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中国宏观经济_丁亚平!!!!!!!!!!

合集下载

浅谈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及对策

班级:09国贸(3)班姓名:沈凤芹学号:2009220115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则由兴起到鼎盛,在较长时期内,其也对我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有深刻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

如何正确地借鉴凯恩斯理论来指导我国政府行为则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宏观经济政府调控一、关于凯恩斯理论的概述1、凯恩斯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其著名的《国富论》以来,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把资本主义经济搅得沸沸扬扬,一度曾显得“光彩照人”。

西方经济学者把资本主义吹捧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其理论体系中所假设的某些重要前提已经行不通了。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就是在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失业的社会背景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2、凯恩斯的基本理论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必须由政府出面来干预和调节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达到防止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目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概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迅速崛起。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时可以通过干预来提高整体经济状况,这一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市场,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后世的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在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

二、中国供给侧改革概述2015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过剩产能、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减少政府对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改革思想与传统的需求侧政策相比,更加强调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旨在解决产能过剩、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目标。

其与中国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强调通过财政政策来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财政政策来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顺利进行。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创新投资。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中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支持,帮助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还在于其理论指导作用。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需求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指导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是经济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采取了市场化改革政策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

然而,市场机制的推行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资源分配不均、外部环境影响等。

为此,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政策,希望通过改革供给体制和结构,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稳定经济发展。

从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出发,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也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首先,凯恩斯认为政府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避免经济的波动过于频繁。

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内部需求的变动,政府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经济调控措施。

例如,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抗击措施,避免了中国经济的崩溃,实现了平稳发展。

其次,凯恩斯还强调,政府需要引导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扶持一些关键产业和技术创新。

这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即加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效率型”的转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引导和扶持一些重要的基础产业,例如高科技、文化产业、服务业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还强调了政府需要建立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对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可以更好地稳定市场的信心,推动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好地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政府需要在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凯恩斯经济理论
• 凯恩斯理论的具体内容
1、有效需求 :A心理消费倾向B心理上的灵活偏好C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 2、就业理论: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函数的均衡点。至于雇主们决定雇佣的劳 动工人数或就业量,取决于预期的社会消费量和可以预期的社会新的投资量两者 之和。消费不足与投资不足,都说明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的增加是为了刺 激消费的增加。 3、所得、储蓄与投资理论:凯恩斯认为所得的用途有三方面:消费、储蓄和投资。 传统古典经济学认为储蓄会转化为投资,而凯恩斯则认为有储蓄无投资,储蓄的 提高会限制投资的增加。(Y=C+I+G+NX) 4、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理论:A(投资)投资决定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决定于 资本边际效率和贷款利率的相互作用。即投资不仅要看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还 要看利息率的高低。同时要注意边际效益递减、投资收益预期。B(储蓄)人们 以现金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现金的动机分为三类: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主要 决定于人们的货币收入。投资动机和利率呈反向函数关系。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 币的供给和需求。C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经济理论
凯恩斯设计的旨在刺激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经济 政策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经济肖条时期, 减少税收, 扩大政府财政开支, 甚 至不惜通过赤字财政、发行公债, 以扩大总需求。在经 济高涨时期实行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税收的措施, 以减 少总需求屯所谓宏观货币政策, 即指在肖条时期, 通过中 央银行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降低利息率, 目的在于刺激私 人投资, 扩大总需求; 而在经挤高涨时期, 减少货币供应 量, 提高利息率, 限制私人投资, 以减少总需求财政政策 被视为主要的手段, 货币政策则被视为从属和支持财政 政策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经济萎缩。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即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改变供给侧结构,以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旨在增强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含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降低税收和减少繁琐的财政审批程序,为企业减轻负担,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此外,政府还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等措施,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业链配套环境,以提高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节,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在当前经济低迷、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加强对公共支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共支出的钱被用在刀刃上,真正发挥经济刺激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遵循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政府需要关注长期目标而不是短期收益,在财政支出时不能过度考虑当下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需要把眼光放远,注重未来长期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时需要特别注重公共支出的效益,不能盲目铺大路、修桥梁、造花坛,需要关注公共支出的实际效果,确保公共支出真正带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实践中,政府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改变供给侧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遵循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原则,注重长期目标,注意公共支出效益,以确保财政支出发挥最大的经济刺激作用。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doc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doc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者:***指导老师:***二○一二年三月摘要凯恩斯作为二十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理论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先河,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著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凯恩斯主义不但包含着丰富的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批判,而且也蕴含着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肯定。

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之一,它不仅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和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经济思想也逐步在中国传播和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着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凯恩斯主义由其自身局限性带来的种种影响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在为中国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是中国政府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论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充分阅读并理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凯恩斯主义为中国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及避免消极影响分别作了探索。

