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作为一种新的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问题”(或专题、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3.研究性学习程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程。

4.研究性学习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和现有的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应该被理解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

如何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如果缺乏学生自由、开放、自主地学习这些最基本条,创新则根本无从谈起。

1.”问题”(或专题、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问题”(或专题、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校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一)实验研究课题:植物极性现象的观察实验思考:生物课本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提到“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组设计了这个证明植物极性生长的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是有极性的。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在茎内总是按一定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原长叶的一端)输送至形态学下端(原生根的一端),无论将茎怎样放置,给予怎样的外部条件,如果能生长,则必在形态学上端长叶,形态学下端生根。

实验材料:绿箩的茎,吊兰的茎,红线,培养盘,剪刀。

实验步骤:1、剪取绿箩和吊兰茎,将原有根、叶除去。

2、把绿箩和吊兰的茎在节处用剪子沿斜着的方向剪断,以确保每节茎上都留有待生根处和待长叶处。

3、在原长叶一端(形态学的上端)用红线系了几圈,作为标记,以备实验证明。

4、接着把作好标记的一节节茎平躺着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盘中,使其两端都泡在水中。

5、将培养盘放在阳光、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6、1到3天换一次水。

不能直接用自来水,因为其中有消毒用的氯气对植物生长不利,要在阳光下晒一晒,既可以保证水的质量,又可以保证水的温度适宜,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改进:* 将一部分茎放在琼脂中培育,因为琼脂营养丰富,但效果不佳。

* 剪吊兰茎时,把以前剪绿箩时每一节剪一段改为每两节剪一段,有助于成活率提高,实际效果良好。

* 培养盘面积大,水蒸发得快,尤其是双休日两天不方便换水,植物常处于缺水状态,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每天晚上把透气性好的沙布盖在培养盘上,减慢其蒸发。

结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验结果:七根绿箩茎和两根吊兰的茎在系红线一端长叶;三根绿箩茎和十根吊兰的茎在远离红线一端生根;其余的未生根或长叶。

实验结论:证明植物确实具有极性生长现象。

参加实验人员:组长:苗江江组员:邢晓庆、陈真、宫晓静、刘学友、王亚楠、王飞鸿、郭雯雯、王鹏重力对根的影响的验证实验思考:尽管这项实验周期较长,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小组成员对此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引言生物科学是一门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生物科学领域的相关课题,以提高我们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研究课题一: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内容1.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2. 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3.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4.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1.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核酸、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 学习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3. 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这些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研究课题二:细胞生物学研究背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生长、分化、死亡等过程的学科。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对于深入了解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1.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3. 细胞信号传导4. 干细胞研究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1.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细胞结构、细胞周期、细胞信号传导等知识2. 学习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3. 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细胞生物学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研究课题三:遗传学研究背景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及遗传工程的学科。

遗传学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作物育种、医学研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1.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2. 遗传规律与变异3. 遗传工程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4.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1.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与变异等知识2. 学习遗传工程、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3. 分析实际案例,探讨遗传学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研究课题四:生态学研究背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生物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生物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对生物研究充满了热情,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正在学习或有兴趣学习生物研究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我发现生物研究需要具备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生物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过程,很少有一蹴而就的结果。

我曾经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我始终坚持下来,继续努力。

我相信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所以,当你在生物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是生物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生物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文献资料、研究经费等。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将时间和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合理规划研究计划和实验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也要求自己学会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和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充分利用资源,我能够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三,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是生物研究中的关键因素。

生物研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交流合作。

在我参与的研究项目中,我积极与导师和同事沟通交流,共同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我还参加了一些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研究者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

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还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此外,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生物研究的关键能力之一。

在生物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难,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我曾经遇到过许多技术和实验上的问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寻求他人的帮助,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最后,我发现保持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是生物研究的推动力。

