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doc 48页)

合集下载

《标准化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标准化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课程培养学生的 能力(教学目标)
在高等院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入标准化概念,有利于改革人才 培养模式,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标准化知识与技术教育,把他们培养 成具有标准化意识和运用标准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现代化、 国际化的开展环境,适应21世纪的要求。
课程简介
从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入手,介绍国际和中国标准化的开展历程,讲 解标准化原理、形式,标准的一些数学基础,以及标准从制定、修订 到实施与监督实施的原那么和程序。探讨重要领域的标准化问题如:装 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物流、国际贸易与WTO、企业、管理、卫生服 务、论文写作、等等方面;严谨引用古今中外的重要资料,展示标准 的权威、科学和实用性。
Prospec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aper writing (4 hours)
Experimental
Teaching
Nothing.
Teaching Method
1,classroom teaching using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making PPT courseware;
1nstandardization foundation0Cui Changd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2''standard and standardization course" Li Xue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09)
考核方式
课后作业20%、案例讨论分享20%、结课论文50%、出勤率10%。

第一章标准化基础

第一章标准化基础

标准化基础第一章标准化概论第一节标准化基本概念第二节标准化发展历程第三节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阶段第四节标准的价值第五节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标准化基本概念一、标准(Standard)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统一的一致性要求其实就是标准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二、标准的对象(传世之作,绝版艺术品?)重复性的概念和重复性的事物三、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

(度、量、衡、文字、鋳币、配方、车轮和轮子外形规矩)四、标准的载体标准的核心内容(重要内涵):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规则以及实现形式等等。

没有一定的载体作为标准的外在表现形式,标准的内在要求就无从谈起,也无法供多人共享和传递。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纸质、磁盘、光碟等)。

五、标准制定的十要素1.须有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2.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协商的一致性;3.标准的内容涉及的是技术(某些标准中也涉及一些管理性条款,但这些条款也是与技术条款配合使用的);4.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5.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6.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7.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通过社会和企业自愿实现,体现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8.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9.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10.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六、标准化定义:1.“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GB/T 20000.1-2002)2.“针对现实或潜在的问题,为制定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定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1996年ISO第2号指南)上面两个定义表述是一致的,其要点为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

标准化基础

标准化基础
按GB/T20000.1-2002《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的定义。
二. 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
1.标准化的起源和我国古代的标准化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青铜器﹑铁器的制 造—等价的货物交换—同一度量衡—活字印刷 术等,就成功地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 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秦始 皇统一中国后,所颁布的《工律》中就明确规 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必等”。
二)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中松浦四郎提出的理论是: 工业标准化原理》中松浦四郎提出的理论是: 1. 标准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化; 2. 简化就是减少某些事物的数量; 3. 标准化不仅能简化目前的复杂性且能预防将来 产生不必要的复杂性; 4. 标准化是一项社会活动,有关各方应互相协作, 共同推动; 5. 当简化有效果时,其标准化活动就是好的; 6. 标准化活动是克服过去形成的社会习惯的一种 运动; 7. 应根据不同观点和具体情况,按优先顺序选择 标准化的主题和内容; 8. 对“全面经济”的含义,由于所占立场不同会有 不同看法; 9. 必须从长远观点来评价“全面经济”;
在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中规定:在一切需要有技术法规和标准的 地方,当已有国际标准和相应的国际标准 即将制定出来时,参加国应以这些国际的 技术法规或标准的有关部分,作为制定本 国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依据。 所以当今标准化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国 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是商品进入国际市 场的基本前提,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 要,也是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潮流。
四. 标准化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 标准化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标准化过程 中的规律、方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其研究对 象除了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外,还有人类生 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及经济活动的领域等等, 其范围十分宽广。 2.标准化的学科性质:由于标准化研究领域 的广泛性,使它与各门学科之间发生交叉,它 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技术学和经济管理学,它是 将两者结合起来,同时又溶入了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并且不同行业 不同专业的标准化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技术。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制定的程序
标准编写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协 调性和规范性等原则,确保标准的合 理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制定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 、批准和发布等程序,确保标准的权 威性和有效性。
标准编写的步骤
标准编写需要经过准备、起草、征求 意见、审查和批准等阶段,确保标准 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03
标准化工作流程
准化体系。
03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建立标准化体系需要经过调研、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阶段,需要
明确体系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章
制度,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标准的种类和级别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具有 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是其他标准的基础。
性。
质量管理实践是标准化发展的源 泉,标准化将最佳实践转化为可 复制的标准,有助于组织提高质
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明确组织的质量追求和期望,为质量管理提供指导。
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
建立清晰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 化和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统一原则
确保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避免混乱和重复。
简化原则
简化流程和操作,提高效率和 效益。
协调原则
协调各方利益和需求,达成其 适应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工作的程序
征求意见
向相关方征求意见,收集反馈 和建议。
发布实施
发布标准并推动其在实际工作 中得到应用。

