于重盈利:“同他说热闹了,说出点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常来了,说出点明朝清朝的老皇历来了,他很可能还要留下我吃饭,喝谷酒。

五摇板栗白白地送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值得在商品社会中生活并为利欲而迷失自己的我们反思。

乡村的可贵之三是乡村文化中保留的个异性。

《山南水北》作为作者对自己的乡居生活的忠实记录,是从作者对于自己已经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的厌倦乃至厌恶开始的:大街上钢铁鼠流般的汽车交织如梭,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似钢铁肉斑,窗口一望尽是立交桥如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张牙舞爪。

在作者眼里,城市是一个缺乏个性的人造产品的巨量堆积,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人的天性的患病的令人恐怖的所在。

韩少功早在1997年创作的《遥远的自然》中,深深流露出
自己关于现代城市和物质文明对于大自然及人的自然天性地挤
压和扭曲的忧患意识:都市人“面对着千篇一律的公寓楼,面对着千篇一律的电视机、快餐食品以及作息时间表,不得不习惯着自己周围的个异的逐渐消失。

连最应该各各相异的艺术品,在文化工业的复制技术下,也正在变得面目相似”。

一条条流水线上组装的是型号、功能、价格一律雷同的“克隆”产品,无论它们是家电还是汽车,虽然功能齐全,舒适快捷,但“它们永远没法呈现出自然的神奇和丰富”。

而在八溪峒山南水北之间的乡居生活,让韩少功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个异,即大千世界所特有的千姿百态的个性化特征,也是现代物质文明所无法替代和合成的东西:
“下乡的一大收获,是看到很多特别的笑脸,天然而且多样。

每一朵笑几乎都是爆出来的,山民的笑就是这样乱相迭出,乍看让人有点惊愕,但一种野生的恣意妄为,一种原生的桀骜不驯,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无政府和无权威的状态,尚未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相比之下,都市里的笑容已经平均化了,具有某种近似性和趋同性。

尤其是在流行文化规训之下,电视、校园、街道、杂志封面、社交场所等都成了表情制造模具。


乡村的可贵之四是灵肉和谐的劳动。

重视自然的权利,从根本上来说,与看重人的权利是一致的。

生态主义批判以人制天、以物制人的极端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的现代工业文明,反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冷酷的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但并不拒斥理性,而
是认为理性只是完整的人性构成的一部分,认为自然人性除了理性,还包括想象、情感、直觉等等。

用马尔库塞的话来说,用新感性取代启蒙时期以来的工具理性,使异化、物化、僵化的人性重新活起来。

生态文学试图将人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结合起来,最终求得人的灵与肉的和谐,自然生态的康复,人与自然的和解。

韩少功对现代工业社会和都市文明进行了反思: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劳动方式越来越单调和呆板:白领们在电子眼的监控之下为公司的利润奔忙,在大车间似的办公区里,就位于矮隔板的格子岗位,像装配板上的一个个固定插件;而劳力者的地位被压得很低,除了在健身房,白领的胳膊和腿基本不用。

他不由感叹到:“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

”当城市人面临机器化的厄运时,乡下农民倒多了一些自由,乡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劳动的对象和内容往往多变,劳动工序、姿势、动作亦多样化。

从生理保健学来看,这当然有利于四肢五官的协调运动和综合锻炼。

那种劳动的欢乐,完全可以从贫苦中剥离出来。

因为担忧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所以韩少功说:“我怀念劳动。

”韩少功继《暗示》一书提出“体”的重要,指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
程中的核心地位之后,再次强调只有劳动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就是韩少功在现实生活中选择的恢复理性和感性的和谐,恢复灵与肉的和谐,让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他的心目中,接近土地和无辜的生活,是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是最自由最清洁的生活,也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韩少功对乡村的价值进行了再判断。

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自然、生命的普遍尊重和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注。

人与自然自在的本真生存与和谐相处,这在生态美学看来,是现代社会几乎已经完全失落了的东西,因此也成为生态美学试图使之失而复得的理想,但韩少功发现它却是八溪峒山南水北之间的原生生态,所以,他选择了在“山南水北的诗意栖居”。

在表现这一原生生态的时候,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已激荡到了八溪峒,韩少功的笔调不免带上了一丝遗憾。

注释:
文中引文皆出自韩少功.山南水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