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对策 : 正确理 解研 究性 学习课程和 学科课程之 间
研究性学 习是创造教育 的一种学 习形式 。 从学习 班” : 等完全等同起来。
目的看 , 它指向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在研 究性学 I
人格应得 到发展 ,学生 的创造能力应能够 自由发挥 ,I
习中 , 学生 自主学 习的权 利应得 到尊重 , 学生 的独 立 的联 系与 区别 I J
对策 , 期望能对 各类 学校 进一 步提 高研究性学 习的认 过程 的引导者 、 : 服务者 ; 从教学 的实施者 、 劳动者逐步 识, 深化研究性学 习的实践有所启示 。 f 转向教学的研究者、 设计者; 从课程规划的从属者、 执
问题 一 : 对研究性学 习的本质认识模糊
l 行者逐步转向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开发者。尽管教师
想 的课程 与现 实的教学之 间还存在着较大 的差距 , I 还 力促使 自己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 、
存在着种种 问题 。 本文现对调研中发现的十大主要问 灌输者 、 I 拥有者逐步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帮助者、 题进行 总结 和剖析 , 并提出我们解 决这些 问题 的初 步 合作者 ; j 从教师身份的训导者 、 管理者逐步转向学习
问题六 :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品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在 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 综合、 重组与提 l 调研中发现 , 自主选择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升; 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所获得的知识 I 部分学生暴露出了在研究性学习品质方面的诸多 中,

进展 ?还存在哪些 问题 ?我们 的对策是什 么?基于对 究性学习课题, l 无任何指导 , 放任自流, 任凭学生 自主
这些问题 的思 考 , 我们 以生物课 程教学为例 , 对 探究。 先后 f 这些做法都有悖于研究性学习的宗 旨。 有些教 江苏 、 四川 、 山东等省 份近五十所高 中开展研究 性学 师甚至错误地认为 , I 研究性学 习使教师失去 了对学生 习的现状进行 了调研 。调研 主要采用访谈 、 问卷和观 学习 内容的控制和垄 断 , I 教师在学生心 目中的绝对权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1、基因改造生物带给人类巨大的收益还是危害2、植物标本的制作3、生态环境的保护4、关于营养饮食5、植物组织培养6、细菌7、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8、流行疾病预防9、干细胞与人体组织合成10、另眼看克隆11、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影响12、关于免疫系统疾病及预防的研究13、免疫疾病14、基因药物15、基因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16、生命的起源17、生物体的免疫系统18、植物的克隆19、DNA与遗传疾病20、蚂蚁、狗、乌龟的生活习性及常见问题21、校园植物分类调查22、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23、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24、锦鲤的饲养与观赏价值25、对ONA的再认识27、壁虎尿有毒?28、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29、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30、水螅个体研究31、当地蛙类资源调查32、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33、有关“爱滋病”常识34、了解转基因技术35、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36、模拟生态系统实验37、合理营养与健康38、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39、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0、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4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4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43、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44、过氧化氢酶对淀粉和Fe3+的催化效率45、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46、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47、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48、植物问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4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50、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5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人实验52、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53、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54、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55、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56、自生固氮菌的分离57、遗传和变异58、性别决定和性伴遗传59、人类遗传与优生60、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61、调查人类的遗传病62、有关免疫的问题63、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64、有关细胞质环流的问题65、水稻必需矿质元素66、效应B细胞与细胞免疫67、种子的含水量的问题68、细菌有细胞周期吗?69、头发可以测基因吗?70、细胞工程制疫苗?71、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72、秋水仙素问题73、动物细胞结构图74、为什么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细胞中是脂肪多呢?75、直接能源物质76、关于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77、植物组织培养问题78、生长素主动运输79、杂交育种的疑问80、关于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81、植物形态解剖问题82、关于叶绿体的离心分离83、“记忆细胞”的问题84、关于消化的问题85、抗体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86、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所以必需的原因87、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问题88、关于胰液的成分8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联系90、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认识和思考91、细胞全能性92、脱分化与细胞分化的关系93、有关植物的培养基94、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是几倍体?95、生物工程96、协助扩散97、奥运会中基因兴奋剂使用的试题98、亲子鉴定与侦察罪犯有什么区别?99、细胞膨胀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100、生物课如何才能上的有激情?1、校园植物分类调查2、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3、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4、锦鲤的饲养与观赏价值5、对ONA的再认识7、壁虎尿有毒?8、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9、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10、水螅个体研究11、当地蛙类资源调查12、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13、有关“爱滋病”常识14、了解转基因技术15、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16、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学的度不断提高。

高中生物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次研究性学习旨在探究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性学习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点进行探究。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等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呼吸作用中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以及遗传与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现象。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性学习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数据等步骤,探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点。

同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1、实验一: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乙醇、滤纸、定性滤纸、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将新鲜菠菜叶洗净,去梗,称取5克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再加入3毫升乙醇,进行快速研磨,制成滤液。

(2)将滤液倒入过滤器中,用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纸剪成合适大小,分别用滤液浸润后晾干,制成色素提取液。