标准化教材

标准化教材

Slide 6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
Why Is Standardization Important? 为什么标准化很重要?
#1
JD Powers
Safety 安全
Quality 质量
Productivity 产量
Common Direction 共同方向
Slide 7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
Problem Solving
Slide 12
WPO Motto:
工作场地布置口号
“A place for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in its place”
所有工作的场地,所有工作井 井有序。
Slide 13
Values
Team Concept Period Fixed Ordering Controlled System/ External Order Parts Transportation Scheduled Quality Shipping / System Receiving Management
Why workplace organization? 为什么要场地布置?
WPO is a key means of visualizing and eliminating waste WPO是暴露及消除浪费的主要途径
Anything outside the standard is WASTE!!! 所有标准外的东西都是浪费!!!
Workplace Organization 工作场地布置
5S
2 Seiton 整顿
1 Seiri 整理

《标准化基础知识》PPT课件

《标准化基础知识》PPT课件

.
18
二、标准系统管理原理
1、系统效应原理
标准化工作中标准系统的效应 并不是直接从每个标准中获得, 而是从由一个一个标准组成的标 准系统的整体中获得的。这种效 应远远大于每个标准个体效应的 总合。
.
19
2、 结构优化原理
标准系统是由大量标准所 组成的,这些标准间存在着 内在联系,它们在时间和空 间上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就 是它们的结构。
3
2、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 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 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 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 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
4
3、标准化层次
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 的范围。
.
15
2、 统一原理
象简化原理一样,统一原理也是 最古老的并被大家所熟知的标准 化原理。统一,就是要使具有一 致性的功能、形式或其他技术特 性的事物,通过标准化,使他们 取得一致,确定下来。这样的做 法可以从具有等效作用的标准化 对象中精练出共性,保证事物发 展所需的秩序和效率。
.
16
3、 协调原理
.
30
6、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7、积极参加国内外
标准化活动
.
31
(三)企业标准化 工作内容
.
32
1、安排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 和计划
1)制定一个适合企业的标准体系 2)长期的标准制定计划 3)研究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 4)研究国际标准 5)研究国际上类似产品标准
.
11
10、我国的四级标准
依据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 的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 准。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标准化基础知识 • 标准化管理体系 • 标准化实施与监督 • 标准化应用案例分析 • 标准化未来发展趋势 • 总结与展望
01
标准化基础知识
什么是标准化
1 2
标准化定义
标准化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 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简化、协调,从而获 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实现整体最 优。
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实现标准化的可持续 发展。
02
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
成立标准化委员会
01
由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负责
制定和监督执行企业标准。
设立标准化办公室
02
在企业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立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日常
4. 加强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的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企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标准化工 作,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的重要手段。 目前,企业标准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 制定企业标准体系,规范各项业务流程;
2. 推进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企业管理 效率;
麦当劳的运营管理标准是其实现快速扩张和高 质量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麦当劳的运营管理标准包括餐厅选址、装修设计、 食品质量、服务流程等方面
案例二: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标准
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标准是其实现高效运作和 高质量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
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标准包括供应商选择、订 单处理、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以确保 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协同
4. 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结合。
我国标准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标准化知识讲义》课件

