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_第五章草地的放牧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四、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在正确处理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基本矛 盾的基础上, 一方面把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最有效地 转化为畜产品; 同时又通过动物生产的活动,不断地提 高植物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两者的结合就可使草地牧业获得持续高产。
27

放牧的适宜时间
适宜于开始放牧的时期 牧草返青后的15~18天
28
饲草贮藏量( kg / hm2 ) 利用率 家畜日食量( kg /日 头) 放牧天数
42

全国18个草地类的载畜能力相差悬殊 (面积单位)
草地类型 载畜量 (hm2/年· 羊单位) 0.3 9.27
热性草丛类
高寒荒漠类
18个草地类平均
0.93
43
第二节 放牧制度和方法
放牧制度 对草地进行放牧利用的一种基本制度,它 规定了家畜对放牧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 的通盘安排,属于一种战略措施,每种放 牧制度又包括一系列的放牧方式。
借种子繁殖的草类数量会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
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或衰退而适口性差的 牧草或家畜不吃的牧草数量增加 草群中出现莲座状植物、根出叶植物及匍匐植 物,不易被家畜采食,适应强度放牧的结果。
14
2 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有利方面
畜蹄的践踏具有耘耙镇压的作用
不利方面
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 造成牧草数量减少
21
三、草地对放牧的响应
不同草地类型、草地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植 物种类组成的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各不相同。
22

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 避牧 耐牧
23
放牧抗性 植物适应放牧的机制
避牧 降低被采食几率的机 制
耐牧 牧后加速生长的机制
形态特征
生物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生理特征
放牧响应类型框架图(Briske,1986)
放牧强度:放牧草地表现出来的放牧轻重程度。
其在理论上的表现为:
采食率≈利用率 利用率采食率 利用率采食率 放牧适宜 轻度放牧 过度放牧
36
家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牧草
家 畜 生 产 0 0
草 地 生 产
轻牧
适牧
过牧
放牧强度
放牧强度对草地单位面积和家畜生产的影响
37
草地载畜量
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 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
59
4 小区数目
小区数=轮牧周期/每小区放牧天数+辅助 小区数 放牧季长度=小区数×每小区放牧天数×放牧 频率 不同地带以及不同草地类型的生产力和牧草 再生力不同,轮牧分区的数目不同。
60
不同草地类型的轮牧周期、频率、小区数和 放牧季长度(理论值)
草场类型 草甸草原 轮牧周期 (天) 25~30 放牧频率 (次) 3~4 小区数目 (个) 12~24 放 牧 季 (天) 145~155
62
6 小区形状与布局 形状无严格要求,由于修建围栏费用很高, 生产上常以自然障碍物(森带、河流、湖、 沟等)为分区边界。 小区形状可不规范,如果在开阔平整的地方 以长方形为优,长宽之比为3:1或2:1 布局以进出、饮水方便,少走路,不影响牲 畜健康,不影响环境为原则
63
1
2
3
#
64
第五章 草地的放牧利用
1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2放牧制度和方法 3分区轮牧制度
1

放牧 是家畜在草地上的一种牧食行为,是 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 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 式。
2
3
4
5
草地被用来放牧牲畜是我国草地最基本、最重要的利用 方式,全国有放牧草地26420.49万hm2,遍布全国各地。
干草原
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30~35
30~45 40~60 180~365
3
3 2~3 1~2
24~35
24~30 24~35 33~61
130~140
120~130 160~180 180~365
5 小区面积 取决于草地生产力,牲畜头数、放牧天数 及家畜的日食量 小区面积=畜群头数×日食量×放牧天数 /放牧场可利用产草量

47
48
49
定居放牧

自由放牧
划区轮牧
自由放牧 就是对草地无计划的利用,放牧畜群无 一定的组织管理,牲畜可以随意走动, 任意选择所采食牧草。
50
自由放牧方式

1.连续放牧:不分季节,全年都在同一草场 上连续不断地放牧利用,使草场破坏严重。 2.季节营地放牧:将牧场分成不同的季节营 地,每一季节营地都在一定的放牧季中利用。 3.抓膘放牧:夏末秋初进行,在条件好的草 地上,让牲畜选择采食最好的草,短期达到 膘肥体壮。
双样方法:在放牧前,测定草地的产草量 ( A ),放牧之后,测定牧草的剩余量 ( B )二者之差( A—B )即为家畜的采 食量。
Cr2O3 法 : 根 据 家 畜 粪 便 中 有 机 物 质 量 (食入牧草的不消化部分)及牧草有机 物质的消化量来测定家畜采食量。
35
草地的放牧强度
确定了利用率,就能根据采食率来检查放牧场的利用是 否符合规定的利用程度
15
影响土壤水土保持的能力
16
17
18
粪尿排泄
营养物质的归还 粪便中所含的矿质元素可被草地缓慢利用 影响草地利用面积 4%-20%的草地被家畜粪尿覆盖

19
20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其影响的程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 放牧强度、家畜分布、植物种类、利用 季节、放牧家畜的种类等
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它是反映草地本身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载畜量包括二个内容和三项要素
38

时间单位法:头日/hm2
在单位面积的草地上,一定数量的家畜能放牧的 日数。
39

家畜单位法:羊单位· 年/ hm2
在一定面积的草地上,一年内能放养成年家 畜的头数。
美国等国家使用“牛单位”(一定面积单位上,一年内 放牧饲养肉牛头数)
24