(4)将色素提取液涂抹在滤纸上,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5)重复实验,改变色素提取液的浓度,记录数据。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二:呼吸作用中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新鲜酵母菌、锥形瓶、橡皮塞、注射器、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将新鲜酵母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成酵母菌溶液。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件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件
《生物研究性学习》PPT 课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学习方法和流程,通过案例分析展 示其重要性和应用。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生物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 概念和原理,并培养科学实验技能。
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生物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生物现象和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和进 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
探索性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开展实 验,探索和解决生物问题。
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进行实验, 共同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
反思性学习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 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和进一 步研究的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流程
1
制定研究计划
2
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采集方式,制定
详细的研究计划。
3
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

2 加深对生物概念的
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设 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包括实验仪器操作、数 据采集和数据分析。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 更深入地理解生物概念 和原理,避免仅停留于 书本知识的表面。
3 培养独立思考和问
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面对生物问题的实 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高问题解决能力。
4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
结果讨论。
5
选择一个生物问题
从感兴趣的生物现象中选择一个问题 作为研究课题。
开展实验
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实验,记录实验过 程和结果。
撰写研究报告
整理研究过程和结果,编写研究报告。
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研究性学习高二(16)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泡菜制作及探究亚硝酸盐与腌制时间的关系指导老师:徐海丽组长:林博怀组员:江席雅周彤叶新王梓宇施少华王晨程邢丹妮袁浩然汪志伟金玮张天祥一、课题名称泡菜制作及探究亚硝酸盐与腌制时间的关系(以大白菜为例)。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掌握泡菜做法,探究其营养价值及何时食用最宜并作一推广。

2.研究意义快节奏时代,人们生活忙碌,如何吃得省时美味又健康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将我们对泡菜做法及亚硝酸盐探究的结论推广后可能对尤其是年轻人有很大帮助。

同时,泡菜能延长食物的贮存时间,可避免浪费。

提高动手能力。

整日忙碌的学习使我们缺乏社会实践,将来步入社会后很可能成为“低能儿”,利用这次课题研究的机会可让我们适度放松身心又从中学习,可谓两全其美。

提高合作能力。

做泡菜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需请教各界人士;做实验需要与跨组合作,可充分调动我们的合作头脑。

三、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1.研究内容(1)尽可能制作最美味的泡菜;(2)探究泡菜内亚硝酸盐与腌制时间的关系;(3)探究泡菜的营养价值;2.研究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经验,将泡菜有关内容熟记于心,再动手制作并测定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最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四、研究步骤(1)第13~14周查找资料;(2)第15~16周制作泡菜(分为四个时间段);(3)第17~19视情况在老师安排下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得到数据;(4)由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预期结果亚硝酸盐是从泡菜进坛子的第三天起才会大量增加,泡一个星期时含量最高,从这以后就开始下降,到第二十天以后基本上就消失。

最终以论文形式呈现。

五、预期会遇到的困难预期困难第一解决方法第二解决方法泡菜出现“白花”打捞重新制作泡菜有氨水味加盐或其它香料更换泡菜器皿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不符分析各泡菜的具体制作过程六、完成时间高二下学期开学关于泡菜原理与制作心得报告林博怀原理韩国泡菜是在低温状态下自然形成乳酸发酵的制品,这有盐的乳酸发酵,参加乳酸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它们将糖发酵产生乳酸。

乳酸的化学名称叫α-羟基丙酸,有防腐作用,其酸味较醋酸柔和,有爽口的功效,对人体无害。

乳酸发酵有正刑和异型两种类型。

正型乳酸发酵不产生气体,在无氧条件下,异型乳酸发酵还会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的最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少量乙醇、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高级醇以及二氧化碳、氨等。