《标准化知识讲义》课件

立项申请书需要通过审批,获得立项 批准后,才能正式进入标准制定程序 。
在立项阶段,需要编写标准制定申请 书,明确标准的制定范围、目的、技 术要求和制定周期等关键要素。
起草阶段
起草阶段是标准制定程序的核心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立项阶段确定的标准 制定计划和目标,编写标准的草案稿。
在起草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 技术现状、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因素,确保标准草案稿的科学性、合理
标准化与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的关系
标准与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密切相关,标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 安全、促进健康、保护环境。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统一原理
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 实现技术、管理和工作 的统一,提高生产和服
务效率。
简化原理
通过简化复杂的技术和 管理问题,降低成本和 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
《标准化知识讲义 》ppt课件
目录
• 标准化概述 • 标准化体系与分类 • 标准制定程序 • 标准实施与监督 • 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01
标准化概述
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定义
标准的分类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 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 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根据标准的内容、属性或适用范围, 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 标准。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指 导性技术文件等。
按标准内容分类
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 准、安全卫生标准等。
按标准适用范围分类
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
业标准等。
标准的级别
01
02
03
04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 ,具有全国性的普遍适用和统

标准化的基本理论

标准化的基本理论

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
协调作用 在相关因素的连接点上建立一致性。 使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 为标准系统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使系统发挥最理想的功能。
关于协调原理
协调的方式
01.
按协调因素分
01.
按协调效果分
01.
按系统状态分
01.
单因素协调
01.
多因素协调
01.
一般协调
01.
最佳协调
01.
静态系统协调
01.
动态系统协调
01.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
01
最优的一般程序 确定目标 收集资料 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编制程序 评价和决策
02
关于最优化原理
三、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系统效应原理 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调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 以上理论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许多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才成其为系统。 形成系统,才能得到系统效应。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提出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原则: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要想收到实效,必须把标准系统建立起来。 建立标准系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关键是标准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适应。 制定每一个标准时,都必须从系统对它的要求出发,考虑它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与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
01
比较主要的标准化形式是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等。
03
标准化形式是由标准化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标准化基础(第1~3章)

标准化基础(第1~3章)

二、标准化法律法规 《山东省实施〈标准化法〉办法》
p449:1995年12月14日通过,1995年12月14日 公布;后经省八届人大常委会30次会议修订, 并于1997年10月15日公布。 办法分5个部分: p450:第11、12、13、15、16、18条
又如李诚的《营造法式》中对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 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规定。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用动植物的特性、制备

2-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用诏书这一法律形式对计量器 具、文字、货币、道路、车辆、兵器等进行了全国性统 一,在《工律》中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 必等”。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毕升首创活字印刷术, 成功的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系列化、通用化等标准 化基本原则和方法,孕育了现代标准化的原理,堪称我 国乃至世界标准化发展史的里程碑。 在古代标准化中,标准化已呈现出以统一化、简化、 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及互换性为内容的形式,而且 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
二、标准化法律法规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 标准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标准化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化法实施条例》 标准化地方法规:《山东省实施〈标准化 法〉办法》 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 办法》

二、标准化法律法规 《标准化法》
(P297)标准化工作内容(任务) 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的实 施进行监督 管理体制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有关主 管部门分工管理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原始标准化阶段Ⅱ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从开 始使用简单的石、木、骨器,到使用较复杂而 更有效的加工工具,通过在劳动生产中实践、 改进、推广,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工艺标准化的 特征和方法。 以上这些无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中逐步形 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 的符号、记号,已经成为标准化活动的雏形, 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始标准化阶段。

《标准化基础知识》课件

《标准化基础知识》课件
由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 ,适用于特定地区或区域,具
有地域性和实用性。
企业标准
由企业自主制定和实施的标准 ,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
生产。
中国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标准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 系,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和监 督。
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组织 和管理,推动各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标 准化工作。
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在经济发展、科技 进步、社会管理和国际贸 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化目的
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实施标准 ,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标准化意义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技术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统一原理
通过制定、实施标准,实现技术 和管理的统一,提高生产和服务
效率。
协调原理
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利益 和需求,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 性。
优化原理
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 进的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 可以推动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02
标准化体系与标准
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体系定义
农业标准化
总结词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经济效益 。
详细描述
农业标准化主要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规范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种子选择、 种植技术、施肥、农药使用、收获、加工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 高服 务或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监督。

安全标准化培训教材(46页)