凯恩斯主义或凯恩斯经济理论,主要是根据《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论著发展而来的一套经济理论,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达到刺激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

概括起来便是:扩大开支、增加需求、刺激经济、促进繁荣。

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那时为止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成功案例

凯恩斯主义成功案例

凯恩斯主义成功案例
初显功效:战胜亚洲金融危机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

远的就不提了,从改革开放之后来看,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引人和被社会接受认可的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态度,基本上是作为一种重要理论来介绍和评论的,还不认为这种理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多少关系。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发展市场经济还没有成为共识。

在那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影响开始逐步增加。

但是,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实际发生影响还是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便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迹象。

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采取了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所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之后几年一直连续增发,大规模增加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实践证明,
1998年之后一段时期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结合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经济

结合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经济

( 1 一B) , 得到一条 反映利率和收人间的曲线 。这条 曲线上任

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2 0 1 3年是我国新一届领导 的执 政元 年 , 也是 多 国政府 完成换届之后 的元年 , 全球都在 寻找 金融危机之后 的突围之路 , 转型和变革 自然也是 中国经济的
希望所在 。
二 者之 和 总等 于 收入 。 以两部 门为例 , y = c + i , c = d+ B y或
i = s = y — c = 一 + ( 1 一p) Y , 最终 都可 推 出 y : ( 0 【 + i ) / ( 1 一p) 。 为必不可少的 自发消费部分 , B为边际消费倾 向。 上面假设 了投 资是一个常数 , 但市场经济 社会 中 i 是一
在过去 1 0年 , 高增长背后 带来 的问题也是 巨大的 , 如严 重 的通 胀和 内需不 足 。正如 凯恩斯所解 释的经济萧条 的原 因, 在资本 主义市场 经济 下 , 家庭 的 “ 边 际消费倾 向递 减” 、
“ 资本边 际收益递减” 以及 “ 流动性偏好 ” j 大 定 律 造 成 社 会
理论 , 并结合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 利用凯恩斯理论 , 分析 出现的 问题 , 提 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凯恩斯理论 ; 经济 ; 有效 需求
中 图分 类号 : F 2 4 9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3 2 — 0 0 0 3 — 0 2

断是 , “ 国际经济形 势依然错综 复杂 、 充满变数 , 世 界经 济低
速增长 态势仍将延续 , 各种形式 的保 护主义 明显 抬头 , 潜在
通 胀 和 资产 泡 沫 的压 力加 大 , 世 界 经 济 已 由危 机 前 的快 代人 均衡收入 Y , 得出y = ( 理+ e — d r) /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指导意义(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吴珏玲211135)内容摘要:宏观经济学理论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然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是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体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包括国民经济运行方式、运行状况、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等等。

凯恩斯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经济学上著名的凯恩斯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在此之中凯恩斯的整个宏观经济分析核心便是国民收入的理论!他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总需求分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他的这种经济理论!凯恩斯观点: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经济学的证明,这是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任何经济学都根本做不到的。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水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币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凯恩斯主义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_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_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_有效需求论文导读::凯恩斯主义理论及其历史作用。

它要解决的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政府干预即通过宏观调控促进需求的增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宏观调控凯恩斯主义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经济思想和政策策略,它要解决的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摆脱经济危机,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及其历史作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就业理论为核心,而就业理论的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的均衡,社会的总就业水平取决于有效需求水平,而存在失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那就达不到充分就业。

国民收入是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均衡还是在较低水平上实现均衡要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等规律的作用,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

凯恩斯主义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认为其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

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1]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通过税制、利率和其它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影响。

在刺激投资方面,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投资主要是国家投资,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应该由国家负起投资的责任。

凯恩斯主义的目标是使国家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以减轻经济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意义。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稳调节经济活动。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

这些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监管和控制。

2. 对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主张通过持续的政府干预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些国家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试图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求更加灵活和有效的社会公平和福利政策。

3.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主张通过调节贸易和资本流动来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国际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都在尝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经济管理和合作机制。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工具和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凯恩斯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积极和灵活地应对。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凯恩斯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

凯恩斯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

凯恩斯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陷入了大范围的经济萧条之中。

面对经济下行,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政府开始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采取“双松”政策以保证经济的软着陆。

本文以凯恩斯主义发展史为切入点,并对我国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由此引发对凯恩斯流派在实践中的思考。

标签:凯恩斯;宏观经济数据;金融危机一、背景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世界最发达的两大经济体--英国和美国先后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灾难,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凯恩斯经济流派就在此时萌芽。

凯恩斯主义学说与亚当斯密所主张的自由放任主义相悖,其核心的经济政策主张是政府干预论,具体表现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以达到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的目的。

凯恩斯认为,国家干预的目的是克服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非充分就业的国民经济均衡,政府干预应当以需求管理为主,扩大政府开支,增加政府需求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以便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凯恩斯流派指出,当个人消费需求以及社会总投资不足时,政府支出成为了社会总需求的核心组成部分。