制作在韩国的许多传统家庭中,每个家庭制作出来的泡菜,其味道和营养各不相同。

韩国泡菜种类很多,按季节可分为春季的萝卜、白菜;夏季的黄瓜、小萝卜;秋季的辣白菜、泡萝卜块儿;冬季的各种泡菜。

而我所制作的是韩式辣白菜,如图是成品的林氏泡菜。

原料白菜,苹果,梨,米粉,辣椒粉,姜,蒜,盐,干燥的容器步骤①将白菜洗净,对半切开,放干后涂上一层盐。

小技巧:涂抹时不要光撒,适当地掰开白菜的纹理,让盐渗进去。

②将小苹果一个,梨半个,姜一瓣儿,蒜五瓣儿打成茸,作为酱的底料。

小技巧:茸打的越碎越好,同时应选较酸较水的苹果和梨。

③把打好的混合茸带辣椒粉与米粉搅匀,再适当加水。

小技巧:搅拌尽量顺一个方,搅出劲儿来。

辣椒粉如有自家炸的最佳。

④将拌好的酱倾入锅中,小火慢炖,同时不断搅拌以免糊锅。

小技巧:当酱似稠非稠带点稀时是最好的状态,因为发酵时还是要出水的。

⑤把酱放凉,这时小半个小时过去了,白菜也进盐了。

把酱均匀的涂抹在白菜上。

小技巧:抹酱时,多把酱抠进叶子中,毕竟叶子才是泡菜的精华。

抹酱只抹一面,省酱又使酱与白菜充分接触。

⑥酱涂完时,一层层叠在容器中,放入冰箱三到五天,即可食用。

小技巧:摆放时要错落有致,以便发酵时酱的均匀下渗。

每摆一层可以撒一层薄盐,更入味。

多余的酱均匀的铺在白菜上,使之自上而下浸透泡菜。

心得此次的泡菜制作共进行了三次,每次都有小改动,做出了或好或坏的泡菜,最好的要数第二次,不过每次都有新感受。

第一次,因为白菜和容器不匹配,只得将本应半颗泡制的白菜转切为小块;同时因为身处老家,没有榨汁机,故此,混合茸改用蒜臼子砸成泥;同时因为没有米粉,用面粉代替。

这次毕竟还是尝试之作,出现的问题不少,尤其是在泡制三十六个小时后,泡菜酱发生了浆水分离——上层是清水样的,而底层沉满了酱。

起初我甚至以为泡菜已经变质了,没想到的是第三天斗胆尝上两口,发现比预料的还好。

第二次,准备要齐全多了,手法也更娴熟了。

混合茸虽然依旧没有榨汁机,但这次捣得更碎,而面粉也改进为了糯米粉,这次找到了第一次浆水分离的原因——酱调得太稀,本来就稀的酱再经发酵一出水,自然分离。

所以这次的酱要浓的多,同时火比上次更小,酱炖得更细,四天出罐后,果然色香味俱全。

第三次则是比较不幸的,虽然前期做的很好,混合茸也用榨汁机榨细了,也用了最正宗的米粉,可惜最后的酱制作的太浓了,以致酱无法下渗,以失败告终。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做不做得出了什么顶尖的泡菜,或是这篇论文写得好不好而受到什么奖励或批评,最重要的是这段心理历程,这次独一无二的经历,以及很多无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种种!关于泡菜制作心得论文王梓宇一、制作过程白菜:2只韭菜:半斤(因为韭菜很贵,所以我用葱做代替,个人认为3根足以)姜:2两蒜:一头+半头辣椒面:2-5两(看个人口味,我喜欢买韩国人得辣椒面,更地道)苹果:一只(梨也很好吃的)糯米:3两左右(用来煮粥,不要太稀,也不要太粘稠,自己控制吧!)盐味精(我做的时候没有放味精,看个人口味)糖(建议多放一些,看个人口味)1. 先将白菜一切为二,用盐腌去水分。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把白菜切成片,铺一层白菜,撒一层盐。

如果想做的更漂亮,可以将白菜一切为二,将盐均匀的涂在每片白菜上,正面与反面都要涂到(我第一次就是这么做的,累毁了,但作出来的特别漂亮)。

腌上后,白菜上可压上一个有重量的东东,然后就一直放着吧~~至少4个小时。

2. 蒜成末;姜成末。

葱切段。

开始煮糯米粥。

苹果在开始拌的时候在切。

有人利用这里时间把葱段也腌了,看个人习惯。

粥不要煮的太早,白菜快好的时候煮来得及。

3. 粥煮好后,先放在冷水里凉一下,不然烫手!!!白菜用清水冲洗几次。

找个大一点的盆子,把蒜末、姜末、葱段、辣椒末、糖、味精、苹果片(或丝)、盐(如果觉得白菜不够咸,这时可以多放一些盐;如果感到很咸,盐就可以少方或不放)放进盆里,然后把温热的糯米粥倒入盆中,拌匀。

(搅拌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带胶皮手套或用塑料袋把手罩上,不然辣椒会让你的皮肤感到很难受。