安全标准化培训教材(46页)
横向到边:按照本单位设置的职能部门(如安全、生产、 设备、技术、储运、采购、人事、财务等部门),分别对其 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
7
三、安全生产投入
8
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9
五、教育培训
14
第六要素 生产设备设施
19
第七要素 作业安全
30
山东某化工厂烟筒爆炸事故
36

第八要素 隐患排查和治理
38
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
生产经营场所
设 备 设 施
环境
40
人员
活动
41
隐患排查方法
综合检查
季节性检查
日常检查
专业检查
节假日检查
42
43
谢谢大家
46
安全标准化
2015年2月
本期内容
一、前期回顾安全标准化相关知识(1-5要素) 二、安全标准化相关知识(6-8要素)
2
安全标准化知识
3
一、目标
4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5
责任制制定要求: 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要覆盖企业的所有方面。 纵向到底:将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工人分成相应的层级,
结合其工作实际,对应承担的安全职责做出规定。包括各级 正副职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岗位人员、后勤工 作人员等。
2013年2月2日上午11时许,某化工厂一烟囱发 生爆炸,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三名伤员已 被送往医院。
该公司委托外来施工队伍对烟筒进行检修,但 未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未制定检维修方案, 未进行动火作业分析,未对可燃气体管线进 行有效隔绝。导致事故发生,致使150多米高 的烟筒爆炸成50多米高。
35
事故照片

标准化基础

标准化基础

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
机器大工业时代, 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 不仅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的经验, 展,不仅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而且 提供了系统的实验手段, 提供了系统的实验手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 进入了以严格的实验数据为根据的、 进入了以严格的实验数据为根据的、定量化 的阶段。 的阶段。
现代标准化的新特点
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系统理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国际标准化发展迅速 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日益重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中国标准化发展概况
1949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中央技 术管理局,下设标准规格处,归口管理全国的标准 化工作。1953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基本建设联合 办公室的设计工作计划局内设立了标准处和定额处。 1962年11月10日国务院第120次会议通过了《工农 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标准定义把握的关键点
标准是一种文件 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也就是追 求一定范围内的有序化, 求一定范围内的有序化,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 标准的本质属性是对标准对象的“统一规定” 标准的本质属性是对标准对象的“统一规定” 制定标准的对象具有重复性 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 果 标准有一套自己的格式和制定颁发程序
考工记
春秋战国末期齐国人著《考工记》 春秋战国末期齐国人著《考工记》,手工业 生产的技术规范总汇; 生产的技术规范总汇; 书中记录了30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 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 书中记录了 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 造工艺等技术问题。 造工艺等技术问题。 例如:对车轮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例如:对车轮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doc 48页)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1、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4月1日施行。

共五章26条。

包括:总则、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法律责任、附则。

2、《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准1994-02-04发布、1995-02-01实施。

3、《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1995年6月20日以国家技术监督局40号令发布,1995年10月1日实施。

4、《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1993-12-13日发布,2001-12-4日修改。

第一节概述一、标准化的发展概况大量考古发现证明,标准化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

例如,在远古时代,北京猿人打猎用的尖状石器就体现了标准化思想的萌芽。

在古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分工,标准化开始成为人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自觉行动,并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的古代标准化曾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无论秦砖、汉瓦,还是活字印刷术,无不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标准化思想的光芒。

由于18世纪爆发了工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近代标准化得到蓬勃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开始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代标准化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是任何古代标准化所不可比拟的。

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以后,标准化在西方国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已普遍建立国家标准化组织,在此基础上,国际电工委员会(1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应运而生。

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标准化虽然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辉煌时刻,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民经济停滞不前,标准化也就一蹶不振。

在政治腐败和经济落伍的旧中国,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标准,但是由于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很差,贯彻和实施非常困难,标准化效果自然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标准化烂摊子进行了整顿,使之为恢复经济服务。

然后,为了实施苏联援建项目的需要,又引进了大批苏联标准。

与此同时,也制定了一批部门标准,如1949年9月制定了棉花分级检验标准等一系列纺织标准;1950年成立了药典委员会,组织中国药典编制工作;1952年发布了一批钢铁和建材标准;1953年发布了一批出口商品检验标准;1955,年至1956年发布了二十多项化工产品标准,等等。