因此政府应通过举债的方式来扩大开支,而这部分增长的开支主要投入于基建工程项目,以此来实现充分就业,拉动内需。

此外,在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应通过减税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提高企业生产和再投资的热情。

除了上述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以外,凯恩斯还提出了以施行宽松性的货币政策为主导,以此达到提高货币供应量和刺激投资的目的,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基本利率等。

凯恩斯以及其后继者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蓝图都是在沿着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二、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步入对新经济模式的探索,经济总量连续数年保持着9%的增速。

邓小平于1992年的南巡讲话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潮,但同时也导致经济过热,热钱不断流入,物价持续攀升。

客观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客观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作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凯恩斯经济理论扩大内需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扩大社会需求,具体讲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

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曾多次批评自由放任主张,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投资引诱不足,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很快,而利率由于制度和心理的因素不能以同样速度下降,就业和生活标准不能达到生产技术所能提供的合理水平。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凯恩斯无疑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领军人物;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用自己的博学和聪明才智挽救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在当今经济学界他享有着与亚当·斯密同等的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们分别找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两只手”,即:亚当·斯密将市场调节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的政府有限调控是“一直看得见的手”。

在凯恩斯之前,世界经济领域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天下,亚当·斯密被奉为西方经济学之鼻祖,其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几代经济人,在1929年以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大国都坚信市场是万能的,所以在本国经济建设上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其国内市场的自由,笃信政府只有在不干涉的条件下,本国的经济才会取得发展的教条。

但是经济自由化和市场不干预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一些人对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质疑。

1933年罗斯福接任了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的几天后他就立即宣布实行“新政”;随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来规范市场规则,整顿美国经济;其“新政”之新,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所以罗斯福是一反常理的,他违背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

但是不久以后新政就发挥了其威力,美国经济终于缓缓复苏,其经济政策也因此备受吹捧。

然而在经济学界罗斯福新政却拉开了凯恩斯革命的序曲。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在经济界迅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被历史称作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讨论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它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关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凯恩斯主义的概述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失业和经济波动的问题,而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决定供给,认为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1. 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是需求而不是供给,有效需求的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适度减少支出,以避免通货膨胀。

3. 货币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应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扩大信贷,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过热时,应适当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

四、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许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刺激政策,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提振经济。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争议和批评。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报告——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1、凯恩斯理论凯恩斯主义又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却绝育有效需求。

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货币政策观。

凯恩斯首次提出了货币市场,打破了将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分开的两分法,这是对古典货币理论的最大突破,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核心内容。

2、凯恩斯理论在中国经济上的应用货币供给被假定为中央银行给定,所以只需要考虑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来源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者可以视为收入的函数,而第三种动机则可以视为利率的函数,即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利率已知,当收入上升时,货币总需求增加;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总需求下降。

利率在货币供求中起到了调节与杠杆作用。

我国近年来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力的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就是运用了凯恩斯有关货币的理论。

3、我国经济现状自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经济的迅速衰退席卷全球。

而中国,这个已改革开放30年,全方位与世界接轨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冲击。

我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现状的产生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导致的。

(1)外部环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部分国家经济崩溃致使整个欧盟经济圈越陷越深,并使问题不断扩大。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资本中心,大量加印钞票意图转嫁金融危机的做法使得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而中国作为其最大外汇储蓄国,美元的贬值造成人民币价值波动,引发国内经济因素的不稳定。

国际资本异动等等情况使得中国面临外需回落、资本外逃、摩擦加剧和悲观预期的四重外部压力。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

凯恩斯则反对这一看法,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只要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的制度。

所以,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的一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1﹑公共投资政策,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工程,如修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

凯恩斯指出:当消费太低时可以增加投资来抵偿消费之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时,则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

2﹑“举债支出”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支出增加投资,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因而这种举债支出能扩大就业,消除危机。

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

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凯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物之智慧﹑决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

”“对大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之税。

”,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

(二) 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金融政策就是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即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业。

首先,要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利息率”政策。

他说:“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他方面之投资。

”低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消除“食利阶级”的“惰性”。

国家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认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宏观经济丁亚平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 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诞生于西方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时期,奠定了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在后来学者的争论中不断完善。

我国经济在快速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可以借鉴凯恩斯主义来分析。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 宏观经济 调控一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发展1.内容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上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失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为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有效需求”是核心概念,他认为:“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相交点之值,为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受“消费倾向”……‘资本未来收益预期”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因素影响。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而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的根源。

因此,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

由于存在乘数原理,政府应通过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实现充分就业。

尤其是财政政策,即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多倍增加。

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井”货币政策效果有限,所以最佳政策选择是扩大政府投资。

2.发展凯恩斯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发展七十多年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