)4. 洗净要盛放泡菜的坛子。

放一层白菜,抹一层酱!抹一层,就用手抓几下,尽量使每片白菜都能蘸到酱。

这样一层、一层......5. 封口。

先在室温下放一天或一天半,然后转入冰箱内。

不然它会发酵过快而变酸。

第二天就可以吃了,慢慢吃哦,第三天、第四天最好吃!6. 一边做可以一边祷告!!带着愉快的心情做,做出来的东西就好吃!Ps:这只是网络上的步骤,小编做的是简单的。

还有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洗手,一定要洗手,一定要洗手!!!(重要的事说三遍)二、制作心得以前从来也没想过自己能亲手做一次泡菜,觉得这种食品只有通过去商店购买才能吃到的。

然而在这次的研究课题中,我却将这种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泡菜不光可口,而且还对身体有好处,它的碱性特质有助于平衡身体的PH值。

由于不需要加热,因此不会破坏两种重要的营养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P。

此外,泡菜还能供应维生素A 和维生素B,同时含大量膳食纤维,可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治便秘。

但是吃太多也不好呀!本来以为泡菜就是家里面的腌菜,但也不敢肯定。

因为我想如果泡菜就是腌菜的话,就不会如此吸引人了。

今天终于让我将这个疑惑解开了。

原来,泡菜是蔬菜腌制品中的一个种类。

蔬菜的腌制的品种共有三类——酱菜,泡菜和榨菜。

其中泡菜和榨菜是做得最好的,特别是泡菜,据说每年可以产生几十个亿美元的出口值。

还有就是韩国这一泡菜大国,据说每年可以消耗几百万吨的泡菜。

所有的这些,大大加深了我对泡菜制作过程的好奇心。

在我以为,越是受大家欢迎,越好吃的东西,它的制作工序应该就越繁杂,精细,却没有想到泡菜的制作工程如此简单。

挑选所需的蔬菜和佐料,洗菜,切菜,腌制,如此而已。

因为所需的蔬菜和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所以选材的环节就省略了。

接着是洗菜,我们所拥有的原料品种挺多的——白萝卜,胡萝卜,蒜苗,藕,豆角,莴笋,黄瓜还有大蒜。

洗菜的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积极合作,配合默契,所以准备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菜洗好了,就是切菜了。

这可难为我了。

,刚洗好的菜可就又得弄脏了,还有就是切菜的方法,切大切小,切条还是切片。

我就开始在厨房上用那三把不怎么锋利的刀忙活开了。

呵,切完后才发现居然有满满的一篮,虽然那一篮子菜不怎么好看,但却非常可爱。

这时,厨房里已经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却清香的药草味道,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泡菜制作成功的关键。

接下来就是最最重要的一步了——腌制。

首先将切好的蔬菜放在热水里面烫烫,然后捞起放在冷水里面,目的就是让泡菜吃起来更加的香脆可口。

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专业人员了。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制作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要加强对日常知识的了解。

这次的课题研究很有趣,让我对微生物的作用有了很大的了解,现在发现生物这门学科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三、制作图片分享1. 维持膳食营养均衡,是低热量食品。

泡菜的营养价值叶新泡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经泡渍发酵而生产的,是对蔬菜进行的"冷加工",较其它加工蔬菜的有益成分损失较少,所以泡菜营养丰富。

据我们研究:泡菜富含纤维素(有的达到0.608%,较泡渍发酵之前有明显的提高),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铁有的达到3.63 mg/kg,钙、铁等微量元素较泡渍发酵之前有明显的提高),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膳食营养均衡,是很好的低热量食品。

2.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是营养健康食品。

韩国泡菜特有泡渍发酵的生产工艺技术,决定了它含有丰富的活性乳酸菌。

现代科学研究初步证明,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乳酸(0.3-1.0%)等物质,具有如下生理功能:3.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乳酸菌主要定殖人体小肠和大肠内,它们利用糖类发酵,产生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有机酸,这有利于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

而大肠中的各种微生物则利用这些占碳水化合物全部能量的40%-50%的有机酸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而且,乳酸菌还能合成B族、K族维生素等。

4.改善肠道功能。

乳酸菌发酵的代谢最终产物之一是乳酸,乳酸的积累导致肠道PH值下降,这可以对许多G+及G-细菌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即强烈的抗菌作用等,对人体起到了清洁肠胃的作用,它促进了肠胃蛋白质分解激素pepsin的分泌,调整肠内微生物分布,使肠道内的微生物分布趋于平衡,从而改善肠道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