草地植物的补偿生长
试验证明放牧适当可以提高草地植物生产能力。
McNaughton(1979,1983)提出放牧优化理论,认为食 草动物和牧草的进化是同时进行的,适度放牧对草地植被 是有益的。
25
放牧优化理论中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
第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家畜采食即使是轻牧, 都会造成植物伤害甚至死亡,属于欠补偿性生长 (Under Compensatory Growth); 第二种,植物开始对放牧没有响应或不受放牧影响,当 放牧达到一定强度时才会受到伤害,属于等补偿性生 长(Equal Compensatory Growth); 第三种,植物在放牧作用下快速生长,当放牧强度达到 一定水平,植物生长也会达到一个最优化水平,但如 果放牧超过这一强度,植物的生长将减速直至死亡, 属于超补偿性生长(Over Compensatory Growth)。
早春利用过早的害处 牧草储藏养分严重耗竭 萌发早或适口性好的牧草先被采食 家畜“抢青”、“跑青”严重 过晚放牧的不良影响 牧草粗老 草色遥看近却无 适口性&营养价值均会降低

29
新麦草返青
30
适宜于结束放牧的时期 停止生长前1个月
31
草地利用率 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之比。

草地利用率(%)=
6
第一节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7
一、草地放牧的优越性

青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1kg 放牧青草与其他饲料营养价值的比较
饲草种类
草地青草 草地干草
饲料单位
1.13 0.6
可消化蛋白质 (g)
115 44
钙(g)
9.6 7.1
磷(g)
4 2.5
胡萝卜素 (mg)
300-400 20-50
51
不同季节的牧地面积和牲畜数量不应固定不变


4. 就地宿营放牧:放牧地无严格次序,
放到哪住到哪。
5. 羁绊放牧:用脚绊将牲畜绊住,慢慢
采食不至走远。 缺点:牧草浪费严重 草地易发生退化 家畜奔走频繁浪费体力
易引起寄生虫病的感染
52
53

2、划区轮牧
把一个季节放牧地或 全年放牧地根据草地生 产力和牲畜数量,划分 成若干轮牧分区,每一 分区内放牧若干天,几 个到几十个轮牧分区为 一个单元,由一个畜群 利用,逐区采食,轮回 利用。
11
1 放牧对牧草的影响

牧草生长发育
有利方面:减少植物枯枝落叶的积累,
不利方面:
过度放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的积累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12

对牧草繁殖的影响 种子繁殖 营养繁殖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适度放牧刺激生长 过度放牧影响繁殖 13

放牧对草群成分的影响
草群中高大草类将消失,同时为下繁草类的生 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44
1 放牧制度的发展及类型
45
原始游牧制,主要是逐水草迁徒。 季节性游牧制,未脱离游牧方式,但放牧 范围小,并不是全年都在游牧。

46
半定居放牧制,具有比较固定的居所,一 部分人在外进行游牧,一部分人从事其它 劳做。这是从游牧向定居转化的过渡形式。 定居放牧制,近代和现代国内外放牧业采 用的主要放牧制度。放牧者有固定的住所, 固定畜群,甚至固定的草地范围。
8
促进家畜的健康
9
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10
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在草地上,家畜、植被和 土壤之间是一个有机联 系的整体。 家畜通过采食牧草、践 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 便排泄影响着草地的 植被和土壤,从而影 响到草地的生产力。 反之,草地对家畜也可产 生一定的影响,这表现 在牧草的数量和质量, 寄生虫的发生以及牧草 和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 方面。
适当采食量 ×100 某地段总产草量
在适宜利用条件下,草地的表现是既不放牧 过重也不放牧过轻,牧草正常生长,并能维 持家畜的正常生产生活
32
不同类型草地在不同季节放牧草地的利用率 (单位:%)
草地类型 高寒草甸类
温性草原类、高 寒草甸草原类
暖季放牧利 春秋季放牧 用(Ew) 利用(Es)
冷季放牧利 用(Ec)
我国“绵羊单位”:在单位利用时间内、单位面积 草地上所能承载饲养的标准家畜头数
40
家畜种类
羊单位
1峰骆驼
1匹马 1头骡
7
6 5
1头黄牛
1头水牛 1头牦牛 1头驴 1只山羊
5
5.2 4 3 0.8
41
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方法
经验估计 根据家畜的健康状况来估计 用放牧实验法估测 按草地产草量估算
载畜量=
特点:
载畜量高
采食均匀
提高家畜生产能力
54
第三节 划区轮牧制度
55
一、分区轮牧的优点




减少牧草浪费,节约草地面积。 改进植被成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轮牧均 匀利用草地,防止杂草滋生,优良牧草较多,自 由放牧摧残优良牧草植被成分变坏。 增加畜产品,轮牧避免家畜活动过多消耗热能, 均匀利用草地,家畜健康生长发育。 加强放牧地的管理,利于有计划采取相应的农业 技术措施。 防止家畜寄生蠕虫病的传播,轮牧经安排不在同 一草地连续放牧6天以上,减少感染幼虫的机会。
56
二、划区轮牧的基本原则
57
1、轮牧周期
牧草再生能力强弱 气候条件优劣 管理条件好坏 利用时期
轮牧周期(天)=每一分区放牧时间(天)×分区数
草地类型
干草原 荒漠草原 草甸及森林草原 山地草甸 南方草山草坡
轮牧周期(天)
30—35 40—45 25—30 30—45 20—25
58
2 放牧频率 指放牧季节内各小区放牧的次数,与牧草再 生速度成正比,与轮牧周期成反比。 3小区放牧天数 每小区放牧天数,考虑到蠕虫感染和牧草再 生,一般不超过6天。
全年放牧利 用(Ey)
55-65 45-50
40-45 30-35
60-70 55-65
50-55 45-50
高寒荒漠草原类
35-40
0-5
25-30
0
45-55
0
35-40
0-5
高寒荒漠类
33
采食率 家畜实际采食牧草的量占牧草总产量的百分 比 采食率(%) =
实际采食量 牧草总产量
×100
34
采食量测定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