而后三个学派都是在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一阶段,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在1936年所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一书标志着一个新经济学时代的开始。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强调国家的干预,要求政府随时准备用公共投资计划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这就是指出失业症结所在之后,凯恩斯为医治这痼疾的处方。

西方经济学家经常把凯恩斯这一学说建立说为“凯恩斯革命”。

第二阶段,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

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上工资刚性假设条件的总供给曲线;二是从IS-LM模型到处的需求曲线;三是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求曲线的结合。

第三,新剑桥学派又称后凯恩斯学派。

该学派在理论上基本特点为: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强调收入分配理论;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有:一是价值理论新剑桥学派的代表性价值理论是斯拉法的价值理论。

斯拉法价值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尝试着在建渊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方法;二是收入分配理论斯拉法对于利润率和价格相互关系所作的分析,以及由商品标准体系中推导出来的“不变价值尺度”,为后凯恩斯学派的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个价值论基础。

第四阶段,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曾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长期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

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滞胀现象而受到与其对立的主张自由经济的学派的批评。

凯恩斯主义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陷入困境,从主流派正统经济学宝座上跌落下来。

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领域,凯恩斯主义日趋衰微。

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一假设来自原凯恩斯主义。

但是,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是,一是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知识调整十分慢,须耗费相当的时日;二是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

二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评述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如下几个特点:1.凯恩斯主义价格与工资刚性的解释有很大的局限性凯恩斯敏锐地发现大萧条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来解释,提出需求不足理论,并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心理上的流动偏好来解释需求不足,他还认为,它关于非自愿失业的解释可以不依靠工资刚性,应该说这一思想也极具创建性,但它确用在现实中难以观测到的现象“流动性陷阱”、“投资的低利率弹性”来解释,这实质上已经给凯恩斯理论带来的发展的隐患。

因为在解释宏观经济学现象时对价格机制的高度重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新古典方向发展,这样在解释非自愿失业上只好更多依赖“刚性”假设。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政策取向看,逐渐走向了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其背后是对市场机制的崇信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接受了自然率假设,实质上假定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政策主要是微调,在实践中更多是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管理是一种短期总量管理,而且是以调节总需求为主的管理,主要是保持高度就业与价格的稳定,宏观政策均是短期政策,主要根据经济周期的需要进行相机决策,这在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达西方国家总体上是合适的,从实践看,战后再也没有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说明宏观经济总体是稳定的,这样凯恩斯主义的微调是合适的。

3.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不重视经济结构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体上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不重视结构的倾向,这是-5-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陈 权 浙江工业大学【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心血。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思想 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而和谐是共产主义的必然属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就必然要实现和谐社会。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都是朝着一个不变的目标前进,那就是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共同幸福。

一 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也应把实事求是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其《矛盾论》中,他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因为经济结构被认为是一个市场调节的问题。

例如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收入分配结构也很少纳入主流宏观经济的视野之中,这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政府不重视收入分配问题,一般认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是一个公平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事实上战后资本主义政府加大了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这样收入分配问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来,这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得到体现。

再如宏观经济中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没有涉及。

总之,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是区分长期与短期问题,割裂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当前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短期意义上的模型解决经济波动问题,长期则解决经济增长问题。

这在发达国家不存在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的情况下这种研究范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个存在体制与结构问题的经济体系则无论是短期意义上的调节还是长期政策均要考虑这些因素,这样凯恩斯主义的微调是合适的。

三 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借鉴作用凯恩斯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没落应运而生的,它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

20世纪70年代后,凯恩斯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虽然受到了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学派的抨击,但他的弟子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凯恩斯主义仍然占据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应该指出,凯恩斯主义虽然从本质上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首先是属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理论,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因此,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特别是宏观经济调控有着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对经济全方位的干预。

但由于我们缺乏宏观管理经济的经验,在经济运行中,我们也面临着由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地许多问题:1.有效需求不足这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1993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采取紧缩政策,使经济在1996~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然而,在这之后,我国经济并没有像一些专家预期的那样呈回升的态势,而是在不断下滑。

同时,市场需求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发展阶段后,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

这种“过剩”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出现的,属于发达国家早期难以摆脱的那种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我们分析现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就业形势严峻目前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达8%左右,超过登记失业率的一倍以上,约1500万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2000万人,城乡综合失业率达15%左右;有学者估计,如果加上隐蔽失业人口,总体失业率可能达到27%左右。

失业早已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头等问题,只是多年来人们对此重视不够。

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特别是实行以国家为主体的政府投资政策。

3.收入差距扩大在改革以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义,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跳跃式的扩大。

高收入阶层由于多年财富积累形成了财产性收入,出现亿万富翁,具有百万资产的家庭已经超过200万个;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破产停工和生产不景气,城镇形成了贫困阶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5%。

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有效需求,从1995年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造成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