这些标准对迅速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 956年到1965年是国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期间虽然也遭到“大跃进”浮夸风的干扰,标准化工作仍然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国家终于把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国开始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使各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展。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中国的标准化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在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只发布四十多项国家标准。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标准化走出低谷,进入高速发展的全盛时期。

]97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标准总局,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使中国标准化工作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中国标准化事业虽然经受了各种干扰和破坏,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50年来,我国制、修订标准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以国家标准为例,从1958年的100多项,一直发展到1999年底的19118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从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间,我国累计制、修订国家标准才2000项,平均每年仅100项左右;而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我国共计制、修订国家标准16000余项,平均每年800多项。

后20年制、修订标准的数量整整是前20年的8倍,这充分说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我国标准不但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标准审查和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特别是从1990年开始,国家技术监督局依据《标准化法》对现行的各级标准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清理整顿工作,使各级标准的质量和水平也稳步提高。

到1999年底,我国有现行国家标准19118余项,通过备案的行业标准30000余项,地方标准9200余项,企业标准约700000项,已基本建成了一个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

这个标准体系是经过长期对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体系进行反复调整后形成的,与原来的标准体系相比较,它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制性标准数量大幅度下降。

如国家标准由原来全部是强制性标准,按《标准化法》的规定经过清理整顿以后降为5200多项,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又组织力量再次对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审查,最后确定保留1666项,截止1999年底,我国有强制性国家标准2563项,约占国家标准总数的13.4%左右。

这有利于《产品质量法》的贯彻实施,对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也有重要意义。

二是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逐年下降,而基础标准、高新技术标准和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则逐年上升。

三是修订标准的数量逐步增加、,新制订标准的数量逐步减少,而标龄则趋于缩短。

由于目前的标准体系结构比较合理,所以它基本能够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另外,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还处于体制改革的进程之中,为了与之相适应,标准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将继续下去。

除了在制订、修订标准和建立标准体系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外,我国在标准化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标准化法规建设、标准化科学研究、标准化协会和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农业标准化和地方标准化、标准化情报咨询服务和标准的出版发行、高新技术标准化、能源标准化和环境保护标准化等众多标准化领域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一)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我国于1983年根据当时的ISO第二号指南颁布了国家标准GB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1996年,为了在标准化基本术语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我国又根据1991年的ISO/IEC第二号指南对GB3935.1—83进行了修订,颁布了GB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

该标准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该标准对“标准化”所下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①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②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由此可见,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1)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订的文件;(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订的文件;(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6)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

标准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来自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为发展生产服务,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而标准化则是一种活动,主要是指制订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维护等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一次就完结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和标准化的效益就提高一步。

(二)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各行各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搞好标准化,对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都有重要意义。

具体说,标准化至少有下列重要作用:1、标准化可以规范社会的生产活动,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相关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为社会化专业大生产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进行品种的合理控制,有利于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标准化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3、标准化可以为各种产品和系统提供接口和互换性,使各种产品和系统的零部件实现互连和互换,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并且方便了生产和生活。

4、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5、标准化可以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6、标准化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

7、标准化可以增强世界各国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间的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标准化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中国标准化经过5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应当认识到,这些成就是和过去相比较而言的,如果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要使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赶上工业发达国家,或者与国际接轨,至少还会遇到以下严峻挑战:(一)人们对标准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标准化的重要性不相称,对标准化的各种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标准化的迅速发展。

(二)现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难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快、变化快和更新快的特点。

目前制订一项标准平均需要两三年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有的高新技术产品可能已经改了几次型,等标准出来了,要么市场已经被占领,要么产品已经被淘汰,使标准失去作用。

(三)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产品大量涌现,使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标准制、修订速度不断加快,标龄不断缩短,使现有的标准体系日趋复杂化和动态化,越来越难以管理。

(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崇尚多样化,使产品生产中“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就对传统标准化一贯推行的“大批量少品种”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然而,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

我国要实现跨世纪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使标准化面临众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扩大出口和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管理。

(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以便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三)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经营实体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五)鼓励全民创新,发展知识经济,走科教兴国道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六)